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
《机械工艺》课程思政教育方案和实施案例
《机械工艺》课程思政教育方案和实施案例一、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机械工艺领域做出积极的贡献。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和交流。
二、教育内容1. 课程内容设置方面:- 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 强调创育,鼓励学生在机械工艺领域进行科研和实践活动。
- 加强实践教学,提供机械工艺实验和实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育活动组织方面:- 组织学生参加思政讲座、座谈会等活动,加强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和。
- 组织学生参加机械工艺比赛和展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施案例1. 思政讲座与座谈会:- 邀请政治理论专家给学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 组织座谈会,让学生表达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看法,促进思想交流和碰撞。
2. 机械工艺比赛和展览:- 组织学生参加机械工艺比赛,鼓励他们展示创新成果和实践成果。
- 组织机械工艺展览,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动态。
3. 团队合作项目:-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机械工艺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要求学生在项目中合理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同时注重团队建设和成员间的相互配合。
以上是《机械工艺》课程思政教育方案和实施案例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案和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机械工艺专业人才。
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物理
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物理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能够计算平行板电、球形电、圆柱形电等简单电的电容量和电势差。
三、实施案例本课程实施案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穿插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研究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研究电场强度时,可以通过电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电荷分布的变化等实际问题来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实验教学本课程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例如,可以进行云层放电实验、人体带电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深入理解物理规律。
3.课外拓展本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物理知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以上实施案例的措施,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思维方法,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物理学基础。
独立分析;④教师评判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性与程度;试验演示:电磁感应实验电磁铁实验电磁振荡实验本文介绍了电磁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包括电介质的极化现象、磁通量的计算、电流和电动势的概念、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等。
文章还对洛仑兹力、霍尔效应和磁矩等概念进行了介绍,并提供了一些实验演示,如螺旋线运动加速器、霍耳效应带电粒子运动等。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动画和案例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和评判正确性。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电磁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定律,从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宣扬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将相关知识进行讲解;②教师通过动画、案例等方式进行演示;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独立的分析;④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性和程度进行评判。
试验演示包括磁悬浮列车、磁悬浮飞碟、电磁跳环、阻尼摆、小型涡电流演示和电磁波传播演示。
思政课实践教学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实践育人功能,许多高校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以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为例,分析典型案例,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二、案例概述某高校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以下是该案例的详细情况:1. 实践主题:红色之旅2. 实践对象:全校大一、大二学生3. 实践时间:每年暑假4. 实践地点:全国红色教育基地5. 实践内容:(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延安革命圣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2)开展主题讲座:邀请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员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红色历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精神。
(3)举办红色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红色故事为题材,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进行红色歌曲合唱:组织学生学习红色歌曲,举办合唱比赛,传承红色文化。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实践准备阶段(1)制定实践方案:学校成立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践方案,包括实践主题、实践对象、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实践内容等。
(2)选拔指导教师:选拔政治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3)组织学生报名:通过班会、年级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实践活动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实践实施阶段(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聆听讲解,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
(2)开展主题讲座:邀请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员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主题讲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精神。
(3)举办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组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红色故事为题材,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进行红色歌曲合唱:组织学生学习红色歌曲,举办合唱比赛,传承红色文化。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优秀4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篇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在反抗》解读一、课程教学目标1、树立生态环保的科学理念,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2、培养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学会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2、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育人主题敬畏自然四、思政育人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及内容设计意图一、课程导入新冠疫情横扫全国,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同时,人类究竟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寂静的春天》就早已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示之钟。
开篇从新冠疫情导入课程,引出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势切入敬畏自然的育人主题。
二、课程内容分析提问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些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提问2: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问3:改造自然与顺应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类能够停止一切改造自然的行为吗?小组讨论: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提问1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厘清三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提问2、3起到延伸拓展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切入思政育人点: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体会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
