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性质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化学临考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大汇合
一、氯及其重要化合物
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
体。
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如:①2Na+Cl22NaCl(产生白烟)
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
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
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
(4)与碱反应
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注意:①若CO2过量则生成Ca(HCO3)2②若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不能生成CaSO3,因能被HClO氧化。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2+Cl2 = 2FeCl3
②2KI+Cl2 = 2KCl + I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
③SO2+X2+2H2O = 2HCl + H2SO4(X=Cl、Br、I)
3、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
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Cl2+ H2O =
HCl + HClO (次氯酸),大部分是以Cl2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
注意:(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2O、Cl2、HClO、H+、Cl-、ClO-、OH-;久置氯水则几乎是稀盐酸
①一元弱酸,比H2CO3弱
光
(2)HClO的基本性质②不稳定,2HClO === 2HCl + O2↑
③强氧化性;
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
故氯水可用作自来水消毒。
(3)几种漂白剂的比较
漂白剂HClO Na2O2(H2O2)SO2活性炭
漂白原理氧化漂白氧化漂白化合漂白吸附漂白
品红溶液褪色褪色褪色褪色
紫色石蕊先变红后褪色褪色只变红不褪色褪色
稳定性稳定稳定不稳定——
4、氯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药品及原理:MnO2 + 4HCl(浓)MnCl2 + 2H2O + Cl2↑
强调:MnO2跟浓盐酸在共热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Cl2,稀盐酸不与MnO2反应。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和食盐水法)
净化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浓硫酸干燥
尾气处理:用碱液吸收
(2)氯气的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通电
2NaCl + 2H2O ==== 2NaOH + H2↑+ Cl2↑
氯化氢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1:500)其水溶液为盐酸。
2、盐酸的化学性质: (挥发性强酸的通性)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反应原理:
NaCl + H2SO4 NaHSO4 + HCl↑ (不加热或微热)
NaHSO4 + NaCl Na2SO4 + HCl↑ (加热到500ºC—600ºC)
总式: 2NaCl + H2SO4 Na2SO4 + 2HCl↑
(2)装置: 与制氯气的装置相似
(3)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是否变红或用玻璃棒蘸浓氨水靠近是否有白烟产生
(5)尾气处理: 用水吸收(倒扣漏斗)
卤族元素
氟氯溴碘
单质物理性质
状态气气(易液化)液(易挥发)固(易升华)熔、沸点熔、沸点逐渐升高
颜色淡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黑色
密度密度逐渐增大
X2与H2条件冷暗处光照加热持续加热
化合程度剧烈爆炸爆炸缓慢化合同时分解
X2与H2O 化合反应2F2+2H2O=4HF+O2X2 + H2O = HX + HXO
程度剧烈缓慢微弱极弱
水溶性反应生成氢氟酸水溶性依次减小,有机溶剂中溶解性依次增大化合价只有-1价有-1、+1、+3、+5、+7等
含氧酸
化学式无含氧酸有HXO、HXO2、HXO3、HXO4等强弱程度同一价态的酸性依次减弱
卤化银
颜色AgF(白)AgCl(白)AgBr(淡黄)AgI(黄)水溶性易溶均难溶,且溶解度依次减小
