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3.元素、核素、同位素 书P4 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___
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 的一种原子。 决定核素(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 _______________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 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判断条件:①质子数相同 ②中子数不同 ③同一元素的原子
根据以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B

A. 0.080nm B. 0.110nm C. 0.120nm D. 0.070nm 第四 2、 34号元素是第__________ 周期元素;族序数是
ⅥA +6价 。 _______; 最高正价是________
H2A 若用A表示该元素,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
练: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O2、、O3 、O4 ) D
40 42 (C)H2O、D2O、 T2O (D) 20Ca 和20 Ca
(B)H2、D2、T2
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A ) 39 A. 40 K 与 19 B.T2O与H2O K
19
C.
40 19 K

40 20 Ca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短 周 期
周 期
长 周 期
第1周期:2 种元素 第2周期:8 种元素 第3周期:8 种元素 第4周期:18 种元素 第5周期:18 种元素 第6周期:32 种元素
镧系元素:共15 种元素 锕系元素:共15 种元素
不完全周期 第7周期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物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

除氖元素外,其他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有什置的描述?
第三周期VIIA族
第III周期 第3周期
第七主族
VII族
第三周期
VIIA族
小结: 7个周期分长短,3短3长1不全; 18纵行16族,7主7副Ⅷ和0。 镧系、锕系排下边。
淡黄绿色气 体 黄绿色气体 深红棕色液 体 紫黑色固体
与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 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
与水反应,生成卤化氢和次卤酸。
卤素原子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 单质化学性质的差异性和递变性
与水反应的能力渐弱 与氢反应的能力渐弱 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
二、 元 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 、碱金属: 锂(Li) 钠(Na) 钾(K)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的组成 核外电子 原子 AX
质量用相对质量来表示 带负电荷 9.1176×10-31千克 相对质量 1/1836 质子 Z个 带正电荷 1.6726×10-27千克 相对质量 1.007 不带电荷 1.6748×10-27千克 相对质量 1.008
Z 原子质量数A
-7.2
-188.1 -34.6
58.78
黄绿色气体
深红棕色液体
I2
紫黑色固体
4.93g/mL
-113.5
184.4
卤族元素在物理性质上的规律
浏览P8资料片卡中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表,并总结 规律: 结论: (1)颜色 —— 浅 (2)状态 —— 气 深; 液 固;
(3)密度 —— 逐渐增大(自上而下)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 都为 1个 。
②递变性: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 的原子结构中, 电子层数 增多。 依次
碱金属元素的主要物理性质

化学:《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化学:《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氕 (氢)
(重氢) 氘
(超重氢) 氚
H、D、T这三种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常见的同位素:
碳 碳-12
12C
6
碳-13
13C
6
碳-14
14C
6
氧 氯 铀
16O
8
17O
8
18O
8
35Cl
17 92
37Cl
17
234U
235U
92
238U
92
【同位素小结】
两同(同质子数、同一元素)
两不同(中子数不同、原子不同)
(2)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Li 、Na、K、 Rb、Cs),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增多 ,原子核 对 最外层电子 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 电子的能力逐渐 增强 。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增强 ,与水和氧气 的反应越来越 剧烈 ,生成的氧化物越来 越 复杂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 性越来越 强 。
第88号元素: 88-86 =2
第五周期第ⅦA 族。
第七周期第ⅡA 族。
第82号元素:
第六周期第ⅣA 族。
6、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 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D )
A.0 11 18 19
C.
6 11 12 13 24
D.
6 14 31 32
7
7. A、B、C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其中A、B是同 周期,B、C是同主族。此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
卤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与氢反应的能力渐弱 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 与水反应的能力渐弱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单质跟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 难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大全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其中,质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中子数量则决定了同一元素不同核素的存在,而电子则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

电子按照能量最低的原则排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将元素按照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排列而成的表格。

周期数等于元素最外层电子层数,主族序数等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共有7个主族和7个副族,以及三个Ⅷ族和一个零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能够显示出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而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律包括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电负性等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则相反,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同一周期内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掌握元素周期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这些性质包括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这种周期性变化实际上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同一周期内的元素性质也存在递变规律。

