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的电影美学

王家卫的电影美学
王家卫的电影美学

一、王家卫:后现代文化下的“咫尺天涯”

《一代宗师》是近期所看的王家卫电影,影片呈现武戏的画面或文戏的画面,都是犹如散文诗篇,充满隽永绮丽的质感和深邃的思想内涵。特别对八卦掌一代宗师宫二的打造充满了唯美大气的风格,在金楼和叶问的对打以及在北方火车站和形意拳宗师马三的以死相拼,充满了美感和张力。

许多武打片,都只是在拳脚上下功夫,以图让观众沉浸在人类最原始的“有力”之中,过度的暴力打斗,不得不说让人有些审美疲劳。而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通过角色的一招一式,充分把各种拳法的美感通过放大的影像呈现出来,电影中大光圈、三分法构图等等的技术探讨笔者并不打算涉及,但显然这些技法也为电影增添了必不可少的出彩元素。

影片中的许多台词颇为景点,比如:“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倒下。只有站着的才有资格说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不得不说,诸如此类的大段人物念白是王氏电影中的一大亮点,也是他电影作品的一贯延续。

我认为,武侠片分两种:第一种,花拳绣限;第二种,行为艺术。花拳绣腿我认为并不是贬义词,通常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武打片都是为了打而打的花拳绣腿,动作仅是—种簌簌作响的纯娱乐,例如我们小时候看的那些VCD,录像带,老的香港电影等等。严格的说花拳绣限启蒙了几代人,它是引领我们打开武侠这扇大门的人。而行为艺术,则

是—种形散神不散的武侠片,动作是一种心灵表达,并不那么讲究热闹,但形式感极重,极美,这种片种我认为做的很好地同样有胡金铨,而且,他影响了后来的几个国际大导演的后期作品。例如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李安的《卧虎藏龙》。这种风格的武侠片犹如一副淸明上河图,我要慢慢看,细细品,留香,回味,芳香才够劲。许多人看惯了花拳绣腿类武侠片的人善于对行为艺术类武侠片看不到一半就开始批评。而《—代宗师》毫无疑问属于第二类武侠片,且是翘楚。它的动作是行为艺术,它的台词是语言艺术,它的画面是摄影艺术......

《—代宗师》秉承了王家卫慣有的MV式精制构图外,又注入了很多以前未曾见过的美学元素。有那么一二刻霜雪纷飞,佳人迟墓,不禁让我慨叹太虚幻镜也就不过如此吧?映画之美,岂是唇齿所能勾描?不再语赘。

“人世间所有的相涠都是久别重逢”让人不会落泪,但会欲哭无沮,心口像被谁咬了半口一殷,死不了,但是很痛楚。

而宫二小姐的命运是《一代宗师》的华彩篇章,结尾她卧躺在床,大烟熏迷,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回忆。武林往事萦绕,纠缠不断。镜头翻转,她梦回东北,在白茫茫的天地间,蓄势推掌,扰动厚积的雪、清冽的气。镜头以内,不见苍生万物,只见一人一武林。她与周围融为一体,美不可收。

中国文人画,有力量处不在落笔,而在留白。《一代宗师》正是运用其的佼佼者。《一代宗师》的英雄是无奈的,它不同于以往的武侠片,它是一盏灯、一支烟,用光线和烟雾占据更大的空间。正如片中所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便是对民国武学的最好概括吧。

色彩是某个特定人物的象征

对于王家卫而言,色彩艺术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电影里,色彩不仅可以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还成为影片中的某个特定人物的象征和环境的象征。这一点,在《东邪西毒》中表现得尤为精彩。

在电影《东邪西毒》终极版里,每个人物都独具特色。西毒欧阳锋以玄色与白色呼应,整体基调看起来凝重而单纯,暗示一种矛盾性格,既有真诚又有阴冷的一面。东邪黄药师的基调以黄色为主,黄色在东方传统色彩观里是尊贵的,代表最高智慧和文明,与沙漠色彩很有亲和力。慕容燕出现时,衣服以白色和中性色为主,造型化妆都凸显男性阳刚特征;慕容嫣的服装则有嫣红、靛紫、豆绿、淡蓝等鲜艳色彩,质感也柔软轻盈,突出女性温婉妩媚。西毒的嫂子出现之处多为红色调,身着红衣,手拈红花,红唇鲜艳,但是有种青春逝去的凄美感。所有这些场景布置,人物形象设置都是通过色彩来得到体现。毋庸置疑,色彩在王家卫电影中已成了不可或缺的因素。

王家卫的电影画面。那些故事到最终,遭忘却,淡化、误会、曲解,人物的性格变得模糊,声音认不出了。但你依然记得他们走路的姿势,点烟的举止,灯光的情调。用细心的画面,单单一组蒙太奇,无论是画面还是声效蒙太奇,都能感动你,因为一个角色的转身动作而难忘,无论是张曼玉穿上旗袍的慢镜头扭动,金城武在闹市里的奔驰疾走。记得的,深下的,是镜头、画面、颜色组合带来的感染。像酒香一样,不散。

王家卫的电影场面,尤其是处理角色方面,最为突出的是借画面建造一个有型的格调。说到底,他电影中的角色场景十分有型,借此建立一个属于导演自己世界的个别画面。一个个个别画面连成一个有型的格调,借画面元素、摄影、构图和别出心裁的被摄物营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注重纯视觉的诱惑,是王家卫影像的基础,从而上升为一种王家卫式电影美学。

这美学特征来自我们对摄影的思考:当影像停留在刹那,观众要凭借构图,人物与背景的特征,去补充图片以外的故事。故事虽像被停在那一刻,但凭影像中出现的背景,道具以及表情,你会得到,这一刻之前与之后,相片之中的故事会继续上演。决定性的那一刻,是一个永恒的影像,一方面它承载的是角色一刻钟的生命,一方面它指向电影世界内的永恒。电影能将这瞬间影像变成延续,如果摄影仅是一刻的美,电影就是一秒24次美。

王家卫式的人物,每个都是孤岛,大部分没有家人,有的话关系也不太好。王家卫这样营造孤岛,他的主人公更多时困于室内,感觉不属于户外,酒吧、食肆,场景营造一种高度的封闭感,窄窄的场面,常用现实的走廊或小房间,加添了一份自闭。他的场景是幽暗的舞台,用摄影来说,背景是虚化掉了的,所以背景成了模糊化的舞台,凸显了放在前景主角的脸容。又或者在大大的空洞的舞台上,大大的空荡布景对比角色的渺小单独,无论是<<阿飞正传>>的走在大墙之下丛林之间,又或是<<花样年华>>的走在断壁残垣之上,主角常常是一个人走路的。我们爱上王家卫的电影,首先是爱上当中角色们走路,摆弄帽子的姿势,不需要剧情,最好不要言语。

