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语言技能
浅谈高中生地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生地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地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知识储备高中生在地理知识储备上应达到扎实的水平。
在地理学科中,学生应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自然地域特征和人文地域特征等基本知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地理语言进行表达。
二、地理术语的掌握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术语性质,包括地形,气候,环境等方面的术语。
高中生应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术语,并能够准确运用这些术语进行地理语言表达。
通过了解和掌握地质术语,可以更好地表达地球的地壳运动和地貌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三、思维逻辑的培养地理语言表达需要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高中生应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到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在进行地理语言表达时,可以运用因果关系、比较对比、总分结构等逻辑方法,使表达更加准确和有说服力。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地理学科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
高中生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演示、地图制作、数据分析等,来提升地理语言表达的能力。
通过图表和图像的呈现,能够更加生动地传达地理信息。
五、实践活动的参与地理学科注重实践,高中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的参与,来丰富地理语言表达的内容。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观察、体验,将所见所闻进行整理和总结,然后进行地理语言的表达。
这样能够更加真实和准确地传达地理知识。
六、模拟演练的实施高中生可以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来提升地理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进行辩论赛、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地理语言的表达。
模拟演练能够培养学生紧张应对、自信沟通的能力。
高中生地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通过学习、实践和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地理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语言表达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提供适当的机会和平台,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地理语言的表达。
初中地理教案语言
初中地理教案语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知道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海陆、河流、地形区等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1. 亚洲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亚洲地图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亚洲的主要半岛、海陆、河流、地形区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亚洲的地理特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对亚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地位。
2. 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范围、相邻的大洲等。
3. 介绍亚洲的面积、国家数量、人口等基本信息。
三、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10分钟)1. 半岛:讲解亚洲的主要半岛,如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等,分析其地理特征和影响。
2. 海陆:介绍亚洲的主要海陆特征,如太平洋、印度洋、中东地区等,分析其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河流:讲解亚洲的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恒河等,分析其对亚洲地理环境的作用。
4. 地形区:介绍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如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平原等,分析其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如板块构造、气候、历史等。
2. 分析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交通、经济发展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理特征。
2. 强调亚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谈高中地理教学语言的运用
谈高中地理教学语言的运用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多媒体的应用普及,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地理教学受益匪浅,但是任何教学媒体都不能完全取代教学语言的功能,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传递信息的载体。
本文就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探讨地理教学语言的具体优化运用方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语言语言技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的思维活动实质上是大脑对语言的运用。
高质量的教学语言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因此,地理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一、应用准确精练、科学严谨的语言教学语言的科学精练是基于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科学性。
知识传授的第一要求是准确,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特别是对那些重要的概念、观点、规律和原理等的表达,都不能含糊其辞。
而语言精练是指教学语言要言简意赅。
这就要求教师简明扼要地表达重点、难点。
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要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及严谨与规范,以使学生得到科学的信息,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例如:地理课堂教学中,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没有指向标的情况下,教师应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定方向,而不能用不规范的生活用语“上边、下边、左边、右边”代替。
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还体现在一词一字用法的贴切上。
例如:讲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时,播放暖锋动画,边讲解暖锋是由暖气团缓缓“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所以暖气团是主动的一方;再播放冷锋动画,讲解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前进,而暖气团则是被迫“抬升”到冷气团之上,显示了暖气团是被动的一方。
这种用词的精确,既是地理学科科学性的体现,又是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需要。
地理教师用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述,会让学生获得准确的信息。
二、应用奔放豪迈,激情洋溢的语言豪放的语言是教师丰富情感的自然流露,教师豪放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学生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这种心境会形成一种背景,从而愉快地接受知识。
让地理教学语言更“给力”
同样 ,人文地理 的内容也可以高度概括 ,从而减 轻学生的记忆量 ,提高学生的理解 能力。如对城市选
址 因素分析 ,就可用 “ 、水 、宝 、地”这4 风 个字来概
言 : “ 积黄土 ,内力抬升 ,流 水侵蚀 ” ( 土高 风 黄
— 一 垒鲎 22 第 期 ■ 堡 0年 3 1
教 经 学验
让地理教学语言更 “ 给力, ,
浙 江上 虞春 晖 中学 ( 1 3 2) 蒋亚琴 3 5 2
教 学语 言反应 了一个 教师 的教 学水平 和教学 素 养,同样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反应了一个地理老师的 功底 。笔者平时在观 察那些资深地理教 师的教学语言 原 ), “ 基底下沉 , 泥沙沉积”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 地壳上升 ,河水下切 , 湖水外泄” ( 刚果盆地 ),这
