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ppt1课件下载
合集下载
新中国外交PPT课件1 岳麓版
![新中国外交PPT课件1 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e7ad4eddccda38376baff6.png)
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图说历史
探究:中美建交大事记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4
乒乓外交
1
3
尼克松访华
2
基辛格秘密访华
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一个 细微事件开启一个时代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美国 乒乓球代表团,中美开始接触
意外来客——基辛格访华
中美双方同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 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一公告震惊了整个世界。尼克松后来回忆说: 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新闻之一。
A.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撤离 B.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
中
苏
友好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1950)
中
美
外交上:不承认 政治上:孤立 军事上:包围 经济上:封锁 朝鲜战争战斗场面
冷眼相对
美国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新中国做了哪些努力 来打破西方国家的 封锁呢?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 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 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16、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 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 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 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 25、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30、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32、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3、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 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 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 42、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 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44、有志者事竟成。 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 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 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 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 1、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2、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3、不好企图永远活下去,你不会成功的。——萧伯纳 4、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 5、如果愉悦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愉悦的。——赫拉克利特 6、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 7、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8、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修身》 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0、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儒效》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12、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13、对于要检查别人心灵的人,柏拉图要求他具备三样东西:知识仁慈胆量。——蒙田 14、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高永祚 15、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16、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好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家具广告) 17、平凡的脚步也能够走完伟大的行程。 1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1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 处事》 20、咱们爱咱们的民族,这是咱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21、贤者能自反,则无往不善;不贤者不能自反,为人子则多怨,为人父则多暴。——袁采 22、在真实的性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2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4、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25、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 26、行动不必须带来愉悦,而无行动则决无愉悦。 27、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28、人类的期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个性是在这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 29、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领悟的过程,咱们应当在这过程中,领悟稳定冷静,领悟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心情说说) 3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告子下》 31、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32、如果咱们都去做自我潜质做得到的事,咱们真会叫自我大吃一惊。 3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励志名言——lz,)——罗大经《鹤林玉露》 34、你的选取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35、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发奋,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36、构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就应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3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8、咱们是国家的主人,就应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39、把自我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40、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1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必修一 第七单元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共23张PPT)
![必修一 第七单元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a1d2e2f5335a8103d22017.png)
“一边倒”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 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 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关系。
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 势力,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 交关系。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
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的 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 自主。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 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 位
异 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
4.原因
(1)会议期间,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 (2)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3)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5.历史意义
(1)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 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 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背景
1.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2.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新兴民族国家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又 有资本主义国家)
(二)提出经过
1.1953.12,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
处五互项相原尊则重—主—互权相和尊领重土领完土整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互和不平侵共犯处;。 2.1954年,在中互印不两干国涉总内理政联合;声明中将“平等互惠”改为“”“平 等3权.周和互恩领利来土”;在完亚整非” 会议上平把等“互互和相利平尊;共重领处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
4.意义
①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加有 利于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 ②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是中国 外交的重大胜利。 ③表明联合国中的力量对比发生巨变,第三世界的作用 越来越大。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 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 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关系。
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 势力,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 交关系。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
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的 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 自主。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 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 位
异 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
4.原因
(1)会议期间,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 (2)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3)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5.历史意义
(1)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 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 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背景
1.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2.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新兴民族国家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又 有资本主义国家)
(二)提出经过
1.1953.12,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
处五互项相原尊则重—主—互权相和尊领重土领完土整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互和不平侵共犯处;。 2.1954年,在中互印不两干国涉总内理政联合;声明中将“平等互惠”改为“”“平 等3权.周和互恩领利来土”;在完亚整非” 会议上平把等“互互和相利平尊;共重领处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
4.意义
①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加有 利于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 ②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是中国 外交的重大胜利。 ③表明联合国中的力量对比发生巨变,第三世界的作用 越来越大。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一(37张PPT)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一(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f5b71fc5da50e2524d7fa0.png)
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3、“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必答题
抢答题
研究性课题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 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 的图片、资料、邮品等, 举行小型展览会。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 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
问题探究:
如果你是一位外交官,你会“一 边倒”吗?
