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粘度、温度关系式

合集下载

原油运动粘度

原油运动粘度

原油运动粘度原油是一种石油资源,是地壳中的一种混合烃类物质,具有黏稠的特性。

原油运动粘度是指原油在外部力作用下流动的阻力大小,是评价原油流动性的重要参数。

了解原油运动粘度对于石油勘探和石油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原油的运动粘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压力、组分、含油率等。

其中,温度是影响原油运动粘度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油的粘度会下降,流动性增强。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原油中的分子间作用力减弱,分子热运动增强,流动性增加。

相反,温度降低会使原油粘度增加,流动性降低。

除了温度,压力也会对原油运动粘度产生影响。

随着压力的增加,原油的粘度会升高,流动性降低。

这是因为在高压下,原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分子排列更加紧密,流动性降低。

原油的组分也会对运动粘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原油中的杂质含量越高,运动粘度越大,流动性越差。

这是因为杂质会增加原油分子间的摩擦阻力,使原油流动受到更大的阻力。

原油的含油率也是影响运动粘度的因素之一。

含油率越高,原油的运动粘度越大,流动性越差。

这是因为含油率高意味着原油中的润滑剂含量低,分子间的摩擦阻力增加,流动性降低。

了解原油的运动粘度对于石油勘探和石油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在石油勘探过程中,通过测定原油的运动粘度,可以评估油田的产能。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了解原油的运动粘度可以指导采油工艺的选择,提高采油效率。

此外,原油运动粘度的研究还对于石油储运和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原油运动粘度是评价原油流动性的重要参数,受温度、压力、组分、含油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原油的运动粘度对于石油勘探和石油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原油运动粘度,可以指导采油工艺的选择,提高采油效率,促进石油产业的发展。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概述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概述

n
t m
xiti
i1
中平均沸点tme(℃):
t tm tcu
me
2
P28换算
三、密度和相对密度 (一)石油及产品的密度与相对密度
定义:该油品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单位为g/cm3或kg/m3 。
油品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其密度也 随之变小,提及密度时应标明温度。
标准密度:我国规定油品在20℃时的密度为其标
表征油品的粘温性质的指标有两种: 粘度指数(简称VI)
H油:人为规定粘温性质良好的宾夕法尼亚 原油所有窄馏分的粘度指数均为100。 L油:人为规定粘温性质差的德克萨斯海湾 沿岸原油所有窄馏分的粘度指数均为0。
当VI为0~100时: VI L U 100
LH
当VI≥100时:VI 10N 1 100
0.00715
N lgH lgU lgY
式中:U—试样在40℃时的运动粘度 Y—试样在100℃时的运动粘度 H—与Y相同的H标准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 L—与Y相同的L标准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
粘度指数VI越大,表明油品的粘温性质越好。
粘度比 50℃时的运动粘度与100℃时的运动粘度的 比值。对于粘度水平相当的油品 ,粘度比 越小,表示该油品的粘温性质越好。
0.80
0.75
烷烃
0.70
0.65
6
7
8
9
10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图3-1 各族烃类的相对密度
比较各种烃类的相对密度: 碳数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烃类,
➢芳香烃>环烷烃>烷烃。 同族烃类,随着碳数的增加:
➢正构烷烃的相对密度增加 ➢正烷基环己烷的相对密度增加 ➢正烷基苯的相对密度减小

石油及油品的理化性质

石油及油品的理化性质

密度和相对密度
石油及油品的密度与相对密度对生产、储 藏和运输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原油及产品
的计量和炼油装臵设计等方面都是必不可
少的。
一、石油及其油品的密度、相对 密度及其测定方法
定义:该油品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单位为g/cm3或kg/m3 。
油品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其密度也
随之变小,提及密度时应标明温度。
20 4 )的范围
相对密度 0.82~0.87 0.85~0.94
航空煤油

0.78~0.83
减压渣油
0.92~1.0
20 表3-3-2 不同原油各馏分的相对密度 d 4
馏份, ℃
大庆
胜利
孤岛
羊三木
IBP~200 200~250
250~300 300~350 350~400
0.7432 0.8039
i i
i

N iW 2
N M
i
i
i
式中:wi—组分i的质量分率
二、数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测 定 方 法
沸点上升法 蒸气压渗透法 冰点下降法 渗透压法
三、石油馏分平均分子量的近似计算方法
石油馏分的平均分子量还可以有一些经验公
式进行计算,常用的经验公式有:
M n a bt ct
2
式中:t—石油馏分的实分子平均沸点(℃) a,b,c —随馏分的特性因数不同而 变化的参数
平均分子量也越大。
中国石油大学针对我国原油提出了如下的计 算平均分子量的经验公式 : Mn=184.5+2.295T-0.2332KT+ 1.32910-5(KT)2-0.62217T 式中:T—馏分的中平均沸点(℃)
K—馏分的特性因数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是评定石油加工性能及油品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设计炼油设备和装置的必要依据。

