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俳体诗与日本俳句的比较

合集下载

日本俳句与中国唐诗艺术表现之异同

日本俳句与中国唐诗艺术表现之异同

日本俳句与中国唐诗艺术表现之异同
沈文凡;陈晓雷
【期刊名称】《日本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唐诗对日本俳句的创作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日本在文学创作,如俳句等方面借鉴了唐诗丰富多彩的词汇、巧妙奇特的构思以及表现形式等特质,同时二者的差异也较明显的:唐诗情感浓烈与澹然,壮美与柔美并存,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俳句则以纤丽和温婉见长,表现敏锐的季节感是日本俳句的特色.作为世界上最短小精炼的文学形式,就像唐诗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一样,俳句在日本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沈文凡;陈晓雷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日本俳句与中国六朝美学 [J], 王建刚
2.从松尾芭蕉的俳句看中国文化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J], 马文波
3.日本俳句与中国小诗、汉俳 [J], 刘静;陈琬柠
4.论禅学思想对唐诗和日本俳句的影响 [J], 李占稳
5.唐诗宋词对日本俳句意境营造的研究 [J], 惠丹娜;杨秀云;陈安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俳谐体诗与日本俳句之比较

中国俳谐体诗与日本俳句之比较
俳谐十五篇 ,为太子欢 。 除俳 谐文外 ,还有 俳谐 体诗 。 《 ” 韵学 大 成》
此松尾芭蕉被 尊为 “ 俳圣” ,他和其后 的与谢 芜村 、小林一茶 都是极具 代 表性 的俳人 ,深受大众喜爱 。 俳 句的真正独立要 到 明治时 期。此次 俳句 革新 的主导 者正 冈子规
( 87~10 )对传统的俳谐提 出严厉 的批评 ,他 认为俳谐连 歌缺少文 16 92 学价值 ,主张使发句独立成诗 ,定名为俳句 ,而过 去芭蕉 、芜村 、一茶

可能难 以登上所 谓的大雅 之堂 , 但在 民间却得 到了广泛地 流传 ,比如打
油诗 。这 是由俳谐体诗 的特 点决定 的 , 一般来说 ,俳谐体诗 具有 以下两
个特 点 :一是来 源于生 活,形象生动 ,虽然没有很高深 的意境 ,但是很
是在俳句 中一定会出现_个或者两个 表现季节 的词语 ,这样的词
中 国俳 谐 体 诗 与 日本俳 句 之 比较
徐 丽 丽
( 天津外 国语大学 日语学院 天津 300 ) 02 4
摘 要 :中国和 日 本在地理上 隔海相望 ,一直 以来相互 间在各个方面都有着 紧密的联 系, 日 的文化也深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本 文对 本 中国俳谐 体诗和 日本的俳 句进行 了比较 ,对 它们 的发展历 史及 关联性 、差异性等做 出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俳谐体诗 ;俳 句;滑稽 ;口语 ;差异性 中图分 类号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 ( 0 2 9 0 0 — 2 0 6— 2 X 2 1 )0 — 0 0 0
中国悠久长远 的历史文化 ,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周边邻 国有很 大的影
响 ,而 与 中 国一 水 之 隔 的 日本 更 是 汉 字 文 化 圈 里 极 为 重 要 的 成 员 之 一 。 有 讽 刺 意 味 ,喜 欢 使 用 富 有 生 活气 息 的 日常事 物 作 为 题 材 。

日本诗句俳句

日本诗句俳句

日本诗句俳句
日本的俳句跟中国的古诗也很类似。

日本人喜欢用俳句来表达情感,下面来看看日本着名的俳句有哪些。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类似于中国的绝句,俳句大多有“禅”的意味,并与侘寂、幽玄等日式美学相通。

第一次读到日本俳句时,就被其隽永质朴的内容,温郁深沉的情感所吸引。

如若懂得日语,更能体会俳句的美好,也更能贴近作者的本心。

这儿不得不提到俳句名人: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正冈子规……
我知道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

