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活动记录《黄山奇松》评课稿
黄山奇石听课评课记录
黄山奇石听课评课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课程名称:黄山奇石授课老师:XXX听课人数:30人课程地点:XX小学四年级教室课程目标:通过观察和描述黄山奇石的形态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内容:一、导入(5分钟)1.播放黄山奇石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和美丽。
2.提问:你们觉得黄山奇石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提问:文章描述了哪些黄山奇石?它们的形态和特征是什么?2.老师出示一些黄山奇石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和特征。
3.老师讲解课文中一些生词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三、互动环节(15分钟)1.分组讨论:你们组最喜欢的黄山奇石是什么?为什么?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3.老师点评并总结各组的讨论成果。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其他的黄山奇石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和特征。
2.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奇石像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3.老师点评并总结学生的回答。
五、小结(5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提问:你们觉得黄山奇石有哪些特点?2.老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强调观察和描述的重要性。
授课效果:整堂课的气氛活跃,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挥想象力,对黄山奇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在描述奇石形态和特征的时候,有些学生还存在着表达不清的问题,需要老师加强引导。
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观察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多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结:本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黄山奇石的形态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统编二上《黄山奇石》评课稿
统编二上《黄山奇石》评课稿优点:1.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
2.班级语文课堂训练有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答题习惯。
3.利用三单教学到课堂,让学生和老师沟通更有依据,让学生的思考更有方向,让课堂更高效。
不足:1.教师对待回答错误的孩子,可以给予一些引导,或者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语,让语文在每一个孩子身上真实地发生。
不要急于让另一个同学回答。
2.在引导学生学习拟人句的时候,可以抓住“猴子观海”动作描写的词语进行学习、模仿,进而交给写拟人句的方法(抓动词)。
3.拓展延伸。
老师可以给出一个例子供参考,另外在补充提纲的设计上也可以设计运用课后词语,或者引导孩子用上比喻句,激发游客的兴趣。
总之: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高效的课堂,我们一起在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学习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黄山奇石》评课:老师在上课伊始就紧紧抓住了题眼,把握了教学重点。
“奇”字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整堂课的学习围绕“奇”字展开,层层深入。
在课文结尾处让孩子们做导游,将文本知识运用到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建议:在小导游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先梳理朗读文中优美词句,促进积累,再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
结构化的语言表达可以用课件呈现引导,提升孩子们完整表述的能力。
《黄山奇石》评课:优点:1.学生教读词语时,即使纠正学生的读音,养成正确发音的好习惯。
2.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注重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学生积极配合。
3.图文结合,让学生能很好的感受课文文本,生动形象。
建议:1.课堂上低段可以有生动活泼的评价机制,可以结合去黄山旅游,做文明小游客设置一些积分机制。
2.可以多样读课文。
3.在小练笔的地方可出示苏州的狮子林的照片,让学生也仿照着作者的写法,用上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并用上课后的词语,这样就更好了。
《黄山奇石》评课:优点:整个流程清晰,重点突出。
借助媒体图文结合地学习,教学过程由扶到放,由浅入深地进行。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黄山奇石》评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黄山奇石》评课稿听了王老师《黄山奇石》一课,收获良多,把我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新课标规定:“在写话中乐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
”这就向教师提出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包括从读到写,从写到说,从读写反复等。
王老师在二年级就非常注意对学生读写结合的培养,而且从王老师的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她平时对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很有方法。
我学到了以下几点:一、提供读说思路这是实现读说结合的关键,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
一开课,王老师就让孩子默读,在孩子默读时,老师就出示了这样的的练说模式:黄山的奇石真有趣!首先——————其次————然后————最后——,作者详细介绍了——,简单介绍了——。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样拉出文本纹路,又给孩子一定的语言格式,为学生即提供了练说依附的拐杖,又提供了读说的思路,适时适度。
二、给予方法指导这是实现读说结合的保障,教师一般应该从构思、选材、谋篇、分段等方面,进行读说结合训练方法的指导。
