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情境
张弛有度,创造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美
张弛有度,创造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美作者:张荣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93期摘要:语文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它有自己的律动魅力。
语文教师应抓住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努力打造张弛有度、富有节奏美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张弛有度节奏美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艺术殿堂,是传递文化知识和生活感悟的靓丽舞台。
它充盈着生命的灵性,跃动着交流的节奏,洋溢着情感的氛围。
而它的节奏,宛如我们生命的律动,可以调节教学的进度,使教学活动张弛有度,从而创造语文课堂的节奏美。
在教学中把握准张弛之间的分寸和时机,是一种教学的智慧,一种教育的艺术,需要教师独具慧眼,用心体会,更需要教师的良好语文教学素养作支撑。
如何达到此境界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实践。
一1.导入要慢,初读要快。
导入是新旧知识板块间的过渡,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主,先扶后放,循序渐进,不应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上,要简洁明快,达到效果即可,不能拖沓累赘,纠缠不清,时间以3—5分钟为宜。
细细品味每一位名师的课堂,他们在教学导入环节都是匠心独具,精心预设教学情境,引发阅读期待,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的。
初读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尤其应注重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和归纳概括能力,引领他们迅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中心思想,探寻作者的写作思路,品鉴作者的语言风格。
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快节奏教学,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甚至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迟钝感和惰性心理,做到积极有效地学习,解决教学重点。
2.研读要慢,练习要快。
研读是在初读基础上对文本的进一步解读,它往往涉及文本的语言内涵、修辞手法及文本难点探究。
笔者认为在教学时适宜放慢速度和节奏,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和发言的时间。
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进而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
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在当今社会中,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被认为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教与学的效果都相对有限。
然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来说,开放的课堂氛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该如何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在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而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辩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其次,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践机构、企业或社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不同的社会现象。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拓宽他们的视野。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世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学习和思考方式上存在差异。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探索问题。
例如,在设计科学实验时,可以允许学生自己选择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除了教师的作用,学生自身也应积极参与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
学生可以通过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参与讨论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当然,这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批判思维。
因此,学生应该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总之,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至关重要。
教师应发挥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机会。
张弛有度 节奏和谐——小学数学课堂的有度教学
在 当今 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 数学教学模式多样 , 让
学生学 好数 学 才是数 学课 堂 的教学 重点 , 有度 教学 在小 学数 学课堂教学 中的应用 ,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 E l 常知识需求 , 还 可 以培养 学生 的综 合数 学解 题能 力 , 提 高学 生对 数学 知识 的兴趣 。同时 , 在 小学 数学 课堂 有度 教学 中 , 还可 以结 合现 代 化教 学手 段 , 应用 网络媒 体 来丰 富教 学 内容 , 更 好 地控制
【 中图分类号 】 G 6 2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5) 0 4 — 0 1 5 0 —0 1 这种方式有助于唤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保持习题 教学中课时之间习题量的平衡 , 做好跟踪教学工作 , 培养学 生E l常 的 习题练 习 能力 , 以分组 的形 式试 验各 小组 间对 问题 的追踪讨论 ,互相监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依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 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 进行教学拓展 , 设置教学内容 , 把握教学 目标 , 整合拓展课
堂教学 内容 , 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热 睛。应伴随小学数学课堂 进展 , 互 相转 换 , 批判 性地 学 习和 吸收 传统 理念 , 关 注 学生 的参与度 。 开放式教学,给学生充分的小组合作时间,开放 的 “ 度”要把握到位 , 调控教学难度 , 关注学生参与度 , 引
