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悬剂的制备及特征

合集下载

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制备混悬剂的方法
混悬剂是指将固体药物加入到液体中并制成均匀悬浊液体的药剂形式。

通常情况下,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取适当的溶媒: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溶媒。

常用的溶媒包括水、生理盐水、甘油等。

2.称量药物:按照所需的药物量称取药物粉末。

3.添加分散剂:添加适当的分散剂,如羧甲纤维素钠等。

分散剂能够增强药物颗粒的稳定性,防止沉淀和聚集。

4.搅拌均匀:将药物粉末放入溶媒中,用搅拌器搅拌均匀,以使药物与分散剂充分混合。

5.调节pH值:根据需要调节pH值,以使药物均匀分散。

6.加入保护剂:添加适量的保护剂,以保护药物不会被分解或失效。

7.定量加水: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水,确保药物悬浮在液体中。

8.灭菌:将混悬液灭菌,以杀死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综上所述,混悬剂的制备方法需要仔细操作,确保药物颗粒充分分散,并保持悬浮液的稳定性。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2.解释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的作用。

3.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掌握如下基本操作技能:乳钵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概念: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属于粗分散体系,可供内服、外用、注射用。

配制环境要求:内服、外用混悬剂(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在D 级下配制;注射用混悬剂(只能肌注)属于无菌药品中的最终灭菌产品,如曲安奈德注射液其配制、灌装须在C 级背景下,压盖须在D 级背景下。

特性:分散相的微粒大小0.5~10μm ,有时可达50μm (注射剂的微粒大小),非均相分散体系,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有界面,扩散很慢,显微镜下可见。

制法:1.分散法------ ①研磨粉碎法;②加液研磨法;③水飞法 。

2.凝聚法------ ①化学凝聚法;②微粒结晶法剂型质量要求:微粒细腻均匀,沉降缓慢,下沉后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贮存期间微粒大小保持不变,粘稠度适宜,易倾倒,外用制剂易涂布,不宜流散,快干燥,不宜被擦掉。

稳定性:混悬剂中的微粒在静置时可发生沉淀降,沉降速度,符合Stokes 定律: ()ηρρgr V 2122-=公式说明:微粒的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大小(r 2)以及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ρ1-ρ2)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粘度(η)成反比。

(即微粒越小,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越大,分散介质的粘度越大,微粒的沉降速度越慢,混悬剂越稳定)。

所以,增加混悬剂稳定性可采取如下措施:1.减小微粒的半径;2.加入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加入亲水胶体,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并形成带电的水化膜包裹在微粒的表面,防止微粒聚集。

4.加入适量的与微粒表面带相反电荷的电解质(絮凝剂),适当降低ζ电位,使微粒发生絮凝,形成振摇时易分散的网状疏松聚集体,从而避免在放置过程中微粒自然沉降易形成致密的不易分散的沉淀结块现象。

混悬剂实验报告

混悬剂实验报告

混悬剂实验报告混悬剂实验报告引言:混悬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由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介质中而形成的制剂。

它具有许多优点,如易于服用、吸收迅速等,因此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

一、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悬浮剂的选择、固体颗粒的制备和悬浮剂的配制。

首先,选择合适的悬浮剂是制备混悬剂的关键。

悬浮剂应具有适当的粘度、稳定性和可重分散性,以保持颗粒的悬浮状态。

其次,固体颗粒的制备是制备混悬剂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方法包括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和晶体分散法。

最后,将悬浮剂与固体颗粒混合,并通过适当的搅拌和分散方法得到混悬剂的最终制剂。

二、混悬剂的性质混悬剂具有一系列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不仅与悬浮剂和固体颗粒的选择有关,还与制剂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和药物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

首先,混悬剂具有较高的粘度,这有助于固体颗粒的悬浮和分散。

其次,混悬剂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指标,它衡量了制剂中颗粒的稳定性和可重分散性。

此外,混悬剂的流变性质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释放速率。

三、混悬剂的应用混悬剂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混悬剂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由于固体颗粒的悬浮状态,药物可以更快地被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其次,混悬剂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和吞咽困难的患者。

由于混悬剂易于服用和吸收,可以方便地调整剂量和给药方式,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此外,混悬剂还可以用于控释制剂的制备。

通过调整悬浮剂的性质和固体颗粒的特性,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和延时释放,从而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结论:混悬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选择合适的悬浮剂和制备固体颗粒,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性质和应用效果的混悬剂。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通过深入了解混悬剂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药物剂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制备以混悬剂的制备为标题,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混悬剂的制备过程吧。

混悬剂是一种将固体药物悬浮于液体中的制剂形式,常用于儿童、老年人或者吞咽困难的患者。

混悬剂具有易于服用、药物释放快、药效稳定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使用。

混悬剂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选材、研磨、悬浮剂的选择、悬浮液的制备和调整等步骤。

在制备混悬剂时需要选取合适的药物作为主要成分。

一般来说,混悬剂适用于颗粒较细、不易溶解的药物,如悬浮粉末、颗粒或微粒。

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适应症来确定。

接下来,选取合适的悬浮剂也是十分重要的。

悬浮剂的主要作用是使药物均匀地悬浮在液体中,防止药物颗粒沉淀。

常用的悬浮剂有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悬浮剂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特性以及患者的特殊需求来确定。