“ ”则指人为的影响因素。再比如对热带雨林迁移农 人 业的学习 ,笔者用了 “ 砍了烧 , 了种 ,种了收 ,收了 烧 跑”来概括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 “ 、薄 、短 、 轻
凸显了地理学科的人文情怀。
三 、字斟 句酌 。准确 给 力
地理是一 门科学 ,科学就 要求专业化 ,而专业化
文综高考选择题l题 ,根据图中晨昏线与7 。N l 0 相切的
事实 ,要使②地比①地更早进入新的一天 ,9 。E 0 必须
为o, H ,而9 。E - j " 0 要为0 ,北极附近必须是极夜 ,而北 时
气温低,但气温低却不能推出一定海拔高,因为影响气 温的因素绝不仅是地势,还有纬度 、洋流等因素。
楚 。再如冰川侵蚀中的一个 “ 刨蚀” ,就刨出了锋刃 ,
二 、 生动活 泼 。形 象给 力
初中地理语言教案
初中地理语言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2. 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各因素对气候影响的深入理解。
2. 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气候多样性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为什么我国气候如此多样?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2. 分别讲解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位置: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位置,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同,导致气候差异。
海陆位置: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不同,导致沿海和内陆气候差异。
地形: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的阴坡和阳坡气候差异。
洋流:洋流能够影响海洋和陆地的热量交换,从而影响气候。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日益显著,如工业排放、城市化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以我国为例,分析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 以沿海和内陆地区为例,分析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3. 以青藏高原为例,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教学中如何使用语言
地理教学中如何使用语言教师的语言应规范化,文字书写要端正、整洁、美观;要简洁、明快、准确、生动,合乎逻辑,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讲话还要善于用形象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有幽默感,同时还要有表情,亲切诚恳、快慢适当,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使人听来自然而有愉悦感,切忌说话啰嗦;要使用普通话。
优化语言技巧,在地理课教学中更显得重要。
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如何注意使用语言谈谈几点看法。
一、导入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是使学生作好上课的心理准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自觉遵守纪律。
巧妙的导入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启发思维。
因此导入语要有“磁性”。
或温故知新中自然过渡;或开门见山中释题,设疑引思;或以新闻、成语、诗、歌、课文插图引人入胜;或凝练生动叙述,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
如,导入《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我先让学生听王力宏的《自转和公转》这首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然后再导入本课的主要话题,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
二、讲解语地理课的教学离不开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老师那富有深情的语言,正是撞击学生情感火花的打火石。
讲得好,事半功倍,讲得好,画龙点睛,对课文中的重难点在精讲,尽量以恰当的比喻,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解惑”。
如,南极洲形状像鸭子,非洲像鸡腿使授课质量提高,学生也得到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粮,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会使他们的素质上一个台阶。
三、过渡语地理课的内容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不管是课与课之间,还是框题与框题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都有很强的逻辑性,有着紧密的联系。
巧妙的运用过渡语,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启发学生逻辑思维。
因此过渡语一定要精炼,简洁明了,顺畅,或设疑引思过渡,紧接着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提问语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无论是复习或新课,都需要老师提问,学生作答的相互配合。
地理教案语言
地理教案语言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教案语言的选取、组织和运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教案语言的选择、组织和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一、地理教案语言的选择地理教学语言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来进行。
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避免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选择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的感受。
例如,当讲解地理地貌时,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比如“壮丽的山脉”、“广袤的平原”等,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效果。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实例或故事,来进行地理知识的解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地理教案语言的组织地理教案语言的组织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首先,教师要注意地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将地理知识按照主次关系进行组织,有机地连接起来。
例如,在讲解气候时,可以先介绍气候的定义和分类,然后逐步展开介绍不同气候区的特点和影响等,使学生能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地理知识进行分类,将相关的内容进行组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例如,可以将地球的内外部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进行分类介绍,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各个方面的地理知识。
三、地理教案语言的运用地理教案语言的运用要具备启发性和互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以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时,可以提问:“为什么地球会有昼夜变化?”让学生分析和解答,从而引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和理解。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合作探究等方式来进行地理教学。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在思考和合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中学地理教师的语言修养
浅谈中学地理教师的语言修养摘要:语言,从它一产生就成为人们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
而地理教学,所要完成的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智能培养三大任务,正是师生之间所进行的一种知识、情感、思维等方面的交流活动,离开了“语言”这一工具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因此,教师的语言技能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师;语言修养;教学效率大家都知道,中学地理这门学科,涉及的门类多,联系的事物广,知识的跨度大。
因此作为中学地理教师的我们只有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地理教学语言要准确,具有科学性地理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力求准确,选词得当。
例如,在讲天气气象“中锋”时,冷暖气团相遇,一曰:“暖气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另一曰:“暖气团抬升到冷气团之上”。
一个“爬升”,一个“抬升”,虽然一字之差,却有着不同的含义。