在学习黄山奇石的二三两段后,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这两课的写作方法,文本是怎样写出黄山奇石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的趣味的,他们总结到:先写奇石的名字,再写它像什么,最后写它在干什么。
总结到这样的写作方法后,教师先让学生根据总结的方法写文中略写的奇石,在孩子基本都已经能学会后,教师又进行课外的拓展,出示教师搜集的图片,再次进行学法的迁移,孩子们练说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我们都看了二年级孩子那种金句倍出的场景了。
最后王老师又让孩子发挥空间想象,你觉得还有什么样的奇石,于是孩子们的发言喷薄精彩。
这样的练说层层递进,步步升高,层级梯度明显,让学生的练说在老师给予方法后收获不断提升,成功的喜悦一浪高过一浪。
很值得点赞。
《黄山奇石》听课评课稿教研(11月10日)
《黄山奇石》听课评课稿教研(11月10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周磊老师执教的《黄山奇石》一课,收益匪浅,周老师以一张奇石的图片为启发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像被咬一口的苹果”“像一只袜子”,答案五花八门,这一节课结构清晰,流程顺畅,环节紧凑。
他不仅善于落实知识点,而且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用鼓励性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不仅夯实了基础,思维与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1、情景导入,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发展。
周老师利用图片、传说故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对两块奇石的形状和来源进行分析,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石的“奇”,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的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发展。
二、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周老师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周老师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种方式学习生字,比如:你指我读、开火车读、分类识字、小老师带读、游戏读,生字学习很到位。
多音字教学扎实,不仅有组词还有语句训练,学以致用三、深度参与,畅所欲言。
课中,周老师让学生变换视角,“远观”“近观”欣赏奇石,更直观了解“陡峭”“云海”等词语的意义。
通过让学生表演,模仿奇石形态,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欢声笑语不断。
周老师从课文迁移到更多古今吟咏黄山的诗歌,引领学生欣赏更多奇形怪状的黄山石头,让学生进一步打开想象力的大门,畅所欲言,并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四、目标定位准确,训练扎实有效。
周老师在教学中,教师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扎扎实实语言文字训练,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同时,教师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有机融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实录、说课评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概况,了解古松的历史、地理、生态特征,及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应用;2.学习和掌握古松表现艺术手法,了解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并反思人类和自然的关系;3.通过长型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珍爱生命和健康的意识。
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1.形象领略黄山奇松。
实地观察黄山奇松:山势、树形、树龄、树色、发育环境等。
2.探究黄山奇松的“奇”之处。
开展相关课程学习,深入了解黄山奇松与传统的自然观、美学观的融合;学会运用实际技术手段把树体特征、表情抽象化入画。
3.培养爱自然、关注生命与健康、尊重生态环境的意识。
通过黄山奇松的实际观察与体验,践行“绿色出行,健康生活”的理念。
过程与方法1.知识清洗法:通过知识点纵向梳理、横向对比,整理出黄山奇松的历史、地理、生态特征,并与传统的自然观、美学观进行比较。
2.模拟实验法:设计“用实际技术手段把树体特征、表情抽象化入画”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3.项目制学习法:将黄山奇松的实际观察与体验,结合“绿色出行,健康生活”理念,进行长期的长型项目式学习。
教学策略1.活传统、活实践。
在实地黄山奇松的观察、绘画等环节中,与传统的自然观、美学观融合,并重视实践操作的过程,以活化和提升学习效率。
2.个性教育、差异化教学。
在模拟实验中,注重学生个性化兴趣、实际运用情况的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3.学科交叉、长型项目式教学。
将黄山奇松的实际观察与体验,结合“绿色出行,健康生活”理念,开展长期、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注重知识创新、实际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实录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示范画黄山奇松画面。
2.学生自由联想,讨论黄山奇松对的印象和感受,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二)展开1.实地观察和了解黄山奇松。
出示相关图片,学生集体探讨和猜测黄山奇松的历史、地理、生态特征。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评课
《黄山奇松》评课议课会议记录我从教学流程来进行观课的,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写黄山松树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张老师在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二自然段,学习迎客松抓住重点句子:“迎客松……生机。
”引导学生阅读并谈感受。
然后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然后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使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我觉得李老师在教学陪客松、送客松,教师只是略加引导点拨,接着放手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自学然后进行班级交流,展示自学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及时地点拨与提升。
