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
结合作品谈谈对杜甫诗歌的理解
结合作品谈谈对杜甫诗歌的理解一、杜甫其人杜甫啊,那可是唐代超厉害的大诗人呢。
他的一生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的。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各种战乱、贫困啥的,这些经历可都在他的诗里有体现哦。
杜甫心怀天下,特别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是个超级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杜甫诗歌的风格杜甫的诗风格很多变呢。
他有那种沉郁顿挫的诗,就像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读这首诗的时候,感觉就像心里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特别沉重。
他写的景,像急风、高猿、落叶、长江,这些景象组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愁苦。
而且他的用词很精准,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挑选过的,读起来韵律感还很强。
他还有一些描写民间疾苦的诗,写得特别直白又特别深刻。
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把贫富差距展现得淋漓尽致。
富人家酒肉多得都发臭了,可是路边却有穷人饿死冻死,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
他是真的很同情那些受苦的老百姓,这种情感在诗里表现得特别强烈。
三、杜甫诗歌中的情感杜甫的诗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
有对家人的思念,像月夜里“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他被困在长安,想念远方的妻子儿女,想象着妻子独自看着月亮思念自己的样子,还有孩子还小不懂得思念的天真,这感情多细腻啊。
他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国家打仗了,他就写战争带来的破坏,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家都破碎了,虽然山河还在,但是春天的城里长满了荒草,看到花和鸟都忍不住落泪惊心,这种爱国情怀真的很感人。
四、杜甫诗歌的影响杜甫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可太大了。
他的诗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让后来的人能了解唐朝的社会情况。
而且在诗歌创作方面,很多诗人都学习他的风格,学习他怎么用词,怎么表达情感。
他的诗还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读到这么优秀的作品。
概括性来讲呢,杜甫的诗歌就像一座宝藏,越挖越有料,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受。
杜甫诗人形象和诗歌风格
杜甫诗人形象和诗歌风格一、杜甫其人杜甫啊,那可是咱中国古代诗坛超厉害的大诗人呢。
他生活在唐朝,那时候社会挺复杂的,有繁荣的时候,也有乱得不行的时候。
杜甫这人啊,特别善良,心里装着满满的对老百姓的同情。
他一辈子到处奔波,过得不咋顺遂,可就是这些经历,让他写出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诗。
二、杜甫诗歌的风格1. 沉郁顿挫杜甫的诗常常给人一种特别深沉、凝重的感觉。
就像他写登高那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你读的时候,就感觉好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心头。
他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国家的动荡、百姓的流离失所,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诗里。
他不是那种直白地宣泄情绪,而是把感情深深地埋在文字里,慢慢地释放出来,让你越读越觉得心里难受,这就是沉郁顿挫的感觉。
2. 写实主义杜甫是个写实的高手。
他的诗就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简单的十个字,就把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现状给揭露出来了。
他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不管是战争的残酷,还是百姓生活的艰辛,他都毫不避讳地写进诗里。
这也是他伟大的地方,让我们通过他的诗能了解到唐朝那个时候真实的情况。
3. 格律严谨杜甫写诗很讲究格律。
他的律诗写得那叫一个绝。
平仄、对仗、押韵,他都把握得超级好。
在他的律诗里,每一句的字数、节奏都安排得恰到好处。
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字数上看,每句都是七个字,节奏上也是朗朗上口,平仄对仗都很工整,读起来特别有韵律美。
4. 情感丰富他的诗里情感可多了。
有对亲人的思念,像月夜里表达对妻子的想念;有对朋友的情谊,他给李白写了好多诗,那里面满是对朋友的牵挂和欣赏;还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像春望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从诗里能感受到他对国家破亡的痛心。
杜甫这个诗人和他的诗歌风格真的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品味,他就像一座宝藏,每一次去挖掘都能有新的收获。
杜甫读后感
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咏史抒情的《春望》、《月夜忧思》,又有写景抒情的《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还有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三吏》、《三别》等。
阅读杜甫的诗歌,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
1. 深刻的忧国忧民情怀: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
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期,他亲历了战争的惨状,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争苦难、民生疾苦的诗作。
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三吏》中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等,都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忧虑。
2. 独特的审美情趣:杜甫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比喻、生动的形象、严谨的结构和鲜明的色彩,创造出优美的诗意境界。
如《月夜忧思》中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都展示了杜甫卓越的艺术才能。
3. 丰富的人生经历:杜甫一生坎坷,历经磨难。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现实。
从年轻时的豪放不羁,到后来的忧国忧民,杜甫的诗歌见证了他人生观念的转变和成长。
4. 高尚的人格品质:杜甫的诗歌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品质。
