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社会福利制度的比较优势及未来发展
澳门回归二十年繁荣稳定走向新未来

澳门回归二十年繁荣稳定走向新未来澳门回归祖国已经二十年了,这二十年间,澳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繁荣稳定成为了新的常态。
澳门的回归为澳门及其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福祉,同时也为祖国与澳门的和平统一树立了典范。
二十年的繁荣稳定明确了澳门走向新的未来的方向。
澳门回归二十年来,澳门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澳门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
其中,博彩业的发展更是给澳门的经济带来了质的飞跃。
澳门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博彩中心之一,为澳门的财政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经济方面的繁荣,澳门回归后的社会稳定和法治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成果。
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澳门保持了以中文和葡萄牙文并行使用的特殊立法体制,保护了澳门的多元文化。
同时,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了澳门居民的合法权益。
澳门的社会稳定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激发了居民们的创业热情。
二十年来,澳门回归为祖国与澳门的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的桥梁。
通过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澳门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去,为澳门的发展拓宽了更广阔的空间。
澳门与内地各省市的合作交流不断加深,助力澳门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二十年来,澳门回归的成果不仅为澳门本身带来了繁荣稳定,也为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
澳门的成功经验以及实现繁荣稳定的途径对于其他特别行政区乃至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澳门的发展证明了“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可行性,为台湾同胞提供了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走过了二十年的繁荣稳定,澳门正走向新的未来。
作为大湾区的重要一员,澳门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发展中去。
通过与香港、广东等地的深度合作,澳门有望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获得更多的机遇。
澳门还将推动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澳门回归共享祖国繁荣的新时代

澳门回归共享祖国繁荣的新时代澳门回归祖国已经两十年了,这二十年来,澳门与祖国紧密相连,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
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繁荣昌盛的新时代的到来。
一、政治繁荣澳门回归祖国后,享受到了祖国政策的那股温暖的东风。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澳门的发展,积极支持澳门特区政府的施政举措。
特区政府坚决贯彻“一国两制”原则,推动了澳门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澳门回归后,实行了高度自治,政权由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负责,内地干预权力有限。
这种政治体制让澳门特区能够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保障了澳门居民享有言论、新闻自由的权利。
澳门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更强了,政治繁荣为澳门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繁荣回归祖国之后,澳门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央政府着力推动澳门的经济转型升级,将澳门建设成为“旅游休闲中心”、“世界旅游与休闲教育基地”。
澳门成为了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除了旅游业,澳门还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如会展、金融、科技等领域,吸引了一批高端服务业和创新企业的到来。
澳门也成为了葡语系国家与中国的重要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中葡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
澳门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祖国的支持。
中央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对澳门进行资金支持和产业扶持,加快了澳门的经济建设。
同时,澳门也积极参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社会繁荣在澳门回归祖国的二十年中,澳门的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教育方面,澳门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医疗方面,澳门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医疗设施,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养老方面,澳门实行了全民参保的制度,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澳门还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澳门坚持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融入国际文化交流。
澳门还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了一批文化创意企业,为澳门的文化名片打造奠定了基础。
澳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澳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同是华人地区,基于历史和社会制度之别,澳门与内地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就概念上有不同的理解。
