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奇才奇事-清华大学物理系
一名物理差生的传奇逆袭
![一名物理差生的传奇逆袭](https://img.taocdn.com/s3/m/bba724eb67ec102de3bd89dc.png)
一名物理差生的传奇逆袭高考物理只考5分,却成了中国力学大师。
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钱伟长的国学功底非常扎实。
18岁那年,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一百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钱伟长在一夜之间做了一个决定:弃文从理,科学救国。
钱伟长属于严重的“偏科生”,在之前的录取考试中,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物理和数学上。
四年后,他成为8名顺利毕业的学生之一,并且成绩优异。
钱伟长回忆说,求学阶段,跟我一样拼命的有华罗庚。
“我是很用功的,每天早晨5点到科学馆去背书,可是华罗庚已经背完了。
”后来,钱伟长有机会去加拿大学习,拿到博士学位后,他又去美国做博士后。
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科研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传来了国内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此时他选择了回国。
回国,一个勇敢而危险的决定。
他多次提出要回国,但冯·卡门始终不点头。
1946年5月6日,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从洛杉矶乘船回国,当时他34岁。
“我回国以后,干过十几桩事情,”“奇奇怪怪的专业,所以有人骂钱伟长是万能科学家。
我不理,”“我觉得国家需要的,我都干。
”【人需要有信仰,有精神,有理想!】他的研究项目五花八门,他推导过13000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还研究过汉字计算机编码,发明了获奖的“钱码”。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钱伟长最关心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他为建立上海大学倾尽心血,但他没有领过校长的工资,也没有享受过校长的福利。
2010年7月30日6时20分,钱伟长病逝于上海,享年98岁。
2010年度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形容他: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
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物理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物理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https://img.taocdn.com/s3/m/09d6835ab8f67c1cfad6b8f5.png)
物理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物理名人事迹范文1提起黄昆老师,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提到“表面张力”,一直到现在,关于这一物理概念的阐述还来自于黄昆的经典解释。
50年代初毕业留北大任助教的赵凯华,讲述了背后的故事:“黄昆先生是1951年回国,当时30岁多一点,还没有结婚,一个人就住在实验室里。
我当时刚毕业,在教普通物理碰上一些问题,特别是表面张力,觉得所有的书上都没有讲清楚,就向黄先生请教。
他说想一想,大概第二天,他说想清楚了,并当即在黑板上很仔细地给我们解释。
到1952年,他开始教普通物理时,对这个问题又进一步钻研,写了文章给《物理通报》。
”虽然是理论物理学家,但黄昆却喜欢自己动手。
家里的电视机坏了,一般人都会送到修理部去,他却自己卷起袖子。
1956年入校的章蓓说:“黄先生生活上要求很低,也非常简朴。
60年代,我们在昌平有一个校办工厂,研制第一台计算机,试制集成电路,他那时一方面给工农兵学员讲课,一方面到车间或生产线和大家一起做。
按说他是搞理论的,而且学术造诣非常高,但是到了车间他总是不耻下问,向工人学习每一个细节和技术,而且要求非常高。
当时在工艺流水线上清洗样品非常琐碎,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
他抽烟很厉害,平常每天一到两包,但到了工厂,他就忍住。
”“我毕业后在半导体教研室,一直是黄先生带着工作,他是室主任。
他总是告诫我们,抓住现象后一定要搞下去,对我们的科研有很大启发。
我现在就经常拿黄先生的这些教导学生,很多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做出了成绩。
”章蓓满脸洋溢着敬佩。
物理名人事迹范文2钱三强于 1913 年 10 月 16 日出生于浙江绍兴。
他是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一星之父”。
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钱三强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在北京,曾就读于我国近代一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任校长的孔德中学,他的文化基础知识非常扎实,有广泛的自然科学常识。
青年时期就出国留学,于 1940 年获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他毫不停步地继续深造,给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
钱学森事迹
![钱学森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ec1808c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c.png)
钱学森事迹
钱学森,1913出生于浙江,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导,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他有一颗洋洋洒洒的科学火花,创造了“钱氏离子加速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影响深远,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翘楚。
钱学森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现为物理与天文系)主任,自主创办了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建立了中国第一套完整的核物理理论体系。
他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促进了中国核物理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核科学发展,同时也在其他学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中国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处于一个领先水平。
