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道分解》传道书

合集下载

诗歌书——传道书讲义1

诗歌书——传道书讲义1

诗歌书——传道书讲义1(2007-11-09 23:41:21)传道书传道书是诗歌中的第四卷,它的地位是在箴言以后。

按照信徒灵性的经验说,大概都是先由约伯记的试炼,而有诗篇的祷告;再有诗篇的祷告,才能有箴言的智慧;既有箴言的智慧,方可有传道书胜过世界的眼光。

本书是所罗门悔改以后,在圣灵启示中回头看他过去的人生而有的体验与感悟——虚空的虚空,都是为了已,不为神,为我不为人。

若凡事都求神的荣耀,并为求群众的利益去劳动,就不虚空了。

# 书的内容深带着哲学家的人生观色彩,表明人生的究竟。

是所罗门的人生经历,阐明了日光之下的万事,无非是虚而又虚空...能取自已的分,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5:18—19节)。

人能随时知足,安享福乐,此为较高的人生。

本书的中心意义是:叫人脱离虚空的,无谓的劳苦,把虚浮的悲观的人生,化为积极的,快乐的,对于神有荣耀,对于社会有贡献的荣美的人生。

要用日光之下的时间,作日光之上的事工。

若能把日光之下的虚空的劳碌,都化为于教会并于群众有益的劳动;把俗事俗务,都化为圣事圣工;这样的人生即有价值,也就不虚空了。

一:名称按“传道”二字,是拉丁文引出,表明本书是一种真理的宣传,或在大会中的讲演。

二:著者自已明明说到,他是耶路撒冷作王的大卫的儿子(1:1节),且是作全以色列的王(1:12节),因大卫的儿子中,只有所罗门是全以色列族的王,所罗门王曾有一度,被外邦妃嫔诱惑,失脚跌倒,不专心事奉耶和华(王上11:1—8节)所幸终蒙神恩,痛悔前非,于其归正以后,即本其经历,写于本书贡献于历世历代的教会。

三:本书的钥节钥字(12:13节)——“虚空”或“日光之下”在本书内超过(25次)之多。

四:本书的中点诗的意义有四个重要的短句,包括了全书的教训。

1:日光之下;“日光之下”一语,是全书内最注重的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全书的要义,都要日光之下四字显出来。

传道书所论的,无非要藉日光之下的事理,提醒日光之下的人,要趁在日光之下的时间,度超日光之上的生活,作日光之上的工作。

道次第39课心得分享

道次第39课心得分享

道次第39课心得分享【原创版5篇】篇1 目录1.道次第 39 课的概述2.课程的主要内容3.课程的心得体会4.对未来的展望篇1正文道次第 39 课心得分享道次第 39 课是一门深入浅出地介绍道家思想的课程,通过学习,我对道家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了道家的核心理念,如道、德、无为而治等,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解读,使我对道家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课程还介绍了道家的一些实践方法,如静坐、养生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修身养性,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道家的思想。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感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道家的理念不仅关注个人的修身养性,还关注社会的和谐稳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让我对道家思想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使我更加敬佩道家的智慧。

对于未来,我希望能继续深入学习道家的思想,将道家的理念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道家思想,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篇2 目录1.道次第 39 课概述2.课程主要内容3.课程心得体会4.实践应用与总结篇2正文【道次第 39 课概述】道次第 39 课是一门关于个人成长和心灵修养的课程,旨在帮助学员通过学习佛教的基本教义,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心智水平。

这门课程涵盖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如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八正道等,让学员在修行的道路上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解脱的境地。

【课程主要内容】道次第 39 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因果报应:课程强调了因果报应的重要性,提醒学员要行善积德,避免造恶业。

通过理解因果关系,学员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更好地规划人生。

2.轮回转世:课程介绍了佛教的轮回转世观念,让学员认识到生命的延续和无穷。

学员应以慈悲心对待所有生命,努力修行,争取在轮回中不断提升。

3.八正道:课程详细讲解了八正道的内涵,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传道书

传道书

传藁书--第1章1:1在耶路撒冷作王,大卫的儿子,传藁者的言语。

1:2传藁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

凡事都是虚空。

1:3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冫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厶呢。

1:4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地却永远长存。

1:5冫头出来,冫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

1:6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的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藁。

1:7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

江河从何厶流,仍归何厶。

1:8万事令人厌烦。

(或作万物满有困乏)人不能说尽。

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

1:9已有的事,后必再有。

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冫光之下并无新事。

1:10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

那愍,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1:11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1:12我传藁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

1:13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愍神叫世人所经擗的,是极重的劳苦。

1:14我见冫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1:15弯曲的不能变直,缺少的不能足数。

1:16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

而且我心中多经冁智慧,和愍识的事。

1:17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

乃愍藁也是捕风。

1:18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

加增愍识的,就加增忧伤。

传藁书--第2章2:1我心里说,来吧,我以喜乐试试你,你好享福。

睃愍藁,这也是虚空。

2:2我指嬉笑说,这是狂妄。

论喜乐说,有何功效呢。

2:3我心里察究,如何用酒使我肉体舒畅,我心却仍以智慧引导我。

又如何持住愚昧,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一生当行何事为美。

2:4我为自己动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种舾萄园,2:5修造园囿,在其中栽种各样果木树,2:6挖造水池,用以浇灌嫩小的树木。

2:7我买了仆婢,也有生在家中的仆婢。

又有许多牛群羊群,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众人所有的。

2:8我又为自己积蓄金银,和君王的财宝,并各省的财宝。

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爱的物,并许多的妃嫔。

一位王的忏悔传道书的研究(四)(桑安柱)

一位王的忏悔传道书的研究(四)(桑安柱)

