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玻璃市场的前生今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玻璃市场的前生今世
1922年,秦皇岛引进佛克法有槽引上工艺建设了我国也是亚洲第一条机制平板玻璃生产线,1924年投产,以后相继在大连、沈阳也建成了佛克法生产线。1949年,我国仅有秦皇岛、大连、沈阳这3家工厂生产平板玻璃,年产量92
万重量箱。解放初期的几家玻璃厂都分布在沿海地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对玻璃工业地区布局作了大规模调整,陆续建成了株洲、洛阳、兰州、昆明、太原、蚌埠、杭州、厦门、宿迁、威海、青岛等大中型平板玻璃厂,从而结束了我国平板玻璃工业偏重于东北、华北一隅的局面。
1 前生东北地区的首条浮法玻璃生产线诞生于内蒙古通辽。内蒙古通辽玻璃厂建设工程是国家建材工业的重点工程,,用了先进的浮法生产工艺,设计能力为年产浮法玻璃110万标准箱。该工程于1976年6月开工,1979年5月开始安装设备,1982年6月末完成全厂无负荷联动试车,9月10日点火烤窑,10月18日开始拉引玻璃,一次试产成功,经主管部门批准,于1982年12月1日正式投产。
之后相继建成双辽、沈阳、凌源、阜新、佳木斯等多个生产玻璃的企业,并且产质量都名列前茅,从企业性质来看,无一例外都是国有企业。截止到2000年,东北地区共拥有浮法玻璃生产线9条,年产玻璃2000万重箱,在全国所占比重也是相当多的。由于东北地区的气候影响和全国玻璃需求量的矛盾。当时在冬季大量东北玻璃通过铁路运输,销售到全国各地,远至广州和成都等地区。
东北市场的气候寒冷,造成大部分冬季时间无法销售玻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逐渐展开。受到体制等方面的客观限制,大多数国有企业竞争能力下降,亏损非常严重。形成了一大批“三无企业”,也就是成品库内无库存玻璃,企业帐上无资金,原料库里无原料的尴尬局面。
在元的低价。造成了大部分企业难以为继的生产运营状况。当时其他地区民营企业在玻璃行业的发展已经是顺风顺水,扩张很快,形成了华尔润和浙江玻璃等明星企业。
2 整合
2001年起,在企业难以为继的时候,汽车玻璃领头企业福耀玻璃率先发力,进入东北市场,先后收购了通辽和双辽两个玻璃厂;秦皇岛耀华收购了沈阳星光玻璃厂;广东客户收购了凌源玻璃厂。在此基础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的玻璃需求量在增加,同时为了提升产品质量,给汽车玻璃配套等原因,收购方在原有基础上,纷纷扩充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并且在生产经营上充分进行协商与合作,效果明显。之后迎来了东北地区玻璃生产企业比较辉煌的时期。
同时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玻璃需求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再加上东北地区对俄罗斯地区出口的增加,近年来东北地区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大多盈利颇丰。
3 今世
2000年以后是中国浮法玻璃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2009年在国家四万亿带动下,浮法玻璃产能有了质的改变。在各区域内都形成了一批新建的产能,东北地区也不例外。沙河玻璃的龙头企业,也就是迎新玻璃首当其冲在东北地区攻城略地。
东北地区经过十年前的整合,形成了统一对外的格局。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本土企业产能难以满足房地产行业的需求。每年还要从华北地区购进大量的玻璃原片。也就是这种情况造成近几年来东北市场的玻璃价格一直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2011年以后沙河迎新看中东北市场的发展潜力,首先是在辽宁本溪兴建了一个4条浮法线的生产基地,然后再双辽有兴建了2条生产线。同时信义玻璃也不甘落后,通过全国布局,在辽宁营口兴建了东北地区玻璃深加工基地(其中包含2条浮法线),在东北市场开疆拓土。截止到目前所述8条生产线已有7条投产运营,最后一条在四五月份即将点火。至此东北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料,助攻中低端建筑市场;营口信义2条生产线以中高端玻璃市场为主,同时配套一个1000万平方米的深加工基地,完全有抢占整个东北玻璃加工市场的势头。
图1 东北地区企业产能变化比较
而以前原有的生产线大多设备老化,成本比较高,竞争优势不明显。随着上述两个企业生产线的投入运营,东北地区的原片玻璃市场产势必陷入残酷的竞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