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合集下载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与作用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与作用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与作用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和“消极”的双向作用,接着阐述了传统道德的三大特征以及对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影响。

我们今天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系统,受中国传统文化诸方面制约和影响,我们必须利用传统文化中对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以做出正确抉择,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观;现代化;影响1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特指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各民族共同表现出的一种传统的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它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它更能集中代表和反映中国文化的特色和个性。

中华传统文化是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与其它国家和民族相比,有着自己的特征。

1.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有着顽强的再生力中华文化,经过五千年来炎黄子孙长时间地创造积累,虽历尽沧桑但绵延不绝,得到了完整有序的保存和发展。

中华文化还呈现出继承与变异、对立与统一的生生不息的状态。

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取代,但在新的形式中却又凝聚着永久性的民族精神。

从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整体来看,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是一种从未出现过中断的文化。

1.2 具有鲜明的整体特征的同时又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幅员辽阔,中华传统文化以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为主体。

同时,又是多民族文化相互补充的具有鲜明整体特征的文化。

由于各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一种多元化倾向,所以它既博大精深,又丰富多彩。

1.3 长于积淀,注重交流,有相当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开放性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积淀型的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当稳定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先祖在接受、改造外来文化的同时,又不断向外输出自身的文化,即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又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现代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双向作用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在历经种种痛苦、曲折之后终于在70年代末开始了建设现代化的宏伟事业,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人们不仅仅感受到科学技术落后、物力财力匾乏给我们的发展所带来的痛苦,更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许多人思想观念落后、思想方式的陈旧给予现代化建设的沉重负担。

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演讲稿

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演讲稿

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这一重要的话题。

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积淀,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包括了我们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等各个方面。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传承着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现代价值观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平等和多元化,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创新,但与传统文化相比,它们又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呢?我认为,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应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它给我们
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底蕴,而现代价值则给我们带来了更
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应该相互借鉴、相互
补充,使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尊重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我们民
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同时也要接纳现代价值观念,开放包容,与时俱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推动
我们的社会发展。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在我们的生活
中相得益彰,让我们的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
加和谐、稳定、繁荣。

谢谢大家!。

浅议传统节庆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浅议传统节庆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我 国 的传 统 节 日源 远 流 长 ,绚 丽 多 姿 , 留存 着 人 类 独 特 的 文 化 记忆 ,如春 节 、元 宵 节 、清 明节 、端午 节 、七 夕 、 中秋节 等 等 ,蕴涵 了厚重 真 切 的传 统文 化和 民族精 神 内涵 。在漫 长 的农 耕 时代 ,传 统 节 日对 人们 的社会 心 理 、价 值观 念 、道 德标 准 、 审美 特 性 及至 民族 精神 产 生过 重大 而深 远 的影 响 。 文化 建设 作 用 1 . 传 统文 化价 值 中 国 是 个 民 俗 节 庆 众 多 的 国 度 。千 百 年 来 形 成 的传 统 礼 俗 蕴 涵 着浓 厚 的伦 理 观念 和 丰 富 的人文 精 神 ,真 善美 以及 和 谐 的精 髓 被 发挥 得 淋漓 尽 致 。传 承 民族 文化 ,弘扬 民族美 德 ,散 发着 爱 家 、爱 国 的浓 厚气 息 。这 些正 是 民族 凝 聚力 和 向心 力 的体现 ,也 是 民族文 化 的魅力 所在 。