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它们的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而主要化合价则依次为+1、+2、+3、-4、+5、-3、+6、-2、+7和-1.此外,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单质与水或酸置换、氢化物的化学式、与H2化合的难易、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酸碱性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高中化学知识点—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知识点—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2)“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质量数] 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说明(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 N.(2)符号A Z X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质量数为Na中,Na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231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2)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3)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

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较高的电子层中.因此,电子在排布时的次序为:K→L→M……(3)各电子层容纳电子数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1、2……).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8个(K层为最外层时≤2个),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18个,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32个.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2=18个;而当它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4)原子最外层中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的,这个规律叫“八隅律”.但如PCl5中的P 原子、BeCl2中的Be原子、XeF4中的Xe原子,等等,均不满足“八隅律”,但这些分子也是稳定的.2.元素周期律[原子序数]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对于电子层数相同(同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1)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K层为最外层时,从1个递增至2个)而呈现周期性变化.(2)元素原子半径从大至小而呈现周期性变化(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因测定的依据不同,而在该周期中是最大的).(3)元素的化合价正价从+1价递增至+5价(或+7价),负价从-4价递增至-1价再至0价而呈周期性变化.[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还原性越强的金属元素原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金属的相互置换)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两性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如A12O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12O3+6H+=2A13++3H2O A12O3+2OH-=2A1O2-+H2O[两性氢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氢氧化物,叫做两性氢氧化物.如A1(OH)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l(OH)3+3H+=2A13++3H2O A1(OH)3+OH-=A1O2-+2H2O[原子序数为11—17号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至下排成纵行,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其分类如下:短周期(3个):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分别含有2、8、8种元素周期(7个)长周期(3个):包括第四、五、六周期,分别含有18、18、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共26种元素(1999年又发现了114、116、118号三种元素)(2)某主族元素的电子层数=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3)第六周期中的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4)第七周期中的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大多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族]在周期表中,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做一个族.(1)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分类如下:①既含有短周期元素同时又含有长周期元素的族,叫做主族.用符号“A”表示.主族有7个,分别为I A、ⅡA、ⅢA、ⅣA、VA、ⅥA、ⅦA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2、13、14、15、16、17纵行).②只含有短周期元素的族,叫做副族.用符号“B”表示.副族有7个,分别为I B、ⅡB、ⅢB、ⅣB、VB、ⅥB、ⅦB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1、12、3、4、5、6、7纵行).③在周期表中,第8、9、10纵行共12种元素,叫做Ⅷ族.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化合价为0,称为0族(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8纵行).(2)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列,包括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故又叫做过渡金属.(3)某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与化合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族序数的奇偶关系](1)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奇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奇数个电子,处于奇数族.如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而其化合价有-1、+1、+3、+5、+7价,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元素位于第ⅦA族.(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偶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偶数个电子,处于偶数族.如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而其化合价有-2、+4、+6价,最外层有6个电子,硫元素位于第ⅥA族.[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①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a.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易到难;c.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由难到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a.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难到易。

高中化学必修2 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核心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2 第1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核心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周期表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依据横行: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从左到右排列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从上向下排列2、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 1、2、3 周期)周期:7 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长周期(第 4、5、6、7 周期)主族 7 个:ⅠA -ⅦA族:16 个(共 18 个纵行)副族 7 个:IB-ⅦB第Ⅷ族 1 个(3 个纵行)过渡元素零族(1 个)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 1 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 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 反常)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结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3、化学性质(1)相似性:(金属锂只有一种氧化物)4Li + O 2 点燃 Li 2O2Na + O 2 点燃 Na 2O 22 Na + 2H 2O = 2NaOH + H 2↑2K + 2H 2O = 2KOH + H 2↑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1 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2)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容易②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结论:①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总结: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生能够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质子、中子、电子)及其数量关系,并能从宏观元素性质推断其微观原子结构特征。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构建原子结构模型,学生能够运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布等概念,解释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建立元素周期律的初步认知。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周期表信息,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科学及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能级跃迁与电子层、能级的概念。