教学中的节奏 , 避免学生因为教师耽误下课 , 产生烦躁情绪 而抗议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 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 提升教学 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掌 控课堂教学节奏 ,维持好课堂教学秩序。
三 有 度教 学掌 握教 材节 奏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度教学 , 要优选教材设计 , 拓展 教材 内容 ,避免忽视学生认知 , 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 优化 课 堂教材 排 布 ,拓 展数 学课 堂教 材难 易度 ,领 会教 材 内涵 ,
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中学的各个学科中,语文学科无疑是最适宜用来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美育的。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新课改后的必修和选修教材,所选篇目涵盖了大量适合高中阶段学生阅读、品味的经典美文。
这些文本的阅读和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赏心乐事。
唯其如此,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至为重要。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怀揣着求知的渴望,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独有的魅力,陶醉于先贤们的思想和人格,进而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自主的体悟胜过一切的说教,思维的活跃成就思想的成熟。
那么,为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应该怎样做呢?首先,教师必须先于学生亲自体验情境。
教师应独立地、充分地挖掘文本的内涵,拓展知识的关联性,要抛开参考书,仔细反复地品读作品,读出自己的感受,这独特的感受正是学识与生活积累的升华。
充分地备课是对教学情境创设的一种准备,而课堂教学则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下面,我简要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课前的“披文入境”固然重要,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定位则更重要教师表现的情感与文本所表达的内涵一定要和谐。
教师的语音、语调、语速,甚至是表情、体态都要与文本相互协调,才能在课堂上形成情感与智慧的对话空间,才能带领学生深入课文的思想内核。
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要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情,要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细腻,学习《故都的秋》时,要体现出对京韵文化的热爱;讲析《论语》时要表现出对先贤智慧的景仰;讲析《英雄传》时要传达对强者精神的赞佩;教学《鸿门宴》时,要有高屋建瓴与对政治和历史的客观冷静――而最重要的是,这些情感的表达应是教师在对作品的体悟中自然而然的、发自肺腑的,唯有真诚的体悟才能直达作品的灵魂,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张弛有度、收放自如——《金色的鱼钩》教学随笔柯冬青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充分互动起来,教师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地引导,并且以一定的方式督促学生做好自己的事情,才会有一个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节奏的调控中来,有效控制好课堂的节奏,要从几个环节落到实处。
一、张弛有度,奏好“前门”所谓“前门”是指:预习初读课文。
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工作是课堂高效的一个重要保障。
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学,在教学的指导下预习,是语文课程的一条定律。
不预习而上课,是语文教学低效率的一个症结。
一节课有预习垫底,就会出现高度;有预习先行,就会出现深度。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
因此在教学本课之前,我先交代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并且提示学生联系毛泽东写的《长征》这首诗,根据自己的了解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等,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长征。
而《金色的鱼钩》篇幅较长,故事性很强,在初读课文时,我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要求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样老师在课堂上就能较好的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对老班长的崇敬之情,既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内涵又能起到情感教育的作用。
这样课前师生两方面都做足准备工作,教师又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学生有了充足的课前准备,对课文就有自己的体会和解读,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
二、收放自如,演奏华章在师生都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课堂上师生互动就更能有节奏感。
做好充足准备后课堂上老师如何顺畅地驾驭整堂课,师生之间怎样良性互动就特别能考验一个教师的能力。
我认为长文对教学内容要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不能逐段分析。
于是教学时,我抛出一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感受到老班长的什么品质?整堂课围绕这个问题,先让学生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在旁边标注出感悟。
张弛有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天空飞得更高
张弛有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天空飞得更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主体”、“主人”告诉我们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但作为教师却不能完全放手,这就如同放风筝一样,只有让手中的线张弛有度,才能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而教师只有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来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在语文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大胆“放线”,让学生自由飞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这正如放风筝一样,教师要大胆“放线”,让学生自由飞翔。
我在古诗文教学中就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具体做法是:首先,初读诗文,整体把握;然后,精读品味,感悟意境;第三,感情朗读,体会古诗文之美。
