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
-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
2
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
垂直于切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
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
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岸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0.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山风和谷风:
11.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一高度(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压低、气温高;
不同高度→越往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标志是高低纬之间的
受热不均
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风压带成因与特性: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7
月
副热带高气压被
大陆的热低压切
断
大
陆
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北美低压
海
洋
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北
大西洋)
风向气候
影响风压带名称
(个
数)
成因特征
气候
影响
北半球南半球
极地高气压带 2 热力原
因
冷高压冷干
东北东南冷干极地东风带 2
副极地低气压带 2 动力原
因
冷低压温湿
西南西北温湿中纬西风带 2
副热带高气压带 2 动力原
因
热高压干热
东北东南干燥低纬信风带 2
赤道低气压带 1 热力原
因
热低压湿热
1
月
副极地低气压被大陆的冷高压切断
大陆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北美高压
海洋 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冰岛低压(北大西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气候类型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源地 副热带太平洋 西伯利亚-蒙古 印度洋赤道附近海
域
西伯利亚-蒙古
风向 东南 西北 西南 东北 性质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低温干燥 强弱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影响范围 我国东部、朝
日
我国大部、朝日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华南再一次经历短暂的雨期。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7、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
冷热月 最冷月
最热月 月均温 >15℃ 0-15℃ <0℃ >10℃ 仅三个月
<10℃ <0℃ 雨型 年雨 夏雨 少雨 年雨 夏雨 冬雨
夏雨 年降 水量 >1200 mm <1200 mm >400 m m
<4
00 mm
气候 类型 热雨 热季 热草 热沙 温海 亚季(湿) 地中海 温季 温陆 亚寒针
苔原 冰原 高山 雨季
6-9月 5-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