钱学森一生从事大量研究、教学工作,他为提高中国物理学贡献力所做出的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他的离子加速器。
1962,他与刘红斌、李西英等人研发出国内第一台晶体体管激子加速器,用来在物理、化学和工程方面进行激子能谱分析的实验研究,及时补充和引进国外有关技术,改变了中国物理实验室的样子,从而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钱学森始终坚持自己的科学信念,以激励科学研究人员,以激活科学研究环境,以引导科学发展方向,并努力促进科学研究和教学,他终生追求和实现“科学的卓越,社会的繁荣”的理想,始终追求实现对人类服务的社会价值。
他不仅有着深厚的学术研究修养,同时也
拥有宽容的思想,不断发展自己的学术观念,以利于学术文化发展。
钱学森的一生实践着他的信念,他不断努力,让中国的物理学走向了新的高度,他也是一代科学家、大师范例,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也呼唤着我们继承他的精神,继续他未完成的伟大事业,全力以赴开创科学发展新篇章。
初中素材物理学家名人故事:吴有训的经历
![初中素材物理学家名人故事:吴有训的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9cd5601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2.png)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吴有训的经历勤于动脑的学生吴有训出生于19世纪末的旧中国的江西高安县。
那时的社会状况很不好,清政府昏庸腐败,国衰民弱,文盲遍地,迷信盛行,科学很不发达。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家塾读了几年旧书的少年吴有训,被父亲转学从师于广博众望的吴起銮。
这位吴老师是吴有训的一位族叔,刚从云南卸官回乡,他可算是村里读书最多的人了。
他精于文史,又兼知数理,并因在外做官多年,对于仕途及社会、经济状况感慨满腹。
吴有训的父亲认为吴起銮为人正直,见多识广,并且很有学问,就极力鼓励他在家乡办学育人,并愿以重金助学。
吴起銮本就有此想法,自然一拍即合。
这样,少年吴有训就改师从学吴起銮。
吴起銮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既有旧学也有新学,既讲语文,也讲数学,教学方法是灌输与启发兼而有之。
吴有训特别敬佩老师启发式的讲课,因为这与以前的先生大不一样,不仅可使思路开阔,而且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的很多问题都可一一找到答案。
另外,老师的特殊经历,使他在讲课中常常慨叹国家的衰弱。
把他自己体会很深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出来。
少年吴有训被这些似懂非懂的道理强烈地吸引了。
它使吴有训静心凝神地想,时而就一二个疑问请教先生,先生总是有问必答。
吴有训虽不能完全听懂,却出感到十分满足。
久而久之,从老师那里请教有关“物竞天择”的学问,成了吴有训最大的兴趣,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从不间断。
有一次,先生走进吴有训的宿舍,发现他的枕头两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随手拿起一本,书名为《物理常识》。
先生一页页地翻看着,看到许多地方,被吴有训用几种不同的笔画了杠杠,有的还做了简单的注解。
从这里,老师看到了吴有训那种刻苦、认真、孜孜不倦地学习精神,他也清楚地看到,吴有训酷爱物理,并有天赋……吴有训读书学习,喜欢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甚至能漫无边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这与他特别喜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密切相关。
有一次学了《地理学》上地球的经、纬线后,十分好奇的吴有训居然会联想到母亲织布机上织就的布,不就是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的吗?他放学回家后趁母亲不在,就坐在织布机前,这里摸摸,那里弄弄。
物理考5分的钱伟长转物理系的原因
![物理考5分的钱伟长转物理系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aca909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6.png)
物理考5分的钱伟长转物理系的原因钱伟长,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纳米科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并且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
钱伟长被公认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但鲜为人知的是,他曾经在高中时期物理考试中只得了5分。
这个令人吃惊的成绩并没有阻止他追求物理学的热情,反而成为他转向物理系的原因之一。
钱伟长的学业生涯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奋斗的故事。
在高中时期,他对物理学没有太多的兴趣,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讨厌。
这种态度源于他的物理老师对他的打击,老师经常对他进行严格的批评和质疑。
在一次物理考试中,他只得了5分,这个成绩让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
然而,钱伟长并没有放弃。
他接触到了一本鼓舞人心的物理书,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他重新点燃了对物理学的兴趣。
这本书不仅解答了他对物理学的困惑,还展示了物理学的无穷魅力和潜力。
通过这本书,钱伟长开始了一段令人兴奋的科学之旅。
这次转变的最大原因是钱伟长发现了物理学的美妙之处。
他开始意识到物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提供了解释和理解自然界的工具。
对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来说,学习物理学可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这个世界。
此外,钱伟长发现物理学是一个全球性的领域。
通过学习物理学,他可以和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种国际性的合作可以促进科学的发展,并且拥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钱伟长相信,通过成为一名物理学家,他可以为世界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钱伟长的兴趣和热情对物理学的研究愈发浓厚。
他在大学期间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来深入学习物理学,并参与了多个研究项目。
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结识了许多世界级的科学家,这进一步激发了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追求。
钱伟长转向物理系的原因不仅仅是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包括对学术和职业发展的认识。
