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生产技术与工艺
工厂新工艺介绍

工厂新工艺介绍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的不断进步,使得工厂生产工艺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提升。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许多工厂开始引进了新的工艺,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新型工厂工艺的应用与优势。
一、工艺概述这种新型工艺是针对传统工艺的局限性进行改进和创新的,通过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和升级,以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二、工艺原理这种新型工艺主要依赖于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物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精细管理。
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实现对生产速度、质量稳定性、能耗控制等多个方面的优化。
三、工艺应用1. 自动化装配线新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自动化装配线。
借助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产品的组装可以实现高效、准确和一致性,避免了人工操作中的潜在错误和品质问题。
同时,自动化装配线还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流程化,提高生产速度和产能。
2. 数字化管理系统新工艺中广泛采用了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和分析生产数据,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追踪。
这样的系统可以提供各种实时指标和预警信息,帮助管理层做出及时的决策和调整,以保证生产线的顺利运行和产品的高质量。
3. 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为了提高工厂生产的整体效率,新工艺中引入了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
通过自动化仓储设备、智能调度算法和数据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物料和半成品的高效管理和追踪。
这种系统可以减少人力投入和物料损耗,同时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四、工艺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新工艺的引入使得生产线实现了全面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自动化装配线、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准确,同时实现了生产信息和物料的实时交互与共享。
这样的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快速、稳定的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工厂工艺技术文件

工厂工艺技术文件一、工厂简介我工厂是一家专业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厂,成立于2005年。
工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团队。
我们秉承“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原则,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塑料制品。
二、工艺流程1. 原料采购:我们从可靠的供应商处采购高质量的原材料,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2. 原料处理:原料经过称重、筛选、清洗等一系列工序处理,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纯度。
3. 注塑成型:我们采用先进的注塑机进行成型,将处理好的原料注入模具中,经过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使得塑料以所需的形状固化。
4. 成品处理:成型后的产品进行修整、打磨、刻字等处理,以使其更加完美。
5. 品质检测:在每个工序结束后,都有专门的品检人员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6. 包装出库:通过包装和标签贴附的工序,将成品进行包装,以确保在运输和储存中的安全性。
按照订单要求出库,交付给物流公司进行运输。
三、关键技术1. 注塑成型技术:我们拥有先进的注塑机设备,掌握了注塑成型的核心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温度、压力和速度,以及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以实现塑料产品的精确成型。
2. 高温处理技术:对一些特殊塑料材料,我们需要采用高温处理工艺,以使其达到所需的硬度和强度。
3. 筛选和清洗技术:对于一些原料表面存在的杂质和污染物,我们采用专门的筛选和清洗设备,并加入特定的溶剂进行处理。
4. 品质检测技术:我们拥有一支专业的品质检测团队,熟悉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要求,可以进行尺寸、硬度、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各项检测。
四、技术改进与创新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客户需求的提高,我工厂持续进行技术改进与创新,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1. 研发新材料:我们与塑料材料供应商紧密合作,积极参与新材料的研发,提供更加环保和高性能的塑料材料。
2. 加强产品设计能力:我们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外观和功能性,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3. 引进先进设备:我们定期更新设备,引进更先进的注塑机和相关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厂生产技术部门的职责与工艺改进方法