得 到更 好继 承 与 发扬 ,还 可 以使 身 心得 到更 好地 放 松 、愉悦 。这 样 既深 厚旅 游 形式 的文化 底 蕴 ,同 时也 减少 对 自然 生态 环境 的破 坏 ,还 更有 利于 对生 态环 境和 乡村 性 的保护 。 ( 3 )一 个 具 有 民族 特 色 的传 统 文 化 , 是这 个 民族成 员相 互 认 同 的重要 标 志 ,更 是该 民族 凝 聚人 心 的永 久粘 合 剂 。因此 ,发 展 节庆 旅游 ,就 是在 一 定程度 上促 进着 民族 内部 的 团结 。 三 、社 会建 设作 用 1 . 传 统 节庆 的文 化精 神 我 国传 统 节庆 中,蕴 涵 了深 厚 的传 统文 化和 民族精 神 ,和 谐 对 称 、淑 世精 神 和乐 观 自信 。这 种 文化 精神 由传 统 节庆 所 负载 和 传 播 ,并起 到 了渲染 文化 气氛 、塑 造 民族性 格 的重要 作用 。 ( 1 )和谐对 称 中华传 统 节庆 文 化在 倡 导和 谐 方面 ,从 节庆 的时 间 、娱 乐形 式 与饮 食 内容 等方 面 的活 动 安排 ,无不 体现 着人 与 自然 和谐 。在 我 国 ,很 多传 统 节庆 都 是在 农耕 生 活 中产生 ,因此 就 出现 了忙 闲 有 致 的特 点 。从 流传 至 今 的传统 节庆 来 看 ,基 本上 是 冬天 农 闲期 间 安排 的节庆 活 动相 对较 多 ,而 夏 秋农 忙 时节 ,则 相对 较 少 。这 种 与 自然 的和谐 配合 ,同样 能够表 现 出其 一贯 的和谐 精神 。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协调思想的现代价值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协调思想的现代价值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协调思想的现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协调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一、道德储备1、调节内心:天人协调思想强调保持心性平和,安处万物所归性,入其天地之定,符汉春秋至理之道,专心致力于社会正义,保持正气正意。

2、以善为本:天人协调思想强调“以善行良,以善为本”的人生哲学,反对恶行为,崇尚无私的奉献,努力提升自我完善,以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3、环境伦理:天人协调思想强调尊重环境自然,秉持诚实守贞、筑设社会公义之道,严格执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原则,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社会凝聚力1、强化节日:天人协调思想提倡,要铭记传统文化,用节日来维持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鼓励人们把传统的意义融入到今天的生活中,增强社会凝聚力,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2、弘扬礼仪:天人协调思想提倡,尊重礼仪,克制自己,尊敬自然,重视老人、父母和社会长辈,以表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表达对社会凝聚力的支持和肯定。

3、维持思想要求:天人协调思想贯彻朴实无华、实践为真等原则,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特别是要使儒家文化走入社会各行各业领域,对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实现知行合一1、立足实践:天人协调思想重视实践经验,强调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天人的协调,通过实践去完善自身的行为表现。

2、追求卓越:天人协调思想赋予人们一种不断求知的宗旨,鼓励探索知识,引导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而实现人类对知识向上进步的目标。

3、包容理解:天人协调思想强调,要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面对不同的文化、宗教信仰的关怀理解,以求达成不同的人们之间的平衡。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协调思想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全面的道德储备,使得儒家文化在今日仍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为我们营造和谐幸福的社会,为我们做出积极贡献。

浅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浅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浅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形成和演化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中国文化,并启发人们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思想。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记忆库”,它不仅包含了中国历史的精华,而且还包含了许多对现代生活有益的思想。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中国历史的真实情况,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们来解决当今社会问题。

其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从而为我们的精神和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获得文化认同感,让我们明白自己是中国人,并让我们尊重自己的文化遗产,并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总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思想,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并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感更强。

浅议客家家规家训文化内涵及当代意义

浅议客家家规家训文化内涵及当代意义

浅议客家家规家训文化内涵及当代意义客家人是中国人口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江西和台湾等地。

客家人以其勤劳、坚韧、节俭、善良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客家人的家规家训文化是客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客家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规范,对客家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客家家规家训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当代意义,对于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培育良好家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浅议客家家规家训文化的内涵及当代意义。

一、客家家规家训文化的内涵1.核心价值观念客家家规家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主要体现在对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的处世态度。

客家人重视家庭和谐,强调孝道、忠诚、正直、诚信等传统美德。

在客家家庭中,父母、长辈的话语权较大,子女、晚辈则要尊敬和听从长辈的意见。

客家人注重家族观念,传承家训,重视家族的传统和荣誉,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相互扶持。

