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礼仪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恭而无礼则劳,慎而 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 无礼则绞。
三《礼》:古代礼仪的蓝图与理论基础
《仪礼》:又称《士礼》,是先秦时代
“士”阶层的礼仪规范。现存《仪礼》 共
十七篇: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 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聘 礼、公食大夫礼、觐礼、丧服、士丧 礼、既夕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 少牢馈食礼、有司彻。
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谓 之“五服”,古人用以标志亲缘关 系的远近。此外,五服还是重要的 法律概念,罪罚的轻重,因亲疏关 系的远近而不同。例:斗骂/容隐
袒免(wen)、心丧 三年之丧:丧礼自属纩开始,至禫
(dan)祭结束,凡二十七月,跨 越三个年头,故名。
服制图
祭礼:四时祭享 明太祖祭祖令:庶民祭三代 嘉靖以后祠堂制度的兴起
礼的缘起与功能: 《礼记》: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 礼缘人情而作,其内在依据是天赋的、共通
的人性。“道始于情,情生于性”,礼 发端于人的感情,古人因情而制礼。 《曲礼》:邻有丧,舂不相;里有丧,不巷
歌。
礼不是单纯的仪式、仪节,其核心是借助仪 式来传递内心的情感。礼是情的外在表 达,没有情的礼节,只能称作“仪”, 沦为“具文”。
生与死、事父与事君、事人与事鬼 “礼尚往来”:称谓、迎送、宴饮
(2)“礼”是国家的典章制度,体现着等级秩序。 列鼎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甲骨文中的“豊”
礼崩乐坏: 东周郑国祭祀坑(上) 与曾侯乙墓(下)出 土之九鼎八簋,僭用 天子之礼。
《家礼》的真伪之争 王懋竑(1668-1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元代以降,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家礼》 随之地位日隆。明代永乐年间,《家礼》被 纂入《性理大全》,由政府颁行,取得了官 方礼典的地位。明清家族礼仪活动,多以 《家礼》为归依。《家礼》成为中国近世最 具影响力的平民日常礼仪规范。
《朱子家礼》书影
3.冠礼(笄礼):由孺子到成人的转变 (1)筮日、筮宾 (2)元服三加:缁布冠、皮弁、爵弁
冠礼方位图
婚礼:合两姓之好,绵延宗祀 婚礼,《礼仪》中分为六个环节,故又名”
六礼“。 (1)纳采:相当于今日之提亲
《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2)问名:询问女子的姓名 (3)纳吉:男家得知女名后占卜,得到吉
兆,向女家报告。 (4)纳徵:“徵”即“成”,相当于今日
之订婚,双方婚姻关系由此确定。 (5)请期:男家通过占卜得到婚期吉日,
解经诸儒
北京孔庙(国子监)
左:明代释奠舞谱 右:韩国成均馆释奠乐舞
韩国乡校释奠礼
韩国成均馆明伦堂
左:越南河内孔庙 右上:东京汤岛圣堂 右下:琉球(今日本冲绳)释奠仪式
凶礼: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主要为丧礼和 荒礼。
丧礼: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礼仪
荒礼:本国或邻国出现灾荒疾疫,所应采 取的措施。
《礼记·曲礼》:岁凶,年谷不登,君膳 不祭肺,马不食谷,驰道不除,祭事 不县,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
赈贷、移民通财 《国语》: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
也。
吊礼:邻国遭水火之灾,遣使慰 问。
庄公十一年,宋国大水,鲁遣使 往吊,“天作淫雨,害于粢盛, 如何不吊?”
