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 叙事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文直事核,寓形象于叙事 作为一篇实录文字,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一秉其“文直事核”的传统手法,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李将军一生的经历。作者精选典型事例,浓墨重彩地展示了李将军善射、善战、善治军的典型特征。 李将军的善射,是通过这样几组镜头予以具体展示的,一是首先介绍李广系名将之后,自小训练有素,少年参战,便因善骑射而旗开得胜,拜将授官。二是细致描述李广射杀匈奴射雕人的情形,文中先写三个匈奴射雕人武艺高强,射技不凡,后写与李广相遇后却不堪一击,从而反衬出李广射技的超群。三是写他以射技脱逃敌手,李广曾因寡不敌众,伤病缠身而被匈奴骑兵俘获,他乃智夺胡马和胡弓射杀追骑,从容逃脱囹圄而回返汉廷。四是写他出外狩猎时,误以石为虎而射之,从而创造了“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论《塞下曲》)那富有传奇色彩的千古佳话。这样几组细节描写读过之后,一位威武的神射将军的形象便赫然如在目前了。 为了充分展示李将军善战的个性特征,作者曾细心地进行这样一番铺垫:从戎以来即表现出无比的勇猛,镇守各地取得不小战功。又借汉文帝的惋惜:“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和典属国公孙昆邪“李广才气,天下无双”的赞叹,造成先声夺人之势,然后以两段惊心动魄的小故事来刻画李广的勇敢机智。某次李广率百名汉骑与数千匈奴大军相遇,在此敌众我寡,情势异常的紧急之时,他下令命士卒向前进军,并下马解鞍。匈奴大感疑惑而未敢贸然袭击,夜半时更恐汉军有诈而自行退逃。胡兵自以为未入汉军引诱之钩,殊不知却上了李广巧设的“空城计”的大当。若非李广以智勇慑敌,百骑无援必将尽殁,这就为下文“匈奴畏李广之略”提供了事实根据。又一次李广与十倍于己的敌人鏖战,汉兵死伤过半,弓箭亦将用尽,面对军士们的恐惧,李广神情气概一如平昔,并从容整饬军纪,巡视军阵,以超人之勇气和胆识稳定军心,赢得了时间,等待到大军的救援。司马迁正是用这些危急时刻的典型战例,来突显李广善战的不凡品格。 李将军善治军的个性特征,也是通过这样一些具体事例予以展现的。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粮水乏绝之时,“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得赏赐便与士卒同享,因而赢得了士卒们由衷爱戴。战斗中他冲锋陷阵,冲杀在前。或亲杀敌白马将,以削敌锐气;或亲射敌副将,以缓解危情。如此都表现了他身先士卒之风范。在带兵之道上,李广宽缓不苛。司马迁每每将其与另一将领程不识

以严治军相比较,士卒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正因为李广在治军上能爱兵如子,所以才能使将士们“乐为用”并“乐为之死”。 二、不虚美、不隐恶,寓感情于形象 刘熙载在《艺概》中曾有名言:“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那么《李将军列传》的主脑是什么呢?愚以为可概括为慨叹李将军之“不遇时”。作者运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全面地揭示了李将军的不平遭际和忠君爱国精神,其中饱含了太史公鲜明的爱憎情感。 (一)虚实相衬法的运用 李广一生与匈奴进行过大小七十余战,以其非凡勇略和胆识,令敌闻之丧胆,为保卫边疆安定创下了不朽业绩。但其结局却极其悲惨,不仅终身未获封侯,甚至暮年竟被逼引刀自刭。太史公在对李广善射、善战、善治军的业绩进行实写之同时,又徐徐展开了对其悲惨的结局之描述。 首先,作者用寥寥数笔简写了李广前半生的不平遭遇:吴楚七国之战,立功显名,因接受了梁王的授爵,被与梁王面和心不和的汉景帝剥夺了赏封的资格;多年驻守边防,“皆以力战为名”,却得不到志在开边的汉武帝的重视;驻守在右北平时,匈奴大畏“汉之飞将军”,数年躲避不敢侵犯,后却因博望侯张骞延误军机,迫使李广与十倍于己的敌兵鏖战,伤亡惨重,将功折罪而无赏。 而后,作者特别选取了决定李广不得不引刀自刭的关键一战加以细致描写,以增强其悲剧的艺术效果。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李广多次表示愿做先锋,与匈奴单于决一死战。但卫大将军知道单于所居之地,自带精锐部队去追赶单于,却命令先锋李广出兵东道,与右将军合并包抄敌酋。东道迂迴绕远,加上失去向导,迷失方向,终于错失战机,无功而返。表面看来似乎李广的失败全属偶然,实则偶然中寓示着必然。“天子以为老,弗许”,“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这些想当然的禁约,锢锁着李广,于是悲剧便成了他必然的结局。 (二)正反对比法的运用 对比衬托可以使篇中人物善恶自见,这种方法在《李将军列传》中曾多次运用。如将李广与匈奴射雕人的以射衬射,与程不识带兵特点的苦乐对比,都从正面显现了李广的名将风采。而将李广与李蔡、卫青、霍去病的对比,则使用的是反衬手法。 李广的堂兄弟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无才无德,却青云直上,封侯拜相,官运亨通。李广一生驰骋疆场,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却终身抑郁不得志。封建时代不能选贤任能,不能奖惩分明,在这种反衬中便被深刻地揭示了出来。李

广与卫青、霍去病的对比,在文中亦大有深意。卫青为抢头功并为使好友封侯,竟擅自决定调先锋李广与右将军合并,使李失去擒拿单于以偿夙愿的机会,更使其落得延误军机的罪名而被迫自杀。霍去病为替卫青出气,竟仗势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使国家失去一员良将。这些描写都反衬着李广不计个人恩怨,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崇高品质。李广虽死,但在太史公笔下却树立起一位虽死犹荣的千古名将形象。 (三)直抒胸臆法的运用 刘熙载在《艺概》中曾评道:“学《离骚》,得其情者为太史公。”汤谐在《史记半解》中更明确说:“《李将军列传》全在以沉著之笔为咏叹之文。”此二人都指出,太史公在以实录精神塑造李广形象时,是深寓感情于其中的。其表现方式体现在如下诸点。 一是用肖像描写表现作者感念之情。文中对李广肖像的刻划有两处。前处为突出李广善射才能而进行的勾勒:“为人长,猿臂”,“讷口少言”;后为“太史公曰”:“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两处互为补充,在强调李广将军不善言辞的摹画中,突出李广之所以取得军心民心不是靠巧簧之舌,而是凭借他真诚、仁厚、善良的人品精神去感染周围的人们。 二是用群众反响来写士卒百姓对李广的感念之情。当听到李广自刭的消息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此足见李广之深得军心民心。 三是引经文援俗语,直接肯定和赞扬李广的品质人格。作者先援引《论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之语,借以说明李将军为人正直善良,仁厚公正。及结尾处更提炼了民间俗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以比喻李广人格之伟大。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飞将军李广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一代英雄,追溯其源,我们不能不感念当年太史公着力塑造之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