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演唱风格初探
试评李双江演唱的歌
试评李双江演唱的歌
(作者:大罕)
李双江当然是当代著名的歌唱家。
他唱的歌很多,例如《雪花》、《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星照我去战斗》、《草原之夜》等。
阎维文说,他听了《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后改变了他跳舞的人生,改行唱歌了。
青歌赛时有一位音乐家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这首歌只属于李双江,言外之意任何人也唱不过他,正像《洪湖赤卫队》只属于王玉珍一样。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这首歌李双江确实唱得好,确实非他莫属,确实打动了像阎维文这样一批人。
但是,总的来说,听李双江的歌,感觉人工凿痕较重或者说明显,是“唱”出来的歌,不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歌。
既然是“唱”出来的,因此人们听起来有点吃力、缺少亲切感、不够自然、感染力减分了。
就拿《洪湖赤卫队》来说,它属于王玉珍,更属于广大民众。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既好听又好听,老百姓喜欢听也喜欢唱,这多年以来经久不衰。
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呢,除了李双江偶尔唱唱,还有谁唱?
再以《草原之夜》为例,这首经典歌曲李双江唱它,并未唱出新意,依旧是学院派的技巧型的味道。
而刀郎在2018年6月24日的演唱会上,一首《草原之夜》惊艳全场,引发现场万人大合唱!
李双江的演唱技巧当然是一流的。
他唱歌属于“技巧型”。
这就形成了三个特点:“这一个”明显。
换人唱唱不好。
普通百姓不传唱。
以上三个特点决定了李的歌是“阳春白雪”,不是“下里巴人”。
于是一部分艺人看好他,而广大老百姓不买帐。
这多年来,有过李的歌传唱于街头巷尾么?
2019-5-11。
体验、感悟、真切-文档资料
体验、感悟、真切李双江——中国当代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他的歌声不仅浸润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心田,而且突显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融合发展的历史。
他以技巧娴熟、表现力丰富、音色美妙、情感真挚,风格朴实而成为中国当代歌唱艺术发展的卓越引领者,其演唱的作品,不仅彰显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传统审美特征和意境,同时,也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风貌。
他是一位集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大众性于一身的,具有鲜明演唱风格和特征的时代歌唱家。
如果从“声乐学科”(西方观念)登陆中国大地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声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只有短短百年的历史。
但从唱歌本身来说,它的历史可以和人类的发展历史同步算起。
从这个意义上说,唱歌是人类最为熟知、最为喜爱、历史最为久远的主观情感表达方式之一,它与人类不同时期的社会进程相关,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关,是人类现实生活的真切反映。
现如今,人们对于唱歌的认知与理解大多以声音技巧和技术理论为关注点,而将唱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摆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
人——为什么要歌唱?为谁歌唱?坦率地说,当下音乐学院声乐系(或声歌系)多数人的观念是在为各类声乐比赛歌唱,为极少数声乐评委在歌唱。
虽然有歌中唱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但当今歌坛的现实告诉我们,歌唱者更看重的仍然是“金杯银杯”,真正为老百姓“口碑”而演唱的歌唱者应在少数。
李双江恰恰是为老百姓“口碑”而演唱的少数歌唱家。
就中国当代歌唱事业发展而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李双江以《北京颂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想起周总理纺线线》、《八十抒怀》、《怀念战友》、《再见吧!妈妈》、《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等一首首洋溢着激情、充满时代特征且激越向上的歌曲,不仅使之成为专业歌唱领域无可争议的优秀歌唱家,而且也成为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百姓歌唱家”。
人,既是历史的人,也是社会(时代)的人。
李双江:“唱歌是一种‘内功型运动’”
李双江:“唱歌是一种‘内功型运动’”作者:汉水来源:《祝您健康》2004年第10期在中国歌坛上,李双江绝对堪称为“一代歌王”。
在30多年来的歌唱生涯中,他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在声乐的西洋与民族风格结合的表现上,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
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祖国各地广播、电视节目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由他演唱的《北京颂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和《再见吧,妈妈》等歌曲。
那一首首高昂并充满深情的歌声真正是家喻户晓。
身着一身戎装,话音洪亮、底气十足并性格幽默的李双江,如今的身份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主任。
虽然他是一位少将级军官,但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日常工作、生活中,他都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印象。