然而,然而。

——小林一茶
故乡啊,挨着碰着,
都是带刺的花。

——小林一茶
唯我在此,唯我在此,雪落下。

——小林一茶
我们在世上,
边看繁华,边朝地狱走去。

——小林一茶。

简论中日诗歌的差异性

简论中日诗歌的差异性
摘 要 :诗歌 是一种语 言 艺术 ,古典诗歌能 够集 中、深 刻地反 映 出一个民族的特质 。本 文利 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 三个方面探讨 中 日 从 两 国诗歌 所表现 出来的差异性。进而认为其形成的原 因与中 日两国历 史、地理、社会 文化 背景和民族心理有关。 关键字 :诗歌 ;俳 句;对称性 ;意境 ;生死现
文 艺评 论
简论 中日诗歌的差异性
黄丽 ( 江西省南昌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3 00 ) 300
文 章 中, 小泉八 云把 日本 诗 歌 比作寺 钟 的一击 ,其 妙处 在 于缕缕 的幽 玄的余 韵在 听者 心 中永 续 的波动 。野 口米 次 郎在 《 日本 诗歌 的精神 》 中又将 俳句 比作 一 口挂 着 的钟 ,本是 寂寂 无声 的 ,得 有 人 去 叩它一 下 ,这才 发 出幽 玄的 响声 来 ,所 以诗 的一半 要全 凭读 者 的理会 。 来看两 首 同样著名 的诗—— 空 山不 见人 ,但 闻人 语 响。返 景入 深 林 ,复照 青苔 上 。 ( 王 语 言在 文 化 中 的重 要 性 不 容 低 估 。 语 言是 人 类 最 基 本 的大 鹿柴 》 ) 众媒 介 ,是其 他一 切媒 介 赖 以传情 达意 的 大众 媒介 。早在 唐代 维 《 古池 々蛙 达 水 0音 ( 松尾 芭蕉 ) 的 中 日文 化交 流中 ,诗人 们运 用诗 歌 语言 进入 人 际间 的传播 与交 可以说这首五言绝句和 日本俳句 的意境很接近,但 比较起 流 。诗 歌 以语 言文 字为 载体 ,能 非常 细腻 地表 情达 意 。相对 于其 他 的文 学 体裁 ,诗歌 更 能 以最 简洁 的 手段 抵达对 象 的核心 。从文 来 , 中国诗 歌显 得过 于完整 。在 中国 ,仅仅 几个 字绝对 算 不上 一 学 史 的角度 来看 ,那 些没 有磨 灭 的古典 诗歌 能够 集 中也更 深刻 地 首诗 ,它 意境 虽好 ,但 太短 促 ,无法 将 诗意 深深 印入人 的头 脑 , 反 映一 个 民族 。也正 是两 国问 的文 化交 流传 播 ,中 日诗歌 多有 相 所 以只能 作 为一首 诗 的一部 分 ,就像 一幅 全 景 山水画 里 的一角 小 景,作 为点缀 , 同时起 发展 的作用 。 似之 处 ,在 日本诗 歌中常 常能呈现 出 中国诗歌 的渗透痕 迹 。

日本俳句相比中国古诗有什么特点?

日本俳句相比中国古诗有什么特点?

日本俳句相比中国古诗有什么特点?日本俳句,是一种有特定格式的古典短诗。

严格的俳句必须符合两个规则:第一,俳句由三行(5-7-5)共十七个音节组成,这里的音节以日文(假名)为标准。

第二,俳句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季节语。

可以是春、夏、秋、冬、新年、节日等季节用语。

也可以是众所周知能够表明季节的动植物或生活、自然用语。

俳句的由来日本中古的时候将中国乐府诗发展为和歌,格式是五句三十一音。

俳句是三行十七音,相当于是截短的和歌。

这有点像绝句被看成是截短的律诗,按日本学术界的说法,俳句的原型是中国古诗中的绝句。

比如近代俳句的代表人物正冈子规就曾说:“俳句、和歌、汉诗形式虽异,志趣却相同、其中俳句与汉诗相似之处尤多,盖因俳句源于汉诗绝句之故。

”俳句的具体发展脉络大致可以看作是:首先,受乐府诗影响发展来的“和歌”,主要采用汉字,用词追求典雅,主要在贵族中流行。

然后,以和歌的形式多人连唱,发展为“连歌”(也可看作是和歌的一种形式)。

接着,在连歌基础上,用词日本化、通俗化,句式更加简短,形成以滑稽诙谐内容为主的“俳谐连歌”。

最后,在俳谐连歌基础上,使发句独立成诗,形成追求瞬间情思感悟的“俳句”。

除了严格的俳句之外,俳句也发展出了,无季节语俳句,和抛弃一切格式的自由律俳句。

日本俳句早期代表人物及作品1. 山崎宗鉴(?—1553)当时日本流行和歌以及多人连唱的连歌,宗鉴自度不擅长连歌,另创俳谐与之争衡,被后世尊为“俳谐之祖”。

宗鉴提倡以口语俗语作讽刺揶揄,主张废除一切格律,但对季题却很尊重,后来成为俳句一大铁则。

宗鉴的作品大致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嘲世诙谐,例如:“良月若安柄,绝似佳团扇。

”“老朽轻抚地,蛙鸣似个长。

”另一种是安贫淡泊,例如:“入夜食毛栗,明月出山巅。

”“十月纸窗破,遂识金风寒。

”宗鉴临终时咏了一首“辞世”歌:“宗鉴,何处去?他界行。

”2. 荒木田守武(1472—1549)守武既擅长连歌,又热衷于俳谐,曾说:“俳谐连歌的格律当由我制定。

俳句简介

俳句简介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

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一、俳句的起源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

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连歌是开始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

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

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

连歌中承袭了中世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

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

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

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

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

这就是“俳句”的起源。

二、俳句的格式俳句是一种有特定格式的诗歌。

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当然了,这是以日文为标准的。

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

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

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象“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

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

这些“季语”通常带着现代日本人民对于幼小时代或故乡的一种怀念眷恋之情。

三、“俳圣”松尾芭蕉提到俳句,就不得不提到松尾芭蕉。

芭蕉被日本人称为“俳圣”,他对日本俳句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松尾芭蕉(1644—1694)日本江户时候俳谐诗人。

本名松尾宗房,别号桃青、泊船堂、钧月庵、风罗坊等。

生于伊贺上野。

他十岁开始做大将藤堂家的嗣子良忠的侍童。

良忠师从北村季吟学习贞门俳谐,因此芭蕉也对贞门很亲近了。

后来在江户,芭蕉写出了《谈林十百韵》,已经具有很明显的谈林俳谐风格。

日本的俳句

日本的俳句

日本的俳句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

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

俳句是中国古代汉诗的绝句这种诗歌形式经过日本化发展而来。

同时在日本以每日小诗的形式发展。

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中国古代汉诗的绝句体诗经过日本化发展而来,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