一位王的忏悔传道书的研究(四)(桑安柱)一位王的忏悔??传道书的研究(四)(桑安柱)13. 劝勉与忠告14. 结论15. 书后劝勉与忠告十一至十二8传道者在错综复杂,矛盾的人生经验中,从唯物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宿命论,仪式的宗教,以及各种疑惧的心理中挣扎交战,但在最后引出他对人生问题的劝告与结论。

一、当及时行善十一1:8所罗门想用理智来探索人生之谜,虽绞尽脑汁,将人生问题来推敲研究,甚至于尝试体验,要找出问题的症结,以便对症下药,但他越是研究,越觉渺茫。

有时觉得头头是道,有时又觉得路路不通。

他老是在问题中兜圈子,终是找不到出路。

但到本书最后两章,才下了切实的忠告,使人不再有水底捞月之感。

以前所罗门论有钱者当及时行乐,自己享福;但现在却论为善最乐,叫人要及时行善。

1.「将粮食撒在水面……..要分给七人或八人」,表明要多行善事。

埃及人在尼罗河水退前,常撒种在水边 (赛三十二20)。

撒种有赒济施舍之意,七或八人表明分给多人。

这也是叫信徒要殷勤做个人工作,人手中有神的生命之粮,自己饱足以后,就当与人分享。

现在时间短少了,不知道主何时来 (本章共有四次说「你不知道」),所以要赶快「散粮」才对。

2.施舍的理由— (a)撒在水面,初似失去,但终有收成。

(b)因人有不测之事(十一2)。

(c)「云若满雨就必落下」,有力量应布施(十一3)。

(d)生命不能预知(十一3)。

(e)不因风雨,将信将疑停止行善;你所施的,人不知道,神必知道(十一45)。

(f)尽力与及时行善,因不知那一件善事,能收果效(十一6) (g)人生为日不多,要想到身后事,免得黑暗之日来临 (十一78)。

二、少壮不努力十一9:十二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少年人是人生黄金时代,在这时期要确定人生的目标,努力向上,追求人生的真义。

1.警告 (十一9) —少年时期容易如野马无缰,任意妄为,放纵情欲,但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

《传道书》注释正文 第八章

《传道书》注释正文 第八章

《传道书》注释正文第八章提要:1 国王大受尊敬。

6 要关注天意。

12 敬畏的人身处逆境中,强过恶人的兴旺。

16 测不透上帝的作为。

1 谁如智慧人呢?谁知道事情的解释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脸发光,并使他脸上的暴气改变。

谁如智慧人呢?有古卷为“谁是智慧的呢”?智慧人。

所罗门认为智慧胜过其他一切财富。

谁知道?真智慧的人会知道怎样理解人生的经历。

但以理就是一个典范(但5:10-29)。

使徒保罗(林前2:15)和约翰(约壹2:27)都强调了这个真理。

“解释”一词的亚兰语形式在《但以理书》共出现31次。

脸发光。

内心的宁静和智慧会在一个真聪明的人脸上反映出来(见伯29:24;参民6:25;诗4:6)。

暴气(`oz)。

一般译为“力量”。

这里可能指“严厉”,缺乏温情,教养和优雅的品德。

改变。

上帝改变人心的恩典将会在人的脸上反映出宁静的快乐。

2 我劝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上帝起誓,理当如此。

劝你。

这两个字是译者加的。

“遵守王的命令”在大多数古代版本里是祈使语气,与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相符。

命令。

直译为“口”,喻指口头和书面命令。

这种用法在《旧约》中是常见的(出17:1;38:21;民3:39;10:13等)。

指上帝起誓。

国王被视为上帝所膏立进行统治的。

“起誓”指奉上帝的名保证顺从国王(见代下36:13;结17:13-19)。

参见保罗关于良心的教训(罗13:5)。

3 不要急躁离开王的面前,不要固执行恶,因为他凡事都随自己的心意而行。

急躁离开。

国王掌有大权。

不要轻易放弃对他的效忠和服侍。

绝对的权力往往使国王变得专横无理,所以他的仆人必须保持冷静和自制。

凡事都随自己的心意。

国王的仆人可能是对的,但国王掌有绝对的权力。

所以智慧之举就是不要凭空反对他。

4 王的话本有权力,谁敢问他说“你做什么”呢?这样的语气在伯9:12和赛45:9中用在上帝身上;参伯34:18;但4:32。

5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经历祸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时候和定理(原文作审判;下节同)。

