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德国发展史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报告
题目
专业
班级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年月日
鉴往知来
——德国发展史对中国崛起的启示曾经在中国历史课,物理课,思想课上,听老师都讲过,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是德意志民
族。
他们国家拥有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我第一次了解德国是看到电视回顾1996年伤病满营的德国足球队捧得欧洲杯的纪实,第一次尊敬德国是在课本上看到关于勃兰特的下跪的评述。
德国是一个曾经多次遭受分裂的国家,一个曾经给全世界带来最大的灾难的国家,一个摆脱了全部历史的不幸重新进入欧洲,融入世界,并成为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商品进口国,究竟是怎样的力量,让一个经历了两次惨败的国家,竟以如此迅速的速度崛起,最终屹立世界强国之林不倒。
分裂之痛一直困扰着德意志,处在欧洲大陆的中心位置,个个欧洲强国都不愿看到它的崛起,于是各种阻挠困扰接踵而来。
1806年的10月27日,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勃兰登堡门的,是法兰西帝国的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率领强大的法国军队飓风般地席卷了欧洲,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这片位于欧洲中部的土地。
这个所谓的帝国根本无力抵挡,帝国中两个最大的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遭遇惨败,普鲁士还被迫割让了一半的国土,支付1.5亿法郎战争赔款。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轰然解体。
席勒的朋友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我们如今熟知的人物诞生了——歌德用诗句描述分裂之苦,贝多芬用音符抒发国败之痛,黑格尔等一些哲学家更是用理论寻找强国之路。
一场战争,一纸约定,甚至是某个英雄人物的一个临时决定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世界的格局。
这条路最终经历近70年的时间被德国人走出来了,李斯特、俾斯麦都是使德意志走向统一之路的功臣,在俾斯麦的率领下,新起的德国很快就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经济发展迅速超过法国,而德国发展如此之快的前提正是统一的领土,动力则来自教育。
就连在德国最穷的时期,也从未放弃过教育,政府愿意把宫殿改造成大学学堂,这也就不奇怪,大学教授中就有29位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就有尽人皆知的爱因斯坦。
科技的腾飞给德国的经济带来希望,政府为研究人员无私的投入,也使科学家们无私的为德国服务,他们以“德意志的科学家”身份勤劳的工作,为德国不断创造着无尽的财富,这样的德国是凝聚的团结的。
从历史上看,先进入现代化而崛起的国家都是先形成民族的。
德意志与16世纪的英、法国家相比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所以其形成民族国家的进程也充满艰辛。
17世纪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分裂状态进一步加剧,其领土上存在着300多个大小邦国,1000多个帝国骑士领,几十个帝国自由市,它们各自为政,“各邦诸侯,无论其邦土大小如何都一样地创立自己统治范围内的专制主义政权。
面对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大诗人席勒
满怀悲愤地拷问着:“德意志,你在哪里?我找不到那个地方!”席勒的朋友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
18世纪中叶后,当邻近的英、法两国开始工业革命而成为世界强国时,德国却仍在为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而努力。
1848年革命后,迅速崛起的普鲁士,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下,扛起了民族统一的大旗。
1866年,普鲁士的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仅仅两年前他们打败了北方强敌丹麦。
俾斯麦拍着桌子大叫,我把他们全都打败了,全部!四年后,普法战争爆发。
德军长驱直入,直抵巴黎郊外,法国皇帝兵败被俘。
德国统一的最后一个障碍被扫除。
1871年1月18日,法国巴黎炮声隆隆,20公里外的凡尔赛宫镜厅却一片庄严肃穆。
在这些为炫耀法国君主的风采而设置的镜子里,出现了众多普鲁士人的身影。
这一天,德意志帝国在法国的王宫里宣告了自己的诞生。
这一年,距离拿破仑进入勃兰登堡门整整65年。
通过对丹麦、奥地利及法国的三次战争,普鲁士终于用“铁和血”的手段,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统一之后的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机,在短短的40余年时间内,完成了经济起飞与国家崛起。
一个崭新的、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出现了。
经过近七十年的艰苦追求,德意志人建立起来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这个欧洲列强始终不愿意看到的国家将会给欧洲带来什么?德国是欧洲的后起之星,却是给世界历史添加最多浓重笔墨的国家。
从分裂走到统一,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走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它所经历的风霜雪雨,最终成就了这个民族的挺拔个性,也为世界上所有正在崛起的国家做着警醒。
有一点我们经常会从历史学家嘴里听到说,认为那些统一民族或者国家的国王、君主或政权,对于历史的前进起着巨大的作用,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进步,那么如果哪个民族或国家统一了整个世界,是不是它就能够促进世界的融合和进步呢??这一点很有趣,在1804年德意志被拿破仑征服之后,一直是处于分裂状态,又300多个小的邦国构成,彼此相互独立,最多时有6000多种货币,并且彼此之间征收高额关税,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于是当1871年“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国之后,促使德国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到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俾斯麦的功绩也广为后世所称颂。
之后的德国国王威廉二世希望能继续完成“统一大业”,于是开始发展世界大战,妄图将全世界统一,然而德国不但战败,而且他也广为后世所唾骂。
都是“统一”,而结果及后人的评价却是大相径庭,确实比较有趣。
那我们几千年的民族统一带来了什么?堕落?腐败?或是消亡?
