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物理系、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博
清华物理系博士方向
![清华物理系博士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5563ff0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8.png)
清华物理系博士方向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方向非常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物理学领域的深入研究。
下面将对几个常见的物理学研究方向进行介绍。
1. 粒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研究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粒子物理学研究方向涉及到加速器实验、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等多个领域。
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强子物理、电弱物理、暗物质、超对称等。
2. 凝聚态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研究凝聚态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包括固体、液体和凝胶等。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凝聚态物理学研究方向涉及到材料科学、纳米科学、表面和界面等多个领域。
主要研究课题包括磁性材料、半导体物理、超导物理、低维系统等。
3. 光学与光子学:光学与光子学研究光的产生、传播、操控和应用。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光学与光子学研究方向包括光学器件、光学传感、光学成像等多个领域。
主要研究课题包括光学材料、光学器件设计与制备、激光物理与激光技术等。
4. 理论物理学:理论物理学研究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理论物理学研究方向包括量子场论、统计物理、弦论等多个领域。
主要研究课题包括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弦理论的应用等。
5. 核物理学:核物理学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和核反应。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核物理学研究方向包括核结构、核动力学、核反应等多个领域。
主要研究课题包括核聚变与裂变、核磁共振、核素探测等。
以上只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方向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研究方向,如天体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等。
不同的研究方向涉及到的具体课题和研究方法会有所不同,但都需要掌握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和研究技能。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对您了解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研究方向有所帮助。
范守善院士:碳纳米管领域的先行者
![范守善院士:碳纳米管领域的先行者](https://img.taocdn.com/s3/m/fd56c7f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1.png)
范守善院士:碳纳米管领域的先行者范守善,1947年2月出生于山西晋城,材料物理和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范守善主要研究内容为纳米材料与低维物理,新型功能材料制备与物性研究,碳纳米管阵列、薄膜和长线的控制合成、性能表征和应用。
人物生平1965年,范守善从晋城第一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70年,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78年,作为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第一批学生入选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1981年,获得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后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之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哈弗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
1984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哈弗大学学习。
1994年底,结束了为期2年的访问学者生活,从国外回到清华大学。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年12月,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成立,范守善担任中心主任。
求学艰难未曾放弃范守善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一年级的时候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此后学校停课直到1970年。
范守善和其他同学一样留在学校但是不上课,期间到农场或工厂劳动。
即使在很艰难的情况下,范守善也一边劳动一边在有时间的时候学习,期待能继续受教育。
1973年,清华大学创办了四个研究班,一共招收了43名学生,范守善与当时的校长顾秉林以及其他十几个同学入选其中的固体物理班学习,范守善系统地学习了欠下的大学和研究生课程,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致力于碳纳米管研究1993年初,范守善在哈弗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首先通过实验方法观测到磁通线穿透铜氧化物超导体的路径,此结果发表在次年10月27日的《自然》杂志上,被列为封面标题之一,受到同行科学家极高的评价。
然而范守善并没有因为自己在超导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而满足,而是把注意力转向了方兴未艾的纳米材料领域。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物理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物理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0f983dfad15abe23482f4d3e.png)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物理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清华大学物理系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符合《清华大学2019 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
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
一、院系简介清华大学物理系是目前国内发展最快、最好的物理系之一,为提高清华大学的学术声誉起着重要作用。
物理系的教师在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和光物理、高能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以及生物物理等多个学科方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物理系现有教师96名,研究生大约400名,本科生大约400名。
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王崇愚、陈难先、顾秉林、邝宇平、李惕碚、李家明、范守善、朱邦芬、薛其坤、段文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