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我做起,对大自然有正确的认知践行方式。
切入思政育人点:培养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
三、课程总结这次疫情,为人类再度敲响警钟,让我们敬畏自然、善待自然,承担起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责任,实现人的幸福安宁和自由全面发展。
课程总结呼应开头,进一步强化思政育人点: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五、实施过程(一)课程导入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横扫全国,打破了春节的喜庆,经过专家们基因测序判定,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并通过人畜共通传染给人类。
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施
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施课程思政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事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施是指根据课程思政的理念和目标,设计案例教学并实施,以达到培养学生思政能力的目的。
下面是一份关于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施的例子。
案例题目:压力与适应一、案例背景现代社会之中,人们面临着诸多的压力。
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同样无法避免压力的存在。
而面对压力,人们的适应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案例旨在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适应压力的方法。
二、案例情景张强是一名高中生,他在学校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但是压力很大。
他常常觉得自己的学习很紧张,会经常失眠、胃口变差。
另外,参加各类竞赛还有社会实践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他有时会感到疲惫并丧失学习的动力。
张强向班主任寻求帮助,班主任建议他尝试一些方法来减轻压力,并鼓励他多参与一些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经验。
三、案例分析1.张强面临的压力:学习压力、竞赛压力、时间压力等。
2.张强的适应能力不足:经常失眠、胃口变差、疲惫丧失学习动力。
3.张强寻求帮助,班主任的建议:减轻压力的方法、多参与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经验。
四、案例探讨1.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压力,你认为这些压力是如何产生的?2.张强所面临的压力有哪些?他的适应能力不足的表现有哪些?3.你认为张强为什么要向班主任寻求帮助?你认为张强的做法正确吗?4.你认为班主任的建议对张强有何帮助?你有什么其他的建议可以给张强?五、案例总结与延伸通过讨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压力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帮助学生分析适应压力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适应能力不足时,应主动寻求帮助,不断尝试减轻压力的方法,同时要学会参与其他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经验。
六、实施方法1.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引入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案例讨论,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1. 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先进制造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课程,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强化其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工程伦理观。
2. 思政方案为了实现《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思政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2.1 教学内容融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深入理解和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介绍我国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发展历程时,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2.2 案例教学通过引入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刻理解工程伦理的重要性。
如在讲述先进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领域的应用时,突出展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家国情怀,同时分析一些因忽视工程伦理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工程伦理观。
2.3 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先进的制造企业,让他们亲眼看到我国制造业在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组织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中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针对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前沿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实施案例以下是我们在《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几个具体案例:3.1 案例一:教学内容融合在讲述机器人技术时,我们不仅介绍了机器人的原理和应用,还重点讲解了我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和成就,如嫦娥探测器上的机器人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一、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先进制造技术成为了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先进制造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素养,以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2. 掌握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知识,包括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等;3.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包括设计、模拟、制造和测试等方面;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先进制造技术人才。
三、课程内容1. 先进制造技术概述:介绍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数字化制造:介绍数字化制造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案例;3. 智能制造:介绍智能制造的原理、关键技术和实施案例;4. 增材制造:介绍增材制造的原理、材料选择和应用案例;5. 先进制造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先进制造技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四、实施案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案例进行教学和实践:1. 案例一:数字化制造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数字化制造在汽车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学生分析数字化制造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优势;-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设计并模拟数字化制造流程,展示其应用效果。
2. 案例二:智能制造在工厂生产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参观智能工厂,了解智能制造在工厂生产中的应用场景;- 学生分析智能制造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个性化定制等方面的优势;-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设计并实施智能制造方案,验证其应用效果。
3. 案例三: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学生通过研究文献和案例,了解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学生分析增材制造在减轻结构重量、提高零件性能、实现复杂结构等方面的优势;- 学生通过实验和测试,制作并测试增材制造的航空航天零部件,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
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的小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培养小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小学教育学课程思政应运而生。
本案例以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学课程中,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认识到祖国的伟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以小学教育学课程中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章节为例,选取以下内容:(1)中国古代文明: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事件、文化成就。
(2)近现代中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等。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文化成就。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受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4.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事件,重点讲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
