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纤维的最新进展_采用有机抗菌体系的永久性抗菌纤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 织 工 业
· 5 1 ·
目前世界上已全面进入推广 应用阶段的抗菌腈纶是由英国 考陶尔兹公司开发的 Amicor AB (抗细菌型)和 Amicor AF(抗真 菌型)两种抗菌聚丙烯腈系短纤 维。其中 Amicor AB 采用的抗菌 剂为化妆品中常用的Triclosa(n 二 氯苯氧基氯酚), Amicor AF 采用 的则是可消灭毛癣菌的抗菌剂 Trichophton。这两种纤维可混纺 使用(Amicor Plus)。
媒体
Zn、Ti、Co、Ag、Sn 及其氧化物
致病菌在纺织品上大量繁殖 后不仅会产生令人不快的气味,更
以及 SiO2、Al2O3 等,开发的纤维 包括 PA、ES、PA/PET 等。
天然纤维→微生物→适宜的 会通过间接的方式传播疾病。如在
有关含 Ag沸石抗菌剂易使断
温湿度→微生物分泌酶水解→放 医院、宾馆、饭店、浴室、养老机 头增多、纺丝发生困难,且产品
· 52 ·
针 织 工 业
2004 年 2 月第 1 期
到纤维中抗菌剂的添加量较少, 人们仍以含 Ag 沸石为首选的添 加剂。 3.1.2 含Ag沸石的抗菌机理
有关含 A g 沸石的抗菌机理 目前尚未完全弄清楚,平松宪二 推测:
a. Ag+离子从纤维内部缓慢 地扩散到纤维表面;
b. 细菌附着在纤维表面上, Ag+ 离子进入细菌细胞内;
性能。如纳米级的 TiO2、ZnO 在 阳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在空气
和水份存在的环境里,自行分解
出自由电子并产生带正电的空穴:
ZnO/TiO2+hv e -+ h+ e-+ O2 ·O2- h + H2O ·OH + H+ 所 产 生 的 羟 基 自 由 基·O H
和
超
氧
c. Ag+离子与细菌细胞内对 繁殖起重要作用的蛋白酶上的巯 基结合使之失活;
d. 细菌无法繁殖并被杀灭; e. Ag+又重新游离出来,进 行新一轮的反应。
含 Ag 沸石抗菌剂具有抗菌 率高、对人体安全无害,耐热稳 定性好、抗菌效果持久、对 MRSA 有特效、特别适用于熔纺工艺等 特点。 3.1.3 以金属及其氧化物为主体 的抗菌剂体系
1998 年,上海市合成纤维研 究所首次推出采用有机抗菌剂的 共混熔纺抗菌纤维,并迅速在 PP、PET、PA、ES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PP 纺黏法非 织造布等40多个产品领域实现产 业化生产。
2000 年,东华大学推出以聚 亚己基胍和双胍盐酸盐为抗菌剂 的共混熔纺抗菌 PP 纤维。 3 对用于共混熔纺纤维的抗菌剂 的基本要求
a. 广谱抗菌,对细菌、真 菌、放线菌和藻类广谱抗菌;
b. 抗菌率高,具有较高的 抗菌、抑菌作用,不受后道加工 影响;
c. 对人体安全无害,能满 足生态纺织品的要求;
d. 与成纤聚合物有良好的
相容性; e. 耐洗性好,抗菌效果持
久; f . 热稳定性好,能耐熔纺
高温而抗菌效果不受影响; g. 化学稳定性好,能经受
mp ≤ -10 ℃的液态聚酯(例:己
二酸 /PEG/EG 共聚物)与 0.1%~
5% 的复合磷酸盐(含Ag、Cu、Zn、
Sn 和 Pb 及 碱 金 属 、碱 土 金 属 、Al、
四价金属离子)混和,再与 PET
共混熔纺,产品的杀菌性能良好。
3.1.5 光催化抗菌剂体系
某些纳米材料因其高的表面
性能而使其具备某些光催化氧化
抗菌黏胶通常使用 M g 、C u 、 Z n 、A g 化合物、季铵盐以及 Triclosan等,但产品开发并不多见。 抗菌醋酯纤维的出现相对较晚, 但到目前为止报道的仅有的两种 抗菌醋酯纤维均已实现产业化生 产,它们是赫斯特-塞拉尼斯公 司与 Microban 公司合作研制的 Microsafe纤维和Novacefa公司推 出的 Silfresh长丝,这两种纤维所 用的抗菌剂均为Triclosan。
作用机理和应用。对开发的 AMF 系列抗菌纤维和产品进行了具体说明,对检测方法和结果进行了
介绍。
关键词 微生物 纺织品 抗菌纤维 抗菌剂 检测方法
中图法分类号 TS 182+.5
1 微生物与纺织品
急性乳腺炎、脓性中耳炎以及败 纤维开发的主流。
血症等。
某些金属及氧化物也常被选
1.2 纺织品是传播致病菌的重要 作抗菌添加剂,如 Cu、Ge、Mg、
国内最早开发成功的是原中 国纺织大学的 AB 抗菌腈纶纤维, 其原理是在 PAN 纤维上接枝两个 具有协同效应的基团,使纤维具 有抗菌功能。但由于含有 Cu离子 而使纤维带有特定的蓝绿色,对 扩大应用带来很大的局限。