物理系的主要研究机构包括凝聚态物理、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原子分子与光物理、天体物理4个研究所,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体物理中心以及富士康纳米科技中心等。
物理系为物理学和天文学两个一级学科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并开设各类普及性和专门化物理学课程。
二、招生信息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招生专业有4个:070200物理学研究方向:01粒子物理理论;02粒子物理实验;03高能物理理论;04原子核物理理论;05原子核物理实验;06量子信息;07原子分子物理理;08原子分子物理实验;09凝聚态物理理论;10凝聚态物理实验;11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12纳米光学与纳米技术;13生物医学光学;14纳米材料与纳米光学070401天体物理研究方向:01黑洞与高能天体物理;02星系宇宙学;03时域天文学;04天文仪器;05系外行星;06理论天体物理;07恒星及星际介质三、招考条件1.申请条件符合《清华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的报考条件。
李亚栋-纳米晶的通用方法
![李亚栋-纳米晶的通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27121b227916888586d704.png)
创新性科研团队案例研究:清华李亚栋团队aimit 2009-09-30 16:48 发表创新性科研团队案例研究:清华李亚栋团队清华大学李亚栋团队:纳米晶合成的通用策略李亚栋是清华大学化学系的教授,最让他出名的是他和他的团队2005年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论文“纳米晶合成的通用策略” ,这是清华大学也是中国科学界的一个重大新闻,作者就是通过这件事知道李亚栋教授的大名的。
后来作者在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的张京京(Jingjing Zhang)博士合作做一项有关中国纳米科技研究状况及政策的研究时,发现:1995-2004年期间,在SCI系统中纳米科技论文被引用最高的中国(大陆)科学家,李亚栋(Li, YD)排名第二!这些促使我对李亚栋教授及其团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我访问了他的个人网址,并希望有机会对他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2007年6月20日,我和佐治亚理工大学的博士生Jue Wang终于对他进行了访谈。
在此之前,由于我被安排指导化学系博士生毕业前“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论文的写作,有机会接触了李亚栋教授的几位博士生,并对他们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了李亚栋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的一些情况。
李亚栋,1964年11月出生,现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他1982年至1986年,在一家很普通的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读化学专业;毕业两年后,1988年考入中国著名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读硕士研究生,199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期间,1995年至1998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名师钱逸泰教授。
1998年入选首批清华大学“百人计划”,1999年3月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至今。
李亚栋教授获得多项重要奖励。
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他指导的一位2004届博士王训也获得了该项奖励。
笔者听过他对清华博士生新生介绍科研经验,他说:[从时间上讲]自从他从西北大学考入清华大学李亚栋博士生后,李亚栋的声名不断上升。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未央书院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未央书院](https://img.taocdn.com/s3/m/f28a85f71711cc7930b7162f.png)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数理基础科学(未央书院)清华大学新成立未央书院,负责强基计划数理基础科学(含工程衔接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
数理基础科学(含工程衔接方向)主要致力于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数理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该专业着重突出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结合学生在工程衔接方向的志趣引导,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为有关专业方向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及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基本情况1、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简介清华大学于1998年创立了“基础科学班”,将其作为学校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试验田”。
以基科班的培养模式为基础,2003年11月,经由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本科专业“数理基础科学”。
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已在数学物理通识教育、科研实践训练、个性化培养等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以及数理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国际上引人注目的学术新星。
2、工程衔接方向介绍(理+工双学士学位)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的工程衔接方向如下表所示,具体包含: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软件工程、工程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QS、U.S.News等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中,清华大学在上述本科专业相应的学科领域稳居全球前列。
数学与物理是现代社会的创新源泉与发展基石,在现代科学技术众多的学科前沿领域,要有重大创新就必须有扎实的数理基础。
数学的研究早已渗透到各个部门和行业,以运筹优化、统计分析、工程控制、科学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数学技术支撑了几乎每一项前沿领域的发展。
物理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其每次重大突破都导致了生产技术的巨大飞跃,如电气、核能、激光、半导体等等。
实践证明数学物理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交叉,将会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清华大学物理系超导电子学实验室
![清华大学物理系超导电子学实验室](https://img.taocdn.com/s3/m/c373cee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62.png)
清华大学物理系超导电子学实验室
魏斌
【期刊名称】《中国材料进展》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清华大学物理系超导电子学实验室在超导物理和超导微波器件方面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工作,在超导材料技术、微波电磁场技术、器件制备工艺和无线通信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在实验室负责人曹必松教授的带领下,【总页数】3页(P570-572)