前面通过总破因、果、体三法,阐述了有为法远离生边的真实

前面通过总破因、果、体三法,阐述了有为法远离生边的真实

前面通过总破因、果、体三法,阐述了有为法远离生边的真实性。

接下来继续通过别破生时现在之法进行阐述。

己二、别破生时现在之法分三:一、观体而破;二、观时而破;三、观业而破。

这里的生时现在法,是指一个法正在生起的时候;而过去时,是指这个法已经生起,或者灭去;未来时,是指这个法还没有到生时的阶段。

圣天菩萨通过观察体、时、业这三个方面,对生时的现在法进行遮破。

首先,对生时的体作遮破。

庚一、观体而破若想:任何有为法都是有生的,所以现在法的生时必定是有。

这也不应理。

生时谓半生,故生时不生,或则应一切,皆成为生时。

(唐译:半生半未生,非一生时体,或以未生位,应亦是生时。

)颂文直解如果说生时是半生半未生,但是因为这二者都不成立生时的缘故,所以并没有生时产生。

或者,应成一切已生及未生也都成为生时。

(唐译:半生半未生,并非生时之体,因生尚未生起之故,如同已生、未生之时。

或者已生及未生位,也可以合并而说为生时,因为同样有生、未生二种相。

)释义本颂第一句解释了什么是生时之体,第二句正破,第三、四句反破。

“生时谓半生”:什么是生时呢在一个法的生与未生之间,有一个处于半生又半未生的中间位,这个中间位就是这个法的生时。

“故生时不生”:生时具有的这个半生半未生的状态,决定了它不能真实成立,也就是不会有这样一种生时生起。

为什么呢因为从已生的这一半来说,属于已生;从未生的这一半来说,属于未生。

由于根本不存在一个半生半未生的中间位,所以,这样的生时,将永远不可能产生。

反过来说,如果这样的半生半未生位是真实的生时,那么就应成“或则应一切,皆成为生时。

”原因很简单:如果半生是生时,那么已生的过去就和正生的现在一样,都已圆满生的作业,都应该是生时;如果半未生是生时,那么同样未生的未来也应该是生时。

经过这样的分析,有的人承认了半生半未生的生时不成立,但是他们仍然认为一个法在产生时,有生时之体。

这也不成立。

作为生时体,则不成生时,不作生时体,亦不成生时。

传道书.中的智慧

传道书.中的智慧

这是圣经中记载的故事,注 意,是圣经。而我们所受的 教育告诉我们,这不可信, 这不可能有事实根据。从认 识到花朵里面没有住着花仙 子,花朵不过是植物的生殖 器官的那一刻起,我们自恃 把现实与神话区别地很清楚。
但是,“1891年8月25日,东方之星号船上 35岁的水手詹姆斯 巴特利在福克兰群岛海 域被一条巨头鲸吞吃”(1)。后来,这条 鲸鱼被杀死,船员们用了大半天时间切开 鲸鱼,寻找詹姆斯 巴特利——“他不省人事, 脸、颈和手都被胃液漂白了,但还活着” (2)。尽管现代科学家们会声明人在鲸鱼 肚子里存活不会超过几分钟,但是,除了 巴特利本人,谁又有像他那样的亲身经历 呢?
由“时间的循环”传道者领悟到“经历的 循环性”,已有的事必再有,作过的事必 再作;日光之下并无新事。(1:9) 这句看似对劳碌生活发出的一句感慨其实 更蕴含深意——他并不是简单指人们在日 常劳作中以“小时”为间隔单位来重复进 行地动作,比如吃饭、耕作、睡觉、吃饭、 耕作……更是广泛意义上的以“xx年”为 间隔单位的“经历的循环”。
尽管“大家都到一个地方去,都出于尘土, 也都归回尘土。(3:20)”,而“智慧”却 在“追求—怀疑—坚守”的过程中突破了生 与死的束缚,世事人情与荣誉虚荣的遮蔽, 达到“永生”。
参考版本:《圣经新译本》 (The Worldwide Bible Society Ltd.网上资 料) 注释: (1)朱利安 巴恩斯《十又二分之一卷人的 历史》译林出版社 2002年12月版 164页 (2)朱利安 巴恩斯《十又二分之一卷人的 历史》译林出版社2002年12月版165页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 卫之子对于“智慧”的执 著,当他发现毕生追求的 “智慧”并不能让他满足 时,他是何等的沮丧! 然而,“智慧”更有第三 层尴尬:来自“善恶同归” 的戏谑终止,这可以看作 两件事:有义人行义 反而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7:15) 然后我看见恶人得以埋葬,归入坟墓;行正直的人 却与圣地隔离,在城中被人遗忘。这也是虚空! (8:10) 我又看见在日光之下,跑得快的未必得奖,勇士未 必战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精明的未必致富,博 学的未必得人赏识,因为时机和际遇左右众人。 (9:11) 就是愚昧人得居众多高位,富有的人却处卑位。 (10:6)

虚空的虚空,永恒的永恒——读《传道书》有感

虚空的虚空,永恒的永恒——读《传道书》有感

虚空的虚空,永恒的永恒——读《传道书》有感虚空的虚空,永恒的永恒——读《传道书》有感跟着老爸读《圣经》《传道书》读经概要引言:《传道书》归类智慧书。

全书十二章,共约二百二十二节经文。

天主教译作《训道篇》;七十子译本为《召集者》;和合本译作《传道书》。

全书以灵修者的名义,通过自身潜意识的经验和对事物的观察,发表对人生意义的看法。

《传道书》作者虽颇有争议,但从内容来看,的确是大卫的挪亚儿子所罗门王所著无疑。

从内容而论,也许是晚年的所罗门,对昔日堕落的懊悔与批判,反省与领悟,终于明白了日光之下的虚空和下无益,惟独敬畏神才有人生的真价值。

1-2八章讲述以智慧寻求人生智慧的意义,得出的结论甚至是虚空,无论以什么工具来验证,结果都是虚空。

3-7章讲述人生皆有定数,各有定时;诸神的律例不能更改,人有终身行善的责任意识;人可以享受劳动的成效,但却永远不能填满人内心深处的空虚。

人要从顺逆的处境中吸取经验教训。

8-12章讲述几个问题:人的局限性;人的现代科技更胜权力一筹;要多行善事以求善报;不要虚度光阴,要从存敬畏之心,谨守遵行人之本份。

传道者总结说:凡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是毫无意义,也是痛苦的;凡是不受道德约束,为所欲为,损人利己的人生,必定是孤独、失败的;人生一切都是暂时的,人生才智和劳碌都是徒劳无益聪明才智的;全书用三十三个虚空,来阐述生命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凡是声色犬马,欲念都是暂时的,人生众所周知的归宿就是死亡。

最后他告诫人们,要敬畏神,谨守遵行圣者的诫命,这是人应尽的本职,因为一切事,无论善恶,神都必审问。

注:《传道书》必须和《雅歌》同读,不然会太过悲观消极。

传道书揭示人生虚空、无益,虽有结尾的敬畏诸神,归向神,但是占居篇幅太少;惟有雅歌让人觉得人生的美好和价值。

虽然从所罗门的饱尝而言:雅歌是所罗门少年时所写;箴言是所罗门在中年所写;而传道书却是所写杰姆晚年所著。

但是圣经在排列在的次序,却将雅歌放在传道书的后面,是有着圣灵安排和美意:世上在才智日光之下的一切成就或劳苦,都是无益,都是虚空,都是捕风,都是捉影;惟有存敬畏的心,得着基督,与基督联合,生命才有价值和意义。