采用含 Ag沸石,以共混熔纺 制备抗菌纤维近年来在我国取得 长足进展,产品包括 PET、PP、PA 和黏胶等。
2.1.4 具有光催化抗菌功能的纤 维
帝人公司1998年取得一项采 用光催化原理制备抗菌纤维的技 术专利。该纤维基材为 PET,内 含 0.5%  ̄10% 、平均粒径≤ 0.01μm (n m )的氧化半导体构成的光催 化粒子,经放电处理后具有抗菌 功能。另一项较新的美国专利采 用光活化非浸出染料处理纤维素 纤维,使之在光照下放出氧原子 而杀死细菌和病毒。 2.2 国内抗菌纤维的开发情况
道粘膜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 础的共混熔纺抗菌纤维,品种涉 剂,与丙烯腈/丙烯酸甲酯/丙烯
皮肤湿症、癣、鹅口疮、消化道、 及 PA、PET、PET/PP 和 PP 等,并 磺酸钠共混湿法纺丝制备出不含
呼吸道和泌尿系统炎症、疖、痈、 已成为目前日本市场上熔纺抗菌 Ag 沸石的共聚抗菌腈纶。
2004 年 2 月第 1 期
PVA 抗菌纤维产业化的报道 不多,近年来仅见可乐丽公司的 几项专利。
抗菌聚氨酯纤维的开发除 了采用含 Ag、Cu、Zn 或类似具 有抗菌作用的金属离子的沸石 外,还有采用微胶囊技术的共混 纺丝方法,其抗菌剂组份分别为 聚己二胺双胍盐酸盐和日本扁柏 木油。 2.1.3 以后处理方法制备抗菌纤 维
德国纺织研究院采用电子束 使成纤聚合物在某一特定的部位 产生活化,再用抗菌剂分子链植 入。西川昭文将 PET 纤维用低温 等离子体照射,使阳离子性单体 在纤维表面进行接枝聚合,通过 离子键使金属酞花青衍生物固定 在纤维表面,使之具有抗菌消臭 功能。
通常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 聚酰胺纤维—Lyvefresh-N,1991 当活跃,而且对抗菌剂的选择范
危害,但一旦菌群失调,少量致 年又获得抗菌聚酯纤维的专利。 围也相当大。
病菌就会大量繁殖,并通过人体 此后,东丽、可乐丽和帝人等公
1992年,日本Sangi公司以含
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生殖 司又纷纷推出以含 A g 沸石为基 Ag、Cu/Zn 的羟基磷灰石作抗菌
SiO2 和 TiO2,而 PET 中含 SiO2,粒 径0.01~50μm,含量 0.05%~10%。
3.1.4 以磷酸盐为主的抗菌剂体
系
采用以磷酸盐为主体的抗菌
剂体系据称可以有效地解决使用
含Ag 沸石可能引起的断头增多、
纺丝困难以及产品易变色的问
题。日本可乐丽公司将 1.0% 的含
1. 5 m o l A g+的三聚磷酸铝粒子
面取得两项专利。
色→异味
2.1.1 无机抗菌添加剂与成纤聚
有关熔纺工艺使用有机抗菌
土工织物→微生物→力学性 合物共混熔融纺丝方法
剂的已有报道。
能下降→对安全造成隐患
1986 年,日本钟纺公司推出 2.1.2 共混湿法纺丝方法
1.1 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第一种以含 Ag 沸石为抗菌剂的
聚丙烯腈抗菌纤维的开发相
· 50 ·
针 织 工 业
2004 年 2 月第 1 期
抗菌纤维的最新进展
——采用有机抗菌体系的永久性抗菌纤维
王建平
(上海天祥集团,上海 200233)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抗菌纤维的发展概况,对用于共混熔纺纤维的各种无机抗菌剂和有机抗菌
剂提出了基本要求,经过对抗菌剂的筛选,认为 AMA 抗菌剂特别理想,并分析了 AMA 抗菌剂的
出 营 养 物 质 → 繁 殖 → 纺 织 品 霉 构等公共场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易变色等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注
变、脆化、力学性能下降→损坏 2 国内外抗菌纤维的发展概况
意,采用以磷酸盐为主体的抗菌
合成纤维→各种助剂→微生
1984 年,日本品川燃料公司 剂体系据称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
物营养源→微生物繁殖→各种酸 首次开发成功以含 A g 沸石为代 题。可乐丽公司作了尝试并取得三
(平均粒径 0.5μm)和 1.5%的可流
动的聚酯增塑剂与 P E T 共混熔
纺,抗菌效果的耐洗性良好。日
本帝人公司将 0.2%~10% 由磷酸