工厂生产技术部门的职责与工艺改进方法工厂生产技术部门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负责管理和协调工厂的生产技术流程,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性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工厂生产技术部门的职责,以及一些常用的工艺改进方法。
一、工厂生产技术部门的职责1. 生产计划制定与管理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他们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进行合理的生产规划,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2. 生产设备与工艺管理工厂生产技术部门负责管理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
他们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协调修理和更换。
此外,他们还负责监督工艺流程,寻求改进的机会,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 生产数据分析与优化生产技术部门需要收集并分析生产数据,包括生产效率、质量指标等。
通过数据分析,他们能够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他们可以根据数据结果,制定改进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工厂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措施,确保生产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他们需要与质量部门密切合作,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工艺和产品质量。
5. 新工艺引进与创新工厂生产技术部门需要关注新工艺和技术的发展,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
他们可以与研发部门合作,推动新产品的开发和工艺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二、工艺改进方法1. 标准化工艺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工艺流程,可以提高生产的一致性和效率。
标准化工艺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降低生产成本,并简化员工培训和管理。
2.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一种基于数据和实验的方法,通过不断优化工艺流程,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它包括PDCA循环(Plan,Do,Check,Act),允许工厂生产技术部门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
3. 自动化技术引入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并加强工艺流程的控制。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1. 培养基质准备工艺影响搅拌效果的两个关键点栽培原材料相当广泛,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米糠、麸皮、玉米粉、石膏、石灰等,但是对不同原材料的配方或原材料的混合物搅拌方式有所不同;搅拌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实现被搅拌原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取大量的水分,尤其是提高培养料自身的蓄水能力;衡量搅拌效果成败的关键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搅拌促使原材料混合物的均一性,不会造成一些死角;另一个是确保在搅拌的过程中不会使原材料酸败;搅拌均一性的实现主要靠搅拌机本身的性能和搅拌时间,这一点基本上可以得到满足,而引起酸败的主要原因是在高温的季节温度高于30℃,营养物质倾倒后,微生物快速发酵致使培养基料变酸腐败;培养料酸败后对出菇及产量的影响培养料的酸败直接影响出菇结果,酸败后的培养料使菌丝吃料困难,料发黑,发菌时间大大延长,催蕾时料面分泌大量黄水,增加了受杂菌污染的机率,单产水平下降;采取的工艺1 针对不同原材料采取不同的加水方法,对于木屑可以在室外长期日晒雨淋,以促使其提高自身含水量;棉籽壳含有丰富的棉绒纤维可以短期预湿,在搅拌前可以将其浸入水桶中使其充分吸水,从而减少在搅拌锅里搅拌的时间;2 玉米芯含有相当多的糖质,加水后不立刻装料容易引起酸败,但可以通过短期预湿的方法使其增加含水量,经过研究证明玉米芯在35℃高温天气下预湿2hr后pH下降不明显;3 对于营养物质如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极易酸败的物质采取的办法是,在装填料前将其倒入搅拌,内完成装瓶,培养料不会酸败;4 高温季节,在搅拌锅的上方安装风扇,把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排除,可减轻料的发热和酸败;影响装瓶的五个关键点装瓶是指将培养料均匀地装入栽培用的容器-塑料瓶中,然后在瓶中央打一个直径~2.0cm 的通气孔;主要的原理是通过震动、翻转使培养料漏入栽1/6页培瓶中;这当中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 装瓶需要装得上紧下松,这样有利于菌丝的两头发菌,使菌丝在最短的时间内吃料完毕;2 装瓶时必须确保培养料的含水量位于64%66%之间,而且瓶肩无空隙;3 装瓶时850mL塑料瓶必须确保瓶重590620g/瓶,1100mL装料重量在770~800g/瓶,不能装得太轻或太重;这样有利于保持瓶内培养基质之间的空隙度,确保瓶内基质间良好的通气性;4 装瓶时确保栽培瓶之间的误差在20g之内,确保菌丝发菌的均一性,从而保证出菇的均一性; 采取的工艺1 装瓶要达到上紧下松的目的,可调节装瓶机的震动频率,使其不致过大,且确保每瓶的平均装料重量位于590620g和770~800g之间850cc.塑料瓶58mm口径,装瓶重量含瓶与瓶盖重,约78g,1100cc塑料瓶,78mm口径;2 含水量的确保及瓶肩无空隙则通过大量的配方试验来验证,实验证明必须提高主料木屑、棉籽皮、玉米芯等的蓄水能力,如通过堆制的方法使杂木屑的持水力达到68%70%、松木屑持水力达到76%或更高、浸泡过夜的棉籽皮蓄水能力达到76%、预湿3hr的玉米芯蓄水能力也达到70%以上,实验中还发现主料吸水后吸胀的体积各不相同,吸水后膨胀性越大装瓶的效果越好;3 营养物质一般为麸皮、米糠、玉米粉类,它们的使用量越大,装瓶的难度也越大,但是工厂化瓶栽要想获得高产在一潮内完成较高的产量,必须使营养物质的含量达到30%以上,营养物质吸水后由于吸胀作用很小,培养料的空隙率大大降低,发菌速度大受影响,所以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进行配方的优化,对主料进行选择与配比;4 培养料装得太轻,干物质含量减少,尽管菌丝发菌较快,但是后期的出菇受影响,子实体发育后劲不足,菌盖变薄且容易开伞,菇体细弱无力,容易开伞;装瓶装得太重,培养料之间的空隙率大大降低,影响了菌丝吃料的速度,使发菌变得相当缓慢,使后熟期延长,增加了栽培成本;5 确保瓶与瓶之间的重量差别在20g范围内,这样可使发菌变得相对均匀,使将来出菇的整齐度提高,缩短了采收期,便于栽培参数的设定及更改;2/6页2. 无菌操作工艺消毒工艺原材料的消毒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高温、高压将培养料中的微生物含孢子全部杀死,使培养料处于无菌的状态;另一个作用是使培养料经过高温高压后,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进行降解,有利于菌丝的分解与吸收;消毒的效果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培养料配方的改变:如果培养料的配方变化以后,基质之间的空隙可能会变小或变大,消毒程序也要作相应的修改,否则可能会导致污染或能源的浪费;2 季节的限制:一般在炎热的夏季,培养料酸败很快,所以除了装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外,锅炉的蒸汽供应以较大为好,尤其在消毒前期,如果在较长的时间内消毒锅内仍达不到100℃,培养料仍然在酸败,消毒后培养料会变黑,pH下降,使将来出菇减产;3 灭菌锅内放置数量:灭菌锅内放置数量和密度也影响灭菌的效果,放置数量过大、密度过高,蒸汽穿透力受到影响,灭菌时间要相对延长;4 空气过滤装置:采用全自动灭菌锅在灭菌结束后都有脱气过程,为了使锅内外压力平衡,在灭菌结束后,外界空气通过过滤装置回流到灭菌锅内,便于锅门打开,所以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十分重要,也影响着灭菌的效果;冷却工艺冷却是指将培养料由高温降至接种所需的温度一般为20~22℃的过程,由于在冷却的过程中存在冷热空气的交换,这样栽培瓶就可能在冷却室中造成冷空气回流带来的污染;所以对冷却室有较为严格的要求:1 冷却室必须用无菌的气流彻底清洁,至少保持10000级的净化度;2 冷却室中的空调设置为内循环,且功率要求较大,降温迅速,资料证明栽培瓶由100℃降至20℃度,瓶内外空气体积交换为50%、栽培瓶由80℃降至20℃瓶内外空气体积交换为30%,所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栽培瓶降至合适的温度至关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空气的交换比率,降低污染的风险;3/6页接种工艺接种环节是对清洁度要求最高的环节,因为在此区域涉及到瓶盖的开启,人员的操作,所以也是最容易引起污染的环节;接种室主要对硬件与软件的要求非常苛刻:1 接种室必须有空调设备,使室内温度保持1820℃,而且采用齿片散热方式;2 接种时由于有栽培种传输至外操作区域,所以室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正压状态,且新风的引入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室内保持10000级,接种机区域保持100级;3 接种室的地面必须易于清理,最好用环氧树脂材料等无尘材料;4 接种室必须安装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对室内定期进行消毒、杀菌,紫外灯安装时注意角度和安装位置;5 接种操作前后相关器皿必须用75%的酒精擦洗、浸泡或火焰灼烧;6 接种操作的过程中人员必须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3. 培养工艺食用菌的培养必须置于清洁干净、黑暗、恒温、恒湿并且能定时通风的环境中,蟹味菇栽培种在22℃温度下经过3035天配方不同天数有所改变菌丝吃透培养料,然后再经过3060天的后熟培养,即可搔菌出菇;金针菇在16~18℃温度下培养28天采用液体菌种可缩短1星期,即可搔菌;而杏鲍菇在22~23℃温度下培养30~35天,即可搔菌;培养期间保持环境的卫生,避免杂菌和虫害的大量发生;4.栽培工艺搔菌工艺工厂化食用菌在出菇前必须经过搔菌处理,使菌丝断裂机械刺激,蟹味菇将培养料表面搔成“馒头型”,而金针菇采用平搔方法,然后再补充一定的水分后出菇;但是,杏鲍菇采用平搔方法,不补充水分;在搔菌的过程中的留意点主要有:1 及时挑出在培养室中感染的杂菌;4/6页2 将污染的搔菌头及时用酒精或火焰消毒;3 搔菌要确保培养料面搔成“馒头型”,保留老的菌种,可缩短现蕾时间,提高出菇整齐度;4 搔菌头调节适当高度,搔菌后瓶子边缘料面距离瓶口在~1.5cm;催蕾工艺搔菌后须快速移入催蕾室进行催蕾;催蕾室满足下列工艺要求:1 催蕾室满足温、光、气、湿、风的硬件要求,空调能及时的降温升温,确保室内的温差在23℃之间,催蕾室里的灯光设置必须合理均匀,催蕾室里要能及时换气或安装CO2浓度控制探头,催蕾室必须保证较高的湿度,真姬菇催蕾时的湿度近乎100%,所以室内要安置充足的加湿设备,最后室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气流循环,使不同方位的气流一致;2 催蕾室内必须经常清洗消毒,使其保持清洁;3 真姬菇的催蕾最好能覆盖无纺布、纱布等通气性良好的覆盖物,以保湿与通气;在此种环境下1416℃、95%98%湿度下经过810d即可现蕾;子实体品质控制工艺真姬菇经过近10d的催蕾过程,针头状的菇蕾就会冒出培养料表面此时揭去覆盖物,即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工艺要求为:1 生长室满足温、光、气、湿、风的硬件要求,空调能及时的降温与升温,确保室内的温差在23℃之间,栽培房不同床架都要安装层架灯,确保菇蕾能及时地、均匀地得到较强的光照,以促使真姬菇特有的大理石状花纹的分化和菇型的美观,生长后期每天光照不得少于1012hr;室内要能及时换气或安装CO2浓度控制探头,确保CO2浓度位于10001500mg/Kg之间;湿度保持在9095%之间;室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气流循环,使不同方位的气流一致,以促使均匀长菇;2 栽培房内必须保持清洁,不要存有烂菇体或培养料残渣等,在每批次结束后对室内进行清扫和消毒处理,减少杂菌的累积;3 栽培房内是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房间,有子实体浓厚的香味,所以在进排气孔方位均要安装防虫网,以防止一些菌蝇或菌蚊类害虫的入侵;5 采收包装工艺采收工艺真姬菇生长至菌盖大小2cm且菌盖呈半球形或扁半球形,菌柄长度5-8cm时即可采收,由于其质地脆嫩异常,菇盖容易脱落或破损,在采收时要非常小心,减少破损,研究中发现利用压缩空气进行采收非常方便,速度也非常快,采收速度为30004000株/人.小时;包装冷藏工艺瓶栽真姬菇的采收后为一株,一般以托盘盛放,再覆以保鲜膜或塑料袋;包装后的成品及时放入3~5℃的冷库中,保存期为7~10天;。
工厂生产技术与工艺【模板范本】

