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及解析汇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渡舟老先生:《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及解析

方药| 桂枝汤方

治法|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校(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折折(执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酩、臭恶四等物。方义

方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芍药酸寒,敛阴和营。两药配伍有调和营卫之功。姜辛散止呕,且助桂枝;大枣味甘益阴和营,以助芍药;炙甘草调和诸药。方为辛温解表轻剂。服用桂枝汤取汗,尤须啜粥、温覆以助药力,既益汗源,又防伤正,值得重视。【原文】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释义

本条句首指出太阳中风,故当与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2条“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互相参看。证见阳浮(脉浮)、翕翕发热,为外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阴弱(脉缓)、汗自出,为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营对浮盛之卫而言相对不足,可称营弱。汗出营弱,脉应之缓。恶风寒,与脉浮、发热同见,为风寒外束肌表。原文中恶寒、恶风并列,提示两证有轻重之别,但可并见,似不可误为或见之证。肺合皮毛,肺气上通于鼻。外邪犯表,肺气不利,则见鼻塞。外邪干胃,胃气上逆,则见干呕。诸证反映营卫不调,卫强营弱,肺气不利,外邪干胃的病理,仲景提要为“阳浮而阴弱”

吕震名说:“卫强故阳脉浮,营弱故阴脉弱,卫本行脉外,又得风邪相互,则其气愈外浮,阳主气,风为阳邪,阳盛则气易蒸,故阳浮者,热自发也。

营本行脉内,更与卫气不谐,则其气更内弱,阴主血,汗为血液,阴弱则液易泄,故阴弱者,汗自出也。啬啬恶寒,内气虚也,淅淅恶风,外体疏也;恶寒未有不恶风,恶风未有不恶寒,二者相同,所以经又互言之。翕翕发热,乃就皮毛上之形容;鼻鸣,阳邪壅也;干呕,阳气逆也。太阳中风证状之和此谛实,此证宜用此方,凡欲用仲景方先须辨证也。”【原文】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释义

太阳病虽只出现头痛、恶风,但恶风与发热并见,在太阳经脉所过之部位出现疼痛,反映病在太阳之表无疑。更见汗出,是太阳中风证的要点悉具,故当用桂枝汤为主治疗。本条提出的四个表现中,头痛、发热、恶风与太阳伤寒同,唯汗出是一特点,提示有汗、无汗是中风、伤寒的鉴别要点之一。条中不言脉象,似示人太阳中风证的确诊,在于重要临床表现的组合,而不拘于一个症状或脉象。柯韵伯说:“此条是桂枝本证,辨证为主,合此证即用此汤,不必问其为伤寒、中风、杂病也。今人凿分风寒,不知辨证,故仲景佳方置之疑窟。四证中头痛是太阳本证,头痛发热恶风与麻黄证同,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证。”

尤在泾说:“太阳受邪,无论中风伤寒,俱有头痛,俱有发热,但伤于寒则表实无汗,伤于风表疏自汗,是头疼发热者,伤寒所同,而汗出恶风者,中风所独也。中风必以风剂治之,云桂枝汤主之者,见非他药所得而更者耳。”【原文】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卫强营弱,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释义

本条以太阳病具有发热、汗出的特点及宜用桂枝汤治疗,提示证属太阳中风证。以荣弱卫强对太阳中风证的病理作具体补充说明。荣弱,即指卫外不固。营不内守,具体说明了“阴

弱者汗自出”;卫强,指风寒束表,卫气浮盛以抗邪引起的病理改变,即“阳浮者,热自发”的实际含义。明确阐述了太阳中风证的营卫不调病理及其病理主导方面。本条还补充说明太阳中风证的病因是外感风邪。提出宜桂枝汤治疗,说明桂枝汤既可调和营卫,也有解肌祛风之功。方有执说:“上条言阳浮而阴弱,此言荣弱卫强,卫强即阳浮,荣弱即阴弱,互相发明也。”黄元御说:“邪风者,经所谓虚邪贼风也。”徐大椿说:“提出邪风二字,见桂枝汤为驱风圣药。”【原文】24条:太病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则愈。

释义

太阳病,病初即服桂枝汤治疗,致烦闷不解针刺后仍与服桂枝汤,说明病证属于太阳中风证。太阳中风,服桂枝汤,是正确的治疗方法,本应遍身折折(执水)微似汗出而解。今服桂枝汤后,不仅病邪不解,反而增加烦闷不舒,似属发生变证。但认真分析其不曾误治,服药后只增烦闷一证,其他脉证未见变化,故可断言病证未发生传变。其反烦不解,乃太阳中风证邪气较重,服桂枝汤后正气得药力之助,欲驱邪外出,但力尚不足,正邪相争,邪郁不解,故证属太阳中风的较重型。

治疗之法,先刺风池、风府疏通经络以泄邪,然后再服桂枝汤以解肌表。针药并用,祛邪之力倍增,病可得愈。徐大椿

说:“此非误治,因风邪凝结于太阳之要路,则药力不能流通,故刺之以解其结。盖风邪太甚,不仅在卫而在经,刺之以泄经气。”魏荔彤说:“恐误认为已传之烦躁,故标出以示人,言不解,则太阳之证俱在,但添一烦,知其非传里之烦,而仍为表未解之烦也。”【原文】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释义

太阳病,表邪未解,治当发汗解表。现病人脉象浮弱,不宜发汗过多,故用桂枝汤解肌发汗为宜。方有执说:“外证未解,谓头疼项强恶寒等证犹在也。浮弱,阳浮而阴弱,此言太阳中风凡在未传变者,仍当从表解肌,盖严不得下早之意。”【原文】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释义

太阳伤寒证发汗后,若得脉静身和,为表邪已解,病证向愈。本条指出太阳伤寒证汗解后半日,病人出现烦闷不适、脉象浮数,为余邪在表未尽,故治疗可再用发汗之法。由于前已发汗,再次发汗不宜峻剂,故用桂枝汤轻度发汗,使邪去而不伤正。提示桂枝汤可作为发汗轻剂使用。

尤在泾说:“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者,非旧邪去而新邪复乘也,乃余邪未尽,复集为病耳。脉浮数者,邪气在表之证,故可更发其汗,以尽其邪。但以已汗复汗,故不宜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