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眼中的爱情.共24页文档
爱情3爱情的心理学理论 共24页
李承宗
一、精神分析理论
1、佛洛依德本能理论
认为凡能引起感官满足和自己需要的活动皆 属于“性力”的活动,故在弗洛伊德性学理论中 所论述的“性”已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性”的概 念。
• 性冲动
性冲动是人类最原始的性本能,他把性冲动的 能量命名为"性欲"。
• 性梦
满足与释放。
• 性压抑
性压抑实际是把性欲望隐藏在可怕的潜意识 里,性压抑会导致精神问题。
承诺 亲密
程 度
热情
时间
爱的种类 非爱 喜欢
迷恋的爱 空爱
浪漫的爱 友爱
愚蠢的爱 完美的爱
亲密 - + - - + + - +
激情 - - + - + - + +
承诺 - - - + - + + +
三、爱情四元理论
• Yele在斯腾伯格的理论基础上,将其中的 “激情”分解为性的激情和浪漫的激情, 从而发展出四元理论,包括:
• 性的激情(强调肉体、情欲) • 浪漫的激情(强调心理上对爱情的需求、
信念、理想和渴望) • 亲密(强调伴侣间的信任、交流、互助) • 承诺(强调对爱情的责任、计划)
四、爱情故事理论
• 当我们提到爱 情的时候,每 个人都会联想 到一些爱情故 事:白雪公主 与王子、罗密 欧与朱丽叶、 泰坦尼克等。
• 你心爱的人冒着大雨在车站等着你,给你 撑伞是你心中爱情的故事,但是现实的对 方并没有在下雨的车站等你,那么你会觉 得失落。
爱情故事的来源
• 我们崇拜的人。如韩剧中的完美爱情故事形 象。
• 以前的恋爱经历给自己留下的爱情故事脚本。 • 我们熟悉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亲戚等
的爱情故事。 • 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故事。
2019年爱情心理学家的爱情观
2019年爱情心理学家的爱情观篇一:心理学家眼中的爱情,强烈推荐心理学家眼中的爱情发布人:gr00016查看次数:3558来源:发布时间:20XX-11-0216:00:17在心理学的眼中主要对爱情的研究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社会心理学范畴,有关爱情的理论;另一个是人格心理学范畴。
谈到个人生命成长的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在发展心理学也会提到,这里归为人格心理学,是因为更重视「人格」所蕴含的稳定、不变的意涵,也就是强调个人生命线的持久、稳定的方向,而较不着重在强调这理论的普遍性发展过程。
而在这里我们先介绍在“社会心理学家眼中如何去定义什麽是爱情。
*爱情态度理论Rubin(1970)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後,使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
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着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love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scale),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包含叁种成份∶1.亲和和依赖需求。
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3.排他性与独占性。
*Lee的爱情观类型理论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AlanLee(1973)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情欲之爱(eros)、游戏之爱(ludus)、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现实之爱(pragama)及利他之爱(agape)。
所谓的“情欲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游戏之爱:视爱情视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依附之爱者对於情感的需求非常大现实之爱者则是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利他之爱:者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一、概述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最复杂、最深刻的一种,一直是心理学家们热衷研究的主题。
从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到现代社会的多元爱情观,爱情的形式和内涵在不断地演变。
