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信号与系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合集下载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信号分解与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信号分解与合成的具体方法;3.能够利用信号分解与合成技术分析和合成简单信号。

实验仪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

实验原理:信号分解是指将一个复杂信号分解成一组频率、振幅和相位不同的简单信号。

信号合成是指根据给定的频率、振幅和相位信息,将多个简单信号合成为一个复杂信号。

实验步骤:1.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接入示波器的输入端,并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振幅和相位设置。

2.调节示波器以及频谱分析仪的参数,观察信号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和幅频特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周期为1s,频率为1Hz,振幅为5V,相位为0的方波信号作为实验对象。

将该方波信号输入示波器中,观察到了方波的周期性波形。

接着,我们使用频谱分析仪对方波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观察到频谱图中只存在基频和其奇次谐波(3Hz,5Hz,7Hz,...),并且振幅逐渐衰减。

这说明方波信号可以被分解为一组频率不同、振幅逐渐衰减的简单信号。

然后,我们选择了多个简单信号(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并分别输入到示波器中,调整其频率、振幅和相位,观察到了不同波形的复杂信号。

这表明信号分解与合成技术可以通过调节简单信号的频率、振幅和相位,实现对复杂信号的合成。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信号分解与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信号分解与合成的具体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复杂信号进行分解,并利用合适的简单信号进行合成,从而实现对信号的分析和合成。

这对于信号处理和通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实验十三 信号分解及合成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和熟悉波形分解与合成原理。

2、 了解和掌握用傅里叶级数进行谐波分析的方法。

二、 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 数字万用表3、 信号源及频率计模块S24、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S4三、 实验原理(一)信号的频谱与测量信号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是对信号的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

对于一个时域的周期信号()f t ,只要满足狄利克菜(Dirichlet)条件,就可以将其展开成三角形式或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例如,对于一个周期为T 的时域周期信号()f t ,可以用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求出它的各次分量,在区间11(,)t t T +内表示为()01()cos sin 41,3,5,7,n n n f t a a n t b n t Ak Tk ω∞==+Ω+Ω=⋅⋅⋅∑()01()cos sin n n n f t a a n t b n t ∞==+Ω+Ω∑即将信号分解成直流分量及许多余弦分量和正弦分量,研究其频谱分布情况。

图1ωca信号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信号的时域特性与频域特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可以用图13-1来形象地表示。

其中图(a)是信号在幅度—时间—频率三维坐标系统中的图形;图(b)是信号在幅度一时间坐标系统中的图形即波形图:把周期信号分解得到的各次谐波分量按频率的高低排列,就可以得到频谱图。

反映各频率分量幅度的频谱称为振幅频谱。

图(c)是信号在幅度—频率坐标系统中的图形即振幅频谱图。

反映各分量相位的频谱称为相位频谱。

在本实验中只研究信号振幅频谱。

周期信号的振幅频谱有三个性质: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

测量时利用了这些性质。

从振幅频谱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各频率分量所占的比重。

测量方法有同时分析法和顺序分析法。

同时分析法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多个滤波器,把它们的中心频率分别调到被测信号的各个频率分量上。

当被测信号同时加到所有滤波器上,中心频率与信号所包含的某次谐波分景频率-致的滤波器便有输出。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
将被测方波信号加到分别调谐于其基波和各次奇谐波频率的一系列有源带通滤波器电路上。从每一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到相应频率的正弦波。实验所用的被测信号是 左右的周期信号,而作为选频网络的五种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输出频率分别为 、2 、3 、4 、5 ,因而能从各有源带通滤波器是两端观察到基波和各次谐波。其中,在理想情况下,方波的偶次谐波应该无输出信号,始终为零电平,而奇次谐波则有很好的幅度收敛性,理想情况下,奇次谐波中一、三、五、七、九次谐波的幅度比应为1:(1/3): (1/5):(1/7):(1/9)。但实际上因输入方波的占空比比较难控制在50%,且方波可能有少量失真以及滤波器本身滤波特性的有限性都会使得偶次谐波分量不能达到理想零的情况。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
———————————————————————————————— 作者:
———————————————————————————————— 日期: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ﻩ信号与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学院:ﻩ信息工程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4、用示波器的两个探头,直接观察基波和三次谐波的相位关系,或者采用李沙育图的方法,看其相位差是否为180,同时考察其幅度关系,幅度之比是否为3:1.
采用李沙育图观察基波和三次谐波的相位关系如图(7),可知道其相位为180.
图(7)
从示波器中观察基波和三次谐波的峰峰值之比,可知其幅度比为3:1,如图(8)所示
图(12)
8、将方波分解所得基波和三次谐波,五次谐波,用导线与其对应的插孔相连,观测加法器的输出合成波形,并记录所得的波形。
实验所得波形如图(13)所示。
图(13)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总结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总结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
1. 掌握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原理;
2. 了解信号的合成生成方法;
3. 掌握合成信号的基本特性。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的内容包括:
1. 利用MATLAB编程实现信号合成程序;
2. 信号合成程序的调试;
3. 利用合成信号产生平坦的信号;
4. 利用合成信号产生任意波形;
5. 记录下合成信号的波形并作出比较;
6. 对合成信号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三、实验结果
1. 利用MATLAB编程实现信号合成程序: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用MATLAB编程实现一个信号合成程序,以满足任意一种信号的所需。