我国作家郑振铎《蝴蝶的文学》:“在日本的俳句里,蝴蝶也成了他们所喜咏的东西。

”艾芜《地貌的青春》:“脑海中涌起了诗意画意的涟漪,也就自然地记起日本诗人的俳句和短歌。

”无季俳句无季俳句,顾名思议,就是不要俳句中的季语。

一茶有一首俳句便没有季语:“施米亦为过,群雉皆相争。

”自由律俳句则彻底地连俳句的格式也放弃,虽然它一直未成为俳句的主导,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要写一写汉俳的话,还是写这种自由律的俳句要来的好一些。

自由律俳句在日本,最受欢迎的自由律俳句作家当属种田山头火。

山头火是一位来自于防府城的俳句诗人,一八八二年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他对文学非常感兴趣并显露出很高的才华。

因为患病,他中途退学回到了家里。

在这以后,他父亲破产,之后他又失去了妻子和孩子。

失去了所有的东西之后,他出家了,开始了他在日本流浪的僧侣生活。

他走到任何地方,总是要写俳句,来思考自然和人生。

因此,他被称作流浪诗人。

下面是一些山头火的俳句:“怀静心眠于花间”、“晨空何等清,云飘碧空间”、“ 夕阳无限好,吾辈须慎行,切莫误年华”。

俳句是一种有特定格式的诗歌。

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当然了,这是以日文(假名)为标准的。

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

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

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像“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

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

日本俳句是什么

日本俳句是什么

日本俳句是什么俳句是中国古代汉诗的绝句这种诗歌形式经过日本化发展而来。

同时在日本以每日小诗的形式发展。

下面是分享的日本俳句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

俳句的意境与汉诗更多有相通之处。

俳句的妙处,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幽情单绪,一种独在的禅味,从刹那间而定格永久。

而这种禅寂,在中国的诗歌里也屡有体现。

比如王维的诗句:“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偶然作》)、“一悟寂为乐,此生间有余”(《反复釜山僧》)等。

而日本俳句诗人,有很多能写汉诗。

也有很多,把中国的汉诗俳句化。

比如芭蕉的一句:“长夏草木深,武士留梦痕”便是引杜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作。

日本俳句欣赏与赏析正冈子规写春之将至:我庭の小草萌えいでぬ限りなき天地今やよみがへるらし.译文:我庭小草复萌发,无限天地行将绿。

正冈子规写春雨:春雨や傘高低に渡し舟译文:渡船春雨至船上伞高低。

网友唐棣:“俳句是传播微光与颤栗的诗。

”安德烈;贝勒沙尔的评价大概描绘出了这种体裁轻快优雅的特点。

我认为相比其它诗歌,俳句的特长在于用短小的语言带出悠远的意境,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上。

正冈子规写春之将至不过寥寥十余字,天地间的蓬勃生机竟欲透纸而出,写春雨如在眼前。

松尾芭蕉写初春:雪間より薄紫の芽独活哉译文:雪融艳一点,当归淡紫芽。

松尾芭蕉写夏天:蛸壶やはかなき梦を夏の月译文:章鱼壶中梦黄粱,天边夏月。

网友唐棣:“融雪”,“紫芽”,选取意象色彩素雅清冷干净,教科书一般的日式美学。

日本人惯用陶罐捕章鱼,称为章鱼壶。

以上几句都可成绝妙的电影镜头。

松尾芭蕉的千古名句:古池や蛙飛びこむ水の音译文:古池塘,青蛙跳入水中央,一声响。

网友唐棣:与古诗中“鸟鸣山更幽”相似又不同。

“鸟鸣山更幽”写的是鸟鸣衬的山林愈发幽静,而蛙跃句,则描绘的是亘古的沉寂被倏然打破之后又回归于更深的寂静。

日本俳句与中国词曲之对比研究

日本俳句与中国词曲之对比研究

21 0 2年 4月
Ap .01 r2 2
日本俳 句与 中国词 曲之对 比研究
周 艳 阳
( 连外 国语学 院 ,辽 宁大连 大
【 摘
16 4) 04 1
要】日本俳句与 中国诗歌 的亲缘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可是 在具体考察这种 亲缘关系时 ,人
们的视线往往局限于中 国诗歌的狭义范畴之内 ,很少涉及中国诗 歌广义范畴所 包含的词 曲领域 。作为
莫 是 离 中 ,甚 霎儿 晴 ,霎儿雨 ,霎 儿风 。 ”
芜村有 一俳 句 云 : 6 王 、 山 圭一 ) )1世 老 春
汉译 大意是 :虔 诚祭 蓬莱 ,再 祝老 年青 春来 ,长 寿福 满 怀 。
祭祀 山神是 日本 民族 自古以来就有 的民间习俗 ,但 以蓬莱为饰物 ,则宛然积聚着 中国文化 的印迹 。 记・ 秦始皇本纪》 有云 : “ 齐人徐市等上书 ,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日蓬莱 、方丈 、瀛洲 ,仙人居之。 ”芜 村此句 中的蓬莱 ,即中国古代传说中三神山之一的蓬莱山。渐人老境的芜村 ( 时年 6 岁) 0 ,写作此句也是 表达其求生梦仙的愿望。
第3 1卷第 4期
V0 - 1 No4 l 3 .
长春 师范 学 院学报 ( 人文社 会 科学版 )
Ju ao hn cu omaU ie i(u n i dSc c ne) o rl f agh nN r l n r tH maie a oi S i cs n C v sy tsn l a e
描写 田园风物 ,歌咏乡村环境 ,表现人与 自然接近的乐趣 ,赞美人与 自然 的和谐统一。所谓 田园之作 ,不 只是 田园诗 ,其实在词 曲中亦不乏这类佳作 。如宋朝秦观 绗 香子》 词 : “ 树绕村庄 ,水满坡塘 。倚东风 , 豪兴徜徉。小园几许 ,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 ,李花 白,菜花黄。远远围墙 ,隐蔽茅堂。扬青旗 ,流水桥旁 。 偶然乘兴 ,步过东冈。正莺儿啼 ,燕儿舞 ,蝶儿忙。 ”元朝 白朴 《越调] [ 天净沙 ・ 春》 曲 : “ 问荆溪溪上人 家 :为甚人 家 ,不种梅花?老树之 门,荒蒲绕岸 ,苦竹圈笆 。寺无僧狐狸漾瓦 ,官无事乌 鼠当衙。白水黄