“爬升”表示暖气团为主动一方的大气运动,形成“暖锋”;“抬升”是表示暖气团是被动一方的大气运动,形成“冷锋”。
不仅锋的类型不同,而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也不同,因此,我们在讲课时一定要准确无误地运用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这样才能正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更应该加以区分。
例如:“季风”与“季风环流”这两个概念。
“季风”是指近地面的风,在一年内随季节向相反方向转换的风;“季风环流”则不仅是近地面的风,还应包括高空的气流运动,在大范围海陆间,随季节不同而形成不同方向的环流,二者是有区别的。
地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不仅在自然地理中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在区域地理中也有严格的要求。
例如:在讲我国邻国时,对于陆地上15个邻国的表述,要么按顺时针方向,要么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说出,不能毫无规律地跳跃着说。
再如:讲黄河流经省区时,也应当从源头开始,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说,这样讲述,既可以使学生形成规律的记忆,也使学生自然地识记这些省、市、自治区的地理位置,还便于帮助学生做填充图题。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语言领域
教案名称:初中地理《世界地理之亚洲》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主要国家、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亚洲的基本概况、主要国家、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色。
教学难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教材、地图、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 提问:你们对亚洲有哪些了解?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亚洲的基本概况: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
2. 讲解亚洲的主要国家、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色。
3. 通过实例讲解亚洲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三、课堂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亚洲的地理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四、地图阅读训练(10分钟)1. 发放地图,引导学生阅读亚洲地图,了解亚洲的国家分布。
2. 提问:请找出亚洲的四大文明古国。
3.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亚洲的基本概况、主要国家、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色。
2. 强调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重要地位。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亚洲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首都。
2. 撰写一篇关于亚洲地理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讨论、地图阅读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亚洲的基本概况、主要国家、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素养。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地理教学技能技巧
地理教学技能技巧1.引言1.1 概述地理教学技能技巧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工具,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一系列教学策略和方法。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涉及广泛、内容繁杂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教学技能技巧,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地理教学中,概述部分是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的重要环节。
教师通过概述部分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
在设计概述部分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技巧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开场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或者故事情节开场,让学生觉得课堂不再枯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教师在概述部分可以使用图像、实物等具体的物质来展示和说明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展示地图、图片或者捧着实物,能够直观地让学生对地理概念和现象有更深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或者互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设计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教师在概述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
通过清晰的语言和条理性的表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安排和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有所准备。
总之,概述部分在地理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和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在本文中,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论述地理教学的技巧与技巧:2.1 技巧一在这一部分,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地理教学技巧。
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教师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具体来说,我们将讨论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地理小学如何学好英语
地理小学如何学好英语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涵盖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人口等内容。
学好英语对于地理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介绍一些学好英语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地理小学生在英语和地理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多听英语多听英语是学好英语的基本方法。
可以通过听英语歌曲,英语电台,英语教育节目等多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地理的英语资料进行听力训练,比如地理教材的录音资料,地理教育节目的收听等。
通过不断的听力训练,地理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二、多读英语多读英语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阅读英语教材,英语报纸,英语杂志等多种形式的英语阅读材料来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地理的英语资料进行阅读,比如地理教材,地理科普书籍等。
通过不断地阅读,地理小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
三、多说英语多说英语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参加英语口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地理概念,描述地理现象等方式来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通过不断地练习,地理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地理思想和观点。
四、多写英语多写英语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写英语日记,写英语作文,写英语笔记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写地理实验报告,写地理观察记录等方式来锻炼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
通过不断地写作,地理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地理思想和观点。
五、运用英语学习地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英语学习地理知识,比如通过用英语复述地理概念,通过用英语解释地理现象,通过用英语描述地理地貌等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地理知识。
03第三章 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技能.
