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建设被确立为“中心”工作以后,电视经济新闻的报道也随之上升为“中心”地位,并且成为新闻界同行热衷研究的课题之一。
但目前经济新闻过硬,可读性差也是它的主要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经济新闻的现状以及时下新闻的发展趋势,讨论如何增加经济新闻的可读性。
关键词:经济新闻;可读性;新闻价值
一、经济新闻定义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关于新闻定义最权威的就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而经济新闻则是采用《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定义:“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
”联系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新闻的普遍理解是:经济新闻是人类社会最新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的报道。
它的种类主要有工业报道、农业报道、财贸报道、基建报道以及有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报道等。
二、经济新闻现状分析
作为信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需求量急剧增长的时代,经济新闻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人们对新闻的消费需求日益扩大的同时,以指导性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经济新闻,却显现出了艰涩难懂、可读性差、形式陈旧等问题。
另一方面,经济新闻报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如果一味生硬地照抄照搬国家发布的经济政令、法规、通告等政策性文件,不加消化吸收地呈现于电视等媒体之上,就会受到广大观众的排斥;同样,无新闻点,直白报道经济政策或者活动,总是从宏观角度论述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形势,普通百姓看不懂这些经济信息到底对他们的生活有何作用,削弱了新闻的引导作用。
因此,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迫在眉睫。
三、增强经济新闻可读性方法
1、明确定位受众群体
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首先要明确经济新闻的受众群,即我这个报道是写给谁看的。
如果是高级知识分子,则要拍的有深度,如果是普通百姓,则报道更偏向接近生活,语言要通俗易懂。
经济新闻不仅要面对从事经济工作及同经济工作有关的干部、群众,也要面对与经济工作无关的广大观众。
由于观众的职业、行业、年龄、文化等不同,他们的新闻阅读习惯、心理、思维方式及接受能力也不同。
比如企业家和上班族,他们的兴奋点就不尽相同。
因此,要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需要对受众群体进行研究,写有针对性的新闻。
一条新闻的好坏可以根据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来判断,即它是否拥有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这决定它能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或者被观众接受。
新闻最忌讳,内行看肤浅,外行看不懂。
强调以观众为中心,注意观众的需要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
只有对经济新闻的受众作具体分析,才能了解受众的需要,才能有利于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
2、新闻角度切入点的选取
经济新闻本身过于严肃,由于这个特殊性和写作上的陈旧性,致使经济新闻可读性差,观众看了不明白,不知道这条新闻对于他们的生活影响在哪里,削弱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举一则新闻来做例子:众所周知,物价上涨是目前比较热门话题这一,电视新闻《调控物价政策频出资本市场如何反应》讲的是国家政府对物价的控制力度,作者罗列了大量股市、企业的数据,看的懂的人觉得这物价得到控制了,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不懂这数字到底是何意义。
另一则《物价稳民心安》则在新闻中通过对蔬菜、肉类等农副产品的价格对比分析,明了的告诉观众,这物价受到抑制了。
同样一条新闻,观察的角度不同,选择的切口不同,则直接影响新闻的可读性。
因此,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切入点要选取得当。
记者首先要做好策划,拥有对全局的驾驭能力,其次是充分展示经济新闻中蕴涵的观众最为关心的“内核”,及时了解百姓所需,抓住市场,从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关心的市场中找经济新闻,通过对市场的供需、价格变动、消费热点等老百姓司空见惯的各类经济现象的分析,发现鲜活的新闻素材。
3改变传统报道方式
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郭临春以改变了传统会议报道方式,采用散文式报道会议新闻享誉新闻界。
他改变了会议新闻的枯燥乏味,增加了新闻语言的多样性以及它的可读性。
反观之,经济新闻也如此。
当下,大量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只有内容独特新奇的报道,才能吸引观众。
而政策性、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经济报道,如果写得无特色、无起伏、无文采,观众就很难坚持下去。
改变传统的报道方式是增加经济新闻可读性最强有力的方法。
首先一则新闻,在读其内容前,最吸引人的是它的标题。
因此,新闻标题的制作至关重要。
标题就好像整篇新闻的招牌所在,让人一眼看上去有一种希望读下去的欲望。
例如《药店“情人节经济”显出另类趣味》,讲的是情人节的经济效应。
观众一听,就很好奇,情人节和药店什么关系。
看下去,就达到了作者的意图。
此外还有《热水器“喷”出电流来》、《因特网在中国“网”住多少用户》等等可读性经济新闻。
增加经济新闻的趣味性可以有效提高新闻的价值,增强可读性。
经济会议新闻可能是最让人不想看的一类新闻。
这一类新闻总不是不可避免的陈述某个领导
参加了什么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决定了什么政策等。
这不是观众所关心的,他们关心的是这个政策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一般说来,我们把会议新闻称之为硬新闻。
“硬”新闻重于报告经济、工作、生产、会议的一般过程,忽视大多数观众的心理要求,而“软”新闻注重形象、情感和情节,与观众的心理有共同的接近感。
经济新闻要想提高观众兴趣,就得摆脱面孔生硬死板的状态,要打破采写经济新闻的常规思维方式,变眼光向上为眼光向下,面向群众、面向社会、面向消费者。
会议上,记者可以用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把任务讲话带入到实际生活中去,结合受众关心的,用形象、生活的语言把最前沿的东西写出来。
用群众的眼光去发现新闻,从流通领域来反映生产,从社会的共同需要来捕捉闪光点,力求找到经济新闻与观众心理、生活的有机结合。
4、拓宽经济新闻选材领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报道。
所以发生的大众所未知的事情都可以称之为新闻,尤其是公民新闻的崛起,更是对传统新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经济新闻也是如此。
它的对象由过去企业主、经济界人士及政府官员发展到现在的一切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在这样一个信息快速传播发展的背景下,受众要求经济新闻更加多元化。
如今,经济活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物价、房价以及油价等都是受众所关心的。
他们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取经济信息。
但是经过拆分再加工的信息而不是刻板的财经报道。
众所周知,新闻的主要作用一是报道新闻,传播信息;二是表达意见,引导舆论。
传统报道的作用仅仅在于报道新闻,削弱了对受众的引导作用。
这就要求加大新闻的报道宽度,不仅局限于对新闻的报道,可将经济领域内涵和外延扩展。
在报道中加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假日经济、信息经济等新名词以及其他对人们生活有影响的经济现象和活动。
股票市场、价格同盟、假日消费、等这些跟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如果通过新闻工作者的报道,利用翔实的案例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引导观众较全面、客观地认识和思考,则可更好的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及价值。
四、总结
经济新闻从其发展前景来看是很有前途和潜力的,它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出现是时代的召唤,历史的必然,也是新闻现代意识的体现。
客观形势要求新闻报道在反映社会性经济问题时,增加理性的思考,从多侧面多角度全面考察经济事实的内在与外部的联系。
经济新闻的传递要求传者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将新闻内容重组,以更接近受众的方式传递。
经济新闻可读性的增强是目前亟待解决问
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郭可. 当代对外传播[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杜艳玲;如何增强专业新闻的可读性[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3] 秦承军.经济新闻的报道[J].青年记者.2009-09-01第5期
[4] 何伟生,崔秀福. 增强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与趣味性[J]. 新闻传播2006(5)
[5] 尤小年.关注民生可读性强[N] .汕头都市报.2005-10-20第三版
本文由大维医学论文写手代为撰写。
有业务需求请联系。
客户:郑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