对日本诗歌和中国诗词的对比

对日本诗歌和中国诗词的对比

对日本诗歌和中国诗词的对比09015434 焦天齐从九歌到湘夫人,从诗经楚辞到盛唐长安,在中国灿烂而瑰丽的诗词文化中涌现着各种各样的诗词歌赋,到现在,我们仍能从生活中找到诗的影子在每个人的身边萦绕,经久回响,念念不忘。

从古诗词到现代诗,我们有曾经的小桥流水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暖炉”的温和而淡雅,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哀婉幽怨,有“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洒脱与不羁,我们不缺乏这样的小小情意;同时,我们也有着大气磅礴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孤辽壮阔,有着怒而冲冠”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气。

有人说,中国人诗心已死,君且看用黑色的眼睛去追寻光明的顾城,用自己的一生去圆自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孩子,君且看曾经轰动你我生活中的“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中,赠饮天下人“这豪气,这浪漫,何来诗心已死之语?读惯了顾城与北岛,在生活中接触语文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有一言说生活即是语文,而语文则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每天活在这个”大语文时代“中,无时无刻不熏陶着浸染着我们,慢慢的我们发现,在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中也有着同样的辉煌与灿烂,如莎翁14行诗,如松尾芭蕉的俳句。

从和我国诗词最为相近的和歌俳句开始,再一次感受美。

有一种说法,说俳句的形成得益于中国近体诗中的绝句。

日本中古的时候出现了和歌,和歌的格式是五句三十一音。

后因多人合咏和歌,出现了长短连歌。

而俳句起源于连歌,为连歌的发句,为三句十七音。

连歌的胁句,为二句十四音。

加起来正好是三十一音。

而中国古人有一说法,把绝句看成是律诗的一半,即所谓“绝者,截也”。

古代日本诗人大半都能汉诗,所以,俳句的形成,很可能是日本人从绝句和律诗的关系上得到了启发。

正冈子规曾说:“俳句、和歌、汉诗形式虽异,志趣却相同、其中俳句与汉诗相似之处尤多,盖因俳句得力于汉诗之故。

”俳句的意境与汉诗更多有相通之处。

俳句的妙处,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幽情单绪,一种独在的禅味,从刹那间而定格永久。

“汉俳”欣赏

“汉俳”欣赏

“汉俳”欣赏说起“汉俳”,它是80年代初期在中国诗坛上出现的新的诗体。

汉俳的首创者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诗人赵朴初先生。

1980年5月,日本俳人代表团来华,同中国诗人交流时,赵朴初依照日本俳句的形式,按五·七·五分三行写了如下的汉语俳句:绿荫今雨来,山花枝接海花开,和风起汉俳。

“汉俳”一词,便由此起源。

汉俳的形式,近似中国的小令。

目前,它除了字数(由五、七、五共十七音构成)外,似乎尚无固定的要求。

文字可文可白,韵脚可有可无,平仄不论,季语也不强求。

不过,汉俳跟日本俳句一样,都要用简约的文字,抒发感情,唤起联想。

然而,中国和日本,在民族传统、文化背景、文化心理以及文学的欣赏习惯和语言的结构等方面毕竟不同,所以,表现形式也自然不会一样。

<岚山春早> 春来有几多?樱树著花三两朵,不俏也婀娜。

<谒周恩来诗碑>花束献诗碑,音容犹在真堪慰,祖国正腾飞。

<富士山> 东瀛望雪山,浑疑白扇倒悬天,潇洒耸云间。

<花道> 妙手展华姿,裁芳翦嫩又春归,居室顿生辉。

喜遂千里缘,一见如故情绵绵,儿时梦终圆。

童趣色斑斓,三味书屋百草园,当代续新篇。

诗魂度春风,渝州沱茶味正浓,醉倒老顽童。

世象哲理歌,微珠大宇映巍峨,万种风情倬。

无题(汉俳自由体)风随柳摇曳小塘清影恋花蝶心有千千结首夕阳斜陈年旧事谁人解一地梧桐叶人醉心亦碎情到深处浮云坠任它晓风吹<钓> 花开笑两岸萍水相逢一线牵频把暗香传<风> 无影也无踪自由自在各西东快乐又轻松<雨> 细细又绵绵梅子黄时奈何天情丝又纠缠俳句十二品雪尽小梅红女儿初启碧云栊含笑试新茗柳软杏花开东风扶月上楼台雕梁燕子来门外莎堤路渺渺春江流何处杨花飞无数零落海棠花月影阑珊竹影斜无语到窗纱湖上晚风凉菱花清露藕花香情思一缕长向晚水云收芙蓉并蒂惹人羞独自泛兰舟鸿雁过清秋欲寄心笺又自休愁来难上楼晚起倦梳妆东篱菊蕊惹神伤小立暗惆怅霜叶照寒枝空庭倚槛意如痴尽日不成诗霜降暮寒深西风飘雪上瑶琴独自莫伤心空山鸟不啼霜竹寥落雪云低何日是归期寒日到林梢背窗幽看雪未消人在旧溪桥<谒周恩来诗碑> 花束献诗碑,音容犹在真堪慰,祖国正腾飞。