襘(gui)礼:友邦遭遇祸患时, 以财物相助。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会于 澶渊,宋灾故”。
军礼: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 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 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 礼,合众也。
《论语》: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 三日,不食之矣。
庆贺之礼:有甥舅关系的诸侯国,遇有喜庆,要 遣使致物庆贺。
巡守之礼:《礼记》“天子五年一巡守”。秦始皇
柞伯簋铭中的大射礼
三.人生四礼:冠婚丧祭
1. “礼下庶人”的历史过程 先秦经典中所载之礼,都从属于贵族阶层;所 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庶民阶层并 没有统一的礼仪规范。“教化”是儒家的核心 施政理念,从汉代开始,即有地方官员仿照 《仪礼》为民众制定、推行日常生活礼仪;但 直到北宋末的《政和五礼新仪》,国家礼典中 才有对庶民礼仪的规范。
天坛·圜丘
地示:社稷、嶽鎮海瀆 第一等为社稷、五行和五岳;用血祭祭
祀。 第二等为山林、川泽,用埋沉之祭。 四渎:江、河、淮、济 四镇:沂山、会稽山、医巫闾山、霍山。 第三等为四方百物之神,用疈(pi)辜
之祭。 五祀:门、户、皂、霤、行
左:侯马盟书 右:武后嵩山投龙简
方泽坛及其上的嶽镇海瀆神位
• 济源庙
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取妇 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3)摄盛
《光绪大婚图·纳采》
丧礼 丧礼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视的礼仪,仪式最为繁
缛。
《孟子》: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 当大事。
五服制度:即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定立的五 等丧服,具体为:
斩衰(cui)三年:丧服最重的一等,丧服用不 缝边的粗布(三升,一升即二尺二寸的布 幅内有八十根经线)制成。子女为父、妻 为夫、父为嫡长子。
节文深意: 中国古代的礼仪
战国铜壶上的射礼、宴乐图
一.何谓“礼”
“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内涵极为丰富。“礼”由 上古对鬼神的祈福祭祀演变而来:
《说文》:礼,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 后来内涵不断扩充,社会生活各方面都由“礼”来约束、指导。 (1)“礼”是社会生活的准则,人际交往的规范。 中国传统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礼”来规范。
• 子鱼曰:“君未知战……虽及胡耆,获则 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 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宾礼:以宾礼亲邦国。天子诸侯接近宾 客之礼。
朝礼:诸侯、大臣朝觐天子之礼。 隋代的变化:朝礼脱离宾 礼,而进入嘉礼。
相见礼:人与人交往的仪节。士相见、 士见大夫、大夫相见、大夫见君, 等等。
上:安徽绩溪龙川胡氏宗祠 下:江西婺源汪口村俞氏宗祠
本讲参考书目: 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华书局,2004;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 杨天宇:《仪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王文锦:《礼记译解》,中华书局,2001.
《礼记》:对《仪礼》的讲解,侧重阐 发礼义。
《周礼》:理想国制度。
中国古代的各种礼仪,基本上都在三 《礼》基础上,增削损益而成;或者 依据三《礼》之“义”,衍生出来。
鄭玄註本《儀禮》
二.五礼概说
古代礼仪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名目繁多。《周礼·春官·大宗伯》 将这些礼仪总括为吉、凶、军、宾、 嘉五类,这种分类法被后世普遍接 受。
“共牢而食”
新人进门之后,尚有若干仪式。 成婚:共劳而食,合卺(jin)而饮
象征从此夫妇一体。 拜见舅姑:次日清晨,表示家内主妇的新
老更替。 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先秦婚礼的几个特点: (1)同姓不婚 《左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2)婚礼不贺 《礼记·曾子问》:嫁女之家,
日常交往中的称谓与书信格式: 自谦而敬人:指称自己用谦称,别
人用敬称。 孤、寡人、愚、仆、牛马走、鄙人 家/舍 vs.令 夫人? 书信格式:抬头/落款 平阙
敬启?
