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财经大学专业任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
2013 ——2014 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金融监管
任课教师:杜修立
学生姓名:苏仕杰
班级:金融1155
学号:9112115239
论文题目: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现状、问题与建议内容摘要:银行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伴随其发展,国家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监管,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审计署金融审计司等多个部门对商业银行共同监督监管的模式。然而,该模式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产生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如法律机制不健全、缺乏信息共享、过度利益化、忽视金融消费者利益、多部门同时监管矛盾不断等问题。因此,本文将系统的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现状、问题并且进一步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政府;机构;审计;监管
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现状、问题与建议一、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长期以来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多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改革监管方式和手段,采取多种监管措施,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做了大量努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适应金融监管的需要。2003 年4 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正式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打破了过去单一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的格局,建立起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分业监管模式,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银监会成立以来,我国在银行监管的法律体系、组织体系以及监管手段和方式等各方面均取得成就颇大。另外,审计署在2005 年提高金融机构审计级别,从更高层次上审视金融机构内部运行及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金融监管体制是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金融活动进行影像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结构。在2003 年,中国银监会正式成立,代替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高,银行监管体制依然不健全。所以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法律缺陷
在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监管法律法规中,存在着大量的法律行政规章,但效率低下,法律法规针对的对象常常过于局限在银行开展的具体业务上,着眼于银行具体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和限制,监管质量监管效率受到影响。并且,监管的法律体系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地方,各监管部门往往站在自身角度制定监管规则并去推动执行,对整体的国民经济利益考虑欠缺。位于法律体系第二层次的行政法规和管理规章并没有有效地起到补充《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基本法律的作用。
(二)管理观念滞后、与国际化趋势不适应
目前我国银行管理当局所实行的还是合规性监管,这种监管方法侧重对商业银行执行法规政策情况的监管,但是随着我国银行业发展和面临的不断变化的形势,合规性监管自身固有的缺陷频频出现:合规性监管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不能及时全面反映银行风险、相应的监管措施滞后。目前金融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这种监管方法注重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程序和管理水平,能够及时反映银行经营状况,预测潜在的风险。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基础还较差,数据的采集、加工及分析利用还不够高效,信息技术在监管工作中的利用还不强,使得银行监管部门不能及时预警和处理有问题的银行,从而出现成本高与效率低的现象。
从监管法律体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监管当局并没有做好银行跨国经营的法律监管准备。有些监管法律制度还没有办法坚持与国际通用的原则相一致,这势必会使中国银行监管与国际银行监管存在差异。与此同时,我国实行的分业监管也会使本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国外的商业银行大多实行混业经营,这种差异无疑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这种不适应还表现在对进入我国经营的外资银行的监管上,同时,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一年只有两次非现场监管,这种监管力度对于当今日益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也是不相适应的。
(三)商业银行监管信息不透明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监管仍处于初级阶段,处于一种分割、低效的状态。各部门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收集效率低下,经常出现数据谎报、瞒报的情况。同时也缺少社会监督(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人民大众对于与银行经营、盈利、资产负债情况等关键信息了解甚少,缺乏对商业银行所公布信息、资料、数据的真实性考察。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自己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地保护。且由于信息不对称、相关工作人员故意隐瞒,使得问
题愈演愈烈。
(四)面向商业银行的政府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以来,政府审计工作中的金融审计工作对于发现金融领域重大问题,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现有的金融审计没有发挥金融审计的独立性、综合性、宏观性及延伸性优势,在工作方式与工作方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审计工作人员对金融创新业务了解不足。金融业务永远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由于我们长期专注于信贷资产审计,金融审计前线的老同志对金融创新业务未及时更新,年轻同志对结算传票等简单的中间业务也是雾里看花。长此以往,与商业银行的业务越来越陌生,在审计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贻笑大方的事件,严重损害审计威望。如年初的中央企业衍生金融产品审计调查中,时间紧迫,现学现做对审计人员而言确实是个挑战,这还仅是从企业层次介入,也许只触及国内金融风险的冰山一角。
第二,对新会计准则不熟悉。日常经营活动通过会计反映,会计准则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数字游戏规则。2006 年2 月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必须遵循新会计准则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信贷资产审计关注的是信贷资金的安全,对银行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对银行的经营状况关注甚少。忽略会计准则的学习与工作参照有两大弊端:一是对审计人员自身而言,职业胜任能力值得怀疑;二是上升到国家层面,现今各大上市商业银行聘请的都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报审计,审计过程中完全掌握商业银行的核心数据、商业秘密。而今的国际较量也演变成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争,如果不熟悉会计准则,不读审计年报,一方面不知道这些非国民机构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按照他们出具审计的报告分配经营所得,因此上市之前的损失全由国家买单,上市之后的丰厚利润被战略投资者赚个满盆,有违维护本国金融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