如在教学《观沧海》一诗时,我就引导学生先结合课下注音自由朗读诗歌,然后借助注释及其他工具书,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自己试着弄懂古诗的大意;接着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对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展开想象,精读品味,感受诗歌完整的意境和蕴含的情感;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强调读诗的节奏、停顿、平仄,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音韵美;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曹操的其他的诗歌,感受他的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及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胸怀和抱负。
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诗句做过多的解析,也并没有强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只是做了必要的诵读指导,尊重了学生的想法,却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由于学生的家庭、阅历等不尽相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角度及认识程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争执不下的情景,甚至会出现老师意想不到的见解,这正表明学生思维的活跃,参与的积极,这时老师更应大胆地释放手中的线,让学生思维的风筝“扶摇直上”,这样会收到更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张弛有度动静相宜
张弛有度动静相宜作者:王梅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3年第11期江苏兴化市中堡中心校(225700)王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可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
在多种感官参与下的课堂才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当学生讨论、合作时,他们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当学生静下来,在默读和思考中走进文本、感知文本,促进他们展开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只有沉静地思考,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比较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形成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课堂的气氛、情感、节奏要靠教师来调节。
课堂的动、静间隔要适度,动静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千方百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争论,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
1.动脑要让小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难易适度,使他们“跳一跳,摘得到”。
要教会他们质疑的方法:紧扣课题质疑、抓住重点词句质疑、抓住课题与内容的联系质疑、从看似矛盾之处质疑等,引导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初步养成他们有疑而问的意识。
2.动口(1)朗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这是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朗读的要求。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
朗读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的再创造,同时,朗读作品是一种感化、熏陶。
朗读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协调活动,把知识信息输送到人脑的储存区域,从而起到增强记忆的作用。
朗读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朗读,通过朗读去感悟文本内容,增强语感。
(2)表达。
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重要环节。
要求必须讲普通话,语言清晰、简洁、规范、易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
课堂教学应“张弛有度”
课堂教学应“张弛有度”作者:沈志宏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03期当前在我校广泛学习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我也通过观看网络授课实况及阅读相关论文认真学习了这种教学模式,领会到其教学模式的主要思路是:“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自主求知”,教师只在其中起着导学引领的作用。
那么老师应该怎样导怎样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也在自己的教学中模仿实施,再通过听课学习,认为洋思中学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上,做到了“张弛有度,松紧结合”,这正体现了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精髓。
一、课前导引要精练激趣这是“张”我通过学习发现,洋思中学对教师的导引要求非常高。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节课的导入部分做不好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过简学生不感兴趣,过难学生又无从入手,所以课前导入是一节课的瓶颈,洋思中学的教师们就非常重视这一点,目标明确,主线突出给学生明朗的思路及探索的欲望,就如同猎人为了捕获猎物所设的套,必须计划猎物顺着你构思的路线进入你的套中,这样你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
我在实际教学中就学习运用了一些较好的方法例如:故事导引、提问导引、朗读导引、谜语导引、图片导引、歌曲导引……有效的把控了学生的思想情绪,较成功的驾驭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探索。
但在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1.同一个班级同样的导引方法不能过多使用,否则学生会生厌。
2.老师在导引过程中语言要声情并茂,口才不好不行。
每节课都要呈现新奇,做到节节课吸引人很难。
3.问题设计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很难。
总而言之在课堂的启发引导阶段是一堂课的起点,须激发学生思维,收紧教学要求,老师要用心去设计思考,达到设套的意图。
一、课前预习让学生放开探索这是“弛”我们老的教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做到:一读、二写、三背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受到框架的限制,不能从自己喜欢的方面去发展,预习被动,局限性大,更无从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
