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军队使命任务的拓展,军事实践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被装保障是保
证军人生存的基础要素,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深入开
展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研究,努力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水平,对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升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的特点
(一)突发性强,准备时间短
自然灾害、恐怖活动、严重疫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共同特点,就
是突发性强、来势凶猛、发展速度快、情况严重、关注程度高。一旦事
件发生,对被装保障工作而言,短时间内各种被装物资的需求量骤然增加,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被装保障陷入一边筹措一边供应的被
动状态,保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军需部门要根据事件发生规模、上
级指示和保障意图,及时启动与之相适应的应急保障预案,向上级请领
物资,做好保障工作准备。
(二)被装物资需求急,数量要求强度高
突发公共事件的本质特征是骤然而至令人始料不及。尤其在救灾过
程中,各种救灾力量集成,保障难度加大,行动中的各种物资及其品种
需要量增多,短时间内物资需求达到各部门保障极限。需要应急采购大
批装备物资,快速集结大量兵力,动用先进装备器材。在这个时候如果
人们准备不足,反应迟缓,未能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往往导致事件危害
迅速扩大、损失成倍增加。
(三)协作关系多,协调任务重
1
被装保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往往要从诸军兵种同时抽派多支不同类型的应急保障力量,与武警部队、地方支援力量奋战在同一战场。由于他们隶属关系不同,保障渠道多样,被装保障协作关系相当复杂。其中既有军警民的协同,又有军队内部诸军兵种间的协同;既有军需系统内部的协同,也有军需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协同。如果协同的好,便可形成合力,有效应对;一旦协同不好,则会一盘散沙,应对无力。例如,在汶川地震救援中,被装保障工作之所以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很重要一点就在于诸军兵种被装保障力量能够在总部的统一组织下,密切协作,团结奋斗,形成合力。
(四)发展变化快,情况复杂
非战争军事行动,通常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等几个方面。他们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规模和危害程度既有一定的规律,又有很大的随机性,加上发展变化很快,给被装保障组织指挥和实施保障带来较大困难。这就要求被装保障必须及时了解掌握突发事件的动态情况,科学判断事件性质、形势发展和被装保障力量需求,准确把握时机,科学编配和运用应急保障力量,采取针对性措施,机动灵活应对。
二、近几次我军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被装保障出现的问题
(一)被装保障体制不够完善
一是是联勤保障下的被装保障体制不尽完善。联勤是指统一组织实施两个以上军种全部或部分共同性被装保障工作。实施联勤,旨在避免诸军兵种被装保障在职能、机构、设施等方面不必要的重复,合理调节
2
人力、物力、财力的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以保障军队建设、联合作战和其他联合行动的需要。但我军的联勤保障体制处在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缺乏应对突发性强,协调保障复杂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的机动性、灵活性。
二是以人工作业为主的被装保障方式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我军被装保障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当前我军被装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被装保障的诸多环节中,依靠人员手工作业。被装保障的重要内容就是被装发放,适体率是检验被装发放工作开展好坏的重要指标,但传统的被装人工发放,程序繁琐,效率低下,而且官兵反应适体率不高,广大被装战线的人员任务繁重,这与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相适应。
(二)被装保障力量与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一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特点就是突发性强,物资需求量巨大,而且时效性特别强,我军现有的被装保障力量难以满足应急作战的快、急、巨的要求。被装保障对象多元化,以往的被装保障力量应对现有情况乏力,保障模式单一导致被装保障效益低下。被装保障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被装保障的诸多环节中,依靠人员手工作业,而且信息采集难、实力掌握难、安全共享难、复合人才缺。
二是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对象多元化,隶属关系复杂,保障环节多。非战争军事行动,尤其是大规模的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行动,往往都是党、政、军、民的整体行动,军队作为中间力量或作为配合力量来使用。以汶川地震为例,我军共派出了十几万官兵,再加上武警部队及地方救援力量,参加救援力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即使是军队内
3
部,由于参加行动的部队来自于不同单位,配属、隶属关系复杂或者根
本没有任何关系,军队之间、军警之间、军地之间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使得被装保障协同面广、组织实施复杂。除了行动力量多元以外,来自
不同领域、隶属不同系统的各种被装保障力量也交织在一起,并且集中
在相对狭小的地域内,如何统筹各种保障力量,使其能够在顺利展开保
障活动的同时提高整体保障优势,也对被装保障的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三)被装物资储备不合理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被装保障物资消耗大、机动保障多。我军以往的
被装保障、储备标准不科学,专业器材和保障物资难以满足需求。品种
储备不够齐全,储备数量不足,布局不尽合理。例如,汶川抗震救灾,由
于事发突然,情况紧急,救援时间准备有限,保障需求急剧增大。在整
个救援过程中,救援部队由于平时物资储备有限,导致各种被装物资不足,加上部队救灾经验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抗震救灾行动。抗震救灾的实践告诉我们,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部门必
须建立军民融合、重点突出、布局合理、品种丰富的被装物资储备体系。
(四)保障预案不够完善,先期保障不尽如意
非战争军事行动突发性强,特别是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任务,一
般都是在发生突然、来势汹汹的紧急情况下突然下达。非战争军事行动
的突发性使得被装不仅对行动的规模、地点、时间、方式等无法事先预测,而且实施被装保障准备的时间非常短暂,往往是“边行动、边准备、边保障”甚至出现“兵马已动、粮草后行”的局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