嘉礼:以嘉礼亲万民。
饮食之礼:宴饗宗族兄弟、四方宾客。饮 食之礼中,在明清社会最有影响的,是 乡饮酒礼,目的为养老、尊贤。“吾观 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
吉礼:祭祀之礼。 《周礼》:以吉禮,事邦国之鬼、神、
示(qi)。 吉礼祭祀的对象有三大类,即天神、
地示与人鬼。
《周禮·春官·大宗伯》
天神: 第一等为昊天上帝; 第二等为日月星辰; 第三等为风师、雨师、太
岁等等; 此外,尚有雩祭。 祭祀方式为焚烧柴薪,使
烟气上达。
古代中国,最为隆重的国 家祭祀,是祭天。
人鬼:主要对祖先的祭祀,此外尚有历代帝王、先圣贤先师等。 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嘉靖祭祖令与祠堂的广泛出现 四时祭享:《小雅·天保》“禴(yue)祠尝烝,于公先王”。
明清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 中殿内景
祭祀先圣先师:释奠礼 《礼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时间:春秋仲月上丁日(丁祭) 地点:天下学校 “庙学”:大成殿、明伦堂 配享与从祀:传道诸儒
记载军礼之《司马法》相关部分已佚, 只能从典籍中见军礼之片段。
大师之礼:宗庙谋议、命将出师、载主 远征、凯旋献俘。
《韩非子》:(宋楚之战,襄公云) “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 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厄,不鼓不成 列”。
上:战国铜器上的水陆攻战图 下:章怀太子墓田猎出行图
•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 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 鼓不成列。”
为表尊重,派使请求女方指定婚期。 (6)亲迎:男方于傍晚前往女家迎娶。
”昏“即”婚“之本字,郑玄谓”必以 昏者,
取阴来阳往之义“。 ”昏“、”姻“
以上为迎娶新人入门的六道程序 (《家礼》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 个环节)。先秦时期婚礼不重财帛,” 纳徵“所献聘礼为五匹帛,两张鹿皮, 其余五个环节,聘礼均为雁一只,故婚 礼又名”五雁六礼”。 《白虎通》:(雁)随时南北,不失 其节……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又 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 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齐(zi)衰:用四升的粗布制成,缉边,故名。 细分为四种情况:
齐衰三年:父卒为母,母为长子。 齐衰杖期:父在为母,夫为妻。 齐衰不杖期:为祖父母、叔父母、兄弟。 齐衰三月:为曾祖父母。
大功九月:用八升粗布制成,为堂兄 弟,为夫之祖父母。
小功五月:用十一升布制成,为外祖 父母、从祖父母。
缌麻三月:用十四升半布制成,主要 为族兄弟,及妻之父母、舅、甥等 外戚服之。
《论语》: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 云,钟鼓云乎哉?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礼虽然由情而生,却非一味顺从人 情,礼的作用是对情进行节制和 文饰,使情不流于泛滥,不陷于 粗鄙。 《毛诗》:(变风)发乎情,止 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 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论语》:(《关雎》) 乐而不 淫,哀而不伤。
明太祖的改造与推行:尊高年、别善恶、 读律令。
婚冠之礼: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 宾射之礼:大射礼与乡射礼。射礼在儒家不是军
事训练,而是教化工具。射以观德—— 《射义》: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
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者而已矣。 《论语》: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 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脤(shen)膰之礼:脤膰即祭肉,天子/诸侯祭 祀完毕之后,将其分给兄弟之国大夫,以增进 感情。
2.朱熹与《家礼》 宋代士大夫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司马光著有 《家范》,在家族内部实践儒家礼仪,在士人 当中产生了广泛的回应。