如何巧妙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创设一个巧妙的教学情境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如何巧妙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首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如果学生喜欢音乐,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入相关的音乐元素,例如使用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或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唱歌或演奏乐器。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学习过程更加愉快和吸引人。
其次,关联学生的生活经验。
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授数学概念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如购物、做饭、出行等,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再次,运用多媒体和科技手段。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和科技手段已经成为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和科技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利用电子白板、电子课本、多媒体投影仪等展示教学内容,或者运用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让学生参与到互动式教学中。
这样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记忆效果。
另外,利用游戏和角色扮演。
游戏和角色扮演是一种很有趣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角色中扮演各种角色,参与各种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可以设计一个单词接龙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单词的发音和拼写来进行竞赛,提高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和掌握。
最后,创设真实和具体的情境。
一个真实和具体的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教授地理知识时,我们可以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亲自去实地考察和观察,感受地理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总结起来,创设一个巧妙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的良好思维和创意,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和关注。
如何创造张弛有度的语文课堂
S
一口_ ~之 , ^ 有 ~ 度 ; 如 何 创 J Y 张 } 弛 一
在中国传统 的绘 画艺术 中 , 一句 经典 之论 , 有 叫“ 白当黑 ”说 的是真正 的绘画 大师在处 理 画作 计 , 时, 对没有画面 的部 位要像有 画面 的部位一 样认 真 推敲 、 斟酌 , 通过“ 留白” 使作 品达 到“ 可走 马 , , 疏 密 不透风” 的效果 , 在整体 的意象和情调 中体现 出似无 还 有 的艺 术 境 界 。 眼 下 , 种 留 白艺 术 , 泛 见 诸 于 这 广 绘画 、 音乐 、 建筑 、 装饰等各领域 , 体现 了中国传统艺 术 的 智 慧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是 一种 开放 性 、 向性 、 多 艺 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 活动 , 须根据 学生 身心发展 必 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 关注学生 的个体 差异 和不 同的 学习需求 , 爱护学 生的好奇 心 、 知欲 和进取 精神 。 求 因此它同 中国其他艺术一样 应该讲究 “ 白当黑 , 计 虚 实相生” 的留白技 法 , 给学生 留下独立 思考 、 自体 独 验、 自我 陶醉 、 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巧妙 的留白 可以发展学生 的能力 可 白 刍 自觉体验 v , 以培养学 生 良好 ~ 的思维品质 , 以激活学生想象创造 的能力 , 以丰 可 可 厚学生的 内心世界 , 以修缮学生 的人格 品质 ; 可 巧妙 的留 白同样可以给课 堂带来动静 相生 , 弛有度 的 张 艺术效果。本文 旨在对课 堂教学几个基本环节 中留 白艺术的功效作一探讨。 导入 时“ 白” 引 人 入胜 留 。 江苏青年名师陈建先 老师执 教《 特殊 的葬礼 》 , 先从“ 这一堂课 ” 的特殊性入手引入课 文的学 习。学 生读完课题 , 正欲对课题质疑 , 陈老师示意学生不 急 于质疑 , 短暂 的停顿 之后 , 让学 生读课 文 , 读课文 从 中找到释疑突破 口。此处 “ 暂的停 顿” 短 即留 白, 它 既唤醒了学生的问题意 识 , 培养 了学生带 着 问题 又 认真读书 , 于思 考的学 习品质 。同时这又 是一个 勤 “ 存疑” “ 疑” ,筛 的过程 , 在头脑筛选 问题 的过程 中逐 渐走 进 文 本 , 题 一 个 个 明 白 了 , 而 留 下 急 于 解 问 从 答, 又难 以解答 的“ 真正 的问题 ”这正是“ , 不愤不启 , 不悱不发” 期达到 的目的。 所 二 、 接 时“ 白”精 设 承转 衔 留 。 课堂教学 中, 师不 要 总是 旁 征博 引 、 滔不 教 滔 绝, 因为如果学生 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 没有主动地 去思考 , 那么他 的记 忆也是 不深刻 的。我们 有时要 有意识地停顿 , 特别是在板块与板块过渡之时 , 创造 时间上的空 白地带 , 让学生有思考 、 消化 、 吸收 、 体验 的时间 , 让他们有 咀嚼 、 回味 、 记忆 、 内化 的余 地 , 从 而起 到巩 固上 一板块学 习成果 、 启发下 一板 块要求 的 目的 , 确保学生 主体 地位在 教学环节 有备 而来 提 留 ,
巧妙运用课堂情境创设,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巧妙运用课堂情境创设,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让他们乐于思考,有活力和热情地学习。
为此,语文老师需要巧妙地运用课堂情境创设来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情景创设情境创设是一种用具体而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效率的教学方法。
语文老师可以通过约定特别的场所,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例如,如果讲解唐诗,可以在课堂里铺上经幡,点上香烛,用古装打扮的小演员在学生们中间表演,这样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唐代的诗意氛围,增加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
二、任务分配任务分配突出的重点是通过分配具有挑战性和建设性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古文观止中《劝学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为这篇文章写与学业有关的感受。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含义,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通常是模拟某些情境来激起学生的情感,提高情感教育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角色扮演可以为学生创造各种情景,让他们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兴趣更浓,效果更好。
例如,让学生分工合作,在准备一场演讲时,扮演演讲者,听众,评委来互相学习和提高。
四、主题展示主题展示是一种通过学生合作完成某项项目,展示出反映学科的主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授现代散文时,可以利用影像、音乐、图片等多媒体工具将现代散文与生活相连结。
