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
肖计划
提要 Back认为,每个新生儿都有威胁社会秩序的潜在可能,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对他不予引导而任其自由发展。人类从“自然人”发展到“社会人”,其一是以其具有的生物遗传特征为基础;其二,得益于后天的教化和学习,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青少年时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个人社会化发展遵循的基本规律,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担负的责任和作用,社会潮流和亚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社会化的影响以及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如何在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继续自身的“社会化”。
关键词学校教育青少年学生社会化
***
一
Back(1977)认为,每个新生儿都有威胁社会秩序的潜在可能。新生儿的生物潜在能力非常广泛和不确定,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不予引导而任其自由发展。在他尚未成熟的漫长岁月里,他的冲动和能力被引导到一个较为狭窄的行为、动机、信念和态度的模式里。这种限制儿童的行为、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直到他遵从共同的社会规范并成为符合他所在社会需要的社会人的过程,就是个体的社会化[①]。
由于伦理学的原因,人类不可能在自己身上进行有关剥夺人的社会生活权利的实验来应证或探究社会活动经历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几起偶然的意外事件却使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获裨益。卡玛拉,一位印度狼孩,自幼被狼叼去,并被狼抚养了8年之久。被人发现后,带回孤儿院。经悉心照料,反复教化,4年才学会了6个单词,7年学会了45个单词,到17岁,临死时也只具备相当于4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法国的德意拿也是自幼被狼叼去养育,时间比卡玛拉还长,后来虽然回到人类社会中并活到了37岁,但他的智力却一直处在痴呆状态。
艾伦和加德纳(1969)在一只名叫沃肖的黑猩猩身上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人与类人猿之间在语言上的差异和联系的研究。他们发现,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之后,沃肖能学会“美国聋哑人手势语”中的许多手势符号,并能以多种形式把符号连接起来,以此向他的人类伙伴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情感。但是,与一个生来就是耳聋,从未听见过声音的小孩相比,沃肖学习运用手势语和文字来表达、沟通思想的能力却相距甚远,无可比拟[②]。这些意外的发现和特殊的研究至少向人们揭示了两条基本规律:其一、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是以其具有的生物遗传特征为基
础的。从生物学意义上讲正是由于物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对自身行为的不断修饰并使其生物遗传特征不断表现自身发展趋势,才最终使人类从“自然人”发展到“社会人”成为可能;其二、“社会化”的任何一项内容都不是人类生理上先天就有的。我们仅具获取这些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动的先天素质,但要使这种先天素质变成具体的行为表现,个体必须经过社会化。而社会化的内容能表现出多少?以及个体社会化的完善程度如何又都与个体社会经历过程有关。虽然现在有关社会化的理论学说纷纭,但它们几乎都是以这两个判断作为前提[③]。
二
“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它的内涵是接受社会的和个人的知识与经验,而这些知识与经验又可改变个人的行为和态度[④]。没有一个社会对其成员在获取这些知识和经验的过程采取放之任之的态度。即使最古老的人类社会也有对个体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指导和传授,这就是“教育”。因此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个体接受“教育”,并将所受“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身行为的过程;而从个人的角度看,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使自身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过程。虽然社会化是终生的事[⑤],但一般来说,在25岁左右,个人的社会化基本完成[⑥]。所谓基本完成是指若干社会化的内容,如:社会知识(包括社会生活知识、职业知识等)、行为规范(包括道德法律、公共活动规则、社会习俗等)、价值观念、理想目标等,个体都已经历了社会化的过程并已大体具备了作为该社会和某团体成员的条件与资格,获得了社会生活的大部分能力。个体从出生到25岁是个连续的社会化过程,如果他是位高中生或大学生,那么在此过程中,他将约有12~17年的时间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由于学校教育完成了使个体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大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社会化内容。因此,学校教育在个体一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⑦]。
学校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担负如下责任:
第一,社会生活知识的个人社会化。社会生活知识是个体对社会各种活动的认识以及参与的能力。个体要想成为社会的一员,首先要学习并掌握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知识,即衣、食、住、行等知识,做到能够基本自理生活,如果还想为社会所接受并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则还须学习社会交往知识、职业性知识等,并完成从“自理生活”到“自谋生活”的社会化过程。由于现代社会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发展很快,社会生活知识所含的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家庭已远远不能胜任这些知识的传授与教育。因此,现代社会的社会生活知识,个人社会化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学校通过系统、科学的正规教育完成的。
第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规范(deontic)一词源于希腊语的δεομακ(使受约束)和δειν(应当)。即应该从一定规则角度约束人们的行为[⑧]。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行为规范就是社会或特定的群体对其成员的个人行为所给予的规定性,并使个体通过这些规定的约束而形成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因此,个人行为规范化是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途径。行为规范大体有四个层次:
(1)特定社会的基本共同规范,即道德法律。这是个体的主要行为准则,也是个体在社会上生活的主要规则依据。
(2)社会组织与集体的章程、守则和纪律。个体正是通过对这些具体条例的学习并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才最终确定自己在社会某个团体内的地位与角色。
(3)社会的一般公共活动规则,包括团体内部和社会之间的礼仪等若干共同规定。
(4)特定范围内的习俗。个体就是通过学习并遵循社会多层次的行为规范才获得作为社会成员的资格以及社会生活的权利与义务。学校在个体行为规范社会化的过程中,就是要教育和帮助学生学习这些行为规范以及现在和将来如何扮演好不同的社会角色。
第三,价值观念的社会化。个人的社会价值指个体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个体的价值观则是个体对这种存在意义的认识,这种认识常具体表现为对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和利与害等的判断。它对个体是否遵守社会规范,以及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学校教育的责任就是在个体的价值观社会化过程中,将能为社会接受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并使其接受。
第四,理想目标的社会化。理想和希望是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也是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目标的主要定向因素之一。理想目标的社会化就是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把那种与整个社会的目标和发展相一致的,又符合自身客观条件和需要的理想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让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学会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和方法。
三
学校在个人社会化中的作用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等若干学科都在研究的内容,而社会心理学在这一领域最关注的是,学生应该如何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里使自身的社会化内容与过程更趋完善,以及为什么很多学生在经历了大体相同的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之后,仍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体行为特征。
佛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口腔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潜伏阶段,生殖阶段,并认为成年人基本人格特征的许多方面都在潜伏阶段(5岁左右)到青春期开始的那段时间内形成。其理论上的依据和推断是:从婴儿出生5、6岁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相当固定的,而早年的经验基本上都被无意识地吸收了,不容易被自觉的意识所利用。因此,它们一直不受以后岁月中理性认知学习的影响。据此,他认为学龄前儿童的经历将决定人一生的个性特征[⑨]。佛洛伊德的理论在风靡一阵之后,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挑战,继他之后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行为模式大多数都可以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通过经验和学习加以改变。于是在人格发展理论上,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被以埃里克逊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修正。虽然如此,佛洛伊德无疑仍是一位客观地研究社会化的原始动力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断定在发展的多种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