他关心民生,同情弱者,勇于直言,不畏权贵。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他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杜甫的诗歌,不仅可以领略到他卓越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感受到他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杜甫的诗歌至今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宋人诗话对杜甫其人其诗的评议
杜甫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他对国家、人民和文化的深厚感 情。他关注社会现实,对人民疾苦抱有深切同情,并通过诗 歌表达出来。他热爱文化,尊重传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杜甫的诗歌成就与地位
诗歌成就
杜甫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他的诗 歌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体裁,包括政治、历史、人物、风景等。他的诗歌既 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地位
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诗圣”。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杜甫的诗歌不仅在唐代备受推崇,而 且在宋代也得到了高度评价和推崇。
杜甫在宋代的影响与接受
影响
杜甫的诗歌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理念成为了宋代诗 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杜诗成为了宋代诗人创作的典范,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论
宋代诗话是研究杜甫其人 其诗的重要资料
宋代诗话收录了大量关于杜甫其人其诗的评 论和赏析,这些资料对于我们了解杜甫在宋 代的接受情况和宋代诗话对于杜甫诗歌的评 价具有重要意义。
宋代诗话的评价具有较高 的权威性
由于宋代诗话的作者多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和学者,因此他们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对于我们了解杜甫其人其诗在宋代的历史
忧国忧民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 家和人民的深切忧虑,体 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爱国 情怀。
个人情感
杜甫的诗歌也表达了他的 个人情感和经历,如亲情 、友情、爱情等,展现了 他的人性和情感世界。
杜甫诗歌在宋代的传承与发扬
传承与发展
宋代是杜甫诗歌传承与发展的 重要时期,宋人推崇杜甫为“ 诗圣”,并将其诗歌发扬光大 ,影响了后来的诗歌创作。
唐代诗人杜甫的评价如何
唐代诗人杜甫的评价如何杜甫和李白合称“大李杜”,唐代著名诗人,那对诗人杜甫的评价如何?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对杜甫的评价,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杜甫的评价杜甫是唐朝的大诗人,所写之诗衔接了盛唐至中唐的过度时期,从他个人经历乃至国家大义无一不体现出杜甫对人生抱负的变化和一颗忠君忧国的执念。
杜甫所写之诗包含着生动的形象和热切的情怀,更有担忧的愁绪,展现了这个过渡时期的重大的变化。
杜甫因此被称为是诗圣,和李白合称为“李杜”,而他所写之诗更是给后人还有留下深远的影响,因此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对战乱中的百姓尤其同情,一直对黑暗腐朽的政治风气给予批判,他甚至愿意为了改变这个现象而牺牲自己,故其诗一直贯通忧国忧民的主线,可见其伟大之处。
杜甫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很是热爱,他前期所作之诗皆是他伟大的抱负和对大好河山的描绘,他十分嫉恶如仇,热爱人民,所以他诗歌的穿凿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代著名诗人对杜甫的评价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虽然杜甫在他生前并未受到很大的重视,其诗也未得到很好的推广,但是他却在后世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也因此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风格。
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是“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可见杜甫所影响的程度之深,在我国历史上村存留的影响之大。
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后世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杜甫的诗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很大,现有大约1500首的诗歌留世。
杜甫出身北方大士族的京兆杜氏,从魏晋一直到唐朝都是显赫的杜氏家族。
杜甫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所以过着少爷的生活,自小喜欢学习,七岁就能作诗,少年时期的杜甫一直在游历多地。
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相约同游,在天宝四年,杜甫与李白结下深厚友谊,每日谈诗论文,切磋琢磨。
论杜甫诗歌的漂泊意识
论杜甫诗歌的漂泊意识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深深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疾苦和内心感受。
他的诗歌中漂泊意识的体现,尤为引人注目。
这种漂泊意识不仅表现在他的游历生活上,更渗透到他的内心世界和人文关怀中。
杜甫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底蕴的家庭,然而他从小就经历了家庭的破裂和社会的动荡。
这种不幸的经历使得杜甫从年少时就开始体验到漂泊的苦难。
在成长过程中,他的游历经历更是不胜枚举。
他曾经漫游过齐鲁、吴越、湘江等地,这些游历经历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也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的孤独。
在杜甫的诗歌中,漂泊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描写行旅、离别、流亡等场景的描写。
例如《登高》一诗中,他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自己长期漂泊在外的孤独和无助。
其次,杜甫的诗歌还经常涉及到政治动荡和社会黑暗面的揭露。
例如《兵车行》一诗中,他通过描写战争和百姓的苦难,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深深忧虑。
杜甫的漂泊意识不仅是对自己个人经历的反思,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呼唤。
他深刻地意识到,个人的命运往往与国家、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
因此,他的诗歌不仅是对自己漂泊经历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呼唤。
杜甫诗歌中的漂泊意识是他在唐代社会背景下,对自己及人民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人文关切。
这种漂泊意识不仅揭示了杜甫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展现了他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