心理学领域对爱情理论的研究,旨在揭示爱情的本质、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会、生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爱情的多元视角,也为解决爱情中的问题和挑战提供了指导。
从早期的精神分析学派到现代的人际关系理论,心理学对爱情的研究逐渐深入,为我们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综述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通过梳理不同理论的核心观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爱情的框架。
我们将从爱情的本质、发展阶段、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探讨这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爱情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爱情的本质,从而在面对爱情时更加从容和明智。
研究背景:探讨爱情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心理学领域,爱情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不仅是理解人类情感复杂性的重要窗口,也是探索人类行为动机、人际互动、自我认知和社会文化影响等问题的关键途径。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对爱情的探索已经从简单的情感描述逐渐发展为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涵盖了爱情的起源、发展、维持和结束等各个阶段,为我们理解爱情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尽管爱情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例如,爱情的神经生理机制、爱情与社会文化因素的交互作用、爱情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目的:概述心理学中的主要爱情理论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通过对各种主流爱情理论的概述与分析,以期增进我们对人类情感复杂性的理解。
爱情作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情感现象,一直是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焦点。
心理学家眼中的爱情
⼼理学家眼中的爱情⽂⼁壹点灵⼼理咨询师邵辉现实⽣活中,我们看到:有的⼈爱情平静似⽔,有的⼈爱情澎湃如潮;有的⼈爱情亲密⽆间,有的⼈爱情若即若离;有的⼈爱情天长地久,有的⼈爱情昙花⼀现。
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爱情表现呢?著名的⼼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爱情中有三种成分:激情、亲密、承诺。
激情是来⾃⾝体层⾯的性唤起,亲密是来⾃关系层⾯的亲近,承诺指的是男⼥⽅⾯对未来的忠守和期许。
⽣活中所有的爱情都可以通过这三种元素的组合⽽来。
展开剩余70%(1)激情:只有激情的爱,仅仅是⼀种⽣理上的迷恋,这种爱情是盲⽬的。
多见于情⼈、⼩三之间。
(2)亲密:只有亲密的爱,我们称之为朋友式的爱,更多的只是喜欢。
这样的爱情有点类似于纯洁的⾰命友谊。
(3)承诺:只有承诺的爱,是空洞的爱。
多见于某种道德束缚下的爱,是纯粹的为了结婚的爱情。
如鲁迅和朱安、张学良和于凤⾄、当年的下乡知青。
(4)激情承诺:这种爱是盲⽬的爱,糊涂的爱,如⼀见钟情等,⼀夜情之后,出于内疚的爱。
(5)激情亲密:这是浪漫的爱,活在当下,跟着感觉,且⾏且珍惜。
(6)亲密承诺:这是伴侣式的爱,有温情,有陪伴,但少了激情,流于平淡。
(7)激情亲密承诺:这样的爱是完美的爱,有浪漫、有亲密、也有彼此对以后的忠守和期许。
李(J.Lee)于1973年通过研究,概括出了六种形式的爱情。
(1)浪漫式双⽅初次见⾯即相互吸引,⼀见钟情。
(2)朋友式爱情是⼀种深情厚谊,是长时间培养出来的。
(3)游戏式爱情像游戏,有时不得不去回避情⼈以免他们互相发现。
(4)占有式特别怕⾃⼰的伴侣与其他异性亲近,强烈地希望掌控他的⾏踪。
(5)实⽤式找能满⾜⾃⼰的基本需要或实际需要的⼈。
(6)利他式“我宁愿⾃⼰吃苦,也不让我爱的⼈受苦。
以上六种形式的爱情并不互相排斥,⽐如任何⼀种爱情都会有⼀定程度的占有成分。
只不过,在⼀定时期或者某种情境下,⼈们的爱情可能会以某种形式为主。
你的爱情,⽬前是以哪种形式为主?离完美爱情,还差什么?。
心理学家眼中的爱情
那么,人类为什么会有爱情呢?
以上是人类进化的角度,讲爱情的起
源。
那么,爱情在个体的成长历程中,他
扮演的最主要的角色就是择偶,固偶, 找到那个适合我们的更优秀的基因,被 她所吸引,然后跟她在一起,确定两性 关系生儿育女,在生儿育女的前几年, 我们又能全身心的投入去照顾这个孩子, 爱情的职责无外乎如此。
那么,人类为什么会有爱情呢?