然后,进行药物的研磨处理。

药物的颗粒大小直接影响药物的溶解性和悬浮性。

因此,在制备混悬剂前,常常需要将药物进行研磨,使药物颗粒细小均匀。

研磨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手工研磨、机械研磨等,具体方法可以根据药物的性质以及实际需要来选择。

接下来,制备悬浮液。

悬浮液的制备主要是将药物颗粒悬浮于溶剂中。

在制备悬浮液时,需要将一定量的溶剂倒入容器中,然后将研磨后的药物颗粒加入其中,并充分搅拌。

搅拌的目的是使药物颗粒均匀分散在溶剂中,防止颗粒沉淀。

在制备悬浮液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达到理想的药物悬浮状态。

例如,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悬浮液的pH值、温度、浓度等参数,以提高药物的悬浮性和稳定性。

将制备好的混悬剂进行包装和贮存。

混悬剂一般采用瓶装或袋装形式,以便于患者服用。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注意密封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混悬剂也需要妥善贮存,避免受潮、受热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总结起来,混悬剂的制备过程包括选材、研磨、悬浮剂的选择、悬浮液的制备和调整、包装和贮存等步骤。

制备混悬剂需要仔细选择药物和悬浮剂,进行适当的研磨处理,制备均匀的悬浮液,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混悬剂-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制备应使固体药物有适当的分散度,微粒分散均匀,混悬剂稳定,再悬性好。

混悬剂的制备⽅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1.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研磨成符合混悬剂要求的微粒,再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成混悬剂。

⼩量制备可⽤研钵,⼤量⽣产时可⽤乳匀机、胶体磨等机械。

分散法制备混悬剂要考虑药物的亲⽔性。

对于亲⽔性药物如氧化锌、炉⽢⽯、碱式碳酸铋、碳酸钙、碳酸镁、磺胺类等,⼀般可先将药物粉碎⾄⼀定细度,再采⽤加液研磨法制备,即1份药物加⼊0.4~0.6份的溶液,研磨⾄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处⽅中的剩余液体使成全量。

加液研磨可⽤处⽅中的液体,如⽔、芳⾹⽔、糖浆、⽢油等。

此法可使药物更容易粉碎,得到的混悬微粒可达到0.1~0.5µm.对于质重、硬度⼤的药物,可采⽤“⽔飞法”制备。

“⽔飞法”可使药物粉碎成极细的程度⽽有助于混悬剂的稳定。

疏⽔性药物制备混悬剂时,若药物与⽔的接触⾓>90°,不易被⽔润湿,很难制成混悬剂。

可加⼊润湿剂与药物共研,改善疏⽔性药物的润湿性。

助悬剂、防腐剂、矫味剂等附加剂可先⽤溶剂制成溶液,制备混悬剂时作液体使⽤。

现代固体分散技术,如药物微粉化技术,应⽤于混悬剂的制备,可使混悬微粒更细⼩,更均匀,混悬剂的稳定性更好,⽣物利⽤度更⾼。

如应⽤⽓流粉碎机,粉碎的药物可同时进⾏分级,可得到5µm以下均匀的微粉;胶体磨能将药物粉碎⾄⼩于1µm的微粉。

2.凝聚法是借助物理⽅法或化学⽅法将离于或分⼦状态的药物在分散介质中聚集制成混悬剂。

(1)物理凝聚法:此法⼀般是选择适当溶剂将药物制成过饱和溶液,在急速搅拌下加⾄另⼀种不同性质的液体中,使药物快速结晶,可得到10µm以下(占80%~90%)微粒,再将微粒分散于适宜介质中制成混悬剂。

如醋酸可的松滴眼剂就是采⽤凝聚法制成的。

酊剂、流浸膏剂、醑剂等醇性制剂与⽔混合时,由于⼄醇浓度降低。

使原来醇溶性成分析出⽽形成混悬剂。

混悬剂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掌握混悬剂制备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混悬剂的性质和应用。

一、实验原理
混悬剂是将粉末固体药物悬浮于液体中,制成可搅拌的均匀分散液体剂型。

通过增加粉末与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粉末与液体之间的传质速度,增加药物的渗透性,从而提高药物的活性和溶解速率。

二、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和仪器:粉末固体药物、混悬剂基础液体(如纯净水、溶液)、测量容器(如比色皿、烧杯)、搅拌器等。

2. 根据所需剂量,量取相应的粉末固体药物。

3. 逐渐向烧杯中加入基础液体,同时不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4. 调整混悬剂的浓度和pH值,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溶剂、调节剂等。

5. 将混悬剂倒入适当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
1. 成功制备出了混悬剂,颜色均匀,溶解度较高。

2. 混悬剂的浓度和pH值符合要求,可以满足使用需要。

3. 经过实验,混悬剂的制备过程中应注意搅拌均匀,控制药物
的剂量和溶解度。

实验讨论:混悬剂的制备过程中,搅拌均匀是关键。

如果不搅拌均匀,可能导致药物悬浮不均匀,影响药物的溶解度和活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和技巧,了解了混悬剂的性质和应用。