第三章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技能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教学中,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的过程,实质上是师生间信息的传递、接收、加工与存储的过程。
教学语言运用得恰当与否,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教学语言技能是指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教学语言不独立存在于教学之中,它是一切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行为。
运用语言是中学地理教师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
第一节教学语言的功能1.语言是地理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传递知识信息,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如表3-1所示。
从上表分析:其一,在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中,语言是核心,表情和动作多是配合语言而出现的,即使是演示实验操作,也必须同时用语言讲解,否则学生搞不清楚教师在那里比划什么。
其二,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重视讲解和演示,忽视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指导,片面强调教师在传输知识信息方面的作用,忽视指令语和强化语的使用。
而现代教学在知识信息的传输形式是多方面的,包括讲解、演示、引导和指导等。
经常向学生发出读、议、练的各种指令,让学生积极参与。
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还要不断地强化。
这些,都要靠教师运用准确,熟练、生动、亲切、恰当的课堂教学语言来实现。
其三,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看、思、做等学习行为,获得地理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然而,在地理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中,专心听讲无疑是最重要的。
听讲不仅指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信息,还包括听教师介绍学习方法、思路,听教师在学生进行独立活动(读地图、读课文、讨论、练习等)前和活动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和思考的问题。
总之,教师运用课堂教学语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各项教学目标。
2.语言是教师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讲道:“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023年的地理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地理教学,而是更注重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地理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呢?一、课前预习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预习,了解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
同时,预习时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相关的例子和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预习阶段,可以鼓励学生们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知识点的复习,例如口头表达,写下笔记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堂展示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和演讲。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同学们借此机会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在展示和演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一些互动性的活动,辅助讲解内容,比如通过提问或者互动式的讨论,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同时,在展示和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估和指导,帮助学生们不断进步。
三、小组合作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结合自己的题目,选取合适的地方,互相讨论和探究一些相关的地理概念和现象。
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们交流和比较自己想法的成员,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和监督,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并注重学生们的语言表达,提出不足之处并积极鼓励。
四、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最新的地理教材中,许多案例都是通过多媒体展示,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并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图表、地图、动态模拟等手段,使讲解更加生动和有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
初中地理语言活动教案
初中地理语言活动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地理》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具体影响。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1. 课件:气候影响生活的图片和案例。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气候区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空调、风扇等设备,提问:这些设备与气候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气候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密切关系。
二、课堂探究(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气候区域,分析该区域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气候影响生活的案例,如:南方雨季对农业的影响、西北干旱对生活的影响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具体影响。