中日古体诗歌之“乡情”对比赏析-最新文档

中日古体诗歌之“乡情”对比赏析-最新文档

中日古体诗歌之“乡情”对比赏析-最新文档中日古体诗歌之“乡情”对比赏析欣赏古体诗歌这种浓缩的纯美语言艺术,就是一次与诗人灵魂进行交流的过程,其中传达出来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一堂最生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且趣味横生。

在我国对中日古体诗歌进行对比研究八十年代以来才为人们所重视,由日本著名芭蕉研究家关森胜夫和我国著名唐宋诗词研究专家陆坚教授合著的《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关于松尾芭蕉文学比较研究》(1997年),可以说开辟了中日古体诗歌研究的新境界;此后有不少学术成果对中日诗歌中美学的相近相通之处和艺术风格的不同之处作了深刻的阐述;本文选择了另一视角,拟对中日古体诗歌中的“乡情”这一主题进行对比赏析。

中日两国诗人尽管有着不同的国别、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和处于不同的时代,但对故乡的感情却是相通的,所以和歌与汉诗中有许多优美的诗歌来赞美乡情,许多意境极为相似。

诗人们常常运用相同载体,比如都运用了明月、高山、花草、乡音等载体来吟诵乡情,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其表现大为不同。

通过中日古体诗歌的对比赏析,可以充分感受跨文化背景下诗歌的不同魅力,体会到不经意间表现出的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性及其各具其美之处。

一、中日古体诗歌的不同之美1.日本诗歌的含蓄委婉及中国诗歌的热情奔放先来看同样是以“明月”为载体吟诵乡情的诗歌。

首先是阿倍仲麻吕非常感人的一首和歌。

天の原ふりさけみれば春日なる三笠の山に出でし月かも(长空极目处,万里一婵娟。

故国春日野,月出三笠山。

刘德润译)这是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698--770)的望乡之诗,阿部仲麻吕18岁作为遣唐使来到中国,中文名晁衡,为中日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与李白、王维等诗人交往甚密。

此诗为其在准备回国之时的宴会上望月而作。

阿倍仲麻吕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几年后,即将起程回国之际,看见一轮明月,感慨万千,勾起无限的思乡之情。

也许诗人恍惚间觉得这明月是来迎接自己这异国的游子吧:因为这同一轮明月,出发之前在三笠山见过,在来中国之前海上漂泊的日子见过,在中国三十几载的岁月无数次仰望它,想起过故乡的明月,而今即将起程回国,再去看看出发之前的三笠山,那轮明月可还是一样的明亮啊?阿倍仲麻吕三十多年后终于得到机会可以回国,其思念该是多么浓烈!但作者的表达却非常含蓄而委婉,本应是急切盼望早日回到故乡、见到故乡的月亮,却用了间接的表达方式。

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

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

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
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深受历史沉淀及传统文化影响,它们代表了各自不同民族的文学精神和审美情趣,令世界上无数文学爱好者流连忘返。

日本俳句因其巧妙而复杂,以其简洁精辟而深受人们喜爱,其结构宏伟而极具哲理性。

日本俳句由五个节,以“五、七、五”之节奏组成,五节言简意赅,且引发读者情趣,七节定义更具象征性,五节紧收到情境尾声,三节精炼、一言半句,内涵隐秘,声调分趣;重音扎实,意境心弦,蕴藏着历史的价值与思考,写出一种缠情的作品。

而中国诗歌因其抒发出的深厚的情感而备受赞赏。

此外,由于其尊重形式,诗歌便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傅雷曰:“诗乃百艺之长,经史之毗,法令之义,事实之实,抒发思想之通,人物之用,而乐其言”。

中国诗歌以章法篇章、自由对仗和双句押韵结构为主。

而且,古诗一般不会有注释,也很少有古典文献能全面阐释古诗的意义。

它们更多的是窥探心意和理解自然之情,表现出文人们面对复杂客观现实的思想感受。

总之,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之间的差别,使其形成了自我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审美样式,充满情趣、韵味与智慧,也被誉为文学之瑰宝。

让我们用心欣赏它们,把它们发挥出真正的价值,共建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世界。

日本俳句与中国小诗_汉俳

日本俳句与中国小诗_汉俳

日本俳句与中国小诗_汉俳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

上过学的,谁不能背诵几首唐诗宋词。

可能当初背的时候不觉得,但某一日突然回过神来,才觉得原来古人如此之妙,原来你领略过的美景,你内心的感受,早已有人不差毫厘地为你写于纸上,其中意味难以言喻。

东西方都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有时碍于翻译,或者东西方的审美不同,难以完全理解,或者翻译过后,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摸不着头脑。

但作为同属东亚的日本,历史上又有过众多交流,理解上就要容易很多。

日本非常有名的一种文学体裁,俳句,对上中国古诗词,哪个更美?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

俳句是由中国的绝句演变发展而来的。

中国又通常把绝句看成是律诗的一半,即所谓“绝者,截也”。

律诗通常是八句,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而绝句只有四句,格律要求相对律诗没有那么高。

所以俳句可以看成是律诗的简化。

但是句子少,这种文学体裁的就比较低级,或者更加容易吗?显然不是这么简单。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流行的体裁,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散文,清代的小说,现代的流行歌曲,大体上来说是朝着越来越容易接受,普通人也能轻松参与和欣赏的这个方向来走。