2. 平坦信号:利用本次实验,通过对直线段和曲线段的组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看上去是弧形的信号,它是一个平坦信号,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曲线段的个数来调整这个信号的过程。

3. 任意波形: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合成信号来得到任
意波形。

通过改变曲线段的弯曲度和曲线段的个数,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波形。

4. 记录下合成信号的波形: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可以将波形记录下来,并作出比较,以确认合成出的波形的情况。

5. 对合成信号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本次实验中,我们可以对合成的信号进行分析与评价,以看出是否符合要求,并能够作出准确评价。

四、总结
本次实验主要是学习信号的分解和合成,及其相关原理。

信号的分解和合成主要是通过程序来实现的,在程序的帮助下,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信号的分解和合成。

本次实验通过实现信号合成程序的调试,发现、记录合成的信号并作出评价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信号的分解和合成。

实验四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实验四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实验四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目的:1.了解正弦波的频率、周期、幅值的概念,学习如何扫描振荡器的操作方法;3.学会分解信号为基波和谐波的叠加形式,并学习信号的合成原理。

实验仪器:1.示波器2.扫描振荡器3.电容电阻箱或电位器4.函数发生器5.电源实验原理:1.正弦波的频率、周期、幅值正弦波是指时间、电压或电流都随着正弦函数变化的周期性波形,常表示为y=A*sin(ωt+φ),其中A为振幅,ω为角频率,φ为初相位,t为时间。

正弦波的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波形变化的次数,即ω/2π,单位为赫兹(Hz)。

频率越高,波形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次数越多,波形的周期越短。

正弦波的周期指波形从一个极值到另一个极值所需的时间,即T=1/f。

正弦波的幅值指波形振动的最大距离,通常用峰值(Vp)或峰峰值(Vpp)来表示。

峰值是指波形振动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峰峰值是指波形振动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扫描振荡器是一种信号源,它能够产生可调频率、可调幅度的正弦波信号。

其操作方法如下:(1)将扫描振荡器电源插座插入电源插座;(3)按下扫描振荡器的POWER开关,激活电源;(4)调节FREQUENCY旋钮和AMPLITUDE旋钮,调节正弦波的频率和幅度;(5)根据需要选择SINE、SQUARE、TRIANGLE等波形。

3.调节示波器的基本参数(1)调节触发电平。

触发电平是示波器用于捕捉波形起点的电平参考值,需要根据所测量的信号进行调节。

在示波器的“Trigger”面板上,可以通过“LEVEL”旋钮进行设置。

(2)调节时间/电压比。

示波器有自动触发和正常触发两种模式。

在自动触发模式下,示波器会自动捕捉信号并显示波形;在正常触发模式下,示波器需要先捕捉到信号才能进行显示。

在示波器的“Trigger”面板上,可以通过“MODE”选择触发模式。

(4)选择或调节显示模式。

示波器有AC、DC、GND三种显示模式,分别表示显示交流信号、直流信号和零参考信号。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信号分解和合成的过程和方法。

其中,我们研究了信号分解和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利用 MATLAB 软件进行信号分解和合成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验证了信号分解和合成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一、信号分解信号分解,是指将一个信号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成分。

常用的信号分解方法有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本次实验我们采用了小波变换对信号进行分解。

小波变换是一种时频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时间分解精度高、尤其适合非平稳信号的分析。

在小波分析中,我们通过选择适当的小波函数和选取不同的分解层数,可以将信号分解为越来越细节和越来越精确的小波成分,对信号的各种特征和结构有较好的拟合和表示,从而更为深入地了解信号的内在特性。

在 MATLAB 环境下,我们通过调用 Wavelet Toolbox 中的相关函数,实现了信号分解的实验。

具体步骤为:1.加载待处理信号,使用 load 命令将信号载入 MATLAB 环境中。

2.选择所需的小波函数。

在 Wavelet Toolbox 中,提供了多种不同形态的小波函数,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3.调用 wfilters 函数进行小波滤波器设计。

该函数根据所选小波函数的性质,生成对应的离散小波滤波器系数(低通和高通滤波器系数)。

4.使用 wmulticfs 函数对信号进行小波分解。

该函数将信号分解为多个不同尺度和不同频带的小波系数,可用于分析信号中的不同成分。

5.可视化分解结果,通过图像展示各个小波系数的分布和特征,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信号的结构和组成成分。

二、信号合成信号合成,是指将多个简单的信号成分重新组合起来,形成新的信号。

信号合成常用的方法有基本波形叠加法、线性组合法、窄带带通滤波法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基本波形叠加法为例,对信号进行合成。

