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堂展示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修斯之船 好了,现在我没有足够的知识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特修斯之船” 特修斯之船不断更换部件,最后所有的部件都换了一遍。在整个过程中,它显 然具有时空连续性,就好像你的身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但丝毫不影响其时空连续 性;更换的船板和以前的船板有点区别,但差别不大,功能完全一样,和整个船的 复杂性比起来,这点差别可以忽略不计,整个船的结构基本没有改变,即使有一些 改变,也像你比几年前变老了一点一样,这点差别完全不影响同一性。因此特修斯 之船还是特修斯之船,你就是把船板更换一千遍,它还是它自己——这根本不影响 同一性。 你用换下来的船板和部件再组装一艘船,结构一样不一样我不管,它和特修斯 之船没有时空连续,因而那是另外一艘船。你叫它什么都行,它不是特修斯之船
一些经典悖论
现在我们可以理清这个悖论的条理了: 一、对于这一事件,你只有两种选择的可能性:动拉杆或者不动拉杆。你必须在这两种行 为中选择一个,你能够预料到不同的行为会有不同的后果: 二、你选择“不动拉杆”这种行为,会造成五个人死亡;你选择“动拉杆”这种行为,会 造成一个人死亡。 这个悖论的关键在于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在两种不道德的行为中选择其一,因而是个难题— —这是真正的脑袋被驴踢了。事实上当你必须二者之中选择其一的时候,这两种行为绝对不可 能都是不道德的。
特修斯之船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 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 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 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 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托马 斯· 霍布斯)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 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悖论
柏拉图调侃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老师下面的话是假话。” 苏格拉底回答说:“柏拉图上面的话是对的。” 不论假设苏格拉底的话是真是假,都会引起矛盾。
4
说谎者悖论
Baidu Nhomakorabea
一个克里特人说:“我说这句话时正在说慌。”然后这 个克里特人问听众他上面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这个悖 论出自公元前六世纪希腊的克里特人伊壁孟德,使得希 腊人大伤脑筋,连西方的圣经《新约》也引用过这一悖 论。 对克里特人“我说这句话时正在说慌”不可判其真亦不 可判其伪。
一些经典悖论
一、“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 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 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 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特修斯之船 我们认定同一性——认定一个事物是它本身的依据不是组成这一事物的元素, 而是这一事物的内部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事物的时空连续性。 仅仅结构相同,并不表明他们就是同一事物,还必须同时具备时空连续性才 行。 我们可以按照一张图纸建造两座大楼,我们假设建筑工人都是绝顶高手,两个 大楼的任何一个分子、原子都完全一样,这两座大楼具有一模一样的结构,但他们 显然是两个事物。两座大楼同时处于空间的不同位置,它们当然不可能是一个东西。 我从来没有见过你的身体同时在两个地方,即使几十年来我一刻不停地盯着你看, 也是如此。如果我在两个地方见过你——一次在家里、一次在学校,那肯定不是同 时,一定是不同的时间。而且我可以肯定:你一定有一个从家里到学校的连续的运 动过程,虽然你在不同的时间,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但是任何一个特定的时刻,你 肯定在一个唯一的地方。 同样道理,仅仅具有时空连续性,结构完全不同也不成: 我们把一辆汽车砸碎了炼成铁块,用这铁块制成一座金属雕像,虽然它具有时 空的连续性,但是它的结构彻底改变了,我们不能说雕像就是原来的汽车。它们不 具有同一性。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费丽帕· 福德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 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 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 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 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 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 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 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 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 做法的情况。