那俳句简化之后内涵有没有丢,它到底美不美?俳句短小精悍,却通常传递出“刹那即永恒”的感受,保留住了事物最精华最美妙的意味深远,令人心旌摇荡,泛起层层涟漪。

如俳句圣手松尾芭蕉的名句:古池塘,青蛙跳入水中央,一声响。

我们通常说古井无波,一方古池塘,不知道有多久没有人在它旁边驻足,多久没有照过人鸟兽的影子,静静的毫无波澜。

突然,出现了一只小青蛙,扑通一声跳进水中。

一片涟漪过后,水面恢复了平静,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看似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但是却传达出了一种佛性,和一种“临在”的状态,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描述,传达出了精妙的画面感,让人觉得“存在即一切”,读完内心宁静而悠远,比喝了一杯上好的茶,还要熨帖自在。

浅谈中国现代小诗与日本俳句的比较

浅谈中国现代小诗与日本俳句的比较

浅谈中国现代小诗与日本俳句的比较摘要:中日两国文化间呈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中国现代小诗和日本俳句之间的联系也千丝万缕。

然而,纵观现有的文献资料不难看出,学界对比研究中国传统诗歌和日本俳句关系的比例较重,但对中国现代小诗和日本俳句比较研究略有不足。

故文章将从两者形式上和审美风格方面,阐述中国现代小诗和日本俳句的比较。

关键词:中国现代小诗日本俳句审美风格形式差异“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古老而极富文学特质,随着数千年文化的积淀,中国俨然成为诗的国度,诵读诗歌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

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诗乃延续传承其的载体。

五四运动后中国刮起即兴情感表达的“小诗”之风,而这种形式的诗歌虽言简意赅但意蕴深远,深受传统诗歌和外来文化,尤其是日本俳句的影响。

故此,研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一、形式方面的比较从内容意境或形式上来看,小诗和俳句的异同颇多。

比如俳句形式固定,其组成包括十七个音,共三节分别为上五、中七和下五,即守节五音、次节七音与末节五音。

通常日语汉字通常由假名拼读,故诗节划分单位即单个假名。

而且日本俳句创造被限制于“季题”,也就是题材要关于四季,包括如季节变化中人的感受和自然界的现象。

小诗则以自由格式为主,诗人创造不拘一格,也不受题材限制。

例如《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徐志摩),这首现代小诗写作手法与简练的俳句式手法不同,对语气的增强它采取重复的方式,每个字词似乎都在诉说离别时的千言万语。

最为明显的是诗中不见半点四季景观的描写,甚至还用拟人形态对唯一的自然景观“水莲花”进行描述。

仅仅一个字“低”,就使得水莲花在风吹拂下埋低的景象互通了日本女子温柔的低头,使得读者眼前自然而然的浮现一幅美人隔水望莲的绝美景色。

二、审美风格的比较(一)相同点在审美风格方面小诗和俳句都有语言简约凝炼而余韵悠长的相似特点。

由于俳句格式固定,所以创造者必须在语言表达上力求无赘言,达到字字珠玑的效果,即以寥寥数语实现意蕴悠长,使人产生言尽而无穷意美感的效果。

日本俳句PK中国唐诗沈文凡教授的专业阐析

日本俳句PK中国唐诗沈文凡教授的专业阐析

日本俳句PK中国唐诗沈文凡教授的专业阐析| 编者按陆游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这诗外的工夫,包罗面很广,其中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诗国江西”开办之初,即有此志,经较长时间的策划,现在,方向基本明确。

今后,我们将着力推出与诗词关系较密切、以传统文化信息量较大为特色的文章。

对我们支持很大的吉林大学古代文学博导沈文凡教授近年出版《唐诗接受史论稿》(论文集)一书,余恕诚教授在序言中评价其“为唐诗接受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为后学者进一步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许多新的重要资源”,田恩铭教授撰文认为其该书对于唐诗接受史研究空间作了三个维度的拓展,其中第二个维度是效拟模仿研究,第三个维度是域外唐诗接受研究。

这恰好与我们的期望高度吻合,为此我们约请沈教授授权“诗国江西”选推部分专文。

沈教授慷慨地允诺并惠寄来原文。

首先推送的是沈文凡、陈晓雷合撰《日本俳句与中国唐诗艺术表现之异同》一文(收入《唐诗接受史论稿》271—280页)。

日本俳句深受唐诗影响,但又与唐诗面貌迥别,读此文可大大拓宽我们的视野。

原文是纯文字版面,我们选配了若干图片,图片源自沈教授朋友圈。

日本俳句与中国唐诗艺术表现之异同作者/沈文凡陈晓雷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代,打开唐人的诗卷,会看到各种丰富的思想在闪现着灿烂的光芒。

同时,唐代这种辉煌的成果也深远地影响着世界各国,而日本作为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不仅在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有意地借鉴中国的先进思想,在文学方面,日本的俳句也汲取了唐诗丰富多彩的词汇、巧妙奇特的构思等,同时二者的差距也是显著的。

作为世界上最短小精炼的文学形式,俳句对世界文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就像唐诗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一样,俳句在日本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就以唐诗和俳句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来探求中日诗歌所体现出的差异。

1唐代是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时期,中日交流非常频繁,也就给两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气象,中国文化的传入,大大地加速了日本社会文明化的进程。

汉俳与俳句

汉俳与俳句

汉俳与俳句黄福海汉俳是指用汉语写的俳句,历史并不很长。

中国的第一首汉俳产生于1980年,作者是赵朴初,发表于《诗刊》第六期。

以后有林林、杜宣等人的作品。

1997年5月由林岫主编的《汉俳首选集》出版,这是汉俳作品第一次结集出版。

赵朴初等写的汉俳都是格律体,本质上把它当成词中的小令,按不很严格的格律写成的。

最早用白话写汉俳的可能是钟敬文先生。

他在1981年以后创用的18首汉俳,至今仍是我们学写汉俳的借鉴。

另外,在汉俳史上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葛祖兰先生用日语写的《祖兰俳存》在日本出版。