他意识到物理学在科学界的地位和重要性,以及物理学家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作用。
钱伟长:科学巨子_传奇人生
![钱伟长:科学巨子_传奇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3cba7f8bc5da50e2534d7f84.png)
钱伟长:科学巨子传奇人生钱伟长,为中国人熟知的科学家,“三钱”中的最后一位,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岁的一生。
这位爱国学者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犹如一条大江,时而浩荡,时而曲折。
像很多同辈的中国科学家一样,钱伟长在民族危亡之际,选择了科学救国的道路;国家的需要,永远是他事业的指南针。
战争的苦难,或者政治厄运,始终没有压倒他。
晚年,他成为了大学校长和热心的教育者。
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为民族开拓未来,是他最后岁月里牵挂的主题。
钱伟长的传奇人生,是一代中国学人希冀和奋斗的缩影。
弃文从理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
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
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
他就是钱伟长。
清华的招生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
“我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
”钱伟长回忆说:“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后来他给了一百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
钱伟长答得分毫不差,又是一个满分。
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
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
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10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
可是,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却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
其中物理只考了5分,英文从没有学过,考0分。
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
他听从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谁能料到,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选择,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
这一天,爆发了震动全国的“九一八”事变。
侵略,以中国军队的退让告终。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钱伟长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
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他想转到物理系,于是几次跑去找系主任吴有训。
这让吴有训为难了——钱伟长的数理化实在糟糕。
禁不住钱伟长的纠缠,吴有训提出先让钱伟长试读一年,如果化学、物理和高数都考过70分,就允许他转系。
钱伟长科学巨子传奇人生阅读答案
![钱伟长科学巨子传奇人生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2abbb11ed9ad51f01df2f1.png)
钱伟长科学巨子传奇人生阅读答案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
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
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
他就是钱伟长。
清华的招生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
“我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
”钱伟长回忆说:“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
后来他给了一百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二十四史都有哪些;作者是谁;各有多少卷;注释者是谁。
钱伟长答得分毫不差,又是一个满分。
可是,19岁的钱伟长对理科却十分陌生,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总共考了25分。
所幸靠着文科成绩,通过了清华的考试。
他听从四叔钱穆的建议,选择就读清华中文系。
但是第二天钱伟长就改变了自己的志向,也改变了一生的走向。
这一天,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而南京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说中国战则必败,因为日本人有飞机大炮。
“我听了以后就火了,”钱伟长回忆说:“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
所以我下决心,要学飞机大炮。
”起初,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根本不收他,经他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但只能试学一段时间。
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他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结束,钱伟长的物理及格了。
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1939年,钱伟长考取了庚子赔款的留英公费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发,船运中断,改派至加拿大。
去加拿大留学,是英国人安排的行程,先让公费生们在上海等着。
当得知所乘船只要经过日本,让他们在横滨逗留3天后再起程时,钱伟长和其他公费生一致认为,在抗日战争期间,经留日本有损国格,于是他们全体愤然离船,大家一齐把加有日本签证的护照扔到了黄浦江里。
后来,英国人道歉说“不知道你们会有如此强烈的爱国心”。
1940年9月,钱伟长第三次出发,终于抵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始了艰辛的留学生涯。
三年后,钱伟长来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后来成为冯·卡门的得力助手,成长为引人瞩目的一颗科学新星。
1946年5月,正当在美国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从洛杉矶返回清华。
以文史满分进清华,却因“9·18”改学物理成为一代力学大师
![以文史满分进清华,却因“9·18”改学物理成为一代力学大师](https://img.taocdn.com/s3/m/20ff0043783e0912a2162af8.png)