人们非常折服这位歌唱家能在演唱中很好地处理情与声、情与味及情与趣等关系,耳熟能详其对音色的独特处理和那种有着“金属”般穿透力的吐音等。
然而,李双江的运动经历以及他对体育的无比热爱,许多读者也许还并不了解。
“运动使我受益匪浅。
”每有记者问及李双江是不是爱好体育运动时,这位歌唱家总是这样回答。
在李双江看来,唱歌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运动,确切地说是一种“内功型运动”。
因为唱歌时,从嗓子到身体各个部位都要“运动”,有的时候,大汗淋漓,运动量还很大。
而这对思维、情感也都是很好的锻炼。
李双江少年时对体育非常着迷。
1939年出身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李双江,童年、少年和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清苦的日子、优秀的学业和纯情的歌唱,让李双江少年生活得非常充实。
冬天的哈尔滨,是一个“冰雪世界”。
每逢大雪,小伙伴们总是喜爱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
不过,李双江那时最爱玩的却是滑冰。
他经常在雪地里玩得误了上学,忘了回家。
夏天的哈尔滨,又是个凉爽宜人的城市。
那里有条松花江,很多哈尔滨人经常在江上游泳消暑。
“那时,松花江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游泳也成为我最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
”李双江深情地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时称。
民族男高音演唱风格探究——以李双江和蒋大为为例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民族男高音演唱风格探究——以李双江和蒋大为为例王一帆(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摘要】演唱风格是歌唱者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极具个人特色的演唱风格。
民族男高音作为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此演唱风格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于了解民族男高音演唱风格形成中各种受制因素,以及探索新时期民族男高音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声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乐东渐;时代背景;学院化;差异性【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一、民族男高音的概念界定民族男高音的概念是一个舶来品,它是在学堂乐歌等一系列“西乐东渐”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的。
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对男高音的定义为,“男高音,正常男生的最高声部。
这一名称源起中世纪时担负素歌或其他定旋律的声部,而其余声部则演唱一个对位声部。
音域从中央C下面的C音起向上两个八度。
男高音的种类包括:英雄男高音,抒情男高音,强力男高音,强力抒情男高音。
”男高音声部在西方的声乐发展历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由于早期的宗教音乐奉行“妇女在教堂里应保持缄默”的原则,因此当时的圣咏和赞歌,都是由男性歌者来完成的,此后几个世纪,欧洲各地又涌现出擅长演唱民歌的男性民间歌手,他们被称为“游吟歌手”“恋诗歌手”和“名歌手”。
随着声乐技术的不断进步,男性“阉人歌手”也一度成为歌剧舞台上无可争议的王者。
在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并没有男高音这个概念。
在京剧“生旦净丑”四种角色行当中,生角中的“小生”(相当于西方歌剧中的抒情男高音)和“武生”,旦角中的“男旦”(相当于西方歌剧中的假声男高音),以及净角中的“铜锤花脸”和“黑头花脸”(相当于西方歌剧中的戏剧男高音),都是由男高音来担任,但没有声部这一概念。
在“西乐东渐”的过程中,民族男高音在传统戏曲民歌的演唱和技巧基础上,吸收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中男高音的训练方法和歌唱技术,音色上讲求宽广明亮、高亢华丽,在吐字行腔上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十足”,音域范围通常从大字组的A到小字3组的HighC,横跨两个八度以上,高音区带有金属般光泽和质感,辉煌明亮。
民族男高音演唱风格探究
民族男高音演唱风格探究作者:王一帆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15期【摘要】演唱风格是歌唱者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极具个人特色的演唱风格。
民族男高音作为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此演唱风格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于了解民族男高音演唱风格形成中各种受制因素,以及探索新时期民族男高音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声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乐东渐;时代背景;学院化;差异性【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一、民族男高音的概念界定民族男高音的概念是一个舶来品,它是在学堂乐歌等一系列“西乐东渐”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的。
牛津简明音乐词典对男高音的定义为,“男高音,正常男生的最高声部。
这一名称源起中世纪时担负素歌或其他定旋律的声部,而其余声部则演唱一个对位声部。
音域从中央C下面的C音起向上两个八度。
男高音的种类包括:英雄男高音,抒情男高音,强力男高音,强力抒情男高音。
”男高音声部在西方的声乐发展历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由于早期的宗教音乐奉行“妇女在教堂里应保持缄默”的原则,因此当时的圣咏和赞歌,都是由男性歌者来完成的,此后几个世纪,欧洲各地又涌现出擅长演唱民歌的男性民间歌手,他们被称为“游吟歌手”“恋诗歌手”和“名歌手”。