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应对夏季高温、如何适应高原气候等。
2. 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注意运用地理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气候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写一篇短文。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分析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技能 第三组
体态语言:又称体态语、姿势语、态势语,是指人 们借助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身体动作的变化 来传递信息或表现的意义。
体态语言的作用
1、补充语言信息 2、替代语言信息 3、强化语言信息 4、沟通、交流感情
体态语言的形式
(一)、表情语
(二)、目光语
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目光投放点
目光放在 倒数第二 三排的位 置上。 目光不要 变化太快。 不要盯某 一学生太 长时间。
1.描述性语言:一般可以分为地理现象描述 和地理景观描述。 2.论述性语言:教师在讲述地理概念,特征 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时, 常常使用论述性语言。
二·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作用
(一)教学语言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工具。 (二)教学语言是教师教育学生和传授知 识最主要的手段。 (三)教学语言是启发学生和提高教学质 量的关键。 (四)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范本。
• 能够激励学生形成地理学习的动机 • 对学生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养成具有感染力
地理课堂教学对语言的要求
(一)教学语言表达形式的要求 • 语言:准确、清晰、流畅的普通话。 • 音量:保证每个学生不费力的听清。
• 语速:大约每分钟200—250字,掌握节奏。
• 语调:变换性语调(抑扬顿挫)。
变换语调应做到: 高声强调重点;平缓唤起回忆;疑 问启发思考;重复加强语气帮助学 生记忆;突然高声引起注意等。
第七章
第二节
地理课堂教学语言 的分类与作用
一·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分类
一般教学语言 内容 地理专业语言 论述性语言 形式 描述性语言
教学语言
(一)一般教学语言和地理专业语言
1·一般教学语言:表达所有事物通用的教学
语言。 一般教学语言包括: 转承语:出现在两个教学片断之间,承上启下,加强新旧知 识的联系,增强教学和系统性和完整性。 提问语: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引向深入,巩固新知识。 要求 明确,清晰,语速慢,引起学生的思考。 指令语:老师要求学生做什么的语言。要求清晰,明确,引 起学生的注意。
高效的地理课堂对教师课堂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录
• 引言 • 教师课堂口头表达能力概述 • 高效地理课堂对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 • 提高教师课堂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 • 实践案例与经验分享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适应教育改革需求
当前教育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和综合素质培养,要求教师提高 课堂口头表达能力,以引导学生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研究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课堂口头表达能力的特点和要求, 为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
探讨教师课堂口头表达能力与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如何 通过提高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辅助 手段来提升教师的课堂口头表达能力,打造更加生动、高效的地理课堂 。
THANK YOU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研究成果
高效的地理课堂需要教师具备准确、生 动、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清晰 明了地传达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课堂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 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地
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培训、实践、反思等方式,教师可 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口头表达能力, 从而更好地满足高效地理课堂的要求。
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高效的地理课堂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 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 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提高教师的课堂口头表达能力,有助 于教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提升专业 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通过生动的口头表达,可以引导 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激 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
高中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摘要: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包括娓娓动听的言词性语言和简单、明了、形象的体态语言,这两种语言的巧妙结合与灵活应用,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打有裨益,应大力提倡。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语言艺术一、要多方位、多层次地挖掘生动形象的言词材料可以从下面几个途径中获得:1、深挖教材内容,从教材本身去发掘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
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地方语言是很生动形象的。