工厂生产技术与工艺第1章总则第1条为提高工厂生产技术管理的整体水平,合理组织工厂的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生产技术活动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生产技术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3条技术部是生产技术的归口管理部门.第4条生产技术管理包括产品技术设计、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资料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第2章产品技术设计第5条技术部要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性能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第6条技术部进行产品技术设计时,应完成以下工作。
1.在完成设计过程中进行试验研究,例如新原理结构、材料原件工艺的功能和模具试验,试验研究完毕,出具试验研究大纲和试验报告.2.制作出产品设计计算书,对刚度、强度、平衡等方面进行计算与核算。
3.绘制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4.运用价值工程相关知识,对产品中造价高、结构复杂、体积笨重、数量多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材质精度等选择方案进行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并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5.绘出各种系统例如传动、电气、联锁保护等系统原理图。
6.提出特殊元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7.审查和修正技术任务书的某些内容.8.分析产品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
第3章技术开发第7条编制技术开发计划。
1.编制技术开发计划的依据。
(1)国内外市场需要。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3)有关产业政策.(4)工厂技术开发纲要。
2.编制技术开发计划的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工厂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生产.(2)以产品为龙头,以工艺为基础,配套安排原材料、基础件、元器件以及相关的设备供给,形成系统配套性.(3)技术开发计划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计划紧密衔接,发挥整体优势,全面有效地促进工厂技术进步工作。
3.技术部相关人员应根据编制技术开发计划选择项目并申请立项,由工厂的技术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批,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进行评审.4.通过评审的技术开发立项需要由项目实施部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并编制相关报告,报相关的负责人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
工厂生产技术部门的职责与工艺流程优化