混悬剂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溶解速率,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活性。

在日常应用中,混悬剂常用于口服液剂、外用液剂等药物制剂中。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了解其原理及应用。

实验原理,混悬剂是一种将粉末状药物悬浮于液体中的制剂,通常用于口服给药。

混悬剂的制备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悬浮剂、分散剂和稳定剂,将药物粉末与这些辅料充分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溶剂,最终得到悬浮稳定的药物制剂。

实验材料,所需材料包括粉末状药物、悬浮剂、分散剂、稳定剂、溶剂等。

实验步骤:1. 将粉末状药物与悬浮剂、分散剂、稳定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2. 逐步加入适量的溶剂,同时搅拌均匀,直至形成悬浮液。

3. 对悬浮液进行物理性质测试,包括悬浮性、粒径分布、稳定性等。

4. 对悬浮液进行药物性质测试,包括药物含量、释放度、溶解度等。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定比例的混悬剂。

悬浮液具有良好的悬浮性,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较好。

药物含量符合要求,释放度和溶解度良好。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制备混悬剂,使我们对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混悬剂作为一种常见的口服制剂,在药物给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混悬剂的制备技术,也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制备混悬剂时,应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配制,避免加入过多或过少的辅料。

2. 在加入溶剂时,应逐步加入并充分搅拌,以确保悬浮液的均匀性。

3. 制备完成的混悬剂应进行相关性质测试,确保其符合要求。

4. 实验结束后,实验器材应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混悬剂的制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口服给药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实验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混悬剂是一种将固体药物溶解在液体基质中,形成悬浮液的制剂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方便服用、快速吸收、药效稳定等。

混悬剂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传统方法和新型方法两大类。

下面将分别阐述。

一、传统制备方法1. 研磨法将药物和辅料研磨成细粉,逐渐加入缓冲剂、粘稠剂等,并边加边搅拌至完全均匀,最后加入水或其他合适的溶剂调成所需浓度即可。

2. 热水分散法将固体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热水中,并加热搅拌,使其分散在水中。

然后加入其他辅料,继续搅拌至均匀。

最后加入适量的溶剂,调节 pH 值并调整浓度即可。

3. 溶解混悬法4. 去离子水法将固体药物、辅料和基质溶剂分别加入去离子水中,混合后搅拌均匀即可。

1. 冷冻干燥法将固体药物和辅料混合溶解于水、醇或其他合适的溶剂中,并混合均匀后立即冷冻,然后通过真空干燥去除水分而制备混悬剂。

2. 高压均质法将固态药物和辅料混合后加入基质溶液中,通过高压均质器处理使其分散均匀,然后调整 pH 值并调整浓度即可。

3. 超声波法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药物性质、辅料性质、基质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

4. 粒子工程法粒子工程法是一种常用于制备微观颗粒或纳米颗粒的方法。

粒子工程法主要包括酸碱沉淀法、凝胶化学法、加热法、喷雾干燥法、合成化学法等。

这些方法在制备混悬剂时也有相应的应用。

通过调整沉淀剂的 pH 值,可以制得稳定的混悬液。

5. 载体法载体法是一种常用于制备微粒、微球的方法,其原理是药物被吸附在载体表面,然后由于载体的分散性好,可以很好地分散于液体中。

其制备方法包括溶液吸附法、电磁悬浮法、溶液结晶法等。

6.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主要用于分离混悬剂中的颗粒、悬浮物等。

其通过半透膜分离,把混悬剂中的颗粒或悬浮物筛选出来。

此法可以使混悬剂更加稳定,提高其质量。

混悬剂制备方法众多,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在选择制备方法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特点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制备过程中,还需注意选用合适的药物、辅料和基质,并掌握各种方法的制备技巧,才能制备出质量优良、稳定性好的混悬剂。

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制备






羧甲基纤维 素钠胶浆



酸锌 溶液

通过溶剂转换析晶
微晶 (<10µm的微晶占75%)
混悬剂的制备
2、凝聚法
(2)化学凝聚法 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生
成难溶性的药物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而 得,例如:胃肠造影用硫酸钡混悬剂。
混悬剂的稳定剂
2、助悬剂
3 硅皂土:天然含水硅酸铝 硅皂土具有润湿性、可塑性与触变性,用 于外用制剂,助悬作用好。(>5%)
4 触变胶: 触变性—凝胶与溶胶恒温转变的性质 单硬脂酸铝溶解于植物油中可形成触变胶
混悬剂的制备
3、混悬剂的举例
复方硫磺洗剂
【处方】沉降硫磺 30g 樟脑醑 250 ml
甘油 100ml
硫酸锌 30g 羧甲基纤维素钠 5g
纯化水 加至1000ml
混悬剂的制备
3、混悬剂的举例
复方硫磺洗剂
【制备】①沉降硫磺+甘油→乳钵研磨成细糊状; ②CMC-Na+200ml水制成胶浆,搅拌下缓缓加入 乳钵中,移拌下以细流加入樟脑醑; ⑤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制备
同学们知道混悬剂 是怎么制备的吗?
混悬剂的制备
制备原则: 制备混悬剂时,应使混悬微粒有适当的分散
度,粒度均匀,以减小微粒的沉降速度,使混悬剂 处于稳定状态。
混悬剂的制备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
1、分散法
混悬剂的制备
(1)亲水性药物(如氧化锌)
药物极细粉 +部分介质
研磨
细腻糊状
加入
其余介质至 全量
加液研磨:1份药物+0.4—0.6份介质

