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战争的胜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天
战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副
辆头
吨副
只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 时空观念:能够准确把握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3. 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辨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 历史解释:能够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2. 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些图片,如解放军战士、战争场景等,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解放战争是如何走向胜利的?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新课教学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展示土地改革的相关图片和史料,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土地改革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三大战役分别介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主要战果等。
播放三大战役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战役的激烈程度和重大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渡江战役讲述渡江战役的背景和经过,强调其重要性。
展示渡江战役的图片和史料,让学生了解战役的规模和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材,主要介绍了1945年至1949年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
本课内容涵盖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国共两党的军事对抗、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自由、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等方面,还需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等方面的了解相对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以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认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自由、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难点:人民解放战争中重大战役的战术特点及战略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战争年代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讲授法: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涵盖历史事件、战役示意图等。
2.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引出本课主题。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
教材通过描述重要战役、政策和战略方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新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矛盾和冲突,对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认识。
但对于解放战争中具体的战役、政策和战略方针,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分析解放战争的历史,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政策和战略方针,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政策和战略方针,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难点: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解放战争的历史场景。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放战争的历史内涵。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相关历史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简要回顾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解放战争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政策和战略方针,让学生对解放战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针对呈现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2张PPT)
战略反攻的目标为什么要选定中原地区的大别山?
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 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 得。
二、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影响: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中国共产党决策英明,领导正确,抓住准确时机, 针对三个战役制定出了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
阅读117页的材料研读,然后回答书上问题?
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此时 此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况,是“宜将 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还是“沽名学霸王”, 满足于“划江而治?”,毛泽东以元首阶级革命家的 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略进攻的序幕
大 别 山
武汉
南京
三、发动三大战役的条件
后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高昂
主动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低落
被动
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万, 迫使国民党军队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作 战。
四、辽沈战役
关门打狗
起止时间
1948.9~1948.11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土地政策的调整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 要,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 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二、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时间 1947年
颁布机构 全国土地会议
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其标志是什么?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大决战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
二十二中 胡泽席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 线.
2.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3.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
1949年4月
辽沈
平津
淮海
湖口
江阴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毛
泽
东
手
书
解放军攻占总统府
七 律
南京
江江阴阴
湖口口
合作竞学
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 国民党呢?
国民党方面: 国民党指挥失当,军队无心应战,腐朽统治 造成了人民群众的怨恨。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解放军 国民党
东北 70万 55万
华北 20万 55万
华东 42万 60万
中原 20万 75万
西北 7万 30万
活动一:昨日重现
在那炮火连 天的岁月,假如 你是一位人民解 放军的高级参谋, 你会把战略决战 的首战放在哪里?
为什么?
东北
名称 东北 解放军 70万 国民党 55万
战果 华北全境基本解 放
平津战役
傅作义和平改编
歼灭和改编敌52万余人
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有 什么好处?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图为北平人民欢迎解放军进城)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理本课线索
记必背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时间1947年开始
法律文
献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
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意义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
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
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千里跃进大别山概况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影响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辽沈战
役
时间1948年9—11月指挥者林彪、罗荣桓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结果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
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
年1月
指挥者
刘伯承、陈毅、邓小
平、粟裕、谭震林等参战部队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
野战军
结果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
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
役
时间
1948 年11月—1
949年1月
过程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
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
编。
1949年初,北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堂笔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主要内容:一. 从抗战胜利到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展二. 胜利原因分析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四. 思考题: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及其胜利是20世纪世界革命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一. 从抗战胜利到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
回顾整个起义和革命过程,无疑”人民解放战争“是其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它的依托是抗日战争胜利觉醒了民众,并使得国共两党加强了统一合作的倾向。
在胜利后,时局并不平静,美侵烦扰不断,国共矛盾逐渐加剧,终于爆发全面内战。
二. 胜利原因分析1. 党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的第一流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阶级的革命先锋队。