这种理解不仅体现在他对人民疾苦和社会黑暗面的揭露上,更表现在他对国家兴衰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中。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的深刻。
他的诗歌所表现出的忧患意识,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更是对人类普遍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深刻思考。
杜甫的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忧患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人民疾苦,对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感到痛心疾首。
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评杜甫读后感
评杜甫读后感杜甫读后感。
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宏伟的气势和真挚的情感而著称于世。
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生活、历史事件、自然景观等各个方面,展现出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国家的深刻思考和关怀。
读完杜甫的诗歌,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民的关怀和热爱。
在他的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对农民、士兵、贫苦人民的描写和关注。
他以他们的命运为忧,以他们的疾苦为念,以他们的幸福为念。
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山高路远,无与我心同。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些诗句中流露出的对人民的深切关怀,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大爱之心。
其次,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和呼吁。
在他的诗中,经常可以看到对国家兴亡、社会动荡的描写和思考。
他的《登高》中写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这些诗句中流露出的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社会动荡的呼吁,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最后,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
在他的诗中,经常可以看到对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的描写和赞美。
他的《登高》中写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些诗句中流露出的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让人感受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之,读完杜甫的诗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人民的关怀和热爱,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和呼吁,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一种思想启迪,一种情感陶冶。
他的诗歌永远都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
杜甫的诗歌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爱之心、忧国忧民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情感的升华和灵魂的净化。
杜甫的诗歌永远都会在人们心中闪耀着光芒,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
杜甫诗歌的特色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以下特色:1.思想深刻:杜甫的诗歌涉及社会、政治、人生等方面,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2.情感真挚:杜甫的诗歌情感真挚,他善于通过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艺术精湛:杜甫的诗歌艺术精湛,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准确、生动,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风格多样: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也有婉约细腻的,既有田园诗,也有边塞诗,他的诗歌风格丰富多彩。
5.反映社会现实: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他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总之,杜甫的诗歌具有思想深刻、情感真挚、艺术精湛、风格多样、反映社会现实等特色,他的诗歌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社会现实: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他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这种关注社会现实的精神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情感真挚:杜甫的诗歌情感真挚,他善于通过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3.艺术精湛:杜甫的诗歌艺术精湛,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准确、生动,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艺术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风格多样: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也有婉约细腻的,既有田园诗,也有边塞诗,他的诗歌风格丰富多彩,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开创诗史: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他的“诗史”精神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杜甫的诗歌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诗歌思想、情感、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诗圣”,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具有深厚
的思想内涵和宏大的艺术风格,被后人誉为“诗史上的一座高峰”。
在我眼中,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深刻地触动了我内心
深处的情感,让我在阅读他的诗作时,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
到了他的苦难与激情。
杜甫的诗作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
的诗作中所表现出的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怀,让我深受触动。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黑暗的揭露,比如在《登高》中写道,“黯黯南山云,茫茫石磷磷。