感光性难分解见光均易分解,且感光性逐渐增强
2、卤素元素的有关特性:
(1)F2遇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F并放出O2。
(2)HF是弱酸、剧毒,但能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2H2O;
HF由于形成分子间氢键相互缔合,沸点反常的高。
(3)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易挥发,少量的液溴保存要用水封。
(4)碘易升华,遇淀粉显蓝色;碘的氧化性较弱,它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化合物。
(5)AgX中只有AgF溶于水,且不具有感光性;CaX2中只有CaF2难溶。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及X-离子的检验:
(1)Cl2 + 2Br- = Br2 + 2Cl-
Cl2 + 2I- = I2 + 2Cl-
Br2 + 2I- = I2 + 2Br-
结论:氧化性:Cl2 > Br2 > I2;还原性:I-> Br-> Cl-
(2)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所生成溶液(由稀到浓)的颜色变化
溶剂
溶质
水苯汽油四氯化碳Br2 黄→橙橙→ 橙红橙→橙红橙→ 橙红
I2深黄→褐淡紫→紫红淡紫→紫红紫→深紫
密度比水轻比水轻比水重
(3)X-离子的检验
Cl-白色沉淀
Br-+ AgNO3 + HNO3浅黄色沉淀
I-黄色沉淀
二、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1、硫
(1)物理性质:硫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用于洗去试管壁上的硫);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弹性硫等。
(2)化学性质: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较易得电子,表现较强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低价态)
2Na+S===Na2S (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
2Al+3S Al2S3(制取Al2S3的唯一途径)
Fe+S△FeS(黑色)
2Cu + S △Cu2S(黑色)
②与非金属反应
SO 2
SO 2
CO 2 CO 2
S+O 2
点燃
SO 2
S+H 2 △
H 2S (说明硫化氢不稳定)
③与化合物的反应
S+6HNO 3(浓) △
H 2SO 4+6NO 2↑+2H 2O
S+2H 2SO 4(浓) △
2SO 2↑+2H 2O
3S+6NaOH △
2Na 2S+Na 2SO 3+3H 2O (用热碱溶液清洗硫)
(3)用途:大量用于制造硫酸、硫化天然橡胶,也用于制药和黑火药。
2、硫的氢化物
①硫化氢的制取:
Fe+H 2SO 4(稀)=FeSO 4+H 2S ↑(不能用浓H 2SO 4或硝酸,因为H 2S 具有强还原性) ——H 2S 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②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A .可燃性: 2H 2S+O 2 点燃
2S+2H 2O (H 2S 过量) 2H 2S+3O 2
点燃
2SO 2+2H 2O (O 2过量)
B .强还原性:常见氧化剂Cl 2、Br 2、O 2、Fe 3+、HNO 3、KMnO 4等,甚至SO 2均可将
H 2S 氧化成S 。
C .不稳定性:300℃以上易受热分解 ③H 2S 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二元弱酸。
3、硫的氧化物 (1)二氧化硫:
①SO 2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②SO 2是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中强酸。
③SO 2有强还原性 常见氧化剂(见上)均可与SO 2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如:SO 2 + Cl 2 +2H 2O == H 2SO 4 + 2HCl
④SO 2也有一定的氧化性 2H 2S + SO 2 == 3S ↓ +2H 2O
⑤SO 2具有漂白性,能跟有色有机化合物生成无色物质(可逆、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实验室制法:Na 2SO 3 + H 2SO 4(浓) == Na 2SO 3 + H 2O +SO 2↑ 或Cu + 2H 2SO 4(浓) CuSO 4 + 2H 2O + SO 2↑
(2)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遇水剧烈反应生成硫酸并放出大量的热。
(3)比较SO SO 2
CO 2
SO 3
主要物性 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1:40) 无色、无气味气体能溶于水(1:1) 无色固体.熔点(16.8℃) 与水反应 SO 2+H 2O H 2SO 3 中强酸 CO 2+H 2O H 2CO 2 弱酸 SO 3+H 2O==H 2SO 4(强酸) 与碱反应