(3)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
(4)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自动化制造》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
《自动化制造》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1. 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化制造领域在我国的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作为一门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的前沿课程,《自动化制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我国自动化制造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充分挖掘《自动化制造》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制定了一套针对该课程的思政方案,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实施。
2. 思政方案2.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制造领域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 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能力。
2.2 教学内容1. 引入我国自动化制造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 结合自动化制造技术在国家战略需求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
3. 通过分析自动化制造领域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4. 融入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2.3 教学方法1. 结合课程内容,穿插讲述自动化制造领域的故事、案例和经验教训,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机结合。
2. 开展分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组织实地考察、实实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思政教育的内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利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工具,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增强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
3. 实施案例以我国某知名汽车制造企业为例,我们将思政方案应用于《自动化制造》课程的教学实践。
3.1 教学过程1. 在讲述自动化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时,教师引入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国家在这个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 在讲解自动化制造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时,教师强调国家战略需求对自动化制造技术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局,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及实施学习案例.doc
工程力学(二)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一、素质目标1) 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 2) 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 3) 提升学生创新设计能力;4)良好的交流、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二、课程内容与要求参考 序号教学任务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课程思政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学时实训环节 1. 走进车间及健身器( 工匠精神 ) :材,让学生认知平动、1. 构件点的运动计算 1. 让 学 生 认 知 平 定轴转动机构在工程 项2. 铰链四杆机构平动动、定轴转动机构 及生活中的应用 构件与定轴转动计算在工程及生活中的 2. 转动构件上点的速目3. 铰链四杆机构构件6一运动学应用实例,让学生 度和加速度计算, 并观上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热爱专业热爱生活 测车床主轴的转速计算2. 转 动 构 件 上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测算与判别1. 速度合成定理及在1. 车间的珩车、刨摆动导杆机构上的应1. 走进车间,了解珩用床等机床设备的速度合成应用实例, 车、刨床等机床设备的2.项合成运动 基点法及在曲柄滑让学生热爱专业热 速度合成应用实例8目 和 块机构上的应用 2. 瞬 心 法 在 齿 轮 轮 3. 爱生活二平面运动投影法及在曲柄滑2. 瞬 心 法 在 齿 轮 系、机械机构中的速度 块机构上的应用 4. 轮系、机械机构中 计算并观测瞬心法及在铰链四的应用,学生观测杆机构上的应用1. 1. 让 学 生 认 知 内 1. 走进车间,让学生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燃机、电动机、液 程及在珩车上的应用 认知内燃机、电动机、 2. 压马达的动力学应 项转动惯量的计算 液压马达的动力学构构件3. 用,让学生热爱专8目定轴转动动力学基造原理动力学业热爱生活2. 定轴转动动力学基 三本方程4. 2. 定 轴 转 动 动 力 滚筒应用等定轴转本方程的机构及轮系学基本方程的机器 中计算并观测动方程的运动计算上的应用1.质点的动静法、球磨机应用动静法的运动计算2.力的功及其计算3. 质点的动能计算1. 让学生从家电产 1. 工程上四大功的计品中学习功、功率,算应用项 4. 平动构件的动能计2.动静法和再切换成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基于系目算2. 动能定理是系统14动能定理统的观点上来解决机四 5. 定轴转动构件的动应用,培养学生有构及轮系中速度的计能计算大局整体意识算并观测6. 构件动能定理及在轮系上的应用7. 机械效率及电机功率的计算1. 从机械原理上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对压杆进行稳定1. 压杆稳定力学模型项 1. 压杆稳定力学模型性计算2. 压杆临界应力、压目压杆稳定2. 压杆临界应力 2. 从压杆临界应 6五 3. 压杆稳定性计算力、压杆稳定性的杆稳定性的计算并观测计算,让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如何自律机动 4复习 2考核+2 总学时48+2三、实施案例案例 1 :压杆失稳工程结构和机械结构中有很多受压杆件,比如桥梁的立柱、起重机或装载机中的液压挺杆、螺旋千斤顶的螺杆等,当压力超过某一限度时,其直线平衡形式将不能保持,从而使杆件丧失正常工作能力。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
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一、案例主题。
“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看中国人民的探索与奋斗精神”二、案例背景。
三、案例目标。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历程、主要特点和代表性企业。
掌握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思政目标。
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们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学生认识到在困境中坚持探索和奋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案例实施过程。
# (一)趣味导入:“国货之光”的故事。
我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你们现在都爱穿运动鞋吧?知道回力鞋吗?那可是曾经风靡全球的‘国货之光’呢!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回力鞋可是代表着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
其实啊,回力鞋的故事可以追溯到近代。
”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都好奇回力鞋在近代的故事,也对近代民族工业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 (二)历史脉络梳理。
1. 我通过PPT展示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图片,如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等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当时的情景:“同学们,想象一下,那时候中国就像一个大蛋糕,列强拿着刀叉蜂拥而来,把咱们的传统经济体系搅得乱七八糟。
但是呢,就在这一片混乱中,民族工业的种子开始发芽了。
”2. 接着,我详细讲解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洋务运动时期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的“黄金时代”以及之后的曲折发展。
在讲解每个阶段时,我都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故事。
比如讲张謇,我就像讲一个老朋友的传奇经历一样:“这个张謇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本来是个状元,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他却放弃了仕途,投身实业。
他创办了大生纱厂,就像一个孤胆英雄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思政教学实践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我校组织开展了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革命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革命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3.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活动内容1.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如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
2. 讲座学习:邀请相关专家或老党员为学生们讲解革命历史,分享革命故事。
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参观心得,交流学习体会。
4. 主题演讲:选拔优秀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展示学习成果。
四、活动实施1. 红色教育基地参观(1)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安排参观路线。