在战争中,党不断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制定科学政策和计划,分析敌情和盟情,提高军队建设和作战能力,发扬内部民主和纪律,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和士气,群策群力,共同打赢人民解放战争。
2. 人民的积极参与人民是战争的创造者和主力军。
在军事上,人民参军入伍,打游击战,发动攻势、支援阵地,并协助抢修交通、联络情报等后方工作;在政治上,人民告密协助反渗透,投身思想宣传和文化教育,发动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革命热潮。
这些都是胜利的重要因素。
3. 天时、地利和人和人民解放战争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全民族革命斗争,是许多有利条件的综合体现。
如:(1)国际和平环境和冷战气氛的分化,为中国独立和自由奠定了社会大局的基础。
(2)国内政治和军事剿捕的分化,为军队发展和人民支援奠定了基础。
(3)民族复苏和统一的分化,为民主革命的进行和国内区域整合奠定了基础。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全国胜利的历史进程。
本课内容涉及重要战役、政策和战略策略,以及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内容,学生可能对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重要战役和政策策略等细节知识掌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重要战役、政策和战略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和政策策略。
2.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的课件。
2.教材:准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资料:收集解放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4.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解放战争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解放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和政策策略,引导学生关注关键信息,概括总结战役特点和政策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件内容,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6张PPT)
东A.北•辽全单沈•境击第战(此二役处级A编)辑母B版.文平本津样战式役
C.渡江战• 役第三级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 第陈四级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
民工走不通。骏• 马第五高级 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 第二后级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 第巩三固级 大大改善 • 第四级
国民党 危机• 第五级略占优势
280万 365万
高昂 低落
主动 被动
反
饥
国
饿
统
游
区
行
的
示
饥
威
民
三单击大此战处编役辑简母况版标题样式
战役
作战部队
战役
解放
歼灭
名称
和指挥员
时间
地区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辽沈战役• 第东林二北彪级解、放罗军荣桓
1.千里跃进大别山
•1单94击7年此夏处,编刘辑伯母承版、文邓本小样平式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 河第天二级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 第三级
• 第四级
影响:揭开• 第五了级 人民源自点解放军战略进攻的 重
序幕
南京
武汉
2.三单大击战役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①决战的条件
国民• 党单的击力此量处严编重削辑弱母,版共文产本党样的力式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练习(含答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题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支前。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胜利完成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蒋介石C.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房屋等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2题《孙子兵法·谋略篇》中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下列哪座城市的解放体现了上述策略( )A.南京B.北平C.沈阳D.天津第3题下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相符合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第4题适合填写在下图中“?”处的内容是( )三大战役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第5题右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
它记载着(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第6题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会毁于战火,但它们最终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这主要是由于(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B.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D.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第7题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傅作义做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锦州B.沈阳C.北平D.南京第8题“蒋介石搞重点进攻……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
”这一战略部署是( )A.转战陕北B.解放山东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陈赓挺进豫西第9题1947年6月30日,在黄河中下游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声炮响之后,晋冀鲁豫解放军10余万人马开始由北向南强渡黄河。
指挥这次军事行动的是( )A.刘伯承、邓小平B.谭震林、贺龙C.林彪、罗荣桓D.陈毅、粟裕第10题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胜利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国共两党的矛盾冲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战役和胜利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胜利意义,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和胜利意义。
2.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
2.教材:准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参考资料:搜集与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背景。
提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呈现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包括主要战役和胜利意义。
通过课件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地图、战役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发展态势。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八上历史】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测试题附答案)
第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测试时间:15 分钟一、选择题1.1947 年7 月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对保证战争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列不符合该大纲规定的是( )A.没收地主的土地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C.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D.废除土地私有制1.答案 D 1947 年7 月中共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故选D。
2.(2018 山东德州中考)下图是发表于1947 年的一幅漫画。
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转战陕北歼强敌B.千里挺进大别山C.关门打狗战辽沈D.大军合力战平津2.答案 B 根据漫画发表时间“1947 年”和漫画中的文字信息“刘邓”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6 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2017 河南中考)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 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
这一“行动”(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C.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3.答案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故选C。
4.(2018 四川成都中考)1948 年辽沈战役中,某国民党军官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获后,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据此可知,解放军攻克锦州( )A.截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退路B.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4.答案 A 1948 年9 月,辽沈战役打响。
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 一举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向关内的退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33张PPT)
长春
林 彪
黑山、大虎山
沈阳
罗
锦州
荣
营口
桓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歼敌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解放军 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民党的军队。
1948年11月初
歼敌20万
徐州
淮 海
陈官庄
战
碾庄
役
歼敌10万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双堆集
歼敌12万
淮海战役共歼灭敌军55万余人,为解放长江以南 各省奠定了基础。
景( D )
A.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攻占( B )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上海
北平
1949年1月31日 北平和平解放
天津
聂荣臻 罗荣桓 林彪 塘沽
北平国民党守军出城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
三大战役概况
名称
辽沈 战役
指挥者 林、罗
参战部队
东北 解放军
作战方针
意义
关门打狗 为平津战役的胜
利奠定了基础
淮海 战役
刘、陈、 邓、粟、 谭
中原、华 东解放军
中间突破 分割歼灭 (猛虎掏心)
为解放长江以南 地区奠定了基础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决
万 人
130
373 万 195 人 万
360 280 多 万万 人人
战 时 机
万
人
成
人
熟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思考探究 解放军为何首先选择在东北决战?