陈红颜: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读书,找具体的语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体性,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默读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孩子掌握知识的规律。
同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班级汇报,让学生学会合作,产生思想的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借鉴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充分利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资源。
通过这堂课我感觉张老师真正做到了还学生“学习主人”地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李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制定了有效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依据课程标准对本年段学生的学习要求、教材所呈现的课程资源以及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水平来设定,因学定教。
能够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阅读教学应该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组织教学,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阅读教学三层次。
李老师的课堂教学主要由六大环节组成:1. 激情导;2. 初读课文;3. 精读感悟、学习方法;4. 观看录像,升华情感;5. 创意广告词;6.因课设练,拓展迁移。
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实际。
六大环节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黄山奇松》评课稿
《黄山奇松》评课稿xxx老师发言:《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具体描写独具特色的黄山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
纵观整节课,刘老师抓住了教学的重点,而且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
在课堂上,刘老师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品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
另外,情境教学法能充分地再现课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美,用自己的画笔去创造美。
xxx老师发言:课堂上,刘老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课堂上,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xxx老师发言:刘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想象中说话,在说话中进一步理解文本,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中描写送客松的语句时,引导学生侧耳听一听,展开想象,想想它在跟游客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想象的世界里尽情地绽放。
通过训练,既夯实了基础,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xxx老师发言:在教学中,刘老师注重对学进行写法的指导,始终围绕“写什么”、“怎么写”来展开教学。
在梳理文章的脉络时,就学生讨论:第一自然段概括写人们对黄山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课堂结尾,在学生品读文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三大名松有什么异同?为什么这么写?让学生了解课文描写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同时了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让语句更生动。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活动记录《黄山奇松》评课稿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活动记录(黄山奇松)评课稿(黄山奇松)评课稿我原以为课件<<黄山奇松是一些风景图片加配音的组合,然而展现在面前的却是一个琳琅满目的黄山奇松专题学习网站,一下子,我面前教室的四壁被戳了好几个窟窿。
刘国正先生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生活息息相通。
这样,会使教学充满生气,使语文训练多趣而有效〞①。
当人们还在搬弄投影仪时,课件<<黄山奇松却带着孩子们在电脑里神游世界了。
什么是语文?有位学生写得好:“……。
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②。
人文性乃语文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课件定黯然失色,语文教学也必将失去生命的色彩。
与其说课件<<黄山奇松在理念上给人以面貌一新的感觉,不如说它只是还语文生命的活力,守了个本分。
课件先以情景诱人,再以扫障开路,接着登山揽胜,又以自测断后。
内容如黄山之松,蟠曲交错,让人“书写指导〞Flash制作的图片滾屏和最后信息反应的留言栏,没有肯定的用心和功底是无法完成的。
其实最值称道的还在它与教学的整合。
我看过一个也是黄山奇松的网络课件,整个儿的视听冲击,观赏黄山,了解黄山,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视野确是开阔了不少,语文呢?惋惜犹抱琵琶半掩面,在羞羞答答中错过了。
如果认为一个课件中放上几张图片便是多媒体教学,一堂课里插入几个课件就是整合,这是对整合的误解。
整合不是凑合不是掺和而是水乳交融的浑然一体看不出丁点儿痕迹。
你看课件<<黄山奇松处理得多么奇异,在“仿写练习〞<<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旋律典雅,韵味隽永,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表达了“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人文意识。
这些都使得他的作品自然而不落入俗套,新奇而又朴实无华。
很多事情我们做了,收到了好的效果,但又往往自发而不自觉,在理论上还没有明确的认识。
《黄山奇松》评课稿
《黄山奇松》评课稿《黄山奇松》评课稿《黄山奇松》评课稿1《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