Ca(OH)2 CaSO 3↓ Ca(HSO 3)2 清液 白 清液
Ca(OH)2 CaCO 3↓ Ca(HCO 3)2
清液 白↓ 清液
SO 3+Ca(OH)2==CaSO 4(微溶)
Br (I 、
S) SO 2+H 2O SO 2+CO 2+H 2O
H 2SO 4 CuSO 4+SO 2+H 2O ZnSO 4+SO 2(后有H 2)+H 2O Fe 3++SO 2+H 2O
只表现强
氧化性 兼有
酸性
C+H 2O C 2H 4+H 2无水无强还原性气体
(4)酸雨的形成和防治
酸雨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
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又以硫酸为主。
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SO 2、NO x (NO 、NO 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起始物,因为大气中的SO 2在光照、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等的作用下,经氧化、溶于水等方式形成H 2SO 4,而NO 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NO 2,NO 2直接溶于水形成HNO 3,造成了雨水pH 值降低,便形成了酸雨。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为:气相反应:2SO 2+O 2=2SO 3、SO 3+H 2O=H 2SO 4;液相反应:SO 2+H 2O=H 2SO 3、2H 2SO 3+O 2=2H 2SO 4。
总反应:232522224222Mn Fe Cu V SO H O O H SO ++++
++−−−−−−−→、、、
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为:2NO+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
引起硫酸型酸雨的SO 2人为排放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尾气的排放、土法炼硫等。
引起硝酸型酸雨的NOx 人为排放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
酸雨危害:①直接引起人的呼吸系统疾病;②使土壤酸化,损坏森林;③腐蚀建筑结构、工业装备,电信电缆等。
酸雨防治与各种脱硫技术:要防治酸雨的污染,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的污染物排放。
因此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采取排烟脱硫技术回收二氧化硫、寻找替代能源、城市煤气化、提高燃煤效率等都是防止和治理酸雨的有效途径。
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是各种脱硫技术的应用。
在含硫矿物燃料中加生石灰,及时吸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 2,这种方法称为“钙基固硫”,其反应方程式为:SO 2+CaO=CaSO 3,2CaSO 3+O 2=2CaSO 4;也可采用烟气脱硫技术,用石灰浆液或石灰石在烟气吸收塔内循环,吸收烟气中的SO 2,其反应方程式为:SO 2+Ca(OH)2=CaSO 3+H 2O ,SO 2+CaCO 3=CaSO 3+CO 2,2CaSO 3+O 2=2CaSO 4。
在冶金工业的烟道废气中,常混有大量的SO 2和CO ,它们都是大气的污染物,在773K和催化剂(铝矾土)的作用下,使二者反应可收回大量的硫黄,其反应原理为:SO 2+2CO==S+CO 2 4、硫酸
①稀H 2SO 4具有酸的一般通性,而浓H 2SO 4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三大特性:
②SO42—的鉴定(干扰离子可能有:CO32-、SO32-、SiO32-、Ag+、PO43-等):
待测液澄清液白色沉淀(说明待测液中含有SO42-离子)
③硫酸的用途:制过磷酸钙、硫酸铵、硫酸铜、硫酸亚铁、医药、炸药,用于铅蓄电池,作干燥剂、制挥发性酸、作脱水剂和催化剂等。
5、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
1、生产过程:
三阶段SO2制取和净化SO2转化为SO3 SO3吸收和H2SO4的生成三方程
4FeS2+11O2 2Fe2O3+8SO22SO2+O2 2SO3
△
SO3+H2O=H2SO4
三设备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
有关原理
矿石粉碎,以增大矿石与
空气的接触面,加快反应
速率
逆流原理(热交换器)目的:
冷热气体流向相反,冷的
SO2、O2、N2被预热,而热
的SO3、SO2、O2、N2被冷却.
逆流原理(98.3%的浓硫酸
从塔顶淋下,气体由下往
上,流向相反,充分接触,
吸收更完全)
设备中排出的气体炉气:SO2.N2.O2.矿尘(除
尘).砷硒化合物(洗涤).
