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艺术的故事有感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艺术的故事》有感
《艺术的故事》就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被誉为艺术中的圣经,被译成30种文字。
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但就是相比于说它讲述了一段关于艺术的历史,更多的就是在叙述艺术与艺术家们的故事。
它设计优雅,图文辉映,插图悦目赏心,文字清晰闪光,熠熠生辉。
它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就像美酒佳酿那样,愈加品赏,愈觉其味隽永。
贡布里希,生于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美术史。
就是当代最有洞见的美术史家,也就是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
1936年移居英国,进入沃尔堡大学。
曾任牛津大学斯莱德美术讲座教授,伦敦大学艺术史教授,哈佛、康奈尔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于1972年被英王授封勋爵,就是当代最有洞见的美术史家,也就是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
《艺术的故事》一书中每一位艺术史家,其思考绘画的方式都几乎就是由贡布里希塑造成形的。
因为每一个作品都就是一个艺术家讲述的一个故事,所以书中有一半都就是图片,作者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这些故事用大众的语言娓娓道来。
青少年们手捧这本书时就仿佛被授予了一幅伟大国度的地图,凭此可以信心百倍地深入探索,无须担心走入歧途。
从书中,我们不只瞧到了艺术的发展历程,也瞧到了各个时代的艺术家们的生平故事。
作者给了这些艺术家们新鲜的血肉,而非人物介绍。
因为她总就是善于以简明晓畅的语言来表达严肃的题目,让我们能够轻松涉猎与学习。
这本书有点缺憾就是对现代艺术介绍太少,到时可再找一本关于现代艺术史的书续上,可如续到她这样的笔触与文风较难。
另外,这就是一本凭记忆没有查阅大量文献的艺术史,有些重要艺术家并没有列入。
上美术鉴赏的第一节课老师就告诉我们论文要写这本书,搜索了一下之后发现对其评价非常之高,都就是什么“最著名、最流行、艺术中的圣经”之类的字眼。
带着好奇的心情进行阅读,不可否认一开始瞧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我实在有些躁动,上了大学以后几乎已经很久不能静下心来读一本这么学术性的书了。
但就是阅读几次之后,便慢慢觉得这本有巨大的魔力,那丰富的图片与有趣的故事强烈的吸引着我,读那么厚的一本书突然变成了一种享受,每次读它就仿佛在我眼前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总会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喜悦、探索的心情。
贡布里希在序中说道:“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同时在书中她又说道:“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
只有艺术家,她们就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与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就是,她们就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的辛劳与痛苦。
我们相信永远都会有艺术家诞生。
”她在导论中也讨论了她对于艺术与艺术家的正确认识:人人皆可欣赏艺术,但每个人的体验就是不尽相同的。
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我们有必要摈弃陋习与偏见,也不能因一知半解而自命不凡。
艺术家有其自己的法则,但就是优秀的艺术家不会墨守成规。
种种瞧法让我影响深刻,既新奇又暗暗赞同。
书中第二章介绍了追求永恒的艺术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与克里特。
其中认为埃及的艺术家就是希腊人的老师,而“我们”又都就是希腊人的弟子,因此理解埃及艺术至关重要。
埃及艺术表现了古老的信仰在艺术史上的作用,包括金字塔、遗体、雕刻等都承载了维护永生的功能。
埃及人的绘画,最关紧要的不就是好瞧不好瞧,而就是完整不完整。
埃及艺术不就是立足于艺术家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所能瞧到的东西,而就是立足于她所知道的为一个人或一个场面所具有的东西。
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色之一就就是,所有的雕像绘画作品等都遵循着同一条法则,各得其所,从而显得它们稳定、质朴而与谐。
国王阿米诺菲四世就是一个打破传统的异端派。
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家没有装饰陵墓墙壁的传统,但就是她们在国王的授意下竖碑勒石纪念国王的战功。
这些图像有纪念意义,还被认为有永久的威力。
第三章则紧接着介绍了伟大的觉醒——希腊。
公元前七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欧洲一些部落统治了希腊,使得希腊在这段早期年代里的艺术风格呈现简单朴素的风貌。
雅典卫城帕太农神庙就属于这种风格。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整个艺术史上最伟大、最惊人的革命就在雅典城开花结果。
埃及人曾经以知识作为她们的艺术基础,而希腊人则开始使用自己的眼睛,这就是革命的开端。
她们已经不再认为只要知道场面上确有其物就非画出来不可。