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的“三钱”之一。
同时还有物理学家、数学家、教育家、大学校长等一大堆称号。
但很少人知道的是,他曾是严重的偏科生。
高考时他的物理才5分、英语0分、数学和化学一共20分。
凭借着在文史上的惊人天赋才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可他偏偏要弃文从理,立志当一名物理学家。
当周围人劝他放弃时,他斩钉截铁地说,学好理科更能振兴祖国。
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一个贫穷的书香家庭。
父亲钱挚是一名乡村老师;四叔钱穆是一代国学大师。
受家人的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将《春秋》、《左传》等中国经典名著烂熟于心。
等到他正式上学时,不料赶上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他不得不经常被迫休学在家,小学和初中加起来真正读过书的时间不足5年。
16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去世了。
悲痛之余,他跟着四叔钱穆到了苏州的一所高中念书。
当时的他还不会数学的四则运算,英语从未没学过,理科也是一塌糊涂。
高中三年,他拼了命想补回十多年落下的知识,终归是力不从心。
为了增加有书读的机会,他高考时一口气报考了五所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央大学。
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奇迹般地同时被这五所大学录取了。
但当时他的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和化学一共考了20分,英文更是直接0分按理来说,他应该是没有机会上大学的,怎么会被录取呢?原来这位严重的偏科生在文史上展现出惊人的天赋。
考清华大学时,语文题目是写一篇《梦游清华园记》的文章。
他洋洋洒洒就写了一篇精妙绝伦的450字赋,获得了满分。
历史则考的是偏门的《二十四史》,要回答名字、作者、多少卷等,当大多数学生都一窍不通得零分时,他居然全部答对,再次获得满分!就这样,他走文史特长生的路子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
而他仅1.49米的身高一举打破当时清华男生的最低身高标准,成为班上最矮的学生。
就在钱伟长决定选择历史系的第二天,也就是1931年的9月18日。
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三省。
钱伟长听到这一消息立马火了,落后注定要挨打的事实也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从偏科生到科学巨擘
![从偏科生到科学巨擘](https://img.taocdn.com/s3/m/90873d06b7360b4c2e3f6489.png)
从偏科生到科学巨擘作者:来源:《学生导报·高中版》2016年第08期他曾以高考语文、历史双百,物理5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特招;进大学后,软磨硬泡改修物理系,4年埋头苦读之后,从一个作文写满分,物理考5分的理科小学生,一跃成为了物理系的第一名。
他为中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钱伟长。
立志改学飞机大炮19岁那年,钱伟长以历史100分,中文100分,其他各科加起来还不到100分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
他在《八十自述》中说,正在考虑读历史系还是中文系时,“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义愤填膺的他决定弃文从理,“改学飞机大炮”。
可物理系主任吴有训不同意,为啥?他知道钱伟长物理只考了5分。
可钱伟长铁了心要学物理,经过1周的执着请求,吴有训被打动了,给了钱伟长一年的试读机会:如果数理化三门课有一门低于70分,就得转回文学院。
学习不相信有天才这名“偏科生”开始走进物理学的殿堂,并摸索出用思考的方法学习的“门道”。
果然,他达到了吴有训的要求,毕业时,他还成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我是不相信有天才的,我只相信勤奋,只要刻苦钻研,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钱伟长曾写道。
许多认识钱伟长的人,无不赞叹他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个天才。
但他从未承认过这一点,相反他说:“…天才‟是不存在的。
无论谁,也无论有什么样的条件,要想学得好,要想搞出成就,最先和最后必不可少的都是勤奋。
”因此,晚年他还自信地说:这么多年来,我没有懒过,我的知识没有老化。
清华体育五虎将除了在物理系逆袭夺冠之外,钱伟长还有一个冠军头衔,那就是体育。
他被称为“清华体育五虎将”,虽然当时身高不高,但是他从入学就开始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大二就拿了全国大学生跨栏亚军,要知道跨栏的高度是1.06米。
伟长同学不仅跑步好,而且在体育上各种全能。
他还是清华足球队的绝对主力,一脚左边锋踢得出神入化,之后又入选了国家队。
物理家叶企孙生平及事迹介绍
![物理家叶企孙生平及事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78e590849649b6648d747e1.png)
物理家叶企孙生平及事迹介绍叶企孙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中国物理学会的实际发起人之一,一生科技成果丰富,桃李满天下。
叶企孙出身于教育世家,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毕业生之一,那时候还叫清华学校,后来相继留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且在科研上取得很大成果。
但是他学成之后毅然回到祖国,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物理学人才,这些宝贵的科技人才后来都成为中国研制两弹一星事业的中坚力量,虽然叶企孙没有直接参与两弹一星的研究工作,但是获得两弹一星勋章的一大半科学家都是他的学生,有的还是他的再传弟子,可以说正是叶企孙的杰出贡献,才使得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时间内研制出两弹一星,拥有了自己的尖端武器。
叶企孙可谓是功不可没,因此他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受到中国科学界的广泛尊崇,堪称是中国科学界的前辈。
叶企孙学生满天下,在中国历史上,要说真正桃李满天下的人恐怕不多,但是叶企孙绝对算的上一位,因为叶企孙不仅学生很多,而且很多都成为栋梁之才,为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叶企孙也被称为是大师中的大师,中国科学界的前辈。
叶企孙是清华大学最早的一批学生,之后又留学美国,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叶企孙就在国外科学界崭露头角,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可以说是中国科学界为国争光的第一人。
但是他并没有留恋国外优厚的物质条件,而是毅然回到祖国,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精心培养了一大批学生。