工厂生产技术部门的职责与工艺流程优化工厂生产技术部门是一个企业中非常重要的部门,负责着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工厂生产技术部门的职责以及工艺流程优化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
一、工厂生产技术部门的职责1. 制定和规划生产技术策略:工厂生产技术部门的职责之一是制定和规划生产技术策略。
他们需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确保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此外,他们还需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制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2. 设计和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工厂生产技术部门还负责设计和改进生产工艺流程。
通过分析生产线上的每个环节和步骤,他们可以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他们需要具备深入了解产品特性和生产设备的技术知识,以便设计出最佳的工艺方案。
3. 选购和维护生产设备:为了保持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稳定,工厂生产技术部门需要定期评估现有设备的性能,并根据需要选购和更新生产设备。
他们需要与供应商和制造商合作,获取最新的设备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他们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培训和提升生产技术人员:工厂生产技术部门需要负责培训和提升生产技术人员的能力。
他们可以组织培训课程、研讨会和实践活动,帮助生产技术人员了解最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通过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可以增强生产技术人员的动力和积极性。
二、工艺流程优化的重要性工艺流程优化对于一个工厂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工艺流程优化的几个重要方面: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精简工艺流程,优化生产线上的每个环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这样可以减少工时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的产出量。
2. 优化产品质量:优化工艺流程可以帮助排除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和质量问题。
通过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检测,可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合格率,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3. 减少资源浪费:工艺流程优化可以帮助企业减少资源的浪费。
工艺岗和技术岗的区别

工艺岗和技术岗的区别在制造业和工业中,工艺岗和技术岗是两个常见的职位。
虽然它们在某些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在职责和要求上有着重大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工艺岗和技术岗之间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职位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职业选择。
工艺岗职位工艺岗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职位,主要涉及产品的制造和生产过程。
工艺岗的工作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工艺设计和工艺路线规划。
工艺岗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设计出最合适的生产工艺。
他们会根据产品所需的材料、工序、设备和工作流程,制定出详细的工艺路线,以实现高效的生产流程。
2.工艺参数的设置和调整。
工艺岗负责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并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3.工艺优化和改进。
工艺岗不仅需要掌握当前的工艺流程,还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他们会分析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推动工艺的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工艺文件的编写和管理。
工艺岗需要编写和管理相应的工艺文件,如工艺流程图、工艺标准和作业指导书等。
这些文件对于确保生产过程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非常重要。
技术岗职位与工艺岗不同,技术岗主要关注的是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和设备。
技术岗的工作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技术岗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包括清洁、润滑、更换零部件等。
他们需要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技术支持和问题解决。
技术岗作为制造过程中的技术专家,负责为生产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问题。
他们需要理解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能够有效地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新设备的引进和调试。
技术岗在新设备引进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们需要参与新设备的选型和采购,并负责设备的调试和上线工作,确保新设备能够顺利投入生产。
4.技术培训和知识传授。
技术岗在工厂中也承担着培训和知识传授的责任。
他们需要向工厂中的其他员工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工厂工艺技术方案模板

工厂工艺技术方案模板工厂工艺技术方案一、方案目的本方案旨在提出一套完整的工厂工艺技术方案,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提供优质的产品。
二、方案内容1.生产流程设计根据生产需求,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流程包括原料采购、原料加工、产品制造、包装、质量检验和产品出库。
2.自动化设备应用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3.工艺参数控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精确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建立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工艺参数,及时调整,防止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4.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流程,确保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竞争力。
5.安全环保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6.人员培训与管理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和工作技能。
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预期效果1.产能提升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引入自动化设备,预计生产能力将提升至10%以上。
2.成本降低通过增加工作效率和优化原料采购渠道,预计生产成本将降低10%以上。
3.产品质量提高通过精确控制工艺参数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预计产品合格率将提高5%以上。
4.环境保护通过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预计废气、废水排放将减少30%以上。
5.员工满意度提升通过培训和绩效考核,预计员工满意度将提高10%以上。
四、实施步骤1.制定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每个步骤的时间、责任人和资源需求。
2.组织实施根据实施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具体实施,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3.监督评估设立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4.总结经验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艺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工厂工艺技术有哪些岗位

工厂工艺技术有哪些岗位工厂工艺技术岗位涉及到工厂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工作,包括物料流程控制、生产设备调试和维护、生产制程和工艺改进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工厂工艺技术岗位的几个常见的职位以及他们的职责。
1. 工艺工程师工艺工程师主要负责制定生产工艺方案、生产制程设计,包括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确定,选用适合的工艺设备和工具进行产品的制造。
他们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要求,分析、优化并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减少生产成本。
2. 工艺技术员工艺技术员是工艺工程师的助理,负责工艺参数的调试和控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并负责生产工装和工艺流程文件的编制和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他们需要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要求,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操作,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3. 质量工程师质量工程师是工厂工艺技术部门中的必备职位之一。
他们负责制定和执行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他们需要制定检验标准和流程,监控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实施质量改进措施,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4. 设备工程师设备工程师负责生产设备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他们需要制定设备维护计划,负责设备故障的排除和维修,并根据生产需求,对设备进行升级和改进,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5. 自动化工程师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自动化工程师在工厂工艺技术部门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他们负责工厂各个生产环节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
他们需要根据工厂的生产特点和需求,制定自动化方案,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个常见的岗位,工厂工艺技术部门还包括工艺设备操作员、工艺技术管理员等职位。
这些岗位各自承担着与工厂生产工艺和技术相关的不同职责,共同为工厂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
工厂工艺技术规划

工厂工艺技术规划工厂工艺技术规划工厂工艺技术规划是指对工厂的生产工艺和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工厂工艺技术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下面是一个关于工厂工艺技术规划的示例。
一、现状分析首先需要对工厂的现状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包括工厂的生产线、设备、产品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工厂的工艺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二、目标设定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工厂工艺技术规划的目标。
目标应该是具体、可量化的,比如提高生产效率10%、降低生产成本20%、提高产品质量等。
目标的设定应该考虑到工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三、技术改进根据目标设定,制定技术改进方案。
技术改进可以包括设备更新、工艺流程优化、生产线自动化、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改进。
通过技术改进,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四、流程优化优化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可以通过减少工艺流程中的不必要环节、优化工艺参数、改进工艺设备等方式来实现。
流程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规划和调整,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人员培训加强对工厂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生产操作技能、工艺知识水平和质量意识,从而确保工厂的生产工艺技术符合标准要求。
六、设备更新根据工厂的需求和发展方向,更新陈旧设备,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
设备更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也需要考虑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工作。
七、监测评估制定监测评估机制,对工厂的工艺技术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监测评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定期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产品质量检测、设备运行情况监测等。
八、持续改进工厂的工艺技术规划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反馈和调整,及时改进工艺技术,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
生物药物的工厂生产工艺流程及产品检验方法