简单来说,内地倾向采用“大保障、小福利”的制度结构,即社会保障包含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反之在长期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澳门,人们习惯视社会保障为社会福利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社会福利包含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服务以及教育、医疗、住屋等。
本文写澳门的情况,自然采取“大福利、小保障”的结构方式,而澳门的社会保障制度至今(2010年)刚发展至三种不同的形式,即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中央公积金,逐渐强化了澳门人的生活保障。
由于笔者在2009年版《澳门蓝皮书》中已报告过澳门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在此仅简单分析澳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以便了解澳门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历程。
1930年算是制度化的起点,当年所颁行的第140号法令关于慈善印花税中包括一种由政府统筹济贫式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而目前完整的社会救助法律文件可见第6/2007号行政法规《向处于经济贫乏状况的个人及家团发放援助金制度》。
至1990年,澳葡政府乘经济快速增长的机遇,透过法令(第84/89/M号)形式颁行社会保险制度(澳门习惯称之为社会保障)和成立公共的基金管理组织“社会保障基金”,以保障澳门的劳动者在退休、残疾、失业等状况下的基本生活所需。
至2010年,先后推出和启动中央储蓄制度(即第31/2009号行政法规《开立及管理中央储蓄制度个人账户的一般规则》,本文视之为未来中央公积金制度之准备安排[1])和大幅调整社会保险制度(即第4/2010号法律《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为澳门全体居民的生活保障提升建立法制基础。
社会保险加上不久将来明确的中央公积金的制度安排,在澳门被唤作“双层式”社会保障。
可以断言2010年是澳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新里程碑。
由单一的社会救助到双轨并行的社会救助加社会保险,再到今天的多层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加上中央公积金,澳门社会保障体系越趋完整。
从社会保障原则角度分析澳门政府派发现金政策

从社会保障原则角度分析澳门政府派发现金政策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前不久宣布,明年澳门特区将继续实施“现金分享计划”,将向澳门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9000澳门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5400澳门元,分别比2013年增加1000及600澳门1元。
对于澳门特区的此项社会福利政策,内陆有学者指出:不论穷人、富人都发钱,表面上看似公正,实则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当运用。
因为每个人的边际效益(编注:报道原文如此,当为“那笔钱对每个人的边际效益”)不同,一些人其实并不需要,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意在讨好市民。
媒体一般所称澳门政府发放的“红包”,正式名称是“现金分享计划”。
在社会保障理论中,这样的政策安排被称为"社会津贴”,属于普惠性的社会福利政策。
具体的做法是:对所有在法定资格范围内的居民,譬如澳门的“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以同样的标准发放现金津贴。
澳门回归后的社会保障改革

澳门回归后的社会保障改革自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以来,澳门特别行政区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其中社会保障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澳门回归后的社会保障改革情况,并分析其对澳门居民的影响。
一、澳门回归后的社会保障改革现状1.养老金制度改革澳门回归后,为了确保澳门居民的养老保障,澳门特区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提高了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确保澳门居民在退休后能够有足够的经济保障。
其次,建立了统一的养老金制度,整合了各个行业的养老保险基金,使养老金体系更为健全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通过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养老金的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养老金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澳门居民。
2.医疗保障改革澳门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加大了医疗保障改革的力度,以提高澳门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首先,加大了医疗设施的建设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升了澳门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扩大了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使更多的澳门居民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险的福利。
此外,还加强了医疗保险支付与医疗服务的衔接,优化了医保报销流程,提高了澳门居民的就医便利性。
3.失业救济和低保制度改革为了提高失业人员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水平,澳门特区政府对失业救济和低保制度进行了改革。
首先,提高了失业救济和低保金的标准,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澳门居民的生活需求。
其次,改善了失业救济和低保制度的管理和发放机制,加强了对失业人员和低收入群体的援助力度,确保他们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二、澳门回归后社会保障改革的影响澳门回归后的社会保障改革对澳门居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社会保障改革提高了澳门居民的福利水平。
通过提高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失业救济等金融福利的发放标准,澳门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提高了生活质量。