【作者】魏斌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半导体教研组到微电子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微电子学研究所的发展和创新
2.清华大学物理系为射电天文望远镜试制高温超导滤波系统
3.原子尺度上解密高温超导体——记清华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博士宋灿立
4.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院士研究团队在界面诱导的高温超导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5.超导与生物电子学中德联合实验室揭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凝聚态物理985高校排名
![凝聚态物理985高校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a85c6a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9.png)
凝聚态物理985高校排名近年来,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
中国作为一个科技大国,也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中国的985高校中,也有一些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享有盛誉的学府。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凝聚态物理方向上具有较高排名的中国985高校。
首先,位列中国大陆985高校中的凝聚态物理领域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
作为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重点高校,USTC的凝聚态物理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该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他们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其次,清华大学也是中国985高校中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要代表。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凝聚态物理研究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该校的凝聚态物理实验室设备先进,研究条件优越,吸引了众多优秀学者的加入。
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外,北京大学也是中国985高校中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要力量之一。
该校凝聚态物理研究团队庞大且实力雄厚,涵盖了多个研究方向。
北京大学的凝聚态物理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对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中国985高校中的代表,也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这两所学校凝聚态物理研究团队实力强大,与国内外多个顶尖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为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的985高校中在凝聚态物理领域有着一些具有较高排名的学府。
他们凭借优秀的科研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为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这些学府也在培养人才和推动学科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希望这些学府能够继续保持优势,为中国凝聚态物理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 新貌(下)(ZhPK100408)
![清华大学 新貌(下)(ZhPK100408)](https://img.taocdn.com/s3/m/8eea6acf58f5f61fb736660c.png)
新貌E-mail文化传播网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系馆(主楼西侧)1958年建成的工程物理馆信息科学研究院-FIT楼位于校园东门,建筑面积36,780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李嘉诚先生捐赠一千万美元,2003年12月15日落成.楼内设有网络、楼宇控制、门禁与保安1991年建成,面积2万多平方米。
位于内园的中心区,与老馆连成一体,成为校园中心最大的建筑。
为了与老馆和大礼堂协调,新馆把高大的中心部位后退,并置主入口于院内,丰富了环境系列,新图书馆(逸夫馆)理学院-蒙民伟理科馆座落在西部教学区,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投资4300万元,其中蒙民伟先生捐数学系(蒙民伟理科馆)位于校园西部理学院教学区,西面与(老)化学馆相接,建筑面积七千平方米.楼内设有办公室、实验室、仪器室、会议室、学生活动室、休息厅等。
香新化学馆(何添楼)第六教学楼建筑面积34045平米,总投资为1.4亿人民币,台湾裕元集团捐赠建设资金800万美元。
“六教”分为A、B、C三个区,各区之间有连廊连接,其中A区建筑平面上呈三角形,为地下一层,地上五层;B区同样呈三角形,为地下一层,地上九层;C区平面上呈1/4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
“六教”有教学用房146间,其中公共教室103间,普通物理实验室42间,多功能外语活动中心一间。
公共教室共有座位数总计7559个。
六教投入使用后,全校公共教室总座位数达到2.3万个,平均每个在校生能拥有一个座位。
生命科学馆(伟伦馆)坐落于理学院楼群的中心地段,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1998年4月落成。
馆内为生命科学的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十几个实验研究室。
总投资逾三千万元,香港恒生银行董事长利国伟伦楼(左)与舜德楼(右)远景经管学院——伟伦楼楼内设国际学术报告厅、案例教学教室、图书情报中心、语音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等。
位于东区主楼前,建筑面积13170平方米,1997年5月落成。
总投资四千万元,由香港著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恒生银行董事长、清华大学名誉博士利国伟先生捐赠2000万元港币、1500万元人民币。
致理书院
![致理书院](https://img.taocdn.com/s3/m/1f65a39650e2524de5187ec2.png)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致理书院清华大学新成立致理书院,负责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工作,如下表所示。
书院招生专业相关院系致理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科学系物理学物理系化学化学系生物科学生命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书院将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学科特色和优势,积极与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等其他人才培养计划有效衔接,通过书院制、本-硕-博衔接、科教协同等创新型培养模式,打造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新特区”,面向国家需求,着眼全球发展,立足关键领域,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努力实现强基计划人才培养的高层次、高聚焦、高效能,为国家选拔培养出一批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清华人,并引导他们在国家关键领域不懈奋斗。
1、书院制培养。
书院将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尊重学科特点,牵头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负责课程的协调,单独编班,执行单独的教学计划,并联合工程衔接方向的相关院系完成对于学生的全面教育。