生物药物的工厂生产工艺流程及产品检验方法
生物药物的工厂生产工艺流程:
1.细胞培养:生物药物的制备需要使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生产出大量的生物制品。
生物药物的细胞培养过程需要使用一系列的培养基,培养条件严格,必须采用高洁净度的设备。
2.细胞培养液处理:细胞培养液中的生物制品经过过滤、蛋白质纯化等一系列的处理,用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含量。
3.检测:对生产过程中的产物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合格。
包括重金属检测、微生物检测、生物化学检测等。
4.灭菌:将产物进行高压灭菌,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保证药品的安全性。
5.包装:将灭菌后的产品进行包装,以确保其在使用中不受到污染。
生物药物的产品检验方法:
1.质量控制:通过对产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等指标进行测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控制。
2.重金属检测: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重金属,以确保产品对人体的毒性达标。
3.微生物检测:对产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以确保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
4.抗原检测: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抗原,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过敏原。
5.稳定性检测:检测产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情况,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
fab厂工艺技术

fab厂工艺技术Fab(制造)厂是指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进行芯片和电子元器件生产的工厂。
在这个厂里,需要运用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技术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下面我将介绍一下Fab厂的工艺技术。
首先,Fab厂的工艺流程非常复杂,需要经历多个步骤。
首先是晶圆加工,晶圆是一种由硅单晶材料制成的圆盘状基板。
晶圆加工主要包括切割、抛光和清洗等步骤。
接下来是光刻工艺,通过使用光刻胶和光刻机来在晶圆上进行图案的曝光和显影,制作出芯片的图案。
然后是沉积工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在晶圆上沉积各种材料,如金属、多晶硅等。
接下来是刻蚀工艺,通过使用刻蚀液和刻蚀机来去除不需要的材料,保留下芯片的图案。
最后是电镀和封装工艺,通过电镀将金属沉积在芯片上,并进行封装,保护芯片并提供连接器。
其次,Fab厂的工艺技术关键在于精确度和一致性。
由于芯片上的图案很小,通常只有几纳米大小,所以需要非常高的精确度来制作芯片。
而且,每个芯片都必须保持一致,没有任何缺陷或差异。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Fab厂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控制技术,如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自动化系统等。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Fab厂可以准确地控制每个工艺步骤的参数,并及时发现和修复任何潜在的问题。
第三,Fab厂的工艺技术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Fab厂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工艺技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例如,随着芯片尺寸的不断减小,Fab厂需要开发新的技术来提高芯片的制作精度。
另外,Fab厂还需要关注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不断寻求更节能和环保的工艺技术。
最后,Fab厂的工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芯片和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设备、汽车和医疗设备等各个领域。
而这些芯片和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Fab厂的工艺技术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和进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Fab厂的工艺技术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关键的技术。
工厂生产技术与工艺纪律管理制度

5.依据工厂相关的培训制度,车间操作人员上岗前需经过专业培训,做到定人、定机、定工种。
6.车间操作人员在生产中必须严格按设计图样、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加工与装配。
7.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设计图样、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进行检查。
8.车间操作人员在生产实践中进行的技术革新项目必须经由技术部会同车间人员共同进行验证,鉴定合格后纳入正式文件方可正式使用。
第6条临时变换工序规定。为均衡生产或生产急需,下列情况可由生产部提出,经技术部批准,允许临时变换工序顺序或更改加工顺序。
1.在同一车间内流转的工序。
2.改变加工顺序对于零件整体质量无任何影响,并对后续工序加工也无影响的。
3.改用较高精度设备加工。
第7条工艺纪律的检查。
1.各车间应每月定期对本车间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工艺纪律检查表》。
2.生产部应每季度会同各车间对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填写《工艺纪律检查表》。
第8条工艺纪律的检查结果处理。
1.工艺纪律检查中出现的不合格项目,由各车间自行提出整改措施,技术部负责验证,重大不合格项目由技术部提出书面整改意见。
2.三次检查同一项目不合格部门,全年工艺纪律检查为不合格。
3.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必须纳入员工的考核奖励工作当中,对严重违反工艺纪律或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应进行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
工厂生产技术与工艺纪律管理制度
制度
名称
工艺纪律管理制度
受控状态
编号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考证部门
第1条目的。为加强工厂对工艺纪律的管理,保证生产过程中严格按工艺文件进行操作实现标准化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酶制剂工厂生产工艺