叶企孙可谓是知人善任,眼光独到,他的学生也都很有才干,像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家得主杨振宁、李政道都是叶企孙的学生,不仅如此,还有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也是叶企孙的学生。
在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一大半都是叶企孙的学生,有的还是再传弟子,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叶企孙虽然自己没有亲身参与到两弹一星的事业中来,但是他为这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他堪称幕后英雄,甘当中国科学事业的垫脚石。
破格入清华的钱伟长物理只有五分
![破格入清华的钱伟长物理只有五分](https://img.taocdn.com/s3/m/953b4c0981c758f5f71f67d4.png)
破格入清华的钱伟长物理只有五分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10年第16期虽然招收“偏才”、“怪才”在哪个时代都只能是“例外”性的,但是,任何时代都必须有这样的“例外”,才能保证人才辈出、掬水可溢的局面出现,也才能体现出大学之为大学的容量和大学存在的价值。
文尤小立(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1931年,钱伟长报考国立清华大学,中文和历史各得了100分,但数理化和英文加起来才25分,物理更是只考了可怜的5分。
但出于理工报国的强烈意愿,钱伟长坚决要求进清华物理系,当时清华的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答应,钱伟长在物理系试读一年,结果成就了一位未来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中国力学学科的一位重要的奠基人。
以现有的大学录取标准和方式,钱先生的分数连专科恐怕都够不上,何况是名牌大学清华,当然,如果因此而认为,大学从今往后,就应该以“偏才”和“怪才”为招收对象,也未免矫枉过正了。
其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大学,与当下中国的大学有着太多的不同。
首先是理念。
那时的大学是“学术本位”的,以“通才教育”相提倡,并且分步实施,力求全面发挥教育的功能,用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话说,便是大学“为社会之倡导与表率,其在平时,表率之力为多,及处非常,则倡导之功为大”。
而当下中国大学,虽高喊“与国际接轨”,却在把大学变成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培训中心。
“与国际接轨”的项目不是人家秉承的核心或者说基础——“育人”,而是将教学过程转化成生产配给线,以流水作业的方式生产产品。
学生成了可以立即上工厂流水线的标准件,与“通才教育”所提倡的完善人格已经渐行渐远。
“服务社会”的目标也惟有迎合,毫无引领社会、做社会表率的责任感和诉求。
其次是机制。
那时清华大学实行的是“教授治校”,学校遇上大事,一般是由“教授会”来裁决。
但像在招收个别学生的问题上,其灵活性也相当大。
物理成绩只有5分的钱伟长进人物理系就是由系主任吴有训个人拍板,并且规定了硬性的指标。
他高考物理5分,英语0分,却考上清华大学,最后成为著名物理学家
![他高考物理5分,英语0分,却考上清华大学,最后成为著名物理学家](https://img.taocdn.com/s3/m/b8e91ee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4e.png)
他高考物理5分,英语0分,却考上清华大学,最后成为著名物理学家很多人在上学期间,可能都有过偏科的经历,有的人要么文科不好,要么理科不好,很难做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对于偏科生来说,有时候是很痛苦的,每次考试总有一两门成绩不理想,拖后腿。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也是一位偏科生的故事,这位偏科生在高考的时候,文科特别厉害,理科却非常差,最后他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不过,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最后他却成了家喻户晓的著名物理学家,他是谁?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我国科学界,有著名的“三钱”,他们分别是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他们是我国科学泰斗,为我国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故事主人公,就是“三钱”之一的,钱伟长。
钱伟长,江苏无锡人,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特别是在我国一穷二白、急需发展科技的时候,钱伟长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他当年高考的故事。
第一、“偏科”的高考成绩在中学阶段,文科成绩特别优秀的钱伟长,原本一心想学文科。
1930年,钱伟长从无锡第一中学毕业,然后参加高考,那年他还只有18岁。
以前高考跟现在不一样,学校自主命题,考生可以同时参加多个学校的招生考试。
这一年,钱伟长高考被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央大学五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最后他选择去了清华大学就读。
有趣的是,钱伟长参加清华大学高考的时候,当年的高考成绩出现了严重的偏科,文科成绩特别好,理科成绩特别差。
其中,中文和历史都是100分,物理5分,化学和数学一共考了20分,英语没学过,考的0分,各科成绩严重不均衡。
但钱伟长凭借着优秀的文科成绩,被清华大学历史系录取。
以前的高考,人才是奇缺,学校拥有绝对的自主招生权。
一听有人语文和历史考了100分的满分,清华大学的中文系和历史系非常感兴趣,很多教授到处打听这个文史学霸,其中就有著名的陈寅恪先生,没事就问“那个考满分的学生怎么还没来?”前排右1为前伟长第二、让人意想不到的转专业1931年9月17日,清华大学终于开学了,钱伟长也如约来到了清华大学历史系报到。
叶企孙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被时代抛弃得最远的大师
![叶企孙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被时代抛弃得最远的大师](https://img.taocdn.com/s3/m/a5a0c30b804d2b160b4ec0d8.png)
叶企孙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被时代抛弃得最远的大师本文导读:我们只知道中国科技界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有“航天之父”赵九章,有“光学之父”王大珩,知道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却不知道他们与这位“培养大师的大师”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个人,就是中国当代物理科学宗师,原清华大学首任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叶企孙。
遭质疑不问政事专心教学解放前夕,在蒋介石的迁台名单中,叶企孙也赫然在列。
梅贻琦向叶企孙探询他的去留问题,叶企孙说,清华办学本来就置身于政局变迁之外,过去这样,以后也会保持这一传统。