王家卫电影的吸引力在于他作品中强烈的电影感,一种熟练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他是布莱松电影理论的信奉者:电影不寄存于任何别的传统艺术形式,电影不是舞台剧,不是对打,不单是音响,电影是剪接、场景、光线、颜色、服装、演技、动作表述,不是排好一场戏然后用菲林把这场戏记录下来那么简单。前期的拍摄固然要执行的一丝不苟,但电影创作的特点,也是关于后期制作的,王家卫电影语言的应用,凸显了电影后期创作的重要性,把剪接蒙太奇和声效运用的位置放回原有电影艺术的殿堂。因为这样,使他成为一个富有电影感的导演。

一代宗师,王家卫;视觉&剪辑

今天我们来整体拉一部前几年的电影,《一代宗师》。

叙事上而言,王家卫向来不是高节奏,本片亦然。总体而言本片情节是让位于人物和视听的。

影片开场是一场雨戏里的打,外加一点点插叙。这场戏在故事情节上其实有点没头没尾的,但倒是特别符合故事节奏:开场一场打嘛!说实在话,这场戏足够拉一整篇文章;事实上拍这场戏也用了很长时间。挑几个重点:这种定基调的镜头没什么太好说,一个全景。不过注意一下环境,用光,纵深和后景。拍雨戏是特别费劲儿的一件事,尤其还是年代戏。人都说墨镜王拍戏墨迹,那不是没道理,看看人家的整体调度。

王家卫电影的这一场打,调度上延续了某种风格:轴线变换。他的戏,空间一直是个大的特点,就是碎,外加乱,但是用细节和光拼起来。这个脚的镜头是架子定完,亮相结束之后第一下打,剪了这么一个大特写,节奏上很好,这是很敢用的。用光、道具细节不说了,注意一下碎空间的问题。打戏这样调度是很有勇气的。

这一段一对多的打,视觉重点恰恰不在打本身,所以空间上比较碎。视觉重点是光和雨点,还有动势。外加梁朝伟本人不是打星出身,这里尽量强调的是动作细节上的力度和速度,非常漂亮。

这里特别有意思,注意空间的不连续性:这一对一的打开始后,周围的群演不见了!这实际上提醒我们,这场戏是纯粹的“武术的视觉性”问题,不拘于叙事和情节,强调雨、光以及剪辑上的节奏。

金粉壁纸,旗袍蛮腰。咱们看宫羽田掏耳朵这个镜头,特别漂亮。原因在于这一方面是个大纵深镜头,不光视觉上漂亮,意味也深;另外,这个动作设计得好,宫羽田一掏耳朵大家就安静了,霸气十足啊。

这样儿的镜头本片很多。很讲究,略带俯角,画面重心偏移,焦极浅,对上了眼睛就对不上下巴。用光上简直强迫症,面光硬,侧光软,补光干脆,勾边清楚。这样人物面部非常立体,整体空间碎,但人物视线清晰,构成一个用人物连线的空间,很讲究。

王家卫的画面,一直强调意境之美。本片可从电影的视觉语言中来解析中国美学意境。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境,大体就是用极简却精准的笔墨,来使其通篇意高远,呈现出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一)由实见虚。影片多处重要的桥段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叶问被佛山功夫界推举为最高代表参加中华武士会宫羽田的隐退仪式。这个重要的桥段,王家卫就运用了由虚到实、虚实相生的手法将影片提升到了意境的层面:在这场对决中,导演并没有让两人像观众所期待的那样大打出手,在相对狭小的空间中,巧妙的运用了以静写动,展现了二人高超的武功。接着导演又运用了由实见虚的技巧,通过二人的对话,将大饼分别比作“武林”和“世界”,探讨了中国武侠真正的侠义精神。

(二)情与景汇。在电影中,只有一场严格意义上的外景戏,即宫羽田的葬礼。导演将丧失亲人的痛苦悲伤与寒冬东北的冰天雪地交汇在一起,以景喻情,浑然天成。此外,“情与景汇”中的“景”不单单指的是自然景观,可包括人、事、物、景。如影片中最重要的一场打斗,宫二和马三在火车站的打斗。导演将此次打斗的地点选在了火车站,用喷着蒸汽、即将驶离站台飞奔而去的火车作为了报杀父之仇对决的背景。这样的选择显然是导演所精心安排的:火车快速行进的速度不单衬托两个武林高手出手的迅速,其驶离站台远去的意象也暗喻了两人恩仇的即将了断。这种情与景汇的处理方式,绝对要好过二人在室内或静态外景中干巴巴的打斗。

我是经小看着我父亲跟人交手长大的,听得最多的,是骨头碎的声音。我爹常说,我这种人,唱戏能成名角,出家能成高僧,因为我会迷。在我爹身上,我看到的不是招,是意。

给你看六十四手,是让你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

宫家的东西,我还啦。

话说清楚了,不是你还的,是我自己拿回来的。

姑娘,把那么好的亲事给退了,值得吗?你可要想清楚啊,奉了道,你这一辈子就不能嫁人,不能传艺,更不能有后。那可是回不了头的。

女人,断发就是断头。为了给老爷报仇,她断了发奉了道,不出嫁不传艺,一辈子就一个人,她真的做到了。

这辈子,我成不了像我爹那样一天一地的豪杰。可我不图一世,只图一时。姑娘,把那么好的亲事给退了,值得吗?你可要想清楚啊,奉了道,你这一辈子就不能嫁人,不能传艺,更不能有后。那可是回不了头的。

女人,断发就是断头。为了给老爷报仇,她断了发奉了道,不出嫁不传艺,一辈子就一个人,她真的做到了。

郎心自有一双脚,隔江隔海会归来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我们之间本来就没恩怨。有的只是一段缘分。你爹讲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希望有一日,我可以再见宫家六十四手。我爹常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见过自己,也算见过天地,可惜见不到众生。这条路我没走完,希望你能把它走下去。

我在最好的时候遇到你,是我的运气。可惜我没时间了。想想说人生无悔,都是赌气的话。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叶先生,说句真心话,我心里有过你。我把这话告诉你也没什么。喜欢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这些话我没对谁说过,今晚见了你,不知道为什么就都说出来了。就让你我的恩怨像盘棋一样,保留在那儿。你多保重。

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倒下;对的,站着。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夫妻之道,在于无声胜有声。

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

武学千年,烟消云散的事儿,我们见的还少吗,凭什么宫家的就不能绝。叶先生,武艺再高高不过天,资质再厚厚不过地。人生无常,没有什么可惜的。这扣子你拿回去,咱们要见什么,不见什么,以后再慢慢说。叶先生,十年前的大年夜,你知道我在哪儿吗?