随着声乐技术的不断进步,男性“阉人歌手”也一度成为歌剧舞台上无可争议的王者。
在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并没有男高音这个概念。
在京剧“生旦净丑”四种角色行当中,生角中的“小生”(相当于西方歌剧中的抒情男高音)和“武生”,旦角中的“男旦”(相当于西方歌剧中的假声男高音),以及净角中的“铜锤花脸”和“黑头花脸”(相当于西方歌剧中的戏剧男高音),都是由男高音来担任,但没有声部这一概念。
在“西乐东渐”的过程中,民族男高音在传统戏曲民歌的演唱和技巧基础上,吸收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中男高音的训练方法和歌唱技术,音色上讲求宽广明亮、高亢华丽,在吐字行腔上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十足”,音域范围通常从大字组的A到小字3组的HighC,横跨两个八度以上,高音区带有金属般光泽和质感,辉煌明亮。
中国民族声乐二度创作的美学特征及表现方法探析——以李双江歌唱艺术为例
李双江高音
李双江高音李双江是一位中国男高音歌唱家,生于1945年。
他以他独特的声音和出色的唱功而备受推崇。
他的高音状若飞鸟,悠扬婉转,传达出情感的深度和力量。
李双江的音乐生涯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他在电台工作。
他通过参加一些音乐比赛开始崭露头角,并很快成为中国著名的男高音。
他的声音既具有优美的音色,又有强有力的穿透力,这使他在传统的中国歌曲和西方古典歌剧中都能表现出色。
李双江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使他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他曾在国内外多个音乐节上演出,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他的表演风格充满了激情和感情,动听的高音总能触动人心。
他独特的演唱风格使他成为广大观众心目中的偶像。
除了演唱,李双江还是一位出色的演员。
他曾出演过多部话剧和电影,以其深邃的表演风格赢得了观众的赞誉。
他不仅能够通过声音传达情感,还能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李双江在音乐事业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他一直热衷于培养新一代的音乐人才。
他曾多次担任音乐比赛和选拔赛的评委,悉心指导年轻的歌手。
他的传统意识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使他成为许多年轻艺术家的榜样和导师。
李双江的艺术贡献被广泛认可,他曾荣获多个音乐奖项和荣誉称号。
他的演唱会在全国各地举办,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他的歌声温暖了人们的心灵,带给他们欢乐和感动。
总之,李双江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男高音歌唱家,他用自己独特的音色和出色的演技征服了无数观众。
他的声音是他的翅膀,飞翔在音乐的世界中,让人们陶醉其中。
他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的热爱使他成为了中国音乐界的传奇人物。
浅析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的歌唱艺术
浅析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的歌唱艺术
赵振帮
【期刊名称】《艺术家》
【年(卷),期】2018(000)004
【摘要】李双江是我国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他的艺术风格极具中国特色和个人特色,他演绎的大量音乐作品得到了听众的喜爱和艺术家的高度评价。
本文将从''''中西合璧''''的音乐唱法、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军旅情感的再现这三个方面来浅析李双江的歌唱艺术特点。
一、''''中西合璧''''的唱法李双江1959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喻宜萱教授进行声乐学习。
而喻宜萱教授正是我国声乐界''''土洋并存''''''''中西合璧''''唱法的重要倡导者。
她主张借用西方的科学唱法,
【总页数】1页(P73-73)
【作者】赵振帮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歌舞剧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6
【相关文献】
1.论歌唱艺术的审美标准——李双江歌唱艺术“五字诀”释义 [J], 张艳林;刘静
2.坚守艺术理想讴歌人民心声——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袁双洋艺术实践探微 [J], 尹晓星;
3.中国民族声乐二度创作的美学特征及表现方法探析——以李双江歌唱艺术为例[J], 张艳林
4.酒歌唱金婚艺术葆青春--访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 [J], 李殿欣[1]
5.家乡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验、感悟、真切——李双江歌唱观念解析
体验、感悟、真切——李双江歌唱观念解析
范晓峰
【期刊名称】《艺术百家》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李双江历经50年的歌唱生涯,始终秉承体验、感悟、真切的歌唱观念,努
力践行着为“老百姓歌唱”、“为兵歌唱”的理念,并以娴熟高超的技术、充满活
力的丰富表现力和情感真挚的歌唱风格而成为中国当代歌唱艺术发展的卓越引领者,深受老百姓喜爱.他的歌声不仅彰显了中国音乐文化传统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意境,还
承载着歌者自身的人格素养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音乐
文化,同时,也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风貌,是一位集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大众性于一身的,具有鲜明演唱风格和特征的时代歌唱家.