学习模块3 学习模块3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的提出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周总理逝世三十年祭
受多 社付 会出我 主一们 这 义点 幸代一 福价辈 子 。, 是和 为这 一 后 代个 更时 周 代 恩 好 的 来 地 享人
——
前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
“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 原因有二: 一 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 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 二 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 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 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 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项 基本原则;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学习模块4 学习模块4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 (共52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 (共52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1d643177e21af45b207a814.png)
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
同
的共同遭遇 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
经济的共同任务
团结合作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
异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会议显示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
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友好合作
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讲话
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参加的国际会议 中国作用: 周恩来提出六点建设性一件,推动会
议达成日内瓦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 支那停战,缓和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意义: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印度支那:
即法国殖民地在东南 亚的一部分,其组成 包括今越南、老挝和 柬埔寨三国
中国国家总理周恩来乘专机抵达日内瓦
周恩来总理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一系列民族国家获得独立
内容:
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的国际会议
成果:《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1955年4月11日,根据原定行程,周恩来应从香港搭乘飞机赴 印度尼西亚参加万隆会议。国民党当局在港特务买通启德机场清洁 员周梓铭,在周恩来预定搭乘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 号”的右翼轮舱处,安装了一颗定时炸弹,但周恩来本人却因刚刚 做完阑尾炎手术,临时秘密改变行程,经昆明取道缅甸前首都仰光 赴万隆参加会议。
苏联(1949.10.2)
印度(1950.4.1)
保加利亚(10.4)
——第一个与中国建
社 罗马尼亚(10.5)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会 匈牙利(10.6)
主 义 国 家
新中国的外交1课件.ppt
![新中国的外交1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ecc7566c85ec3a86c2c53c.png)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开展 外交活动的原因?
2.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 的外交政策?
3.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 4.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
同
1、反对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的干涉和 侵略
异 1、社会制度
2、意识形态
2、维护和促进民族 独立和世界和平
• 1、1955年4月,率领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了万 隆会议的领导人是()
• A、周恩来 D、陈毅
B、毛泽东 C、邓小平
• 2、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并得到与会 各国代表普遍赞同的方针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济合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经
• 3、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 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是( )
关于中国自古以来以政府为主体 的对外交往,你了解多少
– 张骞出使西域
– 玄奘西行、遣唐使→ 形成“中华文化圈”
– 郑和下西洋 – 闭关锁国 – 近代百年屈辱史(弱国无外交) –建国后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中国政
府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70年代,中国开创
了外交方面的新局面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
《国建的交一公部报中分》。美美三国政个府联对这合一公立场报不提出异议”。
断交。美国和台湾必须断交,只能是民间的交往。
废约。美国和台湾废除1954签署的《共同防御 条约》。
撤军。美国必须撤出在台湾的驻军。美国承认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 是中国的一部分。
《八一七公报》中美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关于互 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中国政府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政 府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并重申:它无意侵犯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高中历史 7.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7.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abafe02783e0912a2162afc.png)
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
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 取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
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 并互派大使; 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 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ppt课件
ppt课件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 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 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pp书t课件后合影。
A、(1)(2)(3)(4) B、(1)(2)(4) C、(1)(2)(3) D、(2)(3)(4)
6、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万隆会议 ②日内瓦会议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与苏联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探究学习 答疑解惑
学习本课内容后,你有哪些疑惑 和问题? 你的收获有哪些?
新中国外交成就展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 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 的图片、资料、邮品等, 举行小型展览会。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4、万隆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ppt课件
国际环境
外 交
独 立
成 就建
国
自初
国家性质 主 期
的的
国家利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 外
平交
与苏联等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ppt课件
二 战后世界形势图
人教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https://img.taocdn.com/s3/m/bfbfab4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3.png)
3.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而开展 的最重要的外交活动是( ) A.宣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中苏建交和毛泽东访问苏联 C.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C、D三项是外交方针 不是活动,B项的活动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使新中国获得 了国际支持和承认,使经济得以恢复发展,故选B项。
6.右图为周恩来代表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某次重要国际会议的情景。该会议
是( )
A.不结盟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26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由本次会议的
“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特点判断B项正确。
7.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的外交目标是( ) A.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B.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C.加强与美国的合作 D.组建经济区域集团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能力。A项与史实不符。美国当 时是反对中国的,因此C项错误,D项与题干无关。在亚非会 议上,中国的外交目标是争取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材料一 1988年12月21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印度总理拉吉 夫·甘地时,再次谈到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问题, 他说:“应当用什么原则来指导新的国际关系呢?我认为中 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住考验的。” 材料二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曾说:“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 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说是发生了剧变, 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 了基础。 (3)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 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万隆 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公开课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c8b02b16fc700aba68fc19.png)
③意义:
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
会议。
5.实践: 走出去
走向国际舞台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通过和平谈判结束印度支那战争
(2)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①背景: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②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材料6: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 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的制定
1949
(成立之初:三大方针)
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3
(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打破封锁的实践 1949——195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与苏联结盟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4 1955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A.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
B.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结
盟
——先建交后谈判
1949.10—1950.10 (第一次建交高潮)
新中国与17国建交
• 苏联
• 阿尔巴尼亚
• 保加利亚
• 越南
• 罗马尼亚
• 印度
• 匈牙利
• 瑞典
12充..1大分7•••••多个体朝 捷 波 蒙 民数国现主克鲜 兰 古国家“德斯家一国洛为边伐人倒克民”民外主交国原家则发•••• 丹缅瑞芬挥麦甸士兰的作用
教材版本:人民出版社 学科:历史 年级:高一年级 册别:必修一 章节: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课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6课新中国外交课件(岳麓版必修1)
![第26课新中国外交课件(岳麓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0022ea7551810a6f524865f.png)
①
周恩来
1949-1958
②
陈毅
1958-1972
③
姬鹏飞
1972-1974
④
乔冠华 黄华
1974-1976 1976-1982
吴学谦⑤ 钱其⑥琛 唐家⑦璇 李⑧肇星 ⑨杨洁篪
1982-1988 1988-1998
1998-2003 (2003-2007)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届外交部长)
3、中日建交
原因 外交跟随美国,受到极大的冲击
过程 1972.9.田中角荣访华, 签订中日《联合声明》, 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4、意义及影响:
打开外交新局面,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改 经济:加强国际
革 开
交流与合作
放 政治;维护世界
以 来
和平 促进共同
发展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 理尼赫鲁会谈时,首次提出
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 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上图为周总理一行步入会场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 国地位参加的重要的
国际会议
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1955年4月,周恩 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 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 行的亚非会议。这是历 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 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 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 期间,周总理倡导提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01年,我国在多边经济合作领域 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