如地形、地貌、地势描写的内容“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藏北高原地貌特点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新疆的地形轮廓是“三山夹两盆”等。
如对环境、河流、沙漠景观描写有:苏南运河水环境的恶化及我国水体污染的发展迅速时,可用“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不洗马桶盖”黄山有“奇山、怪石、云海、温泉”四绝。
2、注意学科的横向联系,结合其他学科中有关地理方面的片段来丰富地理课堂语言。
可以语文适当用于地理教学,如陈毅在《赠缅甸友人》中写道:“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通过对横断山区怒江的描写,歌颂了我国与缅甸友好邻邦关系,进而使同学们在诗中了解怒江向南流入缅甸更名为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同样符合现行高考的文科综合教学;讲到长江三峡时,引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蹄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还可以运用数学知识于地理,例如,可用“若将耀斑在短短几分钟内发出的能量折算成百万吨级的氢弹,再按地球上现有60亿人口均分,则每人可以分到一至两颗氢弹”来突出耀斑能量的巨大;可用“我国城市年产生垃圾6000万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些垃圾有80%运往城郊堆积起来,大有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来说明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严重状况。
3、运用地理诗歌来加强课堂的语言艺术。
教师要善于学习,平时注意收集些诗、词、歌谣、或自己编写一些地理诗歌,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的加以引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能扩大知识面。
浅析高中地理课的教学语言艺术
时予 以纠正 。
来 创设教学情 境。
三、 在 艺术语 言材料确定 后 , 教 师要在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言上 下工夫
2 、 课堂 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 的教学语言 应具有 “ 能 引思 、
肢 体语言往往 被老师所 忽视 。 据国外一 名心理学 家测定 : 善诱 导 、 耐 回味 ” 的特 点 , 要能启发 学生的思维 , 使 学生 的心理 %的言词 + 3 8 %的声调+5 5 %的表情 ( 包括 始 终处于 兴奋和活跃 的状 态 ,这就 要求教师 的语 言必须 紧密 感 情的全 部表态=7 。肢 体语言是教 师的 第二 张嘴 , 课堂 教学 中适当 联 系地理 学科特点 ,深入 研究 各种地理要 素之 间及 人与 环境 必 要的手 势 )
达 来实现 。
一
缅 甸更 名为萨尔温江注 入印度洋 ,同样符 合现行 高考 的文科
综 合教学 。 3 、 运 用地理诗歌 来加强课堂 的语 言艺术 。教 师要善 于学
、
地理课 堂教 学的语 言特点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古人云“一言可以定国,一言可以丧邦,”这充分肯定了语言的力量和口才的作用。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独特魅力。
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所在,在这其中,地理教学语言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是地理课堂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证。
然而,在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以下种种严重违反教学规律,影响地理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
凡此种种,都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必须尽力戒免的。
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通过我的感受与体验,我认为地理教师应该注意以下的问题:1地理教学语言应科学、准确、规范地理教学语言的科学的准确性是指在描述地理事物时用词应贴切,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不违背地理学科的科学性要求,对地名的读音要正确。
例如,在指示地理位置时,要严格区分“东面”与“东部”,在地图上指引方向时不能用“上边、下边、左边,右边”等词,而应使用“东、西、南、北”等地理术语,“降水”不能随便说成“降雨”,“荒漠”不能误讲为“沙漠”等等。
2地理教学语言应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在地理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使学生觉得地理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生动有趣、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优美流畅,可将学生带入神秘的境地,时而进入宁静的思索,时而进入思维的顶峰,使课堂教学张弛有致、跌宕起伏。
例如,记忆巴西的特产(咖啡、甘蔗、香蕉、剑麻)时,加上形容词帮助记忆,苦苦的咖啡、甜甜的甘蔗、弯弯的香蕉、尖尖的剑麻,生动形象,记忆深刻。
3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使教学语言更生动修辞是语言的美化剂。
运用修辞可使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理趣、情趣,从而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高中地理课教学语言技术
高中地理课的教学语言技术探讨
【摘要】高中地理在高中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高中地理的教学语言技巧是每位高中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素养。
教学语言技术可以在平常生活中逐渐提高、慢慢培养。
文章主要介绍了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技巧和培养学生地理语言表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教学语言;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一直以来,语言在人们平常的生活、工作中担当者重要沟通媒介,是传播信息的主要工具。
高中地理教师应结合高中教学大纲,运用教学语言技术将地理知识教授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还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学科因为包含的知识面较广、知识跨度范围较大。
为了使地理课堂内容更易被学生理解、吸收。
地理教师更要注重教学语言技术的应用,准确、形象、生趣、科学、精练的将地理知识表述出来,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充分发挥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技术的魅力。