基本波形叠加法,是指将一系列基本波形(如正弦波、三角波)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形成新的波形。

该方法简单易行,对于周期信号的分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特性,以及如何将复杂信号分解为简单的基本信号,并重新合成原始信号。

二、实验原理1、信号的分解任何周期信号都可以用一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线性组合来表示,这就是傅里叶级数展开。

对于非周期信号,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将其表示为连续频谱。

2、信号的合成基于分解得到的各个频率成分的幅度和相位信息,通过逆过程将这些成分相加,可以合成原始信号。

三、实验设备与环境1、实验设备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2、实验环境安静、无电磁干扰的实验室环境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产生周期信号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周期方波信号,设置其频率和幅度。

2、观察时域波形将产生的方波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其时域波形,记录波形的特点,如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占空比等。

3、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对观察到的方波信号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得到各次谐波的频率、幅度和相位信息。

4、合成信号根据分解得到的谐波信息,在计算机软件中重新合成信号,并与原始方波信号进行比较。

5、改变信号参数改变方波信号的频率和幅度,重复上述步骤,观察分解与合成结果的变化。

6、非周期信号实验产生一个非周期的脉冲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和合成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周期方波信号时域波形显示方波具有陡峭的上升和下降沿,占空比固定。

傅里叶级数分解结果表明,方波包含基波和一系列奇次谐波,谐波的幅度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合成的信号与原始方波信号在形状上基本一致,但在细节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主要是由于分解和合成过程中的计算精度限制。

2、改变参数的影响当方波信号的频率增加时,谐波的频率也相应增加,且高次谐波的相对幅度减小。

幅度的改变主要影响各次谐波的幅度,而对频率和相位没有影响。

3、非周期脉冲信号傅里叶变换结果显示其频谱是连续的,且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有能量分布。

实验四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实验四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指导教师:张坤华
报告人:鲜欣邑学号:2011300054 班级: 1 实验时间:2013-04- 30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3-05-14
教务部制
送入Y轴,示波器采用X-Y方式显示,观察李沙育图形。

90、1800时,波形分别如图2-2-3当基波与三次谐波相位差为00(即过零点重合)、0
所示。

相位差=0º相位差=90º相位差=180º
图4-3 基波与三次谐波相位的观察
以上是三次谐波与基波产生的典型的李沙育图,通过图形上下端及两旁的波峰个数,确定频率比,即3:1,实际上可用同样的方法观察五次谐波与基波的相移和频率比,其应约为5:1。

实验内容:
1、观察信号分解的过程及信号中所包含的各次谐波。

2、观察由各次谐波合成的信号。

数据处理:
基波三次谐波
五次谐波七次谐波
基波与三次谐波的相位图、幅度比
基波与五次谐波的相位与幅度比
基波与七次谐波的相位、幅度比
基波与各次谐波的合成图形
深圳大学学生实验报告用纸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引言:信号是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它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索信号的分解与合成,以更深入地理解信号的特性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掌握信号的分解与合成方法,并了解其在通信、音频处理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信号的分解与合成,掌握信号的基本特性和处理方法。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信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信号的分解方法,如傅里叶级数分解;3. 掌握信号的合成方法,如傅里叶级数合成;4. 理解信号的频谱特性和时域特性。

二、实验原理1. 信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信号是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可以用数学函数描述。

根据信号的特性,信号可以分为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

连续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变化的,而离散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离散的。

2. 傅里叶级数分解傅里叶级数分解是将周期信号分解为多个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和。

通过傅里叶级数分解,我们可以得到信号的频谱特性,即信号在频域上的分布情况。

傅里叶级数分解的公式为:f(t) = a0 + Σ(an*cos(nωt) + bn*sin(nωt))3. 傅里叶级数合成傅里叶级数合成是将多个正弦和余弦函数按照一定比例合成为一个周期信号。

通过傅里叶级数合成,我们可以根据信号的频谱特性合成出原始信号。

傅里叶级数合成的公式为:f(t) = Σ(cn*cos(nωt) + dn*sin(nωt))三、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周期信号作为实验对象,记录信号的周期和幅度;2. 对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离散信号;3. 对离散信号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得到信号的频谱特性;4. 根据信号的频谱特性,选择合适的正弦和余弦函数进行傅里叶级数合成;5. 比较合成信号与原始信号的相似性,并分析合成误差的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周期为T的正弦信号作为实验对象。

通过采样和傅里叶级数分解,我们得到了信号的频谱特性,发现信号主要由基频和谐波组成。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7实验七:方波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7实验七:方波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7实验七:方波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七:方波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方波的傅里叶变换和频谱特性2.掌握方波信号在时域上进行分解与合成的方法3.掌握方波谐波分量的幅值和相位对信号合成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及内容1.信号的傅里叶变化与频谱分析信号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是对信号的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