2.生活态度客家家规家训文化还深刻影响了客家人的生活态度,包括对劳动的态度、对待财富的态度等。

客家人勤劳朴实,崇尚节俭,注重积累财富,但不铺张和攀比。

他们重视劳作,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取丰收和富足。

客家人还重视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承和学习,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得到提升和成功。

3.行为规范客家家规家训文化除了对家庭成员的行为有明确规范外,对于人际关系、社交礼仪等方面也有着一定规定。

客家人讲究礼貌待人,讲究信用和诚信,重视守时和守信。

在人际交往中,客家人重视友情和亲情,注重和睦相处,强调互助和善意。

客家家规家训文化内涵丰富,涉及到家庭伦理、生活态度、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对客家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客家家规家训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弘扬传统美德客家家规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弘扬了孝道、忠诚、诚信、劳动等传统美德,对当代社会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演讲稿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演讲稿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传统文
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它
承载着历史的沉淀,传承着民族的精神。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价值变得愈发重要。

首先,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它蕴
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传统文化可
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根源,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它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祖先留下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
保持清晰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其次,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软实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技艺,这些传统技艺和工艺品是我
们民族的独特标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
展可以为我们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强大的支持,为我们
民族的软实力增添新的光彩。

最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力量,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可以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可以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保持高尚的品格和优良的行为。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为我们民族的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提供强大的支持,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力量增添新的动力。

因此,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我们应该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芒!谢谢大家!。

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最新 传统文化

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最新 传统文化

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论文最新传统文化浅议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精神支柱,是幼儿形成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可以了解和体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其次,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礼仪、诚信等价值观念,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此外,传统文化还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应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首先,通过绘本、故事、歌曲等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

例如,幼儿园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传统故事,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其次,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传统节日习俗体验等,让幼儿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幼儿园还可以邀请一些传统文化专家或者艺术家来幼儿园进行讲座或者表演,让幼儿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

首先,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智力、身体和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

其次,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幼儿可以建立起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教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浅议

语文教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浅议

教育艺术广场©语文教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浅议◎陶继文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从古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养分,也是世界历史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璀璨宝物。

而当今传承、发展和创新这些优秀文化的重任,有很大一部分都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肩上。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为了不辜负时代使命,就应当引领学子们品味这璀璨宝物的内涵,吸收它的养分,把宝贵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在课堂上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渗透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1.加强对汉字文化的教学,发掘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

教师在进行识字和写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字背后蕴藏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知道无论是简单的象形字、会意字还是复杂的形声字,每个汉字都有它自己的意义。

比如学习“信”字时让学生思考:为何“信”是由“人”和“言”组成?思考交流后悟出做人要“言而有信”,每个人都应当讲信誉,做有诚信的人。

这样,我们才能幸福地生活在一个和谐温暖的社会。

教学“孝”字时,和学生分析上面部分表示老人、长辈;下面是表示孩子、晚辈。

孝敬长辈、尊敬长辈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将它传承下去。

在教学汉字时尽量多地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将汉字所反映出的文化信息传达给学生,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

2.发掘传统文化素材中的道德因素,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篇章,这些文章或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或蕴藏深刻的做人道理,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绝好题材。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些优秀篇章中的传统美德思想,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深入体会,通过一些鲜活的实例触动学生的心灵,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素养诵读经典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也可以让学生的眼界更宽阔,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会更高。

浅议中庸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议中庸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议中庸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摘要: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其中,中庸之道作为其核心,从古至今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

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但在当代中庸时常被视为无所作为、消极保守的代名词。

本文通过从中国哲学史角度探寻中庸的本意,思考当下社会当代人对中庸的错误理解与运用,理解中庸之道的重要意义,对于素质的培养、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儒家中庸之道现代意义一、儒家中庸之美(一)中庸思想的形成发展1、中庸的释义关于“中”,《说文解字》认为:“中,内也”,即里面、中心的意思。

