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表水资源量(亿立方米)
甘肃地理
3、耕地面积少,土地利用率低,人口与土地资源矛盾突出。 全省土地总面积为4545.74万公顷,折合6.8亿亩,占全 国的4.7%,居第七位。但因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 多样、地势高、高原山地多、沙漠戈壁广等原因,土 地资源利用率低。在总土地面积中,山地和高山约占 总面积的70%以上,沙漠戈壁约占15%。全省耕地面 积468.52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0.3%,农业 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二亩左右。
我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 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 从生态足迹供需总体状况分析,2002年甘肃人均生态足迹 需求为2.2249hm2,当年能够提供的人均生态足迹为 1.9366hm2,人均生态赤字0.2883hm2。 从生态足迹供给和需求结构分析。供给以草地和耕地为主, 类型较为单一。需求主要以耕地、草地和化石燃料用地 为主,三者占总需求量的96.5%。从万元GDP生态足迹 需求分析。 2002年全省万元GDP生态足迹占用量为4.966 hm2,大大 高于东部地区(1.291 hm2,1999)和全国(2.037 hm2 ,1997)的平均水平。
地理位置
地处黄河以西,北连内蒙 古高原,南倚青藏高原, 东到黄土高原 新疆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陕西 四川
自然气候
甘肃省位居长江、黄河上游, 地处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 高原交汇地带,也是西北干旱 区、青藏高原区和东部季风区 等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部位, 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极其 脆弱。同时由于地形的约束, 大部分城市及人口集中分布于 河谷地区,空间狭小,自然环 境容量有限,因此,甘肃省生 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难度较大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统 筹人与自然”、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任务非常艰巨,要求也尤为 迫切。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省水资源概况一、自然概况1.1地理位置甘肃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在东经92°20′~108°46′、北纬32°31′~42°50′之间。
东邻陕西省,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与青海省交界,南与四川毗连。
总面积45.4403万平方公里,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1.2河流及水系我省河流分外流区河流和内流区河流,外流区河流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内流区河流为河西内陆河流域,全省包括三个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内陆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乌鞘岭以西,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从西到东分布有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黑河、石羊河三个水系;黄河流域位于我省中东部地区,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主要有黄河(包括支流庄浪河、大夏河、祖厉河及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五个水系;长江流域主要在我省陇南地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除汉江水系八庙河外都属嘉陵江水系。
(甘肃省水系图见附页)。
二、水资源数量2.1降水量全省多年平均(最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1956-2000年系列,下同)降水量为276.9毫米,降水总量为 1258.306亿立方米,其中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毫米,降水总量为352.147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28.0%;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3.0毫米,降水总量为675.495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53.7%;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4毫米,降水总量为230.664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18.3%。
2.2地表水资源量2.2.1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282.1392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为56.6157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20.1%,黄河流域为125.1586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44.3%,长江流域为100.3649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35.6%。
2001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
2001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一水资源分区为了适应分级管理的要求,各项成果以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作为统计单元,行政分区按省、地区(州、地级市)二级划分,流域分区按流域、水系(分段)、河流三级划分。
保持全国、流域、省三级水资源分区一致。
流域分区成果列于表一和附图1。
甘肃省流域分区表一二社会经济指标2001年全省耕地面积7413.13万亩,总灌溉面积1906.74万亩,实灌面积1676.52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1499.52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177.00万亩;人口2575.2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44.05万人,城镇人口631.19万人;工业产值(当年价,下同)1129.71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957.9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45.00亿元,火电工业产值26.80亿元;粮食总产量753.22万吨,比上年增产5.4%;国内生产总值1066.64亿元,工业增加值369.12亿元。
(见附表1、附表2)。
2001年内陆河流域耕地面积1249.99万亩,总灌溉面积1034.31万亩,实灌面积979.86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862.66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117.20万亩;人口466.2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1.24万人,城镇人口165.04万人;工业产值289.71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250.6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35.91亿元,火电工业产值3.19亿元;粮食总产量195.82万吨,比上年减产15.7%;国内生产总值285.91亿元,工业增加值98.94亿元。