框架协议》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49张)课件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49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005e5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00.png)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关系是指主权国家之间通过互访、谈判、 缔结条约、互派常驻外交代表机构、参加国 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方式进行交往所形成的 关系。
影响外交关系的因素?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以本国的综合实力为 基础,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此外政权的性质、 国际形势等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
●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
地位: 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 会议
(四)参加万隆会议(1955)
1.背景: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内容:
1955年在第一次亚非( 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 府代表团
讨论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3.结果:
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4.意义:
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③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新中国
2024/10/9
2024/10/9
讨论: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必要 性 ▪从目的看: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二大阵营的对峙,美国 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 锁政策。
是近代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 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2024/10/9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签订后,苏联 向中国贷款三亿美元, 并先后在中国境内创 办了中苏石油公司、 中苏金属公司、中苏 航空公司(这些公司 中苏石油公司的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 于1955年全部移交给 中国),并向中国提 供了成套工业设备。 1953年,中国第一个 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时, 苏联帮助中国新建和 改建了141项重大工程, 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工作人员检修飞机 并派了大批专家、学
外交关系是指主权国家之间通过互访、谈判、 缔结条约、互派常驻外交代表机构、参加国 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方式进行交往所形成的 关系。
影响外交关系的因素?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是以本国的综合实力为 基础,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此外政权的性质、 国际形势等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
●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
地位: 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 会议
(四)参加万隆会议(1955)
1.背景: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内容:
1955年在第一次亚非( 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 府代表团
讨论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3.结果:
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4.意义:
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③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新中国
2024/10/9
2024/10/9
讨论: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必要 性 ▪从目的看: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二大阵营的对峙,美国 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 锁政策。
是近代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 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2024/10/9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签订后,苏联 向中国贷款三亿美元, 并先后在中国境内创 办了中苏石油公司、 中苏金属公司、中苏 航空公司(这些公司 中苏石油公司的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 于1955年全部移交给 中国),并向中国提 供了成套工业设备。 1953年,中国第一个 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时, 苏联帮助中国新建和 改建了141项重大工程, 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工作人员检修飞机 并派了大批专家、学
人教版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f57e24336c1eb91a375de9.png)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
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 ①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② 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 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⑤ 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 卫的权利;⑥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 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⑦不以 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 完整或政治独立;⑧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谈判、调 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 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⑨促进相互 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 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 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 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 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另起炉灶”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
“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
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
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 ①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② 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 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⑤ 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 卫的权利;⑥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 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⑦不以 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 完整或政治独立;⑧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谈判、调 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 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⑨促进相互 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 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 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 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 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 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另起炉灶”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
“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共31张PPT)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ed033b5901020207409c42.png)
50年代,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 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和 外交上不承认的政策,
60年代,仍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
1971年,美国代表团访华,双方 开始接触,关系出现转机—乒乓外交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 美关系改善,并在上海发表了《联 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小球转动大球”的 乒乓外交
1950.2.14签定《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这是新中国 与外国签订的第一 个条约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 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 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 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影响:结束了百余年旧中国的屈 辱外交,掀开了中国外交新篇章
周恩来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发言
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访美...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从此结束
2、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作出恢复中华人民共 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当 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的决议。五星红旗从此飘扬在联合国总部上空。
1955年亚非会议
地点:印尼万隆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 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 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 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内 容
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引申、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 础,成为国际公认的处理国与 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重温:中美关系的历程
•背景:1949年上半年,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 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毛泽东提出了三条外交 方针:
内容: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 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清楚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取消特权,在新的基础上同世 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60年代,仍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
1971年,美国代表团访华,双方 开始接触,关系出现转机—乒乓外交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 美关系改善,并在上海发表了《联 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小球转动大球”的 乒乓外交
1950.2.14签定《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这是新中国 与外国签订的第一 个条约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 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 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 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影响:结束了百余年旧中国的屈 辱外交,掀开了中国外交新篇章
周恩来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发言
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访美...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从此结束
2、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作出恢复中华人民共 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当 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的决议。五星红旗从此飘扬在联合国总部上空。
1955年亚非会议
地点:印尼万隆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 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 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 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内 容
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引申、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 础,成为国际公认的处理国与 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重温:中美关系的历程
•背景:1949年上半年,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 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毛泽东提出了三条外交 方针:
内容: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 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清楚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取消特权,在新的基础上同世 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 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 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田中角荣
1、直接促使田中首相要 加速中日邦交正常化 的原因是什么?