其次,社会保障改革增强了澳门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革后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和可持续,使澳门居民能够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和保障,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再次,社会保障改革促进了澳门特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非政府组织与社会福利-香港、澳门之比较

非政府组织与社会福利:香港、澳门之比较非政府组织社会福利作为政府社会福利的重要补充,在当今社会发挥着巨大影响力。
内地社会福利发展必须转变政府的角色,加大对非政府社会福利事业资金的投入,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社会福利的管理,强化政府在福利服务宏观管理方面的作用。
标签:非政府组织;社会福利;比较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简称NGO)是当今国际社会中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联合国对其的定义为:非政府组织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自愿公民组织,他们面向任务,由兴趣相同的人们推动,它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和发挥人道主义作用,向政府反映公民关心的问题,监督政策的执行和鼓励在社区水平上的政治参与。
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组织的一种基本形式。
其产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民间慈善活动,但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力量确是在20世纪20年代才发展和成熟起来。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高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福利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社会福利承担的主体要求多元化和社会化,因此,NGO涉入社会服务福利领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NGO本身的优势所在。
一、非政府组织积极介入港澳社会福利领域从香港和澳门的社会福利发展的历史来看,刚开始一直都是宗教慈善组织承担着社会福利的功能,而政府是逐渐加入进来的。
以澳门为例,澳门民间非政府组织机构在社会福利事务实施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极其巨大的作用,直到1938年,澳门政府设立公共救济总会,澳门政府才开始介入民间慈善事业。
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全澳门170多个福利机构中,80%以上的机构为民间团体和宗教组织所主办。
较之于政府机构,民间社团机构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更能有效地向社会提供日益多元化的服务,社会覆盖面越来越大。
澳门社会各界也普遍公认:“澳门的社会福利事业相当程度依赖民间团体和民间福利机构。
澳门社会福利制度的比较优势及未来发展

澳門社會福利制度的比較優勢及未來發展魏健馨、馬子雲*一、問題的提出在大陸與香港、澳門組成的大區域概念裏,澳門的社會福利制度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
2014年7月2日,澳門特別行政區2014年度現金分享計劃正式實施。
根據該分享計劃,澳門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將分別獲發為每人澳門幣9,000元和澳門幣5,400元的現金福利分享。
這是從2008年以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連續七年給澳門居民“派錢”。
根據《澳門基本法》第130條的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將在原有社會福利制度的基礎上,根據經濟條件和社會需要自行制定有關社會福利的發展和改進的政策。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自2008年以來實施的現金分享計劃,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兌現與澳門居民共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的一項舉措。
這項福利措施不僅使得澳門當地居民真正享受到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實際好處,也令一海之隔的香港居民羡慕不已。
此外,這項福利措施也引發了社會各個層面的諸多爭議和思考。
因此,進一步探究澳門社會福利制度的歷史變遷脈絡,概括澳門社會福利制度的比較優勢,不僅對把握澳門未來福利制度的發展方向有現實意義,而且對同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社會福利制度完善,以及對大陸尚不發達的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進都具有的借鑒價值。
二、回歸前後澳門社會福利的制度變遷澳門回歸前和回歸後的社會福利制度有很大的不同。
(一) 回歸前沒有形成體系化的社會福利制度澳門回歸之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形成一套以政府為主導、相對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體系。
澳門早期的社會福利事業主要以民間機構為主,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天主教澳門教區首任主教賈尼路創辦的慈善機構仁慈堂。
從19世紀30年代起,澳葡政府才開始着手介入社會福利領域,通過設立專門性機構來開展社會福利工作。
20世紀60-70年代以後,隨着澳門經濟的加速發展,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同時,澳葡政府也逐漸意識到社會福利問題的重要性,加大了對社會福利的財政投入。
澳门国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澳门国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唯一的赌博合法地区。
作为亚洲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澳门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并且未来仍然充满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澳门国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澳门的国家发展现状澳门自1999年回归中国以来,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它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根据数据,澳门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增长,从几十亿美元增长到近百亿美元,成为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澳门的经济以旅游业为主导,赌博业的发展成为澳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此外,澳门的金融、贸易和物流等行业也得到了显著发展。