从德国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来看,它无疑就是想称霸世界,主宰所有民族,但是我们看到在当时民主及人权思想还远没普及的时代,这样的想法难道不是所有强大的国家或集权体所共有的吗?大到发现新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小到我国历史上的元朝、清朝的统一,都是一个集权体强大之后对周边范围内的征服和侵略。
因此,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评价只是由于它们产生的历史作用不一样才对它们褒贬不一,而这些所谓的“历史作用”却也是不同民族和人民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这里想说的是其实很多问题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
当然,这里要澄清只是对这种自己强大之后的妄图主宰世界,或者希望能够实现对近邻的主权统治的愿望的一种理解,并不表示支持,更不是对其残忍的屠戮、虐杀、侮辱人类的行为表示丝毫的理解或赞同。
有一点我们经常会从历史学家嘴里听到说,认为那些统一民族或者国家的国王、君主或政权,对于历史的前进起着巨大的作用,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进步,那么我就想知道了,如果哪个民族或国家统一了整个世界,是不是它就能够促进世界的融合和进步呢??这一点很有趣,在1804年德意志被拿破仑征服之后,一直是处于分裂状态,又300多个小的邦国构成,彼此相互独立,最多时有6000多种货币,并且彼此之间征收高额关税,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于是当1871年“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国之后,促使德国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到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俾斯麦的功绩也广为后世所称颂。
之后的德国国王威廉二世希望能继续完成“统一大业”,于是开始发展世界大战,妄图将全世界统一,然而德国不但战败,而且他也广为后世所唾骂。
都是“统一”,而结果及后人的评价却是大相径庭,确实比较有趣。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把这一切的毁灭了,空前的强大使德国失去了理智,两次发动了世界大战,伤害了世界,更伤害了自己,也写下历史最为黑暗的一页。
二战结束后,德意志又分裂为两部分,这种结果又把德国人心中最大痛楚揭开,到底哪里才是德国?历史又回到了这个问题。
而德国怎样面对二战又是世界对德国的拷问。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纪念为二战付出惨痛代价的犹太人。
那天,勃兰特作出了一个让世界震惊不已的动作,他面对死者墓碑,跪倒在地。
“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民族。
”
德国面对二战的态度与日本大不相同,他们没有回避,而是勇于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这让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国,甚者对德国更加尊敬,这样的态度,也让德国复兴容易了许多。
也许人们原谅德国是因为他的态度,而日本永远不会吧。
1990年10月3日,德国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再次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幕,分裂了41年的德国重新统一了。
统一后的德国又在经济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经历这许多年的风霜磨练,德意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他们民族的民族精神,那就是自强不息,敢于面对,坚韧的个性。
德国1990年统一的场景很让我感动,甚至有点想哭,我看着画面上一个个兴奋的脸庞,再想到德国重新走向统一的艰难及德意志历史的全过程,就能感受到他们的人民再次看到国家统一的欣喜,国家对于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在异国他乡时,家乡就是自己的寄托,在夜深人静时,在孤独寂寞时最想的也是自己国家的人、事。
所以,我们可以想见那时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怎样的幸福,和来之不易的心酸,不过是喜悦的心酸,在这种情绪下,看到人们举着德国的国旗欢呼时,就能感到那个国家强大的凝聚力,就如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夜晚一样欢腾,不过后者还是没有前者的分量中。
德国,对我们中国而言,推崇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把德意志的力量发挥起来。
对德意志最简单的理解——德国,一个自强的国家;德意志,一种坚强的精神。
话说中国的崛起可算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
可是中国越是强大,我们所面对的困难反而也越大。
化解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成为今日中国人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这个正在腾飞正在崛起的大国该从德国的历史上学点什么呢?内敛谦卑!广结盟友!居安思危!
1 8 世纪中后叶,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兴起带动了农业文明,使得英、美、法、德等国一跃而成为世界强国,中国却因高度发达的传统农业而由盛及衰。
19世纪始,中国因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国门后,也开始了缓慢的现代化进程。
经历鸦片战争的百余年,帝国主义的势力争夺、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争、封建主义的苟延残喘、各路军阀的武装割据,延缓和阻滞了原本就十分艰难的现代化进程。
无数的有识之士开始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为中华民族复兴与崛起而奋斗。
可是时局不和,大多运动胎死腹中,维新维护的终究是腐败的清政府。
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曾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清政府的统治者长期沉迷于“天朝上国”美梦中,顽固派把向西方学习看作是可耻可恨之事,许多读书人把青春消磨于八股文、试帖诗等无用之事,更有甚者封建统治者把科学视为至贱之艺,因此风化不开。
所幸一批批爱国人士从中国被动挨打、屡遭屈辱的现实中看到了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落后,从此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惟一理想,不再鄙视“奇技淫巧”的技术,奠定了“科学”的根基与土壤。
中德两国的崛起从二战以后的历史进程看, 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从政治上看,由于政治制度与一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相关,而当今中德两国又推行不同的政治制度,因此两国的政治制度不具备可比性。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和德国的经济实力比较接近。
在军事方面,中国的陆海空三军数量以及核武器、常规武器等,是德国在短期内难以超越的。
而外交方面,中国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德国却是正在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孜孜以求,但依然任重而道远。
但在科技实力方面,中国却离德国相差甚远。
中国的文化实力也不能与德国相匹敌。
他们对文化的重视是我们远远比不上的。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所以中国若要在当代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中国是一个有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国家,但近代以来一直衰微。
中国要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过去汲取经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很多人都认为现代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这种观点实在是缺乏根据。
先不去较真什么样的国家才叫“崛起”,就连目前这种发展方式也无法持续。
当前中国走的是“黑色发展之路”,这一战略是以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最优先目标,是以资本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
不仅造成的收入差距拉大、失业人口的增加和将要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而且以相当于美国的3倍的污水排量和世界用水总量15.4%的耗水量也只创造了美国产值的1/8。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在于它的整个的国民素质。
只有伟大的人民才会造就伟大的国家,才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拔地而起。
这是铁一般的真理,为什么中国不敢正视?!
在近几百年的大国崛起中,中国一直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
作为中国人,我衷心而热切地希望中国能够在不久的将来重新成为世界的主角,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