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精准培优专练17: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附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历史精准培优专练17: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附解析)
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
典例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5,4分)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典例2.(2019年江苏卷,18,3分)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
一、选择题
1.“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共产党宜言》中这段话()
A.说明雇佣劳动是工业化的产物 B.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
C.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D.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
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材料表明()
A.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 B.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C.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进程 D.公社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4.图5是一幅苏联海报。列宁身旁左右是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庆祝()
A.苏维埃政权巩固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
C.农业集体化完成 D.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5.1918年,俄国召开了酝酿已久的立宪会议。参加会议的3600多万人有900万人选择了布尔什维克党,2100多万人选择了社会革命党。列宁说,“把全部政权交给立宪会议,同样是和凶恶的资产阶级妥协”。于是,人民委员会解散了立宪会议。这主要反映了()A.苏维埃政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B.发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C.布尔什维克党未得到群众支持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调整的必要性6.苏俄从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
A.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 B.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
C.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7.表1《1913—1932年沙俄、苏联经济数据表》
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社会制度的转型推进经济迅速发展
B.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成功探索推动苏联经济复苏
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苏联经济全面提升
D.苏俄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孤立
8.1928年1月一个苏联农民给《农民报》写信诉说:“农民非常愿意帮助苏维埃政权,准备全力帮助国家,但是当局不让他们发展,因为当局对农民的粮食规定固定的价格,可是农民购买东西却无法按固定的价格。应当给农民自由,让他们发展,让他们发家致富。”材料主要反映出()
A.固定粮食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B.集体农庄制打击了农民积极性
C.列宁新经济政策得到继续执行 D.苏维埃政权得到广大农民拥护
9.1928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有379人,技术人员505人。到1932年,前者增加到1910人,比1928年增加了4倍多;后者则增加到10655人,与1928年同比增加了20多倍。据此可知()
A.全球劳务实现自由流动 B.经济建设需要抓住良机
C.美国极力转移过剩产能 D.苏联经济体制快速转型
10.图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利用了自然环境因素
C.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是新经济体制的体现
11.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俄罗斯有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时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停滞时期”,有人认为是“黄金时代”,有人认为是“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有人认为是“隐含新危机的时代”。由此可见,关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认识()A.代表了俄罗斯社会共同的认知 B.随着认识角度的拓展日趋全面
C.有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倾向 D.缺少对俄罗斯历史的整体认识
12.对漫画中的改革,解读正确的是()
A.缓解了政治经济危机 B.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世界军事霸权 D.导致了联盟全面解体
二、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底,苏俄使者马林在张太雷的陪同下会见了孙中山。马林介绍了新经济政策的情况。孙中山评价到“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相对于中国国民党而言,消除了对苏俄的恐惧感,从而在寻求西方资本主义支持失败后,转而投入了苏俄的怀抱,走上了联俄的道路。
——摘编自《再论第一次国共合作——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角度》
材料二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材料三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为后人的探索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尽管它实施后也收到了相当显著的经济实绩,当时终未能在苏俄社会成规模地引入市场因素。二战后的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改革一度为高度僵化体制下的苏联注入了活力,但是这一代人对改革缺理解,并由于战略、政策乃至作风上的失当所带来的动荡,使改革不可能继续下去。
——马绍雷《二十世纪的俄罗斯》(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革命形势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俄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3)据材料三,概括苏俄(联)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影响。综合材料二、三,谈谈苏俄(联)经济政策调整给你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