书院将为学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培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机制,并以多元化的国际培养环节拓展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全力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2、本-硕-博衔接培养。
学校将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对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本-硕-博衔接培养,通过不同学习阶段的衔接贯通,在帮助学生打下坚持理科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硕士、博士阶段的专业方向,为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本科毕业时符合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要求的学生,可优先推荐免试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3、科教协同育人。
学校将全面落实协同创新、协同育人要求,为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在培养中强化科教协同育人,积极吸纳学生进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研究,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专门支持,逐步探索建立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鼓励更多学生在科研探索中坚定学术信念,勇攀科学高峰。
纳米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纳米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69e68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c.png)
纳米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纳米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在近几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纳米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纳米级尺度的物质和器件,其研究内容涵盖了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制备和纳米应用等多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纳米科学与工程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材料科学领域,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在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材料的应用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输送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在电子器件领域,纳米器件的制备和性能优化正逐渐成为未来电子技术发展的关键。
纳米科学与工程已经在诸多领域中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为了促进纳米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纳米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培养。
这些学位授权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研究平台,使他们能够深入研究纳米科学与工程的各个领域。
同时,设立这些授权点还促进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为纳米科学与工程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纳米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纳米科学与工程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其研究内容和前沿技术发展迅速,高校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以适应纳米科学与工程的发展需求。
其次,纳米科学与工程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高校需要建立起跨学科的研究平台和团队,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同时,高校还需要积极培养纳米科学与工程的创新人才,提升他们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纳米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立对于高校的发展和纳米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在设立这些授权点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但这些挑战可以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合作得到克服。
相信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下,纳米科学与工程必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93f781a3cf84b9d529ea7ad2.png)
专利名称: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丽娜,张瑶俊,任意,姜开利,李群庆,范守善申请号:CN200610157992.4
申请日:20061227
公开号:CN101209404A
公开日:
200807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一定浓度的纳米颗粒悬浊液,悬浊液包括有机溶剂和分散在有机溶剂内的纳米颗粒;及将纳米颗粒悬浊液滴入表面张力大、比纳米颗粒比重大、且与纳米颗粒不浸润的液体,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纳米颗粒薄膜。
申请人: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310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物理系、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招聘启事
清华大学物理系、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因科研需要,在如下几个方向拟招聘博士后和项目研究人员,
1.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物性与应用研究方向,将从事与碳纳米管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工作。
优先考虑具有高
分子复合材料,光学,磁学,低温物性测量等研究背景的人才。
2.单壁碳纳米管的电学性质、电学器件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研究方向。
优先考虑具有纳米材料电学性质;微纳
电子器件及其电路;有机半导体在柔性电子学中的应用等研究背景的人才。
3.纳米复合材料研究。
优先考虑具有材料、化学、物理学科基础的人才。
4.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优先考虑具有锂离子电池材料合成和电池性能表征研究背景的人才。
其中项目研究人员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博士后合作导师包括:范守善院士、李群庆研究员、姜开利教授、王佳平副研究员。
请有意申请并符合申请条件的人士将个人简历和发表文章等情况发送至qunqli@ ,并注明研究兴趣方向。
联系人:李群庆研究员
联系电话:6279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