塞上长
城空自许,镇南关吹角天无声。
”这些诗句中所表现出的对国家命
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他的伟大情怀。
此外,杜甫的诗作中还表现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比如在《春夜喜雨》中写道,“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
也思君。
”这些诗句中所表现出的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命运
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思索。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价值,更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内涵。
他的诗作中所表现出的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我深受触动。
在我眼中,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将永远在人们心中发出光芒,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
杜甫的诗人形象概括
杜甫的诗人形象概括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作品主题广泛,内容丰富,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杜甫的诗歌形象概括如下:
1. 忧国忧民:杜甫作为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大都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他关注社会的黑暗面,揭露官场的腐败和民生的艰辛,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关怀。
2. 雄浑豪放:杜甫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气势磅礴。
他的诗歌常常以广阔的视野、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著称,给人以震撼和启示。
3. 细致入微:杜甫在诗歌描写方面十分细致入微,能够深刻地描绘出生活中的点滴和人物的细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4. 多才多艺:杜甫不仅精通诗歌,还擅长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思想深刻,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杜甫的诗歌形象概括起来是一位忧国忧民、雄浑豪放、细致入微、多才多艺的杰出诗人,他的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年级作文】我眼中的杜甫_800字
【二年级作文】我眼中的杜甫_800字杜甫,一个名字,一个传世的诗人。
他的诗歌里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感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眼中,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个有着深厚情感的人。
杜甫的诗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歌通常描述时代的动乱和百姓的疾苦,充满了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他的诗歌里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有对社会的关怀,这些诗篇给人以慰藉和启迪。
比如《春望》中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家国的深情。
而《登高》中的“长河落日圆,微霜凄凄簇,孤蓬万里征”的诗句则展现了诗人的壮志豪情,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坚韧和勇气。
杜甫的隐逸生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杜甫选择了隐居,远离尘嚣,专心创作诗歌。
他在简朴的生活中,不断追求着更高的精神境界,这种高尚的品格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在他的诗作中,他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安逸和宁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和淡泊雅致。
他的生活方式告诉我,要有一颗平淡的心,随遇而安,顺应自然,才能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宁静和安详。
杜甫的心灵世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歌里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忧虑,这些都是他内心深处的真情流露。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他的诗歌里还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热爱,这种悲壮的情感更是触动了我的心灵。
杜甫的心灵世界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诗人不仅是一位有着高超技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有着宽广胸怀和深沉情感的人。
在我眼中,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个有着深厚情感的人。
他的诗歌里充满了对人民和社会的关怀,他选择隐居生活追求精神的升华,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忧虑。
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杜甫所表达的深情厚意,让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心灵的启迪。
杜甫的诗歌常常让我陶醉也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
他的诗歌是一幅幅深刻的画卷,展现了一个真诚、朴实的诗人眼中的世界。
杜甫的诗歌点评
杜甫的诗歌点评1. 杜甫的诗啊,就像一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
你看《石壕吏》里,“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把官吏的蛮横和老妇的悲苦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那场景就在眼前呢。
2. 杜甫的诗歌真的是宝藏,他写的东西就像是从心底挖出来的一样,满满都是真情。
像《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哪里是在写花鸟,分明是他自己在战乱中的痛苦和对亲人的思念啊,读着就让人心疼。
3. 我觉得杜甫就像一个时代的记录者,他的诗是那个时代的纪录片。
好比《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一下子就把那种出征的紧张氛围烘托出来了,你说这不是记录又是什么呢?4. 杜甫写诗那叫一个厉害,他的诗就像是一位沧桑的老人在诉说往事。
你读《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那种孤独和凄凉,就像一股冷风直往人心里钻,你能感受到他一生的坎坷啊。
