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每日一练28(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28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性。

B.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

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诗人酒醉之后不愿睡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来落下的花瓣。

2.诗的颈联有何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二)名句名篇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诗仙先以大胆的夸张描绘蜀道山势的高峻“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描写水流湍急: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韩愈在《师说》中,批判一些人因小失大,“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长江秋日图。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从《登鹳雀楼》这类耳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当下

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出蓬勃生机。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当代文化风尚。

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沁人心腑萌发心悦诚服引领

B. 感同身受焕发心悦诚服指引

C. 感同身受萌发心驰神往指引

D. 沁人心腑焕发心驰神往引领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B. 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

C. 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D. 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中蕴含着永恒不灭的真善美

B.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

C.真善美蕴含在其中,永恒不灭

D.真善美永恒不灭地蕴含在其中

每日一练28参考答案

1.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希望有人引荐”错)

2.①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领,任随明月做它的的主人;(2分)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2分)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清高疏放、执着坚贞、百折不回品性的由衷赞美。(2分)

3.(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D(感同身受:内心感激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为代人向对方致谢。沁人心腑:形容优美的诗文、乐曲等打动人心,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心悦诚服: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心驰神往:形容心神向往或思慕之极。萌发:比喻事物发生。焕发:光彩四射或者振作。引领:引导、带领。指引:指点、引导。)

5.A(原文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当是“不仅体现了……而且展现了……”;或者“不仅是……的体现,而且是……的展现”;二是搭配不当,“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错误,应为“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

6.B(从前文看,承接“文学经典”,从后文看,强调的重点是“真善美”,综合分析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