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章 第三节诗歌的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二轮复习古典诗歌专题:古典诗歌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课件23张

高考语文复习二轮复习古典诗歌专题:古典诗歌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课件23张

题干中有 “抒情”“表达方式”字样。
1. 明手法。正确指出所用表达方式。 2. 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 3. 析效果。分析表达效果。
典例精讲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出来。
间接抒情 以景结情
以景作结,既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又是诗歌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 它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诗歌在议论或抒
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句写景,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 象,体味诗的意境,从而产生“此时无情胜有情”的艺术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 蓄、耐人咀嚼。
间接抒情 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的三重效果
① 景中蕴情,渲染气氛
用来渲染气氛的景物特征明显,比如落日、寒鸦、风雨、夜月等景物常常出现在表现哀怨、悲愤、怅惘的情感作品 的结尾。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
江心秋月白。”这写出了琵琶女精彩的演奏让诗人和在场的所有人都陶醉其中,对音乐产生共鸣,诗人的心弦跟着
英姿,饱含着诗人的赞美,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渴望疆场杀敌、期盼建功立业的情怀。
还有的诗作通过结尾的景来表现人物的情趣和精神风貌。韦应物在《休日访人不遇》中以“门对寒流雪满山”
描写之景作结,不仅写出了友人的高雅与超然,更表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③ 以具体景,抒抽象情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8、即事(景)抒怀诗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表达方式-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表达方式-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 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 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出了诗人 悲秋、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典 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前人评此诗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 样的说法有道理吗?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文笔角度)③远近、高低、俯仰、内外。
(层次角度)④形声色态、点面、明暗。(特点角 度)其中往往两两结合,如视和听,声和色,远 和近,互相配合,对照映照,以收奇效。另外 还有选景典型、一句一景等选材构思等角度, 不再展开阐述。
[典 题] (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1)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①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和嗅觉 角度进行描写,如“蒹葭影”是视觉,“ 菡萏香”是嗅觉;②借景抒情,借此景抒 发对莎衣对渔人生活的爱好之情;③动静 结合,“和烟卧”是静态,“带雨披”是 动态;④选取典型意象,如蒹葭影、菡萏 香、烟雨,渲染了渔人生活的诗情画意。
[典 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茶瓶儿 (宋代)李元膺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①。 歌罢花如雨。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 ②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注:①《金缕》即《金缕衣》,是一首曲调柔媚 的歌曲。②青门:古长安城门名。 请从描写方式的角度对全词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 高三总复习 古诗3表达技巧3(表现手法)

语文 高三总复习  古诗3表达技巧3(表现手法)

• 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 景,营造出春天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 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 静,韵味无穷。
• 例14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答:用典。许由被烧死也不出来做官。
3、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抑扬、象征
4、修辞手法: 比喻、通感 、拟人、夸张、借代、设问
反问、互文、双关、对比、用典、对偶等
1、虚实结合 (1)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梦游天姥 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B已逝之景之境。“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C设想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铃》 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2)“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在 诗人眼前的实象、实事、实境。
例9、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抑扬、象 征、点面结合、明暗结合、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例11、鸟鸣涧 王维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巩固例9、说说下列诗歌的表现手法?
• 塞上听吹笛(高适)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 答: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 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 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 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 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 “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 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战士们 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 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高三语文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修辞手法复习讲义

高三语文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修辞手法复习讲义

高三语文诗歌的表达技巧与修辞手法复习讲义三:1.抒情方式: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眼观茫茫宇宙,沉思悠悠人生,不禁悲从中来,放声长叹,一吐心中寂寞苦闷之情,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间接抒情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或借景抒情而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面对破碎的河山,荒芜的城垣,睹物伤怀。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更增加诗人的愁思。

景物的形象,体现着诗人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又贯注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之中。

②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而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③借物抒情(即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作者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三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全国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三 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1. (2015· 高考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
② ①

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 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 治所为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 新疆乌鲁木齐。
[一轮偏差]
1.混淆各种手法,无法找到准确的切入点,表现在鉴赏时, 把知道的手法都尽量答上,混说一通。 2.不了解手法与效果的关系,或不把手法与内容联系。
[二轮对策]
1.明确对表达技巧概念的理解。熟悉各类技巧和其作用。
2.强化审题能力训练,掌握答题基本模式,提高答案的精 准度。
鉴赏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 纳兰性德 双燕又飞还,好景阑珊。 东风那惜小眉弯。 芳草绿波吹不尽, 只隔遥山。 花雨忆前番,粉泪偷弹。倚楼谁与话春闲?