司马光《家范》
至南宋,理学宗师朱熹以《仪礼》为基础, 并参考司马光等人的礼仪实践,对和民众日 常生活最为密切的冠、婚、丧、祭四种礼仪 (“四礼”)进行简化,试图提供一部切实 可行的平民礼典,是为《家礼》。
“三加弥尊”:隐喻德行修养的提升 始加祝辞: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 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醴冠者:宾敬酒,冠者答谢,冠礼成。 醴辞: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
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3)已冠而字之
始生三月,父亲“咳(hai)而名之”, 冠礼成后,由宾为之取字。字辞: 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 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 永受保之:曰“伯某甫”。 (4)以成人礼见长者、尊者
三《礼》:古代礼仪的蓝图与理论基础
《仪礼》:又称《士礼》,是先秦时代
“士”阶层的礼仪规范。现存《仪礼》 共
十七篇: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 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聘 礼、公食大夫礼、觐礼、丧服、士丧 礼、既夕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 少牢馈食礼、有司彻。
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谓 之“五服”,古人用以标志亲缘关 系的远近。此外,五服还是重要的 法律概念,罪罚的轻重,因亲疏关 系的远近而不同。例:斗骂/容隐
袒免(wen)、心丧 三年之丧:丧礼自属纩开始,至禫
(dan)祭结束,凡二十七月,跨 越三个年头,故名。
服制图
祭礼:四时祭享 明太祖祭祖令:庶民祭三代 嘉靖以后祠堂制度的兴起
礼的缘起与功能: 《礼记》: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 礼缘人情而作,其内在依据是天赋的、共通
的人性。“道始于情,情生于性”,礼 发端于人的感情,古人因情而制礼。 《曲礼》:邻有丧,舂不相;里有丧,不巷
歌。
礼不是单纯的仪式、仪节,其核心是借助仪 式来传递内心的情感。礼是情的外在表 达,没有情的礼节,只能称作“仪”, 沦为“具文”。
生与死、事父与事君、事人与事鬼 “礼尚往来”:称谓、迎送、宴饮
(2)“礼”是国家的典章制度,体现着等级秩序。 列鼎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甲骨文中的“豊”
礼崩乐坏: 东周郑国祭祀坑(上) 与曾侯乙墓(下)出 土之九鼎八簋,僭用 天子之礼。
《家礼》的真伪之争 王懋竑(1668-1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元代以降,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家礼》 随之地位日隆。明代永乐年间,《家礼》被 纂入《性理大全》,由政府颁行,取得了官 方礼典的地位。明清家族礼仪活动,多以 《家礼》为归依。《家礼》成为中国近世最 具影响力的平民日常礼仪规范。
《朱子家礼》书影
3.冠礼(笄礼):由孺子到成人的转变 (1)筮日、筮宾 (2)元服三加:缁布冠、皮弁、爵弁
冠礼方位图
婚礼:合两姓之好,绵延宗祀 婚礼,《礼仪》中分为六个环节,故又名”
六礼“。 (1)纳采:相当于今日之提亲
《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2)问名:询问女子的姓名 (3)纳吉:男家得知女名后占卜,得到吉
兆,向女家报告。 (4)纳徵:“徵”即“成”,相当于今日
之订婚,双方婚姻关系由此确定。 (5)请期:男家通过占卜得到婚期吉日,
解经诸儒
北京孔庙(国子监)
左:明代释奠舞谱 右:韩国成均馆释奠乐舞
韩国乡校释奠礼
韩国成均馆明伦堂
左:越南河内孔庙 右上:东京汤岛圣堂 右下:琉球(今日本冲绳)释奠仪式
凶礼: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主要为丧礼和 荒礼。
丧礼:古代社会最重要的礼仪
荒礼:本国或邻国出现灾荒疾疫,所应采 取的措施。
《礼记·曲礼》:岁凶,年谷不登,君膳 不祭肺,马不食谷,驰道不除,祭事 不县,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
赈贷、移民通财 《国语》: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
也。
吊礼:邻国遭水火之灾,遣使慰 问。
庄公十一年,宋国大水,鲁遣使 往吊,“天作淫雨,害于粢盛, 如何不吊?”