2001年黄河流域耕地面积5237.59万亩,总灌溉面积788.70万亩,实灌面积632.96万亩,其中农田实灌面积576.01万亩,林牧渔实灌面积56.95万亩;人口1804.4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62.21万人,城镇人口442.23万人;工业产值815.99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产值689.52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02.86亿元,火电工业产值23.61亿元;粮食总产量469.04万吨,比上年增产 16.6%;国内生产总值729.03亿元,工业增加值252.28亿元。
甘肃气候
甘肃气象一、气候概况: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
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
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
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
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二、水资源: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
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
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
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
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
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
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24.15万千瓦,居中国第10位,可能利用开发容量1068.89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92.98亿度,水力发电量居中国第4位。
(完整版)甘肃省省情概况
甘肃省省情概况地理: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东经92度13分-108度46分之间。
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
全省设14 个地、市、州,87 个县(市、区),省会兰州。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山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
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北山山地。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主要山脉有祁连山、陇山(即六盘山、岷山、阿尔金山、马鬃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等)。
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发源。
气候: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
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
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
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
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甘肃省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
甘肃
一、甘肃生态环境现状甘肃省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
从自然生态环境特点上看,可以划分为四大生态类型区,即:陇中黄土高原区、河西地区、甘南高原区和陇南山区。
陇中黄土高原地处甘肃省中东部,有着全省70%以上的耕地,但耕地主要为坡耕地,川塬地面积不到10%,过度开垦以及农林牧用地结构不合理,加之降水强度偏大,致使水土流失相当严重。
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严酷的自然条件,导致农业生产大起大落,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是甘肃成为多灾、低产的贫困地区。
河西地区兼有三大自然区,即:河东湿润、半湿润生态系统大区,河西有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大区。
青藏高原东北即高寒生态大区具有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总体上较差、水土流失和沙漠化较为严重等特点。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资源开发的力度、广度、速度不断加大,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经济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
但是,随着资源开发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社会活动的加剧,我省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景已不存在,“蓝天碧水”的环境已成历史,“风调雨顺”的年景已经久违,相反各种自然灾害纷至沓来。
环境恶化已成为我们生存、生产、生活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目前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透析我省生态环境,突出存在以下问题:(一)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在全国360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总面积中,西部地区占80%。
甘肃是西部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省土壤侵蚀面积为3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86%,其中:水蚀面积为12.6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为26.31万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造成全省河流年输沙量达6.44亿吨。
又如甘南州全境每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00毫米左右,水土流失输入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三河一江)等河流的泥沙量由记载的3470吨/年上升到目前的34860吨/年,土壤侵蚀量达到69487万吨/年。
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不仅造成了湿地面积、绿地面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而且影响到水利建设、电力开发、农牧业生产、更为严重的是削弱了各流域的容洪、泄洪能力,从而对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构成极大的危害。
区域发展分析-以新疆和甘肃作为对比
2/3/2020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
乌鲁木齐市 克拉玛依市 石河子市 吐鲁番市 哈密地区 昌吉回族自治州 伊犁州直属县(市) 塔城地区 阿勒泰地区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阿克苏地区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喀什地区 和田地区
13.29 0.65 0.15
省份
新疆 甘肃
铁路里 公里里 高速公 机场个 程(公 程(公 路里程 数 里) 里) (公里)
5789 4245
17.6万 4316 14.01万 3600
22 8
2/3/2020
在通道格局上主要以兰州为中心连接周
边省份的省会城市,省内其他区域与邻近 省份之间的交通联系仍然不足。
在铁路方面,兰州是西陇海铁路、兰新
第三产业贡献率
43.1 37.6 36.5 49.2
数据来源:2016 年新疆统计年鉴
