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

6我们的中华文化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判断题(正确选T,错误选F)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书和史书典籍。

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5.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6.“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7.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创造力。

8.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所有成分。

9.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

聚力。

10.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儿女的力量之源。

二、单选题

1.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迅速走红。它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央视推出的此类节目

①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④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年俗复兴一一中国门神展”2018年2月10日在山西晋中平遥电影宫开展。中国门神源于《山海经》记载的神茶、郁垒二人,因其“性能执鬼”而被奉为保护神,传承千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瑰宝。该展集中展示了融入当代美学观念的门神、年画、皮影艺术,于展览期间进行完整的传统皮影剧目表演,为观众带来“新年俗”体验。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②传统文化不断创新才能历久弥新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精神活动总是以物质活动为载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特色小镇展露地域风情,美丽乡村承载悠悠乡愁。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巨大的文化张力,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在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

①推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社会发展

②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承装传统文化

③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文化趋同

④实现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彰显区域特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从“马”的字多的时代是以马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氧、氢、氮”等从“气”的字增多,说明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而“咖、啡、啤”等从口旁的字,则是汉语从西方语言中吸收的音译词。这表明

①汉字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演变②汉字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③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中华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文化情怀。人们看到美景时,会感叹“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只会说”哇,真美”;表达志向时,会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只会说“升官发财”;遇到感情纠葛时,会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只会说“蓝瘦香菇”。这意在

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特有的魅力应内化为国人的文化基因

②深厚的文化底蕴卓异于其他民族文化

③表情达意上特有的人文情怀不可忽视

④博大精深的内涵应实现其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必须推进其现代化,推动其走向世界,切实把传统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习近平这一要求中可以解读出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文化创新要以沿袭传统为根基

③科学技术有利于促进文化发展④文化创新离不开交流借鉴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2017年12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拥有3000 多年历史、作为中国最早成熟文字系统的甲骨文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的入选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增进了各国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③证明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④对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两条黑白鱼,太极图用简易的图形语言,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根深叶茂的太极哲学体系。这幅图彰显了中华先民领悟宇宙万物变化之道的非凡智慧,既蕴含着形而上的宇宙之道,也包括形而下的人生法则,因而享有“中华第一图”之美誉。从简朴质拙的黑白线条生长出精微深邃的哲学智慧,这是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体现

②中华文化基因与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结晶

③中华先民智慧生存方式的复写、摄影、反映

④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汉字书法在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为世人所认可。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为了让大家更了解汉字诞生、演化的过程,美术名家课堂于线上开设了“说文写字”课程。该栏目的灵感来源于东汉时期的大学者许慎所写的一部著名的著作——《说文解字》,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这表明

①汉字的正式文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的②汉字是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独具特色的“方块字”具有丰富内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恭喜你成为中国第23725179位汉字守护者:以你之名,守护汉字,自豪油然而生!”一款“守护濒危汉字”的小程序在春节期间悄然登陆我们生活,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推崇称赞与热情参与,其被大力推广是因为汉字是

①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杭州钟灵毓秀,远古即孕育了灿烂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室南迁,在此建都,不少中原地区缙绅仕宦移民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这表明()

A.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B.杭州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C.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D.杭州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2.2017年8月21日至27日是拉萨“雪顿节”。如今,这个起源于公元11世纪节日延续了部分传统习俗,

逐步演变为以展佛和藏戏会演为主的宗教与文娱相结合的节日。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③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传统习俗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3.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将高科技人工智能融入文艺表演的“北京八分钟”惊艳亮相,传统而又富有底蕴的中华文化与现代而又充满魅力的人工智能在舞台上完美融合,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快速发展、科技担当、海纳百川的当代中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②体育盛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刚刚过去的狗年春节,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加入了庆祝“中国年”的行列。从高官政要的祝福,到商家市场的布置,再到普通民众的参与,中国春节文化在海外的认同感正在加速提升,世界越来越青睐“中国年”。世界青睐“中国年”

①说明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②源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③体现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外来文化④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15.在2018年央视春节晚会上,故宫博物院接受捐赠的《丝路山水地图》重新呈现在国人面前。《丝路山水地图》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情况,充分展示了明代中叶中国人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丝路山水地图》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②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③进一步印证了世界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④有助于我国丝路考古等方面的研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英国古克礼感慨地说:“很多西方人只知道古代中国人会写诗,但不知道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很大,经济发展很成功。其实,在180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总量仍占世界的30%。应该说,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贡献就没有现代科技。”之所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贡献就没有现代科技,是因为

①中国是世界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②中国在科学技术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

③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便于推广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7.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是因为

A.汉字、史书典籍和特有的包容性B.薪火相传

C.一脉相承D.特有的独创性

18.如果要问哪一种文化的包容性最强,有着五千年的丰厚底蕴的中华文化绝对是首选。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中华文化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③中华文化能把其他民族文化作为自己发展的根基

④中华文化强调既认同自身文化,也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聚焦“丝绸之路”的民族歌剧《莫高窟》首次创造出全新的宣叙调音乐形式,将意大利歌剧唱法和中国的民族唱法巧妙结合,并采用中国特色民族乐器管弦乐团全程伴奏,把中国戏曲特有的“紧拉慢唱”演唱形式,丰富多彩的节奏与和声变化在歌剧中体现出来。民族歌剧《莫高窟》的此次艺术探索

①经历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以全新的宣叙调音乐形式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趋同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有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转化为世界性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20.“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天山青松根连根,民族团结一家亲......伴随着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音乐,各族人民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的和谐画面,一--展现在《民族团结一家亲》NV中。MV一经发布,便被众多媒体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转发,更得到了网友的疯狂点赞。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②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来收并蓄的包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1.湖北以古琴台为代表的“知音文化”,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以原始农耕祭祀文化为代表的“神农文化”,以土家族生活习俗为代表的“清江文化”等,都体现了湖北和谐文化的深厚底蕴,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是一台彰显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演出。民间小调《采茶舞曲》展现江南采茶女们充满诗情的劳作之美,让整个西湖都随之轻盈律动;一曲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的对话,呈现了中西合璧的《高山流水》,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由材料可以看出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④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3.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具有的特点是

①辉煌悠久的历史②实用性和整体性③鲜明独特的风格④唯我独尊的气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沈阳市文史研究馆成立60年来,整理出版了《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以及多种罕见的沈阳先贤作品《陪京杂述》《沈阳百咏》《陪都纪略》《奉天古迹考》等;还连续出版了20期《沈阳文史》杂志。上述做法是基于沈阳历史文化典籍

①是沈阳历史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对研究沈阳历史有重要作用

③是沈阳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④是沈阳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一、判断题

1-5TFFFT 6-10TFFTT

二、选择题

1.A2.C3.B4.A5.B 6.D7.D8.C9.D10.C 11.B12.A13.D14.C15.B 16.D17.A18.A19.A20.D 21.A 22.A 23.C 24.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