酶制剂工厂生产工艺酶是生化反应中的催化剂,其生产工艺可以说是包含了生物技术、分离技术、化学工程等多个学科,使其成为了一个复杂而且综合性强的专业领域。
酶制剂工厂主要专注于酶的生产和提取。
以下就是酶制剂工厂的基本生产工艺。
一、种子培养生产工艺首先开始于微生物的种子培养。
选择高产酶的菌种,经过有丝分裂生长繁殖,菌体数量逐渐增加。
在具有优良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必要氧气的条件下,菌体逐渐从静态到活跃。
二、大规模发酵受控的环境是酶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因此,在大规模发酵阶段,必须确保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比如温度、pH值、搅拌、通风等,这样才能使菌种有最大限度的生长和产酶。
在发酵罐中,菌种在提供足够营养的同时,母液的组成被细心调控,以保证酶活性的最佳状态,同时也保证了微生物的稳定生长。
三、酶的提取发酵结束后,需要得到酶。
有两种类型的酶,一是细胞内酶,二是细胞外酶。
这两种酶的提取方式各不相同。
细胞外酶可以通过分离和浓缩技术直接从发酵液得到;而细胞内酶,则需要通过破碎细胞以便酶的释放。
四、酶的纯化提取后得到的酶往往含有其它的蛋白质、细胞残骸等杂质,需经过纯化过程以去除这些杂质。
纯化酶的一般方法包括沉淀、离心、超滤、层析等。
五、酶制剂的制备纯化后的酶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做为酶制剂使用。
按照制品的形式,可以分为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两种。
液体制剂常用于液态使用,如洗涤剂;固体制剂则在一些固态更稳定的生产过程中使用。
六、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一个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酶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的品质管理、工艺中的每个重要控制点的管理,都是保证制剂质量的关键。
以上就是酶制剂工厂的生产工艺。
虽然简单描述,但其实背后需要大量的科研支持,特别是各种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的支撑。
良好的工艺控制、材料的筛选以及产品的严格质量控制,都是保证酶制剂工厂顺利运行的重要因素。
工厂生产技术与工艺工艺装备管理程序

1.经验证需要修理和修改设计的工装由生产部按下列办法进行处理。
(1)属于工装设计方面的问题由技术部按图样修理,直至合格。
(2)工装制造的问题,由生产部按图样修理,直至合格。
2.工装验证中,发现所加工的产品零件个别尺寸与产品图样不符合而不影响产品质量的,由技术部按实际情况修改图样,只有在图样按加工状况确定更改后,才能认为工装验证合格。
3.验证不合格或无法修复的工装应予报废,生产部应填写“工艺装备报废单”,并报总经理批准。准予报废的工装,生产部应注销工装编者按号,直至予以销毁。
第8条工艺装备的维护保养。
在用、库存工装分别由工装使用部门和仓管员根据工装特性要求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分类贮存和标识,防止生锈和磕碰,确保协作制定,解释权归生产部与技术部。
工厂生产技术与工艺工艺装备管理程序
制度
名称
工艺装备管理程序
受控状态
编号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考证部门
第1条目的。为规范工厂对工艺装备的管理,保持工艺装备的良好状态,确保工艺装备的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第2条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工厂各工艺装备管理相关事项,包括模具、夹具、样板等。
第3条责任权限
1.技术部负责工艺装备的设计,并绘制图样及相应的技术文件。
第6条工艺装备的验证。
1.第一次设计制造的关键工艺装备、新结构工艺装备、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用于产品的新工艺、试冲或试压的各类模具都需要验证。
2.需要验证的工装,应在工装底图的零件明确细表右上角注明“验证”字样。
3.使用部门领用工艺装备后,需做好准备工作,与品质部确定验证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4.工装验证后,由品质部填写“工装验证报告”并报相关负责人进行审批通过。
生产型企业工艺工作总结

生产型企业工艺工作总结
在生产型企业中,工艺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工艺工作涉及到生产流程、工艺技术、设备操作等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总结工艺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工艺工作的总结需要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通过对生产流
程的梳理,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
同时,也可以发现一些生产中的不规范操作和浪费现象,为生产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其次,工艺工作的总结需要对工艺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工艺技术的不
断更新和改进,对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总结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情况,可以为企业制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另外,工艺工作的总结还需要对设备操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总结。
设备的正常
运转和操作对于生产效率至关重要,因此对设备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可以为企业提供设备管理的参考和改进方向。
总之,生产型企业工艺工作的总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生
产流程、工艺技术和设备操作等方面。
只有通过对工艺工作的深入总结,企业才能找到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工厂化组培苗生产的工艺与关键技术

工厂化组培苗生产的工艺与关键技术
工厂化组培苗生产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大规模、连续化的生产方式,实现高效、可控的苗木生产过程。
以下是工厂化组培苗生产的工艺与关键技术:
1. 材料准备:选择适合的母本材料,并进行无菌处理,使其成为无菌组织,并制备培养基。
2. 组织培养:将无菌组织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
可以利用植物激素,调控其生长、分化和再生。
3. 石膏型介质:将培养的植株转移到特制的石膏型介质上,利用石膏、营养盐和水等,为植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4. 光照调控:通过合理的光照调控,控制组培苗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发育。
可以利用人工光源,模拟自然光照条件。
5. 水分与营养供应:确保组培苗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以促进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6. 病虫害防治:采用工厂化施肥、使用无菌技术等手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必要时,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7. 控温调湿: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为组培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可以利用通风、加热、降温等手段,调节温湿度条件。
8. 确定的生产周期与批次:通过科学的生产计划安排,确定组
培苗的生产周期和批次,实现连续供应。
以上是工厂化组培苗生产的主要工艺与关键技术。
通过这些工艺与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苗木的大规模、高效生产,提高苗木的质量和产量。
工厂生产技术与工艺