表 1—2 主要年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年份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绝对数(元) 指数(1978=100) 绝对数 指数(1978=100)
1978 119
100
319
100
2000 1618 1359.3
5645 1589.4
2010 4643 3901.7
13644 4120.0
2014 8113 6817.821881 6859.3
2015 8765 7365.9
24787 7764.1
数据来源:2016 年新疆统计年鉴
二、区域的优势分析
(一)区位分析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 一。周边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 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 ,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 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 长的省区。拥有国家口岸17个,省级口岸 12个,相较于甘肃,新疆具有东进西出、 全方位开放的区位优势。
甘肃省主要河流概况
甘肃省主要河流概况甘肃省主要河流概况我省河流水系分为内陆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源总量28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82.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302亿立米米。
入境水资源量287.3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482.3亿立方米。
一、内陆河流域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三个水系。
年径流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独立出山的河流有15条,其中石羊河水系有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6条;黑河水系有讨赖河、洪水河(酒泉)、马营河(酒泉)、梨园河、黑河、洪水河(民乐)6条;疏勒河水系有党河、疏勒河、大哈尔腾河3条。
自产水资源总量56.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7亿立方米。
入境水资源量14.1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7.3亿立方米。
1、疏勒河水系疏勒河水系以疏勒河为干流,主要支流有大哈尔腾河、党河、榆林河、石油河及白杨河,这些支流虽不汇入疏勒河、但习惯上仍划归为疏勒河水系。
各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脉,水量自产并全部消耗于我省内。
疏勒河水系水资源总量为21.2亿立方米。
疏勒河干流发源于祁连山脉的疏勒南山东段纳嘎尔当,河流出山后流经我省的肃北县、玉门市及瓜州县,注入双塔堡水库,下游水量只能引灌到西湖农场,已无余水下泄,疏勒河流域干流总长945公里,年均径流量8.7亿立方米。
大哈尔腾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党河南山东端奥果吐乌兰及野牛脊山,流经我省的阿克塞县,最终注入大、小苏干湖。
河流长约320公里,年均径流量3.2亿立方米。
党河发源于疏勒南山的崩坤大坂、宰里木克和党河南山的巴音泽尔肯乌勒、诺干诺尔的冰川群, 流经肃北县及敦煌市,注入党河水库。
河长390公里,年均径流量3.5亿立方米。
榆林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大雪山北坡和野马山北坡的冰川群,流经肃北及安西两县,注入榆林河水库。
河长118公里,年均径流量0.65亿立方米。
甘肃水资源概况.docx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
黄河流域有洮河、
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
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
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
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
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
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
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
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河流大部源头
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
具有流程短,上游水
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
的水能资源。
甘肃地貌特征
甘肃省水系甘肃省位于我国湿润区向西部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地表水系复杂多样,境内河流分属内陆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共12个水系,其中内陆河流域有苏干湖、疏勒河、黑河、石羊河4 个水系;黄河流域有黄河干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北洛河6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汉江两个水系。
全省计有较大水系450余条,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共有79条,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大于10亿立方米的较大江河计有12条,按水量排列依次为黄河、白龙江、洮河、湟水、白水江、大通河、渭河、泾河、西汉水、黑河、嘉陵江、大夏河。
本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99亿立方米,入境水量计304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度65.9毫米,在全国居27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 510立方米,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560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平均数的1/2和1/3,是水资源贫乏的省份之一。
甘肃省气候甘肃地形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有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等多种气候类型。
除高山阴湿区外,省内大部分地区具有气候干燥,气温年、日较差大,大陆性强,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水热条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等主要气候特征。
此外,气候的地域差别也很大,兼有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暖温带湿润区和干旱气候区、冷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区、干旱气候区、高寒气候区等多样气候类型区,而且山区垂直气候显著,气候的不利因素也很多,主要有干旱、冰雹、暴雨、霜冻、干热风、大风和风沙等灾害性天气。
全省年太阳总辐射量约在4 800~6 400兆焦/平方米之间。
河西地区比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大约多700~1 000兆焦/平方米;河东地区比我国同纬度东部区大约多300~90 0兆焦/平方米。
年太阳辐射的分布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
河西走廊和甘南高原是甘肃省太阳能最丰富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别为5 800~6 400兆焦/平方米和5 800~ 6 200兆焦/平方米;陇南地区较贫乏。
年太阳总辐射量仅为4 800~5 000兆焦/ 平方米;省内其余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 000~5 800兆焦/平方米。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甘肃省2000年和2001年能源自给率偏低,刚超过一半,2007年为78.02%接近于80%,其余年份甘肃省能源的自给率均能达到80%以上。