国民党的走与不走,与清华园无关。
叶企孙回绝了国民党,决意留在清华。
1949年5月,在清华学人的一致拥戴下,叶企孙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履行校长职责,主持新中国成立阶段清华大学校务。
1951年底,清华、北大发出通知:该学期的期末考试暂停,学生配合教师做好思想改造运动和“三反”运动。
1952年1月16日,叶企孙在全校干部大会上作第一次检讨:“办公时间很少,每天只一点半到两点半”,“过去对政治学、经济学一向不感兴趣,解放后在政治学习上时间也花得很少,因此,水平不高,思想领导做得不够。
”这确实是叶企孙的肺腑之言。
可是他没有想到,群众纷纷对他的检讨表示不满,致使当晚的干部会议举行到深夜一点多钟。
这种结果,叶企孙是缺少思想准备的,他没有想到他在清华人心目中的形象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他是赞成社会主义的,但不能理解这场运动的本质;他赞成大家端正一下思想,却对于这种疾风暴雨式的批评心存疑惑。
叶企孙有些迷惘了。
难道以往坚持科学救国的信念已成罪孽?1952年,全国范围内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开始了。
中国高校教育进行了全国一盘棋式的改革,提出了“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调整方针,将北京工业学院、燕京大学工业科学系并入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文、理、法三个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凭着教育家的经验,叶企孙知道,这种全国一盘棋的做法虽然对全国大环境来说有一定的好处,但对于清华、北大这样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却是一次伤筋动骨的肢解。
钱伟长小传
![钱伟长小传](https://img.taocdn.com/s3/m/55b9114df01dc281e53af078.png)
1 9 8 1 年, 钱伟长 被任命为中文信息学 会理 事长 、
《 应用数学和 力学 》杂志主编 。
1 9 8 2 年 ,钱 伟 长 的 “ 广 义 变 分 原 理 的研 究 ”
钱 伟长 在 阅读 资 料 。
( 1 9 7 9 年完成 )获国家 自然科学奖二等 奖。 1 9 8 4 年 ,钱伟长提 出汉字 宏观字形编码 ,简称 “ 钱码 ” 。在 1 9 8 6 年 国家标准局 组织的全 国第一 届汉
国近代 力学 、应用数 学的奠基 人之一 。他 兼长应用 究所,师从著名科 学家冯 ・ 卡门教授 ,从事火箭 、
数 学 、物理 学 、中文 信 息学 ,特 别 是在弹 性 力学 、 导 弹的设 计 试制 工作 。 变 分原理 、摄动方法等领 域有重要成就 。 1 9 1 2 年1 O 月9 日,钱伟长出生于江苏无 锡 。 当时 正 值 二 战 ,伦 敦 遭 到 德 国V 1 、V 2 导 弹
也不知 道 ,与德 军玩 了个雕 虫小技 的人 并不是 名科 学家的钱伟 长。
1 9 4 6 年5 月 ,钱伟 长 回国 ,应聘为 清 华大学 机 械系 教授 ,兼任北 京大学 、燕京大学教 授 。1 9 4 9 年 后历任清 华大学教授 、副教 务长 、教务长 。
1 9 8 8 年 ,钱伟长 任澳门特别行政 区基本法起草
一
段 时 间。 为 了能 尽 早赶 上课 程 ,他 早 起 晚 归 ,
废寝忘食 ,极度 用功。老师吴有训有心栽培 ,经
常教他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钱伟 长的成绩迅速
提 高。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物理及格 了 ; 学年
结束,数 学、物理 、 化学、外语都达到了8 0 多分
杨振宁的传奇人生励志故事
![杨振宁的传奇人生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9fc735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2.png)
杨振宁的传奇人生励志故事杨振宁是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传奇人生虽然曲折而多舛,但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梦想,他的励志故事也鼓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畏艰辛,追逐自己的梦想。
杨振宁于1922年10月1日出生在浙江宁波市,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的孩子。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很高的智商和学习能力,同时也对数学和物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进入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
从此,杨振宁的学术之路开始了。
在普林斯顿大学,杨振宁开始了他的物理探索之旅。
他跟随耶鲁大学的物理学家,利用他领先的装置在核物理方面开展了伟大的发现。
在这一领域,他与李政道一起提出了现在被称为“杨李理论”的“宇称奇偶性”的概念,并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经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并被任命为斯特安福德·摩尔广场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他作为物理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在学术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通过他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贡献,向我们证明了科学和理性的重要性。
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杨振宁又经历了一段不顺利的生活经历。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红色恐慌随着麦卡锡时代的到来而变得越来越猖狂,当时美国對任何類似共產主義者或社会主义者的人都非常排斥,杨振宁也不例外。
他因为被怀疑是共产主义者而被勒令离开美国,前往瑞士从事物理研究工作。
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智慧,杨振宁不放弃豁达,最终踏上重新回到美国的旅程,他重新被邀请来到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并获得了美国国籍。
他曾经说过:“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扭曲、不屈服。
”除了在物理学领域上的贡献,杨振宁还是一名文化人。
他写过小说、诗歌和散文等文学作品,也经常活跃在文学和文化交流方面的活动中,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杨振宁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才华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和文化人,他的传奇人生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我们在追求自己事业的过程中坚持不懈,不断前行。
中国最接近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次发现