后来进入对偶婚之后,父亲的身份变得固定了, 可确证身份了,那么父亲就开始承担起了跟女性一 起养孩子的责任。
什么样的力量让男人能够陪女人在一起把
孩子养大成人?这种力量是两性之间的情感 关系,利益关系,和社会的约束,所以你要 知道,爱情的产生是为了把男人和女人留在 孩子身边,把这样一个毫无生存能力的孩子 养大成人,而被迫产生的一种物种的,适应 性的,进化的,这样的情绪情感的反应模式
麻省理工学院揭秘男女配对的真相
从中我们还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 1、因为人太多地方太小,你并不可能跑去看每个人 背后的数字;(空间,圈子,地域限制) 2、你只要看谁边上围着的人多,谁就是数字较大的 人,而那些身边孤苦伶仃门可罗雀的人,肯定是数字 小的,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立刻筛选出目标对象; (多数决择,光环效应) 3、小数字的人追求大数字的人一般都很辛苦,因为 要大数字的人接受小数字的人总不是那么甘心,因此 追求方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但更大的可能是你再 怎么努力,对方也不理你。 这场心理学实验完全就是人类恋爱行为的实验简化 版。
那么,人类为什么会有爱情呢?
人类之所以拥有爱情,是因为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爱情是被迫产生的,它产生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在进化的道路上,人类走 上了脑进化的道路,脑进化的结果使得脑容量增加, 新生儿的头越来越大。 人的脑袋大,聪明,智慧,有能力分析和解决他遇 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是好事,但是,脑袋大的孩子不容易生出来,出 生会遇到困难。人类曾经尝试,用增大女性骨盆宽度 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进化过程)但是骨盆变宽, 会导致女性的奔跑速度下降,在丛林生活当中,这使 得女性的逃避天敌的能力和觅食的能力都下降了,这 是非常可怕的。
社会心理学中的爱情
社会心理学中的爱情爱情(1ove)是人际吸引的强烈形式和最高形式,也是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的经典研究课题。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爱情是指存在于各种亲近关系中的爱,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共存的需要及持续和深刻的同情,共鸣的亲密感情。
狭义的爱情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异性个体之间的强烈的人际吸引。
以下我们介绍的内容专指这种狭义的爱情。
(一)爱情的主要特点(1)一般来说爱情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
(2)爱情是在个体生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
(3)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
(4)爱情有其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之恋。
(5)爱情基本倾向是奉献,它是衡量一个人对某异性有无爱情以及强度如何的重要指标。
(二)爱情与喜欢的关系关于爱情与喜欢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鲁宾(Z.Rubin)曾作过专门研究,指出爱情与喜欢有质的不同。
他还编制了测量喜欢和爱情的量表。
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爱情与喜欢有四点不同:(1)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不是由对他人的幻想唤起,而是由对他人的现实评价唤起;(2)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且比较平稳、宁静,而爱情则比较狂热、激烈且与许多相互冲突的情绪有联系;(3)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而喜欢则不涉及这方面的需要;(4)爱情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喜欢则不如此。
虽然爱情与喜欢是不同的,但喜欢是爱情的基础。
研究表明,影响喜欢的因素也影响爱情。
前面所讲的影响喜欢的因素,如能力、外貌、报酬、相似与互补、邻近与熟悉等因素也是决定一个人最终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恋人或伴侣的重要条件。
(三)爱情的类型20世纪70年代有的西方社会心理学者把爱情分为六种类型:1.冲动爱情这种爱情又称浪漫爱情,受到对方直接而强烈的身体吸引,总是想到对方,总想尽可能多地与对方在一起,对对方的判断往往是不客观的。
它产生的条件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为个体提供真实的或虚构的爱恋对方的模式;有一个爱恋的对象;有自己情感的激发,而且理解这种情感是由爱恋对象所引起。
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
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
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学观点:
1. 依恋理论:依恋理论认为,人们在爱情关系中寻求的是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全。
在爱情关系中,人们会寻找一个可以依赖和依靠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伴侣、家人或者朋友。
2. 情绪理论:情绪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包括激情、热情和渴望等情绪。