工厂生产技术与工艺1. 简介工厂生产技术与工艺是工业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
工厂生产技术与工艺的优化和改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对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2. 工厂生产技术2.1 生产设备工厂生产技术的核心是生产设备,它包括各种机械设备、工具和仪器仪表等。
生产设备的选择和配置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现代工厂生产技术趋于自动化和数字化,高速、高精度的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2 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是工厂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通过使用控制系统和机器人等设备,实现工厂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人工错误的风险。
现代工厂生产中,自动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食品加工等。
2.3 软件与信息技术软件与信息技术在工厂生产技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能够提高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的效率,使产品更加精确和一致。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工厂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计划和资源调配。
3. 工厂生产工艺3.1 生产流程规划工艺流程规划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流程规划包括制定生产计划、确定需求和资源,安排生产任务和生产顺序等。
合理的生产流程规划能够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减少生产周期和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2 工艺技术工厂生产工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特定技术和方法。
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工艺技术要求,例如焊接、铸造、制模、热处理等。
工艺技术的选择和应用能够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现代工厂生产中,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推动着产品的创新和改进。
3.3 质量控制工厂生产工艺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包括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检验,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调整,以及对最终产品的检验和测试等。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制造工艺与工厂化生产方案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制造工艺与工厂化生产方案在现代建筑行业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正逐渐成为主流。
这种施工方式与传统的现场施工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质量,并且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保。
为了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制造工艺和工厂化生产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与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制造工艺和工厂化生产方案。
一、制造工艺1.预制构件制造: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
预制构件可以在专门的生产线上进行大规模定量的生产,并通过标准化设计和加工来确保质量和尺寸的精度。
这样一来,预制构件可以减少现场浇筑混凝土等步骤,提高施工速度并降低人力成本。
2.模板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模板技术对于保证结构稳定性、减少材料浪费以及提高美观度都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现场施工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木质模板,而装配式建筑可以采用钢结构和模块化模具来替代传统的木质模板,提高模板的重复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3.数字化设计与加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领域也开始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加工技术。
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和数控加工设备,可以实现对预制构件的精确定位、切割和打孔等过程。
这种数字化设计与加工技术可以提高制造工艺的精度和速度,并且减少了人为错误带来的影响。
二、工厂化生产方案1.流水线生产:流水线生产是一种高效的装配式建筑制造方法。
在流水线上,各个工序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从而提高了施工速度和质量控制能力。
通过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和任务分配,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并使得生产达到稳定状态。
2.物料管理与供应链优化: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物料管理和供应链优化尤为重要。
合理组织材料进货、库存和使用,能够减少浪费并保证材料的及时供应。
同时,优化供应链结构和合理选择供应商,可以实现成本控制和质量保障。
3.协同作业与信息化管理: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协同作业和信息化管理是关键。
各个施工环节之间需要紧密配合,确保订单的正确执行和高效完成。
机械制造厂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3.工位
在同一工序中,有时为了减少由于多次装 夹而带来的误差及时间损失,往往采用转位工 作台或转位夹具。
工位:是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 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 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图
4.工步
一个工序(或一次安装或一个工位)中可 能需要加工若干个表面;
二、工艺过程的组成
l.工序
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 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 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机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工序 组成,毛坯依次通过这些工序,就被加工成合 乎图样规定要求的零件。
加工如图1-1所示零件其工艺过程可由如 表1-1所示的五个工序组成。
工厂的生产过程又可按车间分为若干车 间的生产过程接改变 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 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其他过 程则称为辅助过程。
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 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只研究机械加工工艺 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
第二节 机械制造厂的生产 过程和工艺过程
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1.生产过程
工厂的生产过程:机械制造厂一般都从 其他工厂取得制造机械所需要的原材料或半 成品,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 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统称 为工厂的生产过程。
工厂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保 管、把原材料做成毛坯、把毛坯做成机器零 件、把机器零件装配成机器、检验、试车、 油漆、包装等。
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工序是 制订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
2.安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生产技术与工艺4.1 生产技术治理制度制度名称生产技术治理制度受控状态编号执行部门监督部门考证部门第1章总则第1条为提高工厂生产技术治理的整体水平,合理组织工厂的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生产技术活动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工厂生产技术的相关治理工作。
第3条技术部是生产技术的归口治理部门。
第4条生产技术治理包括产品技术设计、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资料治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2章产品技术设计第5条技术部要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要紧性能和要紧零部件的设计。
第6条技术部进行产品技术设计时,应完成以下工作。
1.在完成设计过程中进行试验研究,例如新原理结构、材料原件工艺的功能和模具试验,试验研究完毕,出具试验研究大纲和试验报告。
2.制作出产品设计计算书,对刚度、强度、平衡等方面进行计算与核算。
3.绘制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要紧零部件图,并校准。
4.运用价值工程相关知识,对产品中造价高、结构复杂、体积笨重、数量多的要紧零部件的结构、材质精度等选择方案进行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并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
5.绘出各种系统例如传动、电气、联锁爱护等系统原理图。
6.提出专门元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7.审查和修正技术任务书的某些内容。