对于一个时域的周期信号f(t),只要满足狄利克莱条件,就可以展开成傅里叶级数:从式中可以看出,信号f(t)是由直流分量和许多余弦(或正弦)分量组成。

2.方波信号频谱将方波信号展开成傅里叶级数为:此公式说明,方波信号中只含有一、三、五等奇次谐波分量。

并且其各奇次谐波分量的幅值逐渐减小,初相角为零。

3.方波信号的分解方波信号的分解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采用多个带通滤波器,把它们的中心频率分别调到被测信号的各个频率分量上,当被测信号同时加到多个滤波器上,中心频率与信号所包含的某次谐波分量频率一致的滤波器便有输出。

在被测信号发生的实际时间内可以同时测得信号所包含的各频率分量。

4.信号的合成本实验将分解的1路基波分量和5路谐波分量通过一个加法器,合成为原输入的方波信号。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在方波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单元完成。

1.使方波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00Hz、幅值为4V的方波信号,接入IN端。

2.用示波器同时测量IN端和OUT1端,调节该通路所对应的幅值调节电位器,使该通路输出方波的基波分量,基波分量的幅值为方波信号幅值的4/π倍,频率于方波相同并且没有相位差。

3.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在OUT3、OUT5、OUT7、OUT9端得到方波的三、五、七、九次谐波分量。

4.完成信号的分解后,分别测量基波与三次谐波,基波、三次谐波与五次谐波,基波、三次谐波、五次谐波与七次谐波,基波、三次谐波、五次谐波、七次谐波与九次谐波合成后的波形。

并完成下表。

基波基波+三次谐波基波+三、五次谐波基波+三、五、七谐波基波+三、五、七、九次谐波四、实验总结由实验可知,周期信号是由一个或几个、乃至无穷多个不同的频率的谐波叠加而成的。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案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案

实验一、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一、实验目的1、用同时分析法观测50Hz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并与其傅里叶级数各项的频率与系数作比较。

2、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设备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参考型号:TKSS —B 型)2、双踪示波器三、实验原理1、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以用一系列频率成整数倍的正弦函数来表示,其中与非正弦函数具有相同频率的成分称为基波或一次谐波,其它成分则根据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2、3、4、┅、n 等倍数分别称二次、三次、四次、┅、n 次谐波,其幅度将随谐波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直至无穷小。

2、不同频率的谐波可以合成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反过来,一个非正弦周期波也可以分解为无限个不同频率的谐波成分。

3、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用傅里叶级数来表示,级数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个频谱来表示,不同的非正弦周期函数具有不同的频谱图。

例如,方波的频谱图如图1-2所示。

图1-1 方波图1-2 方波频谱图方波信号的傅里叶表达式:)9sin 917sin 715sin 513sin 31(sin 4)( +++++=t t t t t U t u mωωωωωπ 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 奇函数只含正弦项,偶函数只含直流量和余弦项;奇谐函数只含奇次谐波分量,偶谐函数只含偶次谐波分量、直流量;四、实验重难点1、本实验以方波和三角波为重点进行实验数据的观测。

2、进行本实验前应熟悉信号与系统实验箱(参考型号:TKSS -B 型)、双踪示波器等有关仪器设备的操作。

五、实验步骤实验装置的结构如图1-3所示。

图1-3 信号分解合成实验装置结构框图1、打开电源总开关,检查50Hz方波信号输出;观察方波的周期和幅值。

2、将50Hz方波信号接到信号分解实验模块BPF输入端15脚(注意输入、输出地接在一起);将1、2短接,观察直流分量的幅值;将3,4短接,观察基波分量的频率和幅值,并记录之。

将5,6短接,观察二次谐波分量的频率和幅值,并记录之。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引言:信号是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了解信号的特性和处理方法对于电子通信、信号处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深入探究信号的本质和处理技术。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原理,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探究不同信号类型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与方法1. 实验器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电感等。

2. 实验方法:a. 信号的分解:将复杂信号通过滤波器进行分解,观察信号的频谱特征。

b. 信号的合成:通过不同信号的叠加,合成新的信号,并观察合成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信号的分解a. 实验步骤:(1)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信号。

(2) 将正弦波信号输入到滤波器中。

(3) 调节滤波器的参数,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b. 实验结果:通过调节滤波器的参数,我们可以观察到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发生变化。

当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相等时,输出信号的幅值最大。

这说明滤波器可以将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分离出来。

2. 信号的合成a. 实验步骤:(1)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两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

(2) 将两个正弦波信号通过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进行叠加。

(3) 观察合成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b. 实验结果:通过调节叠加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差,我们可以观察到合成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发生变化。

当两个信号的频率相近且相位差为零时,合成信号的幅值最大。

这说明信号的合成是通过叠加各个频率分量得到的。

四、实验讨论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原理,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信号的分解可以通过滤波器将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分离出来。

这为信号处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 信号的合成是通过叠加各个频率分量得到的,通过调节叠加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差,可以得到不同形态的合成信号。