唐兰认为“中”是一面旗帜[1],代表的是具有抽象、标志性或是模范作用的人或物,能够把群众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从而引申出“中央”、“中间”的意思。

而雷庆翼认为“中”的本义是事物的中点或中部[2],有平衡和中央的意思从而引申出“正”,即不偏不倚的意思。

后来“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引为遵守、符合某项要求或规则标准。

而关于“庸”,王夫之《读四书大全》卷二[3]:“若夫庸之为义,在《说文》则云:庸,用也。

《尚书》之言庸者,无不与用义同。

”在这里“用”通“庸”,用就是能够做,可以做,因此可以把“庸”视为使用、施行、平易可行的意思。

2、中庸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庸”是儒家的基本思想观念之一,《中庸》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并为后世儒家编入《礼记》成为儒家基本经典之一。

但在中唐之前,《中庸》并未受到充分地的重视,直到宋代才有儒家和佛家的大力推崇,至朱熹把《礼记》编定为《四书》之一,才确立了其在儒家经典中的特殊地位。

唐宋时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个阶段,表现为佛教与道教势力日渐增强,形成了儒家与道家斗争激烈且愈演愈烈的局面。

从小被儒学熏陶韩愈极力推崇孔孟之道,为了弘扬儒学对道教和佛教进行过猛烈的批判,并在吸收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道统,开创道统观先河,主张仁义道德应一脉相传,以求恢复儒家的统治地位[4]。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标签:标题]篇一:浅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浅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历代流传下来的。

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进而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和进行全面素质教育,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美德教育一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 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前赴后继, 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 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

得到普遍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崇尚伦理道德所谓“在其位, 谋其政;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要求形成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道德价值体系, 作为个人必须要有做人的底线。

每个人都有相适应的个人的地位、责任、义务和权利。

说自己该说的话, 做自己该做的事。

(二)注重人文理性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实体存在, 重视人的精神存在, 注重对人进行礼乐的教化。

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 人被看作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根本。

天地之间人为先、人为贵, 重视人生、重视人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构成了以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

(三)强调和谐观念即一种天人关系的和谐,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过无不及的行事原则。

而这当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天人合一”。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 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事物的方法论。

例如《黄帝内经》论述问题的一大特色就是把天、地、人三者结合起来统一考察。

它无形中让人形成了从联系中和整体中看待问题、强调整体、强调和谐的思维方式。

(四)倡导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人们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 面对现实的状况所产生的一种理性思考, 是以沉毅的思想面对显示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理智富于远见的精神状态, 是充满了辨证思维和中和思维的理性精神,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浅议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当代价值

浅议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当代价值

浅议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当代价值作者:王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7期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悠久历史的文明之邦,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包括孝文化合理价值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新时代,传承和创新孝道文化,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孝道;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95-01“数千年来,传统孝道承载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晚年生活,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而广。

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

”[2]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敬亲、侍奉、立身、善终。

”一、孝道文化的传统内涵孝,首先表现为一个“敬”字。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也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

”孔子认为,只把“孝”看成只是“能养”,只给父母吃穿那是不对的,在奉养的同时,必须要尊敬和爱戴以及爱护,和颜悦色的去和父母相处。

其次,孝表现为一个“养”,“孝”最早见于甲骨文,《说文解字》上讲,孝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

“孝”字的构成,体现着父慈子孝,人间真情。

再次,孝还表现在“立身”上。

《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孝之终也。

”成人之后,在社会上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树立了自己的志向,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

为国家和社会做了贡献的同时,也给父母带来了荣耀,这也就是对父母的孝,而且是很有价值的孝。

最后,孝还表现为一个“祭”字。

所谓“养老送终”,除了抚养之外还要送终和祭祀。

中国人对生命非常重视和敬畏,对于已逝对象的孝还表现在如何纪念死者。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作用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不同的人、不同的党派、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其拥有的经济基础、政治利益、社会环境不同,意识形态也会有所差别。

中国正处在政治、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家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意识形态趋于多元化。