澳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赌场集群,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
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澳门的酒店、餐饮和零售业的快速发展,为澳门经济注入了巨大的资金。
此外,中国内地与澳门之间的旅游便利化政策推动了两地之间更加频繁的人员往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澳门成功地打造了一个集旅游消费、赌博娱乐和会展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这不仅促进了澳门的经济增长,还提升了澳门的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澳门也在不断加强社会建设,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社会福利水平稳步提高。
澳门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澳门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以下几个方面将对澳门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更多的人们将有能力进行旅游和消费。
澳门将继续受益于中国国内市场的扩大。
此外,澳门还在积极吸引国际游客,特别是来自东亚地区的游客。
随着航空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这将进一步增加澳门的国际客源。
其次,澳门将继续发展其他产业,减少对赌博业的依赖。
除了旅游业之外,澳门正在努力发展金融、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等。
这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澳门的经济多元性,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性。
第三,澳门将继续加强与中国内地的合作。
中国近年来加强了与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澳门将进一步受益于这一合作机制。
澳门回归历史发展的趋势

澳门回归历史发展的趋势澳门回归历史发展的趋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即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
在政治方面,澳门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和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
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确保澳门特区政府的有效运作和管理。
中央政府也充分尊重澳门特区的法治和自主权,给予其高度自主,维护了澳门民众权益。
未来,可以预见澳门将继续保持政治稳定,并进一步发展与内地的合作和交流。
在经济方面,澳门回归后的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
澳门以其特殊地理位置和接近内地的优势,成为中国与世界之间的重要商贸和金融中心。
澳门的经济主要依靠旅游业、博彩业和服务业,澳门特区政府不断加强相关产业的管理和监管,提高旅游和博彩业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澳门特区政府还积极发展新的经济领域,如金融业、科技创新等,推动澳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未来,澳门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深化与内地地区的经济合作,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在社会文化方面,澳门回归后注重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
澳门特区政府致力于加强社会福利、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澳门特区政府还积极加强民生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澳门特区政府还加强了社会文化交流,并注重传承和发展澳门的独特文化和历史遗产。
未来,澳门将继续注重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加强社会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
总之,澳门回归历史发展的趋势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积极变化。
政治上,澳门将继续保持政治稳定和高度自治,充分尊重澳门的法治和自主权。
经济上,澳门将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的经济合作,推动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
社会文化上,澳门将继续注重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加强社会福利投入和社会文化交流。
这些趋势将使澳门特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进一步提升澳门特区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
[法律资料]澳门社会福利的制度
![[法律资料]澳门社会福利的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df4a4a7bb4cf7ec4bfed02f.png)
澳门社会福利的制度社会福利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在财政学上,社会福利被视为一种公共财。
所以祇能透过政府设定制度来保护人们因为中断或丧失维持生活的能力以及补偿某些诸如结婚、生儿育女、抚养子女和死亡等事实而导致的费用。
澳门政府的社会福利制度,自1989年起因设立了社会保障基金,改变了过去单纯以社会工作司为主所负责提供公共援助和社会服务的福利架构。
一、社会保障系统可说是一种供款式及强迫性的社会保险。
设立社会保障基金,目的使受雇于他人的劳工,在年老、伤残,生病及失业时获得保障。
基金的主要财政来源是劳工及雇主的供款,再加上政府每年从本地区预算所转拨的1%,和本身和资产及投资收益。
所以基金可说是由劳雇及政府三方面共同承担。
在1994年底,基金的结存为3.5亿元。
据1993年10月18日第96/GM/93号批示,劳工须在基金会登录方为受益人,而雇主亦须登录为供款人、目前劳工之每月供款为10元,而雇主则须为其本地劳工每名每月供款20元,为其非本地劳工每名每月供款30元。
所以供款的总额为相关的30元及40元。
1994年,基金共收到供款为3,900万元,而1995年则有4,059万元。
1994年,受益人的登录总数为157,938名,表示了全澳大部分的劳工都在社会保障基金会作了登记,而祇有少部分的散工及临时工人,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雇主的不确定性,使供款出现技术性问题,仍须政府及劳雇三方协调解决。
同年,供款人的登记总数约8,500名。
现时经由社会保障基金发放的津贴情况如下:1.养老金:发放对象为年满65岁,居住本澳满7年及供款满60个月的受益人,故在1995年1月起即基金会成立的5周年之时始有发放。