传道书1人生事实

传道书1人生事实
传道书系列讲章
背景 著书人:所罗门 传道书的作者自称为"传道者",因此得名。"传道 者"原意为"大会召集者",有学者译为"会长",大概 是他常召集一群人聆听教训。
本书的钥辞是"虚空",探讨的主题是"在天下 一生当行何事为美(2:3)。虽然作者相信 神,他却尝试在神以外的事物中找到答案, 因此他努力寻求娱乐(2:1),饮宴(2:3 ),建筑(2:4),财富(2:5-8),智慧 (2:12)等等,却发现这些都是虚空。
所罗门很清楚 没有人会纪念。 如果所罗门不是圣经上的人物, 今天谁知道所罗门 ?没有人知道。所以人生是无痕迹的, 我们来到这世界上又走了 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提醒。
▶ 如果你认为在日光之下,可以追求成 功,名利,地位,一切都很好;所罗 门说:算啦,你根本不了解人生,不 过是劳碌,不过是短暂,不过是无尽 的循环;不过是厌烦,也是无痕迹的 ,最后就走了。
凡事令人厌烦,眼看看不饱、、、
学习;老师面对不乖的学生
医生:面对苦脸的病人心情
旅游:名山大川,因为是第一次 通常看到的只有游客赶快下车拍照 司机坐在车上看报睡觉。
▶ E、无痕10-11 ▶ 无人纪念——人生没有痕迹
当一个人死了,追思会大家万分不舍,送葬人山人海 回家大家还不是吃一顿,散了,各归各的回家照常上班。 忙的把这死去的人忘的一干二净
一、人生的事实

B、短暂4节
一生转眼过去,地却常存
C、循环 5-7
▶ 一天循环做的事:洗脸、刷牙、吃早 餐
▶ 出门上班、工作、吃中餐、然后工作 、下班回家吃晚餐、看电视、睡觉。
▶ 周而复始、、、 ▶ 单调、沉闷
▶ 每天做差不多一样的事、有一天如果不一样就是处事情了、、、 ▶ 感谢上帝

mtjcjdy09

mtjcjdy09

(丁)二征释经题前面讲到,六方诸佛都说“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教示众生一定要信受。

如何来信受呢?心中要明确显示出它的意义,信心才会坚固,因此,本师再征释经名的涵义。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叫做“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名称必定有其意义,彰显意义才能毫无疑惑地奉行,因此征释经名很重要。

前面说到的经名有十六字(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此处只征问后八字。

这是因为通过本师的赞扬,已经显明“不可思议”的涵义,而他方佛赞有“诸佛护念”的涵义,又增加了后八字,因此,这里只征问后八字的涵义,即诸佛是怎样护佑、忆念的。

了解了这八个字的涵义,再合到前面讲的净土不可思议功德,对于完整的十六字经名的涵义就了然于心了。

彰显了意义,信心就坚固,再不会发生疑惑。

可见断疑生信的关键在于彰显本义,因此本师征问经名。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

这里说到“闻是经”,是承上“依正、信愿、持名往生”等经法的涵义。

“闻经受持”,是指要发起三慧和三资粮,也就是具足闻思修三慧和信愿行三资粮才称为“闻经受持者”。

“闻”即闻慧,对应信的涵义,由于闻而生信解;“受”即思慧,对应愿的涵义,由于受而起愿欲;“持”即修慧,对应行的涵义,由于持而有实行。

因此,具足三慧、三资称为“闻经受持者”。

“闻诸佛名”,是承接上文六方诸佛的名号。

不仅闻经应该受持,闻到诸佛名号也应受持。

有人提问:这部经是闻阿弥陀佛作为往生正因,为何兼带诸佛呢?回答:弥陀功德为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闻到诸佛的名号才知道诸佛作了如是赞叹。

这样信受此经就倍加亲切,因此双举弥陀与诸佛。

就像《华严经》所说,复于佛所听到佛名,转复值遇无数诸佛。

这就是闻到此经,又闻诸佛名字的意思。

也就是诸佛同心,透过诸佛才了解弥陀,由诸佛的赞扬倍显弥陀的不可思议。

本师释迦佛赞叹阿弥陀佛,我们才知道有阿弥陀佛;六方恒沙诸佛都共同赞扬,说你们应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信受这个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我们就感觉更加亲切,因为一切诸佛都赞叹有一种显示的作用。