襘(gui)礼:友邦遭遇祸患时, 以财物相助。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会于 澶渊,宋灾故”。
军礼: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 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 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 礼,合众也。
《论语》: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 三日,不食之矣。
庆贺之礼:有甥舅关系的诸侯国,遇有喜庆,要 遣使致物庆贺。
巡守之礼:《礼记》“天子五年一巡守”。秦始皇
柞伯簋铭中的大射礼
三.人生四礼:冠婚丧祭
1. “礼下庶人”的历史过程 先秦经典中所载之礼,都从属于贵族阶层;所 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庶民阶层并 没有统一的礼仪规范。“教化”是儒家的核心 施政理念,从汉代开始,即有地方官员仿照 《仪礼》为民众制定、推行日常生活礼仪;但 直到北宋末的《政和五礼新仪》,国家礼典中 才有对庶民礼仪的规范。
天坛·圜丘
地示:社稷、嶽鎮海瀆 第一等为社稷、五行和五岳;用血祭祭
祀。 第二等为山林、川泽,用埋沉之祭。 四渎:江、河、淮、济 四镇:沂山、会稽山、医巫闾山、霍山。 第三等为四方百物之神,用疈(pi)辜
之祭。 五祀:门、户、皂、霤、行
左:侯马盟书 右:武后嵩山投龙简
方泽坛及其上的嶽镇海瀆神位
• 济源庙
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取妇 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3)摄盛
《光绪大婚图·纳采》
丧礼 丧礼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视的礼仪,仪式最为繁
缛。
《孟子》: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 当大事。
五服制度:即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定立的五 等丧服,具体为:
斩衰(cui)三年:丧服最重的一等,丧服用不 缝边的粗布(三升,一升即二尺二寸的布 幅内有八十根经线)制成。子女为父、妻 为夫、父为嫡长子。
节文深意: 中国古代的礼仪
战国铜壶上的射礼、宴乐图
一.何谓“礼”
“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内涵极为丰富。“礼”由 上古对鬼神的祈福祭祀演变而来:
《说文》:礼,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 后来内涵不断扩充,社会生活各方面都由“礼”来约束、指导。 (1)“礼”是社会生活的准则,人际交往的规范。 中国传统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礼”来规范。
• 子鱼曰:“君未知战……虽及胡耆,获则 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 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宾礼:以宾礼亲邦国。天子诸侯接近宾 客之礼。
朝礼:诸侯、大臣朝觐天子之礼。 隋代的变化:朝礼脱离宾 礼,而进入嘉礼。
相见礼:人与人交往的仪节。士相见、 士见大夫、大夫相见、大夫见君, 等等。
上:安徽绩溪龙川胡氏宗祠 下:江西婺源汪口村俞氏宗祠
本讲参考书目: 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华书局,2004;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 杨天宇:《仪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王文锦:《礼记译解》,中华书局,2001.
《礼记》:对《仪礼》的讲解,侧重阐 发礼义。
《周礼》:理想国制度。
中国古代的各种礼仪,基本上都在三 《礼》基础上,增削损益而成;或者 依据三《礼》之“义”,衍生出来。
鄭玄註本《儀禮》
二.五礼概说
古代礼仪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名目繁多。《周礼·春官·大宗伯》 将这些礼仪总括为吉、凶、军、宾、 嘉五类,这种分类法被后世普遍接 受。
“共牢而食”
新人进门之后,尚有若干仪式。 成婚:共劳而食,合卺(jin)而饮
象征从此夫妇一体。 拜见舅姑:次日清晨,表示家内主妇的新
老更替。 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先秦婚礼的几个特点: (1)同姓不婚 《左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2)婚礼不贺 《礼记·曾子问》:嫁女之家,
日常交往中的称谓与书信格式: 自谦而敬人:指称自己用谦称,别
人用敬称。 孤、寡人、愚、仆、牛马走、鄙人 家/舍 vs.令 夫人? 书信格式:抬头/落款 平阙
敬启?