经济上:资源丰富,经济力量雄厚; 军事上:敌弱我强,敌军时战时守,举棋不定; 群众基础好,人民群众踊跃参军; 胜利后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
2024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斗争第24课人民解放斗争的成功一、学习目标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能简述并驾驭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覆灭等史实。
3.理解人民解放斗争快速取胜的缘由。
二、自主预习1.抗日斗争成功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政策改为实行的土地政策。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
3.1947年夏,率领晋冀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4.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据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三、合作探究1. 下图是明明在某一主题图文结合的探究学习中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你也参加这次探究会活动:请回答:(1)图片A.B.C.D反映了的斗争(或事务)及产生了怎样的结果?(2)从图片A.B.C.D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3)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知道明明探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四、随堂演练1.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是()A.探讨停战问题B.筹备政治协商会议C.争取国内和平D.争取时间,打算内战2.下列不属于《双十协定》内容的是()A.坚决避开内战B.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C.快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3.美蒋发动全面内战起先于()A.1945年8月B.1946年6月C.1947年3月D.1947年夏4.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务是()A.三大战役起先B.渡江战役起先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5.率西北人民解放军同敌人周旋的是()①彭德怀②陈毅③贺龙④刘伯承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2.《中国土地法大纲》3.刘伯承、邓小平4. 1949年4月三、合作探究1.(1)图片A:北伐斗争。
取得巨大成功,歼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时间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长春、沈阳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
6、渡江战役:1949.4.21—1949.4.23,百万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意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7、三大战役战略战术特点: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分段歼敌;
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瓮中捉鳖。
总结: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聂荣臻
东北和华北人民解放军,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影响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8.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国内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蒋介石打内战失去民心。②中共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
③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总结:人民战争发展的过程
时间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①1947年中共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意义: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阶段
标志性事件
1946.6
战争爆发(全面内战爆发)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新人教版
- 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新中国的成立,人民解放事业的重大进展,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等。
5. 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
- 英雄模范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
6.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成立的关系
-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成立的关系: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新中国的成立是解放战争的最终目标。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和观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4. 教学互动平台:通过教学互动平台,实现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5. 史料实证工具: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工具,如地图、图片、文献等,进行史料分析和论证,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5. 创新与实践素养: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如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素养。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爱国主义情怀和创新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5.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紧密相连,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 history学科素养。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经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最终取得全国胜利的历史过程。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过程,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事业的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相关内容,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战争中的立场和策略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和胜利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过程,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战争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和战略决策,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事业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过程。
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战争过程、重要战役、胜利意义的课件。
2.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战争图片、文献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解放战争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提问:“解放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请大家来说说对解放战争的了解。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5分钟)呈现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
通过分析战役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课件中的资料,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分组讨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 A.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B • B.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典范 • C.标志着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结束 • D.标志着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被解放
14
• 4.【湖南常德中考】《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 “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 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 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而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地,废除封建剥削。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பைடு நூலகம்
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这两
次土地改革( )
B
• A.为争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 B.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 C.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 D.完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13
25
思维拓展
• 10.【山东潍坊中考·时空观念】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 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D地 •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 D.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26
• 11.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 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 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 却说:“民意。”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 (3)材料三中“伟大的事变”是哪一军事行动?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3
• 材料四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 前线争立功。 • ——陈毅《记淮海前线见闻》(1948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深入学习)
学习时间:7分钟
1. 依据教材内容,将下列有关三大战役的表格补充完整。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官 ________、 刘伯承、________、 __________、林彪、 罗荣桓 邓小平、_______、 罗荣桓 谭震林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中原野战军 东北人民解放军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歼敌人数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52万余人 结果 解放__________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区
《关于土地改革问 题的指示》
评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措施 a.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9)