《传道书》12:2-6的废园:一种跨文本阅读的尝试

《传道书》12:2-6的废园:一种跨文本阅读的尝试

其 所 寄 托 的 意 义 。然 而 ,对 于 后 来 的 读 者 ,也 包 括 今 天 的 读 者
而 言 ,这 五 节 经 文 的 原 初 语 境 早 已 在 时 空 上 远 离 后 世 读 者 的 生
活 处 境 。 面 对 其 中 的 大 量 意 象 ,后 世 读 者 无 法 从 文 本 自 身 的 原
502.
82
《传 道 书 》 1 2 : 2 - 6 的 废 园 :一 种 跨 文 本 阅 读 的 尝 试
(12:3);
“石 磨 ”(12:4 ) ; 叩 0 卯 “惊 恐 ,害 怕 ”(12:5 );
^ , “续 随 子 ,有 刺 灌 木 ” (12:5 ) 。不 但 由 于 这 些 生 僻 字
使 理 解 经 文 困 难 重 重 ,而 且 这 五 节 经 文 描 绘了许多具体事物和
场 景 ,有 自 然 界 的 也 有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例 如 日 月 星 辰 、云 彩 、
雀 鸟 、多 种 植 物 、房 屋 、窗 户 、街 道 等 ,作 者 凭 借 这 些 义 ,我 们 能 将 这 些 寓 有 意 义 的 表 象 称 为 意 象 。
80
《传 道 书 》 1 2 : 2 - 6 的 废 园 : 一 种 跨 文 本 阅 读 的 尝 试
The Ruined Garden in Qoheleth 12:2-6: A Cross-textual Reading in a Chinese Context
H U A N G Wei
A b stra ct: The proper interpretation of Qoheleth 12:2-6 has been long debated. E arlie r interpretations took these verses as an a lle g o r y about the w oes o f o ld age. M o d e rn c ritic a l b ib lic a l s c h o la rs d iffe r in their in te rp re ta tio n s. Qoheleth 12:2-6 has been interpreted as a rainstorm , a dark and wet w in te r's day, a funeral, a depiction o f the end o f the world, and as a house or an estate fa llin g into disrepair. The aim o f the paper is to o ffe r a cro ss-te x tu a l re a d in g o f the passage in a C h in e se context, where the im age o f a ruined house/garden represents the sorrow o f literati d u rin g the M in g - Q in g transition, literati who saw in the the d o w n fa ll o f the M in g their own fate. T h ro u gh a cross-textual reading, the em otional sorrow for g r o w in g o ld , for the lo ss o f o n e ’s past and for the m o rta lity o f hum an b eings can a ll be expressed th ro u gh the s y m b o lis m o f the ru in ed ga rd e n , and our understanding o f the b ib lic a l text enriched through C h in e se tradition.

《传道书》中“虚空”之意义浅析

《传道书》中“虚空”之意义浅析

《传道书》中“虚空”之意义浅析一、导言《传道书》是一本剖析人生的书卷,作者以“虚空”为主题,对人生百态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描绘,从而将人指向对上帝的敬畏。

可是,由于本书看似有一些对人生的消极描述,以致成为正典书卷中历来最受争议的一卷。

在它列入正典之初,就遭到犹太人士的非议,甚至抗衡。

此后的基督教学者也多对本书存有怀疑。

他们“觉得很难把这本书列进那些能使我们因信基督耶稣而有得救的智慧的各卷圣典内”。

1其实,对《传道书》的正确理解,关键的是对“虚空”之含义的理解。

要是能正确理解该词,书中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同时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本书之真正的目的。

本文尝试综合前人之研究,对“虚空”在《传道书》中的意义稍加论述,以求正确理解《传道书》的全部信息,从而发现本书在基督教信仰体系中的价值及其地位。

二、“虚空”的原文意义要想正确理解《传道书》中的“虚空”,就必须从原文理解该词的含义。

“虚空”原文为“hevel”,具有多层含义。

《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传道书》中,指出了“虚空”在原文中的四种含义:1、短暂和空泛;2、不可靠、脆弱;3、徒劳无益;4、虚假。

1、短暂和空泛这个意思在《约伯记》第7章里表现的极为清楚。

“我厌弃性命,不愿永活。

你任凭我吧?因我的日子都是虚空。

”(7:16)约伯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命的认识,他讲人生的虚空,是因他认为生命是空泛的、短暂的。

他在7节称生命是“一口气”,9节称生命如“云彩消散而过”,这些表述与16节所用的“虚空”具有相同的意义。

2、不可靠、脆弱《诗篇》62篇9节说:“下流人真是虚空,上流人也是虚假,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

”诗人在此用上帝的能力(上帝为“磐石”[9节];为“高台”[6节])与人的“虚空”相较,由此可知这里的“虚空”与“能力”是相对的,是懦弱的意思。

3、徒劳无益《约伯记》9章29节是约伯说的一句话,“我必被你定为有罪,我何必徒然劳苦呢?”“徒然劳苦”一词在希伯来文圣经中是“虚空”。

传道书十一章的全部解释内容

传道书十一章的全部解释内容

传道书十一章的全部解释内容传道书是旧约智慧文学中的一部分,其中第十一章是其中的一章。

本文旨在对传道书十一章的全部解释内容进行讲解,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章节。

传道书十一章主要讲了几个观点。

首先是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这在第一节中得到了阐述:“你撒你的粮食在水面上,过了多日你必能得着。

”这是说生命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结果。

第二节谈到了投资的风险,投资有风险,需要做出具体的考虑:“早晨要撒你的种,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样发旺,或是两样皆好。

”在第三、四节中,传道者告诉我们要珍惜我们的青春,要在年轻的时候好好享受生活。

传道书十一章5-6节则是谈到生命的无常,在我们变老的时候,可能会失去年轻时所拥有的能力和美好,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年轻的时光。

传道书十一章七节还告诉我们,要带着喜悦享受生活,而不是让焦虑和悲伤压垮我们的内心:“光阴虽然黑暗,却应当时时享乐。

”传道书十一章还谈到了信仰和生命的重要性。

在八至九节中,传道者说:“因为人活着,有指望,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子还强。

”这是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能够享受它,并在其中找到乐趣。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并对信仰持有希望和信任。

最后,传道书十一章强调了人生的短暂性。

第十二节提醒我们,不管我们多么享受生活,总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因此我们应该明智地面对生命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总的来说,传道书十一章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应该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同时要保持信仰和希望。

生命是短暂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享受生命,并尽量让它变得有意义。

永嘉禅师《证道歌》全文诵读版

永嘉禅师《证道歌》全文诵读版

永嘉禅师《证道歌》唐慎水沙门玄觉撰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僧,有人不肯任情征,直截根源佛所印,寻枝摘叶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怎拈得?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狮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师得见燃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閴寂安居实潇洒。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着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传道书课件ppt