•元素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

四、教学资源•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原子结构模型动画、元素周期表演示图)。

•实验视频或实物演示(如钠、镁、铝金属性对比实验)。

•互联网资源(科学史话、最新研究成果链接)。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小组讨论,围绕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进行合作探究。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梯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概念。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元素性质变化实例,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引入:展示一张色彩斑斓的元素周期表图片,提问:“这张表为何如此重要?它背后的秘密是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原子结构发现的科学史视频,简述从道尔顿的原子论到现代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教学•原子的基本构成:•讲解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品文档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原子结构A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质子(Z 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 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Z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 个)★熟背前20 号元素,熟悉1~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 个(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 个),次外层不超过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 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 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 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 种元素元(7 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 种元素素(7 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 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 种元素期第七周期7 未填满(已有26 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 共7 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 个副族(18 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16 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③表示方法:罗马数字+字母符号(主族A,副族B)
例如: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第ⅥA族
小结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价
熟记:
7周期,三短四长; 18个纵列,16个族。
两主五副一Ⅷ族, 两副五主一0族。
1. 1~20号元素符号、名称、位置(必) 2. 前四周期、七个主族和0族(选)
电子层数 3
3
3
3
3
3
3
3
最外电子 数
1
2
3
4
5
6
7
8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 质子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往右排列; ②将 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③将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 上而下排成纵列,
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
元素种类
2短 8周 8期
18 长 18 周 32 期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结合1-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 期表中1-20号元素的排列,分析一下我们现在 使用的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元素周期表排列的规律
⑴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⑵ 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⑶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 递+19 增2 8 8的1 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3、推算原子序数为6、13、17的元素在周期 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 6
周期 第二
13
第三
17
第三

IVA IIIA
VIIA
4.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 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D)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0202021学年新)解析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四章第一节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0202021学年新)解析版)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本章内容是继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之后又一个化学的理论知识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体会化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也是整个周期表周期律的基础,这一节学不好,就很难体会化学上结构决定性质的奥秘,也就很难体会化学的规律性,本节内容共有13个重点内容,静下心来慢慢体会吧!一、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①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

②弧线表示电子层。

③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

(2)离子结构示意图①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少一个电子层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与电子层数相同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2020·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高一期末)有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它们都是离子它们都具有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答案】C【分析】根据结构示意图分析可得,四种微粒分别为O2-、Ne、Mg2+和Al3+。

【详解】由分析可知,它们属于不同元素,故A不选;根据结构示意图,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B不选;由分析可知,第二种微粒不是离子,是氖原子,故C选;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有2个),是稳定结构,第二种微粒就是Ne,其他几种微粒都和Ne的原子结构相同,故D不选;故选C。

二、明确符号A Z X±c n±m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可近似地代替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阳离子M n+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n;阴离子N n-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n。

(2020·福建南安市·高一期中)科学研究表明,月球上有丰富的He资源,可开发利用作未来的新型能源。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复习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复习

考点一 元素周期表 考点二 元素周期律及应用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练出高分
考点一 元素周期表
知识 梳理
题组 训练
知识梳理
1.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在1869年由俄国化学家门捷 列夫 绘制完成的,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已逐渐演变为 现在的常用形式。 2.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称 之为 原子序数 ,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 电子数。
(2)若甲、乙分别是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ⅦA族元素,原子序 数分别为m和n,则m和n的关系为__n_=__m__+__5_、__n_=__m_+__1_5_、__ _n_=__m_+__2_9_。 解析 对于第一、二、三周期,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ⅦA族 元素的原子序数只相差5,而对于第四、五周期来说,由于 存在过渡元素,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则相差15;而对于第六、七周期来说,由于存在镧系和锕系 元素,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Ⅶ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则相差29。
深度思考
1.下面的虚线框中每一列、每一行相当于元素周期表的每一 族和每一周期,但它的列数和行数都多于元素周期表。请在 下面的虚线框中用实线画出元素周期表第一至第六周期的轮 廓,并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和第Ⅷ族的轮廓。 答案
2.(1)甲、乙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相邻周期的两种元素 (其中甲在上一周期),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 数可能是_x_+__2_、__x_+__8_、__x_+__1_8_、__x+__3_2__。 解析 因前六周期中元素的数目分别为2、8、8、18、18、 32;同一主族中乙的原子序数可以是x+2、x+8、x+18、 x+32。
3.若A、B是相邻周期同主族元素(A在B上一周期),A、B所 在周期分别有m种和n种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B的原子 序数为y,则x、y的关系为_y_=__x_+__m__或__y=__x_+__n_。 解析 当A、B在 ⅠA族和 ⅡA族时,y=x+m,当A、B在 ⅢA~ⅦA族时,y=x+n。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复习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复习