坚定不移地维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反对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整体安全的意识形态保证。

①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它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主要阵地。

②从杜勒斯“和平演变”政策的提出到美国“西化分化”战略的实施;从纸介传媒、电台、电视台的仇共、反共、丑共宣传到互联网的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恶意炒作;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煽动“颜色革命”;从西藏打、砸、抢、烧事件到启东占领市政府事件;从台湾的“太阳花”学潮到香港的违法“占中”……某些西方政治势力,无不倾力发动意识形态战。

他们在意识形态战中的常用手法是,炫耀西方价值观,颠覆传统思想体系,抹黑当局的历史和现状,混淆是非判断标准,造成意识形态纷争,扰乱社会心理平衡,最后达到制造政治动乱的目的,以推翻他们不喜欢的政权或其认为是自身潜在对手的政权。

③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指导性作用,同时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意识形态的根本使命。

④鉴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的共产党自建党以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毛泽东曾说过:“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⑤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始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他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深刻反思,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新确立了科学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原则。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说“‘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今社会的影响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今社会的影响
国, 也 不会 有 中 国 的今 天 。 自强 不 息 的 奋 斗 精 神 , 更在当今的和平社会中得到提倡和发 扬。 它使 人 们 不 甘于 社 会 现 状 , 引导 I 匈 更 高 的 目标 迈 进 , 而 当缺 乏 这 种精 神 , 会使人 们 只 与平 凡 有缘 , 而 永 远 不 能 将 自己的 理 想 成 为 现实 。
价值取 向、 道德情 操、 生 活方式、 礼仪制度 、 风 俗 习惯 、 宗教信仰 、 文 学 艺 术、 教 育 科 技 等诸 多层面 的 丰 富 内 容 ” 。
“ 小米加步枪” 打 败 了 日本 主 义和 “ 飞 机 大炮华人民共和 国, 所 以说 如 果 没 有 自强 不 息 的 奋 斗 精 神 , 就 不 会 有 今 天 的 中
浅 议 中国传统 文化 对现 今社会 的影 响
关 岩卿 沈 阳 工学院 机 械与 运 载学 院
摘要: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传统文化博大精 深, 文化本身是 个动态的概念, 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 本文首先探讨 了 中国传统 文化的内涵, 分析了它在现今 社会 的体 现 , 重点研究了中国传统 文化
三、 中国 传 统 文 化 对 现 代 社 会 建 设 的 积 极 作用
中 国 传 统 文化 “ 是 指 在长 期 的 历史 发 展 过 程 中 形 成 和 发 展 起 来 , 保 留
在 中华 民 族 中 间 的 具 有 稳 定 形 态 的 中 国文 化 , 包括思想观念 、 思维方式 、
们 的 各 方面 影 响 , 社会效应非常好, 因而 顺 应 人 们 追 求 美 好 的 心 里 愿 望 , 从
而 有生 命 的 存 活 了几 千 年 。

想素质 , 而且可以扩大人们的文化知识 层面, 使人们的文化知识更渊博 ,

中国传统文化现状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现状论文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摘要:弘扬中华文化,需要我们摒弃任何文化成见,公正客观地对待人类在其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各种不同的优秀文化,正确认识各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这是发展和繁荣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的发展;重新认识;综合创新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66-02中国的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历史遗产。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发生以及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可以上溯到5000—7000年以前。

按照文化的总体倾向及本质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先秦时期到前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与成型期,这个时期中国文化的要素构成与本质特征基本成型。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乱的动荡年代,由于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竟然造就了较为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不同学派的学术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传统文化,使得我国古代文化不仅跨越了南北的广大地域,而且内容更丰富、更多样化,显示出了华夏文化的多元性的特色。

从历史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演变来看秦汉是一个融合的时代。

从先秦至汉,完成了中原华夏多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和构架基本形成,她们之间此消彼长、融会贯通,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特征。

(二)佛教东渐、儒道释并存与理学的形成东汉时期,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第一次受到外来文化——佛教的挑战。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剧烈动荡,战乱、灾祸、死亡随时降临,于是佛教的“因果报应”“三世轮回”便扎根盛行。