2005年自给率最高,达到了82.54%。
近几年能源供需基本平衡。
甘肃省一次能源消费品种及消费量统计表(万吨标准煤)从表2可以看出在甘肃省目前的能源结构中,最突出的矛盾是煤炭所占的比例过高,而当今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费国的能源结构中,石油一般占40%左右,天然气一般占22%左右。
在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日本、俄罗斯、韩国煤炭消费所占的比例都低于20%,美国、德国也低于30%。
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会面临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
首先,煤炭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和地表的破坏,同时会污染和破坏地下蓄水层。
煤炭在洗选过程中会外排大量洗煤废水,特别是浮选废水的危害较大;煤炭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排放粉尘,造成大气污染: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其中包括SOz等污染物,还包括CO:等温室气体mu。
众所周知,温室气体是导致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会引发地球温度升高、极低和冰川积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严重后果。
而目前减少COQ排放量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目前,在各类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的排放量分别占到35%和34%,是SOz排放的最大户;民用灶具和工业窑炉分别占到了12%和11%。
在火电厂的排放中,由于大多数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地方电厂每吨煤燃烧所排放的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所有电厂总排放量的65%左右。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所导致的大气污染造成酸雨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全国国土面积的30%,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1998年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城市占所有统计城市的52.8%,南方城市有73.3%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华中地区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酸雨频率达到了70%以上。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2.28•【字号】甘政办发[2011]40号•【施行日期】2011.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1〕4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甘肃省水利厅二○一一年二月)《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是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省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依据。
《规划》紧扣全省“十二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战略,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描绘了未来五年全省水利发展的宏伟蓝图。
《规划》的实施,必将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提升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一章水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一、水资源条件全省分属内陆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共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独立出山河流15条;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干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5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36条;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27条。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276.9毫米,自产水资源总量28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82.1亿立方米,地下水7.3亿立方米;全省河流入境水量287.3亿立方米,出境水量482.3亿立方米。
详见表1-1。
表1-1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表单位:亿立方米流域年降水量自产地表纯地下水自产水资入境水出境水(毫米)水资源量资源量源总量资源量资源量内陆河130.456.6 4.761.314.19.9黄河463.0125.1 2.6127.7239.6341.1长江599.4100.4100.433.6131.3全省276.9282.17.3289.4287.3482.3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省现有水库工程297座,总库容24.5亿立方米;引水工程9885处,提水工程8129处,调水工程2处,机电井4.8万眼,集雨水窖243万眼,万亩以上灌区200处。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
1、甘肃省水资源现状分析甘肃省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包含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九大水系。
水资源不足,人均和平均耕地占有量少,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286。
21亿m3,人均占有量1119m3, 居全国第22位.西部河西走廊属内陆河流域,干旱多风,年降水量稀少,以灌溉农业为主,水地面积占全省水地面积的75%,人丁绿洲发展速度较快,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中东部地区属黄河流域,年降水量250—550mm 左右,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稀少,区内多为山区早地,农业生产完全依靠天然降雨,旱地面积占全省早地面积的80%.受特定自然条件的制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 土流失进一少加剧。
在部分河谷沟道、黄河及其支流沟谷有一定量的地下水存在,但由于开采有一定难度,或由于资金原因,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长江流域多为山地(陇南山区),但降水量相对较大,水多地少,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2、模型应用应用任务1中所建模型,对甘肃省承载能力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
基本资料见表3,结合甘肃地区水资源的有关资料确定矩阵A 的权重,()2.0,1.0,1.0,2.0,2.0,2.0=A 。
为了更好地反映各等级水资源承载能力情况,对1V 、2V 、3V 进行0~1之间的评分,取得,05.0,5.0,95.0321===a a a 计算出水资源指标特征值见表4,推求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分值见表5Partition Population(Million ) Land area(2km)Irrigate d area (2km )Water supply(4310m )Use of water (4310m )Waterrequirement(4310m )Total water resources (4310m )Inland River in HexiCorridor 478。
