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
岱 宗学 刊
第l 5卷
盈欲飞 , 通风好 , 易干燥 , 能 防野兽 的侵 扰 , 又 楼板 下还可 堆放杂 物。这类 吊脚楼与原 始的 “ 干栏 ” 筑相 比已成功 建 地摆脱 了原始性 , 具有较高的层次 。 西南 民居 吊脚楼 的形 式主要分为 以下几种 : 不对称式 吊脚楼 , 这是西南地 区最普 通的一种 吊脚楼 形式 , 又叫“ 钥匙头 ” 。它 的特点 是 , 只有 正屋一侧 的厢房 悬 空挑 出 , 面用圆木柱 支撑 ; 下 对称式 吊脚楼 , 又称 为“ 撮 箕 口” 它是将正屋 两边 的厢 房都 悬空 挑 出。以上 两种形 , 式 常常在一个 区域 , 同时 出现 , 们根 据家庭 的不 同需要 人 选 择不同的建筑模 式 ; 围合式 , 种形 式的 吊脚楼 有点 像 这 北 方的四合 院 , 它是 在对 称式 吊脚楼 的基 础上 发展 起 来 的, 其特点是 正屋两 边厢 房 吊脚 楼 的上 半 部连 成 一个 整 体, 形成一个上部封 闭 的四合 院。大 门在两 厢房 的楼下 , 这种四合院进 大门后 上 几步 石梯 , 即来 到 正屋 前 的小 院 坝; 二层悬 吊式 , 即在一般 吊脚 楼 上再加 一层 。对 称 和不 对称式均适用 ; 平地起 吊式 , 种形式 的 吊脚楼 对称 和不 这 对称式皆有。它的主要特 征是 , 筑在 平地 上 , 建 按其所 处 位置本不需要 吊脚 , 用木柱将厢房撑起 。使正屋低 厢房 却 高; 挑廊式 , 即在二层 向外挑 出一 回廊 , 廊宽 在一 米 以内 , 挑廊 由挑枋承托 , 挑廊进 深一般 以两挑两 步。这类 吊脚楼 轻盈通透 、 文静雅致 , 有很好 的视 野。4 - 建造 吊脚楼的材料 以杉 木为主 , 按传统 的卯榫 方法构 筑而成 , 一般不用铁钉 。从 结构上讲 , 吊脚楼 是木构架承 重 , 体起围护和分 隔的作用 , 墙 不承重 , 一般多 为木板 , 这 种“ 墙倒屋不 塌” 的结构 方式 , 与今 天 钢筋 混凝 土 的框架 式结构 的房屋到有几分相似 。 由于西南地 区气候 比较 温暖 , 建筑一般 不做防寒处理 在檩上钉椽 , 上铺 瓦 即可 , 椽 吊脚 楼 的屋顶 一般 为歇 山 顶 , 坡度与正房相同 , 屋面挑檐 深远 , 挑出 1 15 以 常 至 .m 上, 出挑方式多用单挑和双挑 , 曲的木料做檐 口曲线 , 用弯 檐 口下端 的弯 曲部分钉 木板 形成遮檐 , 以防止挑枋外露部 分被雨水浸泡 而腐 烂。 吊脚 楼挑 廊的栏 杆多 由木 条组成 富裕家庭在栏杆、 窗子和门上精雕细刻。吊脚楼典型的 框架结构 , 其杉木构架支撑起房屋的重量。 装饰是西南 民居建 筑构 成的重要元素 , 长期的生活 和 生产 方式影 响着西南 民居建 筑的装修形式 , 它反映 了这一 地区人们 的文化 品位 , 精神 追 求 以及 建筑 的 性质 、 风格 。 西南传统 民居建筑 装饰 在表现 形式 和技艺 上与 中国传统 建筑装饰 一脉相承 , 却又具有 自身质朴的特色 。其木质用 料多 , 色彩为木质本 色 , 油饰 面 , 桐 建筑 色彩朴 素淡 雅 , 灰 色的砖 , 白的墙 , 粉 青灰的瓦 , 色的门 、 、 。 本 窗 柱 民居建筑的各个部件 或装 饰构件丰富多样 , 山墙 , 如 屋 脊, , , , , 挑檐 挂落 雀替 驼峰 柱础, 门窗等 , 多用简练美观的木 雕、 石雕、 砖雕、 泥塑、 彩绘或 陶瓷饰物制成 , 内容多是龙风 其 云纹 , 传统典故等本土文化的生动展示 。或给人 以古朴笨拙 的厚重�
勒脚 、 半桩 台 , 人字屋顶 、 薄封檐 。其优点是 , 通透 开敞 , 轻
[ 收稿 日期]O1 4 6 2l—o .2 [ 基金项 目] 重庆教育学 院院级科研项 目( Y 09 3C K 20 — 4 ) [ 作者简介] 涂 强 (90一)男 , 17 , 重庆人 , 重庆教 育学 院美术系副教授。
二 、 南 民居 建 筑 的主 要形式 西
为 了适应温 暖潮 湿的西南地 区气候 , 南传统 民居建 西 筑具有典型地域特点, 它们多就地取材, 以杉木穿斗作主 要构造方式 , 以吊脚楼 的独特形态 依山而建 。一般来说 正 屋建在实地上 , 厢房除 一边靠 在实地 和正 房相连 , 其余 三 边皆悬空, 靠柱子支撑。建筑的梁柱断面较小, 外墙体高
空间布局、 构造方 式和 深厚 的文化底蕴 , 着迷人 的魅 力。 散发 对西南传统 民居 建筑的 空间布局 、 构造方 式、 装饰
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 分析 、 归纳、 总结 , 索西 南民居建筑元素在 现代环境 艺术设计 中的应 用方法 , 探 具有十分重
要 的现 实 意 义 。
[ 关键词 】 西南民居 建筑 ; 吊脚楼 ; 艺术设计 ; 用 环境 应