嘉礼:以嘉礼亲万民。
饮食之礼:宴饗宗族兄弟、四方宾客。饮 食之礼中,在明清社会最有影响的,是 乡饮酒礼,目的为养老、尊贤。“吾观 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
吉礼:祭祀之礼。 《周礼》:以吉禮,事邦国之鬼、神、
示(qi)。 吉礼祭祀的对象有三大类,即天神、
地示与人鬼。
《周禮·春官·大宗伯》
天神: 第一等为昊天上帝; 第二等为日月星辰; 第三等为风师、雨师、太
岁等等; 此外,尚有雩祭。 祭祀方式为焚烧柴薪,使
烟气上达。
古代中国,最为隆重的国 家祭祀,是祭天。
人鬼:主要对祖先的祭祀,此外尚有历代帝王、先圣贤先师等。 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嘉靖祭祖令与祠堂的广泛出现 四时祭享:《小雅·天保》“禴(yue)祠尝烝,于公先王”。
明清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 中殿内景
祭祀先圣先师:释奠礼 《礼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时间:春秋仲月上丁日(丁祭) 地点:天下学校 “庙学”:大成殿、明伦堂 配享与从祀:传道诸儒
记载军礼之《司马法》相关部分已佚, 只能从典籍中见军礼之片段。
大师之礼:宗庙谋议、命将出师、载主 远征、凯旋献俘。
《韩非子》:(宋楚之战,襄公云) “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 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厄,不鼓不成 列”。
上:战国铜器上的水陆攻战图 下:章怀太子墓田猎出行图
•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 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 鼓不成列。”
为表尊重,派使请求女方指定婚期。 (6)亲迎:男方于傍晚前往女家迎娶。
”昏“即”婚“之本字,郑玄谓”必以 昏者,
取阴来阳往之义“。 ”昏“、”姻“
以上为迎娶新人入门的六道程序 (《家礼》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 个环节)。先秦时期婚礼不重财帛,” 纳徵“所献聘礼为五匹帛,两张鹿皮, 其余五个环节,聘礼均为雁一只,故婚 礼又名”五雁六礼”。 《白虎通》:(雁)随时南北,不失 其节……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又 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 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齐(zi)衰:用四升的粗布制成,缉边,故名。 细分为四种情况:
齐衰三年:父卒为母,母为长子。 齐衰杖期:父在为母,夫为妻。 齐衰不杖期:为祖父母、叔父母、兄弟。 齐衰三月:为曾祖父母。
大功九月:用八升粗布制成,为堂兄 弟,为夫之祖父母。
小功五月:用十一升布制成,为外祖 父母、从祖父母。
缌麻三月:用十四升半布制成,主要 为族兄弟,及妻之父母、舅、甥等 外戚服之。
《论语》: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 云,钟鼓云乎哉?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礼虽然由情而生,却非一味顺从人 情,礼的作用是对情进行节制和 文饰,使情不流于泛滥,不陷于 粗鄙。 《毛诗》:(变风)发乎情,止 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 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论语》:(《关雎》) 乐而不 淫,哀而不伤。
明太祖的改造与推行:尊高年、别善恶、 读律令。
婚冠之礼: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 宾射之礼:大射礼与乡射礼。射礼在儒家不是军
事训练,而是教化工具。射以观德—— 《射义》: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
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者而已矣。 《论语》: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 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脤(shen)膰之礼:脤膰即祭肉,天子/诸侯祭 祀完毕之后,将其分给兄弟之国大夫,以增进 感情。
2.朱熹与《家礼》 宋代士大夫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司马光著有 《家范》,在家族内部实践儒家礼仪,在士人 当中产生了广泛的回应。
司马光《家范》
至南宋,理学宗师朱熹以《仪礼》为基础, 并参考司马光等人的礼仪实践,对和民众日 常生活最为密切的冠、婚、丧、祭四种礼仪 (“四礼”)进行简化,试图提供一部切实 可行的平民礼典,是为《家礼》。
“三加弥尊”:隐喻德行修养的提升 始加祝辞: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 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醴冠者:宾敬酒,冠者答谢,冠礼成。 醴辞: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
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3)已冠而字之
始生三月,父亲“咳(hai)而名之”, 冠礼成后,由宾为之取字。字辞: 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 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 永受保之:曰“伯某甫”。 (4)以成人礼见长者、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