H2O气(干燥)……
净化气:SO2.N2.O2
SO2、O2、N2、SO3
尾气:SO2及N2、O2
不能直接排入大气中
说明矿尘.杂质:易使催化剂
“中毒”
H2O气:腐蚀设备、影响生
产
反应条件——
理论需要:低温、高压、
催化剂;实际应用:
400℃~500℃、常压、催
化剂
实际用98.3%的浓硫酸吸收
SO3,以免形成酸雾不利于气
体三氧化硫被进一步吸收
2、尾气处理:氨水
−
−
−
−
−→
−)
,
(2
2
2
等
含O
N
SO
(NH4)2SO3
−
−→
−4
2
SO
H
(NH4)2SO4+ SO2↑
NH4HSO3
氧族元素
1、氧族元素比较:原子半径O<S<Se<Te 单质氧化性O2>S>Se>Te
单质颜色无色淡黄色灰色银白色单质状态气体固体固体固体氢化物稳定性H2O>H2S>H2Se>H2Te沸点H2O>H2Te>H2Se>H2S(水反常)最高价含氧酸酸性H2SO4>H2SeSO4>H2TeO4
2、O
O2O3
颜色无色气态—淡蓝色
气味无刺激性特殊臭味
水溶性臭氧密度比氧气的大
密度臭氧比氧气易溶于水
氧化性强
(不易氧化Ag、Hg等)极强(O3+2KI+H2O==2KOH+I2+O2)(易氧化Ag、Hg等不活泼金属)
高温催化剂
高压放电
电解
MnO 2
漂白性 无
有(极强氧化性—作消毒剂和脱色剂)
稳定性
3O 2 2O 3 2O 3===3O 2 常温:缓慢
加热:迅速
相互关系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3、比较H 2O 和H 2O 2 H 2O H 2O 2 电子式 H: O: H H:O:O:H
化学键 极性键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分子极性 有
有
稳定性 稳定
2H 2O 2H 2↑+O 2↑ 不稳定
2H 2O 2 2H 2O+O 2↑ 氧化性 较弱(遇强还原剂反应) 2Na+2H 2O==2NaOH+H 2↑ 较强(遇还原剂反应) SO 2+H 2O 2===H 2SO 4
还原性
较弱
(遇极强氧化剂反应) 2F 2+2H 2O===4HF+O 2 较强
(遇较强氧化剂反应)
2MnO 4—
+5H 2O 2+6H +==2Mn 2++5O 2↑+8H 2O 作用
饮用、溶剂等
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等
H 2S+H 2SO 4(浓)
S ↓+SO 2↑+H 2O
SO 3+2NaHSO 3==Na 2SO 4+2SO 2+H 2O
3CuSO 4 3CuO+2SO 2↑+SO 3↑+O 2↑ 6FeSO 4+3Br 2══2Fe 2(SO 4)3+2FeBr 3
三、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1.氨气(NH 3):
(1)分子结构:由极性键形成的三角锥形的极性分子,N 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
(2)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 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3)化学性质:
①与H 2O 反应:NH 3 + H 2O NH 3·H 2O NH 4+ + OH -, 溶液呈弱碱性,氨水的成份为:NH 3 、 H 2O 、NH 3·H 2O 、NH 4+ 、 OH -、H +
,氨水易挥发;
②与酸反应:NH 3 + HCl = NH 4Cl NH 3 + HNO 3 = NH 4NO 3 与挥发性酸反应有白烟生成 ③还原性(催化氧化):
4NH 3 + 5O 2 = 4NO + 6H 2O (N 为-3价,最低价态,具有还原性)
(4)实验室制法 Ca (OH )2 + 2NH 4Cl
CaCl 2 + 2NH 3↑ + 2H 2O ,
工业㓡法:N 2与H 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 2.铵盐
催化剂
△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受热分解: NH 4HCO 3
NH 3↑ + H 2O + CO 2↑ NH 4Cl
NH 3↑+ HCl ↑
②与碱反应: NaOH + NH 4Cl
NaCl + NH 3↑ + H 2O
3.氮气(N 2)
(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N ┇┇N ∶,结构式为N ≡N ,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 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H 2、O 2、IIA 族的Mg 、Ca 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N 2中N 元素0价,为N 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H 2反应: N 2 + 3H 2 2NH 3 ②与O 2反应: N 2 + O 2 = 2NO ③与活泼金属反应: N 2 +3 Mg = Mg 3N 2
(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4.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简介:氮元素有+1、+2、+3、+4、+5五种正价态,对应有六种氧化物
种 类
色 态
化学性质
N 2O 无色气体 较不活泼 NO
无色气体
活泼,不溶于水
N 2O 3(亚硝酸酐) 无色气体, 蓝色液体(-20℃) 常温极易分解为NO 、NO 2 NO 2 红棕色气体 较活泼,与水反应 N 2O 4
无色气体 较活泼,受热易分解 N 2O 5(硝酸酸酐)
无色固体
气态时不稳定,易分解
(2)NO 和NO 2的重要性质和制法①性质:2NO + O 2 = 2NO 2(易被氧气氧化,无色 气体转化为红棕色);2NO 2 (红棕色) N 2O 4(无色)(平衡体系);3NO 2 + H 2O = 2HNO 3 + NO (工业制硝酸);NO + NO 2 + 2NaOH = 2NaNO 2 + H 2O (尾气吸收); NO 2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湿润的KI 淀粉试纸变蓝。