5. 杜甫的诗像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展现出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拿《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来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对比多强烈,把贫富差距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了,就像在给我们展示一幅贫富悬殊的画呢。
6. 杜甫真不愧是诗圣啊,他的诗就像是一阵敲响灵魂的钟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他自己在风雨中飘摇,却想着天下人,这钟声不就震醒了我们的心灵吗?7. 你要是读杜甫的诗,就像走进了一个装满故事的仓库。
像《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简单的几句,背后却藏着多少世事变迁,就像从仓库里翻出了一件满是回忆的旧物。
8. 杜甫的诗充满了力量,就像一位勇士在战场上呐喊。
《蜀相》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呐喊声里是对诸葛亮的惋惜,也是对壮志未酬的感慨,你听了难道不会热血沸腾吗?9. 我把杜甫的诗看作是生活的写真集。
在《赠卫八处士》里,“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把久别重逢的那种感慨写得那么真切,就像在写真集里看到了自己和老友重逢的画面一样。
康震讲诗圣杜甫读后感
康震讲诗圣杜甫读后感摘要:一、杜甫简介1.杜甫生平2.杜甫的诗歌成就二、康震讲诗圣杜甫1.康震对杜甫诗歌的评价2.康震讲解杜甫诗歌的特点3.康震分析杜甫诗歌中的社会现实主义三、读后感1.康震讲解对杜甫诗歌的深入理解2.康震讲解对杜甫诗歌的现实意义3.康震讲解对个人成长的启示正文: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广泛反映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
近日,我收听了康震教授关于杜甫诗歌的讲解,深受启发。
康震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杜甫的生平。
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经历了安史之乱,颠沛流离,最后在贫困中离世。
尽管生活坎坷,但杜甫始终关注社会,关心民生,以诗歌为武器,抨击时弊,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讲解杜甫的诗歌成就时,康震教授强调了杜甫诗歌的丰富多样性和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
杜甫的诗歌作品包括山水田园、咏史抒怀、讽刺批判等多种题材,而其中以社会现实主义最为突出。
在康震教授看来,杜甫的诗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关注社会现实,如《春望》中描绘战乱带给百姓的痛苦,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二是表达个人情感,如《月夜忆舍弟》中抒发兄弟离别之情,感人至深;三是注重艺术技巧,如《登高》中运用对仗、押韵等手法,展现了卓越的艺术才华。
在讲解杜甫诗歌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时,康震教授详细分析了杜甫诗歌中的民生关怀、对社会矛盾的揭示和对历史教训的总结。
他认为,杜甫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唐代社会画卷,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听完康震教授的讲解,我对杜甫的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
杜甫的诗歌不仅仅是优美的文字,更是他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表现。
他的诗歌提醒我们,作为当代人,要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命运,努力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做出贡献。
此外,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歌作品展示了丰富的艺术技巧,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从杜甫的诗歌中,我学到了关注社会现实、表达真情实感、注重艺术技巧的创作方法,这对我今后的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杜甫诗的读后感7篇
杜甫诗的读后感7篇杜甫诗的读后感篇1杜甫,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唐代诗人。
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当代称为“史诗”《杜甫传》的冯至自幼热爱杜甫,无论在什么时期,他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
就是他在思考中的节选。
初到长安,杜甫漫游时代时的豪迈之情还未消逝,但与社会现实的接触渐多,豪迈之情也被一种心理矛盾渐渐替代。
由于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征象,杜甫这种矛盾心理也更加浓烈,心中的无奈也愈甚。
经过这十年的磨砺,使他的诗风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
这几年的流亡生活,也让杜甫更加贴近百姓,更加同情民间疾苦,使其是个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当时社会状态、政治形势,表达了人民的情绪与愿望。
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毁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毁了他的仕途和梦想,却成就了他的诗歌和他在中国诗坛中不可磨灭的地位,犹如凤凰涅盘般重生!从官宦世家的公子到为在长安谋职而不择手段的小吏;从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内心矛盾的无奈诗人;从只为个人忙碌的士人到忧国忧民的沉郁诗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进入“诗圣”,一步步迈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内心困顿转而进入民生之境。
杜甫,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爱国诗人,一位万方多难成就的诗圣!杜甫诗的读后感篇2羡慕和向往李白的谪仙风度、洒脱赤诚,但更敬佩杜甫的忧国忧民、大气博爱。
杜甫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我曾想过,倘若杜甫不是出生于一个官僚家族,倘若他没有熟读诗书,而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市井之家,那么凭着双手辛勤劳动,或许杜甫一生还能多吃上几顿饱饭,晚年也或许不至于那么凄凉吧。
可我又想,在那样一个乱世,像杜甫这样的官僚世家子弟,可以免除赋税、徭役,他又是一个有名气的诗人,尚且落魄至此,若是做个普通老百姓,恐怕多半也就是他笔下“三吏三别”中人物的下场,甚至更凄惨吧。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1. 杜甫啊,那就是诗坛的老黄牛,吭哧吭哧地在格律的田地里耕种着千秋的诗行。
2. 杜甫像个苦行僧,在诗歌的道路上一步一叩首,留下的都是岁月沉甸甸的叹号。
3. 杜甫简直是唐代的“诗界丐帮长老”,一身褴褛却怀揣着满肚子锦绣华章。
4. 杜甫就像个沧桑的史官,只不过他用诗的墨汁书写历史,比正史还正史,那笔力能把时间的墙戳个窟窿。
5. 杜甫好似一个装满人间疾苦的大酒壶,稍微倾斜一点,就能倒出无尽的辛酸诗酒。
6. 杜甫是诗坛的拾荒者,把人间的悲喜碎片一一捡起,拼成震撼人心的诗歌画卷,那画卷展开能把人的心裹得严严实实。
7. 杜甫像个愁眉苦脸的魔法师,一挥笔就变出一堆愁云惨雾般的诗篇,把读者的心揪得紧紧的。
8. 杜甫是唐代诗歌天空里的一块沉甸甸的乌云,飘到哪里都洒下忧国忧民的雨,这雨一下就是千年。