实验报告混悬剂的制备

实验报告混悬剂的制备

实验一混悬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的一般制备方法;2.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实验原理】混悬型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的微粒分散在适宜的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匀相分散体系。

适合药物:难溶性需制成液体制剂的药物;剂量超过了溶解度的药物;需要产生缓释作用的药物。

质量要求:外观细腻,微粒分散均匀;微粒沉降较慢,下沉的微粒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不应结成饼块;外用混悬型液体制剂应易于涂展在皮肤患处,且不易被擦掉或流失。

制备方法:①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根据主药的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并加入适量的稳定剂。

②凝聚法:将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助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分散介质中聚集形成微粒的方法。

炉甘石洗剂配制不当或助悬剂使用不当,不易保持良好的悬浮状态,重分散性差,且涂用时会有砂砾感。

改进措施有:加入高分子物质(如纤维素类衍生物等)作助悬剂;控制絮凝,炉甘石洗剂中的炉甘石和氧化锌带负电,加入少量三氯化铝中和部分电荷,使炉甘石、氧化锌絮凝沉降,从而防止结块,改善分散性;或采用枸橼酸钠作为反絮凝剂。

炉甘石、氧化锌为亲水性药物,可被水润湿,先加入适量甘油研磨成糊状,使粉末在水中分散,可防止颗粒聚集,振摇时易于悬浮。

【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材料:乳钵、50mL带塞比色管、炉甘石、氧化锌、枸橼酸钠、三氯化铝、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处方】【实验方法】(1)羧甲基纤维素钠0.25g,加约30mL蒸馏水,加热溶解而成胶浆。

(2)枸橼酸钠0.25g,加蒸馏水10mL溶解。

(3)三氯化铝0.15g,加蒸馏水10mL溶解。

(4)按上述处方,分别称取炉甘石、氧化锌于乳钵中,加甘油研匀后,加适量水共研成糊状,再加入处方中其他成分,随加随搅拌,最后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质量评价】(1)外观观察上述各混悬剂的外观,并记录结果。

(2)沉降容积比的测定:量取供试品25mL,置具塞试管中,盖塞,用力振摇1分钟,记下混悬物的开始高度H0,分别记录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时混悬物的高度H,计算不同时刻的沉降体积比。

《混悬剂的制备》课件

《混悬剂的制备》课件

皮肤护理
例如乳液、喷雾等体外应用制剂。
其他医疗领域
例如眼药水、鼻腔喷剂等。
混悬剂制备工艺流程
1
原料预处理
2
对原料进行研磨、过滤、计量等预处理。
3
均质与悬浮
4
通过搅拌和均质等工艺,使药物微粒悬
浮于溶液中。
5
包装与成品检验
6
将制剂装入适当的包装材料,并进行质 量检测。
原料准备
收集所需药物和辅助剂的原料。
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是药物制剂的一种,本课件将介绍混悬剂的制备过程、分类、应用领 域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内容。
混悬剂的定义
混悬剂是一种药物制剂,指的是将悬浮剂和溶液制剂相结合而成的药物剂型, 具有能够悬浮药物微粒的特性。
混悬剂的分类
糖浆型混悬剂
主要由糖浆基质和悬浮药物 组成,适合口服给药。
悬浮剂型混悬剂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输
根据制剂的特性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并注意防护措施。
混悬剂在药品制造中的作用
混悬剂能够改善口感、提高药物的可接受性和生物利用度,广泛应用于药品 制造行业。
混悬剂与口感的关系
改善口感
混悬剂可以使药物更易于咽下,减轻药物的苦味和 刺激感。
提高可接受性
通过调整药物微粒的大小和分布,使药物更容易被 接受和使用。
具有固体悬浮剂和溶解剂的 特点,适用于注射等途径。
乳状混悬剂
由油相、水相和表面活性剂 组成,适合体外应用。
混悬剂的优缺点
1 优点:
提高药物可达性、改善药效和生物利用度。
2 缺点:
易产生药物不均匀分布、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混悬剂的应用领域
口腔护理