②制法:NO : 3Cu + 8HNO 3(稀)= 3Cu (NO 3)2 + 2NO ↑ + 4H 2O (必须用排水法收集NO );NO 2:Cu + 4HNO 3(浓)= Cu (NO 3)2 + 2NO 2↑ + 2H 2O (必须用排空气法收集NO 2)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①NO 2或NO 2与N 2(非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可依据3NO 2 + H 2O = 2HNO 3 + NO 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②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由4NO 2 + O 2 + 2H 2O = 4HNO 3进行计算,当体积比V (NO 2):
V (O 2)=4:1时,恰好反应;>4:1时,NO 2过量,剩余NO ;<4:1时,O 2过量,剩余O 2。
③NO 和O 2同时通入水中时,由4NO + 3O 2 + 2H 2O = 4HNO 3进行计算,原理同②方法。
④NO 、NO 2、O 2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先按①求出NO 的体积,再加上混合气体中NO 的体积
高温、高压 催化剂
放电 点燃
再按③方法进行计算。
(4)氮的氧化物(NO 、NO 2)对环境的影响:
①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可造成水体污染。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燃料在发动机内高温燃烧时,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与碳氢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反应生成形成的一种有毒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具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伤害植物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另外,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亚硝酸,是酸雨的成分。
大气中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和植物体的焚烧,以及农田土壤和动物排泄物中含氮化合物的转化。
因此必须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进入大气、陆地和海洋的含氮的氧化物。
在工业上含氮氧化物的尾气吸收常用以下反应:NO 2 + NO + 2NaOH = 2NaNO 2 + H 2O ,既可以回收尾气,生成的亚硝酸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②除人工合成的含氯(如氟利昂)、含溴的物质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元凶外,汽车尾气、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工业废气等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如N0和N02等),也可以破坏掉大量的臭氧分子,从而造成臭氧层的破坏。
5.硝酸(HNO 3)
(1)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常用浓硝 酸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
(2)化学性质:硝酸为强酸,具有以下性质: ①具有酸的通性,
②浓硝酸不稳定性:4HNO 3 = 4NO 2↑+ O 2↑ + 2H 2O
③强氧化性:无论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能放出氢气。
a.与金属反应:Cu + 4HNO 3(浓)= Cu (NO 3)2 + 2NO 2↑ + 2H 2O ;
3Cu + 8HNO 3(稀)= 3Cu (NO 3)2 + 2NO ↑ + 4H 2O ; 3Ag + 4HNO 3(稀)= 3AgNO 3 + NO ↑ + 2H 2O ; 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钝化。
b.与非金属反应:C + 4HNO 3(浓)= CO 2 ↑+ 4NO 2↑ + 2H 2O 。
c.与其他还原剂反应,如H 2S 、SO 2、Fe 2+
等。
d.与有机物反应:硝化反应、酯化反应、与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黄色)等。
(3)制法:
①实验室制法:硝酸盐与浓硫酸微热,
NaNO 3(固)+ H 2SO 4(浓)
NaHSO 4 + HNO 3↑
(不能强热,因硝酸不稳定。
也不能用稀硫酸,无法生成气体);
②工业制法:氨的催化氧化法,4NH 3 + 5O 2 = 4NO + 6H 2O ; 2NO + O 2 = 2NO 2;
3NO 2 + H 2O = 2HNO 3 + NO ;
尾气处理:NO 2 + NO + 2NaOH = 2NaNO 2 + H 2O
四、碳、硅元素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制法及应用的比较
1.碳单质:
(1)物理性质:碳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
(见表18—2)
(2)化学性质:①C + O 2 = CO 2 ②2C + O 2 = 2CO ③C+4HNO 3(浓)=CO 2↑+ 4NO 2↑
+ 2H 2O ④ C + 2CuO = 2Cu + CO 2↑⑤ C + CO 2 = 2CO ⑥ 2C + SiO 2 = Si + 2CO ↑
光或热
催化剂 △ 点燃 点燃 △
高温
高温 △
2.碳的氧化物(CO 、CO 2)性质的比较:(表18—3)
3.硅、硅酸及硅酸盐:
(1)硅:单质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
晶体硅为原子晶体,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度大而脆、熔沸点高。