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在教学中,黄老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利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
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
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反思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言语形象的感知、言语情感的感受、言语内涵的感悟,去领悟作者怎样恰当而又得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合技能,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把屋言语内涵,更真切地感受言语情感。
从而使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课文精妙、典型的言语现象和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技能和技巧一起凸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为学生正确、生动、得体地运用语言,做好铺垫。
今天聆听了许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我对小班化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受。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在许老师的课堂上已经基本成熟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风气已在课堂上蔚然成风。
许老师的“快乐学习导航”单设置的很科学实用。
它分为“我会学”、“我发现”、“我探究”、“我质疑”和多元化评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上课之前,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快乐学习导航”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将预习落实到实处,带着知识和疑问走进课堂。
在课堂上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时,我发现这些发言的同学,各各都训练有素,他们的发言礼貌得体,有理有据。
其他同学则耐心倾听,适时补充观点、给予他人评价。
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地引导和点评,在小组讨论时加以启发点拨。
整个课堂活泼而严谨,学生的讨论收放自如。
五年级《黄山奇松》评课稿
五年级《黄山奇松》评课稿一、创设精美情境,引领同学走进课文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一个“情”字,卢老师教学时努力创设课文的情境,运用充斥激情的语言和情感唤起同学的情感,以情促情,唤起同学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潇洒的、自然的、幽默的、聪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那么,语文课的魅力在哪里?我认为,它应当在课堂中师生的情感和聪慧中。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情感是连通读者和关键点。
假如在阅读教学中同学和文本对话而不能“披文入情”,和在情感上发生共鸣,经受一次心里历程、情感洗涤,哪还有什么魅力而言呢?但语文课仅有情感,魅力就够了吗?不是,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同学的心智,点燃同学聪慧的火把,让同学聪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制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耀眼出动人的魅力。
卢老师在教学时都运用了多种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运用充斥激情的语言和情感唤起同学的情感,以情促情,看图、想象说话练习,这都有利于唤起同学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
学校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大多数同学对黄山奇松缺乏感性认识。
这节课卢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弥补了这一缺陷,以直观的图像,绚丽的色调,逼真的音响引起同学的留意,激发了同学的想象,提高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朗读体悟,显示老师指导的魅力卢老师在教学时能运用文本充分地训练同学的朗读,整个教学以读为主线,引领同学自读自悟,充分尊敬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品读课文,找出描写奇松的关键词句,从哪里感受黄山之奇的呢?学习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看看它们奇在哪?……让同学自己对课文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同学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指导,整个设计都是为了张扬同学的性格激发灵性服务。
三、抓住了关键字词,理解制造奇课堂抓住了重点词语来理解,例如“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等词语突出理解迎客松的雄健有力,并且也让同学看了补充资料,引导同学想象迎客松的经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听评课记录
《黄山奇石》听评课记录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杨老师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学策略,注重教学技巧的运用。
达到了“眼中有生──趣更浓”的教学效果。
在杨老师的课堂上,单调的识字过程变成了助人为乐的游戏活动:“看,调皮的生字娃娃藏到信封中了,同位合作帮生字妈妈把它们逐一找出来。
”“瞧,这一组找得最快,这是为什么呢?请你们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怎样找的?”教师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生生之间互动起来。
当全班学生一个不少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识字活动中之后,杨老师创造了更多让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机会:“谁也来叫叫生字宝宝的名字?”“同位互相叫一叫。
”“生字如果藏在文章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为了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通过充分感悟石之趣,感受黄山之秀丽神奇,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杨老师引导学生由“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这一中心句设问探究,采用了读、画、演、说、比等形式,辅以电教媒体的恰当使用,和学生一起重点研读了2~5自然段。