浅议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现实意义

浅议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现实意义

浅议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现实意义
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其次,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可以为世界医学做出重要贡献。

再次,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可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也可以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总之,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可以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独特的意义,它既可以塑造社会风气,又可以完善
社会制度,它本身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可以提升人们的道德观念,促进公民道
德建设。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能。

”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核心价值观,
通过鼓励人们崇尚“仁、义、礼、智”,促使人们尊重仁义、相敬如宾,凝聚起公共道德
价值,增强了公民道德实践行动的,从而提升了公民道德文明素养。

其次,传统文化注重社会交往的行为准则。

如“与善相遇,则众生欢喜”“有礼以敬,有义以合”等,它们赋予了人们在公共场合的行为适当的行为准则,它能激励和引导人们
以礼节、以义务、以智慧去建设社会,从而提升重视社会交往的水平,进而增强公民道德
的约束力。

再者,传统文化强调自律自控。

如“落叶自由落地,人自自由落跑”,“常以松柏为志”,等具有积极向上,勤奋努力,坚守正道的思想智慧。

它促使人们把道德自律作为公
民责任的一种自我要求,使自我要求成为日常行为的共同理念。

最后,传统文化注重求真务实,“求真、务实”作为建立真实世界观、促进真理追求,实现实践价值的一种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传统精神,强调务实、实际的行为的追求,使人们在实事求是的态度上获得了实质性的增加,从而提升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精神面貌。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既培养了人平等的仁义精神,又彰显了求真务实的真理精神,可
以引导公民正确的道德观念及道德追求,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充分体现出其在公民道德建
设中的独特作用。

这必将对当下和未来公民道德建设产生积极有益的作用。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俯观当今国内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和其之间的交汇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代中国,如何建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先进文化,已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思考的事情。

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非凡。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我们要继承精华去其糟粕,辩证的去看待它。

中国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为动力,它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它的影响力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而不至于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创造一种属于中国本国民族文化,才能让中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而不败。

当我们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常常骄傲地论及这么一个现象,即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从形成以来绵延五千年而从未发生重大断层的文化体系。

我们暂且不论形成这种“一枝独秀”的现象是由于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或是地理气候等因素形成的文化稳定性或保守性。

有一点是我们必须看到并引起重视的,那就是自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遭受了强烈的撞击与动荡。

这其中有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有狂热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冲击与“洗礼”。

可以说,自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后期,中国一直是多种文化厮杀的主战场,而这种文化的碰撞与争斗又往往只是声势浩大的论争与批判,到最后也并未培育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植根于中华大地上,反而激烈的战争留下的是无尽的荒凉,双向矛盾导致了中国文化不知何去何从。

也正是这种迷茫与彷徨,导致了当代中国人信仰的缺失,文化上的无归属感。

但是我相信,中国的传统文化绝不会沦丧,只是在一个阶段,当传统文化找不到融入当代社会恰当的形式时,就会自然的潜伏起来,潜伏于书经典籍,潜伏于国人民心,随着中国经济日盛,泰安日久,时间也会让人们的心境归于平和,从而更加冷静的思考,除了舶来的价值观,到底什么才是历史传至我们手中的精神财富?什么才能够让我们的民族灵魂得以延续?在文化氛围日趋开放和理性的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理性地分析我们的传统文化,必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摘要:中国具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中国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也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在中国不断发展的今天,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汲取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提高党校思政教育的效率性。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党校思政教育;融合发展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在众多的文化中,中华文化是唯一一个没有间断的文化,五千年历史孕育出了伟大的历史文化。

在新时代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着时代赋予的新的意义,把深入中华民族内心的优秀文化融入到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多年以来,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社会主义道路,党的思想也一直要求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独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创新的历史进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思想源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导向,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浓缩。

正是因为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才能汇聚出如此多的优秀文化,才能从这些优秀文化中总结出正确的价值导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问题提出中国智慧。