秃头问题
一位已经谢顶的老教授与他的学生争论他是否为秃头问题。 教授:我是秃头吗? 学生:您的头顶上已经没有多少头发,确实应该说是。 教授:你秀发稠密,绝对不算秃头,问你,如果你头上脱落了一根头发之后,能说变 成了秃头了吗? 学生:我减少一根头发之后,当然不会变成秃头。 教授:好了,总结我们的讨论,得出下面的命题:‘如果一个人不是秃头,那么他减 少一根头发仍不是秃头’,你说对吗? 学生:对! 教授:我年轻时代也和你一样一头秀法,当时没有人说我秃头,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高, 头发一根根减少到今天的样子。但每掉一根头发,根据我们刚才的命题,我都不应该 称为秃头,这样经有限次头发的减少,用这一命题有限次,结论是:‘我今天仍不是 秃头’。
只有一种选择的时候,就等于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行为,没有行为就没有责任—— 也就无所谓道德不道德。 在这个悖论中如果没有拉杆,你无法改变电车的方向,你对轧死五个人的结果根本就无能 为力,无论你干什么事儿对这一结果都没有影响,这时候无论你干什么,都等于什么也不干— —你唯一的选择就是什么也不干,你就等于没有选择、没有行为,因而这这一事件中你也谈不 上什么道德不道德。 当你只有两种选择(或者100种选择,道理是一样的),你除此之外就没有选择。假如这两 种选择都是不道德的,这就等于说无论你怎样选择都是不道德的,就等于说这种不道德竟然不 是由于你的自由选择造成的,而是外界强加给你的。这显然是胡说八道。根据我们前面的论证: 如果一种行为是不道德的,那必然是由于你自由选择造成的。当你无可选择的时候,那根本就 无所谓道德不道德。
特修斯之船 现在要探讨“同一性”问题。 量子力学里头有一个“全同原理”,说的是同类的粒子之间本质上是不可区分 的。两个氢原子之间没有性质的区别。你用这个氢原子代替水分子中的那个氢原子, 这个水分子的性质没有任何改变。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的身体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而且从我们诞生那一 天起,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速度远比我们一般人想象的快的多。 科学家用‘示踪元素’参与新陈代谢的实验证明,新陈代谢速度比科学家以前想象 的速度也要快的多。今天组成你身体的元素,与昨天有很大不同,与几年以前几乎 完全不同。但是我们仍然认为你还是你,现在的你和几年前的你是同一个人,这是 为什么呢? 因为“全同原理”存在,组成你的身体的元素虽然被替换了一遍,但是同类粒 子之间是完全一样的,没有性质的区别。用这个氢原子代替你身体里的那个氢原子, 你身体的性质不发生任何改变。 当然,现在你比几年前长大了一些或者变老了一些,这是由于你身体的结构发 生了一点细微的变化——组成你身体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一点改变,而不 是由于替换了元素的关系。
解读:
对于哲学家,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 个物体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 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这个问题可 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企业,在不断并购和更换东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 名字。对于人体,人体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这个实验的 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 识。
悖论
主讲人: 计算机学院
2014-9-24
悖论
悖论,亦称为吊诡或诡局,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通常从逻辑上无法判断正确或错
误称为悖论,似非而是称为佯谬;有时候违背直觉的正确论断也称为悖论。悖论的英文 paradox一词,来自希腊语παράδοξος ,paradoxos,意思是“未预料到的”,“奇怪的”。 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 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 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 意力。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佛法中也有释迦牟尼佛破斥外道悖论的例子:如《大智度论》卷一中举出长爪梵志的例子: 长爪梵志提倡一种“一切法不受”的主张,其意思是说他不接受世间一切理论。释迦牟尼 佛就问他:“你接不接受你自己所建立的这个“一切法不受”的理论?”长爪梵志像一匹 千里马一样有智慧,不必等到鞭子打到身上才起跑,只看到鞭影觉悟了。换句话说,当释 迦牟尼佛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长爪梵志就知道自己的理论是有问题的──如果接受,那 就是“接受一种理论”这与他自己建立的“一切法不受”的主张违背;如果不接受,那他 的主张就不存在。就这样,一方面显示长爪梵志的理论是一种悖论,另一方面也突显释迦 牟尼佛以非常简短的开示就把长爪梵志折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