![中国最接近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次发现](https://img.taocdn.com/s3/m/b82e9e04be23482fb5da4c51.png)
中国最接近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次发现2013年3月14日,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布了一则轰动科学界的新闻: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甚至激情澎湃地宣称:“此次成果是从中国的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不仅是科学界的喜事,也是整个国家的喜事。
”实验结果公布后,薛其坤曾应邀去日本作学术报告,日本科学家给他发来了邮件,称赞“这是我在过去十年里听到的最好的学术报告,我们真没有想到你们最终发现了这一美妙现象”。
另一位美国知名物理学家也向课题组发来邮件,“看到你们的结果,我真感觉有些嫉妒。
但回过头想起来,这个工作巨大的难度也确实让我们叹为观止。
”如果说,以上都是个人发表的评论,有些主观,不够说服力,可以看看美国《科学》杂志的匿名评审给出的评价,“这篇文章结束了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年的探寻,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
我祝贺文章作者们在拓扑绝缘体研究中作出的重大突破。
”到底这个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有多么神奇,引得众人围观并获得如此称赞,这还要从19世纪末说起。
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发现如果对通电的导体加上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电子的运动轨迹将产生偏转,这个电磁现象被称为“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针对电子级别的一种微观粒子的物理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电子并没有被科学家发现。
①1980年德国科学家冯·克利青发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获得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82年美国科学家崔琦和施特默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获得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综上,就知道杨振宁为什么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如此震惊和不吝赞誉了。
量子霍尔效应不仅仅是高大上的理论,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现如今,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电器已经完全占据了我们的生活。
手机、电脑、电视,无所不在。
物理名人故事50字
![物理名人故事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43c8fd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0.png)
物理名人故事50字邓稼先的故事50年代的中国,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
然而,当邓稼先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毅然放弃了美国的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国后,他积极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
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
结果检查出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
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 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终于,在邓稼先的领导和组织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和东方红卫星。
邓小平爷爷提到邓稼先,说:“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杨振宁的故事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清华大学的数学系教授,也是最早将西方数学引入到中国的先驱者之一。
杨振宁出生仅10个月时候,父亲便去美国留学。
小时候,杨振宁有个外号叫“杨大头”。
他额头比较大,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他天庭饱满,一定是个聪明孩子。
小小年纪,杨振宁就展现出了自己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天赋,同时经常翻看家里有很多英文和德文数学书。
有一天,杨振宁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名为《神秘宇宙》的书,这本书讲的是20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的一些现象与理论。
书中提到,科学是一种乐趣,人类的进化注定我们要乐于了解科学,因为了解科学的人生存的可能性更大。
他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回家竟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
”尽管父亲认为这句话是孩童的狂语,但他坚信杨振宁气宇不凡,日后必成大器。
杨振宁也不负期望:1945年,23岁的杨振宁真的应验了12岁时的诺言,拿回了中国人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作文-扬短避长的明证名人故事
![作文-扬短避长的明证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c1026d9b8f67c1cfbd6b829.png)
扬短避长的明证名人故事在中国,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今年已经92岁,依然担任上海大学校长。
他叫钱伟长。
他在板壳问题、广义变分原理、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型编码等方面,有过举世瞩目的突出贡献。
20世纪50年代,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5年,钱伟长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当初,他选择物理专业,不是因为专长,而是出于一个年轻学子的爱国之情。
考清华时,钱伟长的国文和历史特别出色,每门都是100分,而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极差,4门课加起来只有25分,其中,外语是0分,物理是5分。
基于这种情况,他顺理成章地选择清华大学中文系。