当今世界格局多变,全球经济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等局势席卷全球,恐怖主义、贫富差距、环境问题等也成为需要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

在这风口浪尖上,中华文化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始终坚持“以和为贵”的思想,强调“和而不同”,这样的思想对于解决当代世界局势中一些争端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社会群体通过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对人们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影响,使其自身的思想品德满足社会需求。

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与意义

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与意义

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与意义发布时间:2022-05-17T01:58:45.84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2期作者:李峰[导读]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李峰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新民路小学甘肃平凉 744000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过一系列有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指示。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文化自信,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表明了总书记及党中央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和尊崇。

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一直熠熠生辉,流芳百世。

然而,当今社会,物质文化、庸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

这就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匡正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显得尤为紧迫且重要。

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何使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与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有机融合;如何利用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对我们的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教育,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品质;如何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效融入道德与法治课,且如何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真正融入学生血液、渗入学生骨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化为学生实际行动,从而使学生成长为自强、上进、诚信、坚强且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爱党爱国的可靠接班人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老师一直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总书记的讲话、论述、指示及时、适时为我们道德与法治课老师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努力方向,我们新时代道德与法治课老师要深入思考总书记及社会现实交给我们的这个崭新的时代课题,要毅然决然承担起且出色完成这个时代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摘要】:俯观当今国内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和其之间的交汇融合已成大势所趋,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代中国,如何建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先进文化,已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思考的事情。

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之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非凡。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我们要继承精华去其糟粕,辩证的去看待它。

中国的发展需要以文化为动力,它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它的影响力是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而不至于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创造一种属于中国本国民族文化,才能让中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而不败。

【关键词】: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现代的传统文化影响力
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于是极力保护和弘扬它们。

在物质文化方面当被问及为中国的什么感到自豪是许多人的回答是,长城、四大发明等。

可是我们弘扬它们的目的不在于标榜中国在历史上多么强大与辉煌,因为这是一段逝去的荣耀。

而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创幸福的道路奠定基础,这也符合文化本身的定义:一切可以增进人类幸福的行为。

1.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创造的辉煌业绩
1.1文化体系
当我们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常常骄傲地论及这么一个现象,即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从形成以来绵延五千年而从未发生重大断层的文化体系。

我们暂且不论形成这种“一枝独秀”的现象是由于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或是地理气候等因素形成的文化稳定性或保守性。

有一点是我们必须看到并引起重视的,那就是自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遭受了强烈的撞击与动荡。

这其中有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有狂热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冲击与“洗礼”。

可以说,自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后期,中国一直是多种文化厮杀的主战场,而这种文化的碰撞与争斗又往往只是声势浩大的论争与批判,到最后也并未培育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植根于中华大地上,反而激烈的战争留下的是无尽的荒凉,双向矛盾导致了中国文化不知何去何从。

也正是这种迷茫与彷徨,导致了当代中国人信仰的缺失,文化上的无归属感。

1.2文化核心
但是我相信,中国的传统文化绝不会沦丧,只是在一个阶段,当传统文化找不到融入当代社会恰当的形式时,就会自然的潜伏起来,潜伏于书经典籍,潜伏于国人民心,随着中国经济日盛,泰安日久,时间也会让人们的心境归于平和,从而更加冷静的思考,除了舶来的价值观,到底什么才是历史传至我们手中的精神财富?什么才能够让我们的民族灵魂得以延续?在文化氛围日
趋开放和理性的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理性地分析我们的传统文化,必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当然这种回首不是自恋式、复古式的固步自封,而是以现代社会为参考系,衡量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成分,寻求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现代意义,继承和更新一切有利于发展当代中国文化的成分。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经济上成为大国的同时,成为文化上的强国。

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更加自信地屹于世界东方,坦然面对世界的风云变幻。

2.传统文化的价值
2.1特定意义
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的现代价值,首先表现在对其它文化的开放性上。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

但传统文化或儒学的开放性还有它特定的意义,那就是主张每一个体对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国家的开放性,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

