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对低碳经济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业对低碳经济的推动作用
【摘要】本文结合十二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分析了低碳经济的要求和特征。通过对金融和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指出我国金融业应该从产业结构、信贷投向、区域发展、产品创新、个性服务等方面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十二五金融业低碳经济科学发展
刚刚结束的“两会”确定了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和具体任务,为我国未来五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勾画出了行动指南和宏伟蓝图。“十二五”将是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五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面对环境资源的承载压力,我国将会走节能降耗、环保高效的低碳经济道路。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社会经济联系紧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金融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必须考虑的战略任务。
一、十二五期间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历史的,现实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必须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并不高,往往伴随着高耗能、高污染,其模式更多是简单粗放,对社会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 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 这种代价至今仍存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之中。从世界银行2000年底公布的数据看, 我国自然资产损失(包括能源耗竭损失、二氧化碳污染损失、矿产耗竭损失、森林耗竭损失等)占GDP的比重惊人, 1970年代初, 占GDP的6% ~ 7%,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 这一损失达到峰值, 高达GDP的30%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 每单位能源消耗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 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 /4左右。例如,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日本的1.7倍, 但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日本的28% 。2003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465立方米,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2003年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 是发达国家的5~ 10倍。较重水平, 监测的340个城市中有27% 属于严重污染。与此同时,我国粗放型发展中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生态退化趋势不断加剧。土地和森林退化,河流断流, 湖泊萎缩, 滩涂消失, 天然
湿地干涸, 生态失衡十分突出。这种现象都表明,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将难以持续,必须转变发展模式,走节能减排的低碳发展之路。
(二)我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的特征。
不同的发展观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会对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追求不同的发展方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必然导致经济在数量上粗放式扩张,粗放式增长是低效益的增长,使人们得不到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增产不增收;粗放式增长是高消耗的增长,必然导致人类向自然过度索取,生态退化和自然灾害增多,从而使社会财富加速减少,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粗放式增长是高排放、高污染的增长,必然会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显然,粗放式增长的目的是为增长而增长,是违背人类发展的初衷。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和国家实施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理念,要求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四个“更加”,正是中国努力创新发展模式的明确指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宗旨是为了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富裕人民,让人民充分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也是国家强大的根本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民生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我国在精心谋划发展蓝图的过程中,将民生放在了显著位置,充分体现了我们在发展中的民生本位、民生主导思想,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确定创新发展模式的着力点后,还要明确发展的主攻方向,那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走以节能减排、环保高效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将贯穿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我国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金融和经济的相互影响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一是供给推动论(supply-leading-relationship);一是需求拉上论
(demanding-following-relationship).所谓供给推动是指金融发展先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是从金融发展到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为经济运行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增长。所谓需求拉上是指经济增长先于金融发展,因果关系是从经济增长到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拉动金融发展,并通过提高经济运行对金融服务的承受能力保证金融发展的顺利实现。罗宾逊(1952)和卢卡斯(1988)是需求拉上论的代表人物,罗宾逊认为金融体系只是真实经济部门的陪衬,被动地响应真实经济部门的发展而发展。戈德史密斯(1969)、麦金农(1973)和肖(1973)是供给推动论的代表人物,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金融发展改善了经济运行条件,为资本转移提供了便利,因此,他认为,金融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不是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供给推动和需求拉上这两种因果关系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存在双向(two-way)因果关系(即互动关系)的可能:一方面,经济增长拉动金融发展,一方面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一) 经济对金融的决定作用
1、经济增长产生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拉动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源于金融体系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金融体系在交易成本、信息、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得以产生和发展。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经济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等,又产生了对金融服务的新的需求,促进了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这是经济增长拉动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因。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这些环境和条件将对金融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是一次深刻的经济变革,将对经济环境和条件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也对金融业产生大量新的需求。
2、经济增长提高了经济运行对金融服务的承受能力,支持金融发展。经济发展或人均收入水平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金融发展水平,决定了金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处于良性循环中。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