B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 Al O




点 找半导体:在“折线”附近 Si Ge Ga
找农药: 在磷附近 P As S Cl F
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材料:
过渡元素 Fe Ni Pt Pd Rh
比较同族元素的 金属性 Ba>Ca>Mg
C
非金属性 F>Cl>Br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例如:Ca(OH)2微溶,Mg(OH)2难溶,则Be(OH)2更难溶
三、化学键
相邻的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类型 比较ຫໍສະໝຸດ 离子键共价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
概作念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成的化学键。
阴、阳离子
成键微粒
得失电子
成 键 条离件子化合物
如NaCl、铵盐
存在 ( 举离例子)半径越小,离子所
带电荷数越多,离子键
* 键 的 强越弱强(判离断子化合物的熔
沸点越高)
原子
电子对共用
非金属单质:H2 共价化合物:HCl 某些离子化合物
通常原子半径越小, 共用电子对越多,共价 键越强,形成的单质或 化合物越稳定
分类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定义 由离子离子键化构合成物的化合物
结构粒子
化学键 类型
阴、阳离子



周期数、族数

原子序数
原子量
物理或化学特性 原子结构特征含量等其它特征 元素的性质 原子或离子结构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 根据分子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最活泼金属 Cs、最活泼非金属 F2
找 最轻的金属 Li、最轻的非金属 H2 元 最高熔沸点是 C、最低熔沸点是 He

高中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的一种对元素按照行和列组织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且这些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变化。

下面是关于元素周期律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外电子的排布顺序)从小到大进行排列,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特定的原子序数和符号。

周期表分为横行和竖列,横行称为周期,竖列称为族。

元素按照周期和族的位置可以分为s、p、d、f四个区域。

2.周期规律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的元素称为周期,共有7个周期。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原子半径趋于减小,电负性趋于增加,化合价数增加。

3.族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竖列的元素称为族。

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主要是由于具有相似的电子配置。

元素周期表一共有18个族,分别是IA、IIA、IIIB-VIIB、VIIIB、VIII、IB-IIB、IIIA、IVA、VA、VIA、VIIA、VIIIA。

4.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根据元素的位置和性质进行分类。

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右侧,它们的化合价一般为周期数减2;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中间,它们的化合价变化范围较大;稀土元素位于f区,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5.周期表中元素的物理性质周期表中的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等。

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

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与原子半径类似,正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负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

电离能指的是从一个原子或离子中移去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电子亲和能指的是一个原子或离子吸收一个电子的能力。

6.周期表中元素的化学性质周期表中的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合价、氧化还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化合价是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化合价数,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族别进行预测。