(2)邀请讲解员为学生们详细讲解革命历史,让学生们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3)组织学生们参观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让学生们亲身感受革命精神。
2. 讲座学习(1)邀请相关专家或老党员为学生们讲解革命历史,分享革命故事。
(2)引导学生思考革命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互动交流(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参观心得,交流学习体会。
(2)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如何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主题演讲(1)选拔优秀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展示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们在演讲中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传递正能量。
五、活动总结1. 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学习,对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
2. 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3.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提升,为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了基础。
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大学社会学
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大学社会学
该文档旨在介绍大学社会学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和实施案例。
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1.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的社会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价值观念
2. 课程内容
- 社会学基础理论知识:介绍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
- 社会问题与社会变迁:讨论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变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 社会学实践案例:引入真实的社会学调查和研究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
- 授课与讨论结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学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
学生的合作与分析能力
- 实践教学与实地调研:学生参与社会学实践活动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4. 思政教育实施案例
- 社会公平与正义:通过教学内容和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公平与正义问题,培养他们的公民责任感
- 中国社会发展:介绍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和现状,培养学生
对中国社会的认知和文化自信心
- 社会问题研究:引入社会问题研究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
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以上是大学社会学课程的思政方案和实施案例。
通过这样的教
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
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一、素质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自我研究和信息获取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设计能力,以及良好的交流、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演化;存在的条件;平面连杆机构;性质;设计。
2.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设计;压力角。
3.齿轮机构:渐开线齿廓及啮合特性;齿轮的参数设计;齿轮的加工;齿轮传动设计。
4.运动与约束:机构运动简图;构件与运动副;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5.课程思政设计实训环节(工匠精神):走进车间及健身器材,了解平面四杆机构在工程及生活中的应用;变换四杆机构不同的压力角,观测机构传动能力的变化;应用CAD设计一具有急回特性的四杆机构并制作演示,满足最小传动角要求;从机械原理上让学生思考齿轮为什么要选用渐开线,欣赏曲线的优美;从齿轮加工及传动设计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以上课程内容和要求旨在让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生活,认知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工作规律的实现,以及培养学生自律的态度。
机构的结构分析在机械设计中,机构是指由若干个刚体构成的系统,用于实现一定的运动或力学功能。
在设计机构时,需要考虑机构的自由度,即机构中独立的运动自由度的数量。
计算机构自由度可以通过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让学生思考自律作为一名大学生,自律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
可以从机械原理上进行思考,比如机构中各个部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约束来协同工作,否则机构将无法正常运转。
同样,大学生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约束来保持自律,如制定研究计划、遵守课堂纪律等。
让学生思考间歇运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机构中某些部件的运动是间歇性的。
其中,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是比较常见的间歇运动机构,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它们的工作原理,思考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要求和应用。
让学生思考螺旋机构螺旋机构是指由螺旋线和螺杆构成的机构,常用于传递力和运动。
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课”)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以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
本案例以2019年秋季学期我校某学院思政课教学实践为例,详细阐述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体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二、案例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增进学生与社区居民的交流,增进对社会的了解。
4.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案例实施1. 前期准备(1)课程安排:将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体验活动纳入思政课的教学计划,确保活动时间充足。
(2)活动策划:成立活动策划小组,负责活动的具体安排和实施。
(3)志愿者招募:通过校园公告、班级宣传等方式,招募具有一定志愿服务经历和良好品德的学生担任志愿者。
2. 活动实施(1)社区调研:组织志愿者对社区环境、居民需求等进行调研,了解社区实际情况。
(2)志愿服务: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如环保宣传、社区义诊、文化娱乐等。
(3)活动开展:志愿者分组进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社区居民互动。
(4)总结反馈:活动结束后,组织志愿者进行总结,分享活动感受,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
3. 活动成果(1)学生方面:通过参与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学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2)社区居民方面:社区居民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提高了生活质量。
(3)学校方面:学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了学校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四、案例反思1. 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确保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3. 加强对活动成果的总结与反馈,引导学生从活动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机械制造》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
《机械制造》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机械制造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一、引言机械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国防意义。
如何在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造课程的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以期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二、课程思政方案1. 思政目标通过机械制造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2. 思政内容2.1 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2.2 集体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课程中的团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3 知识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思政方法3.1 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2 经典案例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思政知识。