挑好志愿的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钱伟长认为,只有科学才能救国,于是,他主动要求改学物理,找到理学院的院长叶企荪教授和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结果,他们都建议钱伟长读中文系。
为此,钱伟长缠了吴有训一个星期。
吴有训每天8时上课,他6时30分就等在他的办公室。
由于不堪纠缠,吴有训只得答应了。
不过,他与钱伟长签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在一年内,钱伟长的数学微积分和物理成绩在70分以下,就将他退回中文系。
钱伟长是一个非常用功的人,除了吃饭、睡觉,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到学业上。
吴有训有心栽培,经常教他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钱伟长的成绩迅速提高。
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物理及格了;学年结束,数学、物理、化学、外语都达到80多分。
清华本科毕业后,他考取本校物理系研究生。
后来出国留学,1942年,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扬长避短是一般的“通则”,可并不意味着从短处进攻,就一定不会成功。
钱伟长就是一个明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地球為圓的 星球作圓周運動
• 發現弦長之比例為 12:9:8:6 時發出諧音(聲 學的先驅) – 數學物理之始? • 主張比例扮演一神秘角色
17
主張世界上一切現象的本質,包括音
樂和天文,都是數字 (數學)
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 2 不是有理數
18
How Physics comes to Sing in mathematical tune
楊信男 台大物理系
2014 年 10 月 8日 清華大學物理系
1
緣起
• 2005 年底開始翻譯每月出刊的《美國物理學會通訊》(APS News) 自 2000 年 3 月起,開闢之〈本月物理史〉的專欄, 刊登於「物理雙月刊」及「現代物理知識」
2
2008 年秋季開始開課「物理史」,主要參考資料為
R.G. Newton, “From Clockwork to Crapshoot: a history of physic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 2007 定價: $630 團購: $500 知訊圖書有限公司; Tel: (02)2256-2025
German empire (1871-1918)
• 2003 年的伊拉克戰爭讓遺址及古物受到極 大的破壞 7
Model of the main procession street (Aj-ibur-shapu) towards Ishtar Gate ( ~ 1100 BC)
8
Ishtar Gate
– 幾何知識豐富,能夠測出埃及金字塔的高度以及船隻 離岸的距離 –正確預測到 May 28, 585 BC 發生的日蝕,並讓 Lydia 的 Alyattes 王與 Media 的 Cyaxares 王之間 戰爭停止並和解 – 有人如羅素,認為他是”科學之父”
16
Pythagoras 畢達哥拉斯 (Samos, Asia Minor) 580/572 BC~500/490 BC
科學思想發展前後之間的關係,與政治、經濟、
宗教、文化等之間的關係
5
Babylon (2300 - 330 BC)
6
巴比倫古城的發掘
• 最早 1811 由英人 Claudius James Rich 開始 • 德國的 German Quintal Society 於 1899 年由 Kaldewey 領導進行大規模的發 掘工作,直至1917 年。伊拉克政府在 1958 年開始重建巴城的重要寺廟 Ishtar Gate, Processional Way 及皇宮
• • • • • • 六十進位 數字加減 乘法利用平方表 除法利用倒數表 近似開根號方法 已知使用畢氏定理
[2 (60) 27]
1
2
6 (60) 2 0 (60)1 9 21, 609
12
根號2
24 51 10 1+ + 2 + 3 60 60 60 = 1.41421296... 1.414213562...
Plato 柏拉圖 (Athens or Aegina, Greece) 428/427 BC~ 348/347 BC
n n
n
n
40 歲 (387 BC) 在雅典近郊設立 Academy, 被認為是大學的濫觴。 Academy 大門上刻著 “Let no one enter here who is ignorant of geometry” 天文學就像幾何學一樣。宇宙是一個圓球, 因為它是對稱和完善的。宇宙的運動是一種圓周運動,因 為圓周運動是最完善的 宇宙萬物均由火 (fire)、氣 (air)、水 (water)、土 (earth) 及以太 (ether) ,5 種元素組成,元素間之比 例:火/氣 = 氣/水 = 水/土
• 2009 年底將已翻成之 50 篇集結成冊,《物理奇才奇事》 由五南圖書公司出版。增訂版,剛出版,有 100 篇。 七十多年前一本科普书《神秘的宇宙》迷住了一个 初中学生,后来更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相信这本 科普书《物理奇才奇事》也会迷住许多今天的年青人, 增进他们的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甚至还会影响 其中一些人的人生轨迹。– 杨振宁 – 《神秘的宇宙》by Jeans, James H., Sir Rayleigh–Jeans law : Bλ(T) ~λ-4 for black-body radiation (valid at large λ)
• Ishtar Gate 於 1930 年 正式在柏林 Pergamon Museum 展出
9
Processional Way(~1100BC)
10
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 空中 花園 ( ~ 800 – 600 BC )
11
巴比倫代數 (2000 - 1600 BC) (有出土泥塊為證)
Encyclopedia Brittanica Wikipedia
3
希望能寫一本學術性的「物理史」書籍
•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H:
EPJ H addresses the history of physics primar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cs and physicists . • Genoa U. 有治「物理史」的教授
現存於耶魯大學
13
巴比倫天文成就
• 大量觀察 • 數學分析
• 以系統化方法精準預測天文現象
– 預測新月出現時間
14
希臘的奇蹟 (700 - 30 BC)
15
பைடு நூலகம்
Thales 泰利斯 (Miletus) 624 BC~ 548/545 BC
• 出生於小亞細亞瀕愛琴海的 Miletus • 世稱古代 Seven Wise Men 之一 • 據傳
4
What is history ?
– Encyclopedia Brittanica • History, the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chronological
record of events,
based on 1.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source materials and usually 2. presenting an explanation of their ca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