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 拟人。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结伴而归。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 ,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x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x
5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求任选一种简析。 2.研读诗歌 细致分析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熟知表现手法有哪些,主要是对 比、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其次要结合诗句对 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最后要写出该手法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6
从尾联诗句中一个“更待”可以看出,“夜深同徙倚, 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可以判断为虚写。而 从诗句描写的意境来看,画面清幽闲适。尾联两句写景,可 以判断这是以景结情的手法。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闲适。写 景是为了抒情,诗人把闲适之情融于景物描写之间,可以判 断为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
1
考情解读 对古诗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 重点,也是必考点,同时也是考生复习的难点。 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 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分析其 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 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方式类题中对描写(正面、侧 面)和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的考查较为常 见;修辞类题一般考查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等;表现手法类题中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动静 结合等较为常见;结构技巧分析类题一般考查卒 章显志、承上启下等。
水仙子·舟中 [元]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 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注] 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高三总复习诗歌表达技巧课件PPT

人教版语文高三总复习诗歌表达技巧课件PPT
19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 天姥吟留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 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 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20
余 杭 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馥蔷薇酽,熏满千村万落香。
问题:诗中 “熏满”历来为人称道,结合 全诗简要赏析。
此诗从嗅觉或花香角度写春山之花。 “熏满”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写花开 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花香之浓, 传播之远必答)
21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 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 生动的作用,表意更加丰富。
制陶也已是很长很长的时间了。然而,这样的长年累月的劳动,
换来的是“屋上无片瓦”,对比十分强烈!

诗人接着又作另一层的对比:看看那些手不沾泥的富贵人
士,却住在高高的大厦里,屋顶的瓦片细密整洁,像鱼鳞一般
光亮!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 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28 情。
制作人:在水一方
1
——表达方式修辞篇
高考命题 试题类型 答题模式 实战演练
2
高考命题
考查重点
鉴赏形象型 鉴赏语言型 鉴赏表达技巧型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型
考查特点
选材不拘一格 题材丰富多彩 难度有所加大
3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记叙
抒情
议论
表达方式 描 写
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对比、排比、夸张、 设问、 反问、互文、通感、借代、顶针、双关、反复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三节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三节诗歌的表达技巧

1 . (2011· 新课标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 ( ?~ 878) :字太朴,吴兴 ( 今 属浙江 ) 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 析。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 的? 答 :
解析 (1)这首七律,诗人通过望中所见,写出 了春日 黄昏之惨淡景色及由此触发的国事兴亡 之感。首联即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野郊四望, 一片荒凉;泾水依傍乡村绕曲折沉默无语。此 时此景让诗人顿生“消魂”之情,“消魂”指 心极其哀愁也。颔联寓情于景:本应萋萋的春 草却早已衰败,本应生机勃勃的田园却已残破, 让诗人更生愁思之心。颈联写出了天色的变化, 残阳西下,远山、近树都笼罩在这寂寥、惨淡 的氛围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哀愁。尾联则通 过感慨“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 国势日衰”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的主旨。
(201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 题。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 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 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0分析诗歌表达技巧及作用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0分析诗歌表达技巧及作用课件

2.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答案: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 ②意象丰富,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 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
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衰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 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二、[2023·南京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 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对比、用典、双 关、互文、通感等。
用词手法 叠词、列锦、拟声词等。
篇章结构 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层层渲染等。
4.分析艺术手法时往往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①确定诗句是抒情、议论、描写,还是几者兼有。②根据确定的表 达内容圈定鉴赏艺术手法的层面,如所要赏析的是写景句子,那么鉴 赏其艺术手法应先从描写的手法入手。③如果均有,那么先考虑常见 的表现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最后考虑篇章层面。如对全诗艺术手 法的分析,先考虑乐景衬哀情,再考虑比喻(暗喻)或者虚实结合, 最后考虑比兴、先扬后抑。 5.确定了手法,分析其作用时要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①手法本身 的效果。例如修辞手法就有明确的效果,“拟人”有人格化特点, “比喻”有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②这些 手法的效果一定是突出某个对象的特点,或表达诗人的某种情感,塑 造某种抒情主人公形象。手法的效果和作用一定要依据诗歌进行分析。