传道书课件ppt

05
传道书的哲学思考
传道书的哲学观点和思想
人生虚无主义
传道书认为人生是虚无的 ,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因为所有事物都是暂时的 ,没有永恒的价值。
宿命论
传道书认为命运是由神所 决定的,人们无法改变自 己的命运,只能接受命运 的安排。
享乐主义
传道书提倡及时行乐,认 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现 世的快乐和享受。
传道书强调道德和公义的重要性,认 为追求道德和公义是人生的重要意义 之一。通过实践道德和公义,我们可 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追求智慧和知识
传道书认为,追求智慧和知识是人生 的重要意义之一。通过不断学习和探 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 。
关于人生苦短的智慧
人生苦短,珍惜时间
传道书提醒我们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尽可能地利用时 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和幸福感。
传道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 重,这种价值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 关系和社会秩序。在现代社会中,人们 需要更加关注彼此的福祉,共同创造一
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传道书提倡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这种 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学习和成长。在现 代社会中,知识和技能对于个人和社会 的进步至关重要,这种追求有助于推动
人类文明的进步。
传道书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传道书所倡导的价值观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价值观包括 勤劳、节俭、谦逊、关爱和尊重等,它们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道 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传道书的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 勤劳和节俭的品质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财富的积累;关爱和尊重的价
传道书对后世哲学的影响
对基督教神学的影响
传道书的虚无主义和宿命论思想对基督教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视为异端邪说。

传道书六章的逐节解释

传道书六章的逐节解释

传道书六章的逐节解释传道书6章是一本关于人生意义的哲学论文,它讨论了富有、贫穷、知识、愉悦和声望等问题。

这篇文章展示了一种人类经验的哲学,提供了一些关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心灵指导。

传道书6章的第一节讨论了财富的消逝。

在这里,传道书的作者声称,有些人追求财富,但财富只是暂时的,最终都会消失。

即使是最富有的人,也不能将财富保留下来,他们将离开人世,把财富留给后人。

这是一个重要的提醒,提醒每个人无论怎样努力,财富都不能永久保存。

第二节讨论知识与智慧。

它认为,明智人的盛大表现常常被忽视。

在这里,作者也认为,智慧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东西。

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其生命的学习获得智慧,并将其传递给下一代。

第三节讨论了快乐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作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活了一百年,并且享受了生命中所有的快乐,而在他死后被人称为‘没有活过多少岁’,那么这样的人在这里活不久,会不会感到幸福呢?”这个问题实则提示我们,快乐并不完全源于生命的长度与质量,而是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第四节讨论了声望和荣誉的话题。

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那些不被记住的死去的人比那些被假定会优越他人的权着们,过得更好或更坏吗?”通过这个问题,作者试图表明:声望和荣誉是由人们自己赋予的,他们并不是珍贵的东西,因为它们随着时间和人们对它们的记忆而消逝,而与此同时,人类的创造性和智慧仍然在不断进步。

最后,还有一个结论和警示。

在传道书6章的结论中,作者说:“所有的人都应该享受自己的工作,并理性看待自己所得的东西,因为这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

”他希望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感到自豪和满足,而不是试图追求虚无的物质享受。

作者提醒我们保持内心平静,珍视我们所拥有的,不受外在影响,追求内在的快乐和美好生活。

总之,传道书6章提供了人生的哲学思考,为人们解释人生的意义。

作者通过讨论不同的问题,呼吁大家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珍视生命赐予我们的东西,充分享受生活,不要试图追求虚无的物质财富。

传道书六章的逐节解释

传道书六章的逐节解释

任务名称:传道书六章的逐节解释导言《传道书》是《旧约圣经》中的一本智慧文学作品,它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的问题,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本文将对《传道书》第六章的每一节进行逐节解释,深入探讨其中的主题和寓意。

一、忧伤的人生(6:1-2)1.解释:《传道书》的第六章开始强调人生的虚空和无常。

忧伤和不满正在笼罩着人们的内心,他们寻求满足却难以达到目标。

二、财富与乐趣(6:3-6)1. 财富的痛苦•解释:即使拥有财富,也可能会感到苦恼和压力。

在刻意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人们可能失去了快乐的本质,陷入无法满足的困境。

2. 乐趣的流失•解释:人们经历了各种形式的乐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乐趣会黯然失色。

对于永恒的东西,时间的冲击是无情的。

3. 生命的轮回•解释:生命的短暂和有限使人们的追求变得毫无意义。

人们是否有机会再次体验到已经失去的快乐,成为了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三、劳动和满足(6:7-9)1. 劳动的无用性•解释:《传道书》强调了劳动的辛苦和无用。

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追求事物,但最终发现那些事物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

2. 满足的相对性•解释:满足感是一个主观的感受。

每个人对于满足的追求有不同的标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标准可能会改变。

3. 无力改变的命运•解释:人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工作,最终的结果可能并不如他们所期望。