22270024901.447308180 69893007955000 6591500Longyangxia above 3.57101800.05 6990 2890 3200 2686400 Longyangxia to Lanzhou 528。
甘肃省主要河流概况
甘肃省主要河流概况我省河流水系分为内陆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源总量28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82.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302亿立米米。
入境水资源量287.3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482.3亿立方米。
一、内陆河流域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三个水系。
年径流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独立出山的河流有15条,其中石羊河水系有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6条;黑河水系有讨赖河、洪水河(酒泉)、马营河(酒泉)、梨园河、黑河、洪水河(民乐)6条;疏勒河水系有党河、疏勒河、大哈尔腾河3条。
自产水资源总量56.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7亿立方米。
入境水资源量14.1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7.3亿立方米。
1、疏勒河水系疏勒河水系以疏勒河为干流,主要支流有大哈尔腾河、党河、榆林河、石油河及白杨河,这些支流虽不汇入疏勒河、但习惯上仍划归为疏勒河水系。
各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脉,水量自产并全部消耗于我省内。
疏勒河水系水资源总量为21.2亿立方米。
疏勒河干流发源于祁连山脉的疏勒南山东段纳嘎尔当,河流出山后流经我省的肃北县、玉门市及瓜州县,注入双塔堡水库,下游水量只能引灌到西湖农场,已无余水下泄,疏勒河流域干流总长945公里,年均径流量8.7亿立方米。
大哈尔腾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党河南山东端奥果吐乌兰及野牛脊山,流经我省的阿克塞县,最终注入大、小苏干湖。
河流长约320公里,年均径流量3.2亿立方米。
党河发源于疏勒南山的崩坤大坂、宰里木克和党河南山的巴音泽尔肯乌勒、诺干诺尔的冰川群, 流经肃北县及敦煌市,注入党河水库。
河长390公里,年均径流量3.5亿立方米。
榆林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大雪山北坡和野马山北坡的冰川群,流经肃北及安西两县,注入榆林河水库。
河长118公里,年均径流量0.65亿立方米。
石油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石油河垴、鸭儿河垴冰川及疏勒山,流经肃北县及玉门市。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
1、甘肃省水资源现状分析甘肃省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包含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九大水系。
水资源不足,人均和平均耕地占有量少,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286.21亿m3,人均占有量1119m3, 居全国第22位。
西部河西走廊属内陆河流域,干旱多风,年降水量稀少,以灌溉农业为主,水地面积占全省水地面积的75%,人丁绿洲发展速度较快,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中东部地区属黄河流域,年降水量250-550mm 左右,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稀少,区内多为山区早地,农业生产完全依靠天然降雨,旱地面积占全省早地面积的80%。
受特定自然条件的制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 土流失进一少加剧。
在部分河谷沟道、黄河及其支流沟谷有一定量的地下水存在,但由于开采有一定难度,或由于资金原因,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长江流域多为山地(陇南山区),但降水量相对较大,水多地少,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2、模型应用应用任务1中所建模型,对甘肃省承载能力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
基本资料见表3,结合甘肃地区水资源的有关资料确定矩阵A 的权重,()2.0,1.0,1.0,2.0,2.0,2.0=A 。
为了更好地反映各等级水资源承载能力情况,对1V 、2V 、3V 进行0~1之间的评分,取得,05.0,5.0,95.0321===a a a 计算出水资源指标特征值见表4,推求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分值见表5Partition Population(Million ) Land area(2km )Irrigate d area (2km )Water supply(4310m ) Use of water(4310m )Waterrequirement(4310m )Total water resources (4310m )Inland River in HexiCorridor 478.22270024901.447308180 6989300 7955000 6591500Longyangxia above 3.57101800.056990 2890 3200 2686400 Longyangxia to Lanzhou 528.8045631210.87648880 1567680 299000 4909400 LanzhoutoHekou Town 387.40 30985 217.44 1050550 1589450 542000 1602800 800Longmen TGP1842.95 59099 607.67 438110 3181110 428000 9458000 Yangtze River region314.253848480.253133103073303770008364100Evaluation FactorsInland River inHexi CorridorLongyangxia aboveLongyangxia to LanzhouLanzhou to HekouLongmen TGPYangtze River regionPer capita water supply/3m1528.05 1957.983 1227.08 2711.797 2377.227 996.8818Utilization ofwater resources/% 30.60 1.76 31.93 36.70 33.63 36.74Water supply modulus/432110()m km -⋅ 27.06 6.46 11.42 33.90 74.13 8.14Farmland irrigation rate/% 33.89 49.11 46.21 70.17 52.82 54.23 Water demandmodulus/432110()m km -⋅29.5031.4250.4217.4937.2429.79Ecological water rate/%0.89 0.90 5.24 2.93 7.43 0.81The evaluationfactorsThe hexi corridor continental riverLongyangxia aboveLongyangxia to LanzhouLanzhou to Hekou TownLongmen TGPYangtze River regio n1V 0.228 0.001 0.070 0.068 0.109 0.137 2V0.269 0.167 0.183 0.118 0.259 0.101 3V0.503 0.835 0.847 0.814 0.623 0.762 Score values 0.2200.1300.0800.0700.1900.170由表4、表5可以看出,该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成果对3V 隶属度普遍已经很大,说明水资源状况较差,进一步开发利用困难,且开发潜力较小,不足以满足当地生产发展及人民生活需求,属于严重干旱地区。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甘肃省地级行政区2015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甘肃省地级行政区2015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3.11.14
