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害虫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害状
分蘖期“枯心苗”;孕穗期“枯孕
穗”;抽穗期“白穗”;灌浆期 “虫伤株”。
白点,后期叶片呈透明白
条状。
初孵幼虫,在苗期一般分散或几条幼虫集中为害;在大的稻株上一般
群集性 活泼性
先集中为害,数十至百余条幼虫集中在一稻株叶鞘内,至3龄幼虫后 才转株为害。 机敏活泼,剥苞后常迅速
后缩,吐丝翻落。
褐边螟Catagella adjurella Walker (brown rimmed moth)
主要分布于湘、桂、闽、台湾等省区。
二、寄主与为害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寄 甘蔗、小麦、蚕豆、油菜及芦苇、 粟、甘蔗和芦苇、稗、 主
稗等杂草。 马唐、游草等杂草。 以幼虫为害。初孵幼虫群集于叶鞘
主为水稻,还有茭白、玉米、高粱、主为水稻,还有小麦、
(二)习性
1、成虫 二化螟 活动节律 产
昼伏夜出
稻纵卷叶螟
昼伏夜出
喜叶色浓绿、粗壮高大 的稻株上产卵。在苗期 喜趋向嫩绿稻田,常2-3粒散产 卵 和分蘖期产于叶面,后 于稻叶正或背面中脉附近。 期产于叶鞘。单雌产2- 单雌可产40-210粒。 3块卵,约100-200粒。
趋 光 性 >雄 趋隐蔽性 迁 飞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河北:越冬幼虫化蛹盛期在4月 河北:第1代在6月 周 年 活 动 为 害 下至5月中,发蛾盛期在5月下 下至7月中、下旬发
旬(羽化不整齐);第1代卵盛 生,该代虫量少、
期5月下,孵化盛期 6月上旬, 发生轻 ;第2代在7
7月中旬化蛹盛期,7月下旬蛾 月中至8月中旬发生,
盛期;第2代卵盛期在8月上旬, 此时水稻生长旺盛、 孵化盛期在8月上、中旬。 发生重。
90%晶体敌百虫
50%杀螟硫磷EC1000-2000倍
18%杀虫双水剂1000-2000倍
和叶脉间硅沉积多且硅链排列较致密、谷氨酸高、酪氨酸低
或分蘖力强的抗耐虫品种,如TKM-6等。
2、压低虫源—针对二化螟
(1)冬或春季处理田内外稻桩、稻草。 (2)春季虫源田及时翻耕、灌水。翻耕适期在越冬幼虫化蛹
前,水量宜淹没稻根,保持10天,可淹毙绝大部分幼虫。
3、加强栽培管理
(1)品种合理搭配。力求品种布局合理,避免混栽(品种间
耐低温。 春季温度高,越冬幼虫化蛹
稻纵卷叶螟
适宜温度22-28º C,适
卵孵化适温23-26º C,适宜相 宜相对湿度在80%以上。 生 长 发 育 对湿度80-90%。 当30º C <温度<20º C,
和 繁 殖
幼虫发育适温16-25º C,当
>35º C时易死亡。
相对湿度<70%时不利 于其发育和繁殖
发区范围扩大。 譬如,自95年以来二化螟在长江流域稻区连续大发生, 1999、2000年发生面积均超过2亿亩次,且其越冬代成虫羽化 始盛期较常年早10天左右,始见蛾较常年早5~7天。近3年,
部分稻区二化螟、三化螟冬后残虫量居90年代以来的前3位, 田间蛾、卵量持续偏高;田间发生型峰次多、发蛾盛期拉长,
为 害
内为害造成“枯鞘” ;2龄后蛀茎
造成“枯心苗”(秧苗和分蘖期); “枯孕穗”(孕穗期); “白穗” (抽穗期); “虫伤株”(灌浆 期)。
以幼虫为害。初孵幼虫 食害心叶、叶鞘,大龄 后吐丝纵卷叶片成苞, 隐于苞内取食叶肉,受
害处呈透明白条状。
三、生活史及习性
(一)生活史 二化螟 世
全国1-5代/年, 代 河北2代/年 4-6龄幼虫 主在稻茬、稻 草中,或豆、
水稻害虫及其防治
本章主要内容(重点: △ )
螟虫类(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 飞虱类( △: 褐稻虱、白背飞虱、灰飞虱); 稻水象。
上述各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实验课)、分布及为害、生
活史和习性、预测预报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概
述
水稻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据 FAO统计,2001~2004年我国稻谷收获面积分别为2914.4、 2850.8、2739.8、2861.6万公顷,产量分别为17930.5、17634.2、
亩次。源自中国农技推广网
http://www.natesc.gov.cn/Html/2011_01_05/28092_151760_20 11_01_05_154030.html
§3-1 螟虫类
Lepidoptera: Pyralidae螟蛾科
Noctuidae夜蛾科