学生在多感官的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处于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中。
因为他们在杨老师设计的,淡化了的教的痕迹的学习活动中,感悟到了文中所蕴含的情趣,被文中描写的奇形怪状的黄山之石吸引住了。
这里有神奇的“仙桃石”,有趣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富有变化之奇的“金鸡叫天都”,以及叫不上名字的怪石,景色之秀丽神奇令人目不暇接。
“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的问题因素、情感因素和认知建构水平,它们是情趣教学的内在决定因素。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杨老师在执教《黄山奇石》一课时,自始至终将教学活动定位在三个纬度上,也就是说将三个纬度的目标看作一个整体,并用这一整体目标作为一把尺子调控教学过程、衡量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行为。
例如“陡峭”一词的理解过程,杨老师在学生读文画句、说奇特、观录像、情感朗读一系列活动之后,与学生做了以下交流“‘猴子观海’这么奇特有趣,老师想把它画下来,你们说应该画在哪座山峰上呢?”学生指出,应画在那座高而且直的山峰上,因为文中说的是“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黄山奇石评课稿(5篇)
黄山奇石评课稿(5篇)黄山奇石评课稿(5篇)黄山奇石评课稿1《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中的一绝――怪石。
课题中的“奇”字,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我们想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意在激发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
听了蒋美华老师执教的这一课,留下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四方面:一、抓住题眼,理解“奇”字揭示课题后,老师就问:“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了解了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奇特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
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老师在课的伊始就紧紧抓住了题眼,把握了重点,使整唐课的学习围绕“奇”字展开,层层深入。
二、整体感知,找出“奇石”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
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
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此时,老师在板书时“用心良苦”,取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书写,使学生发现问题:文章的祥略写法,虽然只是二年级,但是蒋老师却巧妙地将文章的写作手法渗入其中,令人佩服、称道。
三、精读课文,欣赏“奇石”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
老师在讲解这些石头“奇”在哪里时,让学生选择说,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感受黄山石头的奇妙。
比如感受那“仙桃石”之奇妙: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
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
《黄山奇石》评课(通用17篇)
《黄山奇石》评课(通用17篇)《黄山奇石》评课篇1《黄山奇石》一课,作者用凝练的语言介绍了黄山石的奇趣,情感充沛,是一篇极好的带领学生感悟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
曾老师制作了幻灯片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热情,课堂效果非常显著,突出了语文教学特色。
曾老师教学体现了教学思想正,教学方法活,语言训练实等特点,反映在:第一、重视自学能力培养。
从小严格训练,狠抓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指导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第二、引导学生把阅读过程真正变成主动探索的过程,将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有机结合,训练非常落实;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了思维。
第三、第三,重视良好学习惯的训练,如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另外,针对学生实际,各段采用不同的方式检查,使学生会学、乐学,将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熟记性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促进语言发展,培养观察能力、新闻记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黄山奇石>评课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1、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让学生动手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来体现。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学生入境入情的朗诵,渲染了气氛,通过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长环境,奇在生命力。
3、多媒体的运用出示的恰到好处,本节课先出示段落片段,让学生阅读理解。
通过读,来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
然后再出示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可以不分散学生注意力,集中精力先读文再看图,达到双倍的效力。
不足之处; 1、板书的设计应该在明了些、精确些。
2、学习“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段落时,应逐一出示图,进行形状的比较学习,来理解名字的来历。
(龚海燕)《黄山奇石》评课篇2全日制义务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六册语文预设目标:1、随文学习生字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词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听评课记录