【总页数】10页(P156-165)
【作者】范晓峰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
【相关文献】
1.品读感悟真切体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教学重点的突破 [J], 邱凤春
2.合作中体验,模仿中感悟——以歌唱《我是一粒米》为例 [J], 刘付芳
3.注重情感体验,真切感悟课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及评析 [J], 杨红雨;蒋蓉
4.注重情感体验,真切感悟课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及评析 [J], 杨红雨;蒋蓉
5.“唱法”解析——歌唱的基本方法原则与观念 [J], 马应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双江嗓子
李双江嗓子李双江,男,汉族,1945年9月出生,河北邯郸人。
他是中国享有盛誉的男高音歌唱家,被誉为“金嗓子”、“天籁之声”。
李双江从小就展现了非凡的音乐天赋。
在他母亲的悉心照料下,他在幼年时期就开始学习唱歌。
他的嗓音独特,音质高亢悠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960年,李双江考入北方音乐学院,并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赵南亭教授。
在赵南亭的严格培养下,李双江的嗓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他的声音越来越深沉,宽广而有力。
1967年,李双江开始了他的专业歌唱生涯。
他的处女秀是在北京音乐厅演唱帕格尼尼《第24首小提琴协奏曲》。
他以其卓越的表演技巧和高超的嗓音征服了全场观众,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从那时起,李双江频频受邀参与各种音乐会和演出。
他的美妙嗓音成为了国内外社交场合的独特风景。
他擅长演唱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戏剧歌剧等多种形式的曲目,跨界的演唱能力使他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李双江的嗓音深沉富有力量感,悠扬而富有感情。
他的演唱风格独特,充满了个人的感悟和理解。
无论是激情四溢的《黄河大合唱》,还是充满情感的《天亮了》,他的演唱都能打动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
除了在舞台上的出色表现,李双江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声音为慈善事业奉献力量。
他曾多次参加慈善音乐会,为慈善机构筹集资金,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
在他音乐生涯的巅峰时期,李双江的嗓音受到了过度使用的损伤,为了保护嗓子,他不得不减少演唱的次数。
但是,即使年事已高,声音已不如从前,李双江依然保持着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李双江是一位真正的音乐家,他用自己的声音传达着情感,感动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了音乐界的传奇。
他对音乐的执着和对嗓音的呵护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希望他的音乐事业能够继续发展,为世界带来更多美妙的声音。
李双江歌曲
李双江歌曲李双江是中国内地的一位著名歌手,他的歌曲多以情感细腻、旋律优美而著称。
下面是关于李双江的歌曲的500字介绍。
李双江出道多年以来,他的歌曲开创了一种新风格,能够唱出一种温暖和真诚的感觉。
他的歌曲以歌词优美动听、旋律流畅动人为特点,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雨中即景》,这首歌以虽然生活中常常有烦恼和挫折,但我们要坚强地面对的主题为核心,表达了人们在困难时刻坚守信念的一种力量。
歌曲旋律简单而朴实,歌词意境深远,整首歌曲给人一种安静、沉思的感觉,让人不禁沉浸在这种美好的音乐之中。
另一首传世之作《男人歌》,描绘了男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歌曲旋律悠扬、优美,歌词深情动人,让听众在欣赏的同时也被歌曲中的情感所打动。
这首歌以生活中男人的矛盾、困惑和坚强为主题,诠释了男人对家庭、事业和生活的承诺和责任,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女人花》是李双江的另一首经典之作,歌曲以恭敬和崇拜的心态赞美女性的美丽和智慧,表达了对女性的敬意和热爱。
歌曲旋律明快、欢快,歌词婉转动听,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这首歌不仅展现了女性的风采和魅力,也通过歌词中的劝勉和关爱,传递了对女性的尊重和关心。