1985年由葛先生译的《正冈子规俳句选》出版,这算是以翻译形式出现的汉俳。

俳句的翻译和汉俳的创作几乎同时产生并发展,因此从翻译中汲取创作的养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论题。

所以先以正冈子规的三首俳句的翻译为例:(1) ふらふらと行けば菜の花はや見ゆる信步行未远,菜花入眼来。

(2) 若竹や豆腐一丁米二合豆腐一方米二合,养成劲节效新篁。

(3) 黄菊白菊その外の名はなくもがな黄菊与白菊,欣赏已自足。

其他名目多,均非吾所欲。

(以上葛祖兰译)近三十年来,俳句的汉译者们正在寻找或创造俳句的翻译形式,它既与俳句有对应的节奏,又有相对应的信息量。

俳句汉译的形式很多,以上只是比较典型的三种:截半首五七言绝句,或径为四行五言诗。

另外,由于一首俳句包含日语的17个音节,有人译成五七五格式,与小令相似。

以上几种译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俳句中的一个汉字往往表示多个音节,如果译为14个、17个甚或20个汉语字,则译作往往多于原作的信息量。

由此来看,截半首五绝(即10个汉语字)较为合理。

但其不足之处是,俳句的五七五节奏未能表现出来,从诗(作为一种有特定节奏的文体)的角度来说,等于没有翻译。

俳句的翻译,以往都采用文言,由此影响到汉俳的创作也采用文言。

我开始学写汉俳是在20年前大学时代,基本上承袭押韵的文言格律体作法,像创作小令一般。

春雨透纱帘,青山如黛柳如烟,桃李笑门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5月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 SOCIAL SCIENCES收稿日期:2011-05-25作者简介:罗孟冬,男,湖南宁乡人,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副教授。

研究方向:文章学、文体学、文学评论。

中国俳体诗与日本俳句的比较研究罗孟冬(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益阳413049)[摘要]日本诗歌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深刻影响,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诗歌形式———俳句。

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它都与中国的俳体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文学评论;俳体诗;俳句;比较[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1]专辑-0019-02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着世界,特别是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犹如巨大的磁场一般。

以文学为例,日本的诗歌就是在吸收中国古典诗词营养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的民族诗歌形式———俳句。

俳句与中国俳体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俳体诗什么叫俳?《辞源》有两种解释。

其一曰:“杂戏,滑稽剧”。

其二曰:“谈谐·滑稽。

”在我国古代,杂剧演员称之为俳优。

俳,又有“戏”的意思。

俳体诗文,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漂亮之作,这一传统也一直淬下来。

此外,如“打油诗”也是俳体诗。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覆窠俳体·打油饤饺》就曾载唐代张打油、胡饤饺皆能诗。

这类诗,浅陋俚俗,诙谐滑稽,所以称之为“打油诗”。

二、俳句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庶民诗”。

因为它为5、7、5、17音的短句,所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中国的诗词是日本诗歌的源头。

俳句,产生于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76年),距今仅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吸取汉诗营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民族诗歌形式的。

日本在历史上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善于学习与借鉴的民族。

这缘于它的地域与世隔绝。

《汉书·地事志》云:“东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

注引《魏略》:“倭在东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渡海千里”。

倭,古称日本。

《新唐书·东夷传》:“日本,古倭奴也……使者自言国近日而出,以为名。

”几百年前日本的室町时代(1439-1553年),日本人在学习中国汉诗的基础上,终于创造出了属于日本民族自己的诗歌形式———连歌。

连歌的内容是以滑稽、诙谐为主。

形式是由长句(5、7、5的17音)和短句(7、7的14音)构成。

江户时代(1603-1876年),由松尾芭蕉(1644-1694年)提倡与改革把发句(即长句)5、7、5,17音独立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来表现,称之为俳句。

所以后世称他为“俳圣”。

三、俳体诗与俳句的异同日本俳句的产生与中国的俳谐体诗无论从内容到形成都有理不清的关系。

日本文人所作之诗,大多以即景、抒情、诙谐、幽默为主,所谓重大题材不多见。

我们比较一下我国俳体诗与日本的俳句。

它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首先,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

中国的俳谐体诗,历来不为正统看重,难登诗史大雅之堂。

而日本的俳句则不然,俳句是日本的主要民族诗歌形式。

在中国的文学和诗史上,俳谐体诗是没有地位的,虽然有些诗人们作过俳谐体诗,但流传于世的不多。

历代各种诗文选材,几乎难觅踪影。

可以说,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

正因为俳体之诗文“愈卑”,为人瞧不起,加之,倡优地位低下,更被人轻蔑,史之地位,可见一斑。

虽然俳谐体为众人喜爱,但因其以上原因,所以,俳谐体一直以来不为人重视,仅作茶余饭后消遣游戏而为也不足为怪了。

《古今笑史》是现今所见较为完整的一部俳谐体著作。

它不同于民间笑话,也有别于冯梦龙自己所辑过的《笑府》、《广笑府》。

书中人物、史事诗词等多为真人真事。

含蓄蕴藉,咀嚼有味。

外国曾有人说过,中国是没有幽默的。

鬼话!中国从古至今,无论人或文,从不缺少幽默者,俳体之集大成者———《古今笑史》,便是例证。

我们不妨从中摘录几则。

其一则《金鼓诗》:“至正间,风纪之司脏污狼藉。

是时金鼓音节迎送廉访使,例用二声鼓,一声锣。

起解强盗,则用一声鼓,一声锣。

有轻薄子为诗嘲曰:“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

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

”91海寇郑广既受招安,使主福之延祥兵。

每朔望,谒帅(帅即主帅,笔者注),群僚鄙之,不与言。

一日,群僚才坐论诗,广忽起曰:“某亦有拙句,白之可乎?”众属身(倾耳侧听),乃吟曰: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都一般。