《黄山奇石》听评课记录李正伟老师的课优缺点明显,具体表现在对教材分析和重点难点的把握上比较明确,利用图文结合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也较为得当,也很好的利用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我在这里不多做点评。
我这节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缺陷相当明显,最大的缺点在与学生的互动上不够明显,还是师本位思想,讲的多,学生参与程度不够,课堂积极性不够高。
比如导入中,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了,燕子往南飞,树叶纷纷落下,田野一片金黄,红红的苹果……文字很优美,但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他的思维强度不够,老师的语言与他想象速度不同步,这就造成了学生呆望着老师,不做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并且还是无目的的被牵,学生一头雾水积极性很难提高。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换成询问式导入,比如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哪儿旅游过呀?去的地方有什么让你记忆犹新意犹未尽啊等等这样的问题,学生们是不是一下子就勾起回忆,整个代入到角色当中了呢?继续讲,在认识黄山的地理位置的时候,展示的中国地图,那么,通过地图让学生对中国版图和安徽有初步概念,这个可以有,但是是不是把黄山的面积和四绝景色加入一起认识更为妥当呢?这样学生有个总的概念输入,并且重点落脚仍在黄山奇景上面。
继续下去,我觉得仍然要以学生为本,就是如何紧紧抓牢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到课文中去。
再有在这里是不是用舒缓的伴奏音乐,伴着播放黄山奇石美图。
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在愉悦和放松中进入到黄山美景中畅游。
第三个环节中品味词语感悟奇石美,这个是固有的课堂模式,通过对关键字的把握来理解课文,感悟奇石美,仍显得稍微有些枯燥。
是不是可以分组然后分图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从中有所悟好一些。
这几年我们提倡小组化学习模式,用在这一课我觉得就很合适。
分组读、讨论辅以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网络的成品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把黄山看的更全,想的更美,更有力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
而最好的还是给学生一个自主的课堂,培养自学意识和依靠网络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观评记录】观评记录_黄山奇松_语文_小学_曹德平
(3)教学语言面貌
符合
评价等级
A
B
C
D
A
评语:纵观整节课,曹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图片,丰富学生感性认识,解决了小学生这方面知识缺乏的问题。在教学三大名松时,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彻底地与文本融为一体,在侃侃而谈之中身临其境,真切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
符合
学生活动
(7)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符合
(8)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
符合
(9)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
符合
课堂气氛
(10)课堂气氛的宽松度
符合
(11)课堂气氛的融洽度
符合
教学效果
(12)目标的达成度
符合
(13)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符合
(14)师生的精神状态
符合
学科特色
(1)创设语文学习情景
符合
(2)教师范读及学习示范
《黄山奇松》观评记录表
评课人姓名:张民生科目:语文课题名称:《黄山奇松》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符合程度
符合
基本符合
教学目标
(1)合
学习条件
(3)学习环境的创设
符合
(4)学习资源的处理
符合
学习指导
与教学调控
(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
符合
(6)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
《黄山奇石》听课记录及评价
《黄山奇石》是一篇介绍黄山风景区奇石的课文。
在听课过程中,我记录了一些重要的教学环节和观察到的学生表现,以下是对这堂课的评价: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黄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黄山的了解和感受,从而自然地引入了课题。
这个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
2. 新授环节:教师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教授生字和新词,例如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拼音辅助认读、学生自主探究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生字和新词。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奇石的特点和形态。
同时,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朗读环节:教师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包括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巩固与拓展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通过展示一些类似的奇石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进一步加深对黄山奇石的了解和认识。
5. 学生表现: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够认真听讲、思考和回答问题。
一些学生在朗读和练习方面表现较好,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在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综上所述,这堂课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朗读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巩固与拓展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学习。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够认真听讲、思考和回答问题。
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在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黄山奇石评课稿