9. 杜甫仿佛是一个情感的超级压缩包,每首诗解压开来都是满屏的悲叹、怜悯与渴望。
10. 杜甫就像是诗歌海洋里的一艘老船,船身破破烂烂全是生活的刮痕,却满载着深沉的诗意宝藏。
11. 杜甫像个古板的老夫子,整天板着脸,可那脸上的皱纹里全是惊世骇俗的诗句,随便一掏就是经典。
12. 杜甫是诗的苦行侠,背着沉重的现实包袱,在格律的江湖上独自行走,每一步都踏出一个诗坑。
13. 杜甫像个专门收集人间不幸的小老头,然后把这些不幸在诗里搓成麻绳,勒得读者喘不过气。
14. 杜甫简直是诗界的大胃王,把人间的苦难一口吞下,再用诗吐出来,那吐出来的东西都成了绝世佳肴。
15. 杜甫好似一个情感的大染缸,什么东西进去都染上了忧国忧民的深蓝,染得诗坛一片肃穆。
16. 杜甫就像一个唠叨的老长辈,不停地在诗里诉说着生活的不易、社会的黑暗,说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可还想听。
17. 杜甫是诗歌舞台上的悲剧演员,一生都在演绎着百姓的苦、国家的难,那演技让每一个观众都成了他的粉丝。
18. 杜甫像一个长满刺的诗歌刺猬,那些刺都是他对现实的批判,谁要是靠近想忽视他的诗,准被扎得嗷嗷叫。
杜甫的诗的读后感5篇
杜甫的诗的读后感5篇杜甫的诗的读后感篇1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他怀念李白,羡慕李白还继续着那种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却不得不跟这种生活告别。
人的一生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一颗心,两个方向,双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无奈。
转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许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却牵着握笔的双手遨游在书海,无奈,惟独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叹仕途。
上帝以胃口为诱饵将一颗颗飘荡的心领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
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荡荡,起起浮浮,忠的呈现似乎注定要以奸来陪衬,阴谋笼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这种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击,杜甫一生仕途坎坷。
愤!愤奸臣,这不是一个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当时社会的悲哀,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叹诗才。
“诗圣”杜甫用其一生造就“诗史”,他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
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
当杜甫二字成为教科书上的常客,当稚嫩的童音将杜甫的诗读入空际,心中的那份赞叹无法压抑。
叹人格。
一首首坚硬的诗源于一个伟大的人格,一双脚触摸这片曾经流血的土地,一双眼看尽战乱的残酷,人生的悲凉,一对耳听尽人间的哀哭,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将这份内心的震撼扬于诗中,摇动了封建这座堡垒,将民愤、民怨、民饥、民寒诉说。
独坐孤石,心立坚竹,俯瞰尘世,写尽悲苦,满心愁绪的诗人。
杜甫的诗的读后感篇2冯至的《杜甫传》一书,是在准备开课时偶然寻得。
开课的课题是杜甫的《石壕吏》,诗中的杜甫犹豫、徘徊,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记录下了石壕村中发生的抓壮丁一事。
不了解杜甫的一生,何以读懂“三吏”中的这一首,又何以走进杜甫的情感深处呢?于是,这本《杜甫传》便成了不得不读的一本书。
讲到杜甫,总要同时想起李白。
李杜二位大诗人之间的区别,《沧浪诗话》中已一言以蔽之--“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杜甫诗歌的基本特点
杜甫诗歌的基本特点:
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被称为“诗圣”。
1、杜甫的诗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可以说李白是偏向于浪漫,而杜甫偏向于写实。
2、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深。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3、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
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一)如果把唐诗比作一支交响乐队,那些充满才华的诗人们每个人都奏出了属于自己的乐章,陈子昂的悲慨,王昌龄的雄浑,王维的秀丽,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刘禹锡的清俊,柳宗元的简淡,韩愈的险怪,李贺的冷艳,白居易的轻俗,李商隐的雅艳......而无疑,李白是这场交响乐演奏中飞扬最高、飘扬最远的一支。
杜甫呢?所幸有了杜甫,他为这支队伍压住了阵脚。
每读杜甫,总能让我渐渐冰冷的心又渐渐感觉到丝丝温情,那温情不但是由己及人的关注热爱,那温情更丝丝撩拨着人的心灵,让人渴望崇高渴望博大渴望热情,并因这种渴望而温暖了自己。
一个人活着有很多种选择,高尚或卑劣,清雅或粗俗,博大或狭隘,深刻或肤浅,骄傲或萎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选择之后心灵的感受也只有自己能够体验。
是不是,我们每选择一分高尚,我们就能多一分内心的纯粹和幸福?每选择一分高尚,我们就能多一分内心的平静和安然?所以,杜甫是幸福的,他是那样高尚。
这个常常自称“老儒”的老头,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儒家标举的理想人格——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这种伟大的人格,因有了杜甫的诠释而洗去了“腐朽”的铅华,光彩照人,令人神往。
杜甫也在诗歌之外显得愈加巍峨高大,辉耀照天。
当代学者傅道彬、陈永宏在《歌者的悲欢》一书中言杜甫为后人建立了一座纪念碑,说:“在这座非人工建立的纪念碑面前,任何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都会在它的面前低下自己仰慕感念的头颅;任何一个有民族自尊和责任感的炎黄子孙,都会自心底深处升腾起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为我们悠久的民族文化能哺育出如此伟大高洁的人格而由衷的自豪。
”艰辛的杜甫终生流浪,流浪的路上,他把人世间所有的苦难都一点一点地拣起,扛在了肩上,装进了心里。
而他自己呢?“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即便他已经贫得不能再贫了,即便他已经苦得不能再苦了,贫苦一生,却也从来没有推脱更不躲避。
【诗圣】我眼中的杜甫随笔(精选31篇)
【诗圣】我眼中的杜甫随笔(精选31篇)我眼中的杜甫随笔(精选31篇)在学习和工作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杜甫随笔-杜甫,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眼中的杜甫随笔篇1浩大的诗歌王国,才华横溢的诗人数不胜数,而诗风沉郁顿挫的杜甫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当他的破茅屋被风吹走茅顶时,杜甫还能喊出大庇天下寒食俱欢颜。
的话,从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能迸发出奔放的热情和火热的希望,多么大气!尽管他一生过得艰难,尽管他遭受了无数挫折,但他没有意志消沉,无论何时,他都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生活。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泪涕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把杜甫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国家收复失地的喜悦和即日回到故乡的欣喜若狂都在字面上显现出来。