1995年的津贴金额为800元,1996年1月则调升至1000元。
养老金无论在受领人数或支付的金额将占很大的比例,故保障的范围很广。
1995年的受领人均数为每月1300多名,而支付的金额总计为1,770多万元,而1996年则预计将支出2,700 多万元。
澳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澳门将利用自身独特的地位和优势,积极拓展国际贸易和 投资合作,推动澳门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提高澳门在 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社会发展趋势展望
提高民生福祉
澳门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推出更多惠民政策,让广大居 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推动文化繁荣
基础设施
澳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随 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的需求仍然迫切。
生态环境
澳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加强污染治理、推动绿色建筑等。然而,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智慧城市建设
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优化 城市运行效率,提高居民生活便捷度。
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与珠海、广东等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区域 协调发展,共同构建大湾区城市群。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澳门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历程
经济结构:澳门经济以博彩、旅游、酒 店和餐饮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拥有一 定的轻工业和金融业。
• 多元化尝试:近年来,澳门政府努力 推动经济多元化,以减少对博彩业的 依赖,促进可持续发展。
• 旅游业发展:随着澳门回归中国,政 府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澳门逐渐 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03
外部因素
全球经济波动、疫情等外部因素对澳门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澳门需
要适应和应对这些挑战,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社会现状分析
人口结构
澳门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较大。 这对澳门的社会福利、医疗、教 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一定的
澳门从摇篮到坟墓福利制度

澳门从摇篮到坟墓福利制度
澳门从摇篮到坟墓福利制度
作为一个城市,澳门社会关怀在福利制度发展上一直致力于为公众申报福利服务,从发放摇篮开始,到坟墓福利制度,全面解决居民家庭财务困难,为居民创造更加完善和优质的生活环境乃至融入发展中的宝贵贡献。
首先,澳门政府实施的摇篮福利制度,可以帮助低收入的居民家庭补助宝宝的
生活费用,以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其次,为了表彰全岛居民的热心,澳门政府提出善抚保险金制度,建立“善抚社区”,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从中受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贫困;此外,作为澳门重大的福利项目,政府专项经费资助居住地内埋葬费用,采取“放射计划”支持居民安葬,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享受到全民社会关怀。
最后,澳门政府操作非常完善,由政府搭建Chinese专报网站,发布政策和福
利制度在网络上传播,实现福利制度的有效传播和推广,实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的全面实施,为澳门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以及居民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澳门发展

总结澳门发展背景介绍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大陆与香港之间。
澳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资源,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庞大的博彩业。
近年来,澳门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都市。
本文将对澳门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经济发展澳门的经济主要依靠旅游业和博彩业。
旅游业是澳门经济最重要的支柱,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澳门拥有众多的历史景点、赌场、购物中心和美食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此外,澳门的博彩业也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博彩业市场。
澳门政府积极推动博彩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资金流入。
除了旅游业和博彩业以外,澳门也在其他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澳门积极推动会展业的发展,吸引了许多国际性会议和展览活动。
另外,澳门还发展了金融、物流、文化创意产业等。
这些举措使得澳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成为可能。
社会进步澳门的社会进步在多个方面得到体现。
首先,澳门取得了显著的教育进步。
澳门政府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澳门的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此外,澳门还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澳门的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其次,澳门在文化和艺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澳门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多元民族的融合。
澳门政府大力支持文化艺术活动,并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动。
这些活动丰富了澳门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质。