王家卫导演创作特色

浅析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与风格 王家卫从1988年创作《旺角卡门》开始,一直以别具一格的主题选择和艺术手法,风格鲜明地揭示了后现代语境下当代人的生活状态:人与人的疏离、隔绝,沟通的缺乏与障碍以及人的漂泊无根。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与风格融会贯通,互相影响。 一、王家卫电影的主题选择。 1995年,在台湾金马奖的影展特刊上,王家卫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连续拍了五部戏下来后发现,自己一直在向大家说的,无非就是电影里所表现的一种拒绝,还有害怕被拒绝和被拒绝之后的一系列反应,在选择记忆还是逃避的反应。” (一)拒绝与被拒绝。 “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方法便是先拒绝了别人”。这是《东邪西毒》向我们展示的都是情感的种种悲剧。虽然这是一部上演在荒漠中的武侠片,但实际上反映的是现代都市人的情感状态。片中的侠客在江湖上漂泊,现代的都市人在情感上游离,都是无法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宿,总是在拒绝与被拒绝,追寻与逃避中孤独地吊影自怜。 《春光乍泄》中的黎耀辉和何宝荣这对恋人历经了多少次分分合合之后,始终相互在折磨纠缠。因为总是过分地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很少在与人沟通上煞费苦心,最终导致彼此间无法进行情感的交流。无论是电影所涉及的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繁华绚丽的上海,陌生遥远的阿根廷,亦或是寂寥荒芜的沙漠,都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代香港人内心的疲倦与矛盾。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整天都在找寻、忙碌、而又困惑、焦灼、逃避,总是不知所措,在不断地渴求之中被迫感受着孤独与漂泊。 (二)无足鸟一样的漂泊无根。 “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不停地飞,累了就在风中睡着。它一生只能停落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时候”。在《阿飞正传》中,表面上看似放荡不羁的旭仔,背后隐藏的是受伤害的漂泊失落感。他说自己就是无足鸟,这正是王家卫影片中无根人物的恰到写照。他塑造的主人公,或是没有正式工作,整日游荡街头;或是处于社会底层,没有生活保障;或是与世俗相悖,不被传统的社会生活所接受。细细品味,这些主角人物都有共同之处,就是他们潜意识里存在的漂泊意识。 当谈到《春光乍泄》的主题时,王家卫曾经坦言:“我自己也像是影片中的黎耀辉和何宝荣这对恋人,当被不断地问及到九七年七月一日后香港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时,就会感到非常厌倦。想要离开香港,去到世界的另一头的阿根廷去逃避现实,但是却发现越是逃避,现实越发如影随形地在跟着自己,感觉无论到哪儿,香港都存在。”他本人的这段话道出了他影片中漂泊感的根源所在。 香港影评人张弄潮先生说过,绝大多数的香港人都缺乏历史感、民族感和政治感。因为长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无论是在政治归属还是文化认同上,香港人内心都产生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无根感。尤其说道历史文化方面,因为脱离母体文化太久了现代香港人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较少,对中国历史可能十分陌生,就会在思想中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所以也是无根的漂泊者,也可以说他们都是无足鸟。这群无足鸟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逐渐开始变得疏离、浮躁、冷漠,迷失在嘈杂贪婪的物欲中。王家卫的电影毫无保留地折射出现代现代香港人不知所措的疲惫心态,不止何去何从的焦虑。而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寻求,更是表现出他们在漂泊中的寻根情节。 (三)被遗忘在角落的边缘人物。 “我们最接近的时候,我和她之间的距离只有0.01公分,57个小时后,我爱上了这个女人”。这是警察二二三的一段独白,也是一个在边缘徘徊的都市人的呓语,一直在独自腹为自己孤独的心灵。也可以这么说,警察二二三就像是王家卫所有电影的主角。这些角色都被忽略了家庭、职业和身份,基本脱离了正常的生活轨迹,每天都在常规的生活外游离,并且没有朋友和家人,身上总有一股寂寞惆怅的气息。 对于边缘人物的影像展现早已有之,但像王家卫这样在自己的影片中大量或者倾尽全力刻画边缘人物和边缘的都市现象的却不多见。 电影中的主角,通常都是舞女、空姐、杀手、警察、同性恋、小店员……他们要么是没有正式稳定的工作,要么是整天游走在城市的阴暗角落里,或者处于社会底层,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又或者与传统的道德观念相抵触,不被社会所接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和精神领域中都是一群流浪漂泊的人,都市边缘人。 这些影片中的边缘人,还有共通之处是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一般情况下,电影中人物的名称是界定人物身份的基本符号。但是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更多时候人物的名称只是用数字代替,或者,就压根没有名称。比如《重庆森林》中,两个警察的名称,用他们的编号二二三和六六三来代替;《阿飞正传》中,人物的名称只是用别名“露露”、“美美”、“阿超”、“丽珍”、“旭仔”来代替,没有全名的人物;《旺角卡门》中,叫着上口的华仔。再如到了《堕落天使》中,人物干脆连名字都没有。至于姓氏,因为从来都没有显示有过完美的家庭,因而姓氏也从不被提及。这种人物姓名被刻意忽略的手法,不仅强化了人物边缘性的一大特征:面对现代化都市中的高楼林立,人们渺小到感觉连自己的名字都已经被湮没;而且这些名字泛化的小人物实则形成了对现代都市生活下所有现代人的一种指代。因此也加深了电影所表现的一定的社会内涵。 总之,王家卫的影片不仅仅给我们展现了现代都是生活的表面图景,更是力图要揭示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人们游离于主流之外的边缘感、人性的漂泊无根性、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隔绝,即都市人的生活状态。 二、王家卫电影的艺术风格。 (一)背景的流动性与情节的不确定性 导演王家卫的影片描写事情整体感都不明显,不重视因果关系,像一个摔在地上的装饰品,任意地拾起几个碎片,完成了一部

王家卫电影美学研究

王家卫电影美学研究 王家卫是近年来华语影坛一颗耀眼的明星,他执导的12部作品, 数量不多,但质量堪称经典,这不仅奠定了他在香港影坛乃至全球华 语影坛的重要位置,也在国际电影界引起了不小反响。从1989年王家卫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旺角卡门》到2014年《一代宗师》,他的影片获得了包括香港电影金像奖、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在国际影坛展现了华语电影的魅力和实力。在王家卫的影像作品中, 凭借着独特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达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把握以及细腻情感的描绘,成功构建了属于王家卫的电影美 学风格。其电影展现的独特而贯穿始终的拒绝与被拒、追寻与失落、记忆与遗忘等主题,矛盾而奇妙地被赋予在每一个人物身上。王家卫 的故事是与现实社会抽离的,需要借助怀旧、爱情、黑帮等等框架来 构建他的故事,但他始终能从所有的框架中超拔出来,随心所欲地表 达自己的想法,将人类共通的情感展现出来。无论是他的主题追求还 是他的叙事风格及个性化的视听语言都具有强烈的“作者电影”的印记,值得我们仔细研究。文章对王家卫电影美学研究将分三章探讨。 第一章从王家卫电影的题材和主题方面入手,从历时角度来分析王家 卫电影题材和主题的特征以及香港文化对王家卫电影的影响。第二章探讨王家卫电影的个性特征。本章分三节分析王家卫电影的个性特征。首先分析电影的时空叙事特征;其次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电 影情节的破碎、人物的边缘化及独白的大量运用等特征;最后分析西 方“作者电影”影响痕迹。对迷茫青年的关注、其电影的互文性是王