杜甫虽然苦,虽然穷,但他的爱国心并没有减弱,尤其听到故乡收复的消息,几乎要飞回故乡。
他的爱国心是炽热的,是值得肯定的。
在那外族侵略国土的时候,杜甫被迫离开了故乡,离别故乡时的依依不舍和回到故乡的喜极而泣令人感动。
而现在,这种有情有义、热爱故乡的人又有多少呢?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杜甫;当我远离故乡时,我会想起杜甫。
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乐观向上的心态,已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滋润着我的灵魂。
我眼中的杜甫随笔篇2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在别人看来是多么的功成名就,但是他却有不为人之道的一面。
杜甫一生都很穷困潦倒,而且自己报国无门,壮志未酬。
但是我心中的杜甫是,忠君爱国忧国忧民,是善良的,是乐观的,更带有一丝狂气。
杜甫一生忠君爱国,忧国忧民。
他一生都很贫苦,正直壮年44岁时爆发了安史之乱他也就被关入狱中,因他的诗名很小所以逃了出来,就在连他自己的自顾不暇的时候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人物作文]我眼中的杜甫作文6篇
[人物作文]我眼中的杜甫作文6篇我眼中的杜甫作文6篇杜甫不同于李白,他把自己推到一个压抑的屋檐下。
背负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沉重责任感,杜甫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的描述着时代的面貌和人民内心的悲苦,看看下面的我眼中的杜甫作文吧!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
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
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
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
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
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
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
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
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
《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
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
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
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一)如果把唐诗比作一支交响乐队,那些充满才华的诗人们每个人都奏出了属于自己的乐章,陈子昂的悲慨,王昌龄的雄浑,王维的秀丽,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刘禹锡的清俊,柳宗元的简淡,韩愈的险怪,李贺的冷艳,白居易的轻俗,李商隐的雅艳......而无疑,李白是这场交响乐演奏中飞扬最高、飘扬最远的一支。
杜甫呢?所幸有了杜甫,他为这支队伍压住了阵脚。
每读杜甫,总能让我渐渐冰冷的心又渐渐感觉到丝丝温情,那温情不但是由己及人的关注热爱,那温情更丝丝撩拨着人的心灵,让人渴望崇高渴望博大渴望热情,并因这种渴望而温暖了自己。
一个人活着有很多种选择,高尚或卑劣,清雅或粗俗,博大或狭隘,深刻或肤浅,骄傲或萎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选择之后心灵的感受也只有自己能够体验。
是不是,我们每选择一分高尚,我们就能多一分内心的纯粹和幸福?每选择一分高尚,我们就能多一分内心的平静和安然?所以,杜甫是幸福的,他是那样高尚。
这个常常自称“老儒”的老头,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儒家标举的理想人格——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这种伟大的人格,因有了杜甫的诠释而洗去了“腐朽”的铅华,光彩照人,令人神往。
杜甫也在诗歌之外显得愈加巍峨高大,辉耀照天。
当代学者傅道彬、陈永宏在《歌者的悲欢》一书中言杜甫为后人建立了一座纪念碑,说:“在这座非人工建立的纪念碑面前,任何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都会在它的面前低下自己仰慕感念的头颅;任何一个有民族自尊和责任感的炎黄子孙,都会自心底深处升腾起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为我们悠久的民族文化能哺育出如此伟大高洁的人格而由衷的自豪。
”艰辛的杜甫终生流浪,流浪的路上,他把人世间所有的苦难都一点一点地拣起,扛在了肩上,装进了心里。
而他自己呢?“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即便他已经贫得不能再贫了,即便他已经苦得不能再苦了,贫苦一生,却也从来没有推脱更不躲避。
就是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在“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
尽管“身已要人扶”,他却说“拔剑拨年衰”;尽管“处处是穷途”,他还是“不拟哭穷途”;尽管“万国尽穷途”,他依然“艰危气益增”。
他用诗歌作为记录,记述了他“穷年忧黎元”“济时肯杀身”的一生。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二)小时候读杜甫,总觉得这个老头有点太老了,满脑子的苦难伤感忧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哭啼,“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悲叹,“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的凄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孤独......远没有李白“开怀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来得豪迈潇洒过瘾。
年长一点再读杜甫,才知道杜甫同样有过凌云壮志万丈豪情,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开元盛世,他同样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游历日子;即便在二十五岁落进士第后,依然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神驰太虚目骋八极的激昂情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里透露着自己的雄心壮志;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更多的是对自己诗歌的自信。
这些诗句,就其豪迈爽快,丝毫不减任何一个豪放诗人。
然而二十年后,他在《南征》一诗中却感叹:“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什么改变了杜甫?世论杜甫诗,“沉郁”一词用得最多,“沉郁顿挫”这是杜甫对自己诗歌风格的概括。
清人吴瞻泰在他的《杜诗提要》中讲到:“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什么叫沉郁呢?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解释:“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