中国土地法大纲 1.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 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的土地制度。 2.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3. 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 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 权。 4. 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 改革以前的债务。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 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评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4)南京解放 1949 年 4 月 1 日 -15 日,中 共与国民政府在北平举行停 火谈判。但4月20日,南京国 民政府表示拒绝在《国内和 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 签字。 21 日,毛泽东、朱德发布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 放军随即发起渡江战役。 23 日,南京政府垮台。
评
评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指挥官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歼敌人数 47万余人 结果 解放东北全境
评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官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参战部队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歼敌人数 55万余人 结果 解放长江中下游 以北地区
评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三大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指挥官 参战部队 歼敌人数 结果
为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中共向国民 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积极争取和平接管, 经谈判,北平和平解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聂荣臻、林彪、 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52万余人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b.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4)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 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 业生产。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
评
河北阜平县易家庄的农民在墙上 书写《土地法大纲》
农民在丈量土地
评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作用 a. 政治上,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 求,巩固了解放区的后方,巩固了工农联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b. 经济上,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发展了农业生产,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c. 人力资源上,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人力资源。
思(基础感知)
2.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背景:______年夏,__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________________,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___________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 也相继转入进攻。 (2)三大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3)七届二中全会:_______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________召开了 七届二中全会。(主要内容:a.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_______;b. 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 (4)南京解放: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结 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B)
检
2. 右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的态势,揭开了人民 解放军全国战略反攻的序幕。下列描述与其相符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A
检
3. 1948年10月,一位战败的国民党军官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 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他感叹的战役是 (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评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3)七届二中全会 1949 年 3 月,中共中央在 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 全会。由于这次会议发生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之 时,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国民党残 余军队 工作重心 奋斗目标 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 结合 由乡村转向城市 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 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 为社会主义国家
展
2. 阅读下列材料,认识解放区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依据材料中的观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代表农民利益的? 农民又是如何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 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评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将 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改 革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五四指 示》的提出,意味着解放区在土地问题上,开 始由抗战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逐渐变为废除 封建剥削制度过渡。
1、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识记《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 路线的内容;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理解解放区的土 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2、通过图片和材料,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分析解放区土地 改革的作用;列表归纳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结合地图、图片和材料,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3、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确立“得人心者得天下, 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唯物史观。 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评
林彪(中)与罗荣桓 (右)在前线指挥
解放后的东北街头
粟裕、邓小平、刘伯承、 陈毅、谭震林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向鲁 楼猛扑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等人在平津前线司令部
评
365万
战略决战前后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
300万 280万 357万 290万
204万
国民党军队 人民解放军
三大战役前
辽沈战役后
三大战役后
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评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
(1)背景 进攻的序幕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 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 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 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1947 年 6 月底,刘伯承、 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 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 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 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 率领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 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两个拳头”指的是哪两个地方? “一刀”指的是什么事件?
渡江战役 南京解放 北平谈判
评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评
材料一: 战略得当 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淮海战役——直接敌人,中间突破 英勇作战 平津战役——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材料二: 在追歼黄百韬兵团的堰头镇战斗中,我军某部被敌人火力封 锁,十勇士冒严寒跳进河水,以身体当桥桩,架起一座“人 桥”,保证全营迅速通过。 群众支援 材料三: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筹粮 挑子 船只 543万 30.5万 88万辆 76.7万 48万吨 20.6万 8500只 人 人 头 副
议(深入学习)
学习时间:7分钟
2. 阅读下列材料,认识解放区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 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 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 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 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评 本课小结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的 胜 利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千里挺进大别山 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提供 保障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检
1. 下图为解放战争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 所在位置的内容( A. 消灭国民党主力 B. 推翻国民党政府 C. 建立新中国 D. 实现国家统一
思(基础感知)
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学习时间:13分钟
(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 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2)措施:a.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 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 _______________;b.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 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_______________。 (3)作用: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b.翻身农民踊跃__________,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