一、地理教学课堂的语言技巧
(一)地理课堂的教学语言要雄厚、规范。
每一门学科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性和思想性,经过对这一学科的深入学习、了解,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提升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是地理教师目前的首要任务。
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语言要规范:第一,语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是指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教学语言不独立存在于教学之中,它是一切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行为。
运用语言是中学地理教师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
第一节教学语言的功能1.语言是地理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传递知识信息,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如表3-1所示。
从上表分析:其一,在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中,语言是核心,表情和动作多是配合语言而出现的,即使是演示实验操作,也必须同时用语言讲解,否则学生搞不清楚教师在那里比划什么。
其二,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重视讲解和演示,忽视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指导,片面强调教师在传输知识信息方面的作用,忽视指令语和强化语的使用。
而现代教学在知识信息的传输形式是多方面的,包括讲解、演示、引导和指导等。
经常向学生发出读、议、练的各种指令,让学生积极参与。
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还要不断地强化。
这些,都要靠教师运用准确,熟练、生动、亲切、恰当的课堂教学语言来实现。
其三,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看、思、做等学习行为,获得地理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然而,在地理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中,专心听讲无疑是最重要的。
听讲不仅指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信息,还包括听教师介绍学习方法、思路,听教师在学生进行独立活动(读地图、读课文、讨论、练习等)前和活动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和思考的问题。
总之,教师运用课堂教学语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学大纲提出的各项教学目标。
2.语言是教师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讲道:“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有趣的问题,常常能激励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
教师生动的语言吸引着学生,把他们的思绪带入各种地理情境之中。
教师讲话严密的逻辑,环环入扣的分析,精辟的综合概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观察和思维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语言是表达教师情感、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媒介语言可以将教师正确的观点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表现出来,以情动人,像滴滴春雨,滋润学生心田。
教师的语言富于情感,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节地理课堂教学语言分类地理课堂教学语言按其内容可分为一般教学语言及地理专业语言,按表达形式分为描述性语言及论述性语言,按传输的媒体分为口语和身态语等。
1.一般教学语言与地理专业语言一般教学语言是指表达所有事物通用的教学语言,地理教学中所用的大部分是这种语言。
比如描述地理事物的外貌、分布;说明地理现象的过程、成因;阐明地理事物的特征、原理及组织教学等,都需要大量使用一般教学语言。
一般教学语言又可分为转承语、提问语、指令语、强化语和讲解语等。
转承语出现在两个教学片断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广义上讲,导入和结束语也属于转承语之列。
这种语言要求连贯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在内容上能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比如北京三十一中王春元老师在讲食物链和食物网时使用以下两段转承语,与前后内容的联系很密切、自然,起到了转承语的作用。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都离不开食物,食物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这样,许多生物就围绕着食物发生联系。
下面,我们就研究第三个问题:食物链和食物网(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过程略)。
教师:食物链和食物网揭示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途径。
那么,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能量本身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将要研究的下一个问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提问语贯穿在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有时在学习新知识前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有时在讲解进行过程中提出问题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有时在课程将要结束时提出问题,复习巩固新知识,或埋下伏笔,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提问语要求明确、清晰、语速较慢,能引起学生思考。
发问时要注意学生是否认真听明白了题意。
指令语是指教师让学生做什么的语言,如让学生读书、读地图、讨论、练习、作业等。
这种语句要求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清晰、明确,把学生要做的事情交待清楚。
要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不要流于形式,走过场。
比如布置学生读课文或读地图要讲清翻到哪一页,哪一段,带着什么问题去阅读,让学生讨论什么问题等等。