再次,澳门在社会福利方面也有所改善。
澳门政府一直致力于提供公平和全面的社会福利,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澳门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疗保健和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持续发展的挑战澳门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澳门的经济过度依赖旅游业和博彩业。
一旦旅游业或博彩业出现问题,澳门的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澳门需要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其次,澳门面临的土地资源有限和空间有限的问题。
澳门回归社会保障的完善

澳门回归社会保障的完善澳门回归后,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完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澳门回归后社会保障的发展,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和就业保障等方面的进展。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澳门回归后社会保障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澳门回归后,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全面升级和改进。
首先,澳门政府加大了对社会保险的投入,通过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险体系,保障了澳门居民在风险面前的安全感。
澳门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全覆盖,确保每个澳门居民都可以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
其次,澳门回归后,医疗保障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澳门政府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为澳门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医疗保障服务。
澳门的医疗保障制度不仅涵盖了澳门居民在澳门的医疗费用,还覆盖了澳门居民在境外就医的费用,确保了澳门居民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此外,澳门回归后,养老保障也得到了重视和完善。
澳门政府积极推进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养老保险金体系,为澳门居民的晚年生活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澳门居民可以在退休后根据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获得相应的养老金,帮助他们度过晚年。
此外,澳门回归后,就业保障也成为了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澳门政府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和职业培训,提高了澳门居民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澳门政府还加大了对失业人员的帮扶力度,提供失业保险和再就业援助,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然而,澳门回归社会保障的完善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澳门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障资源用于养老保障。
其次,由于澳门经济主要依赖于旅游业和娱乐业,一旦出现经济低迷,就业保障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此外,澳门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也面临着人力资源和管理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未来澳门可以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高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澳门可以在养老保障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养老金的水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香港和澳门的福利制度简介

香港和澳门的福利制度简介香港和澳门的福利制度简介2011-02-28 21:31 编辑:admin13.4K香港的福利制度简介香港并不是一个福利社会,而是一个较为关注市民福利的社会。
自60年代中期以来,香港政府逐渐认识到,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对于缓和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所带来的种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因而,近二三十年来,由于香港政府的关注及介入,香港的社会福利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社会福利事业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这里主要介绍香港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一般历史、香港的“社会保障”计划、香港的“直接福利服务”等若干方面的情况;同时,对香港社会和市民关注极多的老人保障问题也作一些介绍与剖析。
一、香港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历史及特点在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近百年岁月里,香港社会的福利事业是由华人社团和教会兴办的,港英政府基本上持不参与的态度。
华人社会开办救济性质的福利事业是基于“做善事”的道德观及佛教“普渡众生、乐善好施”的精神,而天主教和基督教办福利事业则是与其传教活动紧密结合的,因为,一个受到教会提供的救援服务的人,是最容易受到“博爱”教义的熏陶而成为基督的信徒的。
香港最早由华人社会设立的民间慈善机构是19世纪70年代初创办的东华医院,后来又增设广华医院、东华东院及附属机构,统称为“东华三院”。
东华三院最初只是为患重病无家可归的人提供医疗和住所,后来发展为拥有门诊部、疗养院、养老院、老人中心、殡仪馆、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综合社会福利机构。
直到今天,东华三院仍是香港最大的民间志愿慈善机构之一。
香港华人社会设立的历史悠久的福利机构还有1878年创立的保良局等。
天主教和基督教也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于香港设立慈善机构,这些慈善机构以收养弃婴儿童、服务聋哑人、盲人和老人为宗旨。
本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教会办的福利机构又有两次大的发展。