命运是个不可控制的因素。

四、智慧与愚昧(6:10-12)1. 智慧的无力•解释:尽管智慧被认为是人类的优点和价值,但它并不能解决人生中的所有问题。

智慧也无法改变人的命运和死亡。

2. 愚昧的荒谬•解释:愚昧的人无法认识到人生的虚空和无常,他们一味地追求短暂的乐趣,最终却陷入了永恒的痛苦之中。

3. 悔恨的无用•解释:即使人们认识到他们的错误和愚昧,他们也无法改变过去。

悔恨只会增加人们的痛苦和失望。

五、结论与启示(6:13-17)1. 愿意享受人生•解释:无论人们是否理解生命的虚空和无常,他们仍然应该尽可能地享受人生中的乐趣和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9 讲:论财宝(传 5:10-6:2) 一、引言 1. 神殿是表示“神与人的同在”?“阎罗王与
你同在”? 2. 祈祷是神与人相交的表示。 3. 本课主旨:财宝大家都追求,及一位大有财
宝之人对财宝之见。 二、本论 1. 财宝与安息(5:10-12)
1.1. 贪爱银子不能知足。 1.2. 银子多只能眼看。 1.3. 劳碌人反得安息,但财主多不能得安息。 2. 财富之患(5:13-6:2) 2.1. 积存赀财,反因财减就生祸患。 2.2. 有儿亦不足财。 2.3. 来去一样毫无所有。 2.4. 黑暗中吃喝。 2.5. 多有疾病。 2.6. 财产为外人使用,自己无法享受,也是
能胜罪性。 2.3. 持住愚昧=执迷不悟 3. 大工程(4-6 节) 3.1. 建殿用七年,建宫用十四年。 3.2. 能享用的只有十五年。 3.3. 一切都虚空。 4. 仆婢妃嫔 4.1. 妃七百嫔三百。 4.2. 能享受的都有。 4.3. 捕风、虚空。 4.4. 没永远价值。 三、问题 1. 为什么娱乐到头是空虚的? 2. 怎样才不空虚?
神有定时。 1.4. 人应顺服神的作为。 2. 分析 2.1. 生死有时,在神之手。(2 节) 2.2. 刑罚和建立都有时。(3 节) 2.3. 情感的管理也在神手中。(4 节) 2.4. 离别有时。(5 节) 2.5. 资财获得都有时。(6 节) 2.6. 伤痛有时。(7 节) 2.7. 乱战和平有时。(8 节) 2.8. 人不能强求。(9 节)
三、问题 1. 为什么所罗门有这“虚空”的观念? 2. 人该怎样才可回复积极的人生?
第 2 讲:追求智慧与知识(传 1:12-18) 一、引言:作者引用“太阳升落”、“江河循流”、
“人生虚空”问人生目的何在?有何益处? 结果只是惨痛的回忆。 二、本论 1. 智慧和知识 1.1. 世间的智慧、学问与箴言的智慧不同,
求人生意义。 2. 智愚之分
2.1. 智者追求死后去处,愚者只知欢乐。 2.2. 智愚都往死亡去。 2.3. 智者责备比愚者歌唱强。 2.4. 智者责备比愚者歌唱强如荆棘火中爆炸
空虚的空虚,所以,愚者赞扬也无意义。 2.5. 因有死亡所以喜乐与忧愁都无意义。 3. 正面教训 3.1. 喜乐是良药。(箴 17:22) 3.2. 喜乐是属灵的交托与日光之下的欢笑不
三、问题 1. 你觉得人该努力吗? 2. 何谓顺服?
第 6 讲:审判和公义(传 3:16-22) 一、引言:上回讲乐天与知命:(1)万事有定期
(2)神的工作有定时,人该顺服主。这次主 旨:世上最可怕的事,没有公义,没有报应。 其次,是指出神有定时。 二、本论 1. 审判之处有奸恶 1.1. 人世多有奸恶如贿赂。 1.2. 包公传─大快人心。 1.3. 世上没公正的法庭。 1.4. 但圣经上说“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
《真道分解》传道书
第 1 讲:导论 一、引言:内容散乱,有些地方看似与真理有冲
突之处。 二、内容 1. 诗歌书中的第四卷,伯诗箴传歌,诗歌书中
许多地方不能按字面意。 2. 传 1:12-11:8 是作者未悔改前错误的人生观,
故与真理有冲突。11:9 以后才是正确的人生 观。 3. 追求“日光之下”的事,包括唯物主义、享 乐主义、虚无主义、定命论、仪式宗教等, 都不能满足人心。 4. 特点 4.1. 传道=宣讲之人,向圣殿外院之人述说真
2
3. 顺服(11、12-15 节) 3.1. 神有定时,人应顺服。 3.2. 眼目向上,心思想永远。 3.3. 神有计划,人应当存敬畏之心行善。
4. 神 4.1. 永恒之主永远的计划。 4.2. 一代过去一代来都有神的作为,人不能 强求。 4.3. 乐天知命顺服神。] 4.4. 所罗门知道真理,但没法行出来,因为 情欲第一。
第 8 讲:到神面前(传 5:1-7) 一、引言:虚空是毫无意思的──君王、儿女、
欺压、技巧都是虚空。虚空也是痛苦的。本 课主旨:到神面前──所罗门也认识神,晚 节不保。所罗门建殿,深知祈祷的重要。 二、本论 1. 到神殿:谨慎脚步、听胜过献祭、(愚昧人)、 愚昧人就是不敬畏不认识神的人。 2. 发言 2.1. 不可冒失─随便。
同。 3.3. 领受责备必得尊荣(箴 13:18),忧愁来
自责备才是可贵的。 3.4. 真价值要在属灵的日光之上。 三、问题 1. 所罗门为什么说死比生好? 2. 何谓真正的忧愁?
2.3. 如何努力都留给自己无份之人,也是虚 空。
2.4. 灰心→绝望→愁烦。 3. 真价值
3.1. 为主作工的效果。(启 14:13) 3.2. 主基督的工作(赛 53:11) 3.3. 人生非一死了之。 3.4. 劳苦不徒然(林前 15:58) 三、问题 1. 智愚人的分别是什么? 2. 真智为什么留得长远?