除了以上几首经典歌曲,李双江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如《一线天》、《老男孩》等。
他的歌曲在音乐界影响深远,引领了一股新的音乐潮流,成为了无数歌迷心中的偶像。
总的来说,李双江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以及真挚的情感感动了广大的听众。
无论是抒发内心情感还是展现生活的真实面貌,他都能通过歌曲将情感传递给听众,并引起共鸣。
他的歌曲不仅是音乐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让我们一起欣赏李双江的歌曲,感受那份独特的温情和真诚。
歌曲《船工号子》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唱举要
歌曲《船工号子》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唱举要
梁佶中
【期刊名称】《四川戏剧》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峨嵋电影制片厂于1981年拍摄的《旅涡里的歌》是一部反映川江船工出身的民族歌唱家坎坷经历的片子,《船工号子》是这部片子的主题歌,廖云、子农词.常苏民、陶嘉舟曲。
在片子中这首歌是以男声领唱加伴唱的形式出现的,后来这首歌作为一首男高音的独唱曲目在音乐会上经常见到。
这首歌的首唱者和最佳演绎者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当年他以出色而超人的声音技巧和山洪暴发一样的激情完成了这首歌的演唱,其演唱版本成了中国歌坛演唱《船工号子》的光辉而精湛的典范和样版。
除了李双江之外,也有一些男高音对这首歌有所涉猎,但从整体演唱效果来看,没有几人能够比李双江更为出其右者。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梁佶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
【相关文献】
1.民族歌剧咏叹调《飞出苦难的牢笼》的艺术特色及演唱举要 [J], 梁佶中
2.法国艺术歌曲演唱举要 [J], 徐承跃
3.歌曲《多情的土地》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J], 张现光
4.古诗词歌曲《枫桥夜泊》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浅析 [J], 严雨琦
5.浅析歌曲《梨花颂》的演唱艺术特色 [J], 邓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双江谈怎样唱高音
(三)我是怎样获得头腔共鸣的?
我是通过哼鸣的练习,先获得混合共鸣,并进一步获得高音共鸣(即头腔共鸣)的。 我认为通过哼鸣的练习,可以获得良好的混合共鸣。以男高音为例,应该在中音区的g1音到高音区的d2音之间,多做大三度哼鸣的练习:我练习哼鸣的时候,基本上是笑肌微提,上下腭各有上提和下放的感觉,双唇和上下齿自然地似闭似不闭,舌头放平。当声带发出的基音通过咽腔沿舌面向前移动时,软腭和小舌有轻轻向上提的感觉,基音在口咽腔和鼻咽里同时产生共鸣,连同眉心处都有振动的感觉。我认为这种轻柔、和谐的振动 过程,就是哼鸣练习的基本方法。我感到做哼鸣练习的时候,气息一定要保持深呼吸的状态,就是让气息由上腹部部位均匀向上流动,在上腹部有明显的支点感觉。正确的哼鸣给内耳听觉带来一种丰满的、有光彩的声音感,气息从鼻子里出来,但不是鼻音。正确的哼鸣应该是整个口咽腔和鼻腔共振后产生的一种和谐的声音。1、2、3三个音都像从同一个地方飞出来似的。在低音区练习哼鸣的时候,应伴有明显的胸腔共鸣的声音,到音高一些的时候,胸腔共鸣就不明显了。以上是我练习哼鸣的体会和感觉。把哼鸣练习好,是很重要的。从实践中我感到通过哼鸣练习,使我比较容易地获得了混合共鸣,而且对高音的训练帮助很大。哼鸣是一种不太强烈的练习,做这种练习既能使歌唱者比较容易体会到声音共鸣的感觉,又能使歌唱者本人容易听辨到自己的发音,不断地进行调整,而且不会轻易使声带和咽部、喉部的肌肉过分疲劳。做这种练习还可以增强咽部,喉部肌肉的韧性。因此,这是最容易得到正确混合共鸣的一种练习方法。在高音区进行哼鸣练习的时候,也就是唱到E调的高音i 以上的时候,自然而垂直地打开嘴巴发母音“a”,就会比较容易发出一个富有共鸣的高音区的“a”;任何一个母音都可以用来做这样的练习。当练习到一定的程度,有了把握的时候,就可以不用“m”音来带了:要练好高音,我认为应该先耐心地、反复地练习好中音区,使中音区的声音能强弱,能渐强渐弱。在中音区的声音基本上都能获得比较丰满的共鸣情况下,再进入高音区的练习,是有益的。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下练习好中音区的声音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是唱好高音或者低音的基础。练习哼鸣要有一个从摸索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并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这样一个过程,是要付出较长时间的细致劳动的。我经常用以下的几个练习曲来练习高音:我是怎样唱高音的84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6 年1 期JOURNAL OF PLA ACADEMY OF ARTS