这种情感体验可以让人感到兴奋和快乐,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和不确定性。
3.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认知过程,人们通过思考、感知和判断来选择伴侣,并通过对伴侣的了解和认知来建立爱情关系。
在爱情关系中,人们会对伴侣产生一些认知上的偏见和偏差,这些偏见和偏差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4.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动机过程,人们会受到内在和外在的激励因素驱动,去寻求爱情关系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爱情关系中,人们会寻求一些积极的激励因素,如亲密关系、性满足、社会认同等,同时也会受到一些消极的激励因素,如焦虑、压力和孤独等。
5.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人格特征的表现,人们的人格特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爱情选择和行为。
例如,一
些人格特征如信任、忠诚和亲密性等,可能会促进爱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而一些其他的人格特征如自我中心、不安全感等,可能会对爱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认为,爱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格特征、社会文化、认知和情绪等方面。
了解这些心理学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爱情关系中更好地沟通和相处。
从深度心理学地角度看爱情(强烈推荐)
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情(强烈推荐 ) 一个人从小成长的背景,常会深深地影响他日后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以及日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当爱情来临时,就是最好的医治和疗伤机会,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
但是,因为信任、不设防,所以在爱情中也是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候。
当人的感情被触动时,就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爱情关系其实很像母亲与婴孩的关系,彼此恋慕、含情对视,都想把最好的献给对方,不在一起时会焦虑、不安,仿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爱的关系今与昔唯有在恋爱中,人的二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足∶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特别心里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
不知不觉地,期望对方能随时随地无条件接纳你、随时随地把你摆在第一位;心理愈没有安全感的人,日后对伴侣的要求愈是加倍;过去受的伤,要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
例如过去在家中被忽视的,现在会不知不觉地要求伴侣不断给你注意力;过去被管得太厉害的,现在会要求伴侣信任你,给你空间。
彼此互许终身之后,你会觉得∶为什么我所要的,你却不给我?在爱情中的人,心理上往往退化回到婴孩时期—我有什么需要,不用开口,爸妈就应该知道,而得到照顾最好的办法就是哭闹,但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闹,处罚对方,强求他来满足你心理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深度心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剪不断,理还乱之错综复杂的爱情关系中,找出一些头绪,让我们在分析处理问题时,掌握较正确的方向。
所谓移情作用就是把对过去生命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目前所遇到的人,或者,曾想从一些重要人物身上获得却未能如愿的情感需求,希望从目前的关系中得到满足。
很多人因为从小在某一方面心理上的匮乏,一旦得到相关的满足,不管人时地是否合宜,就掉进爱的陷阱了。
例如有位女士,是第四个女儿,从小在家中常被忽视,有次与家人外出走丢了,父亲却浑然不觉。
心理学家对爱情的说法
心理学家对爱情的说法1. 爱情的本质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和行为模式。
它包含了生理上的吸引,比如看到喜欢的人会心跳加速、脸红等。
这可能是因为身体内的一些荷尔蒙在起作用,像多巴胺,它会让人产生愉悦感和兴奋感。
同时,爱情也有心理层面的因素。
它包括对对方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上的共鸣。
当我们了解对方的喜好、价值观等,并且发现彼此有很多相似之处或者互补之处时,就更容易产生爱情。
例如,两个人都喜欢旅行,他们可能会因为共同的爱好而更加亲近,在旅途中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从而加深感情。
2. 爱情的发展阶段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他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亲密、激情和承诺。
在爱情的初期,激情往往占主导地位。
这时候情侣之间充满了热情和冲动,会有强烈的身体接触欲望和对彼此的迷恋。
比如一对刚在一起的情侣,可能会频繁地约会,有说不完的话,每次见面都很兴奋。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关系能够持续发展,亲密感会逐渐增加。