第 5 讲:乐天与知命(传 3:1-15) 一、引言:上回智愚比较:(1)智慧之人在光明
中看见很多事物,愚昧人在黑暗中失落,但 二者结果都是死亡,有何分明呢?(2)其实 死亡付后有永生,不能把结局都看作一样。 3:1-15 主旨:(1)人以为世事变化无常,其实 一切都有主的安排。(2)应该顺服神旨,乐 天知命才最有福,28 项定时有神旨意。 二、本论 1. 万事都有定期 1.1. 从外表看,人事无常,变幻莫测。 1.2. 其实一切都有神的定时。 1.3. 传 3:2-8 共 28 项生活、动作、存留说明
生。 二、本论 1. 空虚的福气(3-6 节)
1.1. 有儿子不是福气。 1.2. 长寿也不是福气。 1.3. 早落之胎比之更好──虚虚的来,暗暗
的去,无明,无觉,同归死地。 2. 人的努力(7-12 节)
2.1. 劳碌为口,为无知足。 2.2. 智慧无长处,因与愚昧一样。 2.3. 眼睛所看,心里妄想,都是虚空。 2.4. 世界循环,一切虚浮,人生虚度如同影
第 3 讲:追求娱乐(传 2:1-11) 一、引言:上回提到传道书的智慧(人间的小聪
明、小学问)和箴言的智慧(天上的真智慧,
1
来自对神的敬畏。这次谈娱乐。娱乐能松弛 身心,是必须的。但娱乐不应该是放纵情欲。 娱乐也不能代替人生,否则带来虚空。 二、本论 1. 娱乐(1、2 节) 1.1. 试试满足。 1.2. 仍是虚空。 1.3. 嬉笑狂欢大笑。 1.4. 喜乐=欢笑。 1.5. 不能进入灵里,只停留在魂间。 2. 酒(3 节) 2.1. 肉体舒畅,忘记忧愁。 2.2. 没有酒醉之人说自己醉的,因为人以为
3
2.2. 心意。 2.3. 地下要谦卑。 2.4. 寡少。 2.5. 多言语显出愚昧。 3. 许愿 3.1. 偿还不可迟延。 3.2. 不要愚昧。 3.3. 不要任意许愿。 3.4. 使肉体犯罪。 3.5. 神怒败坏人的工作。 3.6. 敬畏神。 4. 圣殿和祈祷 4.1. 所罗门熟识殿和祈祷。 4.2. 是在日光之下所说有份量的话。 4.3. 说话要行。 三、问题 1. 圣殿的功用是什么? 2. 祈祷代表什么?
虚空。 3. 财富之道
3.1. 富财来自神手。 3.2. 尽力奉献。 3.3. 尽力使用在有益处的事上。
3.4. 不被财富捆锁。 三、问题 1. 为什么说“人为财死”? 2. 什么是对财富的正确观?
第 10 讲:消极人生(传 6:3-12) 一、引言 1. 财富与贪婪连合。 2. 不应为财所困。 3. 本课主题:传道书是消极的但应有积极的人
审判”(来 9:27) 2. 神的定时(17 节)
2.1. 世上不公之事 2.1.1. 希特拉 2.1.2. 日本 2.1.3. 家里也有不公
2.2. 死亡是一个审判。 2.3. 白色宝座审判。(启 20:11-15) 3. 日光之下 3.1. 人与兽一样都死亡。 3.2. 人有灵魂无灵只有魂。 3.3. 人无希望只有享乐。 3.4. 人的价值在日光之上。 4. 日光之上 4.1. 人按神的形象被造。(创 1:26-27) 4.2. 人有灵(创 2:7) 4.3. 人有神格,非兽。
握都是虚空。 4.3.2. “虚空”37 次,如吹肥皂泡。 4.3.3. “智慧”不等箴言的智慧,不是
因敬畏神而有的智慧,只是人的 小聪明小学问而已。 4.3.4. 钥节是 12:13。 5. 分段 5.1. 引言(1:1-11) 5.2. 第一大段:惨痛的回忆(1:12-2:26) 5.3. 第二大段:事物的观察(3:1-5:20) 5.4. 第三大段:真理探索(6:1-8:17) 5.5. 第四大段:观察的果效(9:1-11:8) 5.6. 第五大段:劝勉和忠告(11:9-12:8) 5.7. 总结(12:9-14)
有虚空。 2. 嫉妒
2.1. 与生俱来。 2.2. 无人无之。 2.3. 灵巧与满把都是一样,都是虚空。 3. 无子 3.1. 儿子是财产。 3.2. 无子无儿的孤单。 3.3. 仍是劳苦,所为何事? 3.4. 虚空是劳苦,因为无伴。 4. 君王 4.1. 少年人贫穷,无地位。 4.2. 老王不肯纳谏,但有权势。 4.3. 至终虚空。 三、问题 1. 虚空的意义是什么? 2. 如何充实?
儿。 2.5. 身后之事也无法知道,一生空虚,无意
义。 3. 积极的人生
3.1. 生命在主耶稣的手中。(约 14约壹 5:12) 3.3. 活出生命来。 三、问题 1. 为什么人生消极? 2. 怎可过积极的人生?
第 11 讲:喜乐与忧愁(传 7:1-7) 一、引言 1. 消极人生:儿子、长寿、智慧都非福气。人
前者是地上事物的,后者是属灵的真智 慧,是对神的认识。 1.2. 地上事物的知识是表面的,唯有属灵的 知识参透万事。 1.3. 地上事物的知识是日光之下的,全然虚 幻。 2. 王的智慧 2.1. 王有大智慧(16-17 节) 2.2. 并不能满足他的心 2.3. 因为他的智慧只用在日光之下,没更深 入认识神。 2.4. 地上智慧不是坏事,但若不用在认识神 则一切虚空。例:原子弹的知识。 3. 虚空的原因 3.1. 多智慧多愁烦 3.2. 真智慧是敬畏主,远离恶(伯 28:28) 3.3. 地上知识不能使人满足 4. 真智慧 4.1. 敬畏神 4.2. 敬畏神有真满足 4.3. 一切满足来自神 三、问题 1. 人为什么要追求智慧和知识? 2. 真智慧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