家卫电影的一贯特征也是其“作者电影”的表现。第三章讨论王家卫电影的艺术语言。本章从电影的色彩、音乐及人物镜头三方面来观照王家卫电影的视听语言。电影的主题思想都是通过一定的视听语言传递给观众的。色彩和音乐是重要的电影视听元素,王家卫电影作品通过色彩构建空间,展现人物的内心及人物关系的微妙变化。不同的音画组合和人物镜头的运用又会对表达效果产生影响并体现着导演对电影的基本态度。

香港电影人物研究之十三王家卫

(本文不对王家卫电影的整体风格进行阐释,而是仅就其电影的后现代性略作分析,研究本文也并非王家卫的所有影片,如《蓝莓之夜》便不再研究之列。) 王家卫是香港影坛八九十年代最具有个人风格的导演之一,他于1987年完成导演处女作《旺角卡门》,至今共拍摄了8部影片。王家卫的每部影片都是自编自导,他那独特、新奇的电影形式给香港电影史留下许多经典。他影片的主题内涵很难得以解释,几乎每部影片都在表达一种能感受到存在但却无法触及的微妙感觉,而且也很难用任何商业类型来定位。《阿飞正传》(1990)不是寻常的“小子片”,没有街头阿飞滥仔的打闹喋血和渴望成名的小子的奋斗历史,只是表述了几个香港青年伤感绝望的心境;《重庆森林》(1994)中虽有匪有警,但重在突出一种来去匆匆、飘渺不定的自我迷失;《东邪西毒》(1994)虽有著名武侠小说的外壳,但却充满了执意的孤独、虚无、疏离和散漫,“更像侠客的片段前传、刹那心史” [1];《堕落天使》(1997)中有杀手,但看到更多的是人物的茫然失措和无可归宿之感;《春光乍泄》(1997)表面上是一对同性恋人的故事,但远非一部纯粹的“同志电影”;《花样年华》(2000)表现了一段并不完整的爱情,但电影的意念却又远远超越了爱情。正是这种在类型外壳里的雕琢和变异,为王家卫电影赋予了强烈的后现代主义“作者”风格。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97前后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吻合了以嬉戏、嘲弄的方式摆脱焦虑、困惑的港人心态,也为王家卫电影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背景。依照詹姆斯等人的概念,后现代主义文化产品只是能指的表达,而所指、意义深度和历史深度统统消失了。一切存在都是碎片的当下存在,碎片与当下就是一切物质与时空的存在形式,大杂绘与任意组合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内在本文[2]。而碎片拼贴式的影片结构确是王家卫电影的首要特色。在他的作品中,除《旺角卡门》、《阿飞正传》、《春光乍泄》三部影片有一个相对完整和统一的“结构”外,其他影片都缺乏一条一以贯之的故事链。这些影片中,用来连接情节、故事的因果关系难以寻觅,充满整个故事的都是碎片式的片段;其中击中人心的亦不是整部的影片,而只是一个场面、一句台词、一段音乐或一个造型,而对整部影片,往往只有碎片漂浮之后的朦胧感觉[3]。以王家卫《重庆森林》(泽东,编剧:王家卫,主演:林青霞、金城武、梁朝伟、王靖雯)为例,由警匪片和爱情轻喜剧组成的两个毫无关系的时空拼凑在一起。警匪片和爱情轻喜剧二者除了是叙事时空的拼凑外,对类型本身的应用亦是一种拼凑方式。及至《堕落天使》(泽东,编剧:王家卫,主演:黎明、李嘉欣),都市时空的未来主义和怀旧色彩的拼凑,又由一段段人物近似即兴发挥的段落组合而成,达至对现在时空中的情感关系产生虚幻感和时空错位。其新作《2046》(2004/泽东,编剧:王家卫,主演:梁朝伟、章子怡)中,这一特色展现得更为明显,全片没有完整的情节,剧情随着男主角周慕云的思维和他笔下的小说不断地前后跳跃,影片前半段采用了周慕云的自叙,接着又用了正常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周慕云与白玲之间的情感纠葛,继而又回到自叙。人称变化的自由程度接近于诗歌,乃至于自传体小说,把观众时而拉近,又时而抛远,从内容到形式,从语言到风格,处处显示出后现代语境下的拼贴特性。 后现代主义反对传统的时空观念,力图把一切彻底空间化,将时间转换成空间。这种时空观已背弃了传统的物质性时空概念,其目的是在制造后现代主义文化产品时把传统的思维方式、时空概念、历史因素以及人们的生活经验彻底抽掉,试图把时间永驻在当下而形成所谓的新的空间形式,以迎合商品化、广告化、信息化和短时性娱乐的需要。在这些文化产品中,历史意义、深度价值和思想内容被洗劫一空。因此,后现代主义作品反对线性的时间。王家卫电影迎合了这种新的时空观念和美学特征,《阿飞正传》(影之杰,编剧:王家卫,主演:张国荣、刘德华)中,旭仔、丽珍、阿超等人物对于时间都极为敏感。旭仔对丽珍定情的一个纪念是旭仔的这番话:“1960年4月16日下午3时之前的一分钟,你(丽珍)跟我

王家卫导演风格作品全解析(精品推荐)

人人都爱王家卫戴着墨镜的王家卫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而他的电影也是相当的风格化,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求完全解读王家卫,只求能尽力破解他以及他的电影的密码~ 以下几篇文章从他在电影圈起步开始讲起,再到对他导演风格的概括,最后附上几篇对他电影的详细解读,邀大家共赏 ~ >>起步之初 编剧时期的王家卫 当看到成名后王家卫的电影,再回顾他任编剧时的电影,我们会很难想像这样一个编剧,会是后来这样一个富有个人风格的电影作者。 >>导演风格 走在重庆森林里的王家卫 从剧作到视听元素,全方位解读王家卫的电影风格。 >>影片细品 从《花样年华》看王家卫的镜头语言 《花样年华》中暧昧的影像、华丽的光影是否让你动容?我们就来看看王家卫是怎样用镜头来把握这种氛围的。 看《重庆森林》的的开场段落(搖镜与滤镜) 引用下片中的台词“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电影擦身而过,而你或者对他们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这篇文章让你更了解《重庆森林》这部知己之作。 学院派解析《春光乍泄》 疏离的情感,青春的忧伤,在全面、精准的分析下变得有据可循。