混悬剂的制备专家讲座

混悬剂的制备专家讲座

混悬剂的制备
第5页
混悬剂稳定剂 :
①助悬剂;②润湿剂;③絮凝剂与反絮 凝剂。
助悬剂可增加分散介质粘度,故能降低颗 粒沉降速度,制成稳定混悬剂。但用量不 宜过大,不然将影响制品倾倒,还会增加 不良味道在口中滞留时间。
润湿剂通常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 等。它们降低固相与液相界面张力,故能 改进药品润湿与分散。但用量应适当,不 然使颗粒下沉结块,不易混匀。
时间 (min)
处方一 H( cm)
处方三 H (cm) F (%)
处方四 H( cm) F (%)
处方五 H( cm) F (%)
0
10
20
30
60
再分散性
翻转次数
混悬剂的制备
第13页
(2)复方硫磺洗剂与磺胺嘧啶合剂质量检验结果统计于表 (30min)
试验一 混悬剂制备及稳定剂选择方法
混悬剂的制备
第1页
一 试验目标
1 掌握混悬剂普通制备方法。 2 掌握影响混悬剂稳定性原因。 3 了解混悬剂稳定剂类型和惯用具种。
混悬剂的制备
第2页
二 试验原理
混悬剂 难溶性固体药品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
中形成非均匀液体药剂。混悬剂中药品微粒普通 在0.5~10μm, 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射。 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粗分散体系, 所用分 散介质大多数为水, 也能够用植物油。
0.15g 0.6g
备 三氯化铝
0.1g
蒸馏水
混悬剂的制备
加至 30m 30 mL L
30 mL
30 mL
30 mL
第9页
2 制备 (1) 制备稳定剂
(2) 制备混悬剂 上述5个处方, 均采取加液研磨法制备。称取过100 目筛炉甘石、氧化锌于研钵中, 加甘油研磨至糊状 后, 再加入处方中其它成份, 最终加水至全量, 搅匀 即得。

水飞法制备混悬剂

水飞法制备混悬剂

水飞法制备混悬剂水飞法制备混悬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方法,在药品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混悬剂是一种固体粒子悬浮于液体中的药剂,具有易服用、吸收快、溶解性好等特点。

水飞法制备混悬剂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制备高度分散、颗粒均匀的混悬剂,在药物的分散度和药效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本文将对水飞法制备混悬剂的原理、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介绍。

一、水飞法制备混悬剂的原理水飞法是一种制备颗粒的方法,它利用气相淬灭水喷雾形成小颗粒的方法制备药物。

在制备混悬剂时,水飞法主要考虑的是颗粒大小和分散度。

水飞法喷出的水雾会形成小颗粒,通过湿法固化、干燥后形成固体颗粒,然后将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混悬剂。

二、水飞法制备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1.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药物原料研磨成粉末,将粉末通过筛网筛选获得合适的颗粒大小,再加入适量的难溶性稳定剂。

2. 水飞法制备颗粒:将原料混合均匀后,通过喷雾器将原料喷出,并在呈雾状态的原料流中喷水,使原料与水雾在空气中充分混合,形成药物颗粒。

颗粒通过湿法固化、干燥等工艺形成固体颗粒。

3. 制备混悬剂:将颗粒悬浮于液体中,通过分散剂等辅助剂使颗粒均匀悬浮于液体中,形成混悬剂。

三、水飞法制备混悬剂的应用 1. 医药领域:水飞法制备混悬剂主要应用于制备口服混悬剂、口腔喷雾剂、注射剂、口服片等制剂。

与传统制剂相比,混悬剂在药物的分散度和药效方面更优,适用于容易吸收和消化的药物。

2. 化工领域:水飞法制备混悬剂可以应用于制备颜料、染料、陶瓷等颗粒制品。

其优点在于制备的颗粒分散度更好,色彩更鲜艳、稳定。

总之,水飞法制备混悬剂是一种高效、易操作的制剂方法,其应用范围广泛,在药品制造、化工、食品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日后研制新药、提高制剂质量方面,水飞法制备混悬剂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混悬剂制备

混悬剂制备

混悬剂制备混悬剂是一种常见的药剂形式,主要由多种不相溶的成分混合悬浮而成。

这种制剂可以在人体内缓慢释放,从而实现长效治疗的目的。

混悬剂通常具有良好的口感和易于使用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混悬剂的制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悬浮剂在混悬剂的制备中,悬浮剂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悬浮剂的选择应当考虑到药剂、溶剂和其他成分之间的相容性。

一般情况下,水是一种理想的悬浮剂,但是一些药物可能会对水具有不同程度的不溶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其他种类的悬浮剂,如羧甲基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2. 均匀搅拌在混悬剂的制备中,均匀搅拌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有效地保证成分之间的混合均匀性。

搅拌过程应当尽可能长,并且应当采用适当的搅拌器具,以便充分搅拌不同成分,以获得最佳的混合效果。

3. 粉碎药片对于一些含有固体成分的混悬剂,需要在药剂制备前将药片粉碎成较细的粉末。

这样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性,并更容易与其他成分混合。

混悬剂在制备过程中会与空气接触,从而导致细菌和微生物的繁殖。

因此,必须添加适量的防腐剂来防止药剂腐败变质。

防腐剂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其毒性、稳定性和与其他药物成分的相容性等因素。

5. 适当的pH值混悬剂的pH值也是影响药物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混悬剂的pH应该是中性或略带碱性的。

如果pH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导致药物分解、颜色变化等问题。

总之,混悬剂制备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获得药物的最佳疗效和质量。

通过选择适当的悬浮剂、均匀搅拌、粉碎药片、选用合适的防腐剂和调整pH值等步骤,可以提高药剂的稳定性和质量。

混悬剂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制备实验报告混悬剂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混悬剂是一种常见的药剂制备形式,其可以将不溶性药物悬浮于液体中,方便患者服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影响其质量的因素。

实验目的:1. 理解混悬剂的定义和制备原理;2. 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3. 研究混悬剂质量受到的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1. 药品:氧化铁红、聚乙烯醇(PVA);2. 仪器:磁力搅拌器、滤纸、容量瓶、玻璃棒。