•【字号】甘政办发[2013]171号
•【施行日期】2013.11.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资源
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甘肃省地级行政区2015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3〕171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对于有效解决我省水资源总量短缺、用水效率偏低等问题,实现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确定的我省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全省地级行政区2015年、2020年、2030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指标予以分解下达。
各地要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控目标,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附件:甘肃省地级行政区2015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11月14日附件。
2007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
2007年甘肃省水资源公报一水资源综述根据全国水资源规划成果,水资源公报的分析计算以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作为统计单元,行政分区按省、市(州)二级划分,全省共划分14个行政分区,流域分区按流域、水系(分段)、河流三级划分,全省共划分16个流域三级区。
全省水资源分区见表一、附图1。
表一甘肃省水资源分区全省降水量310.6毫米,折合水量1411.466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59.23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6.941亿立方米,扣除二者重复计算量127.28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268.889亿立方米,全省入境水资源量292.457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413.718亿立方米;省内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8.626亿立方米;河西走廊盆地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升幅为0.052米。
全省供水总量123.102亿立方米,用水总量123.102亿立方米,耗水总量81.270亿立方米,耗水率66%,废污水排放总量8.943亿吨。
全年水质类型评价总河长5372公里,其中Ⅰ至Ⅲ类的河长占60%,Ⅳ至超Ⅴ类的河长占40%;以供水为主的水库15座,其中Ⅰ至Ⅲ类水库13座,Ⅳ类水库2座。
全省水资源概况见表二。
表二2007年甘肃省水资源概况二社会经济指标全省耕地面积5104.11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69.7万亩,农田实灌面积1556.37万亩,林牧渔用水面积219.97万亩。
人口2617.1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90.40万人,城镇人口826.76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2676.1亿元,工业增加值1076.63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增加值950.35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11.65亿元,火电工业增加值14.63亿元。
粮食总产量849.1万吨,比上年减产2.7%。
内陆河流域耕地面积1007.53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97.09万亩,农田实灌面积939.68万亩,林牧渔用水面积166.66万亩;人口476.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9.86万人,城镇人口176.43万人;工业增加值423.37亿元,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一般工业增加值384.96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6.85亿元,火电工业增加值1.56亿元;粮食总产量262.34万吨,比上年增产2.2%;国内生产总值857.08亿元。
甘肃水资源分布特性
T a s k 2因为国家面积大,地理、气候等影响缺水原因复杂,不具有一致性,因此我们选择某一地区来进行研究。
根据联合国缺水地图,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度缺水的中国甘肃省(GansuProvince)。
甘肃甘肃地处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地处黄河上游,连接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甘肃省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甘肃省面积万平方公里,占中国%。
甘肃省总人口为万人,常住人口万人。
甘肃水资源总量22.(十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21.(十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十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十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我们采用的数据都是11年以来年平均值,它们来源于权威的中国国家统计局。
甘肃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远距海洋,特殊的山地型高原地貌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甘肃土地辽阔,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水资源匮乏,是全中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
水资源具有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等特点。
1.降水量甘肃省年降水量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变化趋势是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增,多年平均值十亿立方米。
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值十亿立方米,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值十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值十亿立方米。
降水量年内分配总体趋势呈现冬春季少、夏秋季多的状况。
2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径流量表示。
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天然径流量,不包括入境水量。
.自产水资源量甘肃省自产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十亿立方米。
内陆河流域自产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十亿立方米,黄河流域自产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十亿立方米,长江流域自产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十亿立方米.入境、出境水量甘肃省入境水量十亿立方米,出境水量十亿立方米。
3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补给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的动态水量,用补给量和排泄量作为定量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