水稻螟虫包括蛀茎和食叶为害2类,蛀茎为害的幼虫一 般称钻心虫。其分类地位除大螟属鳞翅目夜蛾科外,其他均 属螟蛾科。
16761.7、18052.3万吨。
河北省2001-2005年稻谷收获面积依次分别为(农作物总
播种面积为902.4万公顷)14.4、(899.1)9.4、(893.5)11.1、
(863.9)7.6、(869.5)8.4万公顷(国统局资料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index.htm)。
稻纵卷叶螟
全国2-9代/年, 河北2-3代/年 无低温滞育习性
①周年为害区:1月份平均气温16℃以 南,包括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台湾南部。 ②越冬区:1月份平均气温4-16℃,包括
越冬虫态
越冬场所
麦、油菜及杂 草的茎内(土 壤中)。
华南和江南中南部(以蛹、成虫越冬)。
③冬季死亡区:1月平均气温4℃(北纬 30°)以北,任何虫态都不能越冬。
世代重叠明显。苏、皖、鄂等省局部稻区多种螟虫(二、三
化螟)并发、重发。迁飞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持 续加重,重发区不断扩大,如稻纵卷叶螟近年在长江流域和 南方其它稻区的年发生面积在1.5-2亿亩次,且迁入期偏早, 迁入量大,迁入峰次多,田间虫量高,世代重叠明显。一些
局部性、间歇性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发生范围扩大,
水稻虫害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为主。其中,
稻飞虱在长江以南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4.2亿亩
次;稻纵卷叶螟在江南、华南、西南东部、长江中下游及江 淮稻区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3.3亿亩次;二化螟在长江中 游、江南、西南中北部和东北部分稻区偏重发生,发生2.1亿 亩次;三化螟在华南和江南局部稻区中等发生,发生3000万
万别,更使得其上发生的害虫种类繁多,且为害程度轻重不
一。
从全国来看,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异常气候、水稻品 种种植结构以及耕作制度变化的改变,在我国水稻主产区水 稻螟虫的危害急剧回升。尤其是近两年来,各省早稻种植面 积调减,单季稻和优质水稻面积增加,螟虫的“桥梁田”和
适宜钻蛀的水稻品种面积增加,对其发生危害极为有利,重
一、种类与分布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 (yellow rice borer) 国外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次大陆、阿富汗及巴布亚新 几内亚等太平洋岛屿;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稻区,
分布北限为江苏连云港、河南辉县、陕西汉中盆地北部,以
沿海、沿江平原地区为害最重。
(二)耕作栽培技术
主要影响食物的质与量。
二化螟
成虫产 卵选择 螟害危 险期
喜粗壮、高大且叶色浓绿植株 (因其分泌的稻酮—引诱产卵
稻纵卷叶螟
喜趋向嫩绿稻田。
的化学物质较多)。
水稻分蘖和孕穗期。因分蘖期生长旺盛,组织幼嫩,叶片宽厚, 田间湿度大;孕穗期仅有一层叶鞘松裹稻穗。 叶鞘薄壁层厚、气室较小的品 种抗虫;含苯甲酸、水杨酸高 叶表皮、叶脉间硅沉积多, 及具有较致密成行或双行硅 链的品种,其机械阻碍幼虫食 害的作用明显;谷氨酸高、 力强的品种耐害性强。
的栽秧时间和成熟期差异不宜太长),减缩或切断螟虫辗转 繁殖的桥梁田,减轻螟害。 (2)调整插秧期。使螟害危险期与敏感生育期错开。 (3)健身栽培(科学的肥水管理和农事操作)。合理施肥,
促稻苗早生早发,生长健壮,严防前期猛发旺长、后期贪
“青”迟熟,可减轻螟害。适时排灌,二化螟卵开始盛孵时, 稻田排水,降低蚁螟为害的叶鞘部位,盛孵高峰后及盛孵末 期,各灌深水一次,淹没叶鞘,保持2-3天,杀死大量蚁螟; 始蛹前落干以降低其化蛹位置,盛蛹以后灌深水,也可杀死 大量虫蛹。 (4)设诱杀田。
强,尤其对黑光灯,雌
强,尤其对金属卤素灯,雌>雄 嫩绿茂密、湿度大的田间或草 丛、棉田等栖息。 有
2、幼虫
二化螟
初孵幼虫(蚁螟)多沿稻叶向下爬行或
稻纵卷叶螟
初孵幼虫多先在心叶或附 叶片成苞。 初期受害心叶呈半透明小
活动
吐丝下垂至茎杆,从叶鞘缝或鞘外蛀入, 近叶鞘内为害,2龄后纵卷 2龄后蛀茎。 初期“枯鞘”,随水稻生育期推进,在