实验步骤:1. 取适量聚乙烯醇(PVA)溶液,加入容量瓶中;2. 使用磁力搅拌器将PVA溶液搅拌均匀;3. 将适量的氧化铁红加入PVA溶液中;4. 继续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混合物,直至氧化铁红均匀分散于PVA溶液中;5. 将混合物过滤,滤去未溶解的氧化铁红颗粒;6. 收集滤液,即得到混悬剂。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氧化铁红的混悬剂。

通过观察混悬剂的外观和性质,可以发现混悬剂呈现均匀的红色悬浮液,没有明显的颗粒沉淀。

这表明我们的制备方法较为成功。

混悬剂的制备原理是利用聚乙烯醇(PVA)作为分散剂,将不溶性药物颗粒分散于溶剂中。

PVA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黏附性,可以有效防止药物颗粒聚集和沉淀。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磁力搅拌器将PVA溶液和氧化铁红充分混合,使药物颗粒均匀分散于溶液中。

然而,混悬剂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药物的颗粒大小和形状会影响混悬剂的稳定性。

颗粒过大或不规则会导致颗粒沉淀,影响混悬剂的均匀性。

其次,搅拌速度和时间也是影响混悬剂质量的重要因素。

搅拌不充分会导致药物颗粒未能均匀分散于溶液中。

此外,分散剂的种类和浓度也会对混悬剂的质量产生影响。

不同的分散剂对不同药物颗粒有不同的分散效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散剂。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氧化铁红的混悬剂。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是将药物颗粒分散于溶剂中,利用分散剂防止颗粒聚集和沉淀。

混悬剂的质量受到药物颗粒大小、形状、搅拌速度和时间以及分散剂种类和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混悬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常用于药品、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

混悬剂由固体颗粒和液体组成,通过适当的悬浮剂和稳定剂保持颗粒的均匀分散状态。

本实验旨在探究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1. 固体颗粒:选择了维生素C作为固体颗粒,因其溶解度较高。

2. 液体:选择了纯净水作为溶剂。

3. 悬浮剂:选择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悬浮剂。

4. 稳定剂:选择了甘油作为稳定剂。

实验步骤:1. 固体颗粒的制备:将适量的维生素C粉末称取到容器中,加入少量纯净水,搅拌均匀,使其形成均匀的颗粒悬浮液。

2. 悬浮剂的制备:将适量的CMC-Na加入一定量的纯净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悬浮剂。

3. 混悬剂的制备:将固体颗粒悬浮液缓慢加入悬浮剂中,同时不断搅拌,使颗粒均匀分散在悬浮剂中。

4. 稳定剂的添加:在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的甘油,搅拌均匀,以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及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混悬剂的制备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因素,如固体颗粒的大小、悬浮剂的浓度、搅拌速度等,这些因素对混悬剂的质量和稳定性都有影响。

首先,固体颗粒的大小对混悬剂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较小的颗粒更容易均匀分散在悬浮剂中,但过小的颗粒会增加混悬剂的黏稠度,影响使用体验。

因此,在制备混悬剂时,应选择合适的颗粒大小。

其次,悬浮剂的浓度也是影响混悬剂质量的关键因素。

适当增加悬浮剂的浓度可以提高混悬剂的稳定性,防止颗粒沉积。

然而,过高的悬浮剂浓度可能导致混悬剂黏稠度增加,不便于使用。

因此,需要在实验中进行浓度的优化。

另外,搅拌速度对混悬剂的制备也有一定影响。

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以使颗粒均匀分散在悬浮剂中,但过高的搅拌速度可能导致颗粒破碎或聚集,影响混悬剂的质量。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控制搅拌速度,以获得较好的混悬剂品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混悬剂,并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固体颗粒的大小、悬浮剂的浓度和搅拌速度都对混悬剂的质量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背景1.1 目的1.2 原理1.3 材料和仪器2. 实验步骤2.1 准备工作2.2 混悬剂的制备2.3 结果观察2.4 结果分析3. 实验总结3.1 结论3.2 实验心得实验背景目的混悬剂的制备实验旨在通过将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制备出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混悬液,为后续实验提供基础条件。

原理混悬剂的制备原理主要是利用胶体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和排斥作用,使颗粒在溶液中呈现悬浮状态,以达到实验要求。

材料和仪器- 蒸馏水- 玻璃瓶- 琼脂糖- 蒸馏棉实验步骤准备工作1. 准备所需材料和仪器。

2. 用蒸馏水清洗玻璃瓶,保持干净。

3. 测量适量的琼脂糖。

混悬剂的制备1. 在干净的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容器充分湿润。

2. 将事先称好的琼脂糖逐渐加入到玻璃瓶中,同时充分搅拌。

3. 混合液体和固体颗粒,使颗粒悬浮于溶液中,并达到均匀混合的状态。

4. 加入适量的蒸馏棉覆盖瓶口,避免外界污染。

结果观察观察混悬液的状态,记录颗粒是否均匀悬浮于溶液中,以及悬浮的稳定性。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混悬液的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方法。