>>起步之初 编剧时期的王家卫 文/蒲锋 没戴墨镜的王家卫~ 对于香港电影,王家卫可说是两个意外。 第一个意外,是一个不太著名的编剧,在1988年首次执导,片名叫《旺角卡门》,一部看来是黑帮片风潮中一部并不特别的电影。但教人意外的,这是一部富新鲜感的黑帮爱情片,更教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个编剧出身的导演竟然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风格。 但《旺角卡门》仍然只是部富风格的类型片,其创新也是在香港的工业体系之内,其成功也因此能被工业的其他人所吸收(例如随之而来的《天若有情> )。《旺角卡门》之后,集合六名青春巨星合演的《阿飞正传》却是一个更大的意外,它精致的场景却结合断裂的叙事,完全与香港的主流类型片大异其趣,却自有它教人心折的魅力。它的独特,令香港主流电影根本无法仿效,虽然它的票房收入或许也令到主流港片制作人不想仿效。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及其鉴赏

王家卫 1、重塑了类型电影 在《旺角卡门》后,王家卫发明了一种没有剧本的电影,情节支离破碎,人物模糊封闭,留下一地散漫的标签,重新拼接,成就后现代主义的都市印象。镜头里,他框住的不是情节,而是情绪的艺术,仿佛用连串气息,串起斑驳的碎片,如璀璨的万花筒,自成风格。王家卫的电影,不仅在香港,甚至放眼世界都独树一帜,精致空灵的影像,把握住香港都市的脉搏,既轻渺,又忧伤。人们过早在他身上贴上小资的标签,因为作为一种奇特的类型电影,它的影像有超高的辨识度。 2、展现了暧昧的艺术 看《阿飞正传》中的“那一秒钟”,《重庆森林》中的“一万年”,《东邪西毒》中的“醉生梦死”,王家卫的电影里的爱情,与其说一段情,不如说一段缘分,有的无疾而终,有的伤痛一生,男男女女,灯红酒绿,王家卫电影里从没少了这暧昧的艺术。都市里孤独的人喃喃自语,说着无尽哀愁,他们的人生一经相遇,瞬间被暧昧所催化,那是一种感情用事的浪漫主义,而王家卫也是一个感情用事的浪漫主义者,他用那种交流的无奈和渴望,锻造了一种强大的感性力量。 3、得到了西方认可 国际大师,戛纳宠儿,王家卫的电影被冠以艺术的星辉,载入世界电影的殿堂。他的作品几乎都入围过欧洲的各大影展,无论精致空灵的《重庆森林》还是磅礴大气的《东邪西毒》在西方都有无数受众。波德维尔说,王家卫像一个以粤语拍电影的欧洲导演。他的电影,既有商业的包装,也有文艺的内核,在实验性方面,他也超越了风格凝练的吴宇森和锐意求新的徐克。1997的戛纳水城,王家卫以《春光乍泄》斩获最佳导演,达到艺术生涯上的顶点,十年之后,他又坐上评审团主席的宝座。 4、独到的语言风格 提起王家卫,你必然会想到那大量植入的符号,流行音乐、商标、卡通玩具、食物,也会想到手持摄影所拍摄出的恍惚炫目的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暧昧的光线,艳丽而冷漠的色调,无不传达出后现代主义的疏离,而这亦需要归功他的老搭档杜可风和张叔平。他的电影也离不开喃喃不绝的言语,那不仅是滋养

王家卫电影

平东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从年开始,王家卫的第一部电影《旺角卡门》上映并获得香港第八届 电影金像奖,直到年的新作《一代宗师》,作为文艺片导演王家卫,他的每 部电影都备受关注,在国内国际的电影节上更是斩获无数大奖。年王家卫 拍出《阿飞正传》,完成其风格的完美转身,并获得当年的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奖;年的《东邪西毒》犹如神来之笔,获选在威尼斯影展上首次公映;同 一年,以两个月的速度拍出《重庆森林》,在电影界大放异彩;年,以一部 《春光乍泄》荣登首位在夏纳电影节中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华语电影圈为世界影坛贡献了众多出色的作品与导演,而王家卫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作者之一。 王家卫的电影在国内、国际电影节上进军各项大奖、一路上过关斩将,王家 卫的电影和电影台词己然成为一种时尚,这也激发了学术界对其积极探索的兴趣。然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国内外对王家卫及其电影的研究尽管丰富,同时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在国内,香港电影业内一直以来较为注重影片的商业性和娱乐性,推动香港的电影业不断发展壮大,知名的电影导演和电影演员一直层出不穷,而电影评论方面则不甚繁荣;相对于香港电影业的繁荣,香港的电影导演专论非常有限,对王家卫的研究也不例外。现阶段出版的专著包括:年月出版的张立宪编写的《家卫森林》、同年月出版的华 语电影十大导演系列中粟米编著的《花样年华王家卫》、年月出版的中 国电影百年经典书系中姜盡编著的《春光映画王家卫》气年月出版的由 香港评论学会潘国灵和李照兴主编的《王家卫的映画世界》、年月出版 的鼎康的《暖昧的品味一一王家卫的电影世界》⑤以及年月出版的苏莉的 《王家卫电影研宄》气其中,《家卫森林》以多种文学体裁描述了王家卫的故事,角度丰富,重点结合了一些影迷对王家卫的评价;《花样年华王家卫》对王家卫其人及其电影的认识进行了完整刻画;《春光映画王家卫》主要是针对王家卫导张立宪:《家卫森林》,北京现代出版社年月版。 ②粟米:《花样年华王家卫》,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年月版。 姜鑫:《春光映画王家卫》,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年月版。 潘国灵、李照兴:《王家卫的映画世界》,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年月版。 厢康:《暖昧的品味——王家卫的电影世界》,北京金城出版社,年月版。 苏莉:《王家卫电影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年月版。 绪论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 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一一王家卫《阿飞正传》 有人说王家卫到目前为止只拍过一部片子,就是《阿飞正传》,只塑造了一 个形象,就是阿飞(旭仔)。这部片子,这个人物,就是王家卫电影的灵魂,而《阿飞正传》就像是解读王家卫电影的一部寓言。 理论家帕索里尼在他的电影论文《诗的电影》中指出:“电影本质上是一种 新语言。电影是某种表情符号系统,一个导演必须首先创造他所需的词汇:选取拍摄对象,将其创造为自己的形象符号,尔后方才进入美的创造’。”的确如 此,王家卫就是善于创造自己符号的剧作者。王家卫的电影里有变化万千的不同场景,《东邪西毒》里的沙漠的广阔无艰,《重庆森林》里夜晚的灯火辉煌,《花样年华》里潮湿阴冷的幽幽小巷,甚至《》里风驰电掣的时光列车……然而,

