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 2010 年1 月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

高思凡

(北京中医药大学,廊坊,065001)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1—0130—02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涵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

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充

分发挥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骨干作用的同时,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三个方面主要内容:

一是就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部门和人员而言,不是只依靠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团体,而是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充分发挥公安司法机关职能作用的同时,动员社会各部门、各方面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抓,形成“搞好治安,人人有责”的局面。

二是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手段和措施而言,是综合性的,既有政治手段、思想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又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教育手段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努力消除违法犯罪的各种消极因素和隐患,打击和预防犯罪,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尽可能减少不安定的因素,逐步实现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

三是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言,不仅要打击犯罪,而且要改造罪犯,挽救失足者,预防治安事件、治安灾害事故和犯罪的发生,逐步消除违法犯罪的因素和条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社会稳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它的主要任务是: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确立和发展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确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

发展时期,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己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由于极“左”思潮的长期影响,拨乱反正的任务远没结束,社会管理机制和制约机制不够健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相当严重。

1991 年2 月1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指出:“中央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它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同年3 月2 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强调:“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992 年10 月,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总纲中写道: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确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指导原则、领导体制等,解决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

中共中央在20 世纪80 年代就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

1991 年2 月1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解决中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1991 年3 月2 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强调: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年,中央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指导和协调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两个《决定》颁布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开。

1992 年中共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写入了党章的总纲。

1996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996 年3 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第17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96 年——2000 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年规划》,提出了未来5 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各项综合治理措施逐步得到贯彻落实,为改革开放创造了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为两个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综合治理的实践经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施

二十多年来,经过不断探

索和实践,各地、各部门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包括:责任制是综合治理的“龙头”。1991 年12 月,中央综治委制定了《关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的规定》。1993 年11 月14 日,中央综治委、中央纪委、中组部、人事部、监察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若干规定》,明确要求把抓好社会治安练

130

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 2010 年1 月

合治理工作、确保一方平安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任用目标、政绩考核、晋职晋级、奖惩挂钩。以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权制为框架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体系己基本形成。党政一把手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本单位“三个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年度目标明确,工作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有效。

“综合”是综合治理最大的优势。一是力量的综合,即由各级党委、政府直接领导,组织各有关部门、有关方面齐抓共管,同时动员社会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二是手段的综合,即包括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各种手段。三是工作的综合,涵盖“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六个方面。人民群众的参与是综合治理的力量源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根本的着眼点是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如参加专兼职联防组织,开展义务巡逻,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等。“严打”是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以“严打”震慑犯罪,以“严打”伸张正义,树立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信心。对于某些社会治安混乱地区和某些猖撅一时的犯罪活动,应及时开展集中整治和专项斗争。基层基础工作是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面贯彻实施的关键。注意抓好乡镇、街道“专抓副职”配备工作,村级、居委会领导班子建设和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建立专兼职治安联防队伍。

基层安全创建活动是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有效载体。许多地方的经验表明,凡是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开展好的地方,各类案件明显下降。要将治安管理、法制教育、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外来人口管理、调解民间纠纷等都纳入创建活动范围。加强教育是综合治理的根本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指出:“根本的问题在于加强教育,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教育。这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实践证明,凡是扎扎实实开展这项活动的地方,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普遍提高,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逐渐下降,不安定因素大为减少,社会精神面貌有所改观,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党和政府的威信进一步提高。

大力加强综合治理领导和办事机构建设是推动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是党委和政府领导综合治理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党委、政府推进综合治理出谋划策。此外,善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综治委成员单位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齐抓共管的优势,也是衡量综治机构的一个重要标准。

综合治理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解决我国违法犯罪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好方法,也是为法律所肯定下来的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 马勇霞著,论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及其防控机制,《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3 月第2 期

[2] 董少平著,社会变革时期法律、道德、信仰的整合一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行为选择,《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年11 月第6 期

(上接127 页)

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不足,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还急剧扩张,高等教育自身收益稳定、投资风险小的特点;这些都为鼓励广大的民间资本投资高等教育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因此,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提供荣誉学位等吸引有志之士,要让他们觉得投资高等教育是一种有高尚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他们“用财有道”,最终到吸收闲散资金用于高校发展的目的。

其次,为了保证高等教育资金的合理及有效的运转,还必须建立相关的机构。如效仿美国建立基金会。如此一来,一是为了加强对高校捐赠筹资行为的组织,保证捐赠基金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二是为了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保证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稳定,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部分,就必须要有合理且规范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措施,因此,除了建立机构,还要有健全资金管理的监督机制,用以保证教育捐赠事业健康发展,而根据美国的经验和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这种监督机制的实施应该还需要政府的参与,这样做,一方面要监督大学资金的应用状况;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监督各高校在资金筹措过程中的信用问题,是净化高等学校筹资环境的应有措施之一。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保证捐赠资金得到有效运用,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再次,除了要争取广大的资金支持以外,国家同时还应加大有关法律制度建设的力度。首要,要健全税收制度。因为捐赠是一种慈善行为,如保才能使这种行能得到支持和鼓励,就需要国家完善相关税收政策的支持,而这其中,恐怕没有比免税政策对于人民的激励作用更为巨大的了。市场经济是自由选择的经济,要让民间资本大能够大胆的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除了要让其看到一定经济效益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予一定的政策补偿。所以,政府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就应积极引导,鼓励一部分民间资本和组织创办学校;鼓励民间组织通过合作办学的形式来盘活高等教育的资产,最终促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政策上的鼓励落实到具体,税收政策的实施恐怕会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了。

然而,不同的国家就有着不同的国情,如果一味全盘的照搬美国的经验,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在美国,多数高校是私立的,这样就使得美国的高校在利用捐赠这笔资金上会有更大的优势;但是,所有的事物又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从深层次上考虑,这一做法确实对于我国扩大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还是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的,毕竟,不论从任何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来看,高等教育的发展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仅单靠国家的财政拨款,在当今世界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来看显然是不够的,高等教育经费多元化才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财富越来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我们就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去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高等教育领域为解决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经费不足这一现实,积极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根书,陈丽.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特点探析[ J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2] 姚冰.美国多样化筹措高等教育经费[N].中国教育报,2003

[3] 土英杰.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危机与改革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1999.

[4] 刘向东,张伟,陈英霞.欧美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5.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