总之,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需要注重课堂情境创设。
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有热情而且有活力地学习语文。
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如何创设一个更有趣、更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物理教学中,常常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讲解上,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吸引他们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生动的实例或者故事来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在引发学生好奇心的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在讲解动力学方面的知识时,可以通过赛车比赛的视频来向学生展示加速度、速度等概念,让学生在观看中了解相关知识,这样既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创设互动式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通过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环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参与度。
在讲解光学知识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光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感受光的传播特性,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还可以增加他们对课堂的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情境和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希望通过教师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物理,从而在这门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让小学音乐课堂做到张弛有度
66【摘 要】新课标要求小学音乐课堂要展现其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感受快乐的音乐课堂,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当中的动静结合、动而不乱,做到音乐课堂的张弛有度,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有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构建魅力无限的小学音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 张弛有度 魅力无限小学音乐课堂要显示其生动性和趣味性,就要让学生感知音乐课堂的快乐元素,做到静而不止、练而不疲、动而不乱,要体现音乐课堂的科学性,要带领学生在音乐的高效课堂中学歌曲、长技能,开辟张弛有度的快乐音乐天地,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一、聆听中静而不止所谓聆听中的“静而不止”指的是,学生们在静静的聆听感受音乐的同时,大脑的思考是不能停止的,张弛有度的音乐课堂也应该体现在动与静的结合中,聆听是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完美实现的,而针对每一次的聆听,教师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学会聆听当中的思考,这样才能将歌曲的深层内涵理解透彻。
例如在听赏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时,我就在课堂中采用了静而不止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聆听中头脑的灵活性,让他们静心聆听中思考不止,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思想。
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我在每一遍的聆听之前,都会给学生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聆听,这样就会让聆听变得有目的,提升聆听的高效性,如我提出问题:“这首歌有没有情绪上的起伏变化?如果有,从哪里开始发生了改变?”学生们会在静静的聆听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再如我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些乐句?为什么喜欢?”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问题聆听,让听赏课进行让小学音乐课堂做到张弛有度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 陆延平得有条不紊,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头脑更灵活,音乐欣赏课堂在张弛有度的掌控中,达到高质量的理想效果。
学生的听赏课堂,因为有了教师的问题设置而显得更有条理性,这样的课堂会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学习更高效。
静静地聆听不代表思维的静止,聆听中大脑灵活的开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高效地完成音乐欣赏课堂的教学任务。
创设情境 小学老师如何创造生动的学习场景
创设情境小学老师如何创造生动的学习场景在小学教育中,创设情境是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景,小学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小学老师如何创造生动的学习场景。
一、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道具与环境小学生一般对富于想象力的场景更感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创造独特的道具和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体验。
比如,在教学数学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数学工具,如彩色计算器、立体几何模型等。
在教学语文时,可以布置一个舒适的阅读角落,让学生亲近书籍,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运用互动游戏与竞赛小学生对游戏和竞赛总是充满热情。
老师可以设计各种互动游戏和竞赛,将学习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教学英语时,可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对话游戏,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科学时,可以组织小实验竞赛,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索科学奥秘。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场景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成为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造生动的学习场景。