二化螟幼虫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 e (rice leafroller)
国外分布于亚洲、澳大利亚、南太平洋岛屿、非洲东海岸及 西非等;国内广泛分布于全国南、北稻区,华南、长江中下 游稻区为害最重,河北省普遍发生 。
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purplish(pink)stem borer,pink rice borer] 世界性大害虫。国内分布于东北、 华北、西北及华东北部等谷子栽培区以及两广、四川、台湾 等省区的部分甘蔗产区。
抗虫 品种
的品种(因其酸化和中性挫伤 作用),幼虫死亡率高;含硒 耐害性强。
量高受害轻;分蘖力强的品种 酪氨酸低的品种抗虫。分蘖
续
二化螟
生育期 和长势
稻纵卷叶螟
调节其螟害危险期与敏感生育期错开。
(三)保护利用天敌
五、综合防治
(一)农业防治
1、选择抗(耐)虫品种
对二化螟选择丰产优质、成虫不嗜产卵、含苯甲酸、水 杨酸、硒量高、叶鞘薄壁层厚、气室较小或分蘖力强的抗耐 虫品种,如TKM-6和SI0-12等。 对稻纵卷叶螟亦选择丰产优质、成虫不嗜产卵、叶表皮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Asiatic rice borer)
国外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各稻区,伊拉克、西班牙、葡萄牙、 埃及、毛里求斯及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都有发生。全国皆 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华北、东北、 西北稻区为害亦较重。
二化螟成虫
(二)诱杀成虫 黑光灯等
(三)生物防治
1、天敌保护利用。 如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等卵寄生性
天敌,幼虫寄生蜂(如纵卷叶螟绒茧蜂)、线虫等,还有蜘
蛛、青蛙、蜻蜓等捕食性天敌。
2、稻田释放赤眼蜂控制稻纵卷叶螟。 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等,每亩110点,共1-3万头。 3、施用生物农药。 如每亩用含孢量100亿以上/g的青虫菌、杀螟杆菌、7216 等菌粉0.1~0.15Kg,兑水60-75Kg喷雾或泼浇。可加入0.1%洗 衣粉或茶麸作湿润剂以提高药效。或与其他低剂量农药混用。
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其种子、苗、根、茎、叶、 花穗和谷粒等几乎都会遭到害虫侵害。 据统计,世界上已知水稻害虫有1300多种,我国约有 38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约有30多种,如蛀茎的三化螟、二 化螟等,食叶的稻纵卷叶螟、稻弄蝶等,刺吸为害并传毒的 稻飞虱类、稻叶蝉类等。
由于我国稻Leabharlann Baidu分布辽阔,自然条件、栽培耕作制度千差
频率增加,危害加重,如稻瘿蚊发生区域北移,稻蝗在
湖南滨湖地区暴发成灾,斜纹夜蛾在湖南局部地区严重危害
水稻,水稻害虫的构成更趋复杂。 从华北单季稻区来看,主要害虫有二化螟、稻飞虱类、 稻纵卷叶螟、稻弄蝶和叶蝉等。近年来,河北、山东和河南 等地,稻蝗为害日趋严重。 [背景资料:农业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 趋势预计:水稻病虫害继续呈严重发生态势,程度重于2010 年,预计发生面积13.9亿亩次,同比增加5%。其中,虫害发 生9.9亿亩次,病害发生4.0亿亩次。
(四)化学防治 二化螟
1、防 蚁螟孵化盛期—如初孵蚁
稻纵卷叶螟
初孵幼虫心叶内为害期。
治适 螟群集叶鞘时。
期与 河北:还应重点防治8月
分蘖期每百丛水稻有幼虫20头或每
亩3000个新虫苞;孕穗期前后每百
指标 上中旬第2代的白穗初期。 丛有幼虫15头以上田块。
2、防治方法:喷雾、喷粉、毒土、泼浇 3、药剂
3、蛹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越冬幼虫在稻桩、稻草中化 生长前期:稻丛基部嫩叶、 化蛹 蛹;生长期幼虫多在茎杆或 黄叶结小叶苞或株间化蛹; 场所 叶鞘内化蛹。 生长后期:多在叶鞘内。 化蛹
部位
随田间水位高低上下移动,水深则高,水浅则低。
四、发生与环境关系
(一)气候影响 二化螟 越 冬 虫 源 死亡率低(10%);反之, 基 数 死亡率高可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