3.3 引导讨论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三、实施案例以《机械制造技术》为例,具体实施案例如下:1. 课程设计1.1 设计一个机械产品的创新项目,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设计、制造和展示,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2 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和软件进行机械制造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2. 案例讲解教师通过介绍机械制造领域的经典案例,如《飞机制造》,引导学生讨论相关的思政问题,如工程师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
3.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项目,如参观机械制造企业、参与机械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过程,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思考与思政相关的问题。
就实施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
就实施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摘要:一、课程思政的背景和意义二、实施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高校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2.案例二:某中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思政教育3.案例三:某企业将思政教育纳入员工培训体系三、案例启示与建议1.强化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2.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方法3.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机制正文:一、课程思政的背景和意义课程思政,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各类课程中,使之成为教育教学的一部分。
在我国,课程思政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实施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高校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该高校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
例如,在经济学专业中,教师通过讲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在历史学专业中,教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案例二:某中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思政教育该中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
线上,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线下,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3.案例三:某企业将思政教育纳入员工培训体系该企业把思政教育作为员工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观看教育影片等形式,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企业还注重将思政教育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案例启示与建议1.强化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课程思政教育涉及面广,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要加强对课程思政的指导,学校要切实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政素质。
2.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方法要结合新时代特点,探索课程思政教育的新方法。
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创新教育教学手段,以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一、课程思政方案1. 课程背景《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2. 思政目标本课程以思政为指导,旨在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3. 思政要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4. 实施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 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
二、实施案例1. 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例如,讨论机械设计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和责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机械设计中考虑环保因素,以及如何解决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
2. 实践项目在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项目,例如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机械设计相关的企业或科研机构,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行业发展动态。
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例如为贫困地区提供机械设计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4. 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
《机械工艺》课程思政教育方案和实施案例
《机械工艺》课程思政教育方案和实施案例一、背景介绍《机械工艺》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
本文将提出《机械工艺》课程的思政教育方案,并结合实施案例进行说明。
二、思政教育方案1. 教育目标通过《机械工艺》课程的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水平。
2. 教育内容- 弘扬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讲解和研究机械工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介绍机械工艺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联,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教育方法- 以案例为基础:选取与机械工艺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中引发思考和思想碰撞。
- 以互动为主导: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 以实践为支撑:在课程中融入实践环节,如参观工厂、实验操作等,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机械工艺的实际应用和社会价值。
三、实施案例1. 案例名称:机械制造中的环境保护- 案例背景:介绍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问题,如废气排放、废水处理等。
-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 实施方法: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机械制造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组织实地考察,参观环保设施,让学生亲自感受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2. 案例名称:机械工艺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案例背景:介绍机械工艺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如机械钟表制造与中国古代制钟技艺的关系。
-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文化自信。
- 实施方法: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机械工艺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论》课程思政方案及实施案例
一、素质目标
1.具备一定的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自修能力;
2.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结构组成及功能;
3.具备分析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块功能、典型案例应用,强调产品模块调试方法
4.有较快适应生产、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能力;
5.提升敬业爱岗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6.形成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7.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三、实施案例
案例1
从任课班级中挑选成绩好学生组建兴趣小组,根据企业如何进行激光打标机设计开发,培养学生对复杂自动化设备设计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系统、部件以及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通过项目实施,一是让学生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适应发展。
二是能够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三是能主动与其他专业的成员合作开展工作,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承担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案例2
通过一个综合案例的学习、设计、研发,内化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形成优秀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1)任务引领
按照给定的自动化设备,设计相应的控制电路。
(2)知识传授
掌握基本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应用。
(3)能力训练
分组实训,设计电路,并进行模拟仿真,完成预定的电路功能。
(4)检查
分组检查讨论检测结果
(5)评估
学生陈述,教师分析
(6)下次任务布置
知识创新点的提炼,形成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