实验总结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出一定稳定性的混悬剂,为后续实验提供了基础条件。

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控制颗粒与溶液的搅拌比例,以保证混悬液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节,避免外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混悬剂通则

混悬剂通则

混悬剂通则
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制成供口服的混悬液体制剂。

以下为混悬剂通则:
1.制备方法: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凝聚法。

分散法包括将药物直接粉碎至一定细度,以适度的粘合剂、润湿剂制成混悬剂;或将难溶性固体药物预先制成可溶性溶液,再以微粒结晶等方法制成混悬剂。

凝聚法包括将药物的水溶液加入可溶性辅料制成混悬剂。

2.混悬剂的质量要求:口服混悬剂应均匀、稳定,沉降后不结块,可摇动成均匀的混悬液。

其稳定性与药物颗粒大小、结晶状态、密度、粘滞度、浓度、电解质、絮凝剂等有关。

3.测定标准:口服混悬剂按ChP2020版第4部制剂通则0123沉降体积比检查法,应不低于0.90。

具体方法如下:用具塞量筒量取供试品50mL,密塞后用力振摇1分钟,记下初始高度H0,静置3小时后,记下终高度H。

沉降体积比为H0/H。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了解更多关于混悬剂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剂
2.两相交替加入法
水 乳化剂
搅拌


振摇
搅拌 或
振摇
乳剂
乳化剂用 量比较大

3.新生皂法
硬脂酸、 油酸等
植物油 碱
搅拌 或
振摇
新生皂(钠皂、 有机胺皂为
O/W乳化剂, 钙皂则为W/O
型乳化剂)
乳剂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三乙醇胺
此法多用于乳膏剂的制备
4.机械法
油相
水相 乳化剂
乳匀机——借助机 械提供的强大能量 制成乳剂,不考虑 混合顺序。
反絮凝——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 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均为不同价数的电解质
常用絮凝剂: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氰化物
3.微粒增大与晶型转化
Ostwald-Freundlich equation
小微粒↓
放 置 过
大微粒↑
lg s2 2M ( 1 1 ) s1 RT r2 r1
➢ O/W型乳化剂: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硅皂土、白陶土
➢ W/O型乳化剂:
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
4. 辅助乳化剂
乳化能力很弱或无,但能提高乳剂黏度,并能 使乳化膜强度增大,防止液滴合并。
增加水相黏度
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 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西黄蓍胶、 阿拉伯胶、黄原胶
增加油相黏度
膜 水油 水油 水油
①HLB值大 ②HLB值小
三、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类 ➢天然乳化剂 ➢固体粉末类 ➢辅助乳化剂
1.表面活性剂类
离子型乳化能力强,形成单分子乳化膜,性质较稳定。
如:LDL, 硬脂酸盐,十六烷基硫酸化蓖麻油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聚山梨酯(Tween)
HLB值8~16者 为O/W型乳化 剂
【制法】
200ml 甲基 纤维素钠胶浆
沉降硫 甘油
200ml 硫酸锌溶液
樟脑醑
[制法] 取沉降硫置乳钵中,加甘油研磨成细腻糊状;硫酸锌 溶于200ml水中;另将甲基纤维素钠用200ml水制成胶浆,在搅 拌下缓缓加入乳钵中研匀,搅拌下加入硫酸锌溶液,搅匀,在 搅拌下以细流加入樟脑醑,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四、乳剂的稳定性
絮凝
转相
分层
合并 破裂
酸败
1、分层
乳析——放置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 分层的主要原因:密度差(由重力产生)。
分层特点
➢ 轻轻振摇即能恢复成乳剂原来状态。
(界面膜、乳滴大小没有变)——可逆过程
➢ 容易引起絮凝和破坏。
7/13/2020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34
2、絮凝
• 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乳剂合并的前奏。 • 絮凝的主要原因: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
(三)影响乳剂制备的因素
➢乳化剂的用量:5~100g/L
➢乳化温度:60~70℃
非离子型乳化剂 不超过昙点
➢乳化时间:不宜过长,预试验考察
六、乳剂的质量评定
粒径和粒度分布的测定 分层现象的观察 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 稳定常数的测定 黏度的测定
显微镜 加速离心
Ke
( A0 A
A)
100%
第三节 流变学简介
方法:
分散法 凝聚法
(一)分散法 1.工艺流程
药物
粉 碎
分散 分散介质
混悬剂
2. 操作要点:
亲水性药物:加液研磨 疏水性药物:先将药物与润湿剂共研,再加液研磨 质重、硬度大的药物:水飞法 制备器械:乳钵、乳匀机、胶体磨
例如:复方硫洗剂的制备
[处方] 沉降硫
硫酸锌 樟脑醑 甲基纤维素钠 甘油 纯化水 加至
7/13/2020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45
例如:鱼肝油乳
[处方] 鱼肝油 吐温80 西黄蓍胶 甘油 苯甲酸 糖精ml 12.5g 9g 19g 1.5g 0.3g 2.8g 0.9g 共制 1000ml
主药 乳化剂 辅助乳化剂 稳定剂 防腐剂 甜味剂 芳香矫味剂 芳香矫味剂
乳剂
5.纳米乳(10-100nm) Tween80、
Tween60
油相 水相 乳化剂 助乳化剂
薄荷油、 丁香油
微乳剂
甘油、多 元醇
6.复乳
基本型
复合型
O/W
W/O W/O/W
O/W/O
内相 外相 内相 外相
两步乳化法
7/13/2020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44
(二)乳化机械
1、乳钵 2、胶体磨 3、超声波乳化器 4、高压乳匀机 5、纳米机 6、微射流仪
第一节 混悬剂
一、概 述
混悬剂(suspensions):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 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
药物微粒在0.5~10μm之间,也有更小或更大者。 所用分散介质大多数为水。 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 液体混悬剂和干混悬剂。
7/13/2020
按混悬剂的要求 将药物制成粉末状 或颗粒状制剂,临 用前加水振摇即迅 速分散成混悬剂。
鲸蜡醇、蜂蜡、单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酸、硬脂醇
(二)乳化剂的选用原则 ➢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HBL
3-6 W/O 8-18 O/W
➢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毒性、刺激性
➢混合乳化剂的选择——改变HBL
如何 改变?
计算题
用40%司盘60(HLB=4.7)和 60%吐温60 (HLB=14.9)组成的混合乳化剂HLB值是多少?
乳剂类型鉴别
区别项目 外观
皮肤上的感觉 稀释性 导电性
水溶性染料 油溶性染料
o/w型乳剂 一般为乳白色
无油腻感 可用水稀释
导电 外相染色 内相染色
w/o型乳剂 接近油的颜色
有油腻感 可用油稀释
不导电 内相染色 外相染色
作用特点
① 分散度大,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② 油溶性药物剂量准确,使用方便。 ③ 掩盖药物不良气味。 ④ 改善皮肤渗透性,减少刺激。 ⑤ 静脉注射乳剂具有一定的靶向作用。
减η小:固分散体介微质粘粒度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
7/13/2020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6
2、絮凝与反絮凝
ξ电位
7/13/2020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7
2、絮凝与反絮凝
吸引位能稍大 于斥力位能
絮凝最佳间 距和状态
2、絮凝与反絮凝
絮凝——混悬剂中的微粒形成疏 松的絮状聚集体的过程.
20-25 mV
混悬微粒絮凝特点: ➢沉降速度快 ➢沉降体积大 ➢振摇后能迅速恢 复均匀混悬状态
脂肪酸山梨坦(Span)类
HLB值3~8者为
毒性、刺激性均较小,性质稳定,W应/O用型广乳化泛剂。
2.天然乳化剂
性质
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强亲水性,形成多分子乳 化膜,能形成O/W型乳剂。
常用的天然乳化剂
①阿拉伯胶 ②西黄蓍胶 ③明胶 ④杏树胶 ⑤磷脂
宜新鲜配制或加入 适宜防腐剂
3.固体微粒类
不溶性固体微粉,聚集于液-液界面上形成固体 微粒乳化膜而起阻止乳滴合并作用。
7/13/2020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36
4、合并和破坏
不可逆过程!
合并(coalescence)——乳滴周围的乳化膜破坏,液 滴合并成大液滴。
• 乳剂的破裂(breaking or creaking)——乳滴的 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的现象。
7/13/2020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37
5、酸败
FV H V0 H0
<0.9
4.沉降物再分散性试验 F V H
5.ξ电位的测定
F V H
6. 流变学测定 旋转粘度计
F和β值大 混悬剂稳

