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文言知识

《诗经》两首

一、作者简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前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背景回放

被抛弃的爱情

《诗经》产生的年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这时候封建的道德礼教尚未成形,地方文化自由发展,因而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格,表现男女爱情的诗篇大都写得十分淳朴而热烈、率真而健康。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关雎》,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再如《静女》写青年男女的约会,表现了大胆而炽烈的情爱。

随着私有制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就逐渐显现出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就非常低下了,许多女子都遭受了被丈夫抛弃的悲惨命运。《氓》就是一首比较著名的弃妇诗。诗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在两千多年前的旧社会具有普遍意义。

三、相关知识

(一)《诗经》的内容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1.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结合,相得益彰。

2.比

比就是比方,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比喻。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作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较好理解。

3.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通“薆”,译为“隐藏,遮掩”

通“现”,译为“出现”

(2)说.怿女.美通“悦”,译为“喜爱”

通“汝”,译为“你”。这里代指“彤管”

(3)自牧归.荑通“馈”,译为“赠送”

(4)氓之蚩蚩

..通“媸媸”,译为“笑嘻嘻的样子”

(5)抚子无.怨通“毋”,译为“不要”

(6)于.嗟鸠兮通“吁”,译为“叹息声”

(7)犹可说.也通“脱”,译为“解脱”

(8)隰则有泮.

通“畔”,译为“边,岸” 二、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

顿丘 古义:至,动词,到,到达;于,介词,表处所

今义:连词,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2)三岁..

食贫 古义:多年

今义:三岁的时候

(3)秋以为..

期 古义:以(之)为,把……当作

今义:认为

三、一词多义

(一)实词

(1)言⎩⎪⎨⎪⎧ 载笑载言. 动词,说体无咎言. 名词,预兆言.既遂矣 助词,句首语气词

(2)异⎩⎪⎨⎪⎧

洵美且异. 形容词,特殊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动词,惊异,诧异 (二)虚词 (1)以⎩⎪⎨⎪⎧

秋以.为期 介词,把以.我贿迁 介词,把以.尔车来 介词,用以.望复关 承接连词,不译

(2)于⎩⎪⎨⎪⎧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通“吁”,叹息声俟我于.城隅 介词,在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介词,表处所

(3)其⎩⎪⎨⎪⎧ 静女其.姝 形容词词头士贰其.行 代词,他的咥其.笑矣 助词,无实义不思其.

反 代词,你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夙.兴夜.

寐 在早晨;在夜里 2.名词作动词

其黄.

而陨 变黄 (二)动词活用

动词作名词

自牧.

归荑 野外放牧的地方

(三)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三岁食贫.

贫苦的生活 (四)数词活用

使动用法

(1)士贰.

其行 使……不专一 (2)二三..

其德 使……三心二意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匪.

我愆期,子无良媒(“匪”表否定判断) (2) 匪.

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应为“以秋为期”)

2.状语后置

俟我于城隅(现代汉语语序:于城隅俟我)

(三)省略句

(1)(静女)爱而不见,(我)搔首踟蹰(省略主语)

(2)(氓)匪来贸丝(省略主语)

《离骚》

一、作者简介

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楚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贵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流连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二、背景回放

忧愁幽思赋《离骚》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三、相关知识

文体常识

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