在现在香港社会3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民间福利机构中,属宗教团体主办的就占了近半数。
澳门社会福利管窥

作者: 李淑蘋
作者机构: 山西大学历史系!邮编:030006
出版物刊名: 人口研究
页码: 24-30页
主题词: 社会福利事业;澳门;公务员;福利服务;政府;社会保障基金;镜湖医院;澳门社会;慈善事业;公益基金会
摘要: 澳门现在的社会福利事业是在早年慈善事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20年发展尤快。
澳门社会福利事业的承担者主要是政府、社团、教会和公司企业,其中社团是最主要的承担者。
澳门社会福利的内容比较广泛,既有物质援助,也有各种服务,其中医疗。
教育、住房三项内容与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关系最为密切。
澳门社会福利的特点是受惠覆盖面不均和举办形式多样。
简介新社会风险下的澳门福利政策

新社會風險下的澳門福利政策梁啟賢澳門大學政府及行政學系摘要:澳門在2005年後,各大賭場相繼投入服務後,也促成澳門經濟的起飛,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在去年達到227,508澳門元,而失業率更趺至3.6%,可說是一個全民就業的社會。
大量勞動人口投身薪酬較高的博彩行業,使博彩行業的發展在澳門一枝獨秀,在2006年,從事博彩業的人口已有16.1%;然而在經濟欣欣向榮的「盛世」下,澳門社會有沒有什麼的危機?Taylor-Gooby(2004)在“New Risk, New Welfa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uropean Welfare State”一書以「新風險」一詞來形容現代後工業社會面對的種種危機。
他認為「新風險」是指進入後工業社會的轉變,而所引發的經濟和社會變遷;在眾多新風險中,家庭及工作失衝的問題,可能是未來澳門社會一個嚴峻的問題,也可能是考驗特區政府有關福利政策的試金石。
眾所周知,博彩行業的特色是不定時的工作時間,此種工作模式,將嚴重影響有關從業員的家庭生活,甚至產生家庭問題。
本文將會以新風險的角度探討澳門工作與家庭失衡的問題,及分析特區政府應如何透過福利政策把有關的風險減低。
引言:盛世下的風險澳門在2005年後,各大賭場相繼投入服務後,也促成澳門經濟的起飛,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在去年達到227,508澳門元,而失業率更趺至3.6%,澳門可說是一個全民就業的社會。
大量勞動人口投身薪酬較高的博彩行業,使博彩行業的發展在澳門一枝獨秀,在2006年,從事博彩業的人口已佔總勞動人口的16.1%,共四萬六千多人(統計暨普查局);同年,澳門特區政府的博彩稅總收入達二百零六億二千九百二十三萬七千元,佔整體稅收七成多!然而在經濟欣欣向榮的「盛世」下,澳門社會將要面對什麼風險?在2005年開始,澳門的博彩業開始「起飛」,已有學者、社會服務人士指出,博彩業的急速發展,可能會引起不同的程度的社會問題,並呼籲當局需多加注意,例如:青少年的價值觀、家庭與工作平衡的問題等等(梁啟賢,2005;聖公會,2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門社會福利制度的比較優勢及未來發展魏健馨、馬子雲*一、問題的提出在大陸與香港、澳門組成的大區域概念裏,澳門的社會福利制度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
2014年7月2日,澳門特別行政區2014年度現金分享計劃正式實施。
根據該分享計劃,澳門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將分別獲發為每人澳門幣9,000元和澳門幣5,400元的現金福利分享。
這是從2008年以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連續七年給澳門居民“派錢”。
根據《澳門基本法》第130條的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將在原有社會福利制度的基礎上,根據經濟條件和社會需要自行制定有關社會福利的發展和改進的政策。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自2008年以來實施的現金分享計劃,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兌現與澳門居民共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的一項舉措。
這項福利措施不僅使得澳門當地居民真正享受到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實際好處,也令一海之隔的香港居民羡慕不已。
此外,這項福利措施也引發了社會各個層面的諸多爭議和思考。
因此,進一步探究澳門社會福利制度的歷史變遷脈絡,概括澳門社會福利制度的比較優勢,不僅對把握澳門未來福利制度的發展方向有現實意義,而且對同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社會福利制度完善,以及對大陸尚不發達的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進都具有的借鑒價值。
二、回歸前後澳門社會福利的制度變遷澳門回歸前和回歸後的社會福利制度有很大的不同。
(一) 回歸前沒有形成體系化的社會福利制度澳門回歸之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形成一套以政府為主導、相對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體系。
澳門早期的社會福利事業主要以民間機構為主,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天主教澳門教區首任主教賈尼路創辦的慈善機構仁慈堂。
從19世紀30年代起,澳葡政府才開始着手介入社會福利領域,通過設立專門性機構來開展社會福利工作。
20世紀60-70年代以後,隨着澳門經濟的加速發展,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同時,澳葡政府也逐漸意識到社會福利問題的重要性,加大了對社會福利的財政投入。
到20世紀80年代進入回歸過渡階段以後,澳門的社會福利制度體系基本成形,呈現出以政府部門為主、民間社團為輔的特點,主要涉及社會保障基金設立、居住環境改善、醫療服務、免費教育、戒賭戒毒及預防教育、囚犯和釋囚重返社會、獨居老人服務等各個方面。
這些社會福利制度在澳門回歸以後都得到了很好地繼承,並隨着澳門經濟社會的發展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二) 回歸後社會福利制度體系化回歸後的澳門特區的社會福利制度大致包括社會保障服務、社會福利服務及其他社會福利三個方面。
1. 社會保障服務澳門的社會保障服務主要由社會保障基金和社會工作局發放的援助金組成。
社會保障基金是由僱主和與僱員共同負擔,勞資雙方有義務按一定比例定期向社會保障基金進行供款,僱員因法定情況不能工作時可獲得社會保障基金提供的保障援助。
根據澳門《社會保障制度》,目前社會保障制度包括七種給付形式,即養老金、殘疾金、失業津貼、疾病津貼、出生津貼、結婚津貼和喪葬津貼。
澳門回歸後,社會保*前者為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後者為南開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澳門社會福利制度的比較優勢及未來發展障制度進行了重大修改,將保障勞工權益的理念修訂為澳門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將社會保障制度擴展至全民,所有永久、非永久居民均有平等參與權利。