3. 信号的频谱特征对于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观察频谱可以更好地理解信号的特性。

信号与系统 实验三 电信号的合成与分解

信号与系统 实验三 电信号的合成与分解

实验三电信号的合成与分解一、实验数据及分析1.写出合成图3.3.2所示各波形的程序。

(如用同一程序,请写出各波形前5次谐波所对应的谐波次数、幅值、相位)clc; %清除当期command区域的命令clear all; %清空环境变量T=input(‘input T:’); %输入波形的周期t=0:T/100:2*T; %周期的离散化(起始:0,步长:T/100,终点:2*T)a0=input(‘input a0:’);%周期的离散化(起始:0,步长:T/100,终点:2*T)n=input(‘input n:’); %合成波形所需谐波个数之和(不包括零项)w=2*pi/T;s=0; %s是一个中间变量。

用于存储谐波。

它的初始值为0。

for i=1:n %循环语句,i从1到na(i)=input(‘input a(i):’); %各谐波振幅k(i)=input(‘input k(i):’); %各谐波次数p(i)=input(‘input p(i):’); %各谐波初相y=a(i)*cos(k(i)*w*t+p(i)*pi/180);plot(t,y); %画图语句s=s+y; %谐波存储到变量s中hold on; %保存本图像end;f=s+a0; %最后的方波plot(t,f,’r’); %画图语句,r为图片的颜色——红色方波前五次数据:a0=0a(1)=1.2732; k(1)=1;p(1)=-90;a(2)=0.4244; k(2)=3;p(2)=-90;a(3)=0.2546; k(3)=5;p(3)=-90;a(4)=0.1819; k(4)=7;p(4)=-90;a(5)=0.1415; k(5)=9;p(5)=-90;锯齿波前五次数据:a0=0a(1)=2/pi; k(1)=1;p(1)=-90;a(2)=-1/pi; k(2)=2;p(2)=-90;a(3)=2/3/pi; k(3)=3;p(3)=-90;a(4)=-1/2/pi; k(4)=4;p(4)=-90;a(5)=2/5/pi; k(5)=5;p(5)=-90;半波前五次数据:a0=1/pi;a(1)=0.5; k(1)=1;p(1)=-90;a(2)=-2/3/pi; k(2)=2;p(2)=0;a(3)=-2/15/pi; k(3)=4;p(3)=0;a(4)=-2/35/pi; k(4)=6;p(4)=0;a(5)=-2/63/pi; k(5)=8;p(5)=0;三角波前五次数据:a0=0.5;a(1)=4/pi/pi; k(1)=1;p(1)=0;a(42)= 4/9/pi/pi; k(2)=2;p(2)=0;a(3)= 4/25/pi/pi; k(3)=3;p8(3)=0;a(4)=- 4/49/pi/pi; k(4)=4;p(4)=0;a(5)= 4/81/pi/pi; k(5)=5;p(5)=0;2. 写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实验四--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实验四--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实验四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实验内容】设计并安装一个电路使之能够产生方波,并从方波中分离出主要谐波,再将这些谐波合成为原始信号或其他周期信号。

1.基本要求(1)设计一个方波发生器,要求其频率为1kHz,幅度为5V;(2)设计合适的滤波器,从方波中提取出基波和3次谐波;(3)设计一个加法器电路,将基波和3次谐波信号按一定规律相加,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原因。

2.提高要求设计5次谐波滤波器或设计移相电路,调整各次谐波的幅度和相位,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并与基本要求部分作对比,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原因。

3. 其他部分用类似方式合成其他周期信号,如三角波、锯齿波等。

【实验目的】1.掌握方波信号产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各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2. 掌握滤波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参数选择;3. 了解实验过程:学习、设计、实现、分析、总结。

4. 系统、综合地应用已学到的电路、电子电路基础等知识,在单元电路设计的基础上,利用multisim 和FilterPro 等软件工具设计出具有一定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电子电路。

