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与英语词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言学与英语词汇教学
芜湖县第二中学杨健
摘要: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词汇的掌握和运用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培养胡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从范畴化、原型理论和隐喻概念出发,探讨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关键词:范畴化,原型理论,隐喻概念,认知语言学,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语言学是上世纪70年代未兴起的语言研究学科。
自传入中国以来,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其原因就在于认知语言学所独具的特点。
有学者将其简达(ibid))归纳为“对语友善”(data-friendly)和“对研究者友善”(user-friendly)。
这个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科正从各方面影响着语言研究的进程。
近几年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在我国兴起。
许多语言学家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有一些语言学家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原型范畴化、隐喻理论等,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
认知语言学理论已对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外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
每当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诞生后,随着逐渐为人所知,必然会对外语教学产生影响,有的还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讨论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关系。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熟练运用英语的先决条件。
词汇的掌握和运用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培养胡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自然成了外语界普遍关注的课题。
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一般是教师先教单词读音,然后讲解单词的意思及其用法,最后让学生记忆。
有的教师还根据构词法,如英语词汇的前后缀,总结了一些规律,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然而,由于英语词汇量大,词义变化复杂,可以遵循的规律较少,学生单凭读音、词义、前后缀等方法来学习词汇远远不够。
而且,在实际的口语、阅读和写作的运用中,面对一个单词有众多的义项和搭配,学生往往也不知如何选择,如何运用。
传统的词汇教学法对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一物多词和语境的变化的现象的解释也是显得苍白无力,没有能力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
再加上长期以来对词汇的认识存在着种种误区,导致英语词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因此,一些语言学家开始探索词汇教学的新方法,试图把语言研究的新成果与实际的外语教学结合起来。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对传统语言学的挑战,它从认知的角度观察语言中的词汇的组织和规律,以人的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基础,说明语言中词汇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反映了人类认识事物的有序性以及词汇在大脑中的储存机制和作用。
其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和原型理论、隐喻概念和认知语法。
Ungerer和Schmid把认知语言学看成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
他们认为,当今的认知语言学主要是由三种方法表征的:经验观(experiential view)、突显观(prominance view))和注意观(attentional view)经验观认为,语言使用者对事物的描写不局限于客观的描写,还会对其意义提供更丰富、更自然的描写,也包括隐喻。
突显观认为,语言结构中信息的选择与安排是由信息的突显程度决定的。
注意观认为,我们用语言所表达的实际上只反映了事件中引起我们注意的那些部分。
总之,认知语言学对目前外语教学中的一些自发性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Ungere r﹠Schmid,1996: 赵艳芳,2001)因此,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理论支持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将会给词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生
机。
本文将从范畴化、原型理论和隐喻概念出发,探讨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一、要极其重视基本范畴词汇和基本词汇的教学。
范畴和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范畴是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
范畴化是指人们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并赋予其语言符号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
人们认知世界首先是从认知基本范畴事物开始的。
我们观察周围世界时,范畴每时每刻都与我们同在,与我们观察的方式同在。
没有范畴,我们将无法对这个世界进行正确的把握。
动物、植物、牛、羊、桌子、玫瑰等都各自代表了一个范畴。
Berling(1973)等人发现每个范畴都有自已的名称。
在范畴之间形成了五个等级的层次关系。
其中第三层,即属名称是最基本的层次,在日常语言中更为常用、更为广泛。
由于属名称词语的简单性和最为紧凑,它们被称为基本范畴词汇。
它是人们与世界相互作用最直接、最基本的层面,其词汇多是不可分析的稳定词,构成了基本词汇和词的基本概念,成为最常用的词和最基本的意义。
这些词多是词形简单,构词力强,大脑激活快,习得容易的本族语词,它与我们所说的常用的基本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应的。
虽然,语言的实际运用使词汇意义比词典中的意义更丰富,但人的大脑无须记住所有的意义,而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其基本意义加以推导。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方案设计就可以将这种方法作为参照点,充分重视基本范畴词汇,把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放在第一位。
有关基本范畴词汇的研究已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得到了验证,如在阅读理解中,基本词汇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有些语言研究者发现,学会常用1000个词,就能理解一篇规范文字的80.5℅的内容;学会常用2000个词,就能理解89℅的内容;学会常用3000个词,就能理解93℅的内容;学会常用4000个词,就能理解95℅的内容;学会常用5000个词,就能掌握97℅的内容。