情侣之间会更加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互相支持和照顾。
他们会有更深入的情感交流,比如在一方遇到困难时,另一方会给予安慰和帮助。
最后,如果情侣决定长期在一起,承诺就变得重要起来。
这包括对彼此关系的承诺,比如决定结婚,共同建立家庭等。
承诺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它能让爱情更加稳定和持久。
3. 影响爱情的因素个人的成长经历对爱情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得到了父母充分的爱和关怀,他可能会更容易建立健康的爱情关系。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很多挫折和伤害,比如被父母忽视或者虐待,他可能会在爱情中表现出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安全感,对伴侣过度依赖或者过度猜疑。
社会文化环境也会影响爱情。
不同的文化对爱情有不同的看法和价值观。
例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比较盛行,人们更注重个人的感受和需求,爱情往往被视为一种自由的选择。
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观念较强,家庭和社会的认可在爱情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可能会更考虑父母的意见和社会的规范。
社会心理学中的爱情
社会心理学中的爱情爱情(1ove)是人际吸引的强烈形式和最高形式,也是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的经典研究课题。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爱情是指存在于各种亲近关系中的爱,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共存的需要及持续和深刻的同情,共鸣的亲密感情。
狭义的爱情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异性个体之间的强烈的人际吸引。
以下我们介绍的内容专指这种狭义的爱情。
(一)爱情的主要特点(1)一般来说爱情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
(2)爱情是在个体生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
(3)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
(4)爱情有其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之恋。
(5)爱情基本倾向是奉献,它是衡量一个人对某异性有无爱情以及强度如何的重要指标。
(二)爱情与喜欢的关系关于爱情与喜欢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鲁宾(Z.Rubin)曾作过专门研究,指出爱情与喜欢有质的不同。
他还编制了测量喜欢和爱情的量表。
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爱情与喜欢有四点不同:(1)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不是由对他人的幻想唤起,而是由对他人的现实评价唤起;(2)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且比较平稳、宁静,而爱情则比较狂热、激烈且与许多相互冲突的情绪有联系;(3)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而喜欢则不涉及这方面的需要;(4)爱情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喜欢则不如此。
虽然爱情与喜欢是不同的,但喜欢是爱情的基础。
研究表明,影响喜欢的因素也影响爱情。
前面所讲的影响喜欢的因素,如能力、外貌、报酬、相似与互补、邻近与熟悉等因素也是决定一个人最终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恋人或伴侣的重要条件。
(三)爱情的类型20世纪70年代有的西方社会心理学者把爱情分为六种类型:1.冲动爱情这种爱情又称浪漫爱情,受到对方直接而强烈的身体吸引,总是想到对方,总想尽可能多地与对方在一起,对对方的判断往往是不客观的。
它产生的条件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为个体提供真实的或虚构的爱恋对方的模式;有一个爱恋的对象;有自己情感的激发,而且理解这种情感是由爱恋对象所引起。
最新-爱情心理学家的爱情观 精品
爱情心理学家的爱情观篇一:心理学家眼中的爱情,强烈推荐心理学家眼中的爱情发布人:00016查看次数:3558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9-11-02160017在心理学的眼中主要对爱情的研究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社会心理学范畴,有关爱情的理论;另一个是人格心理学范畴。
谈到个人生命成长的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在发展心理学也会提到,这里归为人格心理学,是因为更重视「人格」所蕴含的稳定、不变的意涵,也就是强调个人生命线的持久、稳定的方向,而较不着重在强调这理论的普遍性发展过程。
而在这里我们先介绍在“社会心理学家眼中如何去定义什麽是爱情。
*爱情态度理论(1970)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後,使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
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着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包含叁种成份∶1亲和和依赖需求。
