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至今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月度数据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欧元兑人民币汇率趋势分析浅谈其对中欧进出口贸易

影响以及相应对策

摘要: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它的变动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如贸易收支、资本流动、就业状况、物价水平等。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汇率是一国进行对外贸易活动时所参照的重要价格指标,它的变动可能会对一国的对外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汇率的变动有时也受政府的汇率政策直接影响或控制。当汇率发生变化,一国货币出现了升值或者贬值,立即会对该国的进出口商品价格带来影响,并会进一步影响该国的进出口商品总量。

关键词:欧元、汇率、进出口贸易

欧元的问世对欧盟本身和整个欧洲,对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我国而言,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进口伙伴、第四大出口伙伴。所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一方面直接影响了我国对欧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决定了我国从欧元区乃至欧盟进口货物的成本。所以探讨应对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有重要的作用。

一、2005年至今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月度数据趋势分析

本次数据自2005年7月始,主要是考虑到中国的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才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图形上很容易可以看出,2005年7月到现在,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月线走势显示该汇率处在一个典型的下跌通道,每一次反弹都无法突破前期高点,每一次下跌都创出新低。当然这主要是因为6年来人民币相对欧元是升值的,现在具体将欧元兑人民币汇率6年来的月度数据,分5个周期解析。

(一)第一周期——2005年7月至2008年3月

此周期汇率走势呈现的形态为震荡走高,创下阶段高点。

分析如下,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在08年3月创下11.1714的阶段高点,而这波上升浪也是阶段内最长的。从根本原因上来说主要是因为欧元处在强势的升值通道中,因此人民币对欧元被动贬值。

首先从政治因素上看,马耳他和塞浦路斯2008年1月加入欧元区,欧元区由先前的13国扩大为15国。欧元在当时被广泛认为将在欧盟能逐渐普及。而欧洲在本周期内正处于危机爆发前的低通胀、低失业率的经济稳定期的末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当时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欧元所占份额已由1999年的17.9%上升到25%,而同期美元所占份额却由71%降至65.7%。这些因素都都支撑了欧元的强势。再看经济因素,看欧元的强势就不得不说美元的弱势,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美国进入降息周期,从05年底开始,美元指数不断下跌,弱势美元的政策使得美元和欧元的比价不断跌入新低,仅2007年一年欧元就升值10%。而紧跟美元的人民币显然也跟随美元,对欧元贬值。

总体来看这是欧元“黑暗前的最后黎明”,周期内由于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美国经济的增长率降低,问题还没被曝光的欧元对美元保持了强势的压制,但是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

(二)第二周期——2008年4月至2008年10月

此周期汇率走势呈现的形态为连续破位下跌。

分析如下,这个周期内欧元对人民币出现了极为剧烈的贬值,短短7个月内贬值24%,史上罕见。

从数据上看,在自2008年9月起的40多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突破了10.0和9.0两个重要关口,一度达到8.50的历史高位。两个月时间里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大幅升值超过一万五千个基点。从原因上看,期间汇率异动主要原因是当时欧洲的金融危机刚爆发,受投资者恐慌情绪的影响,外汇市场上美元承担起了避险货币的功能,而欧元则被不断的抛售,导致欧元快速贬值。

我们对比欧美经济的当时的基本面可以看到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原油价格的不断下跌、美国ISM非制造业数据好于预期等因素带动美元走强;而欧元区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季度经济负增长的消息,和欧洲央行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维持在4.25%不变的决定令投资者对于欧元区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悲观情绪不断增强。而周期间内美元指数从71点的低位反弹到了84点左右,体现了欧元处在明显的阶段弱势。

(三)第三周期——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

此周期汇率走势呈现的形态为欧元阶段反弹,未破前高。

分析如下,这个周期内,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停止,从2008年到11月到2010年6月底之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保持在6.83左右。而有意思的是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人民币结束了对欧元的升值,反而连续贬值。从数据上看,周期内人民币对欧元贬值了16%。

从原因上看,本周期内欧元再次走强,与欧元区货币政策的变化关系颇大,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5月,欧洲央行将其基准利率累计下调了325个基点,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除传统的利率政策,还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一是在固定利率水平上尽可能满足私营银行对流动性的需求,第一次实行了额外的中长期再融资操作,特别是6个月至12个月的再融资操作。二是提供外汇主要是美元流动性。从2008年10月开始,在固定的利率水平上,提供外汇流动性,这在欧洲央行的十年历史中是前所未有的。三是大幅扩展信贷操作的质押资产范围,这使得银行体系的再融资操作能够顺利进行。四是大量购买作为银行融资重要途径的抵押债券。这反映了欧洲央行努力帮助市场发挥功能,而不只是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这些措施有助于发挥货币市场功能,为银行融资创造了宽松的条件,增加了市场流动性。

而从财政政策来看,自2008年10月欧盟首脑峰会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大规模救市举措,德法英三大国分别公布了5000亿欧元、3600亿欧元和5000亿英镑的庞大救市方案。受惠于经济刺激政策,欧元区经济在2009年二季度已经触底企稳,出现了V型复苏。

这些原因都推高了欧元,因此我们看到了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的周期内,人民币对欧元出行了贬值。当然这种贬值有助于抵消部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后的影响,毕竟欧元区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基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短暂的复苏不能掩盖欧元区的深层经济矛盾,随着经济形势恶化,欧元区的失业率也逐步攀升。2007年欧盟失业率为7.1%,2008年升至7.5%,2009年一季度上升至8.2%,二季度则上升至8.8%。失业率攀升制约欧元区的消费,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银行部门开始收缩信贷,欧元区投资出现大幅下降趋势,继2008年第四季度下滑3.9%后,2009年一季度又大幅下滑5.8%,是欧元区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的主要原因。这些都为日后欧债危机的爆发买下了伏笔。

(四)第四周期——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