解析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导演评述 MOVIE LITERATURE 2013年第17期电影文学 解析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牛 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新乡453002) [摘要]王家卫是当代香港影坛创作个性最独特,也最具个人魅力的电影作者。他在两岸三地的华人电影导演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王家卫的电影是另类而个性的,他在色彩运用上打破了“百分之百天然色彩”这一传统电影美学原则。正是他的独树一帜成就了我们的长久难忘。王家卫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主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而这种独出心裁的色彩运用已然成为王家卫电影的独特符号!本文先从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中阐释其特点,接着探讨其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关键词]王家卫;电影;特点;色彩艺术 众所周知,王家卫是当代香港影坛创作个性最独特,也最具个人魅力的电影作者。他在两岸三地的华人电影导演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从人们对“王家卫”这一名字 所做的解释— ——王,王者的王;家,大家的家;卫,前卫的卫— ——可以看出人们对他的高度评价。在王家卫和他的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别的艺术家身上和他们作品中没有的东西。一个艺术家确立了一种样式,这种样式又和别人的作品没有可比性,那么,他基本上就确立了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王家卫的电影让观众动摇了固有的对电影的看法,其中不论是影像或人物、叙事或细节,还是电影色彩,都独树一帜,别出心裁。本文先从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中阐释其特点,接着探讨其电影中的色彩艺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王家卫电影色调概述 《旺角卡门》(1988)是王家卫初试啼声的处女作,叙述的是两个情同手足的黑帮打手阿华和苍蝇的遭遇。在这部电影中,王家卫在色彩运用上就初显才华,别出心裁。整部影片主要运用了红、蓝、白、黑等色彩。但是在酒店那场戏中,王家卫改用了棕色和淡紫系列,用以凸显男女主角心理层面发生的变化。毋庸讳言,黑白色象征着阿华所处的黑社会的冷酷无情,而蓝红象征着阿华和表妹之间的纯真爱情,这份爱情烂漫而热烈。冷暖色的有效对比,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 另外 ,《旺角卡门》不是简单使用蓝色和红色的,当阿华在楼梯拐角处和前女友吵架,镜头的基调是蓝色的,但这种 蓝色基调还用前女友的“红上衣 ”“红唇”加以点缀,使红色更加炫目、刺眼,这种红与蓝相互融合的用法,更加 加深了冲突的氛围。 《阿飞正传》(1990)写的是旭仔与几个女人之间牵不长扯不断的感情纠葛。当旭仔从养母处得知自己本是西班牙和菲律宾贵族血统生身父母的私生子,便前往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寻找生母,生母却拒不承认他是自己的儿子。对母亲的寻找就是对亲情对生命的寻找。而生母对他的拒绝注定了他是都市永远的被放逐者。果然在绝望后的浪迹生涯中,他抢假护照杀人而遭菲律宾黑社会刺杀。在这部电影中,色彩语言运用得也很独到。摄影师杜可风明确说明:“拍六十年代的电影,自然免不了怀旧气氛,但是我们不会 采取那种黑白色再加上黄色调调的传统做法。 ”6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面对着政治动荡、经济腾飞、文化断层的境地,他们与长辈的鸿沟越拉越远,矛盾愈演愈烈。所以王家卫根据那一年代的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环境,采用了以绿色为主要视觉风格,同时还将陈设、道具以及服装的色彩都往这个色调上靠。通过这种做法,观众明显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人缺乏热情、无精打采的情感世界。《东邪西毒》(1994)讲述的是“东邪”与“西毒”与一 个女子的半生缘 。“西毒”在长兄结婚那天黯然离家到沙漠隐居,因为其嫂乃是他因过于自尊矜持而失去的心上人。碰 巧的是他的好友“东邪”黄药师也爱上了他的嫂子。后来得知嫂嫂病逝后,他以一把大火烧掉了小店,重返故乡白驼山。影片不再着重传统武侠片惯有的江湖仇杀、飞天遁地的武打招式,而重在对感情的剖析。同时打破传统电影剧情逻辑的起承转合,用旁白、独白、对白等手段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整部影片以沙漠为背景,给观众一种苍凉的感觉。 《春光乍泄》(1997)是描写一对同性恋人的电影。这部影片的主题在当时比较敏感,王家卫在片头、片尾都将字幕打在全屏的血红底板上,让人看了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非常触目惊心。其实,红色一直是这部影片的主导色彩,其中还加入了黑、白、蓝等颜色,以此构成整部影片的基本色调。这四种颜色有机融合在一起,承担起导演在 影像层面上所赋予影片主题的任务 。《春光乍泄》的前半部用了黑白色,后半部用了彩色,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王 家卫想用这两种色彩的对比来凸显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使整个故事更加流畅。 二、王家卫电影特点 纵观王家卫导演的所有电影,可以发现他的电影具有 以下几点特征。 首先,在主题的设置上,王家卫的电影表达的是现代人彻骨的孤独和现代城市的荒原感。具体表现为人物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的缺失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漂泊感,一个个孤独的游魂在都市阴暗的角落里,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为打发孤独,打遍所有能找到的电话号码,为打发寂寞,逼迫自己爱上打烊后第一个来到快餐店的女人,因为无人交流,只有对着物件倾诉(《重庆森林》 )。王家卫的电影表现了世界的瞬间倏忽性。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皮影戏般地在镜头中滑过 。“什么东西都会过期”,像《重庆森中》中的“凤梨罐头” 。没有天长地久,刚才还如胶似漆,049

【经典语录】大导演,王家卫电影台词

王家卫,香港着名导演,曾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他拍摄了无数知名的电影,例如《重庆森林》、《一代宗师》等等,相信每一部都被大家所熟知。他的电影是独特的,是能够渗透人心的。 看到下面这些电影经典台词,你脑海中有没有闪现出相应的电影画面呢? 1、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2046》 2、我想告诉你,我找到那只杯子了。——《旺角卡门》 3、你不要说两次,说两次我就相信了。——《旺角卡门》 4、好,东西在我身上,你想要,就来拿。——《一代宗师》 5、我宁愿做一日英雄,都不想成世做条虫!——《旺角卡门》 6、如果多一张船票,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走?——《花样年华》 7、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花样年华》 8、因为我很了解我自己,我不能对你承诺什么。——《旺角卡门》 9、这个沙漠的后面是什么地方?是另外一个沙漠。——《东邪西毒》 10、我知道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方法是先拒绝别人。——《东邪西毒》 11、做拍档,除了要了解她外,还要给机会让她了解你。——《堕落天使》 12、你要一个人死,最痛苦的方法就是先杀掉他最喜欢的人。——《东邪西毒》 13、花什么时候开是有季节的,马贼什么时候到却没有人知道。——《东邪西毒》