(汪榕培,1997;3)。
这类词一般不借用其他语言中的词汇来表达,易于翻译。
由于基本词汇的频繁使用,其义项往往也很丰富,与其它词汇的搭配也较多,因此在日常语言交际中也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词汇教学中,上义成分,如fruit,vegetable,toy等可以和基本范畴成分在一起介绍和学习,而抽象上义成分,如fact,idea,beauty等则需等到基本范畴介绍完再进行归纳总结。
外语学习涉及到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由使用频率高的词语向使用频率低的过渡。
如果学生重视基本词汇的多义和搭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词汇量,定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以原型为基础,重视词语多义之间的深层联系
人脑的认知活动是在记忆的基础上以最节约的方式进行的,新事物一经产生,大脑便在记忆中寻找已经存在的概念。
根据新认识事物的物理、功能等属性,将其与已认识的事物建立某种联系,对其进行归类。
原已形成的概念不断被扩充,形成一个更大的语义范畴。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范畴的义项成员具有不同的地位,它们有中心义项、典型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即以某个语义原型为基础或核心意义(pro to meaning),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其它词义,从而形成词义的辐射范畴,词义的抽象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
例如:“neck”一词,它的最初义项指人或动物的头和身体的连接外(1)。
从这个义项可以派生出长袍的一部分(that part of gaiment)(2);动物身体能用做食物的一部分(the neck of animal used as food)(3),如:the meck of lanb;任何物体的头部和身体中间的部分(a narrow part between the head and body or base of any object)(4),如:the neck of a violin;还有某物最窄的那一部分(the narrowest part of anything)(5),如:bottle,land,strait or channel。
尽管这几个义项不一样,但它们都与核心意义相关。
义项(2)是意义转移;义项(3)是意义的特殊化;义项(4)和(5)是意义的扩展。
由于各义项有家族相似性,而人的记忆又是以最经济的方式进行,因此,大脑无须记忆词汇的所有含义,而是掌握基础含义并以此推导出其边缘含义。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英语词汇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词汇在某特定的语境中的
具体意义,忽视了词汇的核心意义;有些教师则将某词的所有常用含义一股脑地介绍给学生,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也使学生抓不住重点,导致学生不能够灵活全面地掌握词汇的意义。
因此,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在讲解多义词时,教师应该重点讲解词原型意义,让学生注意词的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这样不但可以使词汇学习重点突出,最终达到灵活掌握,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词汇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二:加强对词语隐喻义的学习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
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认知、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传统的词汇教学语言学派各主流思想的影响,只注重词语在课文中的意义或常用意义的介绍,很少介绍词语的隐喻意义,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
这不能不说是词汇教学的一个缺憾。
随着认知科学的不断发展,隐喻研究已从将隐喻作为一种语言偏离现象、寄生现象过渡到将其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进行多层次的考察和解释[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2]。
人类语言从整体上讲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
即人们通过隐喻来认知事物,建立新的理论,并利用隐喻来创造新词或新的意义。
在原型效应的影响下,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在基本范畴的基础上开始的。
人们首先认识身边的事物,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事物范畴不断扩大,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不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和表达,而是逐步认识抽象概念,即利用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将指示该事物的词语从一种概念或投射到另一个表想表达的物体概念域,这样就形成了认知语言学家所谓的认知投射或映射(cognitive mapping)。
Lakoff & Johnson[3]指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
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Lakoff把隐喻大致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 tational me taphor)和本体隐喻(onotological me taphor)。
由以上对隐喻的研究不难使我们认识到词语隐喻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般认为,词语的隐喻意义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生活中的灵活用而生成的;一种是语言中已经为人们接受的隐喻意义。
前者较难把握,后者是人的思维定势习惯,比较固定。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后一种词语隐喻意义的介绍。
帮助学生掌握词语内部的基本词义和隐喻词义。
比如,隐喻义丰富的词往往是基本范畴的词,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时常被用来隐喻指其它意义。
诸如人身体的各部位(头、脚、手、口、眼等),常见动物的名称(狗、驴、猪、虎、老鼠等),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等蕴涵的隐喻意义也很丰富,在学习中也要特别注意。
以heart(心)为例,由于功能和形状的相似性,这个词通常会被用来喻指“心状物”,如:the heart of the city(市中心);还可以用来喻指人,如:sweetheart(情人、爱人)等。
基本词汇的隐喻意义很多,因此需要教师反复提醒学生的注意。
另外,隐喻很大程度上涉及目的语的文化因素。
因而把基本词汇隐喻意义纳入英语词汇教学中也是对英语因家文化的很好学习。
总之,英语词汇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在词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决不能对新兴的而具正在蓬勃发展的认知语言的理论和时间成果视而不见。
笔者认为,积极地学习和运用认知的新成果,会给英语词汇教学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Lakoff G, Johnson 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