2023年高中化学第4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3年高中化学第4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堂达标验收
1.镭,元素符号Ra,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放射性的元素,在化学元
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第 ⅡA族。1898年12月,玛丽·居里和皮埃
尔·居里从沥青铀矿提取铀后的矿渣中分离出氯化镭。下列关于镭元素单
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测错误的是
( CD )
A.镭的原子半径比钙的大
B.氯化镭的化学式为RaCl2 C.单质镭不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解析:(1)由主要化合价和原子半径知A为Mg,B为Al,C为S,D为 Cl-,E为O。
(2)B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 (3)C、D的简单离子分别为S2-、Cl-,半径大小为S2->Cl-。 (4)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对 应 的 水 化 物 分 别 为 Mg(OH)2 、 Al(OH)3 、 H2SO4、HClO4,其中HCIO4酸性最强。 (5)S与O形成的化合物有SO2和SO3。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大多数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
素的交界线附近
B.农药中常含有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区域内
C.构成催化剂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区域内
D.在周期表过渡元素中寻找作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的元素
解析:构成催化剂的元素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周期表过渡元素中寻
找,故选C。
要点归纳
课堂素能探究
知识点 元素的性质、结构及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问题探究: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以推出该元素在周期表中 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有何必然联系?
2.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与原子结构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1.原子有个电子层,元素就位于第几周期;主族元 素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几个电子,元素就位于第几主族。 2.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与其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密切相 关,等于其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柔软
归纳: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相似性: 1)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铯略带金色) 2) 较柔软,有延展性 3) 密度小 4) 熔点低(均小于200℃) 5) 导电、导热
递变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 密度增大 (但K 反常) • 熔、沸点逐渐降低
2、卤族元素
(1)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1.颜 色: 颜色逐渐加深 2.状 态: 气态~液态~固态 3.熔沸点: 逐渐升高 4.密 度: 逐渐增大
(2)原子结构
(3)化学性质
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剧烈程度:F2>Cl2>Br2>I2 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HF>HCl>HBr>HI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颜色
溶于水
溶于CCl4
Cl2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Br2
深红棕色 橙黄色
橙红色
I2
紫黑色
褐色
紫红色
实验1—1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57
6 55 56 -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71
7 87 88 89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过渡元素
镧 系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碳有两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镁有三个电子层, 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2)族(16个) 七个主族 七个副族 一个第Ⅷ族(3个纵行) 一个0族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1、元素周期表:H 元素周期表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24.Al Si P S Cl Ar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Rb Sr Y Zr Nb Mo95.Tc[98]Ru101.Rh102.Pd106.Ag107.Cd112.In114.Sn118.Sb121.Te127.I126.Xe131.Cs 132.Ba137.La-LuHf178.Ta180.W183.Re186.Os190.Ir192.Pt195.Au197.Hg200.Tl204.Pb207.Bi209.Po[210]At[210]Rn[222]Fr [223 ]Ra[226]Ac-La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解:周期名称周期别名元素总数规律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叫周期。

7个横行7个周期第1周期短周期2电子层数 == 周期数(第7周期排满是第118号元素)第2周期8第3周期8第4周期长周期18第5周期18第6周期32第7周期不完全周期26(目前)族名类名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规律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第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为一族。

7个主族7个副族0族第Ⅷ族主族第ⅠA族H和碱金属1主族数 == 最外层电子数第ⅡA族碱土金属2第ⅢA族3第ⅣA族碳族元素4第ⅤA族氮族元素5第ⅥA族氧族元素6第ⅦA族卤族元素70族稀有气体2或8副族第ⅠB族、第ⅡB族、第ⅢB族、第ⅣB族、第ⅤB族、第ⅥB族、第ⅦB族、第Ⅷ族一、碱金属元素:1、锂钠钾铷铯钫(Li、Na、K、Rb、Cs、Fr)2、递变规律:同主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在增大。

3、物理特性:①颜色逐渐加深;②密度不断增大(Na>K);③熔沸点逐渐降低;④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 原子结构1. 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2. 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3. 原子构成4. 表示方法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和联系1. 区别2. 联系【名师点睛】(1) 在辨析核素和同素异形体时,通常只根据二者研究范畴不同即可作出判断。

(2) 同种元素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同位素原子,所以元素的种类数目远少于原子种类的数目。

(3) 自然界中,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三. “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1.“10电子”微粒2.“18电子”微粒四.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周期2. 族3. 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特别提醒元素周期表中主、副族的分界线:(1) 第ⅡA族与第ⅢB族之间,即第2、3列之间;(2) 第ⅡB族与第ⅢA族之间,即第12、13列之间。