比如,使用投影仪播放有趣的教学视频或动画,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在教学音乐时,可以使用音乐软件或乐器演奏来创造愉悦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四、组织实地考察与参观活动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是创设情境的一种有效手段。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实地去观察和亲身体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比如,在教学地理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地理公园或博物馆进行考察,让他们亲眼看到地理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在教学历史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古迹或博物馆,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五、引入故事与角色扮演故事和角色扮演是创设情境的一种常见手段。
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情节或让学生扮演特定角色,老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融入其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教学文学作品时,可以讲述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或者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主要角色,亲身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境和人物。
驾驭课堂 张弛有度
[]2012.259关注【史地政论坛】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一直梦想着让我们的历史课堂变得快乐起来,教师能在课堂上找到轻松感、成就感,学生能在课堂上得到满足感、快乐感,那该多好啊!新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开放式教学”,正合吾意,但是,怎样才能让课堂变得快乐呢?快乐的课堂必须尊重学生,生生平等。
在历史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要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历史课堂才会充满快乐。
尊重学生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要关照到容易被教师遗忘的“角落”,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给他们参与教学的各种机会。
比如在我所教的班级,就有一个非常怪癖的学生,他的课桌上总是堆得满满的书,但是上课时永远找不到你要求他看的那一本,没有作业,没有笔,也不爱写字,在老师的眼中,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学生。
但是,这个学生的成绩并不差,而且思维相当活跃,懂得历史知识很多,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就不能按照普通学生去要求他,而是要因材施教,给以正确的引导。
还有一类历史课上的“特殊人物”———学习习惯不好、各科学习都达不到优秀的学生,也应给他们以展现“才华”的机会。
教师不仅要在课上讲述、提问等环节兼顾他们,而且要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和考核中从不同层次性出发,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全体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可以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这种成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去,从而让历史课堂充满快乐。
快乐的课堂必须是充满趣味的课堂。
十几年的历史教学,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只停留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上,到了接触那些内容枯燥、理论性强的课,就往往有厌倦情绪:这么多的时间,这么多的人物,这么多的内容,又是背景,又是原因的……太难记了。
而历史课不可能每节课都有趣,有些内容本身就限制了课堂气氛的激发,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模式和多种教学途径,从而使课堂快乐起来。
建立张弛有度的课堂
建立张弛有度的课堂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这是世世代代教师们憧憬、向往着的和谐社会的图景。
其实在教学中也是如此,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课堂活动中如果有共同一致的目标、积极向上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及互帮互助、相互尊重、刻苦勤奋、自爱自律等道德自觉性,是课堂的灵魂。
可见,构建张弛有度的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最理想境界,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无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营造张弛有度的课堂呢?我有以下认识
一、以课堂为主,认真钻研,开拓学生求知的视野
不管是哪一门学科,其根本都是研究社会和自然的科学,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应该紧扣教材的科学性和知识性,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美与智的成分,给学生带来精神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
如品德与社会课。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新情境作文写作指导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新情境作文写作指导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阳光中学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美育改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将举办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书画摄影展、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
这次活动获得了阳光中学学生的积极响应,但学校规定参加活动的人员只限于高一高二学生,很多高三学生对这个限制表示不满,决定推举一位代表给学校写一封建议书,希望学校允许高三学生参加这次活动。
请你以高三学生推举的代表身份,给学校写一封建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新材料情境作文试题,彰显了“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
文题材料以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为主导目标,旨在转变学校、教师等的观念,做好美育工作,落实“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要求。
首先明确文体。
文题要求写建议书,建议书的格式与一般书信相同。
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或“关于允许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建议书”的字样,标题的拟写对高三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因为应用文和一般议论文的标题拟写还是有所不同的。
建议书正文要先说明缘起、目的,再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
其次是明确对象。