2、此行的目的为何?
第三幕: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美关系
两国,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 —的完—整求体同现存,异标志着中国
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图为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机场
外交政策的成熟。
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1954年4月192544日年日,内周瓦恩会议来上率的领周恩中来国政府代表团 抵第达一日次亮内相瓦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国际:社会主义 VS 资本主义 国内:恢复经济
除了“一边倒”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还包括国“际另制环起境定炉外、“灶交国一”家政边客、策性倒”“的质”打、重扫要国干因家净素利屋益子是再请
1950年,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 的贸易占到当年全国对外贸易额的 67.3%,此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 势。1951年——1956年分别是49%、 28.4%、35.4%、25.8%、25.7%、 34.2%。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是
历史的瞬间 永恒的记忆
右图为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 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 “The Chinese Are Coming”, 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解冻在1972
外长卡洛斯•罗慕隆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
大会
“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 纪的沉睡中醒来了。用 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 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 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 起,这个世界将消灭冷 战,建立一个多民族、
亚非独立国家成为多国宗教际的新社兴会,力因量为所
新中国外交 ——中美建交风雨路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主要史实, 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 影响;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 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 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第一幕:20世纪50年代
(1)大量的美苏联国小说、歌曲、电影涌 入中国,唱美苏国联 歌曲,读美苏联国小说成 为当时国人的时尚。美苏联国文化对当时 中国的影响几乎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 落
有伟大的宗教在宽容的 教义上是一致的。有色 种族将建立新的道德标 准。”
苏加诺致开幕词
——印尼总统苏加诺
第二幕:20世纪70年代
胜利在1971
乔的笑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 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为什么乔冠华部长会如此开怀 大笑?
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 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乒乓外交
尼克松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一个 细微事件开启一个时代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美国 乒乓球代表团,中美开始接触
意外来客——基辛格访华
中美双方同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 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一公告震惊了整个世界。尼克松后来回忆说: 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新闻之一。
打乱美国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
费正清评论某次国际会议时说:
“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
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 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 绪。”这次会议
“超周越恩了来是意我识去形时 候 时 态的的并敌朋加人友强,”亚。回来非
国家之间合作
A.1953中印关于西藏问题的 谈判会议
的国际会——议菲律宾前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美日益提高的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失误
1972年 ,中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 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 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 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A.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撤离 B.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
中
苏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1950)
中
美
外交上:不承认 政治上:孤立 军事上:包围 朝鲜战经争战济斗场上面 :封锁
美国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新中国做了哪些努力 来打破西方国家的 封锁呢?
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怎样的国际环境下? 如何应对?
苏
材料一:
美
材料二: 1949—1955年,是新中国的幼年时期, 饱经磨难的东方古国终于从连年的战火中解脱出 来,百废待兴。中央人民政府一方面要在国内恢 复经济,另一方面还要在国际上广泛宣传,树立 新中国的形象,广交朋友,扩大影响。
——刘守华《中国档案》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当我们的手相 握时,一个时 代结束了,另 一个时代开始
了。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中美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 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 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表明这一声明意在
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①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美苏争霸需要 ④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①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
祖国统一大业
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图说历史 探究:中美建交大事记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周不恩来侵出犯席、日互内瓦不会干议涉 •内(—政1—9、5第4年平一4次月等以2互6世日惠界)、五 和 平大共国的处身份参加
在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
响,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
周国家恩的来赞参同加,万成隆为解会决议国
(与国19之55间年关4系月的17基日本)准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 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