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化学性质:①常温Si + 2F 2 = SiF 4 ;Si + 4HF = SiF 4 + 2H 2 ;Si + 2NaOH + H 2O = Na 2SiO 3 + 2H 2↑
②加热:Si + O 2 = SiO 2; Si + 2Cl 2 = SiCl 4 ;Si + 2H 2 = SiH 4 。
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
工业上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制取粗硅:SiO 2 + 2C = Si + 2CO ↑
(2)硅酸(H 2SiO 3或原硅酸H 4SiO 4):难溶于水的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
△ △
高温 高温
(3)硅酸钠: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矿物胶。
盛水玻璃的试剂瓶要使用橡胶塞。
能与酸性较强的酸反应:Na2SiO3 + 2HCl = H2SiO3↓(白)+ 2NaCl;
Na2SiO3 + CO2 + H2O =H2SiO3↓+ Na2CO3
4.水泥、玻璃和陶瓷等硅酸盐产品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硅酸盐材料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水泥、各种陶瓷等都是以黏土、石英和长
展,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特殊功能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高温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压电陶瓷等相继被生产出来。
5、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与复合材料的比较(表18—7)
6、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1.二氧化碳: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围内人工采伐林木量的增加,森林面积锐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加。
由于二氧化碳对从地表射向太空的长波特别是红外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部分阻碍了地球向太空辐射能量。
这就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人们把这种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效应称为温室效应。
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要控制工业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大量植树造林。
2.一氧化碳:人们常说的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导致的,它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极易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它是水煤气的成分之一,含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
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五、常见气体的制备
1.气体的发生装置
一般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设计气体发生装置,通常气体的发生装置有如下几种(见下图)
固态反应物加热产生气体有液体反应物不加热产生气体有液体反应物加热产生气体2.常见气体的收集装置
3.常见气体制备原理,装置选择
气体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注意事项
H 2 较活泼金属(Zn )与稀强酸(如H 2SO 4,HCl 但勿用HNO 3或浓H 2SO 4)的置换反应
C a 或c
①用长颈漏斗时要液封 ②制SO 2(Na 2SO 3粉末)、NO 2(剧烈放热多)、C 2H 2(CaC 2遇H 2O 粉化)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③制CO 2不用H 2SO 4(因CaSO 4微溶) ④制H 2S 不能用硝酸或浓H 2SO 4(防氧化)
CO 2
C b
H 2S
FeS 与盐酸或稀硫酸进行复分解反应
C b
SO 2 无水Na 2SO 3粉末与中等浓度H 2SO 4进行复分解反应
B b
NO 2
Cu 和浓HNO 3
B b
C 2H 2
电石与水进行反应
B a
Cl 2
E 或D
b 或a ①排水法完毕应先撤导管后撤火
②反应物都是液
体要加碎瓷片防爆沸
③制乙烯要控制温度在170℃ ④集Cl 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 HCl 食盐与浓H 2SO 4(不挥发性酸与挥发性酸的盐)进行复分解反应
E 或D b NO
E 或D
a
气体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注意事项
O 2
A a 或b
共同点:
①气密性的检查 ②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③若用排水法,做完实验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 不同点:
收集氨气仪器要干燥
CH 4
无水CH 3COONa 和碱石灰共热
A a 或c
NH 3
A c
C2H4 F a
4.尾气的处理装置
具有毒性或污染性的尾气必须进行处理,常用处理尾气装置,如图7—7。
5.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一般常用的有洗气瓶、干燥管、U形管和双通加热管几种。
6.防堵塞安全装置(如图7—9)
7.防倒吸安全装置(见图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