众官做官都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然则官贼之混,自宋已然矣。

”其二则《洗儿诗》:“东坡频年谪居,尝作‘洗儿诗’曰:‘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

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

’国初,瞿存斋宗吉一诗云:自古文章厄命穷,聪明未必胜愚蒙。

笔端花语胸中锦,赚得相如四壁空。

近时,杨宗伯月湖又反其意作诗曰:‘东坡但愿生儿愚,只为聪明自占多。

愧我生平愚且蠢,生儿何怕过东坡。

”第一则《金鼓诗》,冯梦龙将其放在“口碑部”。

在这首诗里,作者用诙谐之笔,揶谕那些个所谓的“官”员们。

因为,古往今来之不肖之人,即使皇帝的威灵也不能让他们有所顾忌,上天的责罚也不能让他们感到震惊,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害怕老百姓的嘴巴。

因为:“人之多口,信口畏夫!而犹有甘心遗臭,由人笑骂者,彼何人哉!”第二则《洗儿诗》,冯梦龙将其放在“微词部”。

“微词部”则开宗明义说:“人之口,含阴而吐阳。

阳也而阴用之,则违之而非规,抑之而非谤,刺之而非怨,嫉之而非仇。

上可以代《虞人之箴》,而下亦可以当舆人之诵,夫是非与利害之心交明,其术不得不出乎此。

”苏东坡为官曾被贬,感叹人生不易,任途多阻,故而以幽默,诙谐的口气作《洗儿诗》。

瞿宗吉也是路途块坷,虽博学多才,但命运多桀。

于是仿东坡之作而作。

杨宗的反其意而作诗,充满俳味。

我们看以上两则俳体诗。

语言浅显,并不是尊经征圣,谈不上诗教,显然是难登诗史大雅之堂的。

日本的俳句则不同。

日本人最古老的诗,是学习中国人的诗歌而写的汉诗,并多以写景状物抒情为主。

及至后来俳句从连歌中分离出来,成为5、7、5、17音的独立诗体———俳句。

就一直为日本文人所推崇。

并与其它文学体裁一道受人拥护。

其次,我们从表现内容上看,我国俳体与日本俳句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我国俳体诗,一般不外乎两大类内容。

一类是浅俗无聊而缺乏思想内容的俳体,故而有人称之为“俗词”或“俗诗”。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打油诗。

打油诗,是一种诙谐诗体。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就将那种诗句浅陋俚俗的诗收入“覆窠俳体”类中,并且收入了唐代张打油、胡饤饺的部分诗作。

这类诗滑稽通俗,以民间口语入诗,有生活情趣,但意义不大。

中国俳体诗所产生的审美效果常常是令人一笑。

又如嘲错别字诗:“高唐不是这高堂,主考原来两眼盲。

若使高堂登讲席,也应愁煞楚襄王。

”这首诗写的是明代有位主考官,出题时将《高唐赋》错写为《高堂赋》。

时人作此诗讥讽。

“高唐”,战国时楚国宋玉曾作《高唐赋》。

其序云:“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

”“高堂”,指在家年事已高的父母。

此考官也真是错昏了头。

中国的俳体诗,以博人笑为主,是真正意义上的俳谐之作。

并且,中国的俳体诗,以写社会物事为主。

俳句则不然,他们的俳句,以写自然现象为主,,就如日本俳人正冈子规的“写生法”创作诗歌。

它特别强调季语在俳中作用,有无季不成俳的要求。

在日本,出现“俳谐”这个名词是在公元十五世纪。

此前日本的诗歌主要是学习中国的唐诗,并形成了如下几种体式:长歌(即5音与7音句的反复,最后以7、7音结束。

句式为5、7、5、7、5、7……5、7、7),短歌(即由31音组成,5、7、5、7、7),旋头歌(即由38音组成,5、7、7、5、7、7)。

这几种诗的体式,构成了日本自己的诗歌体式(和歌)。

第三,仅表现形式上来看,中国俳体诗与俳句也有其不同之处。

中国的俳谐体,有文、诗、词、曲、联等表现形式。

从诗这种体裁的表现形式这一角度来讲,我国的各种诗体,都有成为俳体的可能。

上面我们举了许多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汉诗的诗体很多,所以只要是以诙谐、滑稽、幽默的表现手法来体现,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俳体诗。

它无论是“律”、“绝”、“古风”、“词”、“曲”(又称之为“诗余”),莫不如此。

中国的各种诗体,种类繁多,从二言诗到七言诗,到杂诗;从二句诗到八句诗,到若干行的排律、乐府、古风、自由诗等,虽然它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淫浸,以及历代诗人的发展、创新,但诗的表现形式也万变不离其宗。

虽然日本学习中国汉俳的营养,创造了自己民族诗歌形式———俳句,但它与中国俳谐诗还是有着十分显眼的不同之处。

参考文献:[1]《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修订第一版。

[2](汉)司马迁:《史记·黥布传》,中华书局。

[3](东汉)司马光:《汉书·藿夫传》,中华书局。

[4](宋)洪迈:《容斋随笔,前言》,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责任编辑:宋绪芬)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