”今人王明居解释得更加形象,他说:“杜甫沉郁,其体重,其气浊,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慨激荡,回旋纡折。
”是什么让杜甫诗中少了飘逸激荡之气,而多了沉郁顿挫之意?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这是一首具有标志意义的诗歌,它既代表着杜甫沉郁诗风的成熟,也代表着杜甫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哭的诗歌内容的开始,它就像宣言书,从此,杜甫开始了他表达人民思想、情感、要求、愿望的诗歌创作。
国家不幸诗家幸,宋人方回说:“唐中叶衰,却只成就得老杜一部诗也。
”在这国家不幸的时候,有人放歌山水,有人隐姓埋名,有人自顾自命,更有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杜甫却用他那羸弱瘦削的肩膀扛起了人民的苦难国家的不幸,虽然他那肩膀太瘦弱了。
他没有力量,却用尽了自己全部的勇气。
有人说杜甫的诗中泪水太多,而我想,如果杜甫的泪水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不幸而流,那他也不过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而已,可他不是,或者说他多愁善感,却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把自己的忧愁和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从自己的苦难中想到了百姓的苦难、国家的安危。
这个时候,杜甫的忧愁就不再是单纯的小夜曲,而是层次丰富、情感深厚的交响乐。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这种推己及人的高贵情操在杜甫诗中俯拾皆是。
两年后杜甫写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长安回家,杜甫一路看到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回到家听到的是妻子的哭声,原来他们的儿子就在杜甫将要走进家们的时候饿死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最最普通的对比,成了中国诗歌文化史上最有震撼力量的诗章。
这诗句并不华丽,且有孟子“庖有肥肉,厮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文本,但是就是这句诗却足以震撼了整部唐诗,整个唐朝,整整一个民族。
对君国社稷的忧心忡忡,对黎民百姓的深刻关怀,让这十个汉字光耀千秋,也让我们看到了杜甫那一颗善良博大焦虑的心。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就是杜甫一生的性格,因为他有着“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的灵魂。
有人说杜甫的“忠”是“愚忠”,甚至拿出“三吏”、“三别”中杜甫勉励士兵“努力事戎行”作为证据。
须知,让杜甫在千年前就搞阶级斗争是一种过分的要求啊。
杜甫忠君,因为那时候,君就是国。
杜甫忠,却并不愚,从《兵车行》中“边庭流血成海水,我皇开边意未已”到《秦州杂诗》中“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从《忆昔二首》中“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位忙”到《遣遇》中“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杜甫对官宦甚至皇上的批判是贯穿了他的一生的。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的忧乐。
决定杜甫思想的,决不仅是“奉儒守官”的儒家教育,还有长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十年困守的屈辱和辛酸;还有“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和百姓共尝艰辛的生活;更有“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的和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经历。
这些,才是杜甫思想决定性的因素。
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总是与祖国生死相依,与人民休戚与共的。
当代诗人臧克家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无论何时何地,只有具有了社稷胸怀、百姓情结,这个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而顺遂时,不沉醉于安富尊荣;贫贱时,不沉沦于一己辛酸,他才担当得起“伟大”二字。
杜甫,就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国家的关注终生没有放弃,他对人民的热情终生没有冷漠。
如果说他很多诗歌中表现了推己及人的伟大,那么他那些舍己为人的诗歌则表现了他的纯粹,更能震撼人,激励人。
在杜甫已经艰辛到“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时候,他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一种升华,这种升华足以让每一个渴望高尚的人为之歌泣肃然起敬,在这种至高至洁的人格面前,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尚存的一点私心杂念而羞愧。
而人,毕竟是复杂的人、现实的人、社会的人,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达到至高至洁的境界。
我只是想,读杜甫的诗,能够唤醒我们心中那一点点的善念,并为我们这点善念做点什么,这也够了。
白居易受杜甫影响颇大,直接沿用杜甫诗意的作品很多,比如“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世人对白居易这类诗歌评价不高,认为矫情。
我却想,如果杜甫在黑暗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我们为什么不能向着那灯光进发呢?或者说,为什么允许我们学习杜甫,却不许白居易学习呢?毕竟,在白居易心中,杜甫也是一个圣人呀。
历史中,白居易可是首推杜甫之人:“杜甫贯穿古今,尽工尽美,殆过于李。
”(三)是什么让这个老人如此善良?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中国哲学更重视“人”,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西方哲学更重视“物”,以物为本,以物为出发点。
我对哲学是隔山观火,这点感受正确与否要请方家指教,但是作为中国最宏伟的哲学——儒学,的确言物甚少,从人开始,到人结束,所以我愿意把儒学叫做情感儒学。
孔子云:“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乎,乐乎,钟鼓云乎哉!”“礼”“乐”不在于“玉帛”“钟鼓”这些物质形式,那么在于什么呢?在于仁心、敬畏和真诚,在于感情的真挚。
这一点对杜甫非常重要,他多次自称“老儒”、“儒冠”、“儒生”,可见杜甫是儒家。
而事实上,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是儒家,不过只是从他们文本的创作成就,最终能够对儒家有大的弘扬的很少罢了。
杜甫把儒学的精神深入到了骨髓、融化进了血液。
儒家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再加上他那颗敏感博大的心灵,让他成为了人类良心的象征。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这就是杜甫的本色。
他在夔州西建一个草堂,草堂旁住有一位老人,因为饥饿老人常到草堂前面枣树下打枣。
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了远来的一个亲戚吴郎,可能是为了保护好这草堂,吴郎在四周筑起了篱笆,邻居老人也就不能打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