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研究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概括地说,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教育观、课程观、师生观、人才观,才能胜任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应对新的挑战。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1、教师的教学观
1)教学的本质:教与学的平等交流;教材是参考;教的方式是
指导、引导和辅导,学的方式是经验、体会和领悟。
2)教师该教什么: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最有
价值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知识。
3)教师该怎么教:决策者、引导者。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学生
原由的经验、知识、体会等基础之上;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
中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研究;在多种学
习形教师该怎么评价:评价标准;评价的原则、评价的方式
2、教师的德育观
1)道德的含义:约定、规则、道德
2)道德的分类:公德、私德、职业道德
3)道德的层次:道德理想、道德规则、道德原则
4)德育的本质:是一种超越
我国德育的选择:人的基本道德(常德—高尚的道德——理想的道
德)、德育的开端(同情心、良心、责任心)
3、教师的角色观
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者
4)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合作者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或,一、认清课改价值,在课改实践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二、转变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育行为
三、优化课堂教学,以有效教学教学提升教师幸福感
四、突破课改难题,在个性特长发展中形成专业特色
五、加强教学反思,在校本研修中提升教育教学素养
1。凸显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指导思想和课程改革目标
依据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要求和鼓励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或,为什么说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深刻变化?答:1、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领导者;2、新课程要求教师也是学习者,而不是无所不能者;3、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包办者;4、新课程中的教师是合作者,而不是孤立者;5、新课程中的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不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
解读教师教育改革纲要,分析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就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教师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三、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四、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通过科研立项、遴选评优和海外引进等途径,构建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大力推广和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六、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
七、加强教师养成教育。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营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围,激发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兴趣,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
八、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激励高水平教师承担教育类课程教学任务。
九、建立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制度。开展师范教育类专业评估,确保教师培养质量。将师范生培养质量情况作为衡量有关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十、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积极支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一、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发展
树立科学的教师教育发展观,坚持按需培养、优化布局、提升层次、强化特色、改革创新,走以质量提高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教师培训机构为支撑,校本三个为基础,现代远程教育为辅助,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三、改进师范生招生制度
四、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
五、创新教师教育模式
六、推进师范类专业与课程教学改革
七、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八、加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各地制定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职工配备标准。加强兼职教师和培训团队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专家、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的作用。建立动态调整的培训专家库。实施“培训者能力提升计划”,提高培训专业化水平。
九、健全教师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十、建立教师教育质量评估制度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重点建设好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鼓励综合大学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参与教师教育。
二、健全教师教育标准体系。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健全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全面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
三、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各地要根据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科学确定师范生招生规模,统筹安排招生计划,合理确定分专业招生数量,确保招生培养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