这种参与感的特点是重在参与的实践过程本身,而不是过分看重当下的功利性的结果。

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们能够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文化动力。

在科学已经成为群体和社会的取向的氛围下,在群体的要求下接受和追求科学也就成为了约束自己行为的道德自律的真实内容。

修身养性的自我品格锻炼可以转化为树立、培养和坚守对科学文明的向往和信念。

在某种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科学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伦理在促成和助长这一趋势过程中的积极的作用。

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求变,《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大张旗鼓地宣扬通过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

可以说,变革与发展的互动,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如此的"正气"塑造出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维系着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

但传统文化并非不重视物质生命的价值。

以物质生命承传为基础的孝道思想,使承载于生命的道德意识和自然知识的传播推广受到重视,不论是为功名、为财富、为名声,它都鼓励人的积极努力。

尽管这个"为"的有意识追求本身在宋明以后成为"人
欲",但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它实际上支配着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价值追求。

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中国人追求的终极的价值理想就是"闻道"。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它既是传统的,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同时又是现代的,甚至与后现代文化也可以相容。

一阴一阳和合而成之"道",是"和而不同"的思维传统的产物。

无论是阴是阳,任何一性自身都不是完善的,而不完善就需要向完善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异性的补充,就需要外来之性与自性的亲和与转化。

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中西互补提供的最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就流行的以天人分合模式看待中西文化及其价值的观点来说,中国文化既非典型的天人二分,也不是简单地一体合一。

而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补。

天人合一缘起于人与自然的原始亲和关系,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无为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儒家的天人合一则主要是作为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发生作用,是儒家学者以伦理为本位建构自己的世界图景的产物。

认识人与自然的差别并进行合理的调节,考虑和尊重人的价值,并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是天人有分思想最为重要的特点。

正因为中国哲学是合一与有分的统一,所以并不缺乏作为哲学的基础的主体性的观念。

相信人本身的力量,相信主体能够把握客体,既是天人之际思辨的最合理的内容,也为今天中国的现代化所必需。

金币科技减重一站式解决方案
2.2思想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

中国最早摆脱了神的权威控制。

尽管中国古代也存在各式各样门类繁多的宗教仪式,如祭天、拜祖等等,但神学真正在思想信仰层面对人的控制或曰束缚是极少的。

“子不语乱力怪神”,“未知事人,焉知事鬼”,中国传统文化对鬼神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相反它更关注人,关心凡身肉体所构成的芸芸众生,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

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以及灿烂的传统文化,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称道。

这不仅对于树立中国的自信心,也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当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日益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当人们面临“后工业化”、“后现代”的心灵荒原,当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再也找不到价值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内倾”性品质,以及“内圣外王”原则,给了多少人以心灵慰藉。

当人们不再相信正义、善良,不再相信博爱和同情;当人们专注于爱情的肉欲性爱中,当人们只干着“损人利己”、“惟利是图”时,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纯粹性,给了多少人以行事准则,不再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找不到自我。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许多外国人所仰慕和倾倒,故宫、
长城总会赢得外国人赞叹。

这种真正属于中国的东西,具有十分重大世界意义。

英国著名历史学者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允许他自由选择时间和国度的话,他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公元1世纪的中国人。

可见,中国古代文化对外国人的吸引力。

如今,好莱坞,频频从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中取材,拍摄电影,这都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性。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准则。

未来中国发展比较好的减肥美体机构,大多会采取连锁经营的模式。

因为连锁店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开设新店的成本将下降,有利于扩大市场。

目前金币体重管理公司面向浙江、江苏、上海、北京。

进行单店特许加盟、区域特许加盟两种模式的全面招商!加盟商可得到专业指导与培训等人力,物力支持。

综上所观,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们在国际社会中和谐相处提供了行为准则参考,中国严于律己的礼仪文化,为让人们从容应对国际局势提供了行为准则。

中国文化中所蕴含的“和”的精神内涵。

对缓和国际矛盾,解决国际争端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时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增强了综合国力。

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意义值得我们去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

3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4、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出版社,200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