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感悟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发展想象
力和审美力。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
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激
发热爱文学,珍爱生活的感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
视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形式。
(3)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探讨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
品个性化解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
能。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了解作品----确定个性化的研究内容----扩
展延伸到其他作品。
[教学难点](1)体会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境界,理解诗文学作品与人
生的哲理思考。
(2)根据不同角度的阅读得出不一样的阅读的体验。 [教学策略]自主阅读比较阅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品读·感悟(教学实录)
一、课前阅读活动。(按学号顺序,每天一个同学讲台上演讲并导读)
(叶娴同学在前一天晚自修时布置好同学预习《新课程导报》中《位置》这篇佳作,并思考问题:你认不认同作者的观点,特别是“不在前面制造灰尘,就在后面吃尘。”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老师点评: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谈得很深刻,总的说来,大部分同学并不赞同文中作者一定要争第一的观点。老师个人觉得,第一与第二可辨证地看待,此文作者认为,如果不在第一,便不要安心在自己的位置,以免我们安于现状,限制了视野,束缚了意志,但是,我想,如果我们一直都没有坐上第一那个位置又不安心于现在的位置,便惶惶不可终日,诚惶诚恐的,永远也作不了生活的主人。
二、教师早已在昨天发下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内容:《我的四个假想敌》(余光中),《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毕淑敏),《失帽记》(余光中)。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七点,要求同学们就这七点选一点发言。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理清写作思路;
3、赏析文中字词句段;
4、分析文中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5、我的感悟;
6、阅读中的疑问;
7、尝试设计题目及答案。
学生耿言:我想讲的是《我的四个假想敌》,作者是一个极具童趣的诙谐小老头,作为一个有4个女儿的父亲,他深知女儿嫁人是早晚的事,但作为5个女人世界中唯一的具有雄性荷尔蒙的生物,与生俱来的灵敏的“嗅觉”,令他情不自禁地抗拒4个“外来侵略者”的到来,作为一位父亲,他希望女儿们能找到幸福。(学生,热烈的掌声)
老师:讲得非常好!作为一个父亲,当然希望女儿找到幸福,所以他与女婿之间并非真的敌对,而是题目的两个字……
全体学生:假想!
学生苏婷婷:我也非常喜欢《我的四个假想敌》,特别其中的一句话,“我能够想象,人生的两大寂寞,一是退休之日,一是最小的孩子也终于结婚之后。”这句话虽然没有什么修辞手法,却很直白地道出现实,退休之后的老人就正如作者的父亲每日以古董收音机喋喋为伴,或以电视机为伴,孤独地老去。作者也正是害怕这种孤独,害怕寂寞,才写这篇文章。
老师:在揣摩字句的同时还揣摩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了,爱在散开之后,寂寞就会相伴相随,老人的寂寞在孩子长大成家之后就像那疯长的野草。“犹如百草雨中生”啊!
学生陈瑜珊: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军事术语,如“位居要冲”,“信箱被”,“中弹”“腹背受敌”地下工作者:等,在阅读中始终有一种审美快感支配着我们的心情,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慈祥,睿智,和善的白发者娓娓到来的情景,作者以一个父亲的爱女之心,护犊之情的形象展现在
我们面前。(掌声)
老师:非常精彩!你们阅读时是很愉悦的吗?(学生频频点头,有的说是他们是笑着读完《我的四个假想敌》),审美的快感,精彩的点评,看来这位同学除了用心阅读也用心地去查两相关资料!
学生耿言:这篇文章的确很精彩,许多句子令人忍俊不禁!比喻拟人说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假想敌”,特别是“我像一棵果树,天长地久的在这里立了多年,风霜雨露,样样有份,换来果实累累,不负重荷。而你,偶尔过路的小子,竟然一伸手就来摘果子……”生动形象地表达内心对女婿的抗拒和对女儿不争气行为的无奈,一个风趣小老头的形象呼之欲出!学生梁广兆:我在阅读《失帽记》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作者用那么多未描绘这顶帽子?老师:谁来回答梁广兆的这个问题?
学生钟宛均:足以作者对帽子的珍爱,因为当你真的喜爱一样东西,有关于它的所有,都会了然于胸。
老师:非常准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你们想想,这是一顶什么样的帽子?有何重要的意义?对,一顶贯通阴阳,串通两代的,聊以让作者感恩。赎罪的帽子。同学们想想,这篇文章的重要线索是什么?
全体学生:帽子。
老师:“对了,所以必须得详细,从父亲那儿继承得来的帽子,写帽子的款式,毛色,以及戴在头上温暖如父爱的感受,然后才顺理成章地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展开对父亲的回忆。
学生梁广兆:我还想问为什么说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学生钟宛均:死对于父亲来说也许是某种解脱,14段有想到母亲死后,父亲鳏夫似的寂寞了三十四年,,十五段写到可怜的老人,风烛残年独自承受失地与痛风之苦,只有一架古董收音机喋喋为伴,除了回忆历历或渺渺的往事,独子不在身边,这样的长寿,很难受,所以作者说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学生耿言:我要补充的是,这样写也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老师:总结两个同学的答案,就非常完整。一方面是作者也入暮年的沧桑,想起未尽耿耿孺慕之情,行文于此,已达潮,愧疚,自责,遗憾,百感交集。
老师:梁广兆你的这个问题都明白了吗?
学生梁广兆:(笑着)明白了。
学生关小婷:我想分析《失帽记》的最后一段:“寒流来时,风势助威,我站在岁末的风中,倍加畏冷,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母亲。”中,表面上指“我”因丢失了父亲遗留给自己的帽子。当寒流来袭时,少了帽子替自己阻挡寒流,而感觉倍加严寒,畏冷,实质上这顶帽子代表的是父子之情,是对自己的感恩,赎罪,而今连最后的一点凭借也都失去,表达了深深的悔恨之情,心里越发感觉寒冷。
老师:这段确实是极重要的。可从虚实角度加以探究。
学生朱明华:我来总结文章脉络。本文通过写一顶在演讲中丢失的父亲窗下唯一的一顶帽子,引起“我”对父亲的那种回忆,以小见大,借此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思念的愧疚,自责。
老师:总结得很好,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父亲是爱我的吗?文中不是说:“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
学生朱明华:父亲是很爱我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他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立志立功,引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父亲饱受病痛寂寞之苦却没有强求“我”留在身边。
老师:对,方式不一样吧?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一者涓涓细流,一者沉稳坚实,形态各异但爱的实质是一样的。
学生朱海璇:我要讲的是《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我设置了一个题目:文章的主角是小草,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来写大树的雄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