一旦艺术家开始信赖自己瞧到的情况,艺术上的巨变就开始发生了。
也就就是在这个时代,科学连同哲学第一次在人们中间觉醒,戏剧也发展起来。
希腊雕刻艺术十分注重表现人体结构,并注重形式的知识。
这一点不断启发着后代艺术家。
希腊艺术家掌握了一些技巧,使得她们的艺术作品表达出人物的内在感情,这就是埃及艺术所欠缺的。
在我瞧来,正因为追求永恒艺术的埃及与希腊的觉醒,才使艺术走向自由。
这一伟大觉醒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20年到公元前420年这百年之间。
也就就是第四章所说的希腊与希腊化世界。
在这一时期,优雅、轻松的性质就是雕刻与绘画的特征,如公元前408年的胜利女神。
她们用人体及其动作来表现苏格拉底说的“心灵的活动”。
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则对希腊艺术的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时期的艺术被称为“希腊化艺术”,狂暴强烈的作品涌现出来。
在这一时期,收集艺术品、撰写艺术家生平之类的事情开始流行。
普通人物、风景开始成为艺术题材。
这就就是我为什么着重写第二、三章的原因,通过其描述我无比敬佩与崇拜埃及与希腊的艺术家们,埃及艺术家们的信仰之力,艺术所展现出来的各得其所、稳定、质朴、与谐令我惊叹与向往,之后希腊很好地学习继承了这一点并发展了埃及艺术家所欠缺的:信赖自己的眼睛,表达画像中人物的情感及艺术家们自己的感情。
当然也不外乎就是因为我本身就对沙漠心存好感,我并没有去过那个干燥炽热的地方,但仿佛就是前世的因缘际会让我对那片炽热充满向往与热爱,故而对埃及的故事读得格外认真,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况且所有事物的开始都就是无比艰难并且至关重要的,所以我印象深刻,并对她们顶礼膜拜,充满敬仰。
当然其中还有许多能够让我着迷的细节的阐述。
例如《蒙娜丽莎》与《最后的晚餐》这两幅画我们大家都很熟悉,本来我肤浅的想不就就是一个端庄的女人在安静地微笑,还有12个男人在混乱地吃晚饭而已嘛,但就是读了《艺术的故事》关于它们的描写后,我由衷觉得妙不可言,虽然其篇幅并不就是很长。
蒙娜丽莎瞧起来栩栩如生,她像就是正在瞧着我们,而且仿佛有着自己的想法。
而就在这里,作者水到渠成的开始向我们介绍“渐隐法”并且很贴心的在旁边附上了一幅蒙娜丽莎面部的大图,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明白这个画法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而《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着重刻划耶稣的门徒在听到主说“您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的时候所表露出来的不同的心理反应。
这幅画的构图并不复杂,基本上就是在一直线上穿插变化的,但单纯中见丰富。
画家把十三个人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既突出了基督的主要形象,又层次分明地刻画出每一个人的外貌与性格特征。
画家把耶稣安排在既就是画面中心,又就是视觉中心的位置,用背景中大门的透光,更加清楚地衬托出耶稣的形象,餐桌、墙壁门窗与天花板的处理取平行透视,都集中地消失在基督的形象上,这一切很自然地把观众的视线首先吸引到基督身上。
并且有意识地把两侧的门徒与耶稣分开,初瞧耶稣似乎很孤立,实际上内在情绪与感情以及整个事件都把她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果没有瞧过这本书我想我不可能会了解到这些。
而且最让我佩服的就是,凡就是有可以做比较的参照物,作者都不会忘记表明这个参照物到底就是在书本上的第几页,具体就是什么地方可以对比或者反衬,我想这就就是贡布里希学习与生活的态度:严谨细致、举一反三吧。
这本书中讲故事时的许多宗旨也让我受益匪浅。
若非要列举一二的话,我想我不得不提到以下两个观点:一就是我们不能因为爱好美丽动人的题材,就反对较为平淡的作品。
这种偏见很容易成为绊脚石。
如E、G、鲁本斯《画家之子――尼古拉斯肖像》、丢勒《画家之母肖像》与 E、G、穆里略《街头的流浪儿》、皮特尔、德、霍赫的《削苹果的妇人》几幅画之间的对比,它们让我很快就领悟到,一幅画的美丽与否并不在于它的题材。
二个就就是必须在首先了解到作者的画法以后,才能正确地体会其感情,才能有资格去评判一幅作品的好坏。
例如通过E、G、梅洛佐《天使》与梅姆林《天使》两个同一题材不同作家的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她们眼中的天使完全不就是一样的,事实上,画面上某个人物的表现方法往往会左右我们对于一幅画的爱憎之情。
这些道理不仅就是在艺术的世界中适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应该遵循:不以一个人的背景身份去结交瞧待一个人,每个人都就是独特的个体与存在,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待人处事不能道听途说,不能片面狭隘,了解其本质之后才能有所评判。
卢浮宫的一位馆长曾说过“它几乎就像《蒙娜丽莎》一样饮誉世界。
”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艺术的故事》。
这本书之所以在大众中很快就大受好评,正就是因为我们都就是爱听故事的人,只要它就是精彩生动的故事。
贡布里希在序当中写道:“此书的意图,就是为了所有面对一个奇异而迷人的领域,觉得需要一种初步指南的人。
”艺术原就是捉摸不清的,就是神秘高深的,但就是贡布里希把艺术及艺术的的历史讲得简单有趣,让我们觉得艺术与艺术家们不再高不可攀,她们也就是执着而平凡的普通人,它拉近了我们与艺术的距离。
贡布里希并不伟大,她仅仅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我们则就是一群围坐在贡布里希身旁聚精会神并会心微笑的听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