一、蒸汽压蒸气压是在某一温度下一种物质的液相与其上方的气相呈平衡状态时的压力,也称饱和蒸气压。

蒸气压表示该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的蒸发和气化的能力,蒸气压愈高的液体愈易于气化。

蒸气压是石油加工设备设计的重要基础物性数据,也是某些轻质油品的质量指标。

1、纯烃的蒸气压对于同一族烃类,在同一温度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类的蒸气压较小。

就某一种纯烃而言,其蒸气压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2、烃类混合物及石油馏分的蒸气压与纯烃不同,烃类混合物的蒸气压不仅取决于温度,同时也取决于其组成。

在一定的温度下,只有其气相、液相或整体组成一定,其蒸气压才是定值。

二、平均沸点在求定石油馏分的各种物理参数时,为简化起见,常用平均沸点来表征其气化性能。

石油馏分的平均沸点的定义有下列五种:①体积平均沸点tV(℃);②质量平均沸点tW(℃);③实分子平均沸点tm(℃);④立方平均沸点tcu(K);⑤中平均沸点tMe(℃);这五种平均沸点中,仅有体积平均沸点可由石油馏分的馏程测定数据直接算得,其他几种平均沸点可借助体积平均沸点与蒸馏曲线斜率查表算出。

三、密度1、密度和相对密度原油及油品的密度和相对密度在生产和储运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原料及产品的计量以及炼油装置的设计等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2、石油及油品的密度、相对密度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其单位为g/cm3或kg/m3。

由于油品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而密度则随之变小,所以,密度还应标明温度。

例如,油品在t℃的密度用ρt来表示。

我国规定油品在20℃时的密度为其标准密度,表示为ρ20。

物质的相对密度是其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

因为水在4℃时的密度等于1.0000 g/cm3,所以通常以4℃水为基准,将温度t℃的油品密度对4℃时的水的密度之比称为相对密度。

原油的粘度

原油的粘度

原油的粘度
原油是一种稀有的天然资源,其中含有多种有用的成分,如烃类、烷烃、醇类、烯烃和炔烃等。

原油的粘度是指它的流动性,也是用于衡量原油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其质量越高,粘度越低。

原油的粘度是由原油中各种组分的比例和热力学性质决定的。

原油的粘度受到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原油的粘度也会随之增加。

但是,由于它的不同物理性质,同温度下不同的原油粘度也不尽相同。

比如,烷烃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加,而烯烃的粘度则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

原油中的不同组分也会影响其粘度。

以烷烃为例,它们在原油中的比例越高,其粘度就越高。

另外,热力学性质也会影响原油的粘度。

不同物质的粘度受到油温的影响,油温高的物质其粘度就越低,而油温低的物质其粘度则越高。

原油的粘度对于油井的开采和运输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原油粘度的不同,会影响到油井开发和运输等工作的进度,以及油品的质量等。

此外,原油的粘度也会影响到地质勘探的成功率,通常认为粘度较高的油层比较难以开采。

原油的粘度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系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其粘度,比如油层压力、油层渗透率、油区构造等。

为了更好的了解原油的粘度,专业人士也会使用一些专业的设备进行检测,以确定原油的粘度,以便更好的开采原油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总之,原油的粘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于衡量原油的性质。


的不同物理性质和热力学性质都会影响原油的粘度,因此有必要使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检测。

同时,企业在开采原油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原油的粘度,谨慎地选择原油,以获得最大的效益。

加热原油管路计算

加热原油管路计算

根据设计输量 Q = 941.04m 3 / h 选择泵型号:ZIM530/06 由 H = a − bQ 2 计算性能曲线 H = 350.285 − 0.000099Q1.75 代入 Q 得扬程 H = 334.46m
8 × 10 h = = 922m 8 8 5 .4 4 × 9 .8
对于 φ = 508mm ,选择两台泵串联,另配一台备用 确定泵站数目及泵站间距 首站进口压头: ∆H 1 = 30 m
表5 列宾宗公式参数表
流态 层流 过渡区 紊 流 水 力光 4 滑区 混 合摩 擦区
λ
64 0.16 0.316
m
β , s2 m
4.15 0.0124
hr , m
4.15
1 0.25
Qv L d4
Q1.75v 0.25 L d 4.75
0.0124
0.25
0.0246
0.0246
Q1.75v 0.25 L d 4.75 Q1.877 v 0.123 L d 4.877
3000 < Re < Re 1
4Q 4 × 0.2614 = = 24131.9 π dυ 3.14 × 0.441× 31.29 ×10−6 Re = 25102.6
判断流动时处于水利光滑区, 粗糙度对流体摩阻没有影响, 仅与雷诺数有关。 依据以上方法判断管径为 508mm 与 559mm 两种情况, 结果与第一种情况相同。 2.3.5 沿程摩阻计算
2.2.1.5 反算出站温度
根据苏霍夫公式 TR = (Tz − T0 )eal + T0 由 VB 编程可得到结果 管径 457mm 时:
TR1 = 43.8 ℃ TR 2 = 49.1 ℃, TR 3 = 49.1 ℃ 管径 508mm 时: TR1 = 44.9 ℃ TR 2 = 47.2 ℃, TR 3 = 51.0 ℃ 管径 559mm 时: TR1 = 44.3 ℃ TR 2 = 48.7 ℃, TR 3 = 53.0 ℃ 加热站布置情况列表:

石油化学习题

石油化学习题
1. 为什么H/C原子比可以作为表征石油化学组成 的一个基本参数?
同一系列的烃类,其H/C原子比随着分子量的增加 而降低;烷烃的变化幅度较小,环状烃的随分子量 的变化幅度较大。
不同结构的烃类,碳数相同时,烷烃的H/C原子比 最大,而芳烃最小。
对于环状烃而言,相同碳数时,环数增加,其H/C 原子比降低。
之间的区别。 3. 评定汽油蒸发性的质量指标是什么?它们
与汽油的使用性能有何关系? 4. 从汽油的抗爆性与其化学组成的关系来阐
述汽油的理想组分是什么? 5. 汽油机的压缩比与爆震燃烧有何关系?
6. 汽油的爆震燃烧与柴油的燃烧粗暴性有何区别? 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7. 从柴油的十六烷值和低温流动性能与其化学组 成的关系阐述柴油的理想组分。 8. 汽油和柴油中的含硫与含氮化合物对其有何影
比较各种烃类的相对密度: 碳数相同而结构不同的烃类,
芳香烃>环烷烃>烷烃。 同族烃类,随着碳数的增加:
正构烷烃的相对密度增加 正烷基环己烷的相对密度增加 正烷基苯的相对密度减小
5. 烃类分子的折射率与其化学结构之间有何关系?
烷烃的
n
20 D
最小,一般在1.3~1.4之间,芳
香烃的
n
20 D
5. 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有哪些?它们各自 有何特点?
硫化物
活性硫:元素硫、H2S、硫醇。
(对金属有无腐蚀) 非活性硫:硫醚、二硫化物、噻吩。
硫和硫化氢油中含量不多; •沸点低于相应的醇类,多存在于低沸点馏分(汽油、煤油馏分)中; •不溶于水,有特殊臭味(甲硫醇); •受热分解生成硫醚和硫化氢。
结构族组成:
石蜡基原油(大庆和中原原油)的%CP显著较 高,而%CN和%CA较低;RA和RN也较低。

稠油降粘方法概述

稠油降粘方法概述

稠油降粘方法概述尉小明’刘喜林’王卫东“徐凤廷‘1辽河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盘锦124010;2.辽河油田技术发展处,盘锦124010;3.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盘锦124010;4.辽河油田冷家公司,盘锦,124010)摘要: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降粘方法(包括掺稀油降粘、加热降粘、稠油改质降粘及化学降粘等四种)的降粘原理及其优缺点。

掺稀油降粘存在着稀油短缺及稠油与稀油间价格上的差异等不利因素;加热降粘则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存在着较高的能量损耗和经济损失;改质降粘要求较为苛刻的反应条件,同时使用范围较窄;化学降粘使用范围相对较宽(包括油层开采、井筒降粘、管道输送等领域),同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实现。

分析认为,采用化学降粘方法进行稠油降粘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议优先考虑。

关键词:稠油降粘方法稀油表面活性剂改质加热稠油是指在油层温度下粘度大于100 mPa·s的脱气原油,但通常都在1Pa·s以上。

稠油由粘度高,流动阻力大,不易开采,其突出的特点是含沥青质、胶质较高。

目前国内外在稠油开采过程中常用的降粘方法有:加热法、掺稀油法、稠油改质降粘及化学药剂降粘法。

1 掺稀油降粘,1]1.1 降粘原理一般当稠油和稀油的粘度指数接近时,混合油粘度符合式(1):1g 1g μ混=x lg lgμ稀十(1一x)lg lgμ稠(1)式中:μ混μ稀μ稠一分别为混合油、稀油及稠油在同一温度的粘度,mPa·s;一x稀油的质量分数。

表1为委内瑞拉东部某油田稠油稀释降粘数据。

可见,掺稀油降粘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接近。

在我国辽河高升油田的稠油中,掺入1/3的稀油量,50℃时粘度由2—4Pa·s降为150一200 mPa·s。

1.2 降粘规律[2]a)轻油掺入稠油后可起到降凝降粘作用,但对于含蜡量和凝固点较低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高粘原油,其降凝降粘作用较差。

b)所掺轻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越小,降凝降粘效果也越好;掺入量越大,降凝、降粘作用也越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