五.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元素周期表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1) 利用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推断。

等式一:周期序数=电子层数;等式二: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式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利用短周期中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关系推断。

(3) 定位法:利用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上阳下”推断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如a X(n+1)+、b Y n+、c Z(n+1)-、d M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为则它们的原子序数关系为a>b>d>c。

2. 元素原子序数差的确定方法(1) 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

(2) 同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情况。

①若为ⅠA、Ⅱ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的差值等于上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化学
ⅤA族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元素周与期名表师的对结话构:
16个纵行: 14个族 7个主族(A)、7个副族(B)、 1个0族、一个Ⅷ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化学
ⅥA族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元素周与期名表师的对结话构:
16个纵行: 14个族 7个主族(A)、7个副族(B)、 1个0族、一个Ⅷ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周与期名表师的对结话构: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化学
16个纵行: 14个族
7个主族(A)、7个副族(B)、
1个0族、一个Ⅷ族
Ⅷ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元素周与期名表师的对结话构:
16个纵行: 14个族 7个主族(A)、7个副族(B)、 1个0族、一个Ⅷ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化学
ⅦA族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元素周与期名表师的对结话构:
16个纵行: 14个族 7个主族(A)、7个副族(B)、 1个0族、一个Ⅷ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0·族化学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元素周与期名表师的对结话构:
16个纵行: 14个族 7个主族(A)、7个副族(B)、 1个0族、一个Ⅷ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化学
ⅠB族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元素周与期名表师的对结话构:
16个纵行: 14个族 7个主族(A)、7个副族(B)、 1个0族、一个Ⅷ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专题精讲】1、 构成原子或离子的各基本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⑴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⑵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⑶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离子的电荷数 ⑷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离子的电荷数2、 几种相对原子质量⑴核素和同位素:具有一定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核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⑵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的十二分之一核素的质量C 12(初中化学中定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实质上就是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核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原子百分数又称为丰度) 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核素的质量数×该核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原子百分数又称为丰度)3、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规律⑴同一元素: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阴离子可理解为穿上了一层棉袄变胖了,阳离子可理解为脱下了一层棉袄)⑵同一主族: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阳离子或阴离子)均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如:Li <Na <K <Rb <Cs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加)Li +<Na +<K +<Rb +<Cs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加) F -<Cl -<Br -<I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加)⑶同一周期: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如:Na >Mg >Al >Si >P >S >Cl(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增加,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增强,半径减小)⑷电子层数相同的离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离子半径减小。

如:S 2->Cl ->K +>Ca 2+Al 3+<Mg 2+<Na +<F -。

⑸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的离子半径,价态越高则离子半径越小。

如Fe >Fe 2+> Fe 3+;H ->H >H +4、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⑴电子层数=周期数(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⑵最外层电子数=主族的族序数=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 ⑶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⑷负价绝对值=8-主族数(ⅣA~ⅦA )⑸同主族中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越易,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相应水化物碱性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在电解池中越不容易被还原;反之,也成立。

⑹同周期中原子半径越小,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作用越强,得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相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5、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的规律⑴从元素周期表归纳电子排布规律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小于8)的一定是主族元素②最外层由一个或两个电子,则可能是ⅠA、ⅡA族元素,也有可能是副族元素或氦③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④某元素的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⑤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

⑵从元素周期表归纳元素化合价的规律①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等于族序数,等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其中氟无正价。

非金属元素除氢外,均不能形成简单阳离子,金属元素不能形成简单阴离子。

②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与最低负价数的绝对值之和为8,绝对值之差为0、2、4、6的主族元素依次为ⅣA、ⅤA、ⅥA、ⅦA③非金属元素的正价一般相差为2,如氯元素的正化合价有+7、+5、+3、+1、等。

⑶从元素周期表归纳元素形成单质的状态,形成晶体的类型①非金属最多的周期为第二周期(B、C、N2、O2、O3、F2),非金属最多的主族为卤族元素(F2、Cl2、Br2、I2、At2,只有非金属单质而无金属单质。