强化语是指教师对学生鼓励和帮助的话语。
这种语言要注意真诚热情,掌握分寸,注意变换方式,掌握好强化的时机等。
讲解语在教学中使用最广。
教师运用讲解语应注意发音正确、吐字清晰、音量适中、语速恰当、语调顿挫、讲究节奏、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富于条理、精练生动、情感丰富等。
地理专业语言是指正确运用地理术语,即地理学科的专门用语。
这些专门用语是由地理基本概念组成的名词体系,每个河都有它特有的定义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
比如气温和温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气温表示大气的温度,是重要的气候要素,用来表示天气和气候状况及其特征,而温度的外延要广得多。
说“北京今天的最低温度是零下2℃”就不确切,必须用“最低气温”。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结冰期与冰期、温度带与热量带、地壳与岩石圈、疆域与疆界、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陆和大洲、夏季和夏半年、昼夜和昼夜更替等等。
地理专业语言除地理术语外还包括一些习惯用语,如指图说明地理事物的位置时,不应说在某某地物的左面、右面、上面、下面,而应说在西面、东面、北面、南面等等。
2.描述性语言和论述性语言地理学科就内容来说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性质。
这样,许多自然和社会现象、景观需要描述,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又有许多逻辑性很强的内容需要说明、讲清楚。
这两种语言需要地理教师具有不同的思维形式,前者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后者要求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就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必须兼有文、理两类学科教学语言的技能要求。
地理教师应当在描述地理景观、地理现象时做到惟妙惟肖,让学生如临其境。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丰富、生动、形象、自然。
有时要用手势助说话,如用高、低、广、窄、上升、下降、前进、后退、旋转等手势。
有时要用指图棍在地图上指示范围、方向、位置,指出观察的重点。
生动的语言往往伴随着自然、亲切的表情流露。
还要使用比喻,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教师的所见所闻,让学生感到真实、亲切。
由于地理事物分布范围很广,许多事物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因此,要经常收集有关地理事物的资料,如游记、新闻报道、诗歌、名家论述等等,将资料中文字描述进行加工整理,转换成生动的口语讲给学生听。
地理教学语言不同于艺术语言,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虚构、有夸张。
而地理教学必须尊重事实,不得有半点儿虚伪和做作。
地理教学语言既要借鉴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优美朴实的词汇及众多的表现手法,又要剔除其中不够严谨科学之处,切不可生搬硬套。
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决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
讲得“像”,讲出了意境,就是好的地理描述。
地理教学语言又不同于书面语言,许多书面语很美,但平常说话时却很少使用。
要将书面语转化为上口的语言,使教师讲起来顺口,学生听起来动听,优美生动、朴实自然,才利于与学生交流。
要少引用文言,引用后一定要通俗地解释。
地理描述又可分为地理现象描述和地理景观描述。
地理现象描述一般将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如地点、事物的形态或运动变化的强度、影响的范围、产生的后果、发展变化趋势等分别讲清楚,常用科学数据加以引证,或者选择典型事例进一步说明。
比如烈风是南极大陆气候特点之一,可以这样描述:“南极大陆一向以多暴风雪著称,一年之中8级以上的大风日就有300天,一般风速达17~18米/秒,沿岸风速常达45米/秒。
法国一个科学考察站曾经观测到100米/秒的最高记录。
这个速度已经达到12级风的3倍。
这里终年狂风怒吼,狂风卷起地面上的积雪,铺天盖地而来,极为强烈。
假如你把一根发锈的铁链放在风口里,不到两天就被吹得发亮,像全新的一般。
因此,南极洲又被称为世界的‘风极’。
”地理景观描述要将地理要素的种类、形态、关系、结构,以及时相变化介绍清楚。
要变化观察的角度,从地面、内部或站在高处、远处、空中进行宏观、微观描述,把学生带入地理情境之中。
地理景观描述也常常使用数字和典型事例。
比如讲到尼亚加拉瀑布就可以这样描述:“‘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是‘雷神之水’的意思。
人们在距离瀑布十多千米的地方,就能听到它那隆隆的水声。
到了瀑布跟前,登上美加两国界河上的虹桥眺望台,波澜壮阔、气势雄伟的场面尽收眼底。
尼亚加拉瀑布犹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
浪花飞溅,瀑布上空形成一团团如云的白雾翻腾喷涌,如果在晴朗的日子,常常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
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总宽度达1200米以上,水帘的平均高度超过50米,宽阔的瀑布好像一幅白色纱慢,倒挂于蓝天白云之下。
瀑布分属于美、加两国,被一个绿树成荫的小岛—山羊岛分成两段,这个小岛是两国的分界,岛的东侧属于美国,岛的西侧属于加拿大,巨大的水流大部分流入加拿大。
”地理教师在讲述地理概念、特征、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时,常常使用论述性语言。
这种语言逻辑性强,要求简练准确、层次分明,注意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进行科学的判断、推理和精确的分析、概括,用理性知识统帅地理事实材料,做到有论有据。
这样,学生听起来才会脉胳清晰,具有整体感,而不致产生零乱、互不相干、支离破碎的“拼盘”感觉。
比如北京三十一中王春元老师在讲述食物链和食物网时就很成功。
教师:有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图)青草——绿色植物,生产者。
兔子——植食动物,消费者。
鹰——肉食动物,消费者。
还有阳光、土壤等非生物环境及分解者。
这些生物,特别是动物,它们围绕着食物会发生什么关系呢?学生:兔子吃青草,鹰吃兔子。
教师:对!这里兔子是初级消费者,鹰是次级消费者,它们围绕着食物发生了吃与被吃的关系。
池塘中有大鱼、小鱼、河虾、硅藻(我们通常说的河泥),哪位同学说说,它们围绕着食物又会发生什么联系?学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河虾,河虾吃硅藻。
教师:对!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资泥。
大家看!生态系统中的动物通过吃与被吃将绿色植物生产的能量依次传递:青草将能量传递给兔子,兔子将能量传给鹰;硅藻将能量传给河虾,河虾又传给小鱼,小鱼又传给大鱼。
能量传递的途径就好像是一个食物的链条,这就是食物链(板书)。
但是情况就这么简单吗?我们在黑板上表示的这个生态系统,假如闯进了一条蛇(画板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