5. 掌握多级电路的安装调试技巧,掌握常用的频率测量方法。

6. 本实验三人一组,每人完成一个功能电路,发挥团队合作优势,完成实验要求。

【报告要求】1. 根据实验内容、技术指标及实验室现有条件,自选方案设计出原理图,分析工作原理,计算元件参数。

(写出理论推导,不能只有图) 非正弦周期信号可以通过Fourier 分解成直流、基波以及与基波成自然倍数的高次谐波的叠加。

本实验需要设计一个高精度的带通滤波器和移相器,组成选频网络,实现方波Fourier 分解的原理性实验,实现方波合成的原理性实验。

简易波形分解与合成由下述四个部分功能电路—周期信号产生电路、波形分解电路(滤波器)、相位调节、幅值调节与合成电路组成。

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对某非正弦周期信号()f t ,其周期为T ,频率为f ,则可以分解为无穷项谐波之和,即:000112()sin()sin(2)n n n n n n nf t c c t c c f t T πϕπϕ∞∞===++=++∑∑上式表明,各次谐波的频率分别是基波频率0f 的整数倍。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目录一、实验概述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原理 (3)3. 实验设备与工具 (4)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5)1. 实验一 (6)1.1 实验目的 (7)1.2 实验原理 (7)1.3 实验内容与步骤 (8)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9)2. 实验二 (10)2.1 实验目的 (12)2.2 实验原理 (12)2.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3)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14)3. 实验三 (15)3.1 实验目的 (16)3.2 实验原理 (16)3.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7)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19)4. 实验四 (20)4.1 实验目的 (20)4.2 实验原理 (21)4.3 实验内容与步骤 (22)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三、实验总结与体会 (24)1. 实验成果总结 (25)2. 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6)3. 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理解与认识 (27)4. 对未来学习与研究的展望 (28)一、实验概述本实验主要围绕信号与系统的相关知识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操作,如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本实验还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本实验共分为五个子实验,分别是:信号的基本属性测量、信号的频谱分析、信号的时域分析、信号的频域分析以及信号的采样与重构。

每个子实验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内容,并撰写实验报告。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深入了解信号与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令A0 =AVF称为通带增益
Q= 1 称为等效品质因数 3-A VF
n
=
1 RC

特征角


则H(s)= A02n
s2
n Q
n2
常见的电路形式
其归一化的幅频响应为:
20lgH(j) 20lg
1
A0
相频响应为:
1 n 22
2
nQ
()
arctg
nQ
1
n
2
常见的电路形式
(2)电路延伸
题目 信号波形合成实验电路
所产生频率的为10kHz和30kHz的两路正弦 波信号,应具有确定的相位关系。
产生的信号波形无明显失真,幅度峰峰值分 别为6V和2V。
制作一个由移相器和加法器构成的信号合成 电路,将产生的10kHz和30kHz正弦波信号, 作为基波和3次谐波,合成一个近似方波, 波形幅度为5V,合成波形的形状如图2所示。
Elliptic型低通模拟滤波器
MATLAB中,可以利用如下函数进行Elliptic 滤波器设计:
[z,p,k] = ellipap(N,Rp,Rs); [num,den] = cheby2(N,Rp,Rs,Wn,’type’,’s’) [N,Wn] = cheby2ord(Wp,Ws,Rp,Rs,’s’)
1 1
Chebyshev I型低通模拟滤波器
Chebyshev I型低通滤波器的典型幅度响应 如下图所示:
Chebyshev I型低通模拟滤波器
阶数计算公式: Nco csohsh 1 (1( As2/ 1/p))cco ossh h 11((1 1//kk1))
MATLAB中,可以利用如下函数进行 ChebyshevI 滤波器设计: [z,p,k] = cheby1ap(N,Rp); [num,den] = cheby1(N,Rp,Wn,’type’,’s’) [N,Wn] = cheby1ord(Wp,Ws,Rp,Rs,’s’)

信号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报告

信号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报告

信号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报告信号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报告引言:信号是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光线、电流等都是信号的表现形式。

了解信号的合成与分解对于我们理解信号传递的过程和原理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信号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一:信号的合成在实验室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选择了两个频率不同的正弦波信号,一个频率为f1,另一个频率为f2。

通过信号发生器将这两个信号合成为一个信号,并将合成后的信号输出到示波器上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显示,合成后的信号在示波器上呈现出频率为f1和f2的两个正弦波信号的叠加形式。

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中两个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差,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形态的合成信号。

这说明信号的合成是通过叠加不同频率、振幅和相位的信号而实现的。

实验二:信号的分解在实验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滤波器和示波器进行信号的分解实验。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复杂的信号,例如方波信号。

通过信号发生器将方波信号输入到滤波器中,然后将滤波器的输出连接到示波器上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显示,滤波器输出的信号仅包含原始信号中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成分,而滤波器之外的频率成分则被滤除。

通过调整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成分。

这说明信号的分解是通过滤波器选择性地通过或阻断不同频率的信号成分而实现的。

讨论: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信号的合成是通过叠加不同频率、振幅和相位的信号而实现的。

2. 信号的分解是通过滤波器选择性地通过或阻断不同频率的信号成分而实现的。

3. 信号的合成与分解是信号处理中常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音频处理等领域。

结论: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了信号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信号的合成,我们可以将不同频率、振幅和相位的信号叠加在一起,形成复杂的信号。

而通过信号的分解,我们可以选择性地提取出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成分。

实验四--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实验四--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

实验四信号的产生、分解与合成【实验内容】设计并安装一个电路使之能够产生方波,并从方波中分离出主要谐波,再将这些谐波合成为原始信号或其他周期信号。

1.基本要求(1)设计一个方波发生器,要求其频率为1kHz,幅度为5V;(2)设计合适的滤波器,从方波中提取出基波和3次谐波;(3)设计一个加法器电路,将基波和3次谐波信号按一定规律相加,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原因。