除此以外,社會保障基金的每月供款金額調和受益人及相關僱主承擔的供款比例1、福利金和津貼的給付數額2以及社會保障基金的組織架構3都進行了調整。
社會工作局發放的援助金包括一般援助金、偶發性援助金和特別援助金。
根據澳門《向處於經濟貧乏狀況的個人及家屬發放援助金制度》,一般援助金發放予處於經濟貧乏狀況的個人或家團,金額為個人每月收入或家團每月收入的總和與相應的最低維生指數數值的差額。
偶發性援助金發放予因遇法定情況而陷入經濟貧乏狀況,或導致經濟情況惡化的個人或家團4,援助金為一次性發放,金額視實際開支及有關申請人及其家團具體情況而定。
特別援助金發放予有特定需要的個人或家團,具體由社會文化局批示核准。
2. 社會福利服務澳門的社會福利服務主要由政府和民間社團機構提供,主要涉及家庭問題、人格成長等多個方面。
回歸後的澳門政府社會工作局所提供的社會福利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個人及家庭服務,社會工作局設立家庭及社會服務廳,主要服務內容包括設立單親、殘疾、長期病患三類弱勢家庭津貼,推行社區就業輔助計劃及積極人生服務計劃,提供個人及家庭輔導服務,提供災難性援助,提供單親網絡互助服務等。
○2兒童及青少年服務,社會工作局下設兒童及青年服務處,主要服務內容包括收養服務、寄養服務、援助不適應社會之問題兒童及青年、法院輔助服務、兒童及青少年院舍/托兒所轉介服務、社區支援計劃、社區保姆服務試驗計劃等。
○3康復服務,澳門特區政府通過了《預防殘疾及使殘疾人康復及融入社會之制度》,規定了衛生局、教育系統等多個政府部門分別在殘疾人康復方面的責任。
社會工作局下設康復服務處,主要服務內容包括殘疾津貼、跨專業的綜合評估服務、殘疾人士院舍和康復中心的轉介服務、制定殘障人士社交康樂活動津貼計劃等多項服務。
○4長者服務,澳門特區政府通過了《長者權益保障綱要法》,社會工作局下設長者服務處,主要服務內容包括長者多元化中心服務,安老院舍和日間護理中心的轉介服務、設立頤老特別優惠咭等。
○5防治藥物依賴服務,社會工作局設立防治藥物依賴廳,提供預防藥物濫用服務和戒毒康復服務,包括提供諮詢、向藥物依賴者及其家庭提供治療之跟進服務、開展使已痊癒藥物依賴者重新融入社會、採取反吸毒措施、與反吸毒國際機構及組織交流合作等。
○6防治問題賭博服務,社會工作局下設“志毅軒”,為受賭博問題困擾人士及其家人提供輔導服務,包括個案輔導、財務輔導及健康理財、社區預防教育等。
除了由政府提供的社會服務以外,澳門民間還有同善堂、仁慈堂、鏡湖醫院慈善會、明愛中心和街坊總會等多家民間福利機構,向社會提供多類社會福利服務。
3. 其他社會福利除了社會保障服務和社會福利服務以外,澳門的社會福利制度還包括公務人員福利、國民教育福利、衛生護理福利和住房福利。
在公務人員福利方面,除原有的公務人員津貼、退休金和撫恤金以外,回歸後的澳門政府通過了《公務人員公積金制度》,適用於以臨時或確定委任、定期委任、編制外合同、散位合同、個人勞動合同方式聘任的公務人員,規定由供款人和澳門特區政府共同向退休基金會投放供款,供款人確定終止職務時獲得“個人供款賬戶”在結算日的全部結餘和“澳門特別行政區供款賬戶”在結算日的結餘中按一定比率計算得的款額。
在國民教育方面,回歸後的澳門政府通過了《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規定在正規教育範圍5內免繳學費、補充服務費和其他與報名、就讀及證書方面有關的費用;學生享受學生保險和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必要的學費援助、膳食津貼、學習用品津貼以及學習所需的輔助設備津貼的學生福利,並有權享有由公共衛生機構提供的免費衛生護理;設立教育發展基金用於支援和推動在非高等教育領域內展開的各類具發展性的教育計劃和活動。
在衛生護理福利方面,根據《澳門居民取得衛生護理規則》,衛生局屬下部門及單位提供衛生護理服務的開支,全部或部分由本地區總預算支付,符合法定情況的人士均可享受免費醫療服務。
6澳門回歸後,在衛生護理福利方面主要進行了以下幾方面調整:一是通過了《傳染病防治法》和《防疫接種制度》,確定了免費、減免和自費接種疫苗的範圍;二是每年制定年度醫療補貼計劃,專門補貼由私人衛生單位提供的家庭醫學醫療服務。
在住房福利方面,回歸後的澳門政府通過了《經濟房屋法》,規定由特區政府負責建造經濟房屋樓宇,符合法定的每月收入限額、資產淨值上限及特殊情況的特區居民均可申請購買;修改了《社會房屋之《“一國兩制”研究》2014年第4期(總第22期)分配、租賃及管理》,規定經濟狀況薄弱而居住於澳門之家團,以及具備與居住於澳門之家團成員所要求之同等條件之人士,均得競投分配社會房屋;制定了《自置居所信用擔保計劃》、《自置居所貸款利息補貼制度》,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家團和個人可申請信用擔保和貸款利息補貼,並批准澳門特別行政區為《自置居所信用擔保計劃》的受惠人向獲許可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經營的信用機構貸款提供擔保,承擔的債務總額為澳門幣7億元。
三、澳門社會福利制度的比較優勢與澳門隔海相望的香港,同樣是個福利服務制度相對完善的地區,港澳兩地的社會福利制度存在着許多相同之處,例如都是以市場經濟體制為背景確立的社會福利制度,都具有以政府職能部門為主、民間福利機構為輔的特徵,都提供包括社會保障、社會服務、教育醫療保障等覆蓋多領域的社會福利,都具有資金來源廣泛的特點等。
但是應當看到的是,港澳兩地社會福利制度的差別也是很明顯的。
這種差異也可以描述為澳門在社會福利制度方面,相對於香港所具有的比較優勢。
(一) 澳門社會福利制度的經濟基礎獨特──較為單一的經濟結構任何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的高水平和高覆蓋面,均取決於政府的經濟實力,澳門也是如此。
儘管經濟結構單一,但收入強勁,加上人口相對較少,使得澳門能夠始終維持較高水平的社會福利制度。
澳門的經濟結構與香港比較是非常單一的,博彩業的行業稅收基本上可以支撐政府的開支。
而且這種單一的經濟結構在短時間內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加上大陸一直沒有開放博彩業,對於澳門的單純依靠博彩業的單一經濟結構不會造成衝擊,使得澳門在一定時期內依靠博彩業收入的強勁勢頭來維持較高的社會福利水平成為可能。
相比之下,香港的經濟結構比澳門更加多元化,這是香港的優勢。
但是作為其支柱產業的金融產業卻極其容易受到外圍經濟影響,特別是全球化(包括金融市場的全球化效應)對政府財政儲備的要求就會更高。
在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立場趨於保守,更傾向於保證有足夠的財政儲備以應對突發事件。
此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香港的居民人口遠遠多於澳門的居民人口,這些都使得澳門政府每年的“派錢”行為在香港居民的心目中仍是羡慕不已卻難以實現的願望。
(二) 在全民福利理念指導下的高水平和高覆蓋率的社會福利制度澳門與歐洲大陸國家類似,在理念上更傾向於建立覆蓋全體居民的、全面的社會福利制度。
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澳門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已經擴展至全體澳門居民,福利金、津貼和援助金等社會福利保障項目繁多,補貼數額隨着經濟發展水平在不斷地提高,政府負責興建社會房屋和經濟房屋緩解收入低下者的購房負擔,推行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
雖然澳門的社會福利與北歐高福利國家的福利水平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其社會保障水平和覆蓋範圍在東亞地區仍處於較高水準。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澳門新社保法案將非永久居民也被納入到社會保障制度所覆蓋的範疇中。
而且在澳門政府連續七年的現金分享計劃中,非永久性居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