)②常温下呈现气态的单质为:H2、O2、N2、F2、Cl2、O3、He、Ne、Ar、Kr、Xe等。

③单质的晶体类型主要有:金属晶体(分布于周期表的左下方),原子晶体分布在分界线附近(C、Si、B等),分子晶体分布在右上方(N2、O2、O3、F2、He、Ne、Ar、Kr、Xe等)6、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⑴只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

如:I2、O2、N2、P4、金刚石等。

⑵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

如:HCl、H2O、NH3、CO2等。

⑶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H2O2、C2H2、C6H6、CH3CH2Cl等⑷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KF、MgO、CaBr2⑸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如:Na2O2、CaS X、CaC2、FeS2⑹由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共同构成的物质,如NH4Cl。

⑺只含有共价健而无范德华力的化合物,原子晶体的化合物:SiO2、SiC等⑻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氦、氖、氩等7、物质熔沸点高低比较规律⑴首先确定晶体类型,不同类型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⑵原子晶体之间比较共价键的强弱,一般地说,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其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如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⑶离子晶体之间比较离子键的强弱。

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键的作用越强,其熔沸点越高,如熔点:MgO>MgCl2>NaCl>CsCl⑷分子晶体之间比较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件作用力越大,分子的熔沸点越高。

⑸金属晶体之间比较金属键的强弱:金属离子半径越小,阳离子电荷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沸点就越高。

⑹元素周期表中ⅦA族卤素的单质(分子晶体)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ⅠA碱金属元素单质(金属晶体)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

8、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⑴共价键包括极性键共价键和非极性键共价键。

化学键有无极性,是指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⑵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既要看组成分子的化学键的极性,还要看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对称。

①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没有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分。

②双原子分子:若含极性键就是极性分子,如HCl、HF;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③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主要由分子中各化学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决定分子的极性。

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即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S2、BF3、CCl4等。

若分子中电荷分布不均匀,即排列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NH3、SO2等。

9、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⑴金属性强弱的比较①根据原子结构: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变化规律③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性越强④根据实验A、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程度,越易置换出氢气的元素金属性越强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者金属性越强C、根据原电池中的电极类别判断:负极是更活泼的金属D、根据置换反应:极活泼的金属与水生成氢气、中等活泼金属与酸生成氢气,活泼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

⑵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与金属性的比较类似)①根据原子结构:原子半径越小,电子层数越少,最外层电子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③根据实验A、与氢气化合的难易、反应速率的快慢、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C、非金属之间的置换【对话高考】【例1】(2004年,全国理综,8)2003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110的元素的符号为Ds,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德国)。

下列关于D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Ds原子的电子层数为7B.Ds是超铀元素C.Ds原子的质量数为110D.Ds为金属元素【例2】(2003年,全国理综,15)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C.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D.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例3】(2003·春·11)短周期的三种元素分别为X、Y和Z,已知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K层和L层的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少2个。

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不可能...是A.X2YZ4B.XYZ3C.X3YZ4D.X4Y2Z7【例4】(2004,江苏化学,22)(6分)1919年,Langmuir提出等电子原理: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互称为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

(1)根据上述原理,仅由第2周期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和;和。

(2)此后,等电子原理又有所发展。

例如,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也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它们也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

在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中,与N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例5】(2002·上海化学·25)制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的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

人们曾采用过乙醚、CH3Cl等作制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易燃烧。

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制冷剂。

根据现有的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H2O>HF;第三周期SiH4>PH3>>(2)化合物的毒性:(用>或<填空=PH3>NH3H2S H2O;CS2CO2CCl4>CF4(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

CF4的沸点为-128℃。

新制冷剂的沸点介于其间。

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试验,一种新的制冷剂氟里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

(4)然而这种制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种环境问题是。

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化合物的变化趋势来开发制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填写字母,多选扣分)①毒性②沸点③易燃性④水溶性⑤颜色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例6】(2004,上海化学,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例7】(2003·上海·2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