2.提高要求设计5次谐波滤波器或设计移相电路,调整各次谐波的幅度和相位,将合成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比较,并与基本要求部分作对比,分析它们的区别及原因。

3. 其他部分用类似方式合成其他周期信号,如三角波、锯齿波等。

【实验目的】1.掌握方波信号产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各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2. 掌握滤波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参数选择;3. 了解实验过程:学习、设计、实现、分析、总结。

4. 系统、综合地应用已学到的电路、电子电路基础等知识,在单元电路设计的基础上,利用multisim 和FilterPro 等软件工具设计出具有一定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电子电路。

5. 掌握多级电路的安装调试技巧,掌握常用的频率测量方法。

6. 本实验三人一组,每人完成一个功能电路,发挥团队合作优势,完成实验要求。

【报告要求】1. 根据实验内容、技术指标及实验室现有条件,自选方案设计出原理图,分析工作原理,计算元件参数。

(写出理论推导,不能只有图) 非正弦周期信号可以通过Fourier 分解成直流、基波以及与基波成自然倍数的高次谐波的叠加。

本实验需要设计一个高精度的带通滤波器和移相器,组成选频网络,实现方波Fourier 分解的原理性实验,实现方波合成的原理性实验。

简易波形分解与合成由下述四个部分功能电路—周期信号产生电路、波形分解电路(滤波器)、相位调节、幅值调节与合成电路组成。

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对某非正弦周期信号()f t ,其周期为T ,频率为f ,则可以分解为无穷项谐波之和,即:000112()sin()sin(2)n n n n n n nf t c c t c c f t T πϕπϕ∞∞===++=++∑∑上式表明,各次谐波的频率分别是基波频率0f 的整数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处理: 基波和三次谐波
基波和五次谐波
Hale Waihona Puke 基波和七次谐波基波与三次谐波的合成
基波、三次谐波和五次谐波合成:
基波、三次谐波、五次和七次谐波合成:
深圳大学学生实验报告用纸
实验结论: 本实验所做的是方波的分解,有实验观察到,方波分解的基波、三次谐波等奇次波 均为正弦波、 而且奇次谐波与基波相位差均为π 、 振幅均为基波的 1/n 被 (n 为其奇数) , 当基波与其他几次谐波合成合成的越多越趋近于原来的方波。通过本实验我们进一步的 理解波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正弦波是所有波的基波。几乎所有波形 都可以用正弦波来合成。波的分解只是在原来波形上的频率的选择,选择想要的频率屏 蔽不要的频率,这样就可以将一个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0 0
相位差=0º
相位差=90º
图 4-3 基波与三次谐波相位的观察
相位差=180º
以上是三次谐波与基波产生的典型的李沙育图,通过图形上下端及两旁的波峰个数, 确定频率比,即 3:1,实际上可用同样的方法观察五次谐波与基波的相移和频率比,其 应约为 5:1。
实验内容: 1、观察信号分解的过程及信号中所包含的各次谐波。 2、观察由各次谐波合成的信号。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 10 日内。
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主板) 。 2、电信号分解与合成模块一块。 3、20M 双踪示波器一台。
实验原理: 1、任何信号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幅度和初相的正弦波迭加而成的。对周期信号由 它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可知,各次谐波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而非周期信号包含了从零到 无穷大的所有频率成份,每一频率成份的幅度均趋向无限小,但其相对大小是不同的。 通过一个选频网络可以将信号中所包含的某一频率成份提取出来。 本实验采用性能较 佳的有源带通滤波器作为选频网络,因此对周期信号波形分解的实验方案如图 2-2-1 所 示。 将被测方波信号加到分别调谐于其基波和各次奇谐波频率的一系列有源带通滤波器 电路上。从每一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到相应频率的正弦波。实验所 用的被测信号是 1 左右的周期信号,而用作选频网络的五种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输出频率 分别是 1、 21、 31、 41、 51 ,因而能从各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两端观察到基波和各次谐 波。其中,在理想情况下,方波的偶次谐波应该无输出信号,始终为零电平,而奇次谐波 则具有很好的幅度收敛性,理想情况下奇次谐波中一、三、五、七、九次谐波的幅度比应 为 1: (1/3) : (1/5) : (1/7) : (1/9) 。但实际上因输入方波的占空比较难控制在 50%,且方 波可能有少量失真以及滤波器本身滤波特性的有限性都会使得偶次谐波分量不能达到理 想零的情况。 