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 简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巧稚(1901-1983),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1]又与梁毅文被合称为“南梁北林”。[

慈善事业:林巧稚不但给有钱有势的妇女看病,对穷苦百姓都一视同仁,交不起钱的病人,她就免费治疗。她有一个出诊包,包里总放着钱,以便随时接济贫困百姓。

社会评价:林巧稚不仅医术高明,她的医德、医风,奉献精神更是有口皆碑。她献身医学事业,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刻敏锐的观察力,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有高超的本领和独到的见解。

Lin Qiaozhi (Chinese:林巧稚;1901–1983) was a Chinese physician. She was born in Gulangyu on December 23, 1901. In 1914, Lin became a Christian. In 1920, she graduated from Xiamen Women's Teacher-training School. In 1929, she became the first female resident physician at Union Hospital's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n 1939, Lin went to the Chicago to study physic. In 1948, she returned to Union Hospital and worked there till her death. She did many researches in the fileds of fetal breathing, female pelvic diseases, gynecologic oncology and neonatal hemolytic disorders.

兄弟辍学赚钱供她专研医学

林巧稚出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是新加坡一所大学的毕业生,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他思想开明,认为女子也应把她培养成才。林巧稚5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就由大哥大嫂抚养。大哥大嫂为了她能读书,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中途辍学。

为了从医女大夫终身未婚

林巧稚不结婚与所在医院的严格要求有关。她毕业后就留在协和医院工作。当时协和医院并不鼓励女实习生结婚,因为培养一个医生不容易,如果女生结婚后跟着丈夫走了,又或者生小孩了,那么医

院在她身上的投资就白费了。

“祖国更需要我”

林巧稚在协和医院担任妇产科主任,也成了这家由美国人创办的医院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籍的女主任。而在这期间,她曾两度出国。一次是1932年至1933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医学院进修,并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行医学考察;另一次则是1939年至1940年,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当时有人劝林巧稚留在海外,芝加哥大学著名妇科专家艾蒂尔甚至还推荐她留校。不过林巧稚觉得,海外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虽好,但多灾多难的祖国更需要自己。于是,她毅然踏上了归途。

过家门而不能入献身妇科终不悔

“爱国的人没有家可家”。从1921年离开厦门到北京求学,直到1983年去世,林巧稚只回过两

次厦门。

上世纪60年代初,年过花甲的林巧稚作为华东视察团的成员之一回福建视察。因为不能离团,连近在咫尺的家都不能回去看一眼。她随着考察团经过鼓浪屿、湖边水库、江头,却过家门而不能入。

“我是中国人,我要和我的事业共存。”

年近八旬的林巧稚,这位为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提高生产和生命质量而奋斗不止的科学家,由于长

时间高负荷工作,耗尽了所有的精力,病倒了。

在轮椅上、病床上,她开始写作《妇科肿瘤》,这是她一生为我国妇婴健康付出的最后努力。

1983年4月22日清晨,林巧稚在昏睡中发出呓语,急促地叫喊:“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过了一会儿,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这是林巧稚留下的最后

的话。

林巧稚中英文日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