14、或去或留,我选择了留在我的年月,那是我最开心的日子。——《一代宗师》 15、有些人是离开之后,才会发现离开了的人才是自己的最爱。——《东邪西毒》 16、你知道喝酒跟喝水的分别吗?酒,越喝越暖,水会越喝越寒。——《东邪西毒》 17、樱花只开一季,真爱只有一次。如果只是寂寞,请不要爱我。——《花样年华》 18、别以为要欺骗一个女人是很容易的事,越是单纯的女人越直接。——《东邪西毒》 19、好多人以为做我们这行没什么朋友,其实杀手都会有小学同学。——《堕落天使》 20、一直以为我跟何宝荣不一样,原来寂寞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一样。——《春光乍泄》 21、风流本就是个梦。有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唱得远比说得好听。——《一代宗师》 22、没事的时候我总是望向白驼峰,我清楚的记得那里有个女人在等我。——《东邪西毒》 23、宫家的东西,我还啦。话说清楚了,不是你还的,是我自己拿回来的。——《一代宗师》 24、千古无同局,叶底是否能够藏花,有机会我们再印证。你来,我等着。——《一代宗师》

浅谈王家卫的电影风格

王家卫,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中国上海,中国香港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1982年,编写个人首部电影剧本《彩云曲》,从而正式进入了电影圈。1988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旺角卡门》获得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1990年,执导剧情片《阿飞正传》获得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1994年,执导剧情片《重庆森林》获得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1997年,执导剧情片《春光乍泄》获得第5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并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首位获此奖项的华人得主。 2000年,执导剧情片《花样年华》,该片第26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2004年,执导剧情片《2046》,该片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2006年,担任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并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史上首位华人得主。2013年,执导剧情片《一代宗师》获得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2019年5月15日,担任了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创投项目”的评委会主席。 电影是由无数个镜头组成的,如果仔细观看,你会发现,王家卫尤其会捕捉镜头。无论是人物,才是空镜头,都有他的情绪表达在里面。用晃动的镜头表现林青

霞丢了毒品奔跑时的绝望,用长镜头表现金城武给所有人打电话时的孤独和渴望交流,用快镜头表现王菲偷偷暗恋梁朝伟的小女人心理。这些镜头的运用在王家卫手里,如同手术刀,一刀刀剖开人物的外边,把深深藏在最里面的心掏出来给大家看。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喜欢王家卫电影的原因吧! 当所有人争前恐后的用电影讲故事的时候,王家卫更愿意给我们讲述一个个独特的人。失恋的,迷失的,遭遇背叛的,得不到爱的,无论他们是男是女,身份背景如何,首先他们是人,就都有着人的情感和爱恨情仇。他更愿意用情绪和行为表达情感,因为情绪和行为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 王家卫的电影在中国电影中,是一面独树一帜的旗子。而他本人也区别于其他导演,出现在公众场合时永远摘不下来的墨镜,无论说什么都是一脸平静的面容,机智幽默的回答,无绯闻,无炒作,特立独行,让人爱到骨子里,却又无法表达的喜欢。他的电影并不多,不过十多部,但每一部几乎都是经典。1988年的《旺角卡门》,1990年的《阿飞正传》,1994年的《东邪西毒》、《重庆森林》,1995年的《堕落天使》,1997年的《春光乍泄》,2000年的《花样年华》,2004年的《2046》,2007年的《蓝莓之夜》,2013年的《一代宗师》,2015

王家卫电影分析

试图飞翔的人 —浅析王家卫的影像世界 王家卫,一个香港电影界不可不知的人,一个极度个人风格化的导演,一个戴着一副墨镜酷酷的男人。他的电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深深的震撼着整个华语甚至世界电影,一种独特的不同以往的个人风格化深深的烙印在王家卫的每一部作品上,从开始的《旺角卡门》﹑《阿飞正传》到以后的《2046》﹑《蓝莓之夜》,王家卫的电影之路总是走的那么不拘一格。看过王家卫电影的影迷该不会忘记其中的移动摄影,不规则构图,晃动镜头,绚丽的色调等等,这种鲜明的标示大都归功于摄影杜可风和美术指导张叔平,这些对于场景的再造和镜头的巧妙利用连同王家卫所特有的导演风格共同构成了其电影迷人的味道。 关于即兴创作和对人物(演员)的处理。王家卫的电影开拍时是见不到完整的剧本的,甚至是边拍边写剧本,对于这种创作形式,相信对于大多数导演来讲简直是骇人听闻。王家卫却坚持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创作,通常看到一个富有联想的场面或者事件,然后想到一个简单有趣味的故事,最后根据演员的特点来完善故事。这种即兴的创作形式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得到了许多成功的运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卢米埃尔兄弟在电影诞生早期的一系列短片作品,这些即兴的采录和非情节化的叙事最早的揭示了一种后来对世界电影史影响颇为巨大的写实主义传统,直到发展到法国导演让·雷若阿的许多后来备受好评的作品,这种写实主义传统才真正稳固下来,并最终在二战后的意大利电影新现实主义和法国电影新浪潮中达到顶峰。无疑,王家卫这种即兴创作形式很好的继承了这种传统,但是却不完全与之相同。最明显的在于其对镜头的使用以及因此而显示出的完全不同的导演风格,与那些讲究实用长镜头和场面调度的写实主义导演相比,王家卫对于镜头的实用却是灵活多变的,他喜欢通过多个镜头和机位来描述一个场面和一个持久性动作,这种看似对于镜头的无节制运用使得其电影的影调变得十分活泼而多变,不但没有使观众感到乏味,反而很好的表达了某种潜藏在影像表面之下的感情暗涌。当然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并不见得适用于所有影视创作者,也并非适合与所有的导演。从创作实践的角度来讲,这种大胆的创作方式是十分考验导演的创作能力的,没有充分的实践和创作经验的人,显然是完全无法驾驭这种即兴的创作形式。同时在这种即兴的创作过程中,对于演员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张曼玉在接受访谈时坦言,“他习惯于一直拍下去,找那个角色的感觉,在他没有找到感觉之前,大家也都不知道是在演什么,角色怎么样,每天都有考试的感觉“。这种对于演员独特的处理方式,其实是综合了利弊的,一方面来讲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调动起演员自身的创作力,使其自觉的创作人物,而不是通过讲戏和看剧本等方式被动的感受人物。然而另一方面来讲这种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导演对于故事的掌控能力和对于人物,及其性格,身份背景等方面的塑造力。事实上,在《阿飞正传》之后的几部王家卫导演作品中,人物开始变得越发扁平化。《阿飞正传》中的旭仔,一个自小被亲生母亲抛弃的小孩,自幼产生出一种对于女性的仇视和报复心理,于是他在感情上玩世不恭,却对于找寻亲生母亲的事与养母耿耿于怀。《阿飞正传》是王家卫全部电影风格的一种集中表现,多人物叙事,内心独白,晃动尽头,不平衡的构图,色彩运用等等均在其中有很多很