第二节 乳 剂
水相 油相 乳化剂
乳剂——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 体以液滴状态(分散相)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连续 相)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30g 30g 250ml 5g 100ml 1000ml
主药 主药 主药 助悬剂 润湿剂 分散介质
[分析]1)硫磺为强疏水性药物,加甘油作润湿剂,使硫 磺能在水中均匀分散;2)甲基纤维素钠作助悬剂,增加混 悬液的动力学稳定性;3)樟脑醑为10%樟脑乙醇液,加入 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改变而析出大颗粒。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2
1、作用特点
剂量超过溶解度或混 合易析出的药物
① 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 ② 便于服用。 ③ 固体微粒存在,提高药物稳定性。 ④ 粗分散体系,掩盖药物不良气味。 ⑤ 溶出速率慢,缓释长效作用。
注意
剂量不准---毒剧药 或剂量小的药物不 宜制成混悬剂使用
2、质量要求
①化学性质稳定。 ②微粒大小适宜。 ③混悬物沉降速度慢,
一、基本概念
流变学(Rheology):系指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 下发生变形和流动的科学。
切变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剪V切力F,用S表 示。
y
切变速度:dv/dy。
黏度:内摩擦阻力。 7/13/2020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49 49
二、流变性质
(一)牛顿流体
牛顿流体:纯液体和多数低分子溶液在层流条 件下的剪切应力(S)与剪切速度(D)成正比。
S F D 或 D 1 S
A
式中,η—粘度或粘度系数,是表示流体粘性的物理常 数。单位为泊,1P= 0.1N·S ·m-2。
7/13/2020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粘度与剪切速度无 关 (甘油、水)
50
(一)非牛顿流体 塑性流动
D
S
S0
η——塑性粘度(plastic viscosity); S0——屈伏值、致流值或降伏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