为了改善模拟滤波电路滤波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信号分解与合成模块还提供了数字方 式来实现信号的分解,由方波分解出其基波、三次谐波、五次谐波、七次谐波。调节调幅 电位器 W01、W02、W03 可以将基波,三次谐波,五次谐波,七次谐波的幅度调节成 1: 1/3:1/5:1/7,通过导线将其连接至信号的合成的输入插座 IN01、IN02、IN03、IN04J, 通过测试勾可以观察到合成后的波形。 2、验证三谐波与基波之间的相位差是否为 180º, 五谐波与基波之间的相位差是否 为 0º。可用李沙育图形法进行测量,其方法如下:用导线将函数发生器的方波输出端与 带通滤波器输入端连接起来,即把方波信号分先后送入各带通滤波器,如图 2-2-1 所示。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信号与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报告人: Jack
学号
5201314
班级:
888
实验时间:
2015.2.28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部制
2015.2.29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观察信号的分解。 2、掌握周期信号分解为基波和其谐波的基本原理。 3、掌握由基波和其谐波合成周期信号的基本原理
BPF- 1
BPF- 2
BPF- 3
BPF- 4
BPF- 5 图 4-1 信号分解的过程 具体方法一:基波与标准同频同相信号相位比较(李沙育相位测量法) 把函数信号发生器模块产生的正弦波电压调至 6V(峰峰值) ,使其送入示波器的 X 轴,再把 BPF- 1 的基波送入 Y 轴,示波器采用 X-Y 方式显示,观察李沙育图形。 (注: 当滤波器的增益不为 1 时,即 X 轴和 Y 轴信号幅度不一致时,在 90 时其李沙育图
B
A
00 900
图 4-2 李沙育图形
0 0 900
具体方法二:基波与各高次谐波相位比较(李沙育频率测试法) 把 BPF- 1 处的基波送入示波器的 X 轴, 再分别把 BPF- 31 、 BPF- 51 处的高次谐波 送入 Y 轴,示波器采用 X-Y 方式显示,观察李沙育图形。 当基波与三次谐波相位差为 0 (即过零点重合) 、 90 、18 0 0 时,波形分别如图 2-2-3 所示。
0
形并不为圆,而是椭圆,但其是垂直椭圆,与 0 90 时的椭圆并不相同。 )
0 0
当两信号相位差为 0 时,波形为一条直线;当两信号相位差为 90 时,波形为一个 圆;当两信号相位差为 0 90 时,波形为椭圆,如图 2-2-2 所示。
0 0
0
0
A 0 0 900 时: arcsin B
实验步骤: 1、把电信号分解与合成模块插在主板上,用导线接通此模块“电源接入”和主板上 的电源(看清标识,防止接错,带保护电路) ,并打开此模块的电源开关。 2、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 10KHz 左右的方波(要求方波占空比为 50%,这 个要求较为严格) ,峰峰值为 6V 左右。将其接至该实验模块的“输入”端,用示波器观 察各带通滤波器的输出即各次谐波。 (注:观察频率时,可打开实验箱上的频率计实验模 块。即按下该模块电源开关 S2。 ) 3、信号的分解实验提供两种方式即分立元件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模拟方式是采用 有源带通滤波器从原信号中过滤出各次谐波分量, 由于滤波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对 各次谐波的幅度和相位均有影响,所以需要调节各次谐波的相位和幅度。数字方式采用单 片机输出各次谐波分量的采样值,然后经过 DA 转换出各次谐波,基波幅度已经固定,只 需调节其他谐波的幅度,操作比较方便。模拟方式需要打开电源开关 S1,数字方式需要同 时打开电源开关 S1,S2。 4、用示波器的两个探头,直接观察基波与三次谐波的相位关系,或者采用李沙育图 的方法,看其相位差是否为 180º,同时考察其幅度关系,幅度之比是否为 3:1(可以用相 应带通滤波器中的调相和调幅电位器进行相关的调节, 先保证了相位满足关系后再调节调 幅电位器使幅度满足实验的要求,以下的步骤中均可用到调相和调幅,使我们认识到调相 和调幅在信号分解和合成的重要性) 。 5、信号分解的数字方式则可以直接观察分解出的基波、三、五、七次谐波(需打开 电源开关 S1、S2) ,并通过调节可调电阻 W01,W02,W03 可依次对应地改变三、五、七次 谐波的信号幅度。通过调节 W01、W02、W03 可以使基波、三、五、七次谐波的幅度满 足 1:1/3:1/5:1/7 的比例关系。 6、将方波分解所得基波和三次谐波,用导线与其对应的插孔相连,观测加法器的输出 “合成”波形,并记录所得的波形。 7、用示波器的两个探头,直接观察基波与五次谐波的相位关系,或者采用李沙育图 的方法,看基波与五次谐波的相位差是否为 0º,同时考察其幅度关系,幅度之比是否为 5:1。 8、将方波分解所得基波和三次谐波,五次谐波,用导线与其对应的插孔相连,观测加 法器的输出“合成”波形,并记录所得的波形。 9、方波波形合成 (1)将函数发生器输出的 10kHz 左右方波信号送入各带通滤波器输入端。 ( 2)逐个测量各谐波输出幅度、波形,然后将基波及各高次谐波分别与信号合成的 IN01~IN05 任意一个相连,观察基波与任何一次或各次谐波合成的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加法器输出端基波与各奇次谐波的叠加波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