(新高考)现代诗歌阅读专题 第3节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 教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新高考)现代诗歌阅读专题  第3节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 教学案——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现代诗歌阅读学案第三节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导入学习】对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的把握,是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从解读其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解题技巧】(一)解答炼字题1.提问方式:这句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解答分析: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3.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解答炼句题1.提问方式:某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全诗分析其表达效果。

2.解答分析:对于那些运用了很明显的表现手法的句子,可从表达技巧上找切入点;对于写景的描写性句子,可从景象特点上找切入点;对于那些暗示或表明作者写作情感基调的句子,可从表情达意上找切入点。

3.答题步骤:(1)解释该句意思(或描述该句意境)。

(2)重点分析该句中的精彩字词或所用技巧。

(3)总结意境,点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解答语言风格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3.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读文示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诗歌的表达方式技巧手法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诗歌的表达方式技巧手法

高三复习——诗歌的表达手法虚实结合诗词里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等。

诗词里的虚: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未来之景之境;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01已逝之景之境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02设想的未来之景之境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03从对方的角度写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象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委婉、含蓄、深沉。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

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表现手法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象征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处处以石灰自喻,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渲染渲染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营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即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渲染了春涧的寂静。

白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
ppt课件
【注】 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 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t课件
解析 (1)这首七律,诗人通过望中所见,写出了春日 黄昏之 惨淡景色及由此触发的国事兴亡之感。首联即为全诗定下感情 基调。野郊四望,一片荒凉;泾水依傍乡村绕曲折沉默无语。 此时此景让诗人顿生“消魂”之情,“消魂”指心极其哀愁也。 颔联寓情于景:本应萋萋的春草却早已衰败,本应生机勃勃的 田园却已残破,让诗人更生愁思之心。颈联写出了天色的变化, 残阳西下,远山、近树都笼罩在这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让 人产生无限的哀愁。尾联则通过感慨“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 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的主旨。
ppt课件
答案 (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 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 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ppt课件
3.(2011·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ppt课件
解析 (1)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诗歌中表 达思想感情的关键词,如本诗中的“人意静”,其他如 “伤”“悲”“愁”等词。二要注意景物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 三要注意与人物有关的事及人物的言谈举止,借此判断人物的 感情,如本诗中的“临水”“见初日”“学野凫”等。当然, 还要注意某些诗句中隐含的情感信息,如“安得学野凫”一句 就隐含着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ppt课件
考情 盘点
2010年
全国卷Ⅰ: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全国卷Ⅱ: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山东卷: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 作简要分析。 安徽卷: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浙江卷: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天津卷: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辽宁卷: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请简述理由。 湖北卷: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 合作品赏析。 广东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ppt课件
(2)此题要求鉴赏诗歌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考生要明确三 点:一是诗人的情感是什么?二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 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三是情景相生,二者是如何转化依托 的?由上题可知诗人的情感是哀叹唐王朝的衰败,景物的特点 是荒凉残破。诗歌情与景关系的鉴赏术语为考生熟知。由此即 可整合出答案。 答案 (1)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 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 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 情油然而生。 (2)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ppt课件
2.(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画线句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t课件
考情 分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作品所运用的 各种艺术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考查内容主要包 括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对表达方式的鉴赏,对行文结 构的鉴赏和对其他表现手法的鉴赏。常呈现以下特点:
①采点的阅读区间小,往往针对某个句子而言。
②技巧角度较为单一、明确、常见。
③答案简洁,一般不要求结合诗句语言分析,也不要 求作表达效果的分析。
ppt课件
解析 (1)“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也是词人的感叹。 它横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概。情语之后,紧接以 景语:“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词人挥舞画笔为我们描绘 出一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感的边塞景物图。这既是实景,也是 历史画面的写照。 (2)“一往情深深几许”为以情相问,但是以景来作答,把自 己抽象的孤寂、惆怅之情用形象的深秋之景来作答。意象的选 用十分恰当,借“深山”“夕照”“秋雨”写出自己心中的怅 惘之情。
ppt课件
1.(2011·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ppt课件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 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 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盘点.
2011年 新课标全国卷:如何处理情景 关系 江西卷: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江苏卷:颈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浙江卷:开篇有何特点?分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辽宁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赏析 安徽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三、四句进行赏析 福建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进行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