铝、磷酸钙陶瓷粉和金属(Ag)化
合物组成的复合抗菌剂在 PET 缩
聚时加入,然后纺丝。帝人公司
的另一项专利是:将黏度≤ 30 泊
(25 ℃)、羟值(V) ≤10 mg KOH/g、
在含 Ag 沸石成为近年来开 发熔纺抗菌纤维首选抗菌添加剂 的同时,一些金属及其氧化物亦 常被选择作为抗菌添加剂。可乐 丽公司采用 0.1%~10% 平均直径 ≤10μm 的 Cu 化合物和平均直径 ≤ 10μm 的 Ge 或 Ge 化合物与可成 纤聚合物相容的介质湿态研磨并 干燥后再与含 0.4% TiO2的PET捏 和、共混纺丝,如含 0.5% GeO2和 3.0% Cu,这种纤维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特别有效。尤尼契克公司以 Mg 为主要成份的硅酸盐与 PET 共混纺丝,再进行碱减量处理制 取具有良好白度的抗菌聚酯纤 维。可乐丽公司纺制的抗菌 PA/ PET 复合纤维,PA 中含 Cu、Ti、
许多金属离子具有杀菌防霉作 用,其杀菌活性按下列顺序递减:
Ag >Hg >Cu >Cd >Cr >Ni >Pb > Co >Fe
在上述金属离子中,有相当 一部分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离 子,因此实际使用的主要是 Ag+、 Cu++ 和 Zn++ 等金属离子。研究表 明,含 Ag 沸石的抗菌效果(抑菌 率)最高,含 Cu 沸石次之,含 Zn 沸石位居第三。但在色相上,含 Ag 沸石为黑褐色,含 Cu 沸石为 棕色,而含 Zn 沸石为白色。考虑
后道各种化学处理而不影响抗菌 效果;
h. 对纺丝工艺无任何不利 的影响;
i . 对成品的各项理化性能 无任何不利的影响。
很显然,能同时满足上述要 求的抗菌剂并不多见。 3.1 无机抗菌体系 3.1.1 以沸石为载体的金属离子 抗菌剂体系
采 用 以 沸 石 为 载 体 ,与 某 些 具有杀菌作用的金属离子进行 离子交换制得的无机抗菌剂是 目前熔纺抗菌纤维产业化生产的 主流。沸石的主要成份为 SiO2/ Al2O3,来源于天然矿石,经煅烧、 化学处理而成。用于纤维共混纺 丝的沸石还必须经过特殊研磨处 理制成超细粉末,如丝光沸石 (SiO2/Al2O3 摩尔比为16)。将丝光 沸石与 Ag+、Cu++ 和 Zn++ 等进行 离子交换即制得以沸石为载体的 无机抗菌剂。
性或碱性代谢产物→聚合物大分 表的无机抗菌剂,为抗菌纤维的 项专利,产品涉及 PET 和 PE/PET
子链降解→力学性能下降、外观 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并在90年 复合纤维。日本帝人公司也在采
变化
代形成了高潮。
用磷酸盐抗菌剂体系制备 PET 方
纺织品→放线菌、藻类→着 2.1 国外抗菌纤维的开发情况
化
物
阴
离
子
自
由
基·O
- 2
非常活泼,有极强的化学活性,
能与多种有机物发生反应,从而
杀灭细菌、消除残骸和分解毒
素。必须注意的是:所采用的添
加剂必须达到纳米级的水平才有
此光催化作用。
3.1.6 采用无机抗菌剂体系存在 的问题
尽管无机抗菌剂体系已在抗 菌聚酯纤维的制备中获得成功的 应用,并具有对人体安全无害、 抗菌效果较为理想、耐洗性好和 耐热稳定性好等优点,但仍存在 诸多的问题,使这类产品的发展 受到一定的限制,如:Ag 系抗菌 剂易变色,使纤维产品在生产和 使用过程中发生色泽变化、Ag 离 子的抗细菌性能优良,但抗真菌 效果不理想。目前所采用的无机 抗菌剂的粒径一般都在0.1~50μm 之间,并未真正达到如报道所说 的纳米级水平,而且颗粒的均匀 性亦不理想,这对熔融纺丝带来 很多不利的影响,最明显的问题 是易堵喷丝板,给长时间的连续 纺丝带来困难,造成单耗高、成 品率下降,而且含 Ag 沸石添加剂 的价格较高,用量较大。虽然许 多文献报道采用无机抗菌剂的熔 纺纤维的抗菌率可达 90% 以上, 但目前日本几家大公司所生产的 含 Ag 沸石系熔纺抗菌纤维的抗 菌率一般都在 70%~80% ,这是 为降低纺丝难度、减少变色对纤 维外观的影响而在抗菌率和抗菌 剂含量间寻求一个综合平衡的结 果,这为开发后道以混纺为主的 产品时如何保证最终产品具有一 定的抗菌效果的要求带来了难 度。磷酸盐系列抗菌剂虽然可以 解决含 Ag 沸石带来的变色问题, 但同样由于颗粒度比含 A g 丝光 沸石更大而无法真正取代含 Ag沸 石,实际应用并不多。目前的无机 抗菌剂因颗粒度问题而无法应用 于超细旦纤维的纺制。具有光催 化抗菌作用的抗菌纤维必须使用 纳米级添加剂,不然无此作用,这 给降低生产成本带来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