西南传统 民居建筑在漫长 的历史 长河的发展演变 中 , 有着特殊的地域性和文化 内涵 , 它是西南各地人 民的建 筑 艺术与技术的统 一体 , 人们 智慧 的结 晶。包涵 了西 南 是 地 区人 民的文化品位 、 审美 情趣 、 值观 念 、 为规 范等 。 价 行 是 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个 重要 组成 部分 。西南传 统 民居 建 筑的发展历史 悠久 。其 造 型、 结构 、 装饰 特 色鲜 明。它 所 蕴含 的艺术 品质 和文化 精神应 该得 到认 识 和挖掘 。更 重要 的是 , 当今中 国环境艺术设计要体 现出 自己的精神特 质, 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更 高 的境 界 , 就应 立足 于 中国传统 建筑文化 的根基 , 对它加 以提 炼 、 加工 、 升华 , 运用科 学 并 的理念 , 先进的材料 、 术 , 技 继承 并超 越传统 , 计 出具 有 设 本 民族文化特色 的现代设 计作 品。传承西 南传 统 民居 建 筑文化 , 既可以为现代环境 艺术 设计 的发展 独辟 蹊径 , 也 可 以向世人展示我们西南传统建筑 文化的魅力 。
[ 中图分类号] T 8 u一
[ 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9 12 (010 - 13 0 0 — 122 1 )2 0 1 — 2 0
西南传统民居建筑注 重与环 境相 协调 , 山就 势 , 于 自 依 融 然 。体现了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的生 态观 , 西南地区多是丘 陵或山区 , 这里沟壑 纵横 , 流遍布 , 溪 山多地少 , 气候 温暖 潮湿, 森林植被资源 丰富 , 世代居 住在 这里 的人们为 了防 湿热 和避开 虫蛇 野兽 , 因地 制 宜 , 应 自然 , 顺 尊重 自然 地 貌 , 坡起伏 , 顺 顺势转 折 , 使得 空 间多变有趣 , 次丰 富造 层 型独特 ,借天不借地 、 “ 天平 地不平 ” 的建筑 营造方式 , , 在 起伏 的地形上 巧妙 地减少 了房 子与地 面 的接触。 同时兼 收并蓄 , 民族相互包 容互相 借鉴 多元融合 , 成西南地 各 形 区特有 的多元 的民居建 筑文化品格 。 西南传统 民居建筑 由于地形的原因 , 了比较开 敞 使用 自由的空间布局形式 , 有 十分严格 的对称 要求 , 没 随地势 起伏的格局让平面和立 面空间显得灵动有趣 , 地域性十分 突出 , 中的院落 空间 , 建筑 主要有庭 院、 天井 、 等类 型。 抱厅 庭院解决采光通风和屋面排水 , 采用檐廊、 柱廊、 2 敞1厅作 1 为交通空间, 联系各个院落或房间。天井用来采光通风。 因为庭院比 较宽敞, 又常常作为家族议事、 、 白喜 祭祖 红 事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当院落之间有高差变化时, 常在中间 设较宽的踏步 ; 两侧设较窄的踏步联系上下空间。庭院的地 面通常用青石板铺砌 , 四周有石材雕花地漏 , 用来排水。


西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祥式和独特风格
西南传统 民居建筑在 建筑 结构 上简 洁 、 素 , 朴 多就 地 取材。其建筑聚落形式或 傍水 而筑 , 临崖 吊脚 , 或 或依 山 缠绕 , 或顺坡而上 , 筑形式有廊桥 、 建 长廊 、 、 骑楼 吊脚楼 等 形式。采用 穿斗 木构 架体 系 , 穿 斗木 结 构板 壁或 夹 壁 为 墙, 桐油饰面露木本色 , 色彩朴素 , 本色或棕色的木架构 与 夹壁墙 粉 白构成 对 比。屋 顶多 以小青 瓦覆 盖 。干栏式建 筑是西南传统民居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穿斗房、 吊脚楼、 栅 子门 、 半边街 、 过街楼 、 石板路等建筑 形成 西南民居建筑 景 观。这些都是适应西 南 山地地 形 、 气候 水文 、 被等 的 植 建筑样式 。西南传统 民居建筑 是 当地人 民通 过长期 的劳 动、 生产、 生活总结出来的, 是完全遵照山地“ 减少接地、 不 定地基 、 山屋融合” 的理念建造 的。
第 l 卷第 2 5 期
2 1 年 6月 01
岱 宗 学 刊
J URN O AL OF DAI0NG Z
V0 . 5 NO. 1 1 2
J r 2 l uL 0l
西 南传 统 民居 建 筑 特 色 及 其在 环 境 艺术 设 计 中的应 用
涂 强
( 重庆教 育学院 美术 系, 重庆 4 06 ) 007 [ 摘 要 ] 西南传统 民居建 筑由于其 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 经过漫 长的历 史发展 演 变, 形成 了自己独特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