写作者的身份是高三学生,是向学校相关领导提建议,而学校不让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也有其理由,所以,在提建议的时候,态度要严肃、认真,语气要谦恭、恳切,不说过头的话,不用命令的口气,不要让人误以为要挟。
第三是明确目的。
写建议书的目的是希望学校允许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这一活动,因此首先要弄清楚学校不允许参加的原因,推测一下,不外乎是耽误学习,影响高考成绩。
因此,在写作时可以考虑使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和“釜底抽薪”的手法,赞扬学校对美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比较到位,美育工作落实比较到位,对限制高三学生参加活动的初衷表示理解,然后论证活动和考试成绩的关系,最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
迁情入境,拿捏有度——浅析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
迁情入境,拿捏有度——浅析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
课堂情境创设是一种教学策略,它可以帮助老师创造一个更具
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以
下是一些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
1. 创造情境,引发兴趣。
通过创造一些真实、生动的情境,可
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
例如,当老师讲解科学实
验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实验,让学生身临其境
地体验实验过程。
2. 确定适宜难度,贯彻因材施教。
适宜的难度可以使学生有成
就感,同时也能够挑战学生的能力。
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教学内容的难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种形式呈现。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
种非常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老师更加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全面、多样地呈现知识点。
例如,老师可以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
形式来呈现课堂内容。
4. 创造轻松氛围,鼓励互动。
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加
放松和自在,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老师可以采用一些互动的
方式,例如提问、小组讨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5. 运用启发性教学法,培养创新思维。
启发教学法是一种鼓励
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老师可以通
过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主动思考,从而
培养出创新思维。
创设生动情景 打造高效课堂
创设生动情景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每位老师都希望能够实现的目标,而打造一个生动且富有趣味的学习情景,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创设生动情景,打造高效课堂。
一、创设生动情景1. 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展示有趣的图片、视频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英语课上,老师可以播放一些英文歌曲或者英文电影片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在历史课上,老师可以播放相关历史片段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
2. 利用教学工具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教学工具来创设生动情景。
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或者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化学课上,老师可以利用实验仪器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 利用互动形式老师可以利用各种互动形式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更好地感受语文的魅力。
在地理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二、打造高效课堂1. 确立学习目标在课堂上,老师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学习什么。
只有当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能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中,实现高效学习。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老师可以采用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 引导学生参与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提问、讨论。
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能够更好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4. 及时反馈在课堂上,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及时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5.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情境
双城市第三中学张明武没有哪一位教师不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自始至终地专心听讲并积极思考的。
可是,心理学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
多少教师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却常忽视它,因而其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怎么做才能创设有效地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我想,“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所以,课堂教学效率能否最终提高,很大程度上应取决于能否使学生具有信心十足的学习兴趣。
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引导,能最大限度的创设出积极有效的课堂情境,最终实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个弹性的过程,教学内容的实施应该有轻重缓急之分,先人提出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的观点,我想,用它来指导当今的语文教学,仍有价值:“张”即必须善于处理重点、难点和特点,在重复中找到不重复,并对这些地方着重推敲,认真讲,仔细讲,必要时辅以具有一定难度的当堂练习。
而那些非重点、非难点和非特点的地方,那些多次见过的知识点,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整理、自己做练习,时限长一些,以体现一个“弛”字。