8.分析产品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
第3章技术开发第7条编制技术开发打算。
1.编制技术开发打算的依据。
(1)国内外市场需要。
(2)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中长期规划。
(3)有关产业政策。
(4)工厂技术开发纲要。
2.编制技术开发打算的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工厂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生产。
(2)以产品为龙头,以工艺为基础,配套安排原材料、基础件、元器件以及相关的设备供给,形成系统配套性。
(3)技术开发打算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打算紧密衔接,发挥整体优势,全面有效地促进工厂技术进步工作。
3.技术部相关人员应依照编制技术开发打算选择项目并申请立项,由工厂的技术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批,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进行评审。
4.通过评审的技术开发立项需要由项目实施部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并编制相关报告,报相关的负责人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
第8条确定技术开发资金。
1.技术开发项目的资金要紧包括总公司补助资金、项目主部门补助资金、项目承担部门自筹资金。
2.工厂建立企业技术开发资金,由财务部按销售总额的4%~6%提取,建立技术开发专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支持工厂的自主技术开发工作。
3.工厂技术开发基金的使用范围如下。
(1)开发和引进新产品、新技术的考察、咨询、图纸资料和软件费用。
(2)试制和试验及其技术预备(如专门工装制作、专用测试仪器仪表购置)费用。
(3)专用测试设备的制作费、托付测试费用。
(4)专题培训费用和专家酬劳。
(5)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之间发生的技术引进费、专利费和合作开发费。
第9条技术开发的成果治理。
1.技术开发完成后,负责项目的人员需要及时进行总结,申请进行鉴定验收。
2.技术开发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所有实验记录、数据、报告等,按照技术档案治理方法整理归档,不得遗失,不得由个人占有。
3.技术开发打算取得的技术成果的归属按照项目合同书的规定执行。
合同书未作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4.技术成果能够获得工厂的物质奖励和证明书并可申请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第10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技术开发项目应予撤销。
1.项目资金挪作他用的。
2.市场需求发生急剧变化的。
3.项目主持部门组织治理不力的。
4.同时列入两种以上企业科技打算的。
5.技术经济指标低于国内已有的同类技术成果的。
6.与其衔接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差不多建设打算难以落实的。
7.项目主持部门补助资金、项目承担部门自筹资金不能落实的。
8.项目承担部门的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更、致使项目无法接着进行的。
9.其他缘故。
第4章技术引进第11条工厂从外部引进技术时,技术部应做好以下前期预备工作。
1.收集情报、信息,初步了解技术和技术来源。
2.正确选定引进项目,提出项目建议书,并报上级审批。
3.结合引进方案进行谈判前的实质性预备。
第12条技术部在引进相关技术时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可实施性和经济性,正确地进行技术选择。
第13条技术部对欲引进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那个项目是否值得引进和如何样引进的对策,必要时可申请专业的咨询机构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14条生产技术引进时,工厂将成立谈判小组与供应商磋商,谈判小组的成员由采购部、质量治理部、技术部、财务部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15条在生产技术引进后,技术部应检验相关的技术资料,推断其是否配套,并由专人负责验收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相关事宜。
第16条技术部对引进的技术,在使用的同时应加以模仿制造,积极进行消化汲取,在原技术基础上争取进一步进行开发,以制造出新的、先进的、更符合工厂进展需要的生产技术。
第5章技术资料治理第17条技术资料包括产品设计资料、工艺规程及原始记录等技术文件。
第18条技术部应建立专门的档案柜,设立信息治理员对技术资料进行统一分类建档。
第19条技术部应依照技术资料的内容不同设立不同的密级,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资料保密制度,严防工厂技术资料的泄露。
第20条技术部应建立技术资料借阅登记制度,并对技术资料的销毁界定权限。
第21条信息治理员应定期对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和核查,对遗失的技术资料应及时弥补。
第6章附则第22条本制度由技术部制定,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第23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修改标记修改处数修改日期4.2 技术引进治理制度制度名称技术引进治理制度受控状态编号执行部门监督部门考证部门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
为提高工厂的技术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科技经验,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工厂技术引进的治理。
第3条责任权限。
技术部负责技术的引进工作,技术引进工作须由董事会审批通过。
第4条解释。
技术引进指通过贸易或经济技术合作的途径,从境内外的工厂、企业、团体或个人获得技术,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专利权或其他的工业产权的转让或许可。
2.以图纸、技术资料、技术规范等形式提出的工艺流程、配方、产品设计、质量操纵以及治理等方面的专有技术。
3.技术服务。
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所匹配的手段,例如提供的生产线、成套设备或其他产品、测试仪器、专用设备等。
5.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中外合资经营等有引进外国技术内容的项目。
第2章技术引进项目的前期预备第5条技术引进项目的预备。
1.工厂技术部依照工厂的产品进展规划,确定需要引进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内容。
2.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需要引进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国内外进展状况。
3.技术部确定项目投资规模,财务部负责落实技术引进所需的资金,报工厂总经理与工厂董事会审批。
4.按程序向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
第6条技术引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与评审。
1.技术部在与供应方技术交流和初步询价的基础上,选择2~3个供应方作为对象,进行深入了解,必要时能够组织相关人员有针对性地出国考察。
2.技术部应编制技术引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工厂内外相关的项目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报告并报送技术副总、工厂总经理和工厂董事会审批。
第7条技术引进项目的其他预备工作。
1.工厂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选择代理工厂。
2.技术部应编制进口设备、仪表、散件等物资的分交方案,报送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3.技术部应依照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设计任务书,进行初步设计(包括土建、工艺设计等),并按规定报批。
第3章技术引进合同的签订与交货第8条技术引进合同谈判。
1.通过充分技术交流和价格、供给条件等方面的讨论,技术部应筛选出一个对工厂最为有利的供应方作为签约的对象。
2.技术部应与进口代理工厂共同提出合同及其附件的草稿,作为谈判的基础。
3.每次谈判前技术部应认真做好预案,指定主谈人员,谈判后应及时研究,并为下一次谈判做好预备。
第9条技术引进合同签订。
1.工厂与供应方签订的技术引进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治理条例》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
2.关于与技术引进相匹配的进口的设备、仪表、工具等引进物资,技术部也应在充分了解性能、价格的情况下择优签约。
各项合同签字后应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
第10条技术引进合同实施时的治理。
1.合同治理:工厂各引进合同应由引进工作的专职部门统一治理。
相关部门及人员按照进度表掌握合同执行情况,并随时处理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2.财务治理:财务部负责整个引进项目的财务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按进度筹集资金,严格治理和使用资金。
(2)办理引进项目的预算稽核、付款、结算等日常工作。
(3)负责引进工程竣工验收时的决算工作。
(4)按工厂有关规定进行进口物资的账务治理。
(5)监督引进项目并提出财务方面的参考意见。
3.合同交货。
引进工作专职部门负责按合同规定的交货期组织进货,具体进货过程如下。
(1)按规定申报商检,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减免税手续。
(2)商检通过后,办理物资到港后的海关、运输手续,及时组织运货。
(3)会同工厂内部有关职能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进行开箱验收,并填写开箱验收单。
(4)对缺损物资必须在索赔期内办理索赔。
(5)对物资的品质,质量治理部必须按照合同和相关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品质检验。
对本工厂无法检验的物品,应会同相应的治理部门联系检验单位。
检验结果需做出书面报告。
(6)在质量保证期内发生的质量问题,应及时与供方联系解决。
(7)进口设备、仪表由工厂主管部门和使用部门按上级和工厂内部有关规定进行治理。
第4章技术培训与指导第11条出国技术培训。
1.工厂按合同的约定组织相关人员到国外进行技术培训,相关人员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