金子般的声音 火一样的激情——记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
作者: 李诗原
出版物刊名: 人民音乐
页码: 9-13页
主题词: 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激情;声音;金子;合作演出;交响乐团;70年代
摘要:“金子般的声音,火一样的激情。
”这是三十多年前美国著名指挥家尤金·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与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合作演出后的感言。
20世纪70年代的李双江,风华正茂,年富力强,以《北京颂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一首首激情四溢、昂扬向上的歌曲赢得亿万听众的赞誉,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歌坛一颗耀眼的明星。
他是一位极具个性的歌唱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演唱风格初探内容摘要: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的演唱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在继承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同时,把美声唱法有机地融合于自身歌唱之中,发展了中国唱法。
他具有独特的声音表现力,能演唱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作品。
明亮、辉煌和金属般色彩的声音特色,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其军旅生活也孕育出真正的军旅情感,使其演唱军旅作品时再现了战士情感。
关键词: 李双江中西合璧歌唱技法表现力军旅情感李双江是我国着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他的演唱有独特的风格特色。
人们喜爱他的歌声,不仅是由于他金属般明亮的音色和娴熟的歌唱技法,更为他那充满激情的演唱所表达出的情感所感动。
他那富有个性的声音特色,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他那情、声、字、味相互交融的演唱风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评论界称他是声情并茂的柔情男高音,把他的演唱称为“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歌唱艺术”。
四十多年的歌唱生涯中,他以独特的演唱风格发扬着我国的声乐表演艺术。
他演唱风格的形成对我国歌唱技法的拓展和我国军旅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西合璧的技法李双江演唱的作品《北京颂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星照我去战斗》,被专家们称为“声乐艺术中西结合的典范作品”。
①在这些作品的演唱中,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族歌唱技法,又不乏西洋美声歌唱技法的色彩。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是被誉为中西歌唱技法结合的典范作品,李双江对此曲的演唱是在美声唱法“呼吸、共鸣、发声”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唱法和民族风格特色而完成的,歌曲的演唱中大量运用我国民族民间歌唱技法的吐字咬字技巧。
“我(w-o)”从字头“w”到字腹“o”,到下面的“爱(a-i)”“五(w-u)”“指(zh-i)”“山(sh-an)”……其演唱的每一个字,准确的字头和饱满的字腹以及恰当的归韵,体现出我国民族传统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的规律。
然而,在体现民族歌唱技法的同时,也吻合了美声唱法中所要求的“字正”“腔圆”。
气息方面的中西结合,在此曲的演唱中也有所体现。
全曲的演唱很符合美声歌唱体系“气息均匀流畅,深支点”的要求。
与此同时,他在演唱中也处处运用我国传统民族歌唱技法中的“偷气、歇气、换气”等技巧。
例如……双手接过红军的钢枪′(换气),海南岛上′(偷气)保卫祖国。
啊……′(换气)五指山′(换气)啊……你传诵着多少′(偷气)红军的故事,你日夜唱着′(偷气)红军的赞歌。
特别是歌曲的结束句更为明显。
“红军的钢枪′(换气)永在′(歇气)手′(歇气)中握”。
在这一句的演唱中更能体现出美声唱法要求的高音绚丽、辉煌和声音竖起的立体枝干以及混合的腔体共鸣。
同时,也表现出了我国民族声乐中要求的气沉丹田、流畅自然。
独特声音的表现欣赏李双江的声乐作品,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他那独特的声音色彩及声音表现力。
他的音色明亮、华丽、辉煌、有穿透力和金属般的色彩,尤其是他演唱的高音high C,至今仍无人超越。
他音域宽广,声音清新、抒情,朝鲜通讯社称他的演唱是“严谨的技巧的表现,是炽热情感的交流,风格高雅,多彩多姿,其高音像海浪涛涛,低音的叙述又像花间潺潺流水,令人陶醉。
”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尤金·奥曼迪的赞语是:“中国这位男高音有金子般的高音、烈火样的激情。
”李双江的高音最具特色:高亢、辉煌、有金属般色彩、浑厚有力、清澈明亮、集中靠前,既有美声歌唱体系所要求的声音色彩,也不乏我国民族歌唱体系的声音特征。
这种融中西歌唱体系于一体的声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表现力,能演唱多种体裁及风格的声乐作品。
这是李双江所具有的独特声音个性,是其演唱风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绚丽的高音色彩处处体现。
歌曲的高潮部分,音高到a2。
李双江以其明亮辉煌、铿锵有力的高音,把无限的情感,用“啊……五指山、啊……万泉河……”全部抒发出来,表现出革命战士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也抒发了战士豪迈的英勇气概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又如歌曲《北京颂歌》,李双江在演唱这首歌时,有两处高音充分地显示出其声音的辉煌。
其一是在诉说了北京是“祖国的心脏团结的象征……”后,用“啊……北京……”从d2到b2做五度大跳,并在b2这个音上站立延长,这是以此辉煌的高音对歌曲情感的激发和表现,是对首都北京无限情感的抒发。
其二是结束句,以高亢激昂的高音(小字二组的b)无限延长,经过一个级进的装饰音结束到主音(小字二组的g),表现出人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这两个充满豪情壮志而富有动力感的高音,表达了祖国人民对祖国的歌颂和赞美。
李双江的中低声柔和、明亮、低而不虚,有明显的传统民族色彩。
充足流畅的气息透出柔和、明亮而具金属色彩的声音是李双江中、低声特有的风格特色。
“抒情性”是对李双江中、低声特色的概括。
这种声音特色,使李双江演唱抒情性的情歌、地方民歌、特别是新疆风格的民歌时更有味儿、更动情。
如李双江演唱《美丽的姑娘》《牧人的童年》《黄杨扁担》《我的花儿》等等,中、低声区的声音都是这种轻柔的、抒情的、如泣如诉的、悄悄话般的音色特点,这种声音的特点也贯穿他演唱的所有民族风格、创作性声乐作品的中、低声区。
如《船工号子》的舒缓部分舒缓、柔和,低音少,中音多。
“涛声不断歌不断,回声荡漾白云间。
高峡风光看不尽哪,轻舟飞过万重山……”该处的演唱,体现出民族唱法中的“靠前”与“气声”,让听众联想到在船工抢渡险滩急流后的放松心情,唱着歌欣赏着川江高峡的美景,从而也渲染了川江两岸峻美的高峡自然风光。
《红星照我去战斗》《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草原之夜》《阿拉木罕》等一批上世纪70年代流行的歌曲都出自于李双江演唱的作品,并且传唱至今。
由此,有人认为:“因为他的出现才诞生了中国有代表性的男高音,使美声和民歌得以结合。
其歌声表达了自由、飞翔和他理解的浪漫。
这只适合他独有的嗓音,别人死活练不出来。
”②军旅情感的再现李双江演唱过多种题材的声乐作品,在他的歌唱情感中还有一个特殊的情感亮度——军旅情感。
他演唱的军旅歌曲在其声乐作品中占有较大比重,抒发着他特有的军旅情感。
在歌曲演唱中,歌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越集中、越典型,歌唱的思想性就越高,艺术感染力也就越强。
只有把生活中真正的情感体会融入歌唱之中,才能更真实地、更准确地表达歌曲中蕴含的情感,任何做作出来的“艺术情感”都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
李双江说:“一首好歌得以流传,大都首先激起歌唱者的心弦共鸣。
这种共鸣的获得,并不是靠流畅的旋律和华丽的词藻,而是靠真实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共同体会……”③李双江认为声音的真谛在于表现作品,用高度集中的情感来表现歌中人物的情态和故事,而不是单纯地表现自己的声音。
他对情感的高度重视和运用,使他的演唱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强烈的情感表现力。
李双江以生活经历中的情感为源泉,以歌唱技巧为基础,准确地表达歌曲中的每一处情感。
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艺术经验,把自己充沛的战士情感投入到军旅歌曲的演唱之中,形成了声中有情、情中有味、字情结合的艺术效果。
下面以“情与声”结合为例,对李双江军旅情感在歌唱中的体现作具体分析。
李双江认为歌唱始终应该“以情带声”,相应地,无论美声、民族还是通俗唱法,也都是以声音来传达情感的。
李双江在演唱中往往是情感走在歌声的前面,歌曲的音乐一起,他就进入了歌曲的意境,在歌曲情感的带动下,富有情感的歌声也就融入了歌曲音乐之中。
如《再见吧!妈妈》,这是一首年轻战士奔赴前线战斗时与妈妈告别的歌曲。
李双江经常含着眼泪来唱这首歌曲,他把年轻战士即将告别母亲奔赴保家卫国的战场的感人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头两句“再见吧!妈妈”,是低声区用充满情感的亲切口吻向妈妈告别的语气和情感的表现,用中弱声音来演唱,表达了离别前依依不舍的母子情肠。
“军号已吹响……”这几句的演唱声音非常坚定,表现出我军战士为保卫母亲祖国,前赴战场英勇杀敌的豪情壮志和决心,从而情不自禁地以“f”力度、明亮的音色唱出士兵坚定的情绪。
当演唱到高潮部分,出现了全曲的高音Re (1=G,也就是a2)。
在这里,李双江用充沛的气息,强有力地表现出战士们决战决胜的斗志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这个高音饱含着丰满的思绪和感情“……决不是为了炫耀声乐技巧而设置,它是情绪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在唱这个高音的时候,力求要有所向无敌、压倒一切的气势!”④李双江对歌唱情感的成功表现乃生活情感的激发所至。
此乃“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春秋时期儒家音乐思想的代表作《乐记》中有关于音乐本源的论述)由此可见,李双江演唱《再见吧!妈妈》时的真情“来自富于时代特色的军旅生活……”⑤也是无可非议的事实。
又如《怀念战友》,是李双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演唱的一首反映血与火洗礼的军旅情感歌曲。
真正的战友情感和不愿与战友离别的思绪,激起李双江对战友的怀念,成为他歌唱情感的源泉。
李双江对此曲的演唱随着歌曲情绪的变化而逐步展开,由巡逻和站岗时的回忆,逐步扩展到战场的相伴杀敌情景,又触景生情地采用比拟的手法把松涛比作战士杀敌的怒吼,把山岗比作战士高挺的胸口,从而把歌唱情绪逐步带进了战场之中。
“当李双江泪流双颊用心灵唱完最后一个音符时,台下的观众有许多已是潸然泪下,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歌唱家的歌声与观众的心声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这感人的场面,虽已隔多年,仍回旋于我脑际,久久不能忘记。
”⑥歌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来自于声情交融的高度统一,来自于生活中的情感积累,来自于生活的真情体验。
以独特的军旅生活所积累的情感与歌唱技巧紧密地结合,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内在情感,是李双江军旅情感的再现和歌唱情感的激发。
结语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的歌唱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在继承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同时,把美声唱法有机地融合于歌唱之中,发展了中国唱法;由此也使自己的声音得以自由地体现,从而促成了他的声音表现力具有独特的感人魅力;另外,军旅生活也孕育出李双江真正的军旅情感,他演唱的军旅歌曲更具有军旅的情感特色,丰富了他独具个性的演唱风格。
注释:①嘉宾访谈(5)李双江.中国金唱片奖官方站。
址:s://②陈大鹏.一代歌王李双江(上)[N] .解放军报(络版)20XX年1月3日。
③李双江.山茶花洁白无瑕——唱《再见吧!妈妈》有感[A].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 . 我怎样唱歌唱家保留曲目的演唱经验(第一集)[C] .人民音乐出版社 , 1985年4月第1版 , 第62页。
④ 同③第65页。
⑤柴志英.重复的魅力军旅抒情歌曲《再见吧!妈妈》的艺术特色[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XX年第1期第60页。
⑥ 李宗堂.歌唱要全力塑造“心的歌声”[J].音乐探索 20XX年第1期第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