张弛相济,相得益彰,就能使课
堂教学目标明确,既重点突出,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又能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展示空间,有掌握新知识的满足感,更有解决了新问题的成就感。
这样就容易调动学生有效学习,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学习能力,能力一旦形成,学习的信心也就随之增强了,一个良性的学习内质也就形成了。
需要补充的是,在实施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整体情况做必要且充分的分析了解,广泛地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哪些该“张”,那些该“弛”,特别是在教学结构的制定上,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甚至用多少时间、习题有无练习的必要,都可听取学生的意见,采用学生认为合适的“一张一弛”,以此真正调动起学生做学习主人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利于开拓学生的语文知识。
“一张一弛”的教学设计,一方面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一方面也利于教学艺术技巧的充分发挥。
不过,在发挥教学艺术技巧上,必须要有新颖独创性。
新颖独创的教学手法,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造成优势兴奋中心,使他们兴致高昂地去追踪教师创设的艺术境界,获得心理上满足,由此激发创造的热情。
为了达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生活经验,巧妙地创设情境。
生理学启示我们,单一重复的刺激,对被刺激对象将产生抑制反抗,因此,教学则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
表现手法,如巧设悬念、投石激浪、旁敲侧击等。
特别值得一谈的是采用“节外生枝”的方法。
“节外生枝”能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使学生撞击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节外生枝”常用延伸话题来引导学生。
在教析《雨淋铃》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疑问:“在你的生活经历中,是否有过送人或被送的经历,是否看到过一些分离的场景,当时的情境是怎么样的那?”这种问题最贴近现实生活,学生的感受深,往往能完整地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除了延伸话题,还可用“以疑存趣”的方法。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这是语文所要涉及的内容,而每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知识,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热点”。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信陵君带车骑,“虚左”亲至夷门迎侯生,看来车骑的左边是尊位;那么《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右”是尊位;再加上古文中常见的“左迁”,到底是以左为尊还是以右为尊?这样的“疑”更能使学生带着兴趣去接触古文。
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的对知识进行整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能力形成了,学习过程中独立解决的问题多了,学生获得的成就感就越多,自信心也会在获得成就的过程中逐渐增强,信心增强了,就会触动他们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意识,产生解决更多问题的欲望,那么,兴趣的引导,最终就演化成了
学生自主的探究,而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兴趣引导的最终目的。
归纳法、练习法、讨论法、迁移法和活动法就是比较有效的既能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教学方法。
归纳要注重规律性,形象性。
把具有规律性的抽象知识用形象的语言概括出来,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讲授律诗的格律特征时,学生对律诗音韵平仄的变化很是懵懂,我就用一个简单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做了简明扼要的概括,学生根据口诀很快就掌握的律诗的平仄规律。
练要讲究精炼,题量要少,切忌搞题海战术,题型要具有典型性,要能起到举一反三作用。
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内容要切中要点,切忌漫无边际,要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讨论后提问一部分学生讲出讨论结果,及时予以总结,并把重点意见和结论都包括进去,还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正确答案,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再认识。
讨论的设计一定要能激起学生浓厚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讲,踊跃发言。
迁移法就是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后主动引导学生跳离这篇课文,补充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课外知识,将教学内容转移到一个新的领域。
经过迁移后教学内容有了变换,具有新鲜感,重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思维,丰富了知识,学生非常乐意接受。
如在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一歌,课堂上变听课为欣赏音乐,学生耳目一新,在音乐的旋律中,
很快就能背诵全词,可谓寓教于乐。
中学教学大纲指出:教学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安排一些教学活动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松弛学生的紧张情绪,起到讲练识记难以替代的作用。
适宜开展的活动形式有很多,如示范、朗诵、小实验、小制作、猜谜语、小论辩、兴趣摘录、演课本剧等。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应灵活运用。
活动的选择应根据本节课内容而定,其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素养。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青年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尚不完全成熟,生理心理还处在发展的阶段,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够理想,还需要提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为了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艺术的色彩和魅力,必须掌握学生心理并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驰有度的课堂教学应该说最终达到了创设和谐生动的情境以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王国、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效果和目的。
创设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情境双城市第三中学张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