《有话好好说》这部电影的导演是王家卫

[判断题]《有话好好说》这部电影的导演是王家卫 A.正确 B.错误 ?[填空题]为什么影片上的一幅幅静止画面通过放映机的连续放映,在银幕上能形成活动的影像呢?实践证明,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和()实现的。 ?[单选]()格里高利·派克找到了与他社会地位相仿、性情活泼的格里塔·科南,是著名演员康奈尔的? A.助理 B.经纪人 C.表妹 D.美发师 ?[单选]下列关于希区柯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他是一名电影摄影师。 B.他被称为悬念大师。 C.他受弗洛伊德影响,其电影里有很多精神分析因素。 D.他有一个喜好,其所有电影中他都会露脸。 ?[单选]()格里高利·派克的第二任妻子维朗妮克是哪国的记者?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瑞典 ?[问答题,论述题]有论者指出:纪录片必须拍摄纪录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

扮演,所以,像胡劲草编导的《幼童》一类的作品其实不能算作纪录片。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单选]剧本获奖的重要因素是()。 A.包装 B.制作 C.演员 D.选题 ?[单选]表现吸血鬼与人类恋爱的美国电影是()。 A、《阿凡达》 B、《暮光之城》 C、《广岛之恋》 D、都不对 ?[判断题]所谓的“意识形态电影批评”方法是指去分析电影代表哪个社会阶层的利益。 A.正确 B.错误 ?[单选]()派克与葛丽亚·嘉逊在《空谷芳草》中的表演,被何杂志称为“迄今为止最优秀的银幕表演”? A.《人物》 B.《时代》 C.《综艺》 D.《角色》 ?[判断题]一些理论工作者认为电影艺术是综合性的,其实他们往往是从其他艺术门类角度出发。

A.正确 B.错误 ?[单选]“我关心的是人的下半身和社会底层”这是谁的名言()? A、黑泽明 B、木下惠介 C、今村昌平 D、小津安二郎 ?[多选]()伊丽莎白·泰勒有哪些美誉? A.好莱坞传奇影星 B.常青树 C.世界头号美人 D.玉婆 ?[单选]()为了讨好理查德·伯顿,伊丽莎白·泰勒花了257000美元购买了何人的一幅风景画? A.梵高 B.雷诺阿 C.夏加尔 D.毕加索 ?[单选]()费雯·丽的身高是多少米? A.1.61 B.1.63 C.1.65 D.1.67 ?[单选]()时至今日,以下哪位女演员仍旧是日本观众最喜爱的?

王家卫分析

在华语影坛,能让人们津津乐道、能因喜欢他们的作品而形成固定群体的只有两个人:一是周星驰,一是王家卫。两人都是后现代的高手,周星驰用搞笑颠覆传统,而王家卫则以唯美的宿命感创造了充满技巧与优雅的另类世界。 作为香港的先锐导演,王家卫的电影自有其独到的风格。王家卫在剪辑《重庆森林》的时候说:“我不是在build,而是在破坏”。这个破坏,恐怕不只是对传统电影拍摄技法的破坏,对四平八稳的电影构图的破坏,我们看电影时心灵的稳定平衡态,也被他破坏了。正如王家卫总爱用一副墨镜来掩饰他内心的情绪一样,王家卫的电影爱用支离破碎的画面与情节来掩饰他电影中所要表现的内在涵义,所以看王家卫的电影,不单是观赏他独特的画面处理方式,还得透过支离破碎的画面与情节去把握其中深蕴的主题。 除了第一部电影《旺角卡门》(1988)外,王家卫的几乎所有电影都不存在明显的戏剧性的故事情节。镜头是拼接在一起的,光线大都恍惚昏暗,情节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完全是被打乱后又另外粘在一起的。影片的走向是以人物的情绪和心理活动来把握的,彷佛就是靠着这些具有力量的情绪片段,王家卫拼贴了一部又一部的电影。 但是,如果你看过王家卫的8部电影,你就会发现王家卫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外表支离破碎、内在却统一连贯的电影,更多的是通过他的电影,你可以捕捉到王家卫所创造的一系列电影符号:村上春树味十足的台词、MTV似的恍惚镜头、古龙似的醒世格言、浓浓的怀旧情调……而这些也成为王家卫被定位于一个“电影作者”,与“电影导演”区别开来的原因。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导演是一个场面的调度者和现场执行者,而作者却是电影风格和个性的完整体现者。而王家卫不仅仅是他自己所导作品的编剧,也不仅仅在于他的电影的风格化掩盖了其内在的实质,更在于他拥有一套独特的电影符号体系。 1.主题——漂泊与追寻、拒绝与回避 在王家卫的感性世界中,虽然剧情全无起承转合,画面支离破碎,但我们还是能从主人公相对比较自足的精神世界中发掘出王家卫电影的主题。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所有的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即漂泊与寻找、拒绝与回避。 王家卫的男性角色大体是三种职业类型:阿飞、警察、杀手。而且主人公大多无名无姓,有的只是绰号编号等等。在王家卫看来,他的主人公有名没有名都无所谓,他们只是对这个世界来说可有可无的漂泊者。无论是终日放荡、自我放逐的阿飞(《阿飞正传》中的张国荣、《旺角卡门》中的张学友,《春光乍泄》中的张国荣、梁朝伟),或是在社会体制中,责任与等待心境下的巡警(《阿飞正传》中的刘德华、《重庆森林》中的金城武、梁朝伟),还是用生命赌一把的杀手(《堕落天使》中的黎明、《东邪西毒》中的张国荣、梁家辉、梁朝伟、张学友),他们都具有无根的感觉和四海漂泊的心态,一边过着自由、随意、任性而与众不同的生活,一边又常常梦想着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这是因为他们“在本质上是叛逆者和异乡人,渴望着过一种与主流文化所认可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生活,但这种新的生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2]。漂泊只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追寻才是目的。为了追寻他们才不得不漂泊,追寻爱情、亲情、友情是他们此时的真正意义。而在女性角色方面,其职业身份常常是舞女、女店员、女杀手或空中小姐,她们大部分是属于社会底层和边缘的没有归属感的女性身份。其中空姐是王家卫特别钟爱的角色,空姐脚下的土地是流动、变换、无目的、不稳定的,正是王家卫电影主题中所要映射出的其主人公身上浸透着现代社会个体的无根感与寻求感。 连续8部影片,王家卫所说的无非就是情感的拒绝、逃避、错失与错爱,各种各样的感情几乎都是单向流动的,两个人中总是有一个人背对着另一个人,万一另一个人转过身来面对对方时,对方总会选择逃避。为什么会逃避?“因为我很了解我自己,我不能对你承诺什么”,《旺角卡门》中的刘德华这样回答。《重庆森林》是两个故事交替而各自独立,但没有幸福和快乐的归宿,只有弥漫在都市社会中单身男女之间既渴求情感的交汇又害怕伤害彼此的哀伤情绪。而最能涵盖这一主题并达到极致的,还当数《东邪西毒》,“不想被人拒绝,就得先拒绝别人”,历经沧桑的西毒心中淌着血如是说。这些也都进一步透露出了影片中现代人在苍凉而华丽、空洞而喧哗的都市环境下,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处在希望收获其他人的感情,自己却不愿也害怕付出感情的矛盾境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