黄山奇石评课稿评价:XXX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使用了多种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研究惯,使学生在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熟记性语言训练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训练,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同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板书设计需要更加明确和精确,研究“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段落时应逐一出示图进行形状比较研究。
总体来说,XXX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XXX的课堂中,学生们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认识生字,例如找到隐藏在信封中的生字。
老师还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找到生字的方法,以促进互动。
在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识字活动时,XXX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例如让学生们互相叫出生字的名字或者在文章中找到隐藏的生字。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XXX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读、画、演、说、比等。
学生们通过电教媒体和XXX的引导,深入地理解了文章中所描述的黄山奇石,包括“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奇特的景观令人目不暇接,也激发了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XXX认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情感因素、认知建构水平以及问题因素是情趣教学的内在决定因素。
因此,她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定位于三个纬度,以此来调控教学过程和衡量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生们理解“陡峭”一词的过程中,XXX通过让学生们读文、画句、说奇特、观录像、情感朗读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这个词语。
学生们还通过图画的方式来理解这个词语,同时也获得了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
文章:识字过程中的感悟石之趣,体现了情趣教学的精髓。
这种趣味中的求知,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凸显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情趣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因素,通过情境的设计、趣味的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在研究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活动记录《黄山奇松》
评课稿
《黄山奇松》评课稿
我原以为课件>是一些风景图片加配音的组合,然而展现在面前的却是一个琳琅满目的黄山奇松专题学习网站,一下子,我面前教室的四壁被戳了好几个窟窿。
刘国正先生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生活息息相通。
这样,会使教学充满生气,使语文训练多趣而有效”①。
当人们还在搬弄投影仪时,课件>却带领孩子们在电脑里神游世界了。
什么是语文?有位学生写得好:“……。
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②。
人文性乃语文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课件定黯然失色,语文教学也必将失去生命的色彩。
与其说课件>在理念上给人以面貌一新的感觉,不如说它只是还语文生命的活力,守了个本分。
课件先以情景诱人,再以扫障开路,继而登山揽胜,又以自测断后。
内容如黄山之松,蟠曲交错,让人目不睱接;十个板块,眉清目秀,导航有序,组织有方,虽十岁孩童亦能进退自如。
作者处处体谅学生,你看那“书写指导”中的
几个字,就设计得颇具匠心。
为制作课件,作者调用了好几个软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单就用Flash制作的图片滾屏和最后信息反馈的留言栏,没有一定的用心和功底是无法实现的。
其实最值称道的还在它与教学的整合。
我看过一个也是黄山奇松的网络课件,整个儿的视听冲击,欣赏黄山,了解黄山,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视野确是开阔了不少,语文呢?可惜犹抱琵琶半掩面,在羞羞答答中错过了。
如果认为一个课件中放上几张图片便是多媒体教学,一堂课里插入几个课件就是整合,这是对整合的误解。
整合不是凑合不是掺和而是水乳交融的浑然一体看不出丁点儿痕迹。
你看课件>处理得多么奇妙,在“仿写练习”页面的相册中,将一个可前后翻页的按钮提供给学生自由选择练笔,在这么小的细节上也想到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
不是吗?在这个按钮上,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和课件多因素的整合。
在配乐上,作者选古曲>为背景音乐,旋律典雅,韵味隽永,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表达了“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人文意识。
这些都使得他的作品自然而不落入俗套,新奇而又朴实无华。
很多事情我们做了,收到了好的效果,但又往往自发而不自觉,在理论上还没有明确的认识。
课件>的作者在阐述制作理念时,说是企图“通过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让
学生“感受”、“了解”黄山,“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这种陈述,我们还在上个世纪,还在语文以外的各科教学中听到了很多。
用这种理念来阐述语文课件>,抽掉了它“以学为本”的精髓,抹杀了其内外沟通、工具性与人文性有较好融合的特点,这对他自己的作品是不公平的。
另外,版面的处理(如首页的文字处理不协调)、朗读中将“挺拔”误读成“挺秀”,朗读时背景音乐没有消除等,在再版时还需要好好修理。
将网络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无疑有极强的生命力,但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都需要时间,需要热心的人共同努力。
不管怎样,课件>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枝早梅,虽然它还是那样的娇嫩,但带给我们的是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