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3排他性与独占性。
*的爱情观类型理论加拿大社会学家(1973)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情欲之爱()、游戏之爱()、友谊之爱()、依附之爱()、现实之爱()及利他之爱()。
所谓的“情欲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游戏之爱:视爱情视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依附之爱者对於情感的需求非常大现实之爱者则是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利他之爱:者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承接将爱情视为态度的方向,有些研究者编制爱情态度量表来验证的爱情类型理论,研究结果发现的确有六个向度,因此验证了的理论。
心理学家眼中的爱情优质课件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爱情的本质 • 爱情的发展阶段 • 爱情的影响因素 • 爱情的心理学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什么是爱情
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通常涉及深厚的感情和对另一人的关心、关注和重视。 它可能包括浪漫的吸引力和对未来的共同愿景。
在这个阶段,双方更加注重相互扶持和共同 成长,开始融入对方的生活和朋友圈子。
解决矛盾
承担责任
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双方之间可能会出现 一些矛盾和分歧,但通过沟通和协商,可以 解决这些问题。
在稳定期阶段,双方开始承担起对彼此的责 任和义务,如共同规划未来、承担家庭责任 等。
04
爱情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
和挑战。
爱情对社会和文化有深远的影 响。它有助于建立和维护家庭 关系,促进社区和社会的凝聚
力。
爱情的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来研究爱情 ,包括它的起源、发展和影响。通过 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爱情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心理学对爱情的研究不仅关注个人的 情感体验,还关注关系的质量和动态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如何建立和维护
01 02
性格特质
有些人天性比较热情、开朗,更容易与人产生深厚的感情和亲密关系 。而有些人则比较内向、保守,可能较难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
自我价值观
个人的自我价值观往往会影响其对异性的选择和对待方式。例如,一 个重视精神交流的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一个有思想共鸣的伴侣。
03
家庭背景
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对一个人的爱情观念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例如
心理咨询在爱情中的应用
解决情感问题
心理学家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理学家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古以来就是⼀个极具吸引⼒的话题。
那些从事艺术创作的作家、画家、歌⼿等等,⽆不热衷于⽤⾃⼰的⽅式来描绘这特殊的⼈类联结。
据统计,在每⼀个⼈的⼀⽣中,都会有(或有过)⾄少⼀次爱的体验。
然⽽,没有⼈的爱情道路是平坦的,所以那些跌跌撞撞的⼈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对于这个问题,或许每个⼈都有⾃⼰的领悟和答案。
有⼈认为爱情必备的要素是共同的理想,有⼈认为爱情的根基是相互欣赏,还有⼈认为使爱情不败给现实的保障是物质基础。
那么,在⼼理学家眼⾥,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呢?著名⼼理学家斯滕博格(RobertJ. Sternberg)在爱情这⼀领域⾥已经进⾏了长达三⼗多年的研究。
他发现,⼀段完满的爱情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承诺(Commitment)。
在⼀段男⼥关系⾥,这三种要素就好像是三⾓形三个的顶点,只有当他们组合在⼀起时,才能形成⽐较稳固的爱情关系。
因此,他的这个理论⼜被称为爱情三⾓形模型。
亲密,指亲近、相处舒服、⾼度关注、情感⽀持,以及愉快的体验等。
激情,指强烈的⽣理和情感唤醒,它更多是⼀种性驱⼒。
⽽承诺,则指开始⼀段感情的决定,或维持⼀段感情的决⼼。
在这三种成分的相互组合下,我们发现了⼏种不同的关系类型。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只有亲密=喜欢(Liking)单纯的亲密感,是指你在与对⽅相处时感到舒适,但却在⽣理和⼼理上都没有跟对⽅进⼀步发展的意愿。
这种喜欢更像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不像爱情。
男⼥之间的纯友谊真的存在吗?备胎⼤概就是这样养成的。
只有激情=迷恋(Infatuate love)这种关系⾥只有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
你可能被对⽅的某些侧⾯,例如颜值、⾝材等,强烈的吸引,但并不了解对⽅。
有句话说得好,激情上脑的那⼀刻简直像极了爱情。
这种关系的典型例⼦是⼀见钟情,遇到的是⼈是⿁就全靠运⽓了……只有承诺=空洞